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过实验解释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
通过实验解释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
杜悦
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301501
电话***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内容,他解释了引力作用和加速度作用没有差别的原因。还解释了引力是如何和时空弯曲联系起来的,利用数学,爱因斯坦指出物体使周围空间、时间弯曲,在物体具有很大的相对质量(例如一颗恒星)时,这种弯曲可使从它旁边经过的任何其它事物,即使是光线,也改变路径。广义相对论指出,时空曲率将产生引力。当光线经过一些大质量的天体时,它的路线是弯曲的,这源于它沿着大质量物体所形成的时空曲率。因为黑洞是极大的质量的浓缩,它周围的时空非常弯曲,即使是光线也无法逃逸。”(引自百度百科)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来解释这种现象。实验如下:
用一个脸盆接一盆水,水中放一些悬浮的小球,在水的中间放一个悬浮的大球。(用悬浮的球是为了排除其他力的干扰,更接近实验的真实。)然后,我们让大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我们会看到旋转的大球使水呈漩涡状流动,漩涡状的水流使小球围绕着大球旋转。如果我们把大球看作太阳,小球看作行星,整个情形简直就是一个微型太阳系。大球的体积越大,旋转速度越快,小球越接近大球,就像大球具有引力一样。
实验分析:
一、物质的运动产生了引力现象,不运动的物质没有引力。如大球在旋转的瞬间产生了相对的空间,水在张力的作用下趋向于空间,便产生了引力现象。
二、自旋体引力的方向是螺线型地趋向于自旋体的(平动体的引力方向趋向于运动方向,是平直的),而不是垂直于自旋体的球心。地球引力指向地心是我们与地球同步运行观测的结果,地球外的物体坠入地球应该不是垂直的,流星在天空划过的弧线说明了这一点。另外,火箭运行的轨迹应该是弧线。
三、引力的大小和物质运动时排开的相对空间成正比。排开的相对空间与物质运动的速度、体积和质量有关。原则上运动速度越快、体积越大或质量越大在瞬间排开的空间越大,但那要看被排开物质的性质。如用筛子去排开空气,筛子体积虽然大,但空气都从筛孔里流掉了。
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很好地从宏观上描述了这一现象,实际上不是时空弯曲了,而是物质的运动带动了周围空间物质的运动。爱因斯坦之所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这种现象,可能是他没有意识到整个太空布满了物质,如暗物质、暗能量,暗能量也是物质,只不过它比暗物质更小,运动速度更快。
第二篇:材料力学:直梁弯曲实验[范文模版]
直梁弯曲实验
36050221 唐智浩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梁的弯曲理论。
2.
用电测法测定载荷作用面附近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选作)。
3.学习电测法的多点测量。
二、实验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阻应变仪;
三、实验试件:
本实验所用试件为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其横截面设计尺寸为 h×b =(50×30)mm 2,a=50mm(见下图),弹性模量 E=210GPa
四..实验原理及方法:
处于纯弯曲状态的梁,在比例极限内,根据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其横截面上的正应变为线性分布,距中性层为 y 处的纵向正应变和横向正应变为:
实验装置图 P
()()ZZM yyE IM yyE I
(1)
距中性层为 y 处的纵向正应力为:
()()zM yy E yI
(2)
本实验采用重复加载法,多次测量在一级载荷增量M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和’。于是式(1)和式(2)分别变为:
()()()ZZZM yyE IM yyE IM yyI
(3)
(4)
在本实验中,/2 M P a
(5)
最后,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111()()()()()()NnnNnnNnnyyNyyNyyN
(6)
本实验采用电测法,在梁纯弯曲段某一横截面A—A 的不同高度(梁的顶面、底面、中性层及距中性层±10mm、±20mm)处粘贴纵向电阻应变片(见图一),并在梁的上下表面处粘贴横向应变片。各应变片的编号为:上下横向片编号为 1 和 9,纵向片编号从上到下依次为2,3,4…8。
五、实验步骤
