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现状

时间:2019-05-12 19:2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生教育现状》。

第一篇:研究生教育现状

导师制虚名化。现在大学里研究生导师每一届要指导三四个学生,甚至更多,以现阶段的两年半学制为例,则每个导师需要指导十几个学生。导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如此多的学生。

毕业设计形式化。目前研究生毕业设计形式化,内容不再重要,无实质内容,无创新点,只有“成果”的形式存在。

毕业学生标准化。毕业研究生作为学校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呈现的是标准化的现象。

The tutorial system in name.Now college tutor every three or four students, even more, at the present stage two and a half years of schooling, for example, is each teacher ten several students need guidance.Teachers don't have the time and energy to guide so many students.Formal graduation design.Formal graduate design, content is no longer important, no substance, no innovation points, only exist in the form of “achievement”.Standardiz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Products offered by the graduate to the society as a school”, is standardized。

第二篇: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中外论文写作

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专业设置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已满足不了目前新形式的需求。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落后的导师考核模式、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降低等多方面的因素,对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极其不利。高校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全面分析目前研究生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改进对策;科研创新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duc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

Yuzhongni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ihua university,chengdu)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ess, our countr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e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pansion scale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professional set up also in unceasing increase, the current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has 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forms.The tradition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backward teacher assessment mode,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all factors, which are extremely detri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The staff of university graduate offic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 management,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make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Education status quo;Improving countermeasure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0 前言

目前,研究生入学资格主要通过两种渠道选拔:一是从在校的优秀毕业生中推荐,二是通过全国的入学考试。经过多年的读书学习,他们已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较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研究生期间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锻炼,专业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 高。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

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在新的形势下,对研究生的培养除了授业、解惑外,传道

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独立人格的人,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所谓研究生教育是指一种专业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也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是建立在二级学科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划分得更细,培养的是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创造能力的研究人员或高层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涉及的专业面更为广泛,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往往更为明显,所以一般又要求研究生具备较宽广的知识储备,以保证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和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不同国家的学制中,研究生教育都处于整个体系的最顶端,是高等教育也是整个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主要是通过研究生参加必要的研究活动如参加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调查等,使其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1研究生教育体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病突显出来:(1)缺乏办学自主权。一是招生计划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矛盾突出,国家至今仍然实行计划指令性招生,这种传统计划管理方式不利于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容易造成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大起大落现象。同时在人才选拔方式上也有欠缺。我国研究生考试实行 “一卷定终生”,专业课成绩再好,公共课差一分也不行。这种现行的选拔方式对学生创造力以及科学愿望的了解显然有所欠缺,忽视入学选拔与考生此前学习情况的联系,忽视对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招生方式存在缺陷。(2)法制法规不健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政府、培养单位和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相对于日益发展壮大的研究生教育,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立法工作明显滞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最重要的就

是研究生教育的评估监督机制缺乏法律保障。

2.2研究生教育结构有所失衡

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而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则未能做出相关调整。在考核与要求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模式,结果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以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都产生了脱节,在原培养目标下选拔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因而,我们首先要认清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尤其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一方面要认清高等教育的学术性目的,另一方面也要明白当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所以应该在教育的学术性目的和职业性目的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2.3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亟待提高

高等教育师资总量不足,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师生比达19:1,如果按14:1的标准测算,专业教师缺口达到22万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更加明显。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数量的迅速增加,而原有的师资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的数量不足日益突出。“2003年全国高校博士生导师已达24024人,但平均每个导师所带博士生数量已从2000年的3人增长到2003年的5人,而且2/3的博士生导师既带博士生又带硕

士生”。【1】

造成有的导师带的研究生(硕士生和在职人员)过多。这么多的研究生,一个导师显然是辅导不过来的。许多研究生反映,由于导师所带学生数量太多,根本就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在毕业时都不认识导师,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称,他的导师指导他的论文只花了15分钟。另外,有的导师项目很多,在外面的名望很好,这也是导致学生集中报考一个导师情况出现的原因。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时也不能仅仅归罪于导师,而是由于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是上来了,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科研环境、培养资金等并没有同步甚至超前增长,若是不对研究生导师所带学生数量进行限制,那么师资问题接着就突显出来了,这样就势必会造成部分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培养状况分析

