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9:1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

一、有关“弱势群体”的介绍

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为我国在21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生机和动力。然而,改革和社会转型也使我国的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成员处于分化、定位、整合的过程中。作为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的代价,社会弱势群体日益浮出水面,并已成为我国当前独特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关注并认真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事实上已经成了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安定、加快经济发展的不容回避的任务。

2002年3月,朱铬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社会学界常用的“弱势群体”这个词。深刻揭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人数较多、生活困难、需要社会广泛援助的,以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体制外”人员和过早“内退”的“体制内”人员为主的“弱势群体”。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上述弱势群体主要生活居住在城市,由于其社会地位、利益诉求等方面的相似性,它们构成一支庞大的社会力量。城市弱势群体的存在,对于城市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构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城市弱势群体问题,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又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弱势群体的分类有若干种,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类型划分。

本文提出的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是指以城市为主要居住地,由于社会转轨这一社会性原因而导致其沦为弱势群体的人群或阶层。我们认为,这一阶层主要由失业(下岗)人员、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以及主要以城市为居住地、以在城市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工三大群体构成。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由于知识贫乏、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低下、子女受教育受到阻扰、更由于致弱的社会性等原因,其思想状况异常复杂,且带有明显的消极和负面色彩。这使得弱势群体不断加剧的场面,为了更好的让弱势群体能够摆脱生活的困境,本文进行了调查,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弱势群体。

二、活动的意义

首先,希望能够引起政府的关注,由政府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的需要。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助、失落、认命等悲观心理,这不仅削弱了他们摆脱困境的斗志,而且使他们在生活上陷入更艰难的困境;在自身成为社会弱者的原因归结上存在着社会应负全责的片面认识,这又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消极等的依赖心理甚至仇视社会主义改革的错误政治观。受这些思想困境的影响,该群体缺乏摆脱弱势地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帮助他们克服悲观心理和消极心态,我们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向他们讲述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所处于的怎样的形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实,自强不息,摆脱困境。

其次,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稳定有序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弱”主要是由于社会诸多原因导致的,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负面感受较多,不满情绪较浓,而且这一群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另外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具有很强的集中性,信息传播快,容易抱团。一旦他们的利益诉求被忽视或处置不当,他们往往会采取极端手段,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城市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增强他们的政治鉴别能力,引导他们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求自身利益,对于维护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再次,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激发社会各个阶层的创造活力。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一部分。然而这一群体由于社会资源占有上的劣势,导致其在心

理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产生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制约了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

因此,只有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摆脱弱势的信心与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活力,使这一庞大群体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且合理的使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分析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现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中发现问题,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而确保收到良好效果,意义重大。下面分别从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思想政治状况作简要分析。

(一)工作状况差,收入低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工作状况普遍较差,收入水平较低。说他们工作状况差,并不说他们就业率低,相反,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可知,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就业率达到了x%,仅有x%处于无业状态。这一数据仅仅表明该群体绝大部分人员没有处于“绝对失业”状态。细解这一数据发现,x%的人员只是从事临时性工作,x%从事个体工作,只有x%的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比较稳定。由于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劳动技能欠缺或落伍问题,要想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城市里找寻一份稳定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从事一些技能要求低的工作。也正因为技能要求低,能够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很多,竞争同样很激烈。根据市场规律,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劳动力价格就会下降,也就是说,雇主可以以较低的工资雇用劳动者。因此,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收入普遍较低,x%月收入低于x元,x%在x元至x元之间,两项合计,x%的受访者月收入低于x元,这种收入水平在东莞这样的物价水平较高的城市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这种低收入的工作很不稳定,原因同样是由于技能要求低,竞争激烈,既然人人都能胜任,雇主当然可以随时换人,所以,这类工作往往是低收入与不稳定同时存在。为了进一步说明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工作状况。刘师傅是华盛制衣厂的工人(主要从事搬毛线、清点数目等某些不需要技能的活),他和工友们每天早上6:00左右开工,晚上7点钟收工,去掉吃饭时间,劳动时间约十一、二个小时,每天工资约四十元,没有休息日,如果赶上有加班的话,干到晚上9点、l0点都很正常。在他们看来,能有这么份工作,月收入上千元,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敢有加班还要索要加班费的想法。工资水平低。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是划等号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普遍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农民工年均收入x元左右,而城镇工人年均收入x元左右,相差近l倍。浙江一项调查显示,x%农民工的月工资在x元以下,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这在毛织行业是普遍存在的,在其他行业也屡禁不止。尽管政府为保护农民工利益做了大量工作,“清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失地农民除了部分人员已办理农转非拥有城市户口以外,与农民工相比,差别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农民工:没有农地收入,就业要求更迫切:由于“被迫”转入非农产业,打工经验往往不如农民工丰富,技能也往往不如农民工。所以,他们的工作状况并不比农民工好。失业(下岗)人员由于年龄较大,家庭负担重,就业要求也很迫切,但从就业年龄上讲处于劣势,文化程度低,工作技能不适应新兴产业,所以对工作岗位同样不敢挑剔,尽管维权意识较强,但由于能够从事的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大多只能忍气吞声。因此他们的工作状况也与农民工差不多。