1.设计实验所需各类数据表格; 2.拟定加载方案(参考方案:P 0 =5KN,P max =25KN,P=20KN); 3.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 4.确定组桥方式、接线、设置应变仪参数; 5.检查及试车; 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然后预加一定载荷,再卸载,以检查试验机和应 变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6.进行试验; 将载荷加至初载荷,记下此时应变仪的读数或将读数清零。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记录一次相应的应变值。同时检查应变变化是否符合线性。实验至少重复两次,如果数据稳定,重复性好即可。
7.数据经检验合格后,卸载、关闭电源、拆线并整理所用设备。
六、试验结果 处理
① 梁中点处的应变值 理论值的计算公式为:
()()ZZM yyE IM yyE I 计算得下表: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值与理论值较为符合,平面假设成立。下面 应变片
纵坐标(mm)
应变(*10-6)
应变理论值(*10-6)
百分差 1-25 46 53 13.2% 2-25-187-190 1.6% 3-20-153-152 0.6% 4-10-76-76 0 5 0-3 0 / 6 10 70 76 7.9% 7 20 144 152 5.3% 8 25 182 190 4.2% 9 25-59-53 11.3% 电测法电路图
将所得的应变值拟合为直线:
-250-200-150-100-***501 2 3 4 5 6 7应变片应变
计算泊松比:
μ 1 =0.246
μ 2 =0.324 μ=(μ 1 +μ 2)/2=0.285 ② 压头处的应变值:
测量次数 应变片-128-133 2-50-53 3 7 3 4 70 68 5 138 137
很明显地看出,由于应力集中和装置的各支点的平行度误差等原因,此处不再满足平面假设。
七..改进与建议
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很多:
1、装置陈旧,并且太粗,太短,以至于力臂太小,需要加足够的载荷才能产生较大的变形,导致试件容易被压坏。可以考虑把试件加长、变细,增大力臂,减小横截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精度。
2、各支点不平行,加载时的误差明显。可以考虑改进各支座和 U 型梁的压头,使其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平行。
3、实验太过简单,大多数同学一小时左右就完成了。可以考虑改进试件增加一些有必要的试验项目,使仪器试件都得以充分利用。
第三篇:横梁弯曲实验(2014.05.)--工程中心: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室
横梁弯曲实验:工程中心--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室 二班:2014.05.27 一班:2014.05.28
可认为测试是可靠的。
第四篇:通过案例学习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案例
2010年9月国际商会已经完成了《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改,已于2011年1月1日发布生效。新版本充分考虑到近十年贸易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内容更清晰简洁,操作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加强,更符合当前贸易实务的需要。
与《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相比,《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更准确地标明了各方承担货物运输风险和费用的责任条款。
对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Rrules2010)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教材还没有做出相应的修改,请大家注意。
现在结合新的规定和具体情况,与大家一起讨论。先看如下案例。案例一
我国青海西宁某出口公司于2010年9月向日本出口30吨冬虫夏草,每吨50箱,共1500箱,每吨售价为20,000美元。FOB新港,共600,000美元,即其信用证,装运期为9月28日之前,货物必须装集装箱。该出口公司在天津设有办事处,于是在9月上旬便将货物运至天津,由天津办事处负责订箱装船。不料货物在天津存仓后的第二天,仓库着火,抢救不及,1500箱全部烧毁。办事处立即通知公司总部并要求尽快补发30吨,否则无法按期装船。结果该公司因货源不足,只好要求日商将信用证有效期和装运期延长。
案例二
中国清远公司出口一批货物,DAP术语成交,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2月20日交货。1月下旬,中国清远公司的货物装船驶向目的港。此时买方要求货装船后卖方将全套提单空邮卖方,以便买方及时凭以办理进口通关手续,中国清远公司即以照办。由于海上风浪过大,船舶迟到几天才到达目的港,遭到买方降价要挟,经过争取对方才未予以追究。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对卸货费用由谁负担的问题双方发生了争议。最后,由中国清远公司负担卸货费用,但中国清远公司却蒙上了不小的损失。
