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成因及对策(税务)
在我国传统税收理论中,征管工作被认为由征收、管理、稽查三个部分组成。在此三项工作中,征收是指税务机关通过法定程度把应征税款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国库,以实现税法内定的各种目标,由于纳税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差别,多数纳税人不会主动如实纳税,因此,征收本身不是征管的基础,它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得以实现。稽查通过对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进行检查,形成对偷逃税的威慑效应和对征收、管理的促进,尽管稽查被认为是新征管模式的“重中之重”,但毕竟是属于事后的监督,缺乏前瞻,这也不能被认定是基础性工作,而处于征收和稽查之中的管理,其所处地位及工作性质,恰好符合基础工作的条件。因此,所谓征管基础工作,应指征管的管理环节。谢旭人局长曾在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是目前基层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结合税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机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疏于管理、淡化责任”产生的原因
1、体制的原因。税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干部中存在“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的问题,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奖罚机制、激励机制不明显。
2、认识的原因。对“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设立办税服务厅,纳税人能按期到办税服务厅申报,征收人员能按时受理企业申报,及时审核申报资料,完成资料录入,档案整理就完事大吉了,税收管理形成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状态。
3、衔接的原因。随“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新模式的运行,尽管对征管查三环节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均作了明显规定,但由于征管查部门间相互分离,三者间产生的衔接空档没有综合部门协调,致使部门间出现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脱节现象。
4、工作量的原因。从目前推行的片管责任区管理工作职责看,其工作内容和任务涉及征管查各个环节,其工作内容多,任务重,从现已配备的人员力量来讲,远远不能满足片管责任区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多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交办的几件事项,如:新办企业调查、正式认定、发票增量增版调查等等。
5、考核体系的原因。随新征管模式的运行,部门工作职能、干部工作岗位的职责都发生了变化,而随之保证日常征管工作正常运行、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考核依据、标准未随之改变,原来制订并实施的“千分制考核办法”已不适应新征管模式下的考核要求。
6、人员素质的原因。目前现有干部年龄从30多到50多,学历从高中到本科,业务水平有高有低,工作责任心有强有弱,个别干部思想精力没有集中到税收管理上。
二、建议及采取的措施
1、税务机关内部体制的改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为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应加强对干部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不断更新干部的知识,以适应“加强税收基础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3、更新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应加强对干部管理理念的更新,不能停留在过去吃老本的思想上,以为做好上级指派的几项调查工作就行了,必须树立对国税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守土一方、各负其责”,强化责任区管理。
4、完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结合干部的业务素质、岗位工作量、工作难易风险程度等因素,修改原有的考核办法,引进“绩效管理系统”,建立起以即时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成果性考核指标为主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
5、目前税收基础管理中可采取的措施:
(1)征管模式变化,虽然现在分块划片,有专职片管员,但目前在工作中,干部也仅仅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几项工作事项,上级交办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责任区的概念,没有“守土一方、各负其责”的概念。所以目前要强调责任区内纳税人税源监控和日常税收管理由片管员负责。
(2)提倡与纳税零距离联系。片管员通过税务登记、各种税收结算、清算、减免税核实、各类实地调查,税收宣传、税源调查以及税款催报
第二篇:浅议“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成因及对策(税务)[定稿]
浅议“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成因及对策
在我国传统税收理论中,征管工作被认为由征收、管理、稽查三个部分组成。在此三项工作中,征收是指税务机关通过法定程度把应征税款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国库,以实现税法内定的各种目标,由于纳税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差别,多数纳税人不会主动如实纳税,因此,征收本身不是征管的基础,它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得以实现。稽查通过对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进行检查,形成对偷逃税的威慑效应和对征收、管理的促进,尽管稽查被认为是新征管模式的“重中之重”,但毕竟是属于事后的监督,缺乏前瞻,这也不能被认定是基础性工作,而处于征收和稽查之中的管理,其所处地位及工作性质,恰好符合基础工作的条件。因此,所谓征管基础工作,应指征管的管理环节。谢旭人局长曾在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是目前基层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结合税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机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疏于管理、淡化责任”产生的原因
1、体制的原因。税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干部中存在“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的问题,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奖罚机制、激励机制不明显。
2、认识的原因。对“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设立办税服务厅,纳税人能按期到办税服务厅申报,征收人员能按时受理企业申报,及时审核申报资料,完成资料录入,档案整理就完事大吉了,税收管理形成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状态。
