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师事务所中从业的人员构成较复杂

时间:2019-05-12 19:3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律师事务所中从业的人员构成较复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律师事务所中从业的人员构成较复杂》。

第一篇:在律师事务所中从业的人员构成较复杂

在律师事务所中从业的人员构成较复杂,如合伙人、专职律师、兼职律师、行政勤杂人员,其中专职律师中又分为拿固定工资的、年薪的、提成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劳动合同法》对事务所中从业的不同人员应当如何适用?

多数与会代表认为,合伙人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因为合伙人与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并非劳动关系。合伙律师是为自己而付出劳务,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也没有分离,还要承担经营风险,借鉴域外法制经验也可以判断合伙律师有雇主的一面。实际上合伙律师也不能像受聘律师那样提前若干日通知便可以无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合伙人之间有合伙协议,倘若合伙律师可以无理由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实质上等同于允许合伙律师无理由解除合伙协议。

超过退休年龄的律师适用《劳动合同法》吗?

代表们普遍认为,应该允许其执业,但可不签订劳动合同,其工伤社保等事项可建议以商业保险予以取代。

兼职律师适用《劳动合同法》会存在什么问题呢?

这个问题具有特殊性,多数参会律师认为,不宜适用《劳动合同法》39条中关于以双重劳动关系为由解除合同之规定。

第二篇: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具、学具

课件、两张探究单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仔细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况,思考:谁的投篮水平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 预设:

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所以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师:你支持谁的想法? … 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 预设:

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

预设:

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

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板书:平均数)

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 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

课件出示:

探究提示

(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2)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展示“移多补少”的方法。预设

组1:(边演示边说明)我们借助统 计图,把第4场的得分拿出来2分补到第1 场,这样每场得分就一样多了。

师引导生质疑:

你们为什么要把第4场的得分拿出来 2分补到第1场?

师引导生释疑:

组1:因为第4场得分最多,第1场得分最少。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才能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课件再进行演示,小结:

通过“移多补少”,我们求出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是11分。2.揭示平均数的意义。(1)问题引领:

这里的“11分”是7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汇报预设: ① 它是7号队员第三场的得分。

② 它不是7号队员任何一场的得分。7号队员有的场次得分比11分多,有的场次比11分少,平均以后每场正好是11分。③ 它表示“移多补少”后每场正好是11分。教师点拨:

这个“11”不是7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它是9、11、13这3个数的平均数,它表示7号队员3场比赛投篮的整体水平。

3.汇报展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预设:

组2:我们是这样计算的:9+11+13=33(分),再用33÷3=11(分)(教师板书)

师质疑:

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师引导生释疑:

我们先求7号一共得了多少分,再除以3求平均每场得多少分。教师点拨:

这是一种“先总后分”的方法,与我们“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同。4.大显身手。

请你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8号队员的平均得分。展示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7+13+12 +8)÷4 =40÷4 =10(分)教师点拨:

这里的“10分”是8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 学生思考,同位交流。汇报:

它不是8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它是7、13、12、8这4个数的平均数,它表示的是8号队员4场比赛投篮的整体水平。

5.对比小结:

7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9+11+13)÷3 =33÷3 =11(分)

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7+13+12 +8)÷4 =40÷4 =10(分)11﹥10 答:7号运动员的投篮水平高。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知识方法总结。

以上,我们先后运用“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的方法求出了7号、8号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先后得出的“11分”、“10分”分别是7号、8号队员3场、4场的平均分,它们不是哪一场的得分。“11”、“10”这两个平均数表示的分别是7号、8号队员3场、4场投篮的整体水平。

2.走进生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平均数?生举例。老师这有两个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课件展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它们的理解吗?

教师点拨:平均数不代表某一个数据,它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代表个体,它会因每个数据的改变而改变。

3.应用新知,优化算法。(1)三人的数学平均成绩:

出示:本班三名同学上次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统计图。

期中测试成绩统计图

859575

师:这三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呢?请你先来估计一下。预设: 生1:86分 生2: 85分 ……

师质疑:平均分可能达到95分? 75分?