历次修订,为了适应形势变化。
在讨论案例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产生发展与变化是有利于学习的。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自1936年首次制定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形势,先后历经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多次重大修改和修订。
20世纪50年代末期,针对西欧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以及东欧国家与前苏联之间盛行边境交货及进口国目的地交货的贸易实务,国际商会于1967年补充了边境交货(DAF)和完税后交货(DDP)两种贸易术语。
又鉴于航空运输货物的情况日益普遍,于1976年增订了机场交货(FOB AirPort)术语,适用范围再次扩大。
随着集装箱运输方式的发展,多式联运应运而生,门至门的交货方式已逐渐被世界各地广泛采用。为配合此种国际贸易的需要,国际商会于198O年增订了货交承运人(FCA)术语,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在海上运输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即交货点不再是传统的FOB点(货物越过船舷),而是在货物装船之前运到陆地上的某一点,在那里将货物装入集装箱,以便经过海运或其他运输方式(即多式联运)继续运输。1990年,电子资料交换系统在国际贸易中被日益频繁应用,越来越多的交易通过电子计算机通讯联络来处理。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联合国设计制定了《联合国贸易资料指南》、《联合国行政、商业、运输电子资料交换规则》和《电讯贸易资料交换实施统一规则》。同时,国际海事委员会在1990年第3届大会通过了《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子单证代替纸质单证将成为全球贸易的潮流,从而使单证传递迅速准确,方便于国际贸易。因此,1990年修订的《通则》中明确规定在卖方必须提供商业发票或合同可能要求的其他单证时,可提供“相等电子单证”,以替代纸质单据。
1999年,为使贸易术语更进一步适应全球无关税区的发展、交易中使用电子讯息的增多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国际商会再次对《通则》进行修订,并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
2010年9月国际商会已经完成了《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改,已于2011年1月1日发布生效。新版本充分考虑到近十年贸易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内容更清晰简洁,操作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加强,更符合当前贸易实务的需要。
《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修改。
《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请看如下几个方面: 1.贸易术语结构上的变化。
INCOTERMS2000将贸易术语根据开头字母划分为E,F,C和D组,共13种,且卖方对买方的责任大小依次排列。这一回,贸易术语由13种减少为11种,创设DAT和DAP两个新术语,取代了DAF、DES、DEQ和DDU。贸易术语由原来的四组术语减为两组用语,分别是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的用语,包括EXW、FCA、CPT、CIP、DAT、DAP和DDP,以及适用于水路运输的用语,包括FAS、FOB、CFR、CIF。
现在,时常有买方在货物到港后,投诉被双重要求缴付码头处理费,一是来自卖方,一是来自船公司,而新通则明确了货物买卖方支付码头处理费的责任。DAT和DAP两个新术语有助船舶管理公司弄清码头处理费(THC)的责任方。
这种变化后,虽然不如INCOTERMS2000版本的排列简明和容易把握,但意在提醒使用者注意不要将仅适用于水运的术语用于其他运输方式。
2.术语义务项目上的变化。
每种术语项下买卖双方各自的义务虽然仍列出十个项目,但与INCOTERMS2000不同之处在于,卖方在每一项目中的具体义务不再“对应”买方在同一项目中相应的义务,而是改为分别描述,并且各项目内容也有所调整。INCOTERMS2000与IncotermsRrules2010基本义务对比见上表。
由上述内容可以得知,第一项和第十项改动较INCOTERMS2000明显,尤其是第十项要求卖方和买方分别要帮助对方提供包括与安全有关的信息和单据,并因此而向受助方索偿因此而发生的费用。如在EXW项下,卖方协助买方办理出口清关以及在DDP项下买方协助卖方办理进口报关等,也包括为另一方清关而获得必要单据所涉及的费用。在第二项中也增加了与安全有关的清关手续。这主要是考虑到美国“9.11”事件后对安全措施的加强。为与此配合,进出口商在某些情形下必须提前提供有关货物接受安全扫描和检验的相关信息,这一要求体现在A2/B2和A10/B10中。