如下表3.1所示: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带卜2个研究生的比例要小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而导师带5个以上研究生的比例则是经济发达地区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生规模要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生规模。

表3.1目前导师带研究生的数量

除此之外,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理想中所带研究生数为2-3个人,如下图3.1所示。

图3.1导师理想中所带研究生数量 而在上课形式中,在教师问卷中显示,“以讲课为主”的形式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占26.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占40.3%;“以讨论为主”的形式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占48.8%,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占27.3%;“以专题为主”的形式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占有25.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占32.5%。可见,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上课主要是以讨论为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上课则以讲课为主。而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千差万别,导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问题,给出了三种评价的标准,它们分别是:“看他们看书的数量”、“看他们论文的数量”和“看他们干活多少”。经济发

达地区的导师选择这三种标准的百分比分别是:36.5%、50.2%和13,3%;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选择这三种标准的百分比分别为:32.5%、45。5%和22.1%。

虽然,两个地区的导师所依据的主要标准都是“看他们论文的数量”,但是这个数量在总体中的比重却是不同的,经济发达地区要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方式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 果缺乏创新点。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国家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目标和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刨新能力的人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我觉得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应该注意一下几个要点:(1)

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2】,指导研究生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研究生在完成文献查阅工作后,导师应就课题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与研究生讨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体现在是否有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可能性体现在所提出的科学思想是否与现有的知识相矛盾,是否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现实性则是指是否有现实可行的而又可望成功的具体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法和研究计划。(2)严谨求实的科研

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3】

:严谨求实,就是要讲诚信,尊重事实并捍卫真理。不要有了结果,即使数据靠不住,自己都不能信服的东西,也出文章。用文字或在公开场合描述你自己的成就,有时候也许比较难做到

完全客观【4】

。但现在国内许多对个人或单位研究工作取得的成就的描述,常常夸大得不成比例。浮夸风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科学事业

发展的障碍【5】

。因此在研究生科研过程中,就要加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教育,时刻牢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3)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创新问题时,使用了~个新名词:“创新思维”。他说:“二十世纪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的形成,都是创新思维的成果。正是基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的突破性进展,人类创造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他还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特别是要“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结论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多种因素长期不懈的密切配合、紧密协作,从教育机制、课程创新、培养条件、师资建设、培养模式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不仅注意培养制度的科学性,还要注

意培养工作的持久性,只有这样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达到新的水平。当前的大社会形势下,每位指导老师要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求真务实,将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与实际科研工作相结合,坚持发扬优秀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大力开展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为我国培养出高专业知识水平和高尚品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网站:2004年第三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2】孙建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冶金经济与管理【J】,2007(1). 【3】朱清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4). 【4】李丽萍.研究生培养目标有待明确.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29目

【5】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in Europe,Asia and The Americas an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Proceeding of an NSF Workshop.2000:P175—176

第三篇:教育现状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应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最根本的事业。教育的成败,事关民族的存亡和国家的兴衰。因为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才和人才的合理使用。而人才是科学合理的教育的必然结果。德国和日本之所以能在惨败后迅速崛起,以色列能在弹丸之地长盛不衰,最根本的依靠就是几十甚至上百年来成功的教育所储备的巨量人才。

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神龛上就一直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在教育实践上又特别强调师道尊严。因为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职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曾经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教育已经奄奄一息,教师也是半生不死。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全国的教师们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其实这个教师节的日子,暗藏玄机:表面上是尊师重教,实际上它所宣称的理由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谁不知道毛主席是9月9日逝世的?似

乎主席一死,教师们就立马翻了身。这是在诋毁主席不重视教育,甚至污蔑主席在残害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险恶用心,那么教师节为什么不前不后,硬要选在主席逝世的第二天呢?难道这只是巧合吗?其实究竟谁才是真正尊师重教、爱惜人才?历史和现实的鲜明对比已经作了最好的回答,这里不必赘述。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实际上已经把中国教育的大环境完全破坏了:牢牢地捆住了学校和教师的手足,大肆放纵学生的散漫任性、好逸恶劳、不学无术,助长了一部分家长刁难学校和老师的歪风邪气。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祸害深远。现在全国的教育举步维艰,学生难学厌学,教师忍辱负重,大部分教师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职业倦怠症。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我想就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实教育问题本属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严重而影响深远的问题,也是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也开始腐败了。