3、衔接的原因。随“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新模式的运行,尽管对征管查三环节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均作了明显规定,但由于征管查部门间相互分离,三者间产生的衔接空档没有综合部门协调,致使部门间出现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脱节现象。
4、工作量的原因。从目前推行的片管责任区管理工作职责看,其工作内容和任务涉及征管查各个环节,其工作内容多,任务重,从现已配备的人员力量来讲,远远不能满足片管责任区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多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交办的几件事项,如:新办企业调查、正式认定、发票增量增版调查等等。
5、考核体系的原因。随新征管模式的运行,部门工作职能、干部工作岗位的职责都发生了变化,而随之保证日常征管工作正常运行、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考核依据、标准未随之改变,原来制订并实施的“千分制考核办法”已不适应新征管模式下的考核要求。
6、人员素质的原因。目前现有干部年龄从30多到50多,学历从高中到本科,业务水平有高有低,工作责任心有强有弱,个别干部思想精力没有集中到税收管理上。
二、建议及采取的措施
1、税务机关内部体制的改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
2、加强教育培训,提~部素质。为提~部的综合素质,应加强对干部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不断更新干部的知识,以适应“加强税收基础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3、更新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应加强对干部管理理念的更新,不能停留在过去吃老本的思想上,以为做好上级指派的几项调查工作就行了,必须树立对国税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守土一方、各负其责”,强化责任区管理。
4、完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结合干部的业务素质、岗位工作量、工作难易风险程度等因素,修改原有的考核办法,引进“绩效管理系统”,建立起以即时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成果性考核指标为主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
5、目前税收基础管理中可采取的措施:
(1)征管模式变化,虽然现在分块划片,有专职片管员,但目前在工作中,干部也仅仅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几项工作事项,上级交办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责任区的概念,没有“守土一方、各负其责”的概念。所以目前要强调责任区内纳税人税源监控和日常税收管理由片管员负责。
(2)提倡与纳税零距离联系。片管员通过税务登记、各种税收结算、清算、减免税核实、各类实地调查,税收宣传、税源调查以及税款催报催缴等,与纳税人全方位接解,了解纳税人的静态和动态的情况,同时将税法宣传、解答,优质服务、依法治税贯穿于与纳税人的联系中,从而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对税法的遵从度。
(3)提倡精细化管理。片管员下企业建议向稽查的“项目化”学习,不能太简单,交办什么,就做什么。目前我们主要缺乏对纳税的动态管理,是否可以由分局具体拟定需掌握的动态指标,如纳税人原材料及包装物的进、销、存、工资、动力消耗,库存商品的产、销、存等等,由片管员每下一户企业,就掌握一户。考虑开发专门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来采集、利用、分析这些指标。并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利用增值。
(4)提倡对纳税人分类管理。目前责任区管理人员少、职责多、任务重,要每一户都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是有困难的,建议对我们的辖管户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纳税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重点突出税源大户,抓住中户,管住小户。对不同的税源户采取不同的管理和监控方式,对规模大的纳税大户实施户籍管理,分户监控,重点管理,随时掌握信息。
(5)提倡对纳税人由单一监控向联合监控转变。税务机关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不可能将所有的税源都纳入控制范围内,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我们应加强与工商、财政、公安、审计、海关、银行等方方面面的合作,追求信息共享性,实现联动管理。出现异常情况,可以谋求各部门的配合,采取强力措施增强联合监控的威慑力。
(6)提倡建立完善的税收评估体系。现有的评估工作不能适
应现代化征管的新要求,还不能为税源的全能监控提供强大支撑,应建立完善的税收评估体系,采取智能化分析手段提高对纳税人纳税行为的数据化测算、分析和有效利用能力,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评估工作辅助和完善对税源的监控。
第三篇:浅议“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成因及对策(税务)
浅议“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成因及对策在我国传统税收理论中,征管工作被认为由征收、管理、稽查三个部分组成。在此三项工作中,征收是指税务机关通过法定程度把应征税款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国库,以实现税法内定的各种目标,由于纳税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差别,多数纳税人不会主动如实纳税,因此,征收本身不是征管的基础,它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得以实现。稽查通过对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进行检查,形成对偷逃税的威慑效应和对征收、管理的促进,尽管稽查被认为是新征管模式的“重中之重”,但毕竟是属于事后的监督,缺乏前瞻,这也不能被认定是基础性工作,而处于征收和稽查之中的管理,其所处地位及工作性质,恰好符合基础工作的条件。因此,所谓征管基础工作,应指征管的管理环节。谢旭人局长曾在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是目前基层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结合税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机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疏于管理、淡化责任”产生的原因
1、体制的原因。税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干部中存在“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的问题,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奖罚机制、激励机制不明显。
2、认识的原因。对“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设立办税服务厅,纳税人能按期到办税服务厅申报,征收人员能按时受理企业申报,及时审核申报资料,完成资料录入,档案整理就完事大吉了,税收管理形成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状态。