3.新增DAT和DAP两个术语。
新版本增加了DAT和DAP两个全新的术语。DAT(DeliveredatTerminal)是指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Terminal”可以是任何地点,如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或者铁路、公路或航空货运站等。DAP(DeliveredatPlace)是指在指定目的地交货。两者的主要差异是DAT下卖方需要承担把货物由目的地(港)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DAP下卖方只需在指定目的地把货物处于买方控制之下,而无须承担卸货费。此次增加是通过DAP取代了先前的DAF、DES和DDU三个术语,而DAT取代了先前的DEQ,且扩展至适用于一切运输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当事人仍可在新版本实施后继续选择使用INCOTERMS2000。或者如果合同中出现了新版本中没有的术语(诸如DAF等)仍将被认为适用早期版本,当然,为避免误解,如使用诸如DES或DEQ等被删除的术语,应在合同中标明适用INCOTERMS2000。
4.“船舷”的变化。
INCOTERMS2000针对传统的适用于水上运输的主要贸易术语如FOB,CFR和CIF均强调卖方承担货物至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为止的一切风险,买方承担货物自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的一切风险。IncotermsRrules2010为与这三种术语中所涉及的风险、费用以及“Onboard”术语相对称,不再设定“船舷”的界限,只强调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买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以“船舷”来划分买卖双方的风险长期以来饱受争议,而该争议在修订INCOTERMS2000时就已存在,但当时还是保留了“船舷”的规定。而实际上“船舷”只是个买卖双方活动领域之间假想的界限,长期以来已不能反映各国港口的惯常做法,具体操作时的风险界限应遵循码头公司在进行装船时的习惯做法,而最实际的问题则是码头公司需要确定谁将负责他们的服务费用。此次修订最终删除了“船舷”的规定,强调在FOB,CFR和CIF下买卖双方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而不再规定一个明确的风险临界点。
5.关于连环贸易的补充。
新版本在指导性说明中对FAS,FOB,CFR和CIF几种适用水上运输的术语首次提及“StringSales”,在CPT和CIP的A3项中也有提及。大宗货物买卖中,货物常在一笔连环贸易下的运输期间被多次买卖,由于连环贸易中货物由第一个卖方运输,作为中间环节的卖方就无须装运货物,而是由“获得”所装运的货物而履行其义务,因此,新版本对此连环贸易模式下卖方的交付义务做了细分,也弥补了以前版本中在此问题上未能反映的不足。
6.术语的内外贸适用的兼容性。考虑到对于一些大的区域贸易集团,如欧洲单一市场而言,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手续已不那么重要了,《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首次正式明确这些术语不仅适用于国际销售合同,也适用于国内销售合同。具体到具体义务时《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几处明确进出口商仅在需要时才办理出口/进口报关手续和支付相应费用,如A2/B2,A6/B6处。
7.在2010新《通则》指导性解释中,要求货物的买方、卖方和运输承包商有义务为各方提供相关资讯,知悉涉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否满足安检要求。此举将帮助船舶管理公司了解船舶运载的货物有否触及危险品条例,防止在未能提供相关安全文件下,船舶货柜中藏有违禁品。《通则》亦因国际贸易市场的电子货运趋势,指明在货物买卖双方同意下,电子文件可取代纸质文件。
8.增加的“GuidanceNote”
新版本对每一种术语都给出了“GuidanceNote”(指导性说明),相比较INCOTERMS2000,该说明更加完善,每一个规则做根本性的解说。除了定义外,还说明何时适用本术语以及在何种情形下适用其他术语,风险负担何时移转,买卖双方间的成本或费用以及出口手续如何划分等事宜,以及双方应明确规定交货的具体地点和未能规定所引起的费用的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性说明”中通常要求双方当事人自行明确风险转移的临界点,而非由IncotermsRrules2010本身去规定这些临界点。
除了以上几点重要变化之外,同时也增加了“Guidance Note”(指导性说明),赋予电子通讯方式完全等同的功效,只要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或者在使用地是惯例;充分考虑了保险同款的变动,在各种术语条款内容中包含了取得或提供帮助取得安全核准的义务;对码头装卸费费用的分配做出了详细规定。此外,国际商会此次还将Incoterms注册成商标,并提出了使用该商标的要求。
