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意义

时间:2019-05-12 19:4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意义》。

第一篇: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意义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意义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20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节选)

我国当前循环经济实践是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伴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区域发展战略转型、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而同步实施的,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不足,循环机构得奖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或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行业特点,是一种多样化的实践探索过程。发展阶段、技术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基础和外部发展环境决定着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模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自发战略转型模式,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基础的资源型地区战略转型模式,中西部跨越式战略转型模式(任勇,陈燕平等,2005)。

上海、江苏和山东都位于东部发达地区,都较早地制定了整体层面的循环经济规划。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和实践的省市之一,早在2000年之前,上海就到德国调研循环经济的开展情况。2002年,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立项将“建立发展上海循环经济”作为2002年上海市政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2005年,上海组织编写了《上海市循环经济白皮书》,旨在研究确定2010年和2020年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和主要目标。目前,上海在清洁生产、节能、节水、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江苏在2003年结合生态省建设,制定了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的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循环经济试点,且进展良好。

山东则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点、线、面”和“八创建活动”模式,使循环经济的试验示范无论在数量、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尽管形式略有不同,从发展阶段看,循环经济发展与这些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是同步的而合拍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制度条件都较好,即使没有循环经济理念,产业升级和效率提高的方向也会朝着循环经济的某些方面的要求靠拢,但有了循环经济的理念,这种升级和提高会更快、更主动和更全面系统。

辽宁省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个试点省,提出了影响广泛的“3+1”模式,具体包括:“小循环”,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污染物产生量的最小化。“中循环”,在工业区及区域层面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把上游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或废物用作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大循环”,在社会层面推进绿色消费,建立废物分类回收体系,注重一、二、三产业间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最终建立循环型社会。同时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回收、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静脉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辽宁循环经济实践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开展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循环经济发展也成为辽宁省振兴老工业

基地的重要战略举措。辽宁这种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相互配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贵阳市是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跨越式战略转型的首次尝试。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贵阳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贵阳的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在资源优势的扩展中从传统粗放发展模式转到可持续的循环资源型发展模式的过程,运用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机遇和努力,在促进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逐步“脱钩”。贵阳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个核心系统和八大循环体系”战略框架,建立和采取了“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制度建设、立足生产、转变观念”的循环经济建设和推进体系。

概括而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系统更为开放和活跃,循环经济模式的设计要充分注意资源、产业和技术转移的多重性,在区际资源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均衡机制,服务于节约高效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壮大;我国中西部地区,以提高资源生产效率与效益为核心,从生产供给侧面推动清洁生产,更能突出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的作用,并对支持可持续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加大对可持续消费的宣传教育,从需求侧面引导循环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误区

1.循环经济理论上的问题

任何发展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循环经济也不例外,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实,循环经济最理想的初衷是希望经济系统可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形成所谓“工业生态系统”,使资源在系统中得到高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但是这种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原理应用到工业系统的过程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是其中的经济问题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首先是在经济上可能不合理,因为工业生态系统追求的是物质的闭路循环,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但这在经济上可能是高成本的,从而在没有补偿的情况下,其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二是受共生关系的制约,系统的结构调整困难,这表现在,生产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改变原料、供应商或增减产量,都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而且系统的整体结构创新也更加困难和缺少动力,因此这样的系统容易在大企业中实现,而小企业很难被整合进取;三是化石能源和耗散性物质(如一些化学试剂、部分有毒重金属和有机物质)难以实现循环,还有些物质(如塑料)在循环过程中性能递减、成本增加;四是受各地条件、行业和部门管理影响,难以找到统一的模式,不利于协调管理和降低运作成本、交易成本;五是推进循环经济存在着系统性障碍,如产权、价格、管理、财税政策、技术、基础物流信息、资金等等。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如果片面强调闭路循环会严重影响其以后的生命力。

各国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上也存在着差异,这从用词上就可以看出来。德国、日本等循环经济发展较领先的国家把循环经济领域主要集中在废物管理或生产过程的后端,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大部分产生在生产的后端,二是政府容易在废物管理上发挥作用。美国、加拿大则更重视预防,主要采取成本有效且灵活的环境政策和综合性政策,没有把循环经济作为主要政策取向。中国的循环经济概念在理解上普遍比较宽泛,这同中国面临的多方面的环境问题有关。尽管广义的循环经济理解给中国开创循环经济的新局面提供了机

遇,但也给各方面统一认识和实施操作造成了困难。

我们必须认识到,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同时,必须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避免“概念炒作”。因为我们目前积累的经验太有限,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又缺少宏观战略和规划指导,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偏差,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甚至有可能造成新的重复建设,浪费有限的资金和发展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把循环经济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框架下来推进,在现阶段重点解决节约降耗、推进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中央和国务院的意见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我们在现阶段实践中应该按照这些原则来开展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将循环经济引向深入。

2.循环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贵阳、辽宁、江苏、上海和山东等循环经济实践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概念的本质,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特点,基本覆盖了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和工业、农业、服务业、废弃物再生利用四类产业,较为合理地规划了发展战略和建设模式,选择了合适的优先时序和切入点,能够有效指导经济发展向“低资源能源投入、高经济产出、低污染物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演进。然而,发展循环经济毕竟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实践过程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也出现了许多发展的误区。

暴露的矛盾首先表现在法规政策体系的不健全,一方面法规政策之间存在大量的冲突和不协调,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存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真空地带,立法工作滞后;其次,经济体制上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形势依然严峻,行业垄断与封锁严重,极大地限制了资源跨产业循环利用,同时资源密集地区大量单株移植企业并没有发挥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区域产业共生体系难以发展壮大;再次,市场条件需要改善,全国统一市场迫切需要建立,原材料市场和再生资源市场割裂,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核算机制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导致循环经济有“真假大小死活之分”。

循环经济实践存在误区众多,可以归纳为4种不良的倾向:(1)机会主义者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讨价还价和设租寻租的策略和工具;(2)“纯技术论”者把发展循环经济等同于为一系列特定资源环境问题寻找答案;(3)“否定论”者则认为通过经济的增长就可以改变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困境而没有必要发展循环经济;(4)“万能论”者把平等和财富再分配看作循环经济的重要核心而赋予循环经济万能的表象。由于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这些倾向在实践中矛盾重重。毋庸讳言,若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循环经济很可能象以往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一样成为新的“陈词滥调”。这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不相符的。

