第一篇:太极旗飘扬观后感
《太极旗飘扬》观后感
看了一部电影,看的自己心情沉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压抑与烦闷。以前我也看过许多有关战争题材的片子,但这却是我第一次看韩国的战争片,尽管只看了一遍,但看的过程中不知掉了多少眼泪,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这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的有关战争的电影。
该影片故事讲述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如何被战争破坏和家人在战争中努力保护对方的故事。哥哥李振泰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鞋匠,努力挣钱,供有心脏病的弟弟读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弟弟能够穿上自己做的鞋去汉城上大学。然而,战争将兄弟拉上了战场,哥哥拼了命的保护弟弟,只求立足了功劳能够提要求让弟弟回家。哥哥在战争的残酷历练中逐渐发生了性格上的变化,而弟弟无法接受哥哥的变化,两人逐渐出现了隔阂,最后哥哥为保护弟弟而在战场上死去,五十多年之后,已是白发苍苍的弟弟面对终于找到的哥哥遗骸泣不成声。
在剧中我感受哥哥对弟弟的爱太深沉,太感动,太令人怜惜。为弟弟他放弃学业修鞋;为弟弟他奔赴前线;为弟弟能早日平安回家,他出生入死抢着去完成危险任务,因为长官告诉他如果得到勋章,他弟弟就可以回家。为了他的兄弟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忽略别人的危险乃至生命,这样的他让振石无法接受。可他从不介意弟弟因误会而排斥、甚至侮辱他,一如既往的以他的方式在继续着对兄弟的爱,继续着那份深沉的让人无法呼吸的亲情。在英秀,振泰的未婚妻被枪杀后,振石甚至指责他是凶手„„再大的误解、再大的艰难他都可以承受,只要他的弟弟活着,能活着回家。可一切似乎很难,看着振石所在的房子被熊熊烈火包围着,自己却因伤而不能挽救亲人,那份焦虑和急切似烈火般在烧灼着他的心,而大火留给自己的只有烧焦的尸体和一支笔,那一刻他的世界坍塌了,沦陷了,万剪穿心也不及那一刻的疼痛。他的理智被悲痛和仇恨控制着,悲愤到极点的他捡起一块石头,砸向了杀害他兄弟的罪魁祸首,直到他的脑袋血肉模糊„„
因弟弟的死而疯狂、悲痛、失望的眼神让我心为之颤抖。在刚刚得到荣誉勋章后却成了南韩的叛军?振石看了战友转来的哥哥写的家书后才明白他的兄长是因为以为他死了才在敌军的。
而俩兄弟相逢的场景太残酷,太让人心伤,让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振泰疯狂的撕杀让人心颤,他呆滞冷漠的眼神更让人心疼,也许兄弟的死让他的心也死了,振石的呼唤几乎都无法唤醒他,在兄弟声嘶力竭的呼唤中,原本疯狂如野兽般的他终于看清了眼前人——是他用生命呵护的亲人,振石!瞬间,原本充满血腥的眼神变得极尽温柔,冷漠的表情变得无比亲切,那份狂喜点燃了他所有的温情„
在整个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太极》在现实色彩和人物灵魂色彩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在影片开头呈现的是一抹纯纯的金黄色,朴实无华的生活续写着浅浅的咖啡色,虽有苦涩,但它把那平凡的幸福体现的更加绚丽。在处理家人的感情时,描绘的非常细腻,非常的生活化。兄弟俩街上的打闹,面摊里的对话,餐桌前的甜蜜,吃饭时的聊天,在河边家人间戏水欢乐的场景,让观众深深的享受到了这家人的幸福和快乐。然而,这样的日子越幸福,就预示着这家人遭受战争的伤害越大,与他们家破人亡分崩离析的对比越强烈,给我们观众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
滥杀战俘,尤其是在战后的肃反中,影片毫不忌讳的描述韩国特务机关的屠
杀无辜百姓的暴行这样的检讨就令人肃然起敬。战争,扭曲了一切人性,只有兄弟之间的情谊在这被扭曲的浊流中还能绽放出些许的功能。当妻子遇害,弟弟被烧死的打击接踵而来时,镇太的理性终于被彻底地击溃了,转而是疯狂的复仇,将刀口对准了自己曾经效力的南韩军队,毫无立场可言,这样的大逆不道却让人产生了那样的快意,因为这仅仅是简单的人性!直到熄灭的希望重新燃起,知道发现眼前几乎被自己置于死地的敌人居然是自己的弟弟时,那已经死去的人性终于又觉醒了,为了这份亲情,哥哥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没什么立场,没什么意识形态,没什么英雄主义,没什么虚无的口号,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尊严和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这就已经足够了!