3、衔接的原因。随“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新模式的运行,尽管对征管查三环节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均作了明显规定,但由于征管查部门间相互分离,三者间产生的衔接空档没有综合部门协调,致使部门间出现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脱节现象。
4、工作量的原因。从目前推行的片管责任区管理工作职责看,其工作内容和任务涉及征管查各个环节,其工作内容多,任务重,从现已配备的人员力量来讲,远远不能满足片管责任区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多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交办的几件事项,如:新办企业调查、正式认定、发票增量增版调查等等。
5、考核体系的原因。随新征管模式的运行,部门工作职能、干部工作岗位的职责都发生了变化,而随之保证日常征管工作正常运行、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考核依据、标准未随之改变,原来制订并实施的“千分制考核办法”已不适应新征管模式下的考核要求。
6、人员素质的原因。目前现有干部年龄从30多到50多,学历从高中到本科,业务水平有高有低,工作责任心有强有弱,个别干部思想精力没有集中到税收管理上。
二、建议及采取的措施
1、税务机关内部体制的改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为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应加强对干部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不断更新干部的知识,以适应“加强税收基础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3、更新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应加强对干部管理理念的更新,不能停留在过去吃老本的思想上,以为做好上级指派的几项调查工作就行了,必须树立对国税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守土一方、各负其责”,强化责任区管理。
4、完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结合干部的业务素质、岗位工作量、工作难易风险程度等因素,修改原有的考核办法,引进“绩效管理系统”,建立起以即时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成果性考核指标为主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
5、目前税收基础管理中可采取的措施:(1)征管模式变化,虽然现在分块划片,有专职片管员,但目前在工作中,干部也仅仅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几项工作事项,上级交办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责任区的概念,没有“守土一方、各负其责”的概念。所以目前要强调责任区内纳税人税源监控和日常税收管理由片管员负责。(2)提倡与纳税零距离联系。片管员通过税务登记、各种税收结算、清算、减免税核实、各类实地调查,税收宣传、税源调查以及税款催报催缴等,与纳税人全方位接解,了解纳税人的静态和动态的情况,同时将税法宣传、解答,优质服务、依法治税贯穿于与纳税人的联系中,从而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对税法的遵从度。(3)提倡精细化管理。片管员下企业建议向稽查的“项目化”学习,不能太简单,交办什么,就做什么。目前我们主要缺乏对纳税的动态管理,是否可以由分局具体拟定需掌握的动态指标,如纳税人原材料及包装物的进、销、存、工资、动力消耗,库存商品的产、销、存等等,由片管员每下一户企业,就掌握一户。考虑开发专门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来采集、利用、分析这些指标。并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利用增值。(4)提倡对纳税人分类管理。目前责任区管理人员少、职责多、任务重,要每一户都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是有困难的,建议对我们的辖管户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纳税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重点突出税源大户,抓住中户,管住小户。对不同的税源户采取不同的管理和监控方式,对规模大的纳税大户实施户籍管理,分户监控,重点管理,随时掌握信息。(5)提倡对纳税人由单一监控向联合监控转变。税务机关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不可能将所有的税源都纳入控制范围内,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我们应加强与工商、财政、公安、审计、海关、银行等方方面面的合作,追求信息共享性,实现联动管理。出现异常情况,可以谋求各部门的配合,采取强力措施增强联合监控的威慑力。(6)提倡建立完善的税收评估体系。现有的评估工作不能适应现代化征管的新要求,还不能为税源的全能监控提供强大支撑,应建立完善的税收评估体系,采取智能化分析手段提高对纳税人纳税行为的数据化测算、分析和有效利用能力,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评估工作辅助和完善对税源的监控。
浅议“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成因及对策(税务)一文由www.yi35.c
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税务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对策
税务职务犯罪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税务职务犯罪是指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税收执法权或行政管理权,以牺牲国家或集体利益为手段,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包括其他国家机关人员和其他社会团体、企(事)也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组织章程等从事公务的人员都可能出现的犯罪行为,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狭义的税务职务犯罪,即严格意义上的税务职务犯罪指只有税务人员才有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本文采用严格意义上的税务职务犯罪概念(即狭义的税务职务犯罪,专指《刑法》规定的只能由税务人员构成的职务犯罪,包括两个罪名: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和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笔者结合税务部门的特点,对税务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对策简要进行分析。
一、税务职务犯罪成因
分析、探讨和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成因,对从源头上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根源。理想信念动摇、法纪观念淡薄是产生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一是封建特权思想在左右一些税务人员的行为。特别的权力总是与特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使得某些掌权者在对权力崇拜和唯恐失去权力而恐慌的心理状态下,开始使权力职务异化,将用来为组织税收和管理税务队伍的权力,异化成个人及小集团谋利益的工具,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腐朽、奢侈的生活方式在诱惑每个掌权者。改革开放在引进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会飞进来苍蝇。经济与国际接轨,西方的奢侈生活时刻展现在人们面前,吃高档、穿名牌、夜生活,让人眼花缭乱,一些税务人员羡慕不已,却苦于手中薪水有限,便出现走邪路、捞外快的现象。三是拜金主义充斥着个别人的头脑,为了金钱和个人利益抛却党纪国法的约束,不惜以身试法,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四是铤而走险的侥幸心理,不少腐败分子明知贪污贿赂等行为为法律政策所不容,但又认为,即使发现也不易被抓住把柄,贪污能“天衣无缝”,受贿也只有“你知、我知”,只要行贿人不举报就不出事,这种心理给腐败分子的自我安慰,使其在犯罪深渊中越陷越深。