3.推进清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清洁生产是开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清洁生产在过去10多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通过立法,在各主要工业省份的大力推广试点,以及政府对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以及构筑“节约型社会”等理念的大力宣传,目前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包括环保和节能意识与前些年相比已有了普遍和显著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和媒体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督加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侧面鞭策了企业认识到清洁生产的必要性。(摘自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撰写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第二篇: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摘要: 本文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产业等各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针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环保

一、引言

循环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这是由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及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可谓见仁见智:目前主要是从人与自然关系、技术模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表述的。中国有什么样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循环经济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不断调整的过程:如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业“三废”的“吃干榨尽”;从1994年国家倡导清洁生产,现在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这些都是我国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3R原则),这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并将减量化解释为输入端方法,再利用侧重于生产过程,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方法。“3R”来自于杜邦的“3R 制造法”,三者均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将之用来指导企业生产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尚嫌不够,更应强调资源效率和环境友好。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下,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降低发展成本,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我国来说,循环经济首先是资源节约战略。循环经济追求的不是简单地降低资源消耗,而要使资源尽可能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工业化模式,我国不能照搬。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将节约放在优先位置。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一直是我国资源节约的主要手段,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涵。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循环经济的另一个题中之义。工业污染防治的最初措施是“末端治理”。这是一种只投入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措施,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已改变了这种费而不惠的技术路线。清洁生产强调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如果说清洁生产主要在企业内部施行的话,循环经济则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通过延长产业链,将上游的废物变成下游的原料,以及能源的梯级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比如,火电厂的粉煤灰是固体废弃物,但可以用来生产多种建材,变成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无论是从物质循环角度考察,还是从物质代谢或产业共生关系角度分析,生态农业实际上就是循环经济在农村的实现形式。经济学史研究表明,中国在900多年前的珠江三角洲就出现“基塘系统”雏形。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总结了200多种生态农业模式,从物质流的角度看主要有三类。

1、种养殖业复合系统

种养殖生态农业系统中存在着物质代谢和共生两种类型。其中,以基塘复合模式为代表的模式,实质是物质的代谢或循环;以稻鸭系统为代表的模式,实质是营养物的共享。

(1)基塘复合模式

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存在类型众多的基塘模式。其中,种在基上的植物类型因地而异,同样养在塘里鱼也有很多品种。但抽象出来的物质循环方式和原理是一样的。桑基鱼塘。这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类型。在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杭州等地均有分布。鱼塘养鱼,塘泥为桑树生长提供肥料,桑叶为蚕提供食粮,蚕的排泄物为鱼提供饲料,形成一个物质流的循环。

蔗基鱼塘。这种系统结构较简单,嫩蔗叶可以喂鱼,塘泥肥蔗,塘泥促进甘蔗生长,起催根作用使甘蔗生长快;塘泥含大量水分,对蔗基上甘蔗生长起明显作用。一些地方在蔗基养猪,以嫩蔗叶、蔗尾、蔗头等废弃部分用于喂猪,猪肥用于肥塘。

果基鱼塘。各地在塘基上种的果树种类很多,例如,香蕉、大蕉、柑橘、木瓜、芒果、荔枝等等,同一地点的果品也有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一些地方在高杆植物下养鸡、鸭、鹅等家禽,既可以吃草、虫,又可增加经济收入,家禽粪便还可以肥地,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还有花基鱼塘、杂基鱼塘等类型。前者是在基上种养各种各样的花,后者则在基上种植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

(2)稻鸭(鱼)共生模式

在我国南方一些水网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在长期的实践中,劳动人民探索出了丰富多彩的稻田生态模式,如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稻田养鸭等。稻田里养鸭是一种“人造”共生系统,它利用了动植物间的共生互利关系,利用了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以及鸭的杂食性,将鸭围养在稻田里,让鸭和稻“全天候”在一起,以鸭捕食害虫代替农药治虫、以鸭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 鸭粪作为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从而实现以鸭代替人工为水稻“防病、治虫、施肥、中耕、除草”等目的。

一般地说,不同种养殖业间的废弃物相互利用,不仅减少了水稻化肥农药使用量,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2、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可以概化为: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之后物质循环和能量利用。

(1)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

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构成“四位一体”模式。简言之,就是建大棚利用太阳能养猪养鸡、种植蔬菜,以及人畜粪便作原料发酵生产沼气用于照明,沼渣作肥料又用于种植,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农村的能源供应,改善农民的卫生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菜生长中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2)西北“五配套”模式

这是西北地区解决干旱区的用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3、种、加复合模式

在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形成的“市场+公司+科技园、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而且还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些模式中,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形成了“种-加-肥-种”、“菌—肥—种”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可持续农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北京留民营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对太阳能、生物能等的综合利用,建大型高、中温沼气发酵池两座,不但能变废为宝,还改良了土壤,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上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

(二)生态工业模式

1、产业间共生模式

所谓产业间共生,主要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之间存在物质共生关系。从实际看,我国许多地方存在这种产业共生联系。作为主要特征,这种模式的起点均是吸收太阳能的植物。

(1)贵糖模式

以生态工业为基础,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蔗田系统、制糖系统、酒精系统、造纸系统、热电联产系统和环境综合处理系统组成,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不断充实和完善示范园区的骨架,形成制糖、造纸和酒精生产基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多门类工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工业共生网络以及高效、安全、稳定的制糖工业生态园区。

(2)林纸一体化

这一系统的外部投入也是太阳能;产业链起点物质是可再生资源。林纸一体化是国家发展造纸工业的方向。我国造纸业长期以草浆为主要原料,烧碱等化学品消耗量大,回收循环利用难度较大,生产中的黑液对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小造 纸厂的产品质量也难以提高。使用木浆造纸,可以解决黑液问题,且木纤维的废纸有利于多次循环使用。林纸一体化,不是通过砍伐原生林来增加木浆产量,而是通过林业企业和造纸企业的联合,通过速生丰产用材林为造纸企业提供原料。造纸业的发展,又促进用材林的建设,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海水的“一水多用”