(二)生活水平低

受收入水平制约,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物质生活水平偏低,生活艰难。衡量物质生活水平高低有许多方法,其中恩格尔系数法是国际上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思格尔系数在x%以上的家庭,属于贫困型;在x%一x%之间的属于温饱型;在x%一x%之间的属于小康型;在x%--x%之间的属于富裕型;在x%以下的属于很富裕。依据这一划分标准,就笔者调查结果来看,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x%处于贫困阶段,x%处于温饱阶段,两项累计,七成多城市弱者尚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出现上述状况,除“收入低”这一具有共性的根本原因之外,失业(下岗)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造成生活水平低的原因又

略有不同。失业(下岗)人员。家庭负担系数是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是结合家庭消费人口数量与家庭劳动人口数量来综合测算。失业(下岗)人员中已婚者居多,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系数大。这给失业(下岗)人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他们只好节衣缩食,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时得到的补偿款几乎都花在了购(建)房上,甚至有的还有贷款没还清,与农地的稳定收入相比,收入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而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此外,他们也同样存在家庭供养问题,这些现实问题使他们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农民工除了收入低、社会保障未能较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外,农民工生活水平低还有观念方面的原因。农民多年来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到城市打工,本就为了多挣点钱,现在收入状况不好,为了能在回家时多带回点钱,就只能从嘴里省了。客观地说,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水平的确比在农村从事同样工作收入要高一些,但城市的物价水平同样也高,在城市吃一顿和农村差不多质量的饭开支要大得多,因此,农民工为了省钱,只好降低生活水平。

(三)社会保障水平低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我们以养老保险为例,简要分析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保险状况。农民工养老保险状况。2005年3月份,青岛市专门出台了《青岛市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暂行规定》,但“截至2005年底,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仅占x%。”。造成参保率低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是部分企业为减少成本不愿意缴纳保险费;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意识相对薄弱;三是农民工收入水平低,“缴不起”保险费;四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缺陷,累计缴费15年退休后可享受养老保险,由于种种因素,农民工对于能否在同一城市缴费达15年心中没底,因而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情况。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由于个人缴费比例高、保障水平低、缺乏层次性等原因,参保率仅为x%,而且有x%的人不能足额领到养老金,x5%的人不能准时领取到自己的养老金。失业(下岗)人员养老保险状况。失业(下岗)人员投保意识较强,但现实情况使他们的投保能力大大降低,因而其参保情况并不乐观。按照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期间,由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但“并轨”以后,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费用必须个人自己缴纳。失业(下岗)人员由于年龄较大、技能落伍、家庭负担重等因素,只能降低标准求职。有的企业给投保但工资较低,有的企业工资较高但不给投保,许多人为了解决当前燃眉之急只好选择后者。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人员,按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规定执行,缴费比例一般为x%。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从事个体经营收入也不高且更不稳定,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缴费能力。综上所述,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由于工作状况差,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对当前生存状况满意度较低。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对当前生存状况很满意的仅占x%,基本满意x%,合计x%。其中,农民工群体对当前生存状况满意度最高,两项合计达x%(很满意占x%,基本满意占x%。),也不过刚剐过半而已,而且这种满意度较高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工把自己与纯农民相比得出来的,并不能说明他们在城市真的生活得很好。

四、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状况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可以把城市弱势群体的心理分出下面几种:

1、对弱势群体的认同心理(城市弱者认同弱势群体,就会把自己看作是弱势群体的一员,与社会上非弱势群体区分开来,这样就可能在其心理上拉开与社会的距离,从而逐渐远离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断裂开来。)

2、归因上的片面心理(对自身“弱势”形成的原因分析偏差过大,很可能滋长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城市弱势群体能否正确看待自身“弱势”的形成原因,直接决定了其思想情绪的积极与否。如果归因正确,则思想上进,态度积极;反之则思想颓废,态度消极。)

