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校经管专业研究生历年考试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3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A卷)
一、简答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
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二、论述题(每题35分,2题,共70分)
1.为什么在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求更高?
2.联系实际谈谈失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2002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
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A卷)
一、简答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
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是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2.为什么说政府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成为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者?
二、论述题(每题35分,2题,共70分)
1.论述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思路。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镇面临的就业压力并分析原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3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答案(A卷)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结构决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失衡必然形成“短线”制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5分)其次,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不合理意味着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全面优化配置,出现高增长、低效益现象。1
(5分)再次,产业结构影响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比如,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同,在本国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5分)
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并无固定、统一模式;(3分)第二,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分)第三,不同模式的形成与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所有制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4分)第四,不同模式在相互借鉴中调整和完善。(4分)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为什么在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求更高?
参考答案: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减少和避免政府宏观管理失效的基础环节。相比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运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透明度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都由国家控制,物资实行政府调拨,劳动力限制流动,经济运行的透明度很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掩盖在交换关系之下,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实现流动,经济运行的透明度下降。(15分)
二是经济运行的影响因素增多。计划经济是一种自我循环的封闭体系,与国际市场关联度很低,其运行过程受国际因素影响甚微。市场经济是内外循环的开放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引进外资已列世界前茅。所以,在不断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国内因素外,国际因素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比如,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能源。原材料、粮食等产品国际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急剧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就是例证。(15分)在以上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提高了,愈加需要政府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以科学的决策方法、民主的决策程序保证宏观决策的正确性,提高政府宏观管理的有效性。(5分)2、联系实际谈谈失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失业是指特定年龄段的有劳动能力的人,愿意工作并努力寻找工作,但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的状态。失业作为经济社会现象,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即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
(1)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上升,农村过剩劳动力规模庞大,就业压力显著增加。一般而言,失业的不利影响可从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在经济方面,失业是劳动力的闲置,会直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劳动力的特点是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不能转移到下期使用,从而失业造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是永久性浪费。(7分)第二,在社会方面,首先,失业会给失业者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使长期失业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甚至失去生活信心,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据公安部门调查分析,高失业率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高离婚率,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7分)第三,在政治方面,失业增加或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影响政府威信。在现代人的理念中,就业工作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是人们获得收益,从而是人们生存
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所以在失业者看来,失业意味着其人权没有得到基本保障,而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没有提供充分就业的条件。(7分)
(2)有利影响。一方面,一定失业率的存在,有利于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给劳动者以必要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敬业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岗位要求;(7分)另一方面,一定失业率的存在,有利于遏制全社会劳动力成本的过快提高,从而有利于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7分)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6级经济管理专业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开卷)试题参考答案
全卷满分共100分(A卷)
一、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政府最有资格和能力成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
参考答案:政府成为宏观经济管理者是由其本身条件决定的。[1分]第一,政府是社会公共机构中最能代表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共机构。[3分]第二,政府掌握着最充分的公共权力资源。政府不仅掌握行政、立法、司法权力,而且直接掌握财政、税收、货币等各种经济杠杆。[3分](3)政府拥有最强大的公共信息系统。[3分]
2、从哪些方面说失业会产生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一方面,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一定失业率的存在,有利于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给劳动者以必要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敬业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5分]另一方面,对于整个经济来说,一定失业率的存在,有利于避免全社会劳动力成本的过快提高,从而有利于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5分]
二、辨析题(2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两极分化。参考答案:错。[3分]“两极分化”既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的完全含义是在贫富悬殊基础上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阶级,一极是财富的不断积累,一极是贫困的不断积累,形成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社会格局。
[7分]我国收入差距拉大是事实,但并没有形成两个对立的阶级,所以不能说我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5分]
2、我国引进外资多年列世界前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外汇储备已超过13000亿美元,列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再继续积极鼓励外商直接投资。
参考答案:错。[3分]资金盈缺不是决定资金流向最重要的因素。发达国家资金充盈,但仍然大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分]因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目的,不仅仅是引进多少资金,更重要的是,资本流动搭载着技术、知识、管理、观念、人才、品牌市场等要素,吸收外资与集成全球优势资源统一于一个过程。[6分]
继续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研发能力,提高产业整体水平。[3分]
三、论述题(共50分)
根据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看法。
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此次调整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另,据海关统计,2007年1—5月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参考答案:
出口退税政策是促进出口的重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起到了鼓励企业扩大出口的明显作用。面对外贸持续顺差,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的现实,对这一政策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8分]
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表明了我国政府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力度加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同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20分]
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释放了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
[12分]