(二)体制、制度根源。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基本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巨大转变,但是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制度还不完善,使社会抑制职务犯罪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从而增强了那些意志比较薄弱的税务干部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一是权力配属体制的不规范。其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权力政府化,政府的权力部门化,部门的权力个人化,而对个人权力的监督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真空,当个人的权力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中时,就极易发生积极寻求权力的出租,从而形成权力的市场化,使一些钻改革空子急欲“一夜暴富”的不法之徒,利用市场化的权力大肆谋取私利,以身试法。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应当说,各级税务机关在规范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的行使方面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有的单位和个人就是不能全面落实,对自己有利的就落实,对自己不利的就不去落实,该公开的内容不公开,该走的程序不走,大搞“暗箱操作”、“变通处理”,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有的甚至与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枉法弄权、徇私舞弊。同时,个别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也使腐败分子有空子可钻而引发职务犯罪。三是监督机制弱化。税务系统内部监督中存在上级“鞭长莫及”无法监督、下级怕“穿小鞋”不敢监督、同级之间怕得罪人不愿监督的问题,个别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往往是“拨出萝卜带出泥”,造成内部监督制约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外部,由于税务公开的透明度还不够高,社会各界对监督的内容、形式等还不甚了解,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同时纳税人也常常因怕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造成外部监督制约乏力、刚性不足。于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就导致了腐败,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失职渎职也便成了必然。四是财政体制不合理。“以支定收”的财政体制,导致税收陷入“计划或任务之税”。
(三)法制根源。我国现行法制对预防税务职务犯罪还存在许多缺陷:一是在预防环节的立法相当薄弱,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对一般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一般税收违法行为转化为税务职务犯罪的抑制性不强。如《监督法》、《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反贪污法》等均未出台。二是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对罚款规定的弹性过大,导致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过大,为一些掌权者以权谋私提供可能。如“处税款0.5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等模糊性界定。三是税务部门内部的执法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在税务执法过程中,征收、管理、稽查、复议等执法环节名义上应当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但由于保障机制不力,没有人愿意去负责任地实施制约或监督。此外,一些税务人员(尤其是基层一线税务人员
)缺乏法律知识或法制观念滞后,也是导致税收执法权异化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税务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案件多发生在基层。由于基层税务机关人员掌管业务的直接性,以及他们在税收第一线的特殊性,形成了每时每刻都与纳税人、纳税单位有着密切联系,这种业务上的联系,给纳税户产生一种直观上的错觉,那就是“税官”有权,纳税与否、纳税多少全凭他的一句话就可定局,只要与他们搞好关系,就能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结果税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自觉和不自觉被那些“有心人”当成了重点“目标”成了被腐蚀的主要对象。从发案情况看,发生在基层的案件占90。
(二)犯罪后果较为严重。从查办的税务人员犯罪情况来看,凡是发生在税务机关的案件对外影响较大,因为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他们在执法的前提下知法犯法。一方面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或几千万的损失。
(三)连续作案的占多数。由于税务机关人员整体素质好,懂业务,加之他们辛苦,给领导和群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而一些“见利忘义”的人员,在这种“好”的掩盖下,私下进行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为了防止事情的败露,一些人还采取“放长线钓大鱼”手段,实施连续的犯罪行为。
(四)渎职方面的犯罪较为突出。税务机关及其人员的权限主要是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职责,而有的税务执法人员,因以已之私或图一部门之利,将本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却不知此行为也是我国刑法禁止的。而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个别税务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因而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此类案件近一个时期频频见诸报刊。尽管此案在犯罪数额上并不算太大,但其性质是很严重的。
(五)犯罪形式隐蔽。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智力水平,掌握专业知识,了解法律法规的空隙和漏洞。
三、当前税务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近年来税务系统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贪污税款较多。违法违纪者有的分联填开完税证,大头小尾贪污差额;有的对已收税填开而纳税人没有取走的税票进行涂改,一票重用再次收税,贪污税款;有的白条收税,对纳税人假称完税证填开完或没带在身上先打白条收了税,之后见纳税人不再来催要,便不再开税票,将所收税款占为已有;有的利用纳税人不懂税收有关规定,收税不开票;还有的收费不上缴、罚款不入库,胡支乱花、挪用贪污。