看完这部片子,无疑发现这一部战争片拍的非常成功,无论是从拍摄的技巧还是影片中反映的事实都可以看出来。《太极旗飘扬》表现的非常真实,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战争,更多的是对战争的反思,对于当初意识形态之争的深刻反省,第一场战斗一开始就有人提出“这场战争和对抗日本鬼子是两回事情”,“士兵也是人!”,战争场面的血腥,在战争中人性不断被扼杀,在杀戮的面前,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一场场战争,就是一场场噩梦,让人看了不是希望再精彩下去,而是期望着这一幕幕残酷的噩梦可以尽快终结,战斗中,面对着同胞,举着刺刀,两人只能有一个活下来,然后继续厮杀。人类的战争向来如此,那些让人引以为豪的战役都是在森森白骨之下堆积起来的!
李氏家庭是一个悲剧,然而,因为战争,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的家庭同李氏家庭一样被破坏,所以,影片中处处表现出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当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下,与剧中的人物相比较,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没有漫天的炮弹硝烟,没有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不知道流离失所、生计艰难、痛失亲人、身心俱创是什么滋味。战争是可怕的,因此我们都希望世界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都能安宁太平,从而让我们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
第二篇:《太极旗飘扬》观后感
人性之美与意识形态的“斗争”
影片《太极旗飘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朝鲜南北战争间的故事,一对兄弟(振泰与振锡)与他们的母亲还有哥哥的未婚妻生活在一起,哥哥靠做鞋匠赚钱供养弟弟上学,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快乐,但是南北战争的爆发打乱了一切。战争开始后,他们在投奔舅舅的路上被拉进了战场,哥哥为了能拿到最高级别的勋章好让弟弟能退伍,不顾一切,哪儿危险去哪儿,也罔顾别人性命,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弟弟反对哥哥的做法,与哥哥渐成陌路。打仗途中,他们回到了汉城,恰巧此时哥哥的未婚妻被当成共党要被人枪毙,两兄弟奋力也没能将其救出,反而被抓。后来,关押弟弟的地方被放火烧毁,哥哥以为他被火烧死,遂投奔了北朝鲜。哪知弟弟侥幸逃出,在得知哥哥的背叛后,思量再三,决定只身前往前线,要求见他。哥哥没见到,攻击却开始了,两兄弟在战场上“兵刃相见”。这部片子的很多细节十分令人回味,其中有三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首先是兄弟两所在的部队在作战时抓住了几个北朝鲜的军人,其中竟然有兄弟两原来的邻居他在威胁下被迫加入了北朝鲜军。弟弟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十分欣喜,完全忘记了这是战场。但哥哥为了让弟弟早日回家,立功心切,已经变得失去了理智,为了不让战俘拖累了队伍竟下令杀掉所有战俘其中包括自己以前的邻居,为此弟弟于哥哥闹翻。
其次是当兄弟两回到汉城,但哥哥的未婚妻却因为之前为获得粮食而参与了共产党的集会而被南韩政府认为是共匪抓了去枪毙,而她甚至连这个党的名字都说不全,她只不过是想弄到粮食来养活家人。
第三个情节,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就是当最后两兄弟在战场上穿着不同的军装相见时,因为未婚妻子和弟弟的死而变成一个杀人魔王的哥哥一开始却不相信眼前站着的是自己最爱的弟弟。当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弟弟的确没死,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他为了弟弟能安全逃离,把机枪对准了自己的部队扫射。最终弟弟平安回去而哥哥却倒在了血泊中。
看完整部电影,我既被片中哥哥对弟弟的那份爱而感动又为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创伤而悲伤。片中哥哥从头到尾都想着能让弟弟安全回家,从一开始立功心切变得残暴到后来为了掩护弟弟又能够机枪向自己的部队开火,自始至终他的心中一直在为自己的弟弟考虑。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反省,影片中弟弟曾经面对抓他哥哥未婚妻的人问到:“难道意识形态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回顾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大多都是因意识形态的对立引起,为了意识形态一个名族的同胞可以互相屠杀,这是多么的可悲啊!整部电影就是反应了我们人性最美的爱与意识形态带来的战争之间的一场“斗争”!