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我国相关出口商品的成本将会增加,会对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长远看,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尽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涉及的商品比较多,但总体上看,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适中,不会对正常外贸出口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10分]
第二篇:党校研究生考试资料
服务型政府:指以人文关怀、民主、透明、责任、法治、便捷等价值为基础,以公民权利和社会需求为本位,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以提供公平、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形态。
国家主权: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
政企分开:正确划分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和经济组织的各自的权限,确立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明确政府和企业在社会经济体制中的不同地位,在经济运行中实行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激励:通过采取使人们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的措施,来引导人们以组织或领导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
分析途径:主指“国家-社会”分析途径,属于政治分析方法之一,将社会分为两个部分,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政治社会与公民社会是两个十分不同的领域,各有自己的规范和行动方式。现代政治发展过程就是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通过研究“国家-社会”的生长互动过程,对把握政治规律有着极大的帮助。
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的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利,它为积极介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权的行使发挥自己的作用。
简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有四部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2、管理:
管理是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3、政治学的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经济分析方法是从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分析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途径有二:一是挖掘政治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和经济基础;二是从经济发展的逻辑去推演政治发展的结果。这一分析框架的最大优点在于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4、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的区别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为阶级组织的政党,必然要以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职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居于领导地位,各级行政组织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在性质上和职能上是不同的。党组织是政治组织,行政组织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不能直接行使行政组织的职权,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由各级行政组织讨论决定。
5、期望理论
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他认为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取决于: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②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论述题
1、行政决策的程序:
行政决策程序是指行政决策过程中逻辑顺序和基本步骤。基本程序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阶段: 1.调查研究,界定问题:问题是预期、需要与实际满足状态之间的差距,任何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行政决策问题是被行政主体所认知并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问题界定有三大环节:症结分析、原因分析、确切表述问题的范围、程度和差距。2.科学预测,确定目标:行政决策的目标是决策者希望决策实施所到达的状态。特征有层次性、多样性、从属性。确定行政目标的原则:针对性,能够解决问题;规范性,必须合法,合乎公众利益;系统性,从整体出发,层层分解;可行性,可以通过一定努力实现的;具体性,决策目标表述明确,有具体的范围条件等。
3.科学设计,拟定方案:拟定方案的依据是决策目标和决策标准,它分两步:第一步是粗轮廓设想阶段,这个阶段让设计者大胆假设,大胆创新,不受约束,尽量把有价值的想法和方案想出来;第二阶段是细部
设计阶段,根据决策目标和决策标准,根据领导意图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情况,对几个重点方案进行精心设计。精心设计要求:必须细致周密,考虑到决策目标最佳实现途径,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个方案必须具有排他性,不能互相交叉,不能重复。设计出积极方案和应变方案。4.科学推演,后果预测
后果预测是为了对方案进行评估和完善而对决策方案实施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方案在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是方案评估和优选的前提。基本步骤有:收集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去伪存真;确定方法,选取与预测对象和资料相应的方法和模型;计算与分析,进行具体预测,综合和汇总关键变量;评审结果,将预测结果输入决策系统,评审和确认预测的精确度。
5.综合评价,方案抉择:决策方案抉择指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享有行政决策权的行政领导根据其权力、经验、科学知识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权衡的基础上,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优或满意的决策方案。主要环节有确定标准、可行性分析、合法化。必须要看哪个方案能够很好地实现决策目标,能够达到决策标准,根据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情况可满足问题解决的条件,更具可能性,同时,要审查方案的法律依据,是否合法,是否可行,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他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案,也可以将几个方案综合起来。
2、对中国梦的理解
习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含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对于个人,代表了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对于民族,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对于国家,代表了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于国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站住脚。强国才能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坚持求真务实。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公而忘私、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勇于攻坚克难。“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善于开拓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物、全新探索、全新实践。
3、中央 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 结合行政执行研究如何将上述规定落实?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
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六项禁令
1、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单位之间不搞节日慰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各地都不准到省、市机关所在地举办乡情恳谈会、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已有安排的,必须取消。各级党政干部一律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安排的宴请,未经批准不准参与下属单位的节日庆典活动。
2、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包括各种提货券。各级党政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层调研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纪律要求,加强管理,杜绝在机关收受和分发土特产的情况发生。
3、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把关,严于律己,要坚决拒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借机敛财。
4、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各地各部门不准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不准违反规定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卡);不准借用各种名义组织和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用公款组织游山玩水、安排私人度假旅游、出国(境)旅游等活动;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
5、严禁超标准接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参加会议、检查工作等,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执行。
6、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赌博的严重危害性,决不组织和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第三篇:党校研究生考试法理学复习材料
法理学
第二章
1、法的含义和特征 P29 P38-41容易出论述题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也可以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2)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则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第四章
1、法的规范作用 P59-62 考点:对作用的概念出选择题(1)指引作用。是指法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的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能。(2)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能够衡量、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功用和效用。(3)预测作用。是指由于法律的存在,且对人们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或他人将如何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取舍和方向的一种功用和效能。(4)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积极依法行为的功用和效能。(5)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2、法的局限性 P66 易出论述题