首先,是教育的主导思想犯了严重错误,偏离了造就千百万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正确方向。把教育产业化,当作为少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赚钱工具。给学生(孩子)持续不断地灌输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读书只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前途,获得敲门砖、为日后升官发财进而过上醉生梦死的寄生生活做准备。其次,教育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出了大问题。教育系统的官僚脱离教育实际,钦差大臣满天飞,工作如蜻蜓点水,徒有形式,有的一门心思不择手段地搞钱,这种风气很快蔓延到相当部分教师(特别是城里教师)身上,而又没有实际办法加以约束。给教师许诺的政治经济待遇,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大大损害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和教师没有做到以法同等保护,过于偏袒学生和学生家长,让教师在工作中无所适从,虽然想管,但是却不能管不敢管也管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学生放任自流了。

第三,教材的编写出了问题。由于教育指导思想和相关法律法规出了问题,教材的编写必然出问题。教材体系上,逻辑混乱,支离破碎,毫无科学性可言。内容上,文科过于抽象,或者内容极其空洞,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与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没有了;理科过于生活化,过于强调推导体验的过程,忽略了必要的直接的理论介绍与学习。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难教厌教,学生难学厌学。

第四,教育资源的整合出了问题。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巨大,可是最后直接用于教育一线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了,相当部分落入了少部分人的腰包。学校布局极不合里:有的地方学校过于集中,教师特别是高素质教师严重超编,人浮于事;而有的地方学校已经销声匿迹了,或者寥寥无几,教师特别是高素质教师严重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流失非常严重。受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师资和生源争夺恶性竞争甚至相当惨烈。优秀教师甚至不优秀但有一定关系的教师,大量向城镇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区集中,形成教师的盲目性流动。学生的入学制度也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

第五,大中专学生的培养与就业问题相当严重,特别是就业压力巨大,这又与各种改制盘根错节,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稳定。近几年经常耳闻目睹大学生甚至不少研究生的自杀事件。这是腐败的教育的结果。教育的腐败。高校内教书不育人,甚至用反动堕落的西方文化育人的教师有多少?3/4。学校内有几个真懂教育并且将心用在教育上的领导干部?大概不到5%。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取消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课程取消了,增加了若干流氓文化课。毛主席时代行之有效的教育方针政策被彻底的改变了。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祖国命运的门,被碾碎了,堵死了,只关心个人,只顾结果不顾手段过程的拜金主义充斥了整个中国,汉奸门大大地敞开着。还有着人类良心的大学生?等着失业还是等着自杀?

由此看来,中国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谁来拯救!……

第四篇:研究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研究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奇怪现象。在当前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下,对研究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研究生就业面临的现状

据统计,2009届江苏全省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比上届下降了0.47个百分点;2010届比2009届下降了 0.6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0万,比去年减少了8.2万人,考研人数首次出现了全国范围大幅度下滑。2009年,四川省重庆市高校毕业生总数127816人。截至7月31日,约10.5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81.9%。在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9699人,就业率77.6%;本科生64682人,就业率80.6%;专科高职生53435人,就业率84.3%。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山东省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79.26%,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 62.01%,比总体就业率低了 17.25 个百分点,比本科生 82.68% 的就业率低20多个百分点,甚至远低于专科生的 78.04%。这些数据无疑告诉我们一个清晰的事实:研究生不再吃香,为高薪厚职而读研的观念也应适时转变了。

2.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

对于出现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不断降低的趋势,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群体都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社会需求形势变化

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上年增加 27.2%, 2000年比上年增加39.4%, 2001年则增加

28.6%, 2002年又增加22.6%, 2003年招生26.89 万,比上年增长32.7%, 2004年录取33万,较前一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已经达到了34.4万,是2000年的5 倍多,在校研究生数量也突破了100万。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导致研究生毕业人数呈现跳跃式增长,而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另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用人单位人才观念发生变化:高校、科研单位热衷于引进“博士学位或者副高以上职称”、“学科带头人”等;企业用人制度也越来越务实,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研究生。在这样的社会人才供需结构的前提下,处于中间层次的硕士研究生更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岗位。