如何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看一看如何运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针对两大类共11种不同贸易术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术语是进出口商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内容。虽然《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商业界来说不是一次根本性变革,但它的实施可以让贸易双方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实践领域的新变化,保持交易文件更新换代。当然,提单、货物保单及其他各种文件可以继续参考使用旧版的通则,也可以继续采用即将淘汰的DAF、DES、DEQ 和DDU术语,但是建议企业对新通则采取积极的态度,利用好用电子通讯改善现状的机会。贸易术语的选择需从以下思路考虑选择:
(一)多式联运带来的变化
由于集装箱在国际物流中越发充当主流角色,很多货物即便使用海洋运输方式也往往在集装箱堆场进行交接,甚至进行“门到门”的交接。因此,《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删除DEQ,DES,而增加了DAT和DAP。对于进出口商来说,尤其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货物贸易,可多采用D组的术语以便更加明晰风险和费用,毕竟在C组的术语中始终存在两个临界点,即风险和费用的临界点分别在装运地和目的地。国际商会也多次强调FOB、CFR和CIF术语越发不如FCA、CPT和CIP等术语更加实用,尤其是在集装箱带来的多式联运条件下,后三种术语更加方便当事人对货物的交接。我国很多进出口企业,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长期固有的习惯使用FOB、CFR以及CIF三种传统的贸易术语,而对FCA、CPT、CIP等属于不习惯采用,随着运输业技术的不断革新,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的迅速发展,传统贸易术语FOB、CFR和CIF的弊端显现,特别是我国一些内地省份外贸也非常发达,如采用FOB、CFR、CIF等,直接导致卖方的交货的风险扩大,费用负担增加,影响收汇时间,增大了收汇风险。
例如:我国青海西宁某出口公司于2010年9月向日本出口30吨冬虫夏草,每吨50箱,共1500箱,每吨售价为20,000美元。FOB新港,共600,000美元,即其信用证,装运期为9月28日之前,货物必须装集装箱。该出口公司在天津设有办事处,于是在9月上旬便将货物运至天津,由天津办事处负责订箱装船。不料货物在天津存仓后的第二天,仓库着火,抢救不及,1500箱全部烧毁。办事处立即通知公司总部并要求尽快补发30吨,否则无法按期装船。结果该公司因货源不足,只好要求日商将信用证有效期和装运期延长。
由以上案例我们知道,如果本案当初采用FCA Urumqi对外成交,出口公司在当地将1500箱货物交中转站或自装自集后将重箱交中转站,不仅风险转移给买方而且凭当地承运人(亦即中转站)签发的货运单据即可在当地银行办理议付结汇。遗憾的是,该公司死抱着过去习惯的术语不放,反而舍近求远,自担风险将货运运到天津,再装集装箱出口,这不仅加大了自身的风险,而且推迟了结汇,教训深刻。随着国内外集装箱运输越来越发达、货运量越大,内地省市的出口单位应尽量和设在当地的一些集装箱网点提供的货运服务,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即在沿海港口设办事处,然后再通过办事处办理货物出口。这种做法不仅增加自身风险,而且费用较大,增加出口商品的成本,减少公司的效益。
(二)D组术语带来的风险
从《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描述中不难发现,新增DAT和DAP的差异并不明显,即:如卖方欲在目的地指定地点交货,且愿意承担货物运送到该地点的费用(卸货费除外)和风险时,可考虑选择DAP。如卖方除承担DAP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外,还愿意承担货物运送到该地点从运输工具上卸货产生的费用时,可考虑选择DAT。除了在指定目的地的卸货费用的分担不同外。因此,不禁要质疑,有必要添加DAT吗?从我国的外贸实践看,D组术语的条件实际业务中很少使用,而DAT中也明确表示“Terminal”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也就是说,与DAP中在指定地点交货实在没有太多差异。如果仅因为卸货费的负担不同而设置DAT,则大可不必。当事人完全可以将有关装卸货费的分摊问题以更具体的形式写进合同条款。
