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

时间:2019-05-12 19:3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

第一篇:《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

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文件

国 土 资源部

劳社部发[2007]14号

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将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改革征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颁布的《物权法》,对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作出了规定。许多地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对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地区工作进展缓慢,亟待加快进度、完善政策、规范管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以下简称国发31号文件)关于“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精神,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责任

为贯彻国发31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以下简称国办发29号文件)关于“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严格实行问责制”的精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负总责,劳动保障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职能各负其责,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强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各地要尽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国办发29号文件要求,已经出台实施办法的省份,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和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市县工作的指导;其他省份要抓紧研究,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实施办法。要严格按国办发29号文件关于保障项目和标准的要求,尽快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并建立相应的调整机制。

二、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

各地在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中,要明确和落实社会保障资金渠道。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农民个人、农村集体、当地政府共同承担,具体比例、数额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根据国办发29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以下简称国办发100号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从当地政府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土

地补偿费中统一安排,两项费用尚不足以支付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

各市县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公布实施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从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直接缴纳;各市县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公布实施后,要及时确定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在农民个人、农村集体之间的分配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缴费部分在农民个人所得中直接缴纳。

三、严格征地中对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的审查

要严格执行国发31号文件关于“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的审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项目、标准以及费用筹集办法等情况,要纳入征地报批前告知、听证等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知情、参与等民主权利。市县人民政府在呈报征地报批材料时,应就上述情况作出说明。

劳动保障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把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审查关。需报省级政府批准征地的,上述说明材料由市(地、州)级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需报国务院批准征地的,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有关说明材料和审核意见作为必备要件随建设用地报批资料同时上报。对没有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没有按规定履行征地报批前有关程序的,一律不予报批征地。

四、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根据国办发100号文件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按标准足额划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按规定记入个人账户或统筹账户。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核定和资金发放管理,具体工作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各地要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管,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被征地农民的监督。各地要按照国办发29号文件规定,确保必要的人员和工作经费。要加强被征地农民统计工作,做好对征地面积、征地涉及农业人口以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人数、享受待遇人员、资金收支等情况的统计;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考核。

五、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的要求,地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在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切实搞好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征地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问题。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要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截留、挪用、转借或擅自将资金用于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未能足额到位、及时发放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ОО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社会保障征地农民通知

第二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但同时,也产生了农民失地后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已日益突出。为了多角度,多层面探寻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肃带领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有关同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扩张,征用农民土地数量不断增加,被征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是征地补偿偏低,农民收益少;二是安置办法单一,难以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三是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四是基层管理难度加大。

在农民失去生活、养老等土地保障后,及时地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就可以持续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当前,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环境和条件。

第一,群众关注,领导重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仅是被征地农民的企盼,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已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听取200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时专门就这一问题作出了指示,强调必须制定妥善解决的办法。市计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去年加大了征地补偿费清欠工作力度。

第二,部分区县党委、政府积极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津南、东丽、西青、北辰、武清等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因地、因条件制宜解决这一问题。个别乡村也进行了探索。

第三,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浙江等省市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有的已出台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充分表明,我市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了共识,具有较好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近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开展这一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应抓紧有利时机,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建立起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抓紧抓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统筹考虑,明确指导思想。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一,必须把握我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特点,着眼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要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总要求,把握新阶段先进性、协调性的特点,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协调,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使全市人民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我市农村城市化、现代化。

第二,必须立足我市实际,逐步推进。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承受能力,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统一起来,合理确定被征地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做到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但是,长远的方向是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保体系接轨。

第三,必须多方协调,整体推进。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做好配套改革。要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入手,从基础环节实现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最大维护。要及时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从统筹城乡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积极引导扶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长远生活出路。应将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与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结合起来,化集体资产为社会保障。要实现失地与农转非的衔接,改革户籍制度。

三、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第一,把就业作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的根本出路。一是具备就业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不论户籍是“农”是“非”,统一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政策待遇。要允许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被征地农民进入统一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市场,享受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多种免费就业服务。对就业特别困难的被征地农民要制定专门就业政策,在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自主创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同等待遇。积极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优先考虑被征地农民就业,尤其是就业特别困难的被征地农民。二是积极支持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并要对他们自主就业、经商办厂提供方便,给予政策优惠,提供小额贷款。三是积极鼓励用地单位和各类企业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

第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把筹措保障基金和建立风险基金作为落实社会保障的关键。一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要着眼于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国际化港口大都市的必然。城乡长期分割的二元体制,已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统筹城乡、破解二元体制出发,将大的长远的方向放在接轨城镇社保体系。二是筹措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是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要适度提高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有的地方,虽然已经适当提高了土地补偿费用标准,但由于人多地少,征地面积很少但被征地农民较多,用土地补偿费用

