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行内部提前退休和待岗制度的有关规定
省人防通信站关于人事制度改革中 试行内部提前退休和待岗制度的有关规定
为贯彻《国家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确定省人防通信站在单位内部试行提前退休和待岗制度,现将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符合以下条件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1、工人编制中年满50岁(1953年1月1日前出生)的男性职工,年满45岁(1958年1月1日前出生)的女性职工;干部编制中男性年满55岁(1948年1月1日前出生),女性年满50岁(1953年1月1日前出生)。
2、男性职工工龄满30年(含30周年)以上,女性职工工龄满25年(含25周年)以上,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领导同意,在人事制度改革中不参加岗位竞聘人员。
3、患严重疾病(需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书或证明)的职工。
二、对以下人员实行待岗制度
1、不符合内部提前退休条件,本人申请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参加单位岗位竞聘人员。
2、不符合内部提前退休条件,未能竞聘上岗的落聘人员。
三、内部提前退休和待岗人员生活待遇
内部提前退休和待岗人员均按国发〔1993〕85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基础上计发生活费,但不享受国家、省有关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奖励政策。其中:
1、内部提前退休人员按国发〔1993〕85号文件规定标准计发。
2、待岗人员中属本规定第二条第一款人员,按国发〔1993〕85号文件规定标准递减10%计发。
3、本规定第二条第二款人员,按国发〔1993〕85号文件规定标准递减15%计发。
4、待岗人员中工龄不足20年的按20年计发。
四、内部提前退休和待岗人员,实行档案工资,如遇国家政策性调整工资,均调整档案工资,待本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按其档案工资标准办理退休手续。
五、单位现已办理的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今后如启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按职工的档案工资标准,分别由单位与个人按规定缴纳。
六、待岗人员如达到本规定中提前退休条件的,办理相关手续后,享受提前退休人员生活待遇。
七、单位应与内部提前退休和待岗人员分别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单位和个人双方具体权利和义务。
八、通信站试行提前退休和待岗制度后,人员编制按原
编制总数的20%精简,今后如出现岗位空缺或新设岗位,应优先从待岗人员中聘用,除国家政策性规定接收人员外,暂不从社会招聘人员。
九、今后如上级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具体政策规定,按上级政策规定执行。
十、本规定自2003年6月1日起试行。
第二篇:事业单位提前退休2014最新规定文档(定稿)
事业单位提前退休2014最新规定
目前网上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在疑问,如何才能提前退休,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呢?其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小于5年(含5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事业编制人员,本人自愿申请,经批准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仍按原事业单位标准核定养老金。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或工龄25年以上的人员,如本人自愿,经组织批准,可以提前离岗。在法定退休年龄内,领取离岗时的基本工资,档案工资享受在职人员的增资待遇,到法定退休年龄,一并计算工龄,计发退休费,在原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医疗保险享受原单位待遇,住房公积金以离岗时的标准工资为基数进行交纳。
凡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年满53周岁、女年满48周岁(女性工人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经本人申请,按人事管理权限报市有关部门批准后,允许提前退休。
目前事业单位提前退休或许将进入改革试点,主要是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退休引来很多的争议,当然也有专家认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没有必要提前退休!具体的事业单位退休相关规定暂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网传各种说法比较多,读者应该密切留意国家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策规定为准!
第三篇:协会内部制度规定
协会内部制度规定 总规定:
1、每个月开一次例会,每次例会,各个部门,各个团都要派一个人去汇报一下这个月部门里面的情况,组织的活动、会员们的建议。
2、开干部会议的时候,每个部门至少要到两个人(如果部门只有两个人,那至少要有一个人到),开会的时候准时到,然后各个部门到的人把会议详情通知给其他没来的人。不能无故不来。
3、协会是一个大家庭,如有事未能来者,应该提前通知请假,会议或者大型活动无故不来超过三次的人,就当自动退出协会。
4、每一个月评选两位优秀负责人、协会给予嘉奖(可参考小组成员的评价还有活动时的积极性等)
5.每次活动结束后相关负责人员应当讨论总结此次活动,以便下次活动的开展
6.每次开展活动需先有具体的计划,需有书面流程,对于较大型的活动需写策划书提交社联
7.每次例会需由办公室记录会议大概内容,协会内部物品的购买:
1.办公室负责百草园内部日常用品的购买 比如蚊香、花露水之类的2.养生团负责购买厨房用品,如锅、筷子之类的实践部负责购买锄头、铲子等用于苗圃建设的物品
3.草药团负责购买书签过塑纸,配饰,采集箱等各种物品等物品需用到网上购物的把已经选好物品发给财务部,4.由财务部负责购买 各个团负责买各自团所需要的用品买之前需要向会长或副会申请一下(购买协会物品所需品都要开正规的发票,发票格式:付款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校中草药协会要填写上具体的数量、单价,东西太多时,可附上小票,背后需写上经手人的名字)
协会人员设定;
一个会长,3个副会,副会具体负责各部,团的工作,具体分配内部自定,而会长总管协会,3个团,草药团,养生团、技术团,每个团一个团长,3个副团长
7个部门:实践部,文艺部,信息部,外联部,财务部,宣传部,办公室 每个部门一个部长,4个副部,干事若干,部门内部工作分配内定,部长总负责,各个部门或者团有什么问题或困难都可找所负责你们部门的副会帮忙,副会也要及时了解你们所负责的各个部门的动态,起监督催促作用。说明副部,副团的设定可根据各部门人数相应的改变,各部门分工:
实践部:负责苗圃建设和野外植物采集,苗圃要带领会员定期整理浇水 办公室:负责活动会议记录,资料整理,百草园办公室的管理
信息部:负责更新协会微博,每周的活动都要发微博,可以附上一些照片,负责电脑技术的教授,叶脉书签底板的制作,活动时照片的拍摄,写信息报道稿 外联部:负责校内外各个协会的交流、大型活动拉赞助。
财务部:负责财务支出,每个月上交一份财务报表
宣传部:海报,宣传栏
文艺部:活跃气氛,活动游戏策划
三个团:草药团,养生团、技术团至少每两周举办一次活动,培训新会员
中草药协会活动室日常守则
1.保持室内清洁,不得随意吐痰、丢弃垃圾,要永保清洁。
2.不得在室内抽烟、喝酒、打架、斗殴、闹事。
3.爱惜公共财物,特别是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损坏后要及时上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更不得推卸责任于他人。
4.不得随意在无专业人士指导下随意品尝室内药材。
5.不得随意乱搬乱放室内物品。
6.不得在未经别人同意之下随意乱翻乱动他人东西,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而破裂同学之间的感情。
7.不得看不起他人、恶语伤人、论人长短、产生是非,感觉自己至高无上。
8.室外东西必须清理干净方可带进室内,如:花草必须清理干净土后,再带进室内。
9.进出敲门,不得把门摔得很响以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
10.节约资源,要像对待自己的财物一样爱护、爱惜。
11.要有好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学会转化嫉妒心,搞好与他人的关系,使自己四面楚歌,左右逢源。
12.保持微笑,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不要吝啬对他人的称赞。
13.要有敬业精神,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做事要善始善终,会长及各部门部长交代的任务要及时完成。
14.尊敬学长学姐,团结身边同学,处理好与其他会员、干事的关系。
15.要有团队精神,遇到困难应同舟共济、团结合作、相互相帮,应要站在同一战线上齐心协力共同度过难关。
16.凡是协会成员都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不得抱有任何自私心理,隔离他人。
20.律设大法,理顺人情,凡是遇到违纪成员,会长及诸部长都要认真分析,酌情处罚,不可循章守旧,照搬例条,以致毫无人情,要坚持一个协会一个家,大家都应该把草协当作自己的家来看待,个个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相亲相爱。
第四篇: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试行)
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系统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县教育局机关和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有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 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 2 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领导和职能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五)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六)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臵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 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二)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的有关档案。
(四)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臵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有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六)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七)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 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有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六)会计控制。建立健全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七)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八)信息内部公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有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 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臵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四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定期检查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十六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