3、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失落感(失业(下岗)人员把当前状况与在岗时比较,怀念当时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原国有企业的下岗人员更是怀念当时“工作清闲、产品包销、工资全发、福利全包”的美好时光,这种怀念使失业(下岗)人员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4、无助感是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共同的心理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逆境时会更渴

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鼓励,这种外部心理支持是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失业(下岗)后人们更加渴求关爱,但政府所能给予的只是领取一定时间的失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使人们之间的关爱少却许多,不仅关爱少,而且还可能有来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有来自社会的歧视,使失业(下岗)人员感到无助。农民失地前,其交往对象大多是农民,失地进城后,集中安置使他们的交往范围并未发生多大改变。)

思想状况主要是指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为根本的武器。不能说文化水平高就必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能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人们的文化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据《中国青年报》2004年12月6日报道: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指出,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x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x%,初中文化程度占x%。高中文化程度仅占x%,大专x%。这基本能表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大多数失业(下岗)人员而言,文化程度低是其下岗、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水平低制约着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加上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极易使他们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一种是迷信思想,认为自己当前困境是命运使然,尤其是几经拼搏几经挫折之后,这种思想更易产生。笔者调查发现,这种思想在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年龄较大的社会弱者中更为普遍:农民工感慨自己命不好,生为农民一生为农民,再努力也脱不了农皮;失地农民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农村政策刚刚好一点(免农业税等),自己又失去土地,沦为另类“下岗人员”;年龄较大的失业(下岗)人员感慨命运不济,年轻时上山下乡,刚刚要过几天好日子又赶上下岗。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这种迷信命运思想使他们产生了较浓的悲观情绪,大大削弱了他们摆脱困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种是极端思想,尤其是在归因问题上,许多社会弱者把自己沦为弱势群体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社会、政府或企业领导,因而对社会或政府产生强烈不满:农村户口使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待遇,他们把自己成为弱者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二元户籍制度,失地农民把当前窘况完全归因于政府征地,失业(下岗)人员认为政府或社会应对自己当前困境负全责。这种极端思想又极易导致对社会的仇视进而导致极端行为,影响社会稳定。

五、活动的主要流程

1、向工业区的有关单位申请进行调查;

2、查看有关城市弱势群体的资料;

3、由小组成员进行商议制定一套调查问卷表;

4、对工业区的周围情况进行了解;

5、深入了解农民工工作情况以及福利待遇;

6、给一份调查表给一些农民工进行填写;

7、跟农民工进行对生活的看法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况等等的话题进行谈论;

8、小组人员对实践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整理;

9、总结所得出一些城市弱势群体的有关生活。

第二篇:社会实践论文: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论文: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

一、有关“弱势群体”的介绍

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为我国在21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生机和动力。然而,改革和社会转型也使我国的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成员处于分化、定位、整合的过程中。作为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的代价,社会弱势群体日益浮出水面,并已成为我国当前独特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关注并认真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事实上已经成了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安定、加快经济发展的不容回避的任务。

XX年3月,朱铬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社会学界常用的“弱势群体”这个词。深刻揭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人数较多、生活困难、需要社会广泛援助的,以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体制外”人员和过早“内退”的“体制内”人员为主的“弱势群体”。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上述弱势群体主要生活居住在城市,由于其社会地位、利益诉求等方面的相似性,它们构成一支庞大的社会力量。城市弱势群体的存在,对于城市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构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城市弱势群体问题,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弱势群体又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弱势群体的分类有若干种,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类型划分。

本文提出的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是指以城市为主要居住地,由于社会转轨这一社会性原因而导致其沦为弱势群体的人群或阶层。我们认为,这一阶层主要由失业人员、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以及主要以城市为居住地、以在城市务工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工三大群体构成。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由于知识贫乏、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低下、子女受教育受到阻扰、更由于致弱的社会性等原因,其思想状况异常复杂,且带有明显的消极和负面色彩。这使得弱势群体不断加剧的场面,为了更好的让弱势群体能够摆脱生活的困境,本文进行了调查,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弱势群体。

二、活动的意义

首先,希望能够引起政府的关注,由政府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的需要。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助、失落、认命等悲观心理,这不仅削弱了他们摆脱困境的斗志,而且使他们在生活上陷入更艰难的困境;在自身成为社会弱者的原因归结上存在着社会应负全责的片面认识,这又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消极等的依赖心理甚至仇视社会主义改革的错误政治观。受这些思想困境的影响,该群体缺乏摆脱弱势地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帮助他们克服悲观心理和消极心态,我们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向他们讲述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所处于的怎样的形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实,自强不息,摆脱困境。