第一,在社会的调控模式中,法律只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第二,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第三,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第四,法律的实施要受到人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第五章
1、法与社会的关系 P70-72 法以社会为基础,法作用于社会
2、法与政党政策的区别 P80-81 比较名词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党政策是政党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作出的政治决策。
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1)意志属性不同。(2)规范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
(4)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3、法与道德的区别 P81-82(出比较名词或论述或案例)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一般是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法与道德的区别是:
(1)形成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的,道德是自然演进生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以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出来,道德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3)存在形态不同。法律存在形态是一元化,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道德是多元化,自由的,多层次的。
(4)强制的侧重点不同,法律强制外在行为,道德强制内在行为,社会舆论、谴责。
(5)内容不完全相同,道德比法律调整的领域更宽。
(6)实施的方式和手段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是靠人们的觉悟,社会舆论、谴责人们的行为实施的。
第六章
1、法的分类(选择题)P95-98
(1)依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依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法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依法的地位、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4)依法的适用范围不同,法可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依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分为国内法、国际法与超国家法。
第七章
1、法律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P102-103(选择题)所谓法律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或术语。根据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概念可分为:
(1)主体概念。如公民、法人、代理人、原告人、诉讼第三人(2)客体概念。如物、动产、标的、作品等(3)内容概念。表现法律关系内容即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一部分是表现权
利的,如所有权、专利权、立法权、请求权等,另一部分是表现义务的,如债、赔偿责任等。
(4)事实概念。表现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即法律事实的概念。如出生、死亡、违约、侵权等概念。
例题:下列属于法律关系主体概念的是(A B C D)A合伙人 B 中止犯 C 代理人 D诉讼第三人
2、法律规则的含义、结构和种类 P103-106 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的规范。
法律规则的要素区分为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种。法律规则种类:(1)按照法律规则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复合型规则。(2)按照法律规则的效力强弱或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区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3)按照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直接地被明确规定下来,可以把法律规则区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3、法律原则的含义、种类和作用 P107-109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本源性、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的分类:(1)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的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
(2)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可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3)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法律原则的作用:
(一)对法律创制的作用
(1)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倾向。
(2)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3)法律原则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二)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作用
(1)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3)限定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范围。
4、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 P107(比较名词)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的规范。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本源性、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整方式不同。第二,适用范围不同。第三,适用方式不同。
第八章
1、法律部门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P112-114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一个区域(国家或地区)现行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两个标准。
2、法律体系的概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P115-117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国家或者地区)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区别: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国家或者地区)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立法体系,是指拥有不同的等级的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所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区别:第一,构成、分类依据不同。第二,构建的主体与对象不同。第三,侧重点不同。第四,调整对象和方法不同。
3、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P117-120 结合(第十章)立法和立法权,(第十七章)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一起看
第十章
1、立法、立法体制的含义和我国立法权的划分 P136 P138-139 法的制定,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通常也简称为“立法”。
立法体制就是关于行使立法权的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哪些国家机关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可以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对某项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拟订有关条例,以草案的形式发布试行。
(3)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备案。
(4)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实行;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5)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按“一国两制”的原则,除外交事务和国防事务外,其立法权按宪法的规定相对独立。
2、立法的原则和程序 P140-144(理解)立法的原则:
(一)以宪法为依据,遵循法制统一原则
(二)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
(三)充分体现民主、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原则
(四)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五)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及时的立、改、废相结合原则
(六)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立法的基本程序:
(一)立法议案的提出
(二)法律草案的审议
(三)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四)法律的公布 第十二章
1、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P158-160(理论分析题)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的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权利义务关系。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社会关系主体意志相结合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种类:
(1)按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不同,分为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
(2)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定程度不同,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分为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4)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多少以及其权利、义务内容,分为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
例题:甲向乙借了5万元做买卖,结果赔了,甲无力偿还。乙起诉至法院要求甲赔偿借款,甲败诉。法院判决生效后甲不但不还钱,还跑去外地打工了,在打工期间甲又实施了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判决为盗窃罪。
问:上述案例有几种法律关系 每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甲向乙借钱属于借贷合同的法律关系,主体:甲和乙;客体:给付行为 甲将乙诉至法院 属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甲去外地打工属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
甲实施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属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P161-163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一定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1)公民(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3)国家。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2)人身(3)精神产品(智力成果)(4)行为结果。
第十四章
1、司法的含义、特征和原则 P178-183
狭义的法的适用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处理案件作出判断的专门活动,通常简称“司法”。特征:(1)程序启动的个案性和被动性(2)裁判立场的中立性和非服务性(3)评价标准的过程性和程序性(4)权力运作的交涉性和参与性(5)权力主体的专属性和职业性(6)裁判过程的亲历性和集中性(7)科层关系的非服从性和独立性(8)裁判效力的终结性和终极性(9)价值取向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法的适用原则(论述题)