(二)高校教育定位不准、管理滞后

1.研究生培养单位市场意识不足。如果把硕士研究生比作一种待价而沽的商品,那么高等学校就是该商品的生产商,“研究生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都与高等学校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从用人单位录用要求及使用培养过程来看,高等学校在市场意识、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不少缺陷。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在毕业研究生就业中角色定位缺失或模糊,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

2.研究生培养单位教育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1)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课比例过大,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多,选修课少, 致使硕士研究生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宽受到限制;(2)很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课堂,轻实践,研究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重就业率、轻就业指导的倾向,即使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也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缺乏对硕士研究生就业“技巧”训练,忽略就业指导的具体内涵。

(三)硕士研究生自身存在缺陷

1.自身素质不高。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继续升学深造就成为很多本科生毕业后的选择,但是这些读研深造的学生并非为了做学问,而仅仅是把读研作为就业的筹码,直接把学位文凭作为读研的目标,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也就不能潜心研究。连年扩招导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紧缺,致使一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软硬件的不足等,都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

2.择业观念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1)择业观念单一性。随着人们利益观念的转变, 研究生功利倾向在择业过程中表现明显,一些人将高待遇、高收入作为衡量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他们无视就业现状,仍热衷于福利待遇高、工作环境舒适、风险系数小的工作岗位,希求鱼和熊掌兼得。(2)择业认识片面性。有些研究生盲目追捧“热门”职业;有些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缺乏科学的认知方法;有些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不能正确评价;有些对社会的看法存在较多的主观性,对影响择业的因素尚存在误区;有些对社会复杂情况及影响就业的因素关心甚少。(3)择业目标短期性。有些研究生择业时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创业精神,仅向往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缺乏远期的规划与考虑。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而如今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更是聚拢了大众的关注。很多人在“创”的浪潮中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更多人却被一个浪打没了影儿。前扑后继,却仍有着无数的创业英雄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创业草根化了、通俗化了;创业,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代名词,创业资金可以是一千万元,也可以是五千元;创业团队可以是一百个人,也可以是三五个人。创业,是种职业活动,更是一种最复杂的职业行为。根据创业目标不同,我们大致可以把创业者分成三种类型: 1.谋生型创业者--迫于生活压力或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才决定创业的; 2.投资型创业者--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实力,创业只是为了获取更大经济回报的;

3.事业型创业者--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把创办的企业当作自己毕生事业的。很显然,我们目前所谈的大学生创业绝大部份是第一种即谋生型创业,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自主“就业”,以及带动更多人就业,而进行的创业活动。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现状与形式,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也加入到创业大军之中。

1研究生创业的可能性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我们党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基,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从而致富,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创业机遇:有利于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学习新的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利用外资;创业的地域、范围更大了。因此,努力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新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2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业能力

首先,从研究生自身来说,应科学地做出自己的生涯管理。生涯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分析评价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价值观,确定自身的价值目标;并通过轮换、培训等手段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而研究生可以借助生涯管理,了解自身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存在的不同需要,不同的职业任务和职业发展需要,从而不断调整,树立并实现职业目标,促进自身的生涯目标。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除了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要积极丰富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广泛关注社会需求,增强实用技能培训。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展现在专业领域积累的自学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思辨力、创新能力。

其次,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完善价值观教育。高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部门,要承担起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的责任。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实干精神,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创业。针对学生在创业方面的误区,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利益观、成才观,加强创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扭转研究生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加强研究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将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把加强研究生的理想教育作为创业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研究生就业心理咨询中心,对研究生进行创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创业心理,能更好的应对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最后,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对研究生创业提供相应支持。研究生作为高端人才,如能一展所长,人尽其才,无疑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有助于产业和地区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所以,在创业方面,可通过建立创业基金、创业园区等形式给研究生创业提供支持,园区内实行注册资本、税收、银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技术转化为生产的全方位支持。

总之,研究生通过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既能解决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又能磨练意志,积累经验,锻炼成熟的心理,提高综合素质,早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篇:浅谈我国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现状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对于每一个研究生学子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这场答辩是对自己在两三年的研究生阶段中学习到的知识、搞科研的能力的一个检验。答辩通过,就意味着可以毕业了,顺利拿到学位;不通过,则代表不过关,需要再接再厉。目前,就我所知,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含博士生)答辩,除了中国科学院的部分答辩邀请的都是同行之外,大学里面的绝大多数答辩,7 个评审老师有 6 个不是同行的情况很多,甚至 7 个老师全部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毫无关系的也有。