(二)滥用税收执法权违法犯罪。此类案件多发生在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处罚等环节,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出口退税审批、发票发售管理、纳税数额核定及减免缓税审批等方面,主要表现是涉案税务人员见利忘法、索贿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如中国第一大税案——广东省潮阳、普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暴露出来的职务犯罪问题就是触目惊心的。
(三)“不作为”引起的失职渎职犯罪日益显现。目前一些税务干部对罪与非罪的界限认识不清,认为执法和管理过程中只有“为”了才可能犯罪,“不为”也就不会犯罪,甚至还有部分干部认为涉税违法犯罪只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殊不知在平常的税收征管查过程中的很多“不作为”都涉嫌失职渎职犯罪问题。如有的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疏于监督管理,造成偷税、虚开专用发票大要案的发生,其中的失职渎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四、预防税务职务犯罪的对策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当前税务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加强教育是根本,健全机制是基础,强化监督是关键,综合治理是保障。
(一)加强教育,提高税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政治觉悟。税务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税务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党纪政纪学习,使每一名税务干部明白自己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权力观,依法行政,为国聚财,分清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从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自觉维护和遵守税法。二是加强业务教育,提高业务水平。有的税务干部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低,但业务水平不高,往往会因为缺乏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系统学习,执行政策不到位,执法程序不严谨,最后成为了被告。所以税务机关应加大对税务干部税收业务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学习、举办讲座、统一测试、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确实使税务干部懂得税如何征、法如何执。三是加强正反面教育,做到警钟长鸣。税务机关在加强税务人员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本单位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结合实际中先进典型事例,经常组织税务干部学习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严格执法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感染人、带动人、教育人。同时,利用反面案例,警示税务干部自觉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整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务机关内部执法监督
各级税务机关要以依法治税为税收的根本原则,加强内部执法监督,特别是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避免滥用职权,滋生腐败。一要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健全和落实以岗责体系为基础,以规程为标准,以考核评议为手段,以过错追究为保障的执法责任制。构建科学严密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岗位责任制实施情况的考核,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需要。没有岗位责任制,执法责任制就形同虚设。要使税务人员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解决职责不清,责任淡化问题,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减少职务犯罪的土壤。二要着力加强检查监督,实现预防的关口前移。各级税务机关一方面要通过经常性的税收执法检查,对税收执法权的运行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也就延伸到那里,从而做到把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针对税收执法中容易发生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行为的重点环节,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严肃查处,使税收执法人员慑于法纪后果而不敢滥用税收执法权。
(三)深化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强化权力制约
当前,主要是针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导致职务犯罪的环节,加快推进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一是改革现行“以支定收”的财政体制,实现由“计划或任务治税”向“依法治税”的转变,只要税务机关确实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和上级机关均应实事求是地调整收入计划,严格做到依法治税。二是完善税收执法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进一步落实“上收执法权、分解执法权、制约执法权、规范执法权”的要求。三是深化税制改革,公平税负,统一税率,使不同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从而消除滋生税务职务犯罪的税制因素。四是深化征管制度改革。对税收的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实行机构、人员、职责三个方面的明确分离,切实健全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体系;推行办税公开制,完善评估标准,增强税收执法权运作的透明度,减少税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分局(所)长以税谋私的筹码。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要经常对税务各环节进行风险排查,针对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剖析原因,举一反三,及时制定规范,堵塞漏洞,做到未雨绸缪。同时针对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漏洞,加强税收政策的研究、改进和完善,避免执法风险。
(五)实施综合治理
要坚持走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道路,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司法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协作,建立预防联系会议制度,随时进行信息交流、定期通报情况、积极合作查办案件,以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合力,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