(一)司法法治原则
(1)以法律上的事实作为司法裁判的根据(2)依法定职权、程序进行司法裁判
(3)按法定标准和技术要求认定事实、作出裁判(4)根据权责统一的法治原则承担司法责任
(二)司法公正原则(1)裁判结论公正(2)裁判程序正当
第十五章
1、违法的构成要件、种类 P190-191(选择题)违法的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法行为所具备的各种要件。违法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的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四个方面。
(一)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法人、国家。
(二)违法的客体是指违法行为侵犯的由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三)违法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主观上的过错。
(四)违法的客观要件是指违法必须是客观行为。根据各种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类别或性质不同。可以把违法划分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第十六章
1、法律监督的体系 P202-206
我国法律监督体系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体系
(一)国家监督是指国家机关对法律活动的监督(1)权利机关的法律监督(2)行政监督(3)审判监督(4)检察监督
(二)社会监督是社会力量对法的制定和实施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所进行的监督。
(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2)人民政协的监督(3)各民主党派的监督(4)社会团体的监督(5)新闻舆论的监督(6)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第十七章
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P222-224(1)宪法(2)法律
(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定(4)军事法规与军事规章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6)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8)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例题:下列属于我国法的渊源的是(A D)A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禁止国家工作人员公款旅游的通知 D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商标印制管理办法
第十八章
1、形式推理与辩证推理 P231-234(案例)
(一)形式推理就是解决法律问题时依照形式逻辑的规则或方法所进行的推理,其中包括运用演绎、归纳或类推的方法所进行的推理。(1)演绎推理(重点把握)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特点是结论寓于前提之中,即结论与前提之间具有蕴涵关系,因此是必然性的推理。(2)归纳推理
是指运用归纳的方法从特殊中推导出一般原则或规则的推理。(3)类比推理
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相同属性,推导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存在相同点的推理,简称类推。
(二)辩证推理,指的是当作为推理的前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辩证思维从中选出最佳命题已解决法律问题的那种法律推理。例题:某司机为救病人闯红灯,甲乙两个警察处理意见不一致,甲认为应该给予处理,乙认为不该处理。问:两位警察分别运用了哪种法律推理? 甲运用的是演绎推理,乙运用的是辩证推理
第十九章
1、我国法律解释体制 P240-241(会选择哪种是什么法律解释)立法解释 主要包括:(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全国人大以及其本身所制定的法律所进行的解释。
(2)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其自己所制定或订立的行政法规或规章的解释。(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地方人民政府对其所制定或订立的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所进行的解释等。行政解释 主要包括:(1)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有关地方性法规的具体运用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司法解释
第二十一章
1、法形成的基本标志及其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P268-271(比较名词)(了解)人类法律正式形成的标志,包括:(1)法律概念的产生。(2)刑罚体系的发达和以刑罚为主要内容的规则。(3)专门裁判机关的出现。(4)诉讼程序的形成。(5)监狱的建立。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氏族习惯是指原始社会各个氏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且氏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区别:(1)法与氏族习惯的形成方式和表现方式不完全相同。(2)法与氏族习惯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不尽相同。(4)法与氏族习惯所承担的职能不同。(5)法与氏族习惯的根本目的不同。
(6)法与氏族习惯的适用范围和保证力量不同。
第二十二章
1、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P287(选择题)
(1)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的统一。(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一国与两制的统一。(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国情与公理的统一。
第二十三章
1、西方两大法系的含义与区别 P297-299 两大法系是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是指以古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普通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普通法为基础和传统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区别:第一,从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方面,民法法系属于演绎型思维,而普通法系属于归纳式思维和类比推理。
第二,在法的渊源方面,民法法系中法的正式渊源主要是制定法,而在普通法系中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更愿意用判例法。
第三,在法律的分类方面,民法法系国家一般都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作为法律分类的基础,而普通法系则是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为法的基本分类。
第四,在诉讼程序方面,民法法系与教会法程序接近,属于纠问制诉讼,普通法系则采用对抗制诉讼程序
第五,在法典编篡方面,民法法系的主要发展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法典,普通法系在都铎王朝时期曾进行较大规模的立法活动。近代以来制定法的数量也在增加,但从总体上看,不倾向进行系统的法典编纂。
第二十五章
1、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P318-319 法制是指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人们行为的法律和制度。
法治是指用法律统治治理国家的思想、原则和动态活动的过程。区别:(1)属性不同。法制作为法律制度,是相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制度而言的,是横向的制度性的社会上层建筑结构的要素之一。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纵向的,动态的社会调整过程。(2)在治国中的地位不同。法制作为单纯的治国工具而存在,也即“以法治国”。法治则是“法的统治”或“依法治国”。(3)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不同。法制与民主政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需要法制,实行专制的国家也需要法制。法治是“良法”的统治。(4)经济条件不同。
2、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P326-327(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体现和保障。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条件 P329-331(选择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原则主要包含下述内容:(1)主权在民原则或者说人民主权原则。(2)法律至上原则。(3)平等原则(4)权力制衡原则
(5)司法独立与公正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条件:
首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
其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具有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的权力运行的法律机制。
再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权威的司法系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
最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律师制度。
第四篇:同济大学研究生历年考试试卷回忆(模版)
同济大学 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交通工程 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本卷满分:150 分 共 4 页 第 1 页
一、(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题正确请在括号“()”中打“√”,错误请打“╳”
1、一人送货去某单位,送完货又去商店购物,然后回家,则其完成了一次出行。()
2、道路交通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人、车、路。()
3、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决定要素是交通标志的形状、颜色和图符。()
4、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状态和环境下,单位时间内(良好的天气情况下),一条车行道或道路的某一断面上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或行人数量.亦称道路容量、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
5、在同一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如行人过街、违章行使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不合理的临时占道等,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停车视距。这一过程包括:停车视距、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
6、交通标线按功能分为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
7、地铁系统中,驾驶员的作用在于导向和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而轨道仅仅起着支承车辆的作用。()
8、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设计中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
9、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索道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客运交通系统。()
10、山城或丘陵地区的城市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一般建议控制在1.4之内。()第 2 页
二、(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并说明其用途。
1.高峰小时系数PHF。
2.设计车速(Design speed)。3.车流密度。4.道路通行能力。5.延误
四、(每小题6分,共30分)简答题。
1.影响道路交通行车速度的有关因素是什么?
2、单向交通的利弊及其实施条件是什么?
3、如何确定一般行车道的宽度?
4、什么是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依据是什么?