不足于落实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情况市、区县政府应从土地出让收益中给予补贴。三 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基金,是巩固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措施。要针对被征地农民享受年限增加和享受水平的逐步提高,可能出现的保障基金缺口风险,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资金,做到未雨绸缪。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好,巩固好。

第三,设立分档次的缴费水准和保障待遇水平,以使不同地区的被征地农民均能接受。由于征地数目不同,补偿不一,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费用往往不同。同时,被征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结构、参保企望值也不尽相同。如我市环城四区外环线沿线乡村的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费用往往较多,集体经济实力和个人收入水平也较高,他们对保障待遇的企望值普遍较高。建议针对特殊性,在实施办法提出的缴费和待遇标准之上,增加适当比例,再增加一个档次标准,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保险,从而满足不同参保人员的需求。

第四,做好新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与历史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衔接问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应当既考虑今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兼顾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为此,建议将新制度执行后新发生的与历史形成的失地农民统筹考虑。一是要明确被征地农民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二是历史上形成的被征地农民情况较为复杂,对历史上形成的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可区别对待。三是确实生活无着,养老无法的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采取多种形式筹措。总之,要多方筹集保障基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五,搞好配套改革。一是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二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我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三是结合征地制度的改革、完善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积极推进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探索村级组织的体制改革。把撤村建居和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组建新经济实体,推行股权量化、按股分红等形式,及时将集体资产转化为社会保障。这既可以妥善处置原行政村集体资产,又可以为村民社保安置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川办发„2008‟15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精神,完善我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促进规范管理,根据省政府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我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明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责任。按照国发„2006‟31号、国办发„2006‟29号文件要求,各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行问责制”。负责实施征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要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负总责,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编制及实施工作,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参保业务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征地补偿和

被征地农民享受社会保险缴费补助的审核审定,以及社会保险补助费用的解缴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补助资金;民政部门负责符合政策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工作;公安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对象按城镇人口补偿安置的确认;其他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能,通力协作,从“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分类指导,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涉及的移民安置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一)按城镇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在城镇建设规划区内,按批次征收土地在城镇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和在城镇建设规划区外按建设项目征地需要在城镇安置的被征地农民,按以下方式建立社会保障:

1.养老保险。批准征地时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8%的缴费比例(其中被征地农民个人负担不高于8%),根据批准征地时被征地农民的实际年龄,按照从16周岁开始实际年龄每增加2周岁增加1年缴费年限的办法,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15年。被征地农民按照实际足额缴纳养老保险

费的时间确定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时间。被征地农民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应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被征地农民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改策。

2.医疗保险。批准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每年由当地政府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缴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本人不缴费,其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从政府土地收益中列支。尚未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地区,可以将这部分被征地农民暂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单建统筹,每年按照当地规定的单建统筹缴费标准缴纳医疗保险,享受住院和门诊大病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当地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应及时转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建统筹所需资金从政府土地收益中解决。

批准征地时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重新在城镇就业的,随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按照统筹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就业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地人民政府对上述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可根据本人年龄和当地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的规定,给与一定缴费年限补助,用于建立医疗保险关系,所需经费从政府土地收益中解决。

3.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参加失业保险的范围和失业保险费的筹集办法、比例仍按《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失

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04‟1号)执行。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无业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在批准征地时一次性缴纳失业保险费,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服务并给予相应补贴。

4.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家庭确有生活困难,符合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城市医疗救助条件的纳入城市医疗救助范围。

(二)按农业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按农业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按以下方式建立社会保障:

1.养老保障。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地方,要将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未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地方,要按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地方的标准,将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县级人民政府要予以资金保障并保证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水平高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2.医疗保险。积极支持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家庭确有生活困难,符合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要将其纳入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农村医疗救助条件的,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

三、明确筹资渠道,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落实。各地在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中,要明确和落实社会保障资

金渠道。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农民个人、农村集体、当地政府共同承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从其所得的安置补助费中直接缴纳,安置被征地农民所需的个人缴费不足部分及其余社会保障资金,按城镇批次实施土地征收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城镇规划区外按建设项目办理土地征收的列入划拨和出让土地成本。

四、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实施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的审查工作。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发„2006‟31号关于“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的审查工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项目、标准以及费用筹集办法等情况,要纳入征地报批前告知、听证等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知情、参与等民主权利。市(州)、县(市、区)政府在上报土地征收方案时要对上述情况作专题说明。

各级劳动保障、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把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审查关。报省政府批准土地征收的,上述情况说明材料由市(州)级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对没有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没有按规定履行征地报批前有关程序,一律不予报批征地。