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 预算业务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一)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有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有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业务股室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有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根据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进行合理分解,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二节 收支业务控制
第二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六条 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十七条 涉及非税收入收缴的单位,应当依法组织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第二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臵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臵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有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四)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 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有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第三节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第三十二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单位应当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有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预算申报政府采购计划。
第三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 11 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应当加强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十六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有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第三十七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指定牵头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参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工作。
第三十八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有关资料。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第三十九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有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
第四节 资产控制
第四十条 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 12 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四十一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臵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一)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二)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臵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三)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四十二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
第四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有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臵、使用和处臵等关 键环节的管控。
(一)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二)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臵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三)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五节 建设项目控制
第四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内部有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四十六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 14 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有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第四十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有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第四十八条 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单位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第四十九条 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
财会和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支付资金。
第五十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有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第五十一条 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五十二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
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有关资产管理。
第六节 合同控制
第五十三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单位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第五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有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第五十五条 单位应当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合同 16 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第五十六条 项目管理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五十七条 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合同登记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与单位经济活动有关的合同应当同时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
第五十八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第五章 评价与监督
第五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有关 17 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第六十条 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臵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十一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
第六十二条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本单位有关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六十三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接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提出的针对性检查意见和建议,单位要进行整改。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待岗培训的规定
关于教师待岗培训的暂行规定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因教学胜任力不足而离开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待岗培训,特制订本暂行规定:
1、教师待岗培训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根据培训情况可延长至一学年。
2、教师待岗培训期间实行坐班制,按学校行政人员的上班时间出勤,每天按学校的作息时间指纹考勤四次。
3、待岗培训是学校为待岗教师提供的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参加培训教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客观的认识自我,并不断寻求进步。
4、待岗教师原工作学院的教学督导作为该教师在待岗培训期间的指导教师,负责帮助待岗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待岗教师要严格按《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周随堂听课不少于16节,每次听课要有听课笔记和听课心得,每月提交一份培训小结,作为对其培训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5、教师待岗培训期内,参照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薪资(700元/月),享受社会保险,无其他津贴。
6、教师待岗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可安排回原岗位工作或另行安排适合岗位,工资标准按新岗位重新核定。对未按要求时间参加培训或不到新岗位报到的,学校将按旷工处理。
7、参加过待岗培训的教师重新上岗后如再次被列为待岗对象,学校将不再为其培训、转岗,直接予以辞退,并不予以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