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心理之亲密关系
Plan A
1.话题一:说实话,我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我一个高中的女同学A。要是没有那件事的发生,我们应该现在还是很好很好的朋友。我们是高一过渡到高二文理分班的时候分在了一个班认识的,起初的时候也不见得关系很好,只是普通的朋友。后来又住在了同个寝室,然后慢慢接触就多了,有时还一起回家。最开始我们的交流是从她觉得我长得很舒服,就像课上谈到的说赞美会使相互间的交流变得更简单,从此我也很愿意跟她在一起,然后她也长得很小巧玲珑的,虽然说不上漂亮,不过给人的感觉不错的,而且性格也很大大咧咧的,是我喜欢的类型。经过了一个学期之后,我们真的是到了可以交心的地步了。那时,我也自认为我们是好朋友了。但是,后来有次寒假,我跟她一个初中同学B,现在也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的旅行。后来慢慢地谈到她,从她口中得知原来一直以来她都在这个同学面前说我的坏话,虽然在我面前还是对我很好。其实她在我面前时不时也会在我面前讲B的坏话,我当然不是很了解也就听过就算了。虽然B向我摊牌了,可我还是没说出A也在我面前讲B的坏话,我觉得也没那个必要了,只是觉得很心寒。就这样,新学期开学后,我对着A就有很不一样的感觉了,当然我也是不会去问她为什么要说我坏话,只是真切地觉得交错了朋友的感觉。慢慢的,高三又分班了也不和A一个班了,感觉从很好的朋友变成了陌生人。当初决定交这个朋友是因为性格蛮合的,而后来却因为这样而变成普通朋友了。我是觉得,真正的朋友之间不该是这样的,这次有种被人背叛了的感觉。现在想想,到底答案是怎么样的,我也没兴趣知道了,都那么久了也没必要了。虽然现在她还是会找我聊天,当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可是我真的只有把她当普通朋友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在我看来,吸引对方的有性格,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同时有时外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2.话题二:目前我能想起来的我对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不喜欢计较金钱上的事具有着强烈的态度,就是说我并不在乎跟好朋友交往中所谓的收支平衡,特指金钱方面的。我是杭州的,可能是地区差异什么的,到了上海后,总感觉上海的同学把金钱往来算的好清楚的,就算几块几毛也算清楚的,一开始非常不喜欢这个样子,或许说是不习惯吧。然后我跟寝室关系最好的一个同学讲了我的困扰,然后她跟我讲说,上海人都这个样子的啊,很精明的,叫我慢慢习惯好了啊。然后我说,关系很好的话还这样的话我觉得很见外的。虽然我讲出了我的困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她也一直会跟我在金钱上算的挺清楚的,不过没有跟其他一般的同学算的清楚,然后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达不成共识了。我也就慢慢习惯然后就把这个理解为地区差异了。生长环境以及接受的家庭教育的不同都会导致这个吧。在这里一年多了我差不多已经习惯了。虽然我跟她在这个问题不能达成共识,但我觉得完全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因为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就算是,每个人也可以保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的。就算是双胞胎总会有很多的不同的吧,更别说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两个人了。我想,只要不涉及到影响我们交往的因素,其他的应该都不是什么问题吧。
3.话题三:其实从军训开始,我就一直很关注一个女生。她个子蛮小的,不过喜欢化妆,就算军训那段时间这么热的天气也会化妆。虽然说我不喜欢化妆的女的,不过这个女生给我的感觉还是蛮舒服的。从她的打扮,衣着方面,我觉得她应该