5、交通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
五、(每小题12分,共60分)计算题。
1、一个周长为2公里长的圆环形车道上有三辆车分别以每小时100、120、140公里的速度不停地匀速行驶。假设可以自由超车,忽略超车时的距离和时间变化,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如下基本交通特性参数: 1)计算环道车流密度;
2)在环路上一个固定点P观测1小时,求断面流量; 3)对整个环路进行瞬时观测,求空间平均速度; 4)求时间平均速度。第 4 页
2、一地铁环线,长40km。沿线设置20 个车站,每站平均相隔2km,列车全长100m,平均行驶速度为70km/h,在每个车站停留30s。考虑到制动时的安全距离,规定列车间的最小净间距(前车的尾端到后车的头端)为1km,请分析其通行能力,并确定在最大可能的服务频率下所需的车辆数。
3、设车流的速度()密度()关系为:,如果限制车辆的实际密度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交通密度小于临界密度)。V K 881.6V K m Q 0.8m K
4、在某市郊5km 长路段上,试用两辆测试车数对向来车的方法调查平均运行速度。己知乙车数得的对向来车为165 辆,甲车所超越的车辆数为7 辆,被超越的车辆数为2 辆,乙车的运行时间为420s,甲车的运行时间为400s,求甲车行驶方向的平均运行速度为多大?
5、车流在一条6 车道的公路上畅通行驶,其速度为v=80km/h。路上有座4 车道的桥,每车道的通行通力为1940 辆/h 高峰时车流量为4200 辆/h(单向)。在过渡段的车速降至22km/ h。这样持续了1.69h 然后车流量减到1 956 辆/h(单向)。试估计桥前的车辆排队长度和阻塞时间。
六、(每小题10 分,共20 分)分析论述题。
1、分析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有哪些?
2009年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研究生考试试题回忆版
一,简答(60)
1,何为k月,k周日,kD,这些参数有何用途?
2,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哪些子系统,对应的英文简称? 3,交通标志有哪些使用要求,包括哪些要素? 4,交通分配中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区别 5,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种,有何区别
6,何谓线控制?绿波系统,干道信号控制基本参数有哪些? 7,何谓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分别有哪些调查方法 8,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法包括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目的 9,简述城市道路交通行车管理存在的形式及含义 10,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有哪些
11,服务于城市道理交通规划的交通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12,从引道行程图曲线判断引道延误,停车延误,排队延误,排队时间(注意看引道行程图各部分区段所指)
二,计算(60)1,在高速路段假定汽车行驶速度,每增加100公里每小时,车头与前方汽车车尾保持安全距离增大一个车身长度(车身长度为5米)推到该路段流量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并画图。2,好像是计算刹车的安全距离 3和流量模拟理论的例4—15类似并画出车辆流动流量示意图(徐吉谦的书里相应章节可能是类似的图)
4,提供表格数据,计算启动损失时间,饱和车头时距,饱和交通量比率
三,论述(30)1,影响行车安全的驾驶员心理生理特征有哪些,并结合心理特征分析如何采用驾驶员行为干预技术提升行车安全行车安全
2,好像是2010年以后重点研究领域和以前的研究有何不同,偏重哪些方面,又何发展,并对其中一个领域进行论述替自己的见解。
2011年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研究生考试试题回忆版
今年交规的试题较去年有很大的变化,今年将往年的60分的四道计算题和三十分的两道分析设计题合为5道分析计算题,每题18分
第一大题十个小题的分析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土地规划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因素
4、干线的联动控制的定义
5、区域控制使用两套交通控制就是采用两种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方案 其他的想不起来了,但都还算简单,一般错的比较多
第二大题是简答题,每题8分,共5道题,总分40分
1、简述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模型(太重要,几乎每年必考)
2、简述最短路径分配的原理和适用性
3、特殊事件的分类、交通特征及相应的交通管理原则和措施(答案在吴兵的交通规划与管理的第四版128页)
4、在驾驶时驾驶员的注视点、视野和行驶速度的关系
5、给出一组实测的车速分布频数,要求确定第15%位的地点车速及其作用(类似周商吾的书上45页的例题)
第三题是计算分析题,每题18分,5小题,总分90分
1、给出两组数据一组是关于高峰小时交通量,另一组是关于在一个路灯信号周期的车头时距,因为数据很多,具体的记不起来了,三小问,第一问计算高峰小时系数PHF,第二问计算饱和流量S,第三问给出到达的的实际的交通量,计算分析饱和情况
2、给出两个交叉口间的一段路径的图示,道路两次有公交停靠站,题目大体为在此路段上,从公交车下来的乘客,跨越中央分隔栏横穿马路,并且过往频繁,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为10km/h,行人的行驶速度为1.2 km/h,要求定量的分析情况并给出解决方案(图中信息双向六车道,那路宽为15米,假定东侧为上游信号周期时长为90s,绿信比0.5,下游信号周期时长为95s,绿信比0.55的,公交的停靠站距上游150米,距离下游180米)给出的提示信息为不考虑相邻信号的联动控制。
3、给出两组数据,一组发生区和吸引区之间的交通量,一组是发生区和吸引区之间的行程时间,要求简述双约束重力模型的计算流程,并完成一个循环的计算。
4、给出两组数据,一组是1985年到2005年的公交车、社会车、出租车占用道路资源情况对比(都以百分比的形式给出),第二组数据是1985年到2005年的公交车、社会车、出租车承担运能的多少(即分担人数比例),要求对比分析三种车的特性及实际情况(抱歉这个问题记得有点模糊了,其他人补充吧)
5、定量的分析适合在主线路修建港湾式停靠站的情况,建模,给出图示,还要说出不适合修建港湾式停靠站的情况
能记得就这么多了,今年改题型,对于杨晓光的书上的内容占得比重有所增加,姐姐就栽到这了,希望后人能吸取教训,重视这本书,牺牲我一个探路的,幸福全大家吧。
两点忠告:1)周商吾的书上第五章的内容要全都背过,尽量一字不差,文字部分和例题都是,而且还要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出行和分布的
文章来自:人人考研网(/kaoyanshiti/201104/11-59603.html
第五篇: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管专业基础课综合考试复习串讲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管专业基础课综合考试复习串讲
主讲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潘云良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纸上写明正确选项的题号,每题1分,共20分。)
(二)辨析题(先回答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8题)。
(三)论述题(共1题,16分)
二、单项选择题复习题
1、在经济学中,稀缺是相对()而言的。
(1)人的需要的无限性(2)商品供不应求
(3)产品的短缺
(4)资源枯竭
2、需求函数概念反映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它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是((1)多种因素
(2)单一因素
(3)价格
(4)收入
3、边际效用指的是()。
(1)消费全部商品所得到的整个效用。
(2)消费每个商品所得到的平均效用。
(3)新增一个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新增效用。
(4)消费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
4、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
(1)总收益要尽可能大于总成本。
(2)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3)生产函数等于成本函数。
(4)确立生产最佳阶段的原则。
5、公开市场业务是()的业务。