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但有丰富的海水,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从严格意义上说,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海水利用方面,常规的工业包括海水的直接利用,如用于发电的冷却等、盐业、海洋化工,如从海水中提取有用的化学元素等。在这些产业的发展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围绕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许多海水利用模式,例如山东海化、鲁北化工等,均有这类实践。在鲁北的产业共生实践中,热电厂利用海水产业链中的海水替代淡水进行冷却,既利用了余热蒸发海水,又节约了淡水资源;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液体SO2用于海水产业链中的溴素厂提溴,硫元素转化成盐石膏返回用来生产水泥和硫酸;热电厂的煤渣用作水泥的原料,热电生产的电和蒸汽用于各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氯碱合成氨生产,钾盐产品用于复合肥生产。各个产业链内部和产业链之间的共生关系达17个,包括15 个互利共生关系和2 个偏利共生关系。其中,利用海水逐级蒸发、净化原理,在35公里的潮间带上,建成百万吨规模的现代化大型盐场,构建了“初级卤水养殖、中级卤水提溴、饱和卤水制盐、苦卤提取钾镁、盐田废渣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海水送热电冷却、精制卤水送到氯碱装置制取烧碱”的海水“一水多用”产业链。

2、以矿业为龙头的共生模式

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起点,构成一大类的物质循环和共生模式。这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产业链的起点来自于地球历史上形成的物质,是不能再生的,开一点就会少一点。

(1)低品位矿产的产业共生

矿石采掘、选矿及冶炼三个环节的衔接,可形成矿业的共生模式,矿石采掘、选矿及冶炼之间的“食物链”是“矿石采掘→选矿→冶炼”,矿业开发之间“食物网”关系较弱,但与其他行业生产企业之间仍可能广泛存在着。例如,鲁北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磷石膏制硫酸同时联产水泥,形成磷铵配套硫酸、水泥生产共生模式。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磷石膏废渣制造硫酸并联产水泥,硫酸又返回用于生产磷铵。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分解水泥熟料和二氧化硫窑气,水泥熟料与锅炉排出的煤渣和盐场来的盐石膏等配置水泥,二氧化硫窑气制硫酸,硫酸返回用于生产磷铵。既有效地解决了废渣磷石膏堆存占地、污染环境、制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难题,又开辟了硫酸和水泥新的原料路线、减少了温室气体的 排放。

2、以煤炭为核心的联产形式

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制定并实施新的发展策略,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化、煤热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兖矿、平顶山等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从煤或石油或渣油气化制得合成气,用于联合循环(IGCC)发电,用一步法生产甲醇及其衍生物(甲醛、醋酸、醋酐等)和合成氨及其衍生物(尿素、硫氨、硝氨、碳氨等),还可用作城市煤气。这一能源化工联产流程由于一氧化碳只进行单程反应,而且可以保证在低峰供电期增加化学品产量,用电高峰期少产化学品而多发电,从而提高总体效率。这一流程源于早期的煤气化生产电力和甲醇方案,并采用了一些新的、先进的转化和合成技术,如一步法甲醇的生产工艺等,将各种途径综合在一起,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结果。

(3)各种金属矿业的共生

以黑色冶金矿业生产为例,矿石采掘到冶炼的“食物链”为:“铁矿石采掘→选矿→烧结→炼铁→炼钢”。矿石采掘、选矿、烧结、炼铁、炼钢及与其它行业间的横向“食物网”关系:烧结、炼铁和炼钢的除尘灰均可作为烧结生产的原料;在保证高炉冶炼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冶金废物-钢渣、含铁尘泥、瓦斯灰和轧钢铁皮等的使用量。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化工产业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循环圈,并由此构成了铜陵有色产业大循环圈。无论是低品位矿产,还是其它矿产资源,其中均含有各种有用的成分,这就为产业共生创造了条件,这也是这类共生的主要特点之一。

3、绿色制造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钢铁、水泥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既十分迫切,也有了成功的经验。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三个层次上采用重点技术加以推进:一是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高炉煤气发电、干熄焦(CDQ)、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转炉煤气回收、蓄热式清洁燃烧、铸坯热装热送、高效连铸和近终形连铸、高炉喷煤、高炉长寿、转炉溅渣护炉和钢渣的再资源化等技术。二是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高炉喷吹废塑料或焦炉处理废塑料、烧结烟气脱硫、煤基链蓖机回转窑和尾矿处理等技术。三是探索研究一批未来的绿色化技术: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薄带连铸技术、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个利用废物的“炉子”,且大量的热量可以分级利用。济南钢铁、鞍钢、宝钢等,均形成了各自特色。济钢通过技术开发,单位产值能耗多年来持续下降,起重要作用的除了清洁生产、加强管理外,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熄焦技术,值得推广应用。此外,水泥也是一个典型的利废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三)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产业

资源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实现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其中,垃圾焚烧的热利用、垃圾填埋场的沼气回收利用等,均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1、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1)秸秆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化废为利,使之用作燃料、饲料、肥料和工业原料,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少地方形成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很多模式。例如,1998年山东省组织实施作物秸秆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化开发示范工程,在周村、历城、兖州三地采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因地制宜建立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厂化秸秆还田、工厂化生产秸秆生物有机肥、秸秆青贮氨化、秸秆气化、秸秆养菇等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集中养殖业

畜禽养殖是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为“菜篮子工程”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根据食物链和营养级关系,通过青贮氨化、兴办沼气等农艺措施,将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农业有机废弃物 综合利用起来,使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多层次利用,形成“猪-沼-果(林、草)”模式,既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又能带来经济收益,并且优化社会投资结构,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所谓大宗工业废弃物,一般是指每年的产生量大、既占地又对环境存在不利影响的那些固体废弃物,例如煤矸石、粉煤灰以及其他各类工业废渣等。开展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形成了众多的产业共生模式。