整部电影拍的十分出色,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地方有不足的。
老师上课也很精彩,介绍的知识面很全面,不光介绍了韩国影视剧的相关知识还提了很多韩国文化背景,让我们可以全面的了解韩国影视剧。
第三篇:《太极旗飘扬》
《太极旗飘扬》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从题面看似乎是一部韩国的主旋律影片,以为就是一部反映韩国战士在朝鲜战争中如何英勇抗敌的片子。而这种猜测从电影的第一组镜头开始就证明是错误的,我又一次低估了韩国的电影人。一开场,展现在面前的就是被发掘处的白骨。是一部反战的影片,我这样想。在老人的回忆中,故事开始了。快乐的两兄弟,及他们勤劳的家人,热闹的街道,车来车往的。美好的开始,然后亲眼看着美好被毁灭,反战影片的典型模式。战争爆发了,兄弟二人被抓去当兵。前线满眼的死尸,炮弹打来,只看见被炸碎的人。当时很震撼,韩国人把这段戏迫得够血腥,其实这不就是真实的战争么?战争才不仅仅是吹着冲锋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那种大无畏的堪昌淋漓,它和死亡与无奈永远是分不开的。战场上哥哥时刻照顾着弟弟,为了能得到能让弟弟回家的荣誉勋章,他主动要求完成危险的任务。他变的残忍了,为了战功不惜他人的性命。在和政府的冲突中,哥哥的爱人被杀,弟弟也被抓了。哥哥以为军官烧死了弟弟,他愤怒中杀了军官,毅然加入了朝鲜共产党。从此他在战场上疯狂地杀韩国兵,他开始为弟弟复仇。此时,兄弟情意成了影片的主题。其实弟弟并没有死,他得知哥哥在朝方,就投降去找他。战场上,完全疯狂的哥哥没有认出弟弟,他疯狂地和弟弟搏斗,用刺刀刺,用拳打。曾经的兄弟,在战争中厮杀,残酷不言而喻!后来哥哥清醒了,认出了弟弟,兄弟的情意在眼眸中回旋。而为了弟弟能活下来,他毅然选择了死亡。哥哥的尸体蜷缩在地上,慢慢变成了白骨,影片回到了现实中。幸存下来的弟弟,看着哥哥的遗骨,曾经美好的回忆闪现,弦乐催人泪下。
观完全片,鲜明的反战主题和深深的兄弟之情无疑是影片的重要主题,但我总觉得导演要说的不止这些。首先是反战。对韩国人来说,朝鲜战争是北朝鲜发起的一场惨烈的侵略战争。而影片并非一味地反映“赤匪”残忍,反而是不留情面地披露韩国政府在战争中的种种罪行,例如抓壮丁,杀无辜等。显然,此片是不带任何政治倾向的纯粹的反战影片。第二,再看看兄弟这个主题。兄弟间追逐时的无忧美好,厮打时的残酷无奈,这着实让人心痛,而这片子让韩国人拍出来,更有它更深层次的民族的痛。朝鲜和韩国,原本一家,却因意识形态而分割而治,甚至兵戈相见,一家人杀一家人。几十年来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强大使得政治上不再一味依靠美国,韩国的民族意识渐渐加强,要求统一的呼声也再加强。而现实却是朝韩两国差距越来越大,统一之事,渐渐渺茫,真乃民族之大无奈。本片不就是对这两兄弟的一声声嘶力竭的呼喊吗?现在再来重新看看这个片名——《太极旗飘扬》。太极旗现在就是指韩国国旗,而历史上太极旗却是大韩民族(或曰朝鲜族)的象征,所以此太极旗非彼太极旗,它是民族之旗,它的飘扬是民族的声音,一曲荡气回肠的挽歌。
无奈的韩国人痛苦地拍了这部电影,而痛苦的中国人也无奈地看了这部电影。何出此言呢?想想我们的台湾问题吧!怎叫人省心啊!真的兵戈相见,死的还不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真是无奈,无奈啊!只是希望,在若干年以后,中国导演不要含着泪水,拍那部中国版的《太极旗飘扬》……
第四篇:对于真实的反思——《太极旗飘扬》观后感