我们自己的研究生答辩,基本都是请本领域的学者,大多都直接是小同行,即便偶尔有个把凑数的,也不是毫无关系,大同行至少是吧。事实上,之前有时候邀请非同行来评,问的问题或者提的建议我这个做导师的旁听者只有呲牙咧嘴的份儿——太外行了,为了避免学者们在这样的场合里露怯,或者雄赳赳气昂昂地提出很外行的摧毁性问题(咱中国真的有这么自信的学者),我想还是尽量不请为佳,否则连答辩的学生和听者都会耻笑他们——按说都是有脸的人,何必让朋友把自己的脸丢在我的一亩三分地上呢。

我还记得自己参加的某次答辩,某学生得意洋洋地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毫不客气地指出:你做的工作早几年以前就有研究者做了,完全的一个思路,一点都不带有区别的。难道你没读过这方面的文献吗?而在我提出批评之前,其他几位评审老师都大大地夸赞了一番,说:论文思路很创新嘛,云云。在我开口前曾经犹豫来着,要不要指出这是一个十年前就早就发表了论文,且是发表在本领域最好期刊的情况,后来咬咬牙,还是说了。后来一个老师打圆场:一个硕士生的眼界也就这了,如果是独立想的,重复就重复吧。

在最后的投票阶段,我也只好选择了缄默。但是,评语肯定由优秀或良好变成了勉强过关。我能做的,只能是这么多了。这是一个方面,在这个领域,刚好只有我一个人是同行,其他几位老师和这个研究问题完全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实,大学的答辩多半如此了,在下面装模作样做评审老师的并非是同行,说出来的意见也多是大路边上的话,只能从结构、内容、形式、语言方面提问或者提出建议或意见。我参加答辩,也当过这样情况的评委,自己对于这些工作还是二乎的,虽然说硕士生们的东西撑死了也强不到哪里去,自己至少能分辨好坏,可是,真要对着并非自己领域的论文投票,自信要比对着应急管理或者数据挖掘领域的论文投票要缺乏了很多,最后只能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这么说显得有点不厚道,实际上,当你检视周围的答辩场面,会发现到处都是这种现象。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不少于 7 年),我校的研究生论文都要送校三名外专家盲审,盲审结果直接决定申请学位研究生能否答辩。

盲审结果分三个档次:同意答辩、修改重评、不同意答辩。若返回结果有一个不同意答辩,则该研究生至少要延期半年,提交新的论文并重新校外盲审后才能申请学位。研究生论文扣3110643181如果其中有一个修改重评,可以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后送原专家重审,还有一次改判的机会。若有两名(或三名)专家给出修改重评,也需要推迟半年以上重新盲审才能有答辩资格。论文评审意见返回后,大学研究生处会第一时间把结果挂在校园网上,不同意答辩用红色强调(红牌罚下),修改重评用黄色标识(黄牌警告,2 黄 =1 红)。

以我自己为例,导师觉得我论文可以做的更深入一点,建议我延期一年毕业,但是考虑到毕业后前途的不确定性,我果断拒绝了。虽然盲审专家对论文的评价都很不错,最后也评上了江苏省优博,但离导师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自己也不是很满意,算是人生的一个遗憾。如果时光倒流,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其实我没有选择,我只是命运长河中的一粒尘埃,只能顺流而下。研究生毕业后,我几经挣扎,装孙子送票子,也不过是争得了一个回南京打杂的机会而已,甚至连讲师都可望不可及。

记忆中,我读硕士的时候,盲评就已经实行了。但多是例行公事,送出去的论文几乎没有不同意答辩的,修改重评都很少见。盲审专家即使对论文水平不怎么认同,也很少痛下杀手。甚至有的论文实在是应该枪毙,专家却不愿或不能不同意答辩(有盲评不能完全匿名的因素)。于是出现了一些类似于“该论文达到了某某大学的研究生论文水平”的奇葩评语,一时沦为笑柄。