五、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各级劳动保障、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切实搞好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征地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的问题。

各地要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管,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被征地农民的监督。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通知》(国办法„2006‟100号)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按标准足额划入相应的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核定和资金发放管理,具体工作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未能足额到位、及时发放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繁昌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细则

繁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繁昌县国土资源局文件

繁人社„2010‟106号

关于印发《繁昌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

经研究决定,现将《繁昌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特此通知

繁昌县人社局繁昌县国土资源局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繁昌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细则

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县自2010年1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新的征地补偿标准。为切实做好新征地补偿标准实施后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关于印发繁昌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办法的通知》(繁政„2009‟100号)和《关于繁昌县征地补偿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繁政办„2010‟34号)等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适用对象

1、自2010年1月1日起,凡具有我县户籍,年龄在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被征地农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对男年龄在16-59周岁、女年龄在16-54周岁之间的被征地农民可自主选择参加新农保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资金分配

2、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用于发放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补贴及补齐被征地农民新农保养老金。征地补偿款中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由各镇政府负责筹集并上缴县财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专款专用。

3、征地补偿款中用于为被征地农民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以下简称“参保资金”),原则上分项平均分摊给征地时被征地农户的全部家庭成员,作为其个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费用。村委会应按户对被征地农民家庭成员和征地等情况进行初审登记,并经镇政府审核公示。对家庭成员户籍全部迁出本县或已

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其参保资金以货币方式一次性支付。

4、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被征收,按规定从土地补偿费中提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后的剩余款项,应当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或参保人员的缴费补助,其方式由村民会议民主确定;从安置补助费中提取的参保资金, 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参保人员的缴费补助;安置补助费中用于货币补偿资金的分配方式由村民会议民主确定。

5、各镇政府应足额筹集参保资金,并对参保资金设专户管理,按时足额为被征地农民代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参保资金结余额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年龄未满16周岁的和在校学生,各镇政府应在其年满16周岁或学业期满,用其参保资金根据个人办理社会养老保险险种和缴费标准代缴养老保险费。对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可适当用其参保资金资助学业。

三、参保缴费

6、对选择参加新农保的,各镇政府应在征地当月及以后每年1月根据参保人申报的缴费标准和金额将参保资金缴入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专用存折,由县农保中心划入个人帐户。参保资金不足缴纳新农保个人缴费的,所缺资金由个人承担;符合新农保领取待遇条件时参保资金有剩余的,剩余参保资金以集体补助形式记入个人账户。已领取新农保待遇的,参保资金全部以集体补助形式记入个人账户。集体补助的资金由各镇政府缴入新农保财

政专户,并将缴款单及补助人员名单、补助金额等信息登记成册,交县农保中心记入个人账户。

7、对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上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各镇政府应按月将参保资金缴入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专用存折,由县地税部门代征养老保险费。已在企业参保的,各镇政府应逐月按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标准将其参保资金以货币方式支付给农户。征地时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可用参保资金一次性向以前延伸补缴达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相应年限。参保资金不足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所缺资金由个人承担;被征地农民符合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时参保资金有剩余的,剩余资金以货币方式一次性支付。

四、社会保险待遇

8、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保,按新农保政策规定享受待遇。已享受新农保待遇的,从集体补助记入个人账户次月起,增加计发新农保待遇。增加计发待遇为新增记入个人账户的金额除以增加计发待遇时参保人年龄所对应的计发月数。因参保资金缴纳延误,导致被征地农民不能按时享受相应新农保待遇的,延误期间的待遇由各镇政府补发。

9、耕地全部被征用(含耕地被征用50%以上后,剩余部分人均不足0.2亩)的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保,符合领取新农保待遇条件时,参保资金所计算的个人帐户养老金低于以下标准的,不足部分由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补齐。

征地时年龄55周岁以下(含55周岁)的,保底标准180元; 征地时年龄56周岁的,保底标准170元;

征地时年龄57周岁的,保底标准160元;

征地时年龄58周岁的,保底标准150元;

征地时年龄59周岁的,保底标准140元;

征地时年龄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保底标准130元; 耕地部分(50%以上)被征用的,参保资金所计算的个人帐户养老金低于以上标准乘以被征地比例的,不足部分由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补齐。本实施细则施行前耕地已部分(50%以上)被征用的被征地农民,本实施细则施行后,耕地再次被征用的,参保资金所计算的个人帐户养老金低于以上标准乘以新增加的被征地比例的,不足部分由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补齐。

10、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享受待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新农保待遇不得重复领取。

五、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

11、对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免费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免费提供2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对就业困难人员优先提供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实行托底就业。