你们这样估计有什么根据呢? 预设:平均数肯定比最大的那个数小,比最小的那个数大。

师:你的这个发现太棒了。同学们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算算看。(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展示: 预设:

生:我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从95分里拿了10分,给75分,三个人的分数就一样多了,都是85分。

师质疑:平均85分和王妍茹的得分85分,意义相同吗?

生解释为什么不同。(一个是代表三个人的整体水平,而另一个只是代表王妍茹个人的得分)

(2)六人的数学平均成绩:

出示六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86分、95分、77分、94分、89分、93分,平均每人得多少分?

交流展示:(86+95+77+94+89+93)÷6=89(分)师质疑:

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了?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当数据比较复杂时,通常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计算。)

教师点拨:

像这样数据个数多,又比较复杂的情况,求平均数时,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就不方便了。所以我们本节课探究出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先总后分”。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小明的体重一定比小强轻吗?(自主练习第1题)

【方法提示】

① 整理信息,想一想,你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重点:

因为平均体重代表的是两个小组同学体重的整体水平,不代表某一个人的体重具体是多少,所以不能确定小明的体重就一定比小强轻。

2.哪个小组成绩好些?(自主练习第2题)

【方法提示】

① 整理信息,想一想,你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算法。

(二)提高练习,发展新知

李楠同学在人民商场调查了两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

(1)哪种洗衣粉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预测一下4月份两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并说说你的理由。【方法提示】 ① 解答第(1)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进行估计,然后独立计算。② 解答第(2)题时,先让学生进行预测,再交流预测的理由。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平均数不代表某一个数据,它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第三篇:较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定稿)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时,我确定强化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的教学思路。结合今天我本节课的讲课视频进行了如下思考:

1、情境引入环节:课本上是用的“北京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的脑容量对比的问题,我感觉离学生很遥远,而且学生讲解的时候很绕口。课本上情境图题目的数太大、不太好计算。学生刚刚接触分数乘法应用题,重要的是经历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选择里越野赛给学生买礼物的情境引入本节课,题中的数字也相对好算一些。在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时,学生不能准确的找到谁是单位“1”。

改进方法:先复习铺垫后再进入新课。设计几个小题先让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单位“1”,明确与谁相比较谁就是单位“1”。为后面画线段图是先画谁的问题做铺垫。

2、自主探究环节: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找出那一句话最关键来分析,找出谁是单位“1”,多 是什么意思?多谁的,然后

2525画出线段图。

借助线段图表示这些信息,接着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出算式解答,最后再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点。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都是在练习本上有画线段图的,但上黑板展示时只有两三个小组画了,大多数小组都是直接列算式,结果上台展示的时候都是成了念一下算式就讲完了,感觉虽然算式都列的很对,但是理解的并不是那么透彻。改进方法:

1、在合作要求里面强调先画线段图,结合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教师巡视时深入到每个小组内指导线段图的画法,然后提示学生将线段图也画在黑板上。

在学生出现线段图的画法有错误:第一; 已知条件没有标清或问题没有标出;第二不知道该画几条线段,表示一个量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画一条,表示不同的量之间的关系时画两条或多条线段图。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直观形象、易懂、易记,有利于拓宽解题思路,掌握好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因此,在练习课中我让学生自己画图那然后大家一起评,找出画的不合理的地方一起改,加深印象。我认为通过线段图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四篇:列方程解较复杂的应用题 教案

1.玩转口算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口算训练―方程口算。大家要将解方程的过程说出来。

师:准备好了吗?这列火车开起来。

2.温故知新

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看课件上线段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和方程。

师:观察上面的线段图,先画什么? 生:先画长颈鹿的只数

师:这是一份的量,用它作为标准量。

师:(总结)线段图能帮助我们理清数学关系,这对我们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很有用。下面,我们将深入研究“列方程解较复杂的应用题”。-----贴题目。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去鹿园看一看,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1:

数学信息是:有38只梅花鹿,梅花鹿的只数比长颈鹿的3倍多2只 师: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2:长颈鹿有多少只?