(1)政府在资本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2)政府在市场公开买卖资产。
(3)政府强制企业市场信息公开。
(4)政府抑制垄断、鼓励竞争。
6、政府第二次调节属于()。
(1)事后调节(2)事中调节(4)事前调节(4)高层次调节
7、下列各等式哪个正确()。
(1)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出口
(2)社会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出口
(3)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进口
(4)社会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进口
8、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体系中,以下说法哪个不正确()。
(1)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需求。
(2)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
(3)实际总供给与实际总需求恒等。
(4)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恒等。
9、人们一般把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称为()。
(1)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2)自由市场模式
(3)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4)政府监管模式
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比,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1)资金使用效率较差
(2)对总需求的调节不如货币政策直接
(3)调节作用力度较大,不容易形成“微调”的效果
(4)灵活性较大
11、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主线是()。
(1)激励理论(2)科学管理
(3)人性假设(4)权变理论
12、彼得.圣吉提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
。)(1)事业部组织
(2)网络组织
(3)学习型组织
(4)公司制组织
13、法约尔认为,管理由——五要素构成()
(1)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
(2)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
(3)目标、决策、沟通、协调、文化
(4)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4、管理过程理论各个代表人物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有所不同,但对三项职能认识一致,它们是()。
(1)计划、组织、控制(2)计划、指挥、人事
(3)计划、指挥、控制(4)计划、协调、控制
15、()强调定量分析、建立模型。
(1)科学管理理论(2)管理科学理论
(3)目标管理理论(4)比较管理理论
16、下面哪一项不符合生产经营型企业特点()
(3)用户至上(4)市场导向
17、下面哪个观点符合法约尔关于经营与管理的论述
(1)经营与管理是同一概念
(2)经营与管理是没有关系的两部分
(3)经营包括管理
(4)管理包括经营
18、企业管理的三个维度指的是()。
(1)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管理、物力管理、财力管理
1)以销定产)。2)以产定销((
(
(2)生产管理、供应管理、营销管理
(4)战略管理、组织机构、企业文化
19、以下哪个战略是总体战略()。
(1)投资战略(2)人事战略
(3)产品战略(4)攻势战略
20、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五种力量模型和四种通用战略来获取竞争的优势地位,是()的观点。
(1)设计学派(2)定位学派
(3)认识学派(4)结构学派
21、“经济人”概念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这一概念的涵义是()。
(1)供求双方的中介人
(2)指与人的政治性相比而言的经济性
(3)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4)从事经济活动的人
2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映的是()的现象。
(1)对一种商品,消费者消费越多,满足程度越低。
(2)对一种商品,消费者消费越多,成本就越低。
(3)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小,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效用就会减。
(4)如果强迫消费者改变其消费习惯,会使消费者满足程度降低。
23、垄断竞争市场就是()的市场。
(1)垄断压制了竞争的市场
(2)又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场
(3)竞争打破了垄断的市场
(4)完全被一家垄断的市场
24、公共产品是指的()之类的产品。(1)免费供大家使用的产品
(2)公共场合使用的产品
(3)由政府提供的产品
(4)企业和消费者共享的产品
25、下面()不是政府货币政策所使用的手段。
(1)公开市场业务(2)转移支付
(3)再准备金率(4)再贴现率
26、经济周期性波动一般都要经历高涨——下降——低潮——回升——高涨等几个阶段的循环,表现为()。
(1)高涨、衰退、复苏、危机
(2)危机、复苏、高涨、衰退
(3)衰退、复苏、高涨、危机
(4)复苏、高涨、危机、衰退
27、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政府作为“守夜人”只管三件事,下面哪一个不符合亚当·斯密的观点()。
(1)保护社会(2)保护个人财产
(3)建设和维护公共设施(4)干预市场
28、凭借一定的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参与和组织国民收入分配是政府((1)重要经济行为(2)重要政治行为
(3)调控行为(4)重要的强制行为
29、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是宏观经济平衡的()。
(1)基础(2)前提(3)手段(4)结果
3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1)商业银行的市场活动。
(2)工商银行买卖有价证券。
(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
。)(4)中央政府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
31、彼得.圣吉提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
(1)事业部组织
(2)网络组织
(3)学习型组织
(4)公司制组织
32、西蒙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核心是()。
(1)确定问题(2)方向正确
(3)方案选优(4)方案合理
3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1)以目标为中心(2)以任务为中心
(3)以职能为中心(4)以人为中心
34、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
(1)直线制(2)职能制
(3)矩阵制(4)事业部制
35、第五代管理理论是指()。
(1)萨维奇写的《第五代管理》
(2)圣吉写的《第五项修炼》
(3)麦耶斯写的《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
(4)泛指9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
36、下面哪种管理符合直线职能制特点()。
(1)命令统一、决策迅速
(2)按职能向下级下达命令、分工较细
(3)集中命令、职能部门当好参谋
(4)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3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内容构成()。
(1)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科学决策、独立发展
(3)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职工代表大会
(4)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
38、从管理学的角度,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 的人口与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之和,称为()。
(1)人力资本(2)人力资源
(3)劳动力资源(4)人口资源