(1)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做建筑材料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做水泥:由于煤矸石和粘土的化学成份相近,在水泥生产中可代替部分粘土提供生料的硅质铝质成分,同时,煤矸石还能释放一定热量,烧制水泥熟料时可以代替部分燃料。山东新汶矿业集团、黑龙江双鸭山、山西等煤炭集团利用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平煤集团公司湛河水泥有限公司已将煤矸石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采用煤矸石“双掺”技术(在生料中掺加黑矸石,在熟料中掺加自燃后的红矸石和粉煤灰),大大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用煤矸石做烧结空心砖:经过适当的成分调整,利用煤矸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生产砖瓦,其强度和耐腐蚀性都优于粘土砖,且干燥速度快,收缩率低。不少煤矿利用国家墙体材料革新和限制黏土砖使用的机遇,以煤矸石为原料,大力发展矸石砖,不仅“吃”掉了原来的矸石山,减少了污染,还腾出原来被占的土地,可谓一举多得。有关研究表明,粉煤灰的用途已经达到160多种,既可以用于造高速公路,也可以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2)利用煤泥制作水煤浆,并用于发电

中、高灰分煤泥合理的利用方式是燃烧,前提是将煤泥干燥;自然干燥占用大量土地,并且受影响大,机械干燥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将煤泥适当处理后调制成浆,供电站、工业和民用锅炉燃用可解决上述问题,是一种大规模利用煤泥的好途径。全国各地在利用低热值煤(包括煤矸石和中煤)方面,形成了许多模式,最主要的用途是发电。利用工业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是,源头所使用的物质原来属于废物,经过技术进步或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3、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从性质上看,生活废弃物可以分为: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清运早已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其国家主管部门是建设部,具体工作原来由城市的环境卫生系统承担。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则主要由社会完成。

(1)社会回收体系

实现社会层面的物质循环关键是建立一个回收、分类、加工利用体系。在原来国有回收队伍日益萎缩的同时,社会回收体系逐步成熟。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开始建设以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集散地和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社区回收体系。北京市利用废报纸制成质量较高的再生纸、将废塑料经热解后制成油气作能源使用,已形成规模生产;成立了废旧物品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废品回收和利用率。河北保定市成为华北地区利用废旧木材制造大芯板的基地,河北文安县和雄县则成为华北两个废旧塑料的回收加工基地。青岛市把生活垃圾预处理后产生的无机物质用作制砖的原料,制成的烧结砖符合国家建材标准,并已大批量生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回收处置较有特点。上海对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回收处置,根据“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探索形成了一条污染者付费,市场化运作,网络化管理的模式。通过一次性饭盒的回收利用,解决了一次性饭盒的处理问题,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

(2)各类废水的循环利用

从雨水利用、中水利用,到地下苦咸水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水的综合利用等,各地形成了众多的综合利用模式和产业共生形态。例如,我国一些城市的中水利用,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厦门如意集团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引进污水处理设备,建污水处理池,并充分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主要用途有:1)果蔬生产加工场所的清洗;2)种苗引繁中心育苗生产用水及新品种示范区的灌溉;3)厂区绿化植物的浇灌;4)洗手间的冲洗等。对于回收池中多余的处理水还可通过渠道排放,用于农田灌溉,形成产业链。(3)各类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

我国历来重视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张等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中寻找财富,一些昔日的废旧物资如今也身价倍增。江苏省春兴合金集团是一个生产再生铅的大型冶金企业,生产原料不是金属矿石,而是汽车报废的铅酸蓄电池。江苏省霞客色纺股份公司是一个年产8 万吨涤纶纱和涤纶短纤维的化纤企业,生产原料全部是废旧塑料瓶。人们原先丢弃的矿泉水瓶、可乐瓶、食用油瓶等等,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后,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纺织原料。这家工厂一年就要“吃”掉20 多亿只废旧塑料瓶子。类似的企业众多,浙江的一个废纸再生企业的年产值达到15亿元;北京南郊的一个企业,利用下脚棉生产牛仔服的线,并出口创汇,不仅利用了废弃物,也创造了就业机会。

(4)厨余垃圾的资源化与无害化

厨余垃圾一般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后填埋处理,也有采用堆置、常温堆肥、厌氧发酵和焚烧的。2002年,全国有各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651座,年处理能力7688万吨,为1981年的29 倍。其中,填埋场528 座,处理能力6898万吨,占89.7%;焚烧厂45 个,处理能力275 万吨,占3.6%;堆肥厂78 个,处理能力517 万吨,占6.7%。填埋存在着浪费土地、产生恶臭气体与渗滤液等问题;如果用来喂猪,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会进入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厦门闽星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堆肥处理有机废物的基础上,探索利用生态技术,构建高效的有机废弃物生物转化技术(蚯蚓与微生物互作),规模化处理厨余垃圾、水浮莲、农业废弃物等,并生产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肥,促进了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再利用和土壤改良。

(5)发展水葫芦产业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水葫芦在不少湖泊水域中泛滥成灾,因此被认为是有害入侵种。但水葫芦既是一种高效的水体净化植物,又是一种具有生化与医药价值的植物。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农药、化肥等物质稀释到湖水中是熵增过程,富集起来则是逆熵过程,需要大量投入。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具有富集水体中营养元素的能力。因此,运用“相生相克”的生态规律,可以进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若在受污染水体中,有序管理、合理分布水葫芦,可去除污染水体中60 -90% 的氮、磷、油污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即通过发展“水葫芦”产业,以解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水葫芦收集起来生产有机肥,上海已有成功实践;江苏无锡阳山镇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找到了一条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根治面源污染的新思路、新途径,不仅境域内及其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得以改善、明显好于同类型区,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明显提升。

厦门绿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水葫芦综合利用的研究,现已初步开发出具有祛痘、除癣、保湿、润肤等功效的外用皮肤护理多种产品。绿波公司在大力开发水葫芦生化产品的同时,与改善水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的发展模式。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在搞循环经济试点,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发了通知,第一批试点单位82个,有综合的,有冶金的、有色的、化工的、煤炭的,也有废旧物资回收的,也有省市试点像山东、江苏、辽宁,还有地级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1、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发展循环经济没有固定模式。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发挥聪明才智,通过物质代谢或共生延伸产业链。例如,从设计开始,按照生态工业理念或“零排放”思想设计工业园区;或对一个企业可以变成“原料”的废物进行产业共生;或有一块可供开发形成具有产业联系的地区,或根据物质和能量出发进行产业联网,或对一个园区进行再设计等,这些都是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安排经济活动。自然要素的循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水循环是在“永恒”的能源—太阳照射下实现的。如果没有太阳,就不可能有周而复始的水循环。同理,使经济体系中的物质在市场条件下循环流动,也需要投入;对企业而言这就是机会成本:如果不产生利润,企业就不会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政府应当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使之有利可图。