12、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可给予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对进入创业园创业的,按规定给予场地费减免和水电费补贴等。

六、其他规定

13、被征地农民的资格认定由县人社、国土、农业和公安等部门联合审核确认。

14、本实施细则由县人社局和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15、本实施细则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本细则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其基本生活保障仍按繁政„2004‟33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五篇: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了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为被征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和增收来源。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实现,为此,我走访调查了重庆双福新区以及重庆江津区双福成人教育学校,就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题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一)被征地面积和被征地农民收入状况

阳坪村位于双福新区东南部,面积4.3平方公里,原有耕地面积3300余亩。7个社区居民小组,共有农业户数1077户,总人口4070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土地3100余亩,农转非人口2000余人。人平纯收入6400元。破石村原有耕地2998余亩,总共有农业户1305户,总人口4169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土地2700余亩,农转非人口2300余人。人平均纯收入6700元。土堡村原有耕地3035余亩,共有农业户1228户,总人口3855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2900余亩,农转非2700余人。人平均纯收入6500元。双福镇也以每年新征2000余人的速度在增长。

(二)被征地农民现在就业情况

近年,双福镇国有集体企业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就业通盘考虑,城乡统筹,优劣互补,做好国有集体企业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同时,街道企业、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商投资企业作

吸纳农民就业主渠道,不断就业岗位,加强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就业能力,从而形成城乡体,工农体就业格局,促进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保持就业局势稳定。2003年底,全镇共有从业人口45312人,农村劳动力24565人,其,年龄20岁以占18%,20—40岁占42%,40—60岁占40%。从事传统农业0.85万人,占23.3%;企业打工1.39万人,占38.8%;从事个体私营经济0.78万人,占23.6%;无业0.45万人,占13.3%。征地地村,从村集体积累、村办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分三个

层面。层面。部分近郊村、城村村办集体企业效益比较好,村

80%—90%左右农村劳动力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出打工或本村自

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安宁,社稳定。第二层面。部分近郊村,村办企业少,农村劳动力

只有30%左右村办企业工作,其打工或自谋职业,部分家庭

比较富裕,就业压力不。第三层面。部分远郊村、部分近郊村无

村办企业或村办企业效益不佳,部分农村劳动力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还

有部分无业,就业压力。

而政府给予政策是:

第一方面,提供就业岗前培训,每人补助学费600元,培养人员向二、三

产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第二方面,鼓励创业培训,每人补助1200

员,也就是转变成为个体工商户。第三方面,对于一部分熟悉农业的人员

鼓励承租土地来进行集约化生产,提供农业创业技术300~3200元。

(三)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主有三种方式。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政府引、群众自愿”原则,根据各村实

际,分类指,采不同投保办法,村集体经济条好村,象廿里堡街道北王村,采村集体投保,村民达领养老金年龄时,由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养老金;村集体经济比较好村,采农

民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相结合办法,由村里统组织适龄农民办

理;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民收入较好村,组织村民自己投

保。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年,立足区情实际,们积

极争级政策支持,深入宣传发动基础,逐步街村企业职

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提社保险农民合同制工人

保障作。三依靠村集体发放福利老年生活补助金等方式解决。

村里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依靠土地补偿金村办集体企业收入。

为给被征地农民增加职业技能储藏,民培训期望剧烈的热门业余,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仔细装备师资力量,不断丰富培训形式,以运用型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使农民不出村镇就地培训,为被征地农民送去转移失业的“金钥匙”。

通过培训,被征地农民岂但学到了一门技能,片面提升了剖析技能和实际素质,更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思维教育,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勤劳协助他们从事再失业,改善生涯的决心。他们纷纷示意,期望各级党委、政府多举办一些相似的实用技能培训,多增加一些营生的手腕,从事生涯的后顾之忧。

培训完毕后,参加培训学员到达了初、中级工应知应会水平,并经严厉考核,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为实现失业再失业、自主守业奠定了基础。

首先,我采访到江津区双福镇阳坪村的陈小红,通过陈小红我了解到:在被征地前,她父母在农村务农,其年收入不达1万,生活状况也不是很好,这也是当地普遍农民的生活状况。而征地后,她的父母到了一家名叫江津醉三福的酒店打工,年收入3万左右。而陈小红自己也在成人教育学校当老师,年收入2万左右,总收入就达到了5万多,是以前的5倍,当然生活也比以前更好,现在有车有有房,生活水平也达到了小康。陈小红也表示,其实当时被征地时还是有疑虑的,不是很心甘情愿。但是,当被征地后享受到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心理面是充满感激的。现在她也非常感谢,

下载《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