39、市场营销管理的4P理论把市场营销要素归纳为()。
(1)产品、价格、分销、沟通
(2)产品、价格、销售、服务
(3)仓储、运输、销售、服务
(4)厂家、批发商、零售商、顾客
40、()属于公司层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
(3)重点集中战略(4)多元化战略
41、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实际上说的()。
(1)不是一回事(2)是一回事
(3)不相干的事(4)消费者的事
42、短期生产函数是指()。
(1)考察较短时期内生产情况的数量指标。
(2)一次生产过程的生产函数。
(3)只有一种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4)只考虑劳动量变化的生产函数。
43、帕累托最优是评价()的标准。
(1)经济体制优劣和经济状态好坏
(2)经济效益好坏
(3)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好坏
(4)厂商均衡状态
44、充分就业指的是()的就业状况。
(1)人人都能够就业
(2)适龄劳动力都可以就业
(3)没有非自愿失业
(4)政府对就业实施保障
45、流动偏好说明人们有着()的偏好。
(1)需求现金(2)迁徙流动
(3)变换职业(4)要素流转
46、按通行的产业政策分类,交通运输属于()。
(1)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4)都不属于
47、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1)通货膨胀(2)货币贬值
(3)通货紧缩(4)生产过程经济危机
48、我国某年投资率为50%,属于()。
(1)低投资率水平(2)合理投资率水平
(3)高投资率水平(4)无所谓高低
49、当一国发生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时,政府不应该()。
(1)减税(2)提高存款准备金
(3)增加有效供给(4)引进外资
。)50、()将乘数概念引入财政政策研究,指出当投资增加时,会引起收入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将是若干倍于投资量,这个倍数就是乘数。
(1)霍特里(2)凯恩斯
(3)萨缪尔逊(4)弗里德曼
51、西蒙提出的管理原则是()。
(1)最优化原则(2)令人满意原则
(3)经济合理原则(4)效率最高原则
52、巴纳德提出了()。
(1)管理的系统观念(2)管理的人本观念
(3)管理的择优观念(4)管理的战略观念
53、被西方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代表人物是((1)泰罗(2)法约尔
(3)马克斯.韦伯(4)卢瑟.古利特
。)
54、管理过程理论主张()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1)以目标为中心(2)以任务为中心
(3)以职能为中心(4)以人为中心
55、社会交往的需要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处在()。
(1)第二层次(2)第三层次
(3)第四层次(4)第五层次
56、以目标为中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以人为中心是((1)行为科学(2)社会系统学派
(3)管理过程学派(4)系统管理学派
57、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于()。
(1)十九世纪末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观点。
(4)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58、下面哪个战略是分战略()。
(1)市场战略(2)紧缩战略
(3)守势战略(4)攻势战略
59、现代企业是指()。
(1)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
(3)法人企业(4)私人企业
60、资源有限或刚刚进入某个新领域的企业,适用于((1)无差异营销战略
(2)差异性营销战略
(3)集中性营销战略
(4)前向一体化战略
。)61、均衡价格指的是()的价格。
(1)政府调控后的价格
(2)消费者接受的价格
(3)生产者接受的价格
(4)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价格
62、外部性指的是()的现象。
(1)市场机制之外发生
(2)市场之内发生但市场解决不了
(3)企业之外发生但对企业有影响
(4)市场机制的外部环境
63、IS—LM模型的总均衡实现条件是()。
(1)I = S(2)L = M
(3)I=S和L=M(4)I=L和S=M
64、制度就是()。
(1)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2)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3)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
(4)管理规章
65、交易费用(交易成本)是指()。
(1)制度的运行费用
(2)人们买东西所付出的费用
(3)人们为获取交易资格而付出的费用
(4)政府征收的市场规费
66、在我国宏观经济计划体系中,五年计划属于((1)长期计划(2)中期计划
。)(3)短期计划(4)超短期计划
67、以下哪种分配形式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劳动报酬(2)企业利润
(3)间接税(4)所得税
68、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称为()。
(1)摩擦性失业(2)自愿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4)隐蔽失业
69、持续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会()。
(1)影响居民就业
(2)抑制通货膨胀
(3)使本国货币趋软
(4)减少国际经济摩擦
70、()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即全部净产品的价值总和。
(1)国民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总值
(3)国民生产净值(4)国民收入
71、人是社会人是()提出的。
(1)米德维尔钢铁厂实验(2)霍桑实验
(3)投射法实验(4)人性假设实验
72、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
(1)直线制(2)职能制
(3)矩阵制(4)事业部制
73、组织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是()提出来的.。
(1)社会系统理论(2)权变理论
(3)管理过程理论(4)系统管理理论 74、目标管理是由()提出来的。
(1)经验主义理论(2)决策理论
(3)管理科学理论(4)科学管理理论
75、企业再造的核心是()。
(1)企业流程的再造(2)企业领导班子的再造
(3)企业组织机构的再造(4)企业文化的再造
76、企业经营决策的一般程序是()。
(1)确定目标——分析原因——拟定方案——评估论证——方案选优——实施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方案——评估论证——方案选优——实施
(3)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评估论证——方案选优——实施
(4)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估论证——方案选优——确定方案——实施
77、产品寿命周期通常包括()。
(1)研发期——投入期——生产期——销售期
(2)投入期——试用期——改进期——使用期
(3)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4)研发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
78、在企业组织结构中,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结构,称为()。
(1)直线型结构(2)分权制结构
(3)事业部制结构(4)矩阵制结构
79、私人拥有,不受法律保护,发明者的个人保密手段加以维护,称之为()。
(1)专利技术(2)专有技术
(3)普通技术(4)独家技术
80、指出以下哪项不符合企业文化特征()。
(1)无差异性(2)集合性
(3)稳定性(4)可塑性
81、完全竞争市场就是()的市场。
(1)市场参与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
(2)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
(3)完全没有大垄断企业参与的市场
(4)消费者主导的市场
82、市场失灵指的是()的现象。
(1)出现生产过剩危机
(2)价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3)企业之间发生冲突
(4)市场信用体系崩溃
83、消费函数是凯恩斯首先提出的概念,他是为了说明((1)消费是消费者偏好的函数
。)(2)消费是生活水平的函数
(3)消费是工资水平的函数
(4)消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函数