其次,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稳定有序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弱”主要是由于社会诸多原因导致的,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负面感受较多,不满情绪较浓,而且这一群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另外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具有很强的集中性,信息传播快,容易抱团。一旦他们的利益诉求被忽视或处置不当,他们往往会采取极端手段,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城市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增强他们的政治鉴别能力,引导他们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求自身利益,对于维护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再次,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激发社会各个阶层的创造活力。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一部分。然而这一群体由于社会资源占有上的劣势,导致其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产生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制约了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

因此,只有做好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摆脱弱势的信心与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活力,使这一庞大群体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且合理的使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分析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现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中发现问题,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而确保收到良好效果,意义重大。下面分别从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思想政治状况作简要分析。

工作状况差,收入低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工作状况普遍较差,收入水平较低。说他们工作状况差,并不说他们就业率低,相反,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可知,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就业率达到了x%,仅有x%处于无业状态。这一数据仅仅表明该群体绝大部分人员没有处于“绝对失业”状态。细解这一数据发现,x%的人员只是从事临时性工作,x%从事个体工作,只有x%的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比较稳定。由于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劳动技能欠缺或落伍问题,要想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城市里找寻一份稳定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从事一些技能要求低的工作。也正因为技能要求低,能够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很多,竞争同样很激烈。根据市场规律,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劳动力价格就会下降,也就是说,雇主可以以较低的工资雇用劳动者。因此,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收入普遍较低,x%月收入低于x元,x%在x元至x元之间,两项合计,x%的受访者月收入低于x元,这种收入水平在东莞这样的物价水平较高的城市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这种低收入的工作很不稳定,原因同样是由于技能要求低,竞争激烈,既然人人都能胜任,雇主当然可以随时换人,所以,这类工作往往是低收入与不稳定同时存在。为了进一步说明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工作状况。刘师傅是华盛制衣厂的工人,他和工友们每天早上6:00左右开工,晚上7点钟收工,去掉吃饭时间,劳动时间约十一、二个小时,每天工资约四十元,没有休息日,如果赶上有加班的话,干到晚上9点、l0点都很正常。在他们看来,能有这么份工作,月收入上千元,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敢有加班还要索要加班费的想法。工资水平低。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是划等号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普遍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我国农民工年均收入x元左右,而城镇工人年均收入x元左右,相差近l倍。浙江一项调查显示,x%农民工的月工资在x元以下,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这在毛织行业是普遍存在的,在其他行业也屡禁不止。尽管政府为保护农民工利益做了大量工作,“清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失地农民除了部分人员已办理农转非拥有城市户口以外,与农民工相比,差别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农民工:没有农地收入,就业要求更迫切:由于“被迫”转入非农产业,打工经验往往不如农民工丰富,技能也往往不如农民工。所以,他们的工作状况并不比农民工好。失业人员由于年龄较大,家庭负担重,就业要求也很迫切,但从就业年龄上讲处于劣势,文化程度低,工作技能不适应新兴产业,所以对工作岗位同样不敢挑剔,尽管维权意识较强,但由于能够从事的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大多只能忍气吞声。因此他们的工作状况也与农民工差不多。