是个很爱美,爱打扮,很时尚并且很活泼开朗的女生吧。说实话,每次在食堂还是在去上课的路上看到她总喜欢多看几眼的,应该是她整个人的感觉吸引了我吧。但是,可能因为我性格的原因,我在陌生人面前是蛮内向的,甚至有人说我蛮冷的,因此就算这个女生吸引到我了,我也不会主动去跟她说话的,更何况根本就找不到讲话的点,再说,我总觉得突然跟陌生人搭讪什么的很奇怪的,更何况是女生跟女生呢。后来,慢慢知道了她也是我们英语专业的,对她的了解也是仅此而已。当然也没听到谁提到过他,只是后来看到她和一个感觉不错的比我们大一届的男生在一起了,说实话两个人都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挺看好这一对的呢。不过这个学期就看到两人分掉了,还觉得有点小可惜呢。真的是个不怎么熟悉的,不过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的人,所以对她的了解也就如此了。
4.话题五: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是我高一的同学,后来因为学校的2次分班,我们只做了一年的同班同学,但是没有因为不在一个班关系变淡了。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一起吃饭一起回寝室一起出去玩。跟她在一起,我觉得我完全是我自己,不需要任何的拘束。她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对朋友十分仗义,有时有着跟男生一样的胸襟和无比的宽容人。在这几个方面,我真的觉得应该像她学习。在跟她在一起的三年中,我也宽容忍耐了好多。现在,我在上海读书,她依旧在杭州,不过我回家还是会时常跟她见面联络联络感情。本以为很久不见会增加我和她之间的疏远感,可是不然,见到她还是依旧的亲切,我们俩很快的又像以前那样打成一片了,这样的感觉真的让我非常开心的。现在在大学里了,还是要结交新朋友的,我想相似性和邻近性还是会有些影响的,但是应该不近相同的。我只要觉得对方跟我性格合得来,考虑问题的想法相似,我相信我就可以跟对方交朋友了,至于交往到哪个地步,深交还是普通朋友。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5.话题六:我的初恋时在初二,那个时候很青涩,跟他只不过是放学一起回家然后偶尔一起吃饭的,初恋么是最美好的也是最纯洁的,所以那个时候也很怕老师和家长知道的。我本来就是蛮胆小的,再者说到时在老师眼中一直是个乖学生,就怕被知道了这个事情他们会失望的。而且那时,我也不懂得怎么谈恋爱的,从来是不主动的。但是到了高中偶尔会对对方主动一下的,可是总觉得自己还是不怎么会谈恋爱的,可能是跟自己的性格以及星座有关系的,而且我一直是个慢热的人。现在,随着人慢慢长大了,感觉在情感方面的也多懂了一些。我知道,谈恋爱是需要两个人的,老是是一方主动的话时间久了,对方也会觉得非常累的。将来,我想谈恋爱的对象应该就是结婚的对象了吧,那到时,我应该只会对我爱的人好。其实,我一直对自己不够自信,内心的自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去不掉。我是个很在乎自己外表的人,然后我的小雀斑一直困扰着我,虽然都说是我太介意了,可我总觉得它严重影响了我的自信心,其实是我太介意,而我会觉得别人会介意。我是相信日久生情的人,因为我总觉得所谓的一见钟情还不是只看到了个外表,就这样的爱上一个人会不会太草率了点。虽然外表会是影响我选择男朋友的因素之一,我觉得人品是最最重要的。因此,我心目中的他首先应该是对我好,然后是有责任心,顾家,有孝心,有事业心的同时也会搞浪漫的人,毕竟身为摩羯座的我并不怎么会搞浪漫的,然后我总希望对方能给我带来惊喜。我觉得那些童年听到的爱情都是有些不切实际的,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吧,还是那些研究出来的理论比较符合大众的爱情,切合实际的爱情吧。
PS:老师,上述所讲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因此都是我的secrets噢,希望老师保密噢。希望老师能认真地看噢,如果老师有时间的话最好能给我些回应噢。这是我的邮箱,麻烦老师了呢。先谢谢了喽。
09英语A2
史嘉仪
094871211
第二篇:亲密关系评估
亲密关系评估
评估一:整体来说,由0分(极不满意)到100(极满意),你对这个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是几分?--------------------评估二:由1分(极不满意)到6分(极满意),你对下列亲密关系中十个方面的满意程度是多少分?(不适用的项目可略过)
极不满意—
1、金钱管理123452、感受关爱123453、冲突处理123454、性关系123455、家务分配123456、子女教养123457、姻亲关系123458、朋友交往123459、休闲娱乐1234510、宗教信仰12345
最后得分:
极满意
评估三(如果没有适用的亲密关系可略过):
由1分(极不满意)到6分(极满意)你对下列八个描述亲密关系的句子的同意程度如何?总分是多少分?