对于真实的反思——《太极旗飘扬》观后感 在选择“电影里的中国社会”这门课时,我本没有考虑会有如此之多的收获。在课程结束的文章,我选择了郑老师第一堂课推荐的《太极旗飘扬》的读后感,这部电影我也是一直没找到,后来才在一家音像店买到了仅存的一张,价格只要10元人民币。
对于韩国电影,平时我们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关乎于爱情主题的电影,镜头唯美,色彩丰富,情节发展缓慢,但是演员形象出众。但不久前观赏到的韩国有史以来投资最庞大的影片《太极旗飘扬》,却让我看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韩国影视,同时对于影片中的反思,也让我联系到中国电影,为什么没有那么的客观和诚恳?
战争场面的宏大,邀请了张东健,元彬,李恩珠等一线明星出演,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在韩国史无前例的大片。提到大片,很多是模仿好莱坞快餐式的,利用的不过是一系列高科技效果支撑起一个空虚的架子,看过一次就不想再看了,香港电影一般也都是没什么实质内容,而内地电影大多也主要以模仿为主,一旦涉及战争,那都是具有相当鲜明的意识形态的,如果没有作为高层的伟人形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主旋律影片层出不穷,却也不得不承认,对于观众而言,这一切都太过于教条化。而唯一缺少的想必就是能吸引住观众,与观众拉近距离的人性化内容。
《太极旗飘扬》的感人,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头到尾的人性。在这里,战争不再是用以炫耀领导人丰功伟绩的资本,也不是胜者对于自己的美化,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残酷。朝鲜战争的结果本来就是很受争议的,参战方都称自己获得了胜利,但事实上,只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仅仅是难以计量的死亡而已。战争,永远是残酷的,为之流血的,永远是平凡的士兵!领导人安坐在后方指挥,而士兵们的生命永远只是微不足道的棋子而已。
看过国内从前的抗美援朝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在宣扬官方的意识形态,宣扬革命英雄主义,当然,在非常讲究政治,讲究思想统一的国度,大家也习以为常了,这些英雄们的信念也就是为了祖国这个团体,为了党和组织,个人的生死自然不算什么了。
美国的战争片,其实也在宣扬他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比如《拯救大兵雷恩》,可是他们毕竟把人权观念发展到一种虚伪的极至,我对此不感苟同,现实中看美国人在伊拉克被绑架后的遭遇吧,不想多说什么,故意这样的矫情来宣扬他们的人权至上实在让人反感。
而《太极旗飘扬》则更为真实,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战争,更多的是对战争的反思,对于当初意识形态之争的深刻反省,第一场战斗一开始就有人提出“这场战争和对抗日本鬼子是两回事情”,“士兵也是人!”,战争场面的血腥,在战争中人性不断被扼杀,在杀戮的面前,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一场场战争,就是一场场噩梦,让人看了不是希望再精彩下去,而是期望着这一幕幕残酷的噩梦可以尽快终结,战斗中,面对着同胞,举着刺刀,两人只能有一个活下来,然后继续厮杀。人类的战争向来如此,那些让人引以为豪的战役都是在森森白骨之下堆积起来的!