生活水平低

受收入水平制约,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物质生活水平偏低,生活艰难。衡量物质生活水平高低有许多方法,其中恩格尔系数法是国际上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思格尔系数在x%以上的家庭,属于贫困型;在x%一x%之间的属于温饱型;在x%一x%之间的属于小康型;在x%--x%之间的属于富裕型;在x%以下的属于很富裕。依据这一划分标准,就笔者调查结果来看,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x%处于贫困阶段,x%处于温饱阶段,两项累计,七成多城市弱者尚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出现上述状况,除“收入低”这一具有共性的根本原因之外,失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造成生活水平低的原因又略有不同。失业人员。家庭负担系数是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是结合家庭消费人口数量与家庭劳动人口数量来综合测算。失业人员中已婚者居多,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系数大。这给失业人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他们只好节衣缩食,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时得到的补偿款几乎都花在了购房上,甚至有的还有贷款没还清,与农地的稳定收入相比,收入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而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此外,他们也同样存在家庭供养问题,这些现实问题使他们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农民工除了收入低、社会保障未能较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外,农民工生活水平低还有观念方面的原因。农民多年来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到城市打工,本就为了多挣点钱,现在收入状况不好,为了能在回家时多带回点钱,就只能从嘴里省了。客观地说,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水平的确比在农村从事同样工作收入要高一些,但城市的物价水平同样也高,在城市吃一顿和农村差不多质量的饭开支要大得多,因此,农民工为了省钱,只好降低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低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我们以养老保险为例,简要分析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保险状况。农民工养老保险状况。XX年3月份,青岛市专门出台了《青岛市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暂行规定》,但“截至XX年底,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仅占x%。”。造成参保率低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是部分企业为减少成本不愿意缴纳保险费;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意识相对薄弱;三是农民工收入水平低,“缴不起”保险费;四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缺陷,累计缴费15年退休后可享受养老保险,由于种种因素,农民工对于能否在同一城市缴费达15年心中没底,因而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情况。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由于个人缴费比例高、保障水平低、缺乏层次性等原因,参保率仅为x%,而且有x%的人不能足额领到养老金,x5%的人不能准时领取到自己的养老金。失业人员养老保险状况。失业人员投保意识较强,但现实情况使他们的投保能力大大降低,因而其参保情况并不乐观。按照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期间,由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但“并轨”以后,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费用必须个人自己缴纳。失业人员由于年龄较大、技能落伍、家庭负担重等因素,只能降低标准求职。有的企业给投保但工资较低,有的企业工资较高但不给投保,许多人为了解决当前燃眉之急只好选择后者。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人员,按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规定执行,缴费比例一般为x%。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从事个体经营收入也不高且更不稳定,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缴费能力。综上所述,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由于工作状况差,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对当前生存状况满意度较低。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对当前生存状况很满意的仅占x%,基本满意x%,合计x%。其中,农民工群体对当前生存状况满意度最高,两项合计达x%,也不过刚剐过半而已,而且这种满意度较高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工把自己与纯农民相比得出来的,并不能说明他们在城市真的生活得很好。

四、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思想状况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可以把城市弱势群体的心理分出下面几种:、对弱势群体的认同心理(城市弱者认同弱势群体,就会把自己看作是弱势群体的一员,与社会上非弱势群体区分开来,这样就可能在其心理上拉开与社会的距离,从而逐渐远离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断裂开来。)

2、归因上的片面心理(对自身“弱势”形成的原因分析偏差过大,很可能滋长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城市弱势群体能否正确看待自身“弱势”的形成原因,直接决定了其思想情绪的积极与否。如果归因正确,则思想上进,态度积极;反之则思想颓废,态度消极。)

3、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失落感(失业人员把当前状况与在岗时比较,怀念当时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原国有企业的下岗人员更是怀念当时“工作清闲、产品包销、工资全发、福利全包”的美好时光,这种怀念使失业人员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4、无助感是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共同的心理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逆境时会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鼓励,这种外部心理支持是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失业后人们更加渴求关爱,但政府所能给予的只是领取一定时间的失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使人们之间的关爱少却许多,不仅关爱少,而且还可能有来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有来自社会的歧视,使失业人员感到无助。农民失地前,其交往对象大多是农民,失地进城后,集中安置使他们的交往范围并未发生多大改变。)

思想状况主要是指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为根本的武器。不能说文化水平高就必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能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人们的文化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据《中国青年报》XX年12月6日报道: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指出,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x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x%,初中文化程度占x%。高中文化程度仅占x%,大专x%。这基本能表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大多数失业人员而言,文化程度低是其下岗、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水平低制约着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加上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极易使他们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一种是迷信思想,认为自己当前困境是命运使然,尤其是几经拼搏几经挫折之后,这种思想更易产生。笔者调查发现,这种思想在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年龄较大的社会弱者中更为普遍:农民工感慨自己命不好,生为农民一生为农民,再努力也脱不了农皮;失地农民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农村政策刚刚好一点,自己又失去土地,沦为另类“下岗人员”;年龄较大的失业人员感慨命运不济,年轻时上山下乡,刚刚要过几天好日子又赶上下岗。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这种迷信命运思想使他们产生了较浓的悲观情绪,大大削弱了他们摆脱困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种是极端思想,尤其是在归因问题上,许多社会弱者把自己沦为弱势群体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社会、政府或企业领导,因而对社会或政府产生强烈不满:农村户口使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待遇,他们把自己成为弱者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二元户籍制度,失地农民把当前窘况完全归因于政府征地,失业人员认为政府或社会应对自己当前困境负全责。这种极端思想又极易导致对社会的仇视进而导致极端行为,影响社会稳定。