师:好。下面我们就将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出什么? 生:等量关系式。(方程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列方程的时候需要先分析谁和谁相等)

师:怎样找等量关系式? 生:可以借助线段图。(温故知新)1.画线段图+等量关系式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师:你能借助画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吗?

思考并交流:

1.根据哪些关键信息来画线段图?

2.想一想,画图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先画几份,再画几份?(2)学生展示(投影)+发现问题

长颈鹿的只数×3+多的只数=梅花鹿的只数(两个组展示)

师:你们会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画线段图时,应先找出一份的量,这样更容易表示出另一个量。)

2.根据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

生: 方程:3χ + 2 = 38 3.解方程+检验(小组讨论)

师:观察方程,3χ + 2 = 38。和前几个信息窗的方程一样吗? 师:小组讨论交流怎样解这类方程?

每一步依据的等式性质是什么? 生:讨论。

师:投影展示一下你的解方程过程。并说出每一步用到的等式性质。生:3χ+ 2-2 = 38-2

→等式性质1 师:说出等式性质1内容

3χ = 36

3χ÷3 = 36÷3

→等式性质2 生:等式性质2的内容是。。。

师:x=12是方程的解,你们能否检验一下? 生:检验

师:检验后发现,解是正确的。(写解、设、答齐全,很完整)4.回顾总结 师:我们回想,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是什么? 生:(1)弄清题意,根据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检验。(贴黑板)

师:同学们,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去动物园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三、智勇闯关

师:现在考考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关:请认真看图,完成第一题。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答案? 生:

师:做的很好。

现在我们要回头来比较一下,你觉得,第一题和例题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例题是比长颈鹿的3倍多2只;

第一题是比客车的3倍少25千米

师:他看出了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很细心。

我们一起来总结总结。列方程时,比谁的几倍多几,就加几。比谁的几倍少几,就减几。

2.师:现在请完成第二关,解方程。师:哪位同学说一下第一个? 生:

师:第二个,你说。生:

师: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的很好。

那请同学们想想解这种方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1:写上解。

生2:按照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的顺序解决。

师:既然这样,那同学们在解方程是可要记住这些注意事项了。3.师: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完成第三关。师:哪位同学分享一下答案? 生:

师:(出示答案)做错的同学,改正过来。

同学们一定要找准等量关系式,才能列对方程。

四、收获

师:通过刚才的巩固练习题,老师能看到同学们对新知识掌握的很好。那我们本

节课即将接近尾声了,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收获吗? 生:

师:看到同学们收获很大。温故而知新,同学们,课后再做一些相关习题,巩固巩固。

好,下课。

第五篇:《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例

5、做一做,P9练习一第10—

12、14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P9第10题)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 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方法2:用计算器来验算;方法3:用原式再做一遍;方法4: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可以发现答案是7.28是错的.师: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0.8 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第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课后小记:

本课教学难度不大,但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一些困惑:

1、当已知单价、数量为小数时,不能正确列式解答,说明对小数乘法意义的谈化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2、作业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下列计算题存在问题,需加强指导:(1)第二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如P9第13题:0.96*16.5(2)其中有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计算题.如P8第8题:150*18.7

下载在律师事务所中从业的人员构成较复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律师事务所中从业的人员构成较复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求较复杂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平均数》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91页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4。 二、教学内容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

    较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较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时,我确定了:“淡化分类,强化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

    作文中的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复杂

    作文中的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文章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篇文章。作文缩写的方法:1.保持原意。2.字数要符合要求。3.不要打破原文内容顺序。4......

    第十周 较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十周 较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前面初步......

    1.2较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设计

    1.2较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推荐5篇)

    "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者:孙连义 单位: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教龄:十八年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一、教学内容:第九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P118 例4 二、教学目标: 1.让......

    专题四 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教案(大全五篇)

    大愚教育中小学个性化学习中心 和差倍问题 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学习了和倍、差倍、和差三种应用题,有的题目需要通过转化而成为和倍、差倍、和差问题,这类问题叫做复杂的和差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