例如:中国清远公司出口一批货物,DAP术语成交,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2月20日交货。1月下旬,中国清远公司的货物装船驶向目的港。此时买方要求货装船后卖方将全套提单空邮卖方,以便买方及时凭以办理进口通关手续,中国清远公司即以照办。由于海上风浪过大,船舶迟到几天才到达目的港,遭到买方降价要挟,经过争取对方才未予以追究。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对卸货费用由谁负担的问题双方发生了争议。最后,由中国清远公司负担卸货费用,但中国清远公司却蒙上了不小的损失。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对于出口方来说,D组术语存在许多可预测的以及不可预测的因素,D组术语的费用、风险、责任最大,业务环节最多,贸易情况最为复杂,交货时间难以掌控;进口方的不合作以及失去货物控制的可能,可能出现进口方的信誉不良或支付能力不强,承运人的信誉不佳;不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贸易做法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可能出现个别商人滥用国际贸易惯例,合同或信用证存在软条款。因此,如果要选用D组术语,就必须充分了解这组术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此案中,尽管采用了DAP,卖方不用承担卸货费用,但合同中最好明确规定卸货费用由谁承担。虽然按照按《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应该由买方承担卸货费用,但最终却由中国清远公司承担。主要是该进口国的习惯做法是由出口方承担卸货费用,这与《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有关规定不太一致。所以,买卖双方在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最好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货物到达目的地或目的港后的卸货费用由谁承担,这样会避免买卖双方产生争议和纠纷。
使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注意事项
现在,总结一下使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应该注意的事项。
尽管IncotermsRrules2010在多个方面有了明显改进,其具体效果现在难以判断,这些在实践中难以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目前,还很难一一做出预见。尽管修订组成员力求使《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更加完善和具有实际指导性,其中的部分问题仍值得商榷,其最终效果也有待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检验。在使用新版本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不存在新版本替代旧版本。
ICC的Incoterms属于国际惯例,效力上并不存在“新法取代旧法”,对当事人不产生必然的强制性约束力,在新旧版本交替之际,交易双方应就所使用的Incoterms版本在合同或信用证中给予明确,以免责任不清,产生纠纷影响合同的履行;同时由于业务员不必担忧,因为熟悉和掌握《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需要时间,未来的两三年《2000年通则》仍然会是贸易合同的主角,特别是新术语从陌生到熟悉需要一定的时间;法律界的法官、律师们更无须担忧,《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纠纷两三年之后才会大量出现。
2.风险临界点仍需确定。
此次修订删除了FOB,CFR和CIF项下的船舷界限,但在装运港作业时的意外风险仍可能存在,那么风险如何划分的所谓临界点的问题仍不可避免。尽管取消了“船舷”的概念,但在装运港作业时的意外风险仍可能存在,那么风险如何划分的所谓临界点的问题仍不可避免,双方在订立合同时要考虑到该问题;新版本意图将具体问题留待当事人自行解决,这就需要双方在订立合同时要考虑到该问题,必要时可在商定的基础上另行规定双方认可的风险临界点。
3.电子文件取代纸文件。
通则的早期版本对所需单据进行了规定,这些单据可被电子数据交换信息替代。应国际贸易市场的电子货运趋势,在《2010通则》赋予了电子通讯方式完全等同的功效,只要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电子文件可取代纸张文件。在《2010通则》的生命期里,这一规定有利于新的电子单证的演变发展。
4.重视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的使用。
随着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即集装箱、多式联运和滚装船运输的广泛发展,以及很多处于内陆的国家或者地区、省份对外贸易的增多,常用贸易术语FCA、CPT、CIP将有取代FOB、CFR、CIF,成为一种的趋势。因此,在实际业务中,因有意识地去使用FCA、CPT、CIP,而不是在应该用FCA、CPT、CIP时,仍不恰当的使用FOB、CFR、CIF,使买卖双方的责任无法真正明确下来,特别是增大了卖方的责任、风险、费用,为日后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