极不同意—极同意
1、我的伴侣经常批评我的个性,对我做人身攻击12、我中性的话语或行为经常被
伴侣误认为带有恶意13、我们无法谈论问题,小小的争执 经常会一下子失控,战火升高变成彼此凶狠对骂,带来更深的伤害14、我们经常冷战,关系像条紧绷的弦15、我的伴侣经常对我冷嘲热讽,表露
轻蔑、厌恶16、我们有争执时,总有一方不愿再谈,开始退避三舍,离开现场17、在这个亲密关系中,我觉得不安全,无法对我的伴侣吐露心声,表达我真正的心声与感受
18、在这个亲密关系中,我觉得很寂寞1
最后得分:
****** 45 6 6666 6
第三篇: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
在以前,出于对心理学的兴趣,也阅读过一些有关书籍,然而专业类的书图表统计繁杂,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科普类的质量参差不齐,知识性也有高有低。而在我看来,《亲密关系》是一本科普性和专业性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的书。本书的核心由三个部分组成:1.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2.作为亲密关系的前提,吸引力是如何产生的3.如何通过沟通来维持你的亲密关系。让我学到最多的是需要亲密关系的原因。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天与他人的频率是很高的,然而为什么人际交往问题也越来越频发呢?这是因为我们每天和他人进行的短暂接触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位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两个物理性需求以后的就是归属需要。而归属需要要通过亲密关系来满足。在书中,作者列出来一份研究报告,展现了亲密关系缺失对人的影响。当孤独一人时,人的免疫能力会变弱,朋友和爱人很少的人寿命相比其他人更短。
当然,亲密关系对人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亲密关系会让人获得更高的自我认同,提高人的自尊。在很大程度上,人的自尊由他人的评价所影响。我们越多的获得正面的评价,我们的自尊也会相应的得到增长。社会测量学提出自尊是人们的“社会关系测量仪”,我们用自尊来衡量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更多地感到被认可,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高自尊。更高的自尊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自信,坚持自己,从而更可能取得成功。
亲密关系是如此重要,但破坏亲密关系的隔阂的发生却是会轻易发生的。而想要维持亲密关系,我们不仅需要有维持亲密关系的意愿,愿意为这段关系去付出,更要注意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的行为表达。非语言表达看上去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想法,实际上,我们情绪大多是由非语言行为表达的。例如好奇,厌烦,开心,失落……这些都是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我们传达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对方的情绪。
就我自己来说,从前很少注意到亲密关系的培养,甚至有时候还会主动疏远一些较为亲密的人。而其实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比我想象中重要的多。相较于之前,生活状态和学习效率都因为亲密关系的减少大幅度下降。
对于建立亲密关系,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比如积极进行非语言互动,表现出我有沟通的欲望,并且沟通时我是很愉快的。在沟通时,尽量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并注重表达自己的关注和理解。同时,避免自身的消极情绪影响到正常的交流,努力传递清晰直接的信息,认真倾听,在发生争执时仍然保持礼貌和克制。当然,最重要的是意识到亲密关系对自身的重要性,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求建立和尽力保持已经建立的亲密关系。
第四篇:亲密关系
基础教育三班
学科教学(英语)
李轶凡
51150400051
教师与学生的亲密关系
——读《把握好教学心理》有感
摘要
初任教师对跟学生的亲密关系经常有疑问,不清楚其中优劣和是否恰当,也不知道跟学生相处时可以运用的哪些亲密策略。本文主要依据《把握好教学心理》一书,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分析日常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解决初任教师疑问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当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有哪些好处,教师可以运用哪些亲密策略等问题,并对其做出讨论,进行感悟和总结。
关键词:亲密关系;初任教师;教学心理
一、亲密关系