五、活动的主要流程、向工业区的有关单位申请进行调查;

2、查看有关城市弱势群体的资料;

3、由小组成员进行商议制定一套调查问卷表;

4、对工业区的周围情况进行了解;

5、深入了解农民工工作情况以及福利待遇;

6、给一份调查表给一些农民工进行填写;

7、跟农民工进行对生活的看法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况等等的话题进行谈论;

8、小组人员对实践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整理;

9、总结所得出一些城市弱势群体的有关生活。

参考文献、:《政府工作报告》,载于《人民日报》,XX年3月17日,第一版

2、青岛市:《青岛市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暂行规定》,XX年3月

3、孟斯硕:《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x%》,载于《新京报》XX年10月27日,第四版

4、张宝文:《中国青年报》,XX年12月6日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

第三篇:弱势群体生活保障调查报告

弱势群体生活保障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弱势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较少的社会阶层。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调研的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农村中人均收入很低、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温饱问题、需要社会关爱和救助的特困户,包括鳏寡孤独、家庭主要成员死亡或残废致贫、家庭中有人生大病致贫、因自然灾害致贫以及其它因素致贫的农村特困户。

(一)我市农村弱势群体构成及产生的原因

全市农村共有个113个乡镇,2614个村委会,1162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6.73万户,总人口270.03万人,目前,共有各类弱势困难群体8.54万户、30.38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5.05、11.25。

农村弱势群体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或残废致贫,全市共有2.94万户、10.46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30.91、34.43;二是因为家庭中有人生大病致贫,共有2.53万户、8.98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29.63、29.55;三是因为自然灾害致贫,共有1.8万户、6.87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21.08、22。61;四是因为鳏寡孤独和其它因素致贫,全市共有1.27万户、4.52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14.87、14.88。

从我市农村弱势群体情况看,农村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造成农村弱势群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农村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导致其不愿意或者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同时,农村弱势群体家庭又普遍存在劳动力缺乏、劳动力质量不高、发展生产的资金缺乏等困难,这又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村弱势群体自力更生,自我发展。

2、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村弱势群体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出务工难,家庭经营开展难,只能从事效益低下的种植业和零星养殖业,使其弱势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由于资金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形成贫困--辍学--再贫困的恶性循环,使弱势群体家庭难以摆脱弱势地位。

3、偶然因素成为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全市农村弱势群体中,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残废、生大病和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致贫的有5.43万户、25.86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63.58和85.20。

(二)在扶持农村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几年来,我市在扶持农村弱势群体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大量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工作。目前已有8.74万户36.3万人享受了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

二是不断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全市共有敬老院73所,五保户6535户、6954人,其中360户、374人实现了敬老院集中供养,5308户、5614人实行分散供养和亲属包养。以敬老院为依托,分散供养和亲属包养相结合的五保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较好地发挥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以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不断加大救灾投入,确保因灾致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每年投入救灾的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用于解决困难群众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和灾后倒房重建。同时,多渠道、多措施、多形式开展救灾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的水喝、学生有学上、有病能医治”的救灾工作目标。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对临时困难对象及时进行生活救助,努力构筑由星光计划、老年公寓、康复医院、便民服务等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暧万家心”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完善弱势群体子女的奖学金计划、助学贷款计划,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真正使弱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农村没有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缺乏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特困户救助和五保供养制度由于经费来源不足而难以覆盖全市所有的农村弱势群体。二是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偏低,覆盖面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执行的特困户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他们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难以实现自我发展。目前,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的约有4万多户、18万多人,覆盖面仅达到全市

第四篇: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专业调查报告

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

学号:084040207 姓名:虎桂芳 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08级行政管理班

调查对象:会泽县人民政府人事局

调查时间:2011年9月17日至10月20日

关于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就业分析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而且,以上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明显偏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新时期,抓好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是让中国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国力,增强国力主要措施,也是发展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又因为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所以说 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弱势群体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要顺利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之真正成为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合理、衔接紧凑、保障缜密的社会安全网,从而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调查对象

会泽县人民政府人事局 调查时间

2009年9月17日到10月20日

二、调查方法

1、访谈调查法(对领导进行采访,与个别人员进行交谈)。

2、实地观察法(到实地现场观察、了解)。

3、查询有关书面资料和网上资料。

五、调查的结果分析及其解决建议:

一、目前我县弱势群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社会弱势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目前我县弱势群体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之弱,一是弱势的经济基础;二是弱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三是弱势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即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县失业下岗的问题日益严重化,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岗。二是“体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缺乏利益保障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四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中许多人原来的单位无能力给这些退休职工增加工资,交纳社会医疗保险等,需要政府拿出钱来援助。五是久病、重病而无钱医治的人及其家属,以及天灾人祸中的困难者。中国每年有大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失学失业的人员。全国每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摆脱灾难困境的城乡居民约有 4000-5000 万人①。

二、当前我县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措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应对市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更需要直面当前工作形势,科学制定完善计划,准确确定对弱势群体保障的目标,突出需求上的新特点,以满足满足弱势群体需要。

(一)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是加快我县人力资源开发,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举措。

近年来,在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民工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全县劳务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县农民工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缺乏系统管理、资金使用效益和培训质量不高、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还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民工就业需要。因此,各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农民工培训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推进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1、基本原则 首先、统筹规划,分工负责。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乡(镇)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各级政府分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农民工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的原则,建立相互配合、有序运行的农民工培训工作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合理配置农民工培训资源,统筹使用农民工培训资金,发挥农民工培训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培训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加大政府培训投入,增强培训能力,加强规范引导。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主渠道作用,在农民工培训中引入市场竞争激励机制,引导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平等参与农民工培训。

其次、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研究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做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明确培训对象、内容等方面的重点,增强培训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农民工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统一规范、高效透明的培训项目运行机制,建立与就业紧密衔接的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内容和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点式培训,研究农民工直接受益的培训补贴方式。

2、主要目标

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逐步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统一培训计划、项目运行和资金管理,逐步使农民工培训数量、培训结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逐步使农民工培训效益进一步显现、培训覆盖面和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培训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能得到一次以上技能培训,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矛盾。(1).培训结构进一步优化。促使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的比例超过8:2,培训后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不低于60%,培训后稳定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5%。(2).培训覆盖面和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按照“省级负责农民工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市级负责农民工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县级负责农民工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原则,力争完成上级下达我县的培训任务。(3).培训效益进一步显现。要通过开展富有成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培训人员的有序转移就业和输出,确保培训对象的就业率及务工收入比未参加培训的人员有所增加,从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打造我县农民工品牌,促进我县劳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制定措施,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加强农民工培训资质管理,强化师资、设备、设施等支撑,提高农民工培训信息化水平,为切实提高农民工培训质量奠定坚实基础。(1).尽快认定农民工培训机构。根据省直有关部门制定的资金、师资、设备、场地等资质和条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在院校、企业及其他培训机构中选择具有较强实力和水平的培训机构,赋予其农民工培训机构资质,明确其承担的培训项目和工种,并向社会公示和挂牌。县级农民工培训机构由县劳务产业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于2011年3月底前完成认定并报市劳务产业办备案。经认定的农民工培训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跨地区申报和开展农民工培训。要坚持优胜劣汰和动态管理的原则,每2年对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复核,不合格的及时责令整顿,经整顿仍不合格的,予以摘牌。未经认定的农民工培训机构不得从事农民工培训业务。(2).鼓励农民工作培训机构提升培训能力。要积极探索通过财政贴息、贷款利息补助等办法,鼓励和扶持培训机构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受到高质量的培训,得到足够的实训时间,达到上岗实际操作的要求。(3).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开展农民工培训。要利用网络、广播等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等资源,开展农民工网络培训、广播电视教育和电化教育。(4).提高农民工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尽快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网络,建立农民工培训资源数据库,提供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农民工培训信息。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科学合理、适应工作需要的统计监测制度,将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有关重要指标纳入统计范围。

(二)、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

我县政府强化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好残疾人联络员(专职委员)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从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多渠道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促进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关部门要将残疾人纳入就业培训计划统筹考虑,切实抓好残疾人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统一思想,提高对残疾人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三、对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就业的思考 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适应工作的新形势,适应国家的新政策,制定培训制度,调整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形成培训合力,把对弱势群体的培训工作作为一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是顺利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必要举措。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

第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大多数被强势群体所占有,弱势群体却承担了改革的大部分成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并通过其补偿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

第二,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一种再分配的政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弱势群体自身的发展和转化,可以解除弱势群体成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时间和财力去学习一技之长,去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立足的本领。

2、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所采取的措施

第一,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近几年,我国已经启动最低生活收入保障制度,但是这项制度还很不完善。一方面,我国的低保制度主要在城镇中实施,全国目前还有部分下岗职工由于企业拿不出补偿金而无法解除劳动关系;还有一些未进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未能进入“低保”行列。城市中处于体制外的人更是被拒绝于低保行列之外。另一方面,占弱势群体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也被排斥在低保范围之外,应该将农村中无生活保障的人也纳入低保的范围。