一场战争,很难说谁是谁非,双方都在为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战,事实上究竟为了什么而战?很多时候普通人所报以的都只是一点简单的想法。而《太极旗飘扬》却完全跨越了这一形态,没有正义,没有邪恶,整个战争就是一场灾难!在这个灾难中,主人公的信仰也单纯起来,不管国家,不管民族,不管意识形态,哥哥所能做的只是让自己的弟弟早日脱离这场灾难,感人至深的不是英雄主义,而是那看似平淡却又伟大的亲情!
镇太爱着弟弟,照顾着体弱的镇锡,为了弟弟,镇太奋勇作战,只是为了一块可以让弟弟离开的勋章!在它眼里,弟弟是他唯一的希望,而镇锡对于哥哥却是用另一种关爱,他希望哥哥能活着,兄弟可以永远在一起,对于战争的残酷,他完全不了解,甚至不顾惜,两人的冲突也是必然。于是在他眼里,哥哥只想着勋章,更让他难以接收的是哥哥只为他着想,而从不为本人。这样的情结足以作为旁观者的人们深感痛心。就是这样的亲情,支撑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动人而又不冗繁,平凡中的人性,平凡中的伟大!胜过一切口号似的豪言壮语。这样的感情,在这样的一个年代足以震撼世人了!当然,对于战争,电影是毫无偏好的,除了残酷之外更是以一种客观的手段来描述,北韩的军队有些丑恶,但南韩的也并不伟大,无论是哪一方,在战争中都是令人可憎的,对于每个朝鲜人来说,这是一场深重的灾难。
滥杀战俘,尤其是在战后的肃反中,影片毫不忌讳的描述韩国特务机关的屠
杀无辜百姓的暴行这样的检讨就令人肃然起敬。战争,扭曲了一切人性,只有兄弟之间的情谊在这被扭曲的浊流中还能绽放出些许的功能。当妻子遇害,弟弟被烧死的打击接踵而来时,镇太的理性终于被彻底地击溃了,转而是疯狂的复仇,将刀口对准了自己曾经效力的南韩军队,毫无立场可言,这样的大逆不道却让人产生了那样的快意,因为这仅仅是简单的人性!直到熄灭的希望重新燃起,知道发现眼前几乎被自己置于死地的敌人居然是自己的弟弟时,那已经死去的人性终于又觉醒了,为了这份亲情,哥哥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没什么立场,没什么意识形态,没什么英雄主义,没什么虚无的口号,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尊严和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这就已经足够了!
影片本身表现的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伤痛和难以割舍的亲情、爱情,尤其是兄弟情谊。正是影片中人性化的表现让我不止一次深受震撼。身为聋哑人的母亲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被抓去前线打仗,自己却无能为力;哥哥为了自己弟弟的安危,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看着自己未婚妻死在自己人手中,却不能救助;朋友反目,兄弟相残,战争改变了一切。而就是一场没有定论的战争,却让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失去了最珍贵和最美好的东西。恐怕这才是影片需要我们能认真思考的东西吧。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年老的弟弟开始,因为一个发掘韩朝战争时期战场的遗骸认领电话说起,让人回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结尾的时候,又是从古到今。哥哥牺牲时候侧卧的姿势,从黑白的战争画面,演变成了色彩画面的现实,而被战争烟火熏黑了的哥哥尸体也变成了一堆白骨。只有那支哥哥送给弟弟的钢笔还完好无损的躺在那里,诉说着这五十年难忍的历史和让人摇头的悲苦。
恐怕,这才是最好的战争片,让人们读懂什么是人性,而不是让人看到战争场面的宏大而感到视觉享受。看完片子之后才真正震撼于人性的伟大,飘扬的不再仅仅是太极旗,而是一面永远不倒的人性旗。或许对于中国的导演,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他们已经忘记什么才是电影,什么才该拍摄出来,什么是后人希望知道的!