在入职之前,学校给年轻人进行了多场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课就是要把握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学生不喜欢你,而太近,学生会渐渐地不拿你当回事儿,不听你的话。所以,当班主任之前,我们这些新人都选择了自己跟学生相处的模式。有的人选择严厉,她跟学生相处的时候都是板起脸、很严肃,踏进班门之前都要绷住笑脸,处处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也有一部分人跟我一样选择了和学生较为亲近的相处模式。
还记得刚开学,我教的是高一的学生,为期五天的军训,让本来腼腆的孩子们变得活跃起来,我也跟他们变得相熟。我陪着他们,给他们拍照,休息时间一起玩儿,很快就变得很亲近了。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我们班也比其他的班更早有了主人翁意识和强大的班级凝聚力。而相对的,那些选择严厉的班主任,他们的班级则是闷闷沉沉的,孩子们本来就对高中充满了未知和恐惧,面对不露笑脸的班主任,心理更是害怕,跟其他同学的相处也远远没有那么亲密。
《把握好教学心理》这本书不止一次地强调了这种亲密距离的优势。其中,“自己人效应”就很好的揭示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状态。“自己人效应”表明,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于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拒绝起来也是那么困难。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应该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当学生的“自己人”,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更容易接受你的立场,以至于当你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他们接受起来也容易一些。也就是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而这样,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能很容易的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事情,学生也能站在你的角度为你考虑。做学生的“自己人”,我们跟学生的交流才没有障碍,学生才能有更好的认同感。
有的时候,我找学生谈话,回问及有关这个孩子初中甚至小学的时候跟老师的关系,我会明显的发现,工作能力较差的,或者不愿意跟老师进行过多接触和交流的孩子,他们的初中或小学的班主任,都是“老学究”样式的。甚至有的学生承认,从未和老师单独谈过话,更别说私下的情感交流了。我对此感到非常的惊讶,也非常的痛心。我们的教育队伍中,这些所谓的有资历的班主任,在处理和学生关系上是那么的草率,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甚至连基本的交流都没有,何谈了解,何谈关注。若自以为凭着多年的教育经验就能跟学生处好关系,甚至认为跟学生处好关系一点都不重要,那就大错特错了。跟老师没有亲密感虽然不会有多么巨大的弊端,但会让很大一部分孩子认为老师不关心他,从而失落,对班级事务甚至是对自己的学业兴趣缺缺。跟我承认从来没有跟老师谈过话的这些孩子,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后遗症”,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有问题不敢找老师帮忙,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学习没有动力,跟同学相处起来很费劲等等。相反的,跟老师的亲密感增加,会增加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认为老师关心、关注他,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活跃的、受人喜欢的,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情感。这些情感会帮助他主动学习,主动交往,整个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感交流很有必要,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有必要。
二、如何创造亲密关系
孩子们总是愿意跟老师关系亲密的,在这种层面上来说,身为老师,尤其是身为初任教师,想要营造亲密的氛围还有和学生的亲密关系,是相对容易的。
教师对学生应该有充分的信任和爱,基于这个基础,才能跟学生保持亲密关系。而只有表现出关心和爱,教师和学生的亲密感才会增加。那怎样表现出关心和爱呢?你总不能天天跟你的孩子们讲“I love you guys”吧,而且如果你讲的太过频繁,学生们就更体会不到这其中包含的巨大情感了。所以我会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展现我对学生们的爱和关心。比如,我会常对学生微笑,讲课时身体前倾,或在教室里慢慢的走来走去,活动课时会和学生们打乒乓球,课余还会找状态不佳的学生谈话,谈话时一般会和学生一起坐在长椅上,问完学习相关的问题后还会着重关心他的其他一些生活上的事儿,甚至会和学生分享我自己学生时代的事儿。