第二,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一要实行经济救助。通过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及社区从资金、物质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维持其个人和家庭的生计。二是实行法律援助。弱势群体往往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实现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体现。三是实行教育援助。帮助救助弱势群体改变其在知识资源占有方面严重缺乏的局面,采取为弱势群体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尽力为其提供就业自救的机会。参考文献

[1] 阚先学,韩秀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 周开文。《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综述》,中国社会保障,2003.[3] 冯书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人民论坛,2005.[4] 《会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2008

[5]《曲靖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文件的通知》,2008 1

第五篇: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首先,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依然庞大,构成了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威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使得相当规模的人群摆脱贫弱的地位,改善了生活水平,但是,目前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弱势人群,并在近期内有增长的趋势。一些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还在继续加深。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出现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然后再扣除重叠部分(如贫困人口中有失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和非弱势人口(如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中间的自强自立者),我们估计出的弱势群体规模在1.4-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应该说,弱势群体达到这样的规模和比例,已经构成了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重视和研究。

其次,关注弱势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在现有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因此,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提高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社会分化有加剧趋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与生活。2002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部署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工作。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4]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3月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朱镕基总理明确提出要关心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就业。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征:(1)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

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优先支持的若干原则:(1)对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2)对于不能享受任何社会保障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长期无法就业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应当给予优先支持。明确了优先支持对象,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支持工作。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只能逐步地创造消灭弱势群体的条件。

关心弱势群体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强加给弱势群体。如果这样的话,是难以真正改变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的。

所谓支持,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一个社会要保证良性运行,就必须有适当的社会政策,有必要的制度安排,满足弱势群体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更有理由和义务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制度性保障。所谓自助,就是使弱势群体走向自立、自尊、自强。必要的社会支持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最终摆脱弱势地位还是要靠弱者自身的努力,外部支持的重要作用在于增强弱者改变其弱势地位的能力。俗语云,“惟自助者天助之”,完全依赖外部支持,是无法彻底改变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弱势地位的。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保障弱势群体对于有关立法的参与权,而且要增强弱势群体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为此,我们不仅要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增进对于法律的了解,而且还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确保弱者也能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

走进”弱势群体”的心灵

黄育玲

每一个班级都有“弱势群体”,在班级中常常成为“被遗忘的一族”,他们或调皮捣蛋或学习成绩不尽人意,或个性活泼有余等,这些学生给班级工作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弱势群体”,使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所有为人师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弱势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且爱又必须是真诚的,当我们与“弱势群体”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脱掉“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弱势群体”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

点燃理想之灯,唤起自信之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无可否认大多数“弱势群体”是班级的“另类”,他们饱受冷潮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可怜的一点自尊、自信早已在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荡然无存。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公然对抗老师的消极行为也时常发生,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批评引导的同时,要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身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始终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进行“灵魂的搏斗”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让即将熄灭的自信之灯重新点燃。

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如在初二生物会考前,“弱势群体”由于平时不太注意学习,很少在考试中及格过,因此,他们对会考几乎已失去信心,后来经过老师不经意的开导和鼓励及耐心的教学和个别辅导,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学生在会考中都取得了九十分以上的好成绩,优异成绩的取得使他们产生了心理愉悦,满足了自身的心理需求,从而对今后的学习充满着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如果对学生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潜力,培养良好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经综合分析调查表明“弱势群体”具有原因不一,反复易犯错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引导教育的同时,要刚柔相济,良药苦口;要和风细雨小桥流水;要科学分析,因人而异;要有的放矢、综合治理,切忌简单粗暴、武断鲁莽。

总之,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这些树苗,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下载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如何保护城市弱势群体

    浅析如何保护城市弱势群体 摘要:弱势群体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们要讨论如何保护弱势群体,就必须先了解其特征及产生原因。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传统......

    农村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农村弱势群体调查报告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

    关于农村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弱势群体的调查报告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层次落实,中国走过了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逐渐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大市场。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经济转轨......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完成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专业:教育管理姓名:秦菊萍一、 问题的提出(一)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惧怕作文,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改进作文教学......

    农村教师的生活与心态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的生活与心态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乡教师。2、调查内容:教师的思想状况、身体状况以及工作状况、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

    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活动,它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为了积极响应......

    关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低下,话语权不足。这群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弱势群体。这次的调查,......

    关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低下,话语权不足。这群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弱势群体。这次的调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