84、下面()目标不包括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之中。
(1)充分就业(2)国际收支平衡
(3)保护环境(4)价格稳定
85、下面各因素中,只有()不属于制度构成的范围之内。
(1)正式约束(2)实施机制
(3)技术规范(4)非正式约束
8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1)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
(2)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
(3)供给增加,物价上涨
(4)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87、以下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哪个表述不正确()。
(1)分工协作原则(2)集中与分散原则
(3)均衡协调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
88、()在预算支出科目中属于资本性支出。
(1)商品和劳务支出(2)利息支出
(3)补贴(4)储备的购置
89、恶性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率()。
(1)每月10%以上(2)每月20%以上
(3)每月50%以(4)每年50%以上
90、()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美国(2)日本(3)德国(4)中国 91、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的是()。
(1)泰罗(2)法约尔
(3)布雷克(4)梅西
92、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1)美国与德国的比较
(2)中国与日本的比较
(3)中国与美国的比较
(4)美国与日本的比较
93、第五代管理理论是指()。
(1)萨维奇写的《第五代管理》
(2)圣吉写的《第五项修炼》
(3)麦耶斯写的《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
(4)泛指9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
94、决策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
(1)经济人(2)完全理性
(3)有限理性(4)最优决策方法
95、指出以下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1)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依据
(2)没有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法
(3)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是X理论和Y理论
(4)权变有规律可循
96、下面哪个战略是总体战略()。
(1)产品战略(2)市场战略
(3)投资战略(4)紧缩战略
97、营销组合“4PS”是指()。(1)产品——包装——销售——服务
(2)生产——销售——分配——消费
(3)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4)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
98、根据合理生产过程要求,()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各生产环节进度均匀,各工作地负荷充分并相对稳定,不出现时紧时松,前松后紧。
(1)连续性(2)比例性
(3)节奏性(4)适应性
99、创新所遵守的一般行规律是()。
(1)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
(2)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
(3)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
(4)构思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 100、企业发生危机时以下那个策略不适用()。
(1)危机中止战略(2)危机推延战略
(3)危机利用战略(4)危机分担战略
三、辨析题复习题(先回答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8题)
1、需求曲线就是反映需求函数的曲线。
2、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支出的政策。
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4、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
5、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正比例关系。
6、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备社会属性。
7、企业集团与母子公司没有区别。
8、合伙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形式。
9、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同类型的市场。
10、货币政策就是政府控制货币发行的政策。
11、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
12、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
13、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是企业领导班子再造。
1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其实是一回事。
15、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只是提法的不同,其实没什么区别。
16、营运资金也就是营运资本。
17、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同一种观点。
18、充分就业就是人人都能够找到工作。
19、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出版。
20、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然后下属遵照执行。
21、推销与营销是一回事。
22、模仿创新也是一种创新。
23、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24、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25、乘数理论是说明国民收入如何成倍翻番的理论。
26、中央银行的职能就是成为银行业的核心机构。
27、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
28、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29、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组织机构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30、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是一回事。
31、在实践中,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区分,所以是一回事。
32、行业结构学派与内部资源学派都强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性。
33、外部性概念是指发生在市场之外而与市场无关的各种经济现象。
34、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经济人的假定。
35、企业再造理论是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6、家长制管理方式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37、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产生主观主义,甚至造成决策和计划失误。
38、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39、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其直接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兴起。
40、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没有任何优势。
四、论述题复习题(1题,16分)
1、联系实际分析组织对内对外平衡的条件。
2、联系实际谈一谈领导用人的艺术。
3、谈一