到我快毕业的时候,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网上名单开始出现红牌,黄牌也不再鲜见了。大家开始对盲审有了一些敬畏之心,深怕自己一不小心成为中枪倒下的那个。不过,专家在给红牌之前都是要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所以总体比例并不大,每年大约只有一个人会被盲评剥夺申请学位的机会。修改重评的只要不是太敷衍,专家都会改判。

于是,每年的五月毕业研究生们开始备受煎熬,尤其是一些论文工作不太出色的同学。盲审结果公示页面每天都会被无数遍的刷新。

今年的形式似乎更严峻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到了 3 张红牌,7 张黄牌(基数不超过 100)。当前的成绩已经比之前的任何一年都差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意见没有返回,估计最终成绩肯定还会降低。是研究生论文的水平下降了吗?我想,应该不至于。相对于外校送过来的一些论文,总体水平应该不会相差太多。往年的水货也很多,但是大多侥幸通过了。

原因可能正如题目所述,大家对研究生的要求提高了,评审标准有所提高。一些专家在看到水平不行的论文时,在怕惹麻烦的顾虑和学术标准之间选择了后者,从而让部分水货现出原形。

依我多年读研的经验来看,水货论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混学位但不做论文的人的论文。他们多为大小领导,论文由别人代笔。代笔人大多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而且时间仓促,做论文的时间较少超过半年,论文水平可想而知。另一种是没有学术追求的人的论文。由于体制原因,我校培养的博士绝大多数在毕业后不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博士生缺乏钻研的内在动力,多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拿到博士学位后另谋生路。因而做论文时自我要求不高,得过且过。

对于第一类,拉出来示众几个难以引起别人的同情,甚至内心深处还希望多毙一些。一方面减轻自己的负担(青椒也是捉刀代劳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减缓研究生论文贬值的速度,保存一点知识分子的自尊。自己想想,我除了研究生学位还有什么?

但是第二类,多少还是值得同情的。我在博士毕业前后也面临这样的人生窘境。说实话,在这一时期,研究生论文虽然重要,但是绝不是最重要的事。这些有瑕疵的论文背后,有可能是一个很精干的小伙子。他缺的不一定是达到研究生论文水平的能力。

最近几天在帮一个朋友修改论文,论文送审之前我提出过一些修改意见,但是没有被执行。回来了一个修改重评的意见,意见切中要害,正是之前指出但没有及时修改的内容。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的修改,文章大有改观(仅以研究生毕业的最低标准来看)。但离学校规定的最后答辩日期只有一周,能否审回还是未知数。希望审论文的专家能够尽量缩短评阅时间。否则,赶不上这一拨学位授予将会令人十分遗憾。

笔者身边的同学朋友不乏工作能力出色之人,也不乏头脑睿智之人。有的年纪轻轻就破格副高、正高,意气风发,有的却一文不名,苦苦挣扎。但后者并不一定在学识和能力上逊于前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可能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会经历不同于常人的困难,做出一些无奈的选择,是应该被理解的。

下载研究生教育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生教育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生教育总结

    五年来,在研究生处领导下,在全院教职员工努力下,我院研究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优异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研究生招生 五年来,我院根据学校研究生处统一安排,先后举办五次硕士......

    研究生教育文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生教育文件汇编医务部编印 二〇〇八年五月前言自2006年我院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来,研究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研......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院(系、中心)存档目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表一 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存档目录 序号类目名称分类明细保存期限1推免硕士生推免生复试名单格式见附件13......

    涟源市教育现状

    涟源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教育部门办中小学校312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中职学校1所、初中学校52所、小......

    如此教育现状

    如此教育现状!!! 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紧张,网上牢骚随处可见;学生不堪重负、频受打击,厌学、逃学、闹离家、闹自杀! 有些教育管理者一手打着“教育为了一切学生、不能体罚、变向体罚学......

    中小学教育现状

    中国教育改革:现状反思与路径探索 (鲁林岳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国家督学) 自“十二五”起,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

    世界教育现状(最终定稿)

    世界高等教育现状 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 应试教育怪圈 两会教育问题 世界高等教育现状 (一)多元、公平、合作和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 在1998年举行首次世界高......

    2016年研究生教育工作思路(精选合集)

    二○一六年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 2016年我校研究生教育总体思路是:深刻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部署,树立正确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主动适应新常态。把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