金融学院
金融学07级1班
王一飞
070153050
第五篇:有关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
《龙旗飘扬的舰队》是姜鸣在十年前出版的第一部专著,详细记录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的曲折历史,总结了清末海军近代化失败的历史教训。以下是“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战争永远不只是军事装备和人员数量的临阵比拼,而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抗。
合上一本中国近代海军史,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话。清朝海军自1840年至1911年的六七十年里,历经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几度沉浮起落。既有南北并举,船政工业迅速发展的曙光,有北洋海军坐拥“远东第一舰队”的辉煌,也有马江与甲午的苦痛与无奈。多少年来,回顾这段历史,人们往往把眼光放在慈禧庆寿与兴建颐和园的大把靡费上,放在黄海海战“致远”的自杀式撞击上。于是感慨万千,如果慈禧如何如何,如果“吉野”如何如何,如此种种,却忽略了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海军的兴衰胜负,绝不仅仅是军费、战舰与将领的小历史,而是一个民族从思想到国力的大映射。
1840年,当英国远征舰队驶近中国海岸畅通无阻时,还没有太多人意识到,一个时代正在过去。以风帆战舰为主力的线列战曾经是海战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蒸汽动力、后膛炮和旋转炮塔的出现,海军的面貌已大为改观。从前随“御风而行”、“随波逐流”的缓慢舰队变成了由蒸汽铁船组成的快速舰队,海军的战略使命也从单纯的海军战术任务转变为快速部署、远程封锁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使命。
然而清朝政府上至洋务运动领袖,都没有认识到海军使命的重大转变。三洋舰队的发展思路就是中国传统水师“近海防御”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当纳西莫夫在希诺普大败土耳其舰队的时候,当英法舰队在克里米亚封锁塞瓦斯托波尔的时候,当西方海军迅速地走向现代化的时候,中国却毫无急起直追的信心与决心。中国本来没有近代海军的技术基础与人才储备,按理讲本应向西方大力学习,一边紧跟西方先进技战术潮流,一边发展独立自主能力。然而清政府以及洋务众大臣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却始终没能深入地了解海军,以至于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时而畏首畏尾,时而朝秦暮楚,完全被政治因素而不是技术因素左右了前进的方向。因而尽管能够从西方买到质量不错的军舰,却始终不能从西方学习到海军战略的思想,不能用具有专业技术的海军人才代替传统行政官僚。于是外行管内行,像丁汝昌这样陆军出身、于海军知之甚少的将领竟然能够盘踞北洋舰队司令17年之久,便也见怪不怪了。
另一方面,国防军备上的国产化、自主化是一个国家的必然选择。当年的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都是此间有益的尝试。然而洋务运动领袖们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购买的道路,于是处处受制于人,甚至连海军的控制权都要通过政治斗争才能把握在中国人手里。反观近邻日本,在海军工业上和中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却通过几十年的坚持投入与信任,最终造就了一支强大的舰队。跨入二十世纪门槛的时候,日本已经拥有了由万吨级战列舰组成的六六舰队,从而为之后其海军工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自造与外购,是每个国家发展初期必然面临的选择。这两个选择,表面上看是国家未来几年发展的速度,实际上决定的是国家未来长久发展的高度。这样的选择题,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回到最开始,其实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绝不是某些微观因素所造成。民族的性格、国家的制度,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中国近代海军的辛酸历程,正是这一观点的例证。曾任中国总税务司,为清朝海军建设发挥重大作用的爱尔兰人赫德就说:“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朋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又朦胧地睡着了。”买官鬻爵蔚然成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京城官场勾心斗角,知识分子闭目塞听。腐朽堕落的专制王朝在它的末年已经不能有效控制,甚至确切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于是只能任由自己庞大的肌体迅速而全面地溃烂下去。于是当年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访问长崎之时,巨舰大炮令日本全国惊慌,但佝偻的日本汉学家副岛种臣直言道:“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于是没有几年,日军就将北洋舰队俘虏回国。副岛种臣的话,是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最好的注脚,也是中国发展史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