由于集装箱在国际物流中越发充当主流角色,很多货物即便使用海洋运输方式也往往在集装箱堆场进行交接,甚至进行“门到门”的交接。因此,新版本删除DEQ,DES,而增加了DAT和DAP。对于进出口商来说,尤其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货物贸易,可多采用D组的术语以便更加明晰风险和费用,毕竟在C组的术语中始终存在两个临界点,即风险和费用的临界点分别在装运地和目的地。国际商会也多次强调FOB,CFR和CIF术语越发不如FCA,CPT和CIP等术语更加实用,尤其是在集装箱带来的多式联运条件下,后三种术语更加方便当事人对货物的交接。我国很多进出口企业长期固有的习惯使用FOB,而对FCA等术语仍不习惯使用,在新版本实施后应加强认识,广泛使用更加便利的术语。
5.从IncotermsRrules2010的描述中不难发现,DAT和DAP的差异并不明显,除了在指定目的地的卸货费用的分担不同外,如此一来,有必要添加DAT吗?从我国的外贸实践看,D组的条件实际业务中很少使用,而DAT中也明确表示“TERMINAL”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如此,与DAP中在指定地点交货实在没有太多差异。如果仅因为卸货费的负担不同而设置DAT,则大可不必。当事人完全可以将有关装卸货费的分摊问题以更具体的形式写进合同条款。
虽然Incoterms 2010 对商业界来并非一次根本性变革,但它的实施可以让贸易双方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实践领域的新变化,保持交易文件更新换代。当然,提单、货物保单及其他各种文件可以继续参考使用旧版的通则,也可以继续采用即将淘汰的DAF、DES、DEQ 和DDU术语,但是建议我国企业对新通则采取积极的态度,利用好用电子通讯改善现状的机会。
2010年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两类11个术语
最后,作如下简答归纳:
第一类: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1.CIPCarriage Paid To 运费付至目的地
如卖方除承担FCA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外,还愿意签订到目的地的运输合同时,可考虑选择CPT。
3.DAPDelivered At Terminal 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
如卖方除承担DAP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外,还愿意承担货物运送到该地点从运输工具上卸货产生的费用时,可考虑选择DAT。
5.DDPEx Works 工厂交货
如卖方仅想使其责任限于在其所在地或另一指定地点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之下,而不承担任何其他义务包括不承担出口清关手续时,可考虑使用EXW。
7.FCA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运费
如卖方除承担FOB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外,还愿意承担费用提供到指定目的港的运输合同时,应考虑使用CFR。
2.CIFFree Alongside Ship 装运港船边交货
如卖方愿意在装运港船边交货或者获得所要交付的货物时,应考虑使用FAS。4.FOB-Free On Board 装运港船上交货
如卖方愿意在装运港船上交货或者获得所要交付的货物时,应考虑使用FOB。
谢谢!再见!王志远
第五篇:如何通过重视化学实验学好初三化学
如何通过重视化学实验学好初三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初三学生一定要重视做好化学实验,利用化学实验学好化学是必需的。
重视实验
在初三一学年中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这些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看老师演示实验或者我们动手做实验时,学生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观察中还要积极地思考,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如实填写实验报告。
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联系生活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要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如学习二氧化碳时,学生可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学生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学会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用硫磺漂白银耳,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