亲密不是说出来的,学生不会听你说什么就真的感受到什么。亲密是表现出来的,亲密感是学生自己感受到的。《把握好教学心理》中着重强调了在培养亲密关系时,非言语交流的重要性。Teven和McCraskey的研究指出,非言语的亲密性和感知到的关心之间有最强的关系,而学生感知教师的关心,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评价有一种积极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用非言语交流来表达亲密最有效,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学生感知到了这种亲密关系,就会对其学习和对教师的评价产生积极影响。也许,这也就最好的说明了,每学期末,全年级学生给老师的打分中,为什么我的分数总是很高。
在这些所有非言语交流中,眼部行为是很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目光接触来试探学生是否听懂了、学会了,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同样可以立即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课堂下,微笑是最好用的非言语交流方法。有一次我去亲戚家,刚好碰到亲戚的孩子放学,这个初三的孩子刚一进门就兴奋的大喊:“妈妈,妈妈!我们老师今天对我笑了!”我很惊讶,惊讶的是一个微笑的力量竟然如此之大,而更惊讶的是,这个老师居然连微笑也如此吝啬,导致一个跟老师相处了快三年的孩子只因为教师的一个微笑就受宠若惊。鉴于这些“不爱笑”的老师太多,我决定要多对我的孩子展露笑脸,让他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老师的肯定,明白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三、亲密度的把握
跟学生保持亲密关系很重要,但是亲密关系过近,也很有可能有不当的行为和消极的效果出现。
初任教师年轻、有活力,容易跟学生们有亲密关系。而且人跟人相处起来,总会有你更加偏爱的一个学生团体,这时候,亲密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你对你喜欢的那个学生或者学生团体表现出巨大的喜爱和关心,过分亲密,被你“冷落”的另一些学生就会滋生巨大的不满和消极情绪,因为谁都不愿意当老师眼中不喜欢的学生,而如果这些学生把自己定义为你不喜欢的学生,那么之后的工作很难开展,而你再像重新塑造亲密关系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了。你也许会感觉很委屈,因为你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讨厌和不理睬的行为,但是你对某一群学生表现出的过度亲密性,就会对与其相对的学生群体造成成倍的相反的效果。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会在自己心里列一个名单,名单上的孩子都是班里成绩中等,不太参与班级活动,也就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一个学会群体,名单上大概有3-5个人。我每次在跟我关系较劲的学生交流过后,我都有意识地再去观察、关心一下我名单上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我的关心和爱。上课时,教学生回答问题,我也会着重注意一下名单上的孩子,看看他们是否听懂了,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和我有眼神交流。这样,慢慢的,他们就能明显的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变得愿意跟我亲近,而且对你对其他人的亲密关系没有任何负面情绪。
再来说另一个方面,也就是学校中老教师经常宣扬的,年轻老师和学生没有一点距离感的弊端。师傅总教导我,不要跟学生走太近,学生会认为你没有任何威严,不怕你,不听你的,进而班级大乱。而我觉得,这些都是由于教师的没有原则,而不是因为关系亲密而导致的。跟学生的关系亲密,可以让学生很快融入班级,适应你的教学风格,甚至一定程度上包容你的不当行为,但是关系亲密,不代表学生可以为所欲为,不代表亲密的学生可以不听老师话,违反纪律,不代表教师应该包容学生的不当行为,这也就是教师的原则问题。班级管理必须有原则,教师可以跟学生在情感上亲密,但是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必须严格。教师可以微笑着布置任务,也可以微笑着检查任务,但必须布置,也必须检查,而对检查不合格的学生一定要做出惩罚措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你的原则,知道你的底线。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亲密关系并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形式上的便利,也不会有任何形式上的特权,明白这一点,学生会在该跟你亲密的时候亲密,也会在该认真完成任务的时候完成任务。
再说如何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跟学生的亲密关系。