2、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行为

循环经济之所以要政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均存在“外部性”问题,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因此,要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经济激励的双向“胁迫”,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真正有推动力。换言之,只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循环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中的许多产业链联系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诚然,我国有传统的“天人调协”思想,但无论是资源综合利用还是再生资源的利用,没有技术支撑只能被降级利用,难以实现再生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增值。因此,一方面,要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纳入国家“盘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减少技术产业化的成本,改变我国技术开发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状况。

4、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物质循环的可行性

并不是每种工业废物都能循环利用的。东北大学陆忠武院士等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分出三种类型:一类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的。如各种金属(以金属结构材料为主)、玻璃、纸张、催化剂、水以及塑料。二类是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不一定合算,如一些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溶剂等。三类物质几乎无法进入大循环。如表面涂层、油漆、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防冻剂、炸药、燃料、洗涤剂等产品。如果再生产品进入食物链,必须更加小心,因为“人命关天”:如果食品中含有不符合健康要求的物质,必须严格控制,制定标准并切实执行,防止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英国“疯牛病”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与蛋白饲养牛有关。因此,我们在鼓励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物质循环的可行性,切不可掉以轻心。

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还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时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避免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对企业而言,需要诚信和应急机制,否则“废物变原料”就难以实现;又因上、下游企业都在施行清洁生产,从而导致物质的“减量化”,需要风险管理,否则产业链就会“断”。发展循环经济,也需要公众的积极行动,除了消费绿色产品,从需求侧拉动循环经济发展外,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也是循环经济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 21世纪的大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1,(6).[2]黄贤金, 朱德明.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 2003,(3).[3]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 J].环境保护, 2004,(1).[4] 齐建国.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 J].经济纵横, 2004,(2).[5]牛文元.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6).[6]冯之浚.论循环经济[ J].中国软科学, 2004,(10).[7]吴季松.构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体系[ J].江西社会科学, 2004,(11).[8]任勇, 吴玉萍.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4).[9] 任勇, 陈燕萍等.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5).[10]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能源,2005,(5).[11]诸大建, 臧曼丹等.C 模式: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6)[12] 吴季松.循环经济的由来与内涵[ J].科技术语研究,2006,(1).[13] 任勇.中国循环经济的政策框架[ J].环境法制建设,2006,(4).[14] 周兵,黄志亮.论国外循环经济理论及实践[ J].经济纵横, 2006,(4).[15] 周宏春.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保障[ J].中国废钢铁, 2006,(3).

第三篇: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优惠等措施,约束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工业“三废”“吃干榨尽”; 从1994 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现在又倡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技术选择问题,即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 又要采用系统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1.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①以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例如,兖矿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如: 矿矿建洗选煤厂、改造、扩建了石圪节、五阳洗煤厂,新建了漳村矿选煤厂、漳村矿焦化厂; 常村矿同步建成了洗煤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比热、电分产的效率高30 %,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20 万kW 等级及以上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 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以采暖供热需求为主,且热负荷较小的地区,先发展集中供热,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热电联产; 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石化、化工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热电工程。2010 年若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5 %,需要新增热电机组3 500 万kW,工业集中供热新增热电机组1 100 万kW,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20 %,与电、热分产相比,年可节能7 000 万tce。

③煤化工产品多联产及高附加值利用。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 煤气化后剩余的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优质原料; 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化工产品多联产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2.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生态建设。

煤矸石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也有助于改变煤炭的“肮脏”形象,使煤炭产业成为不产生或少产生“公害”的产业。这种“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①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做建筑材料。一些地方煤矿提出“石头变砖头,砖头砌高楼”,“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的口号,围绕煤矸石综合利用,或形成了新的产业,或延长了现有的产业链。例如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制水泥、制砖及制砖机械等。山西阳泉煤业集团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形成了煤矸石发电———电解铝———铝型材的产业链。一些煤矿通过废物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矿井排放的煤矸石全部由砖厂用作粘土的替代原料; 原煤中的含矸、洗选后的尾矸、尾煤等低热值物质全部用作坑口电厂的燃料; 电厂发出来的电用于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电厂排出来的炉渣全部做掺合料被水泥厂消化,水泥和电厂炉渣按合理配方生产出矿井用的支护材料。这样,他们就实现了在煤炭生产中不排放废弃物,从而使煤炭工业成为“无公害”产业。

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做水泥: 由于煤矸石和粘土的化学成份相近,在水泥生产中可代替部分粘土提供生料的硅质铝质成分,同时,煤矸石还能释放一定热量,烧制水泥熟料时可以代替部分燃料。山东新汶矿业集团、黑龙江双鸭山、山西潞安等煤炭集团利用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平顶山煤业集团湛河水泥有限公司已将煤矸石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采用煤矸石“双掺”技术(在生料中掺加黑矸石,在熟料中掺加自燃后的红矸石和粉煤灰),大大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

利用煤矸石做烧结空心砖: 经过适当的成分调整,利用煤矸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生产砖瓦,矸石砖的强度和耐腐蚀性都优于粘土砖,且干燥速度快,收缩率低。不少煤矿利用国家墙体材料革新和限制黏土砖使用的机会,大力发展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煤矸石,不仅“吃”掉了原来的矸石山,减少了矸石山的污染,还腾出了原来被占的土地,可谓一举多得。