总之,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是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措施,是防范和减少职务犯罪,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因此,要使税务人员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让大家牢固树立人民赋予的权力受人民监督,受法律制约的观念,树立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为进一步加强国税队伍思想政治,真正夯实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政治防线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每个税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地从思想上尊重、遵守法律,不闯警戒线,不碰高压线。
第五篇:谈税务职务犯罪的成因与对策(范文)
近年来,税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始终把预防职务犯罪、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项措施以增强执法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个别单位和少数执法人员没有经受住各种利益的诱惑,税务系统的职务犯罪活动成蓄发态势,利用职权为小团体和个人谋私利、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近两年以来,有关部门查处并通报了税务系统几起典型职务犯罪事件,这些税务职务犯罪行为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税务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方面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对税务系统职务犯罪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利于揭示税务职务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有利于探索预防税务职务犯罪的策略和措施,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税务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税务职务犯罪的成因
税务职务犯罪的成因与其它职务犯罪有许多相同点,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心理失衡。经济发展的有限性与人们物质欲膨胀的冲突,消费的超前性与生产落后性的矛盾是诱发税务职务犯罪的内因。一些税务执法人员耳濡目染莺歌燕舞、灯红酒绿,而自己虽然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方面有“权力优势”,却还是辛苦地拿“死工资”,为了寻求心理平衡,置公德于不顾,无视法律,大搞贪赃枉法,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最终沦为罪犯。
二是法规漏洞。法律法规在执行中出现缝隙,防范措施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给犯罪分子留下了机会和空间;有些权力过于集中在一些部门和个人手中,过大的权力失去了有效约束和监督,一旦把握不住,就会导致权力机构和个人的腐败。
三是管理欠缺。一些基层税务组织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上软弱涣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讲情面、拉关系,单位风气不正等也是引发税务职务犯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四是监督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随意,拿小费、吃回扣、收费不开票等现象,都是监督不力的具体表现,因此,监督制度不健全或监督未能有效实施,往往是导致税务职务犯罪的直接因素。
二、有效预防税务职务犯罪的对策
税务职务犯罪虽是顽疾,但并非不治之症,就像防病治病一样,只要对症下药,也能药到病除。
一要坚持学习教育与因势利导相结合,做到“自我保健”不间断。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税务执法人员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服务宗旨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正确运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经常性组织税务执法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执法水平;持之以恒地多渠道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剖析反腐形势,法制案例,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要以开展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税务执法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维护好税务形象;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组织税务执法人员深入群众,践行“三个代表”,体验民情、民风,以平常心态过平常日子,把根子扎在群众中。
二要把提升人员素质与强化执法监督相结合,做到“体格检查”不定期。要不断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执法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业务、文化、法律等知识的培训教育,切实解决法制观念淡薄、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完善配套的执法管理制度;在推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阳光税务”工作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程序规定,堵塞可能出现不廉洁和随意执法的漏洞。建立内外并重的监督网络,不定期的进行组织考察,财务审计、摸清真情、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把关键岗位上的执法人员作为容易被腐蚀的重点对象,发现有违法苗头的及时教育、调整,实行定期轮岗和任前公示,并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要在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执法模式改革的同时,认真查找容易滋生不正之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税务管理机制。要理顺内部关系,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从源头上预防和纠正不正之风。要坚决克服重业务、轻纠风,重使用、轻教育,重管理、轻监督等不正确认识,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监督;与此同时,建立重大行政执法行为的统计和备案制度,认真执行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上报、司法移送制度,完善行政相对人、廉政监督员监督激励制度,设置领导信箱及投诉电话,实行接访日制度,切实加强外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