第一,我认为,在你做出一个决定或者处理一件事儿的时候,最好应该跟你的孩子们讲清楚缘由。高中的孩子已经可以明辨是非,也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但是他们不会事事都站在你的角度考虑你,理解你。而如果他们对你做的某个决定或者某件事儿产生了怀疑的时候,这种不信任感就很难消除,哪怕过后很久他们明白了你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在感情上依然保留着不信任的情绪,亲密情感很难建立。我在班级管理的时候,对跟我有更近关系的班委会成员,会要求更加严格。班上的学习委员会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每个学习小组一周要总结下自己成员本周的作业完成情况,最差的一个学习小组要帮助值日组大扫除。每个同学一次没交作业记一次,而所有的班委会成员,一次没交作业记两次。这项措施我专门向班委会成员解释过,首先是因为他们是班委,是整个班的榜样和带头人,如果有不交作业的情况,当然要加倍处罚,其次是因为他们跟我的关系更亲密,为了避免让其他孩子觉得我对他们有任何包庇行为,就要进行加倍处罚。对于这个解释,班委们都表示很理解,甚至对自己是跟老师更亲密的那一类人而暗自窃喜。教师也应该学会“讲出来”,教师在做了一件为学生好的事情,而学生不理解不领情,这种情况是常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要学会向学生表达你的目的,说明你的理由。大多数情况,都是可以被理解被宽容的。
第二,要学会批评教育的艺术。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可是对于长期的人际交往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第一印象,而是最近一次的印象。也就是说首因效应不如近因效应产生的效果大。《把握好教学心理》中,明确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最近一次印象的强大影响。利用这样的心理,教师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尤其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可以多以积极的、鼓励的话语进行结尾。我们都知道,“but”之后才是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你的批评教育到了结尾,如果可以来一个转折,告诉学生,你的所作所为虽然不对,但是我仍然很认可你、欣赏你,如果你能改掉你的错误或者换一种行为方式的话,我就会更加爱你。这种批评艺术我们俗称为“打个巴掌给个枣”。我们班上也有特别淘气的孩子,有的时候也会特别让我生气,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孩子班上的一盆假花给一瓣一瓣撕下来了,他还毫无意识自己做错了什么,他说他拿假花瓣有用,不是为自己,是要表演。我很生气,严肃的批评了他,说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他都不可以破坏班级财务。孩子也认识到了错误。但我发现,下一节自习课,这个孩子无精打采的,感觉很受挫,我意识到我必须做些什么来“安抚”一下这个孩子。我走过去,跟他说:“很抱歉,我刚才有点激动,我只是觉得你不应该做出这种行为,希望你理解我原谅我,也希望下一次你不会这样做。”之后,这个孩子很快的恢复了以前的活泼劲儿,自此之后,我就更加明白了“枣”的重要性,在末尾的鼓励性的话语,让孩子认为他在你心里仍然是最喜欢的那个,你不会因为他的某个错误而不关心他了。只有这样,他才能重新思考你对他刚才批评教育的内容,这样既守住了你的原则,也不会失去跟孩子的亲密性。
亲密关系是个神奇的心理状态,它让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很近,让学生有被老师关心关爱的感觉,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和错误,让学生有更强大的认同感,也让学生们更愿意达到学习目标。而在这样强大的心理暗示下,很多孩子都会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不仅对不起自己,还对不起老师。他们会在没考好之后自责,也尽量避免不交作业的现象,会在表现的很好,以自己是你的学生而自豪。所以,亲密关系的适当运用会让学生们很容易跟你有相同的情感认同,也会更容易的达到你想让他们达到的目标,进而完成情感学习和认知学习。
第五篇: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
关于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看得极少,这篇可能算得上是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因为时间和个人习惯的原因,没怎么好好的品悟,但还是感悟蛮深的,今天想写写关于它的一点感悟。
如同找数学和音乐的关系一样,以前的我,很难将科学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但此书,不仅将两者联系起来了,还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这些关系,并发现了我们平时难以发现的东西。对于此书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不得不说声赞。作者试图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协调而直接的方式来描述关系科学。