利用煤矸石做速凝剂、利用煤矸石生产釉面内墙砖等,在许多煤炭企业得到发展。利用粉煤灰做混凝土砌块,这是国内发展较多应用也很广泛的一个领域。粉煤灰的用途已经达到160 多种,既可以用于造高速公路,也可以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②利用煤泥制作水煤浆,并用于发电。中、高灰分煤泥合理的利用方式是燃烧,前提是将煤泥干燥;自然干燥占用大量土地,并且受影响大,机械干燥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不经济。将煤泥适当处理后调制成浆,供电站、工业和民用锅炉燃用可解决上述问题,是一种大规模利用煤泥的好途径。全国各地在利用低热值煤(包括煤矸石和中煤)方面,形成了许多模式,最主要的用途是发电。

③利用低热值燃料发电与盐、碱联产。鲁北化工在利用低热值燃料时,兼顾其它的可利用资源,并形成了特色。热电厂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采用海水冷却,排放的煤渣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经预热蒸发后的海水排到盐场制盐,同时与氯碱厂链结。氯碱厂通过管道直接把卤水输入到氯碱装置,既减少了生产环节,又节省了原盐运输费用,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④利用富余焦炉气制合成氨原料气。焦炉气的利用可以形成较多的模式,既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高值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天宏焦化公司现有016~1万Nm3 / h 富余焦炉气,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飞行化工公司将天宏焦化公司富余焦炉气通过平顶山城市煤气管网加压输送至项目装置界区,采用焦炉气非催化转化技术生产合成氨原料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矿业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是,源头所使用的物质原来属于废物,经过技术进步或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⑤生态建设和矿区绿化。许多煤矿集团在复垦和重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积累了经验。例如,唐山、淮北等矿区复垦,有效利用塌陷的地表发展养殖、旅游等产业,唐山还由于其优异成效获得了2005 年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奖。新汶矿业集团,在复垦和绿化中,一是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适当保留园区自然景色,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二是通过绿化设计、水土保持、道路建设和生态住宅建设等手段,促进工业园区内的结构布局、组织功能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实现园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恢复和重建不仅提高绿化面积,改善自然环境,速生杨还将作为林纸一体化产业链条的源头,成为矿区循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澳大利亚在矿区复垦中还探索形成了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 2000 年奥运会前,悉尼市政府为了改善环境,打造绿色奥运,将暂时无法处理的垃圾山用类似足球场的草皮包起来,饰以曲径、凉亭、石几,变成了休闲去处。国内煤矸石特别是老矿井目前都有一处甚至多处矸石山,若暂时无法利用,倒可效仿此法,一则可减少扬尘淋水,二则将其保护下来留待后人开发。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搞循环经济试点,2005 年10月27 日国家发改委发了通知,第一批试点单位有82个,有综合的,有冶金的、有色的、化工的、煤炭的,也有废旧物资回收的,也有省市试点像山东、江苏、辽宁,还有地级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能像“知识经济”那样“昙花一现”,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1.加强规划引导,提高资源回收率。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对于企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后备资源储量的日益重视,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之争。拥有资源的地方囤积居奇,与煤炭企业多方接触; 煤炭生产企业则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再说”的心理四处出击。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做法比喻为“圈地运动”。山东、河南等众多煤炭企业在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建了新井; 有的企业将视野拓展到了海外,如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无疑,这种做法是正确且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应吸取过去“一哄而上”的教训,从技术上、经济上综合论证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进行整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有序开采,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采出水平。

2.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发展循环经济没有固定模式,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通过物质代谢或共生关系延伸产业链。例如,按照生态工业理念或“零排放”思想设计工业园区; 或对一个企业可以变成“原料”的废物进行产业共生; 或有一块可供开发形成具有产业联系的园区,或从物质和能量出发进行产业联网,或对一个园区进行再设计等,都可以成为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安排经济活动。自然要素的循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水循环是在“永恒”的能源——太阳照射下实现的。如果没有太阳,就不可能有周而复始的水循环。同理,使经济体系中的物质在市场条件下循环流动,也需要投入; 对企业而言这就是机会成本: 如果不产生利润,企业就不会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政府应当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使之有利可图。

3.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行为。

循环经济之所以要政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均存在“外部性”问题,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经济激励的双向“胁迫”,才能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真正的推动力。换言之,只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循环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中的许多产业链联系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诚然,我国有传统的“天人调协”思想,但无论是资源综合利用还是再生资源的利用,没有技术支撑只能被降级利用,难以实现再生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增值。因此,一方面,要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纳入国家“盘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减少技术产业化的成本,改变我国技术开发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状况。

5.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物质循环的可行性。

并不是每种工业废物都能循环利用的。东北大学陆忠武院士等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分出三种类型: 第一类物质的循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如各种金属(以金属结构材料为主)、玻璃、纸张、催化剂、水以及塑料。第二类物质的循环,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不一定合算,如一些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溶剂等。第三类物质,几乎无法进入大循环。如表面涂层、油漆、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防冻剂、炸药、燃料、洗涤剂等产品。

如果再生产品进入食物链,必须更加小心,因为“人命关天”。英国“疯牛病”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与蛋白饲养牛有关。因此,我们在鼓励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物质循环的可行性,切不可掉以轻心。

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还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时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避免急功近利建“政绩工程”。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诚信和应急机制,如果没有诚信,“废物变原料”就难以实现,国内已有这样的例子; 此外,还要注意因上、下游企业都在施行清洁生产,从而导致物质的“减量化”,这就需要应急,否则产业链就会“断”。发展循环经济,也需要公众的积极行动,除了消费绿色产品,从需求侧拉动循环经济发展外,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也是循环经济的应有之义。

中电投江苏滨海IGCC项目,是我市参与这次签约活动投资额最高、单体投入最大的战略型项目,建设规模为4×40万千瓦,总投资130亿元,一期为2×40万千瓦。这是继总投资100亿元的5000万吨储配煤中心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落户滨海港后,我县与中电投集团签约的第三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项目。它将作为滨海港打造能源产业的重大项目、临港产业发展的新型项目和港城开发建设的保障项目,为滨海港开发和我县今后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之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这意味着,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到中国主流经济概念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2003年我国人均 G D P已经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

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循环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观,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资源约束矛盾的最佳选择。我国资源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占有能源水平更低,原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6%%,天然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 G D 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 G D 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

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比如,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 G D 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

7.4%%、原煤31%%、钢铁27%%、水泥40%%。即使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我国资源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的重要障碍。由于我国经济整体环保水平较低,在外贸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一些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由于在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的环保要求偏低,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污染产业、有害物质和外来物种入侵将对我国国家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增强我国环境竞争力,实现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要实现生态文明。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如果继续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由于经济建设的资源环境基础的制约,物质文明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五篇:我国体验经济的发展意义及问题研究

我国体验经济的发展意义及问题研究

【摘要】体验经济是一种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形式,它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感受。随着现代人消费心理需求层次的提升,对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转向更高的层面,加之科学技术为生产模式的提供了保障,体验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与效益极大提高。然而,我国在体验性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国民缺乏深层次的休闲观念,当前的休闲体验类产品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政府缺乏完善的休闲体验经济政策等等。因此,政府应当继续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塑造良好的休闲体验经济环境,引导消费者对幸福感的追求,另外企业要综合把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促进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体验经济;特性;意义;问题;对策;

引言

当今,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受到需求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企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效益极大提高,质量保证与售后服务都更加完善,却不乏商品积压的现象,规模经济所形成的成本节约已经致使企业在轮番的价格战中伤痕累累;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却也满足不了内心的需求。另外,不难看到,那些靓丽辉煌的专卖店总也少不了心甘情愿掏钱的顾客,而相对的实用性较高的商品却无人问津,还有之前刚出新品手机的苹果公司,尽管如此高的价格,人们购买的欲望依然浓烈,再看,必胜客的门口,什么时候不是长长的队伍?消费者们钟情的真的是它们的味道、性能、品质吗?不然,凝聚在这些商品中与众不同的是一种体验,一种可以提升幸福感的东西。当“体验”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心灵感受,也不停留于传统服务业的附属品,而可以单独作为一种经济价值出售的时候,体验经济时代就来临了。体验消费是以休闲体验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休闲产业,反映休闲经济过程中,顾客体验需求和休闲体验服务供应商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一、体验经济的特性及其发展意义

(一)体验经济的特性

① 武 旻.我国体验性休闲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经济观察.2011年6月

第一,体验经济生产周期较短。传统的农业、工业经济的周期大多以年或者产品生产周期为单位,周期普遍比较长,也比较固定。然而,体验经济的生产周期则相对短一些,多以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为单位,这也就使得体验经济的灵活性更好,变化性更大。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像文化娱乐产品电影、电视剧,电子产品电脑、手机等等,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如何把握一瞬间的商业机会,是发展好体验经济的关键。

第二,体验经济参与性与人性化。我们经历了生产模式由手工作坊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转变,经济水平较快发展,人们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可是随着经济发展到更高的水平,那些由于过分地强调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而忽视了商品本身所融合的可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特质所导致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日益显现。在工业和服务经济时代,产品的产出过程都停留在顾客之外,不与顾客直接发生关系。相反的,体验经济则是表现为消费者参与到生产或服务过程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尊重个性的发挥,增强了消费过程中的满足感与乐趣。譬如,想一些手工作坊所提倡的个性化的DIY项目,消费者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收获的已不仅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一种回忆,一种幸福感,体现了更加人性化的消费方式。

第三,体验经济产品的虚拟性。网络、感应、纳米等高新技术的发达,增强了互动与体验,以往的产品和服务经济提供的大多是标准化的产品,而体验经济为消费者提供的则是某种心理上的感受,这种感受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导致生产与消费的个性化。

第四,体验经济依体验所达到的感受程度或体验效果形成市场价格。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价值是凝结在上面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观点,体验经济中的商品则不适用于这条法则,就生产者来说,创造某种特有的体验感觉是一种独立的经济提供物,可以满足消费者心理和个性化的需求,体验经济的商品价值是由人们所得到的体验效果所决定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同种品质的商品价格会有莫大的差异,这时的消费者需求已经不仅仅依赖于商品使用价值,而更注重其精神层面的东西。于是,消费者为某种希望得到的体验而支付费用,生产者依据所提供的体验感程度决定价格。

(二)体验经济的发展意义

首先,体验经济是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产物,它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社会、对企业、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首先,体验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作为新兴的一种经济模式,体验经济同样创造了价值,促进了经济增长。一方面,消费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这种体验,使得企业家或者体验创造者获得了与之相对应的报酬,在这一方面,与传统经济的买入卖出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消费者从产品中满足了

自身的需求,产品效用得以体现,体验经济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更具有长期的价值,因为这种体验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以后甚至一生的生活价值判断。体验消费模式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惠州市惠泉山宝建陶超市在整个家装市场略显疲态的时,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89.6%,逆势增长的势头引起了业界关注。究其原因,整体家居体验式消费是惠泉山宝的主要亮点,总经理吴秋波这样说:“我们是以为消费者创造核心价值来赢得人心的。我们推崇体验式实景消费,让消费者在选购产品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氛围。一是以产品为元素,通过组合应用,加入搭配与设计元素,在空间上达到整体效果。二是结合国内外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把国内外潮流和灵动空间样板体现在消费者面前。”可见,正确利用体验消费营销,创造的价值是巨大的。①

其次,体验经济的发展拉动消费,调节再分配。无疑的,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对当今消费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看看那些为iPhone蠢蠢欲动的人们就知道,苹果的产品极大激发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另外,那些钟情于体验经济形式的,往往是那些生活水平富足,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满足的上层社会的人们,他们手中财富占据了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也正因为这样,幸福感的价值对于他们更高,也就更情愿花费更多的钱以满足这种需求,从这方面来讲,体验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收入的转移越频繁,收入调节效果越显著。

最后,体验经济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自我实现感。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自我实现包括超越自我,真、善、美的融合,乐于助人,智慧,正直和自然,超越自私和个人的动机,脱离“低级”欲望而趋向“高级”欲望,增进友谊和慈爱,善于区别目的和手段,减少敌意,残忍和破坏。②自我实现,更多的关注社交、尊重、成功的内容,注重长远的利益,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社会的发展史财富实现的过程,而财富的实现更深入的是为了人本身的价值实现,人类要实现自我的根本目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形式向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向发展,体验经济到来促进了消费者的自我实现,因为它更多的关注个性化的方面,是更高层面的满足感。