这里的亲密关系,主要讲的是与我们联系紧密的伴侣之间的关系。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都有归属感的需要,都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能与周围的朋友建立友好的关系,被团体所接纳。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得不处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这与我们生活得是否快乐有着极其大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对关系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就是相识。对于亲密关系的建立,这是第一步。对于互不相识的两个人,能够相识,并继续交往下去,就是因为两人之间产生了吸引。吸引的基础是一种回报,我们喜欢接触我们喜欢的人,更有可能喜欢我们周围的人。我们会被那些其出现对我们有着回报的人所吸引,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积极的体验或是一种直接的回报,能使我们开心愉悦或是满足我们的某些欲望。我们从我们周围的人当中选择朋友或是仇人,因为了解我们周围的人更加方便,先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更加熟悉。关于外表的吸引力,一般地,人们会被具有外表吸引力的人所吸引,而每个人对美的看法不尽相同,这与个人的经历性格以及成长环境都有一定关系,人们对美都有一定的偏见,认为“美的即是好的”,因为在一定情况下,人们的外貌、体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并且,外表吸引力的进化观念认为,标准的腰臀比例与健康都有一定关系,他们有更多机会得到健康的、更漂亮的孩子,而那些更健康美丽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去。但因为这种思想存在年代久远,就容易达到另一个反面,产生偏见,过分的追求美好的事物。
再就是交往。人们一般更喜欢那些与我们相像的人。人们是不愿意冒被拒绝的危险,所以就更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而喜欢我们的人一般都是与我们在思想、价值观方面有相同之处的人,他们与我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有可能了解彼此。在交往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都会对我们关系的发展有着特别的影响力,会影响到我们对后续信息的选择。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会让我们以一个积极的态度看待对方,而这种自然的积极的情绪会被对方察觉到,对方将更有可能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回应你,而这种积极的态度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他人的积极认识,进一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是为啥总说第一印象重要的原因。而在热恋中的男女中,因为这种情绪,容易将伴侣理想化,认为对方什么都是好的,而真正生活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会慢慢减退,而对方的缺点再一次暴露出来的时候,与我们心里的那种积极的印象容易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我们的情绪波动更大,从而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导致“七年之痒”出现的一部分原因。只有在交往过程中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同样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待伴侣,使伴侣自己也打心里认为他就是你所认为的那么美好,他也会不自觉的向那个方向发展,成为那个你们都认为的更好的对方。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塑造伴侣。
在交往过程中,除了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之外,还有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这都是交流。在关系的发展和质量中,交流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交流过程中,自我表露是一个很重要的标签,除非两个人向彼此表露关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否则他们之间不存在亲密关系。自我表露和有选择的秘密都有助于关系的满意度。在交流的过程中,良好的交流需要真实的说出我们所想要说出的话,积极倾听,保持礼貌和冷静,而且要善于运用尊重和确认的力量,来使得交流更加舒畅美好。
在关系中存在经济观,对于关系投入更多的一方对关系的依赖性更大,更不愿意放弃这段关系。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人们寻求的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回报,总想得到最好的人际交往。每个人都这样做,会依赖伴侣而不愿离开彼此,这就意味着他们要使自己的伴侣快乐,这样才能继续得到想要的回报。投入的人对关系采取长期的倾向,会把伴侣和自己视为一体,会采取行动保护并维持关系,会宽容、会乐于牺牲,伴侣双方都这样做时,投入有力的影响着关系的稳定性。
关系的产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这需要双方共同的付出和经营,才能赢得积极而又美好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