二、我国体验经济的发展中的问题

由于体验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因此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是完全一样的,导致了对于体验的需求难以把握,加上人们的体验觉悟还没有达到普遍的地步,我国 ① 体验式消费逆势走俏.南方日报.2011年7月21日http:// ② 权利霞.体验经济-现代企业运作的新探索[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11月.115

在体验经济的发展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政府缺乏完善的体验经济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商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部分富人,国家在政策上也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而富人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们的休闲行为对大众的休闲观有着巨大的影响,消费观念受其左右,倘若利用这个人魅力的诱使消费者盲目消费,不仅在资源使用上是极大的浪费,而且极易导致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这时,国家如果在政策上再不加以限制和引导,那社会的休闲文化将会遭到扭曲,健康的体验需求更无从发展。其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对于休闲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界定不够明确,未能建立起我国休闲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统一明确的产业界定是产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当今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规模提供良好的指向,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方针,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反过来又加大了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促进体验经济的发展。

2、目前的休闲体验类产品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消费者体验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企业难以把握准确的需求信息,以目前我国休闲体验类产品的发展来看,根本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休闲体验需求。具体表现在产品的数量少、质量差,很多产品由于市场的运营能力不强,导致产品的更新速度缓慢,这也阻碍了体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相对应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对于美好的,快乐的体验的需求也就日以改变,不会终止,这就要求产品的供应商能够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变化,不断地向市场供给足以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而现在的经济条件下,要及时地更新企业的产品特质,紧跟消费者的需求,是艰难的。

3、国民缺乏深层次的休闲观念。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而体验消费的观念,说到底就是人们对休闲的认识和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人的消费行为。然而,正如上面所分析的一样,我国两极分化的现实,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甚至绝大一部分的底层人民还刚刚体会到衣食无忧的满足感,他们对于奢侈品,对于纯粹的消费品的需求观念及还不足,相比于获得幸福感,他们可能更关注食品,日用品价格的变化,就更不用说是乐于花时间跟金钱提升精神上的享受了,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体验经济发展的环境还有待改善,人们休闲的向往还有待培养,我相信,这是必然的趋势,是经济社会必将实现的目标。

三、我国体验性休闲经济发展的对策

1、政府要大力支持体验经济的发展。想要发展我国休闲经济,刺激国民的体验性休闲需求,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是关键。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休闲设施的直接投入力度。只有将体验商品深入到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休闲意识才得以更好地树立,比如科技馆、文化表演场所、展览馆等等,对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公共休闲设施很大一部分都是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建设项目,市场无法提供这样的产品,倘若政府置身事外,便难以提供,而这些产品又会对民众的休闲需求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促进体验经济的发展,因此,由政府提供是必然的。另外,政府要尽快为完善立法,出台专门的法规和政策以保障体验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体验经济的发展缺乏可靠的制度保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明确,导致发展缓慢,不健全。

2、企业与消费者的合作创新才能创造快乐的体验。目前, 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品的个性化、主题化以及产品包装艺术化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 现时代消费者也正在从注重物质消费转向对精神、情感、健康的消费。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文化消费品位的提升、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 精神或情感体验将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需求。体验类产品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因为它和其他休闲产品相比较,投入相对更少,但产出却很高,这种产出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还更应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发展好这类产品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企业与消费者合作创新,一方面,企业要真正做到以顾客为核心,摆脱单一的产品生产销售模式,通过提供像定制、DIY的服务让消费者在快乐中实现消费,并不断地更新消费者休闲消费需求信息,加速企业产品更新周期;另一方面,消费者要努力提升休闲消费观,并协助企业开发新产品,积极参加试用活动与体验营销,通力协作,加快经济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谁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并生创造出适合消费者的体验,谁就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领军。未来体验经济格局的全面形成, 主要依靠企业将体验思想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

3、帮助国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我国休闲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体验经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这就导致了理解的表面化、片面化,加上“自我实现”的消费理念不够普遍,体验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这就要求加大对文化、娱乐等的投入,使消费者积极地、自主地实现自我,不断提升对幸福感的追求,从观念上接受体验经济的模式。具体实施时,可以广泛的利用好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大力推动企业的网上运作工程,加速企业的宣传与产品的营销,另外,加大建立现代的企业,加速企业营销模式转变,使销售模式更加多样化与人性化,并推动体验产品的开发与上市,从而形成完善的休闲环境,达到为人们提供美好的、值得回忆的消费过程的目的。国民体检消费关键的建立,最关键的、最本质的还是要构建繁荣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只有老百姓有物质基础了,享受型消费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当下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很多地区还仅仅刚刚脱离贫困,发展道路依然久远,如何创造安定富裕的的生

活基础,繁荣稳定的经济环境是达到整体上提升消费观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论丛[M].北京:民主与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51-56 [2]赵放.体验经济的本质及其成长性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03)[3]权利霞.体验经济-现代企业运作的新探索[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11月.[4]郑国诜.我国体验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及策略探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06)[5]张正博.中国体验经济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1)[6]张承耀.体验经济的十大特征[J].经济管理.2004.(21)[7]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06)[8]王爱俭,于红鑫.虚拟经济及其作用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1.(01)[9]王国忠,王群勇.经济虚拟化与虚拟经济的独立性特征研究[J].当代财经.2005.(03)[10]刘文涛.品牌效应与企业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S2)[11]石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品牌效应[J].科技资讯.2010.(09)

下载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不足、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带......

    汽车工业后起国家典型的发展模式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大全)

    汽车工业后起国家典型的发展模式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002-01-22 (一)汽车工业后起国家的典型模式以及评价 从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后起国家存在着两类典型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与建筑施工

    发展循环经济与建筑施工摘要: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建筑业是高能耗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施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大有可为。胡锦涛总书记......

    发展循环经济5篇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选择 张方涛(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工程试验班(交运)1501,1101150120) 摘要:党的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编辑:admin 时间:2010-12-30 12:30:00 日前,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研讨会在贺州市举行,来自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

    发展循环经济经验交流材料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结合,将上一个环节的废弃物变成......

    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安全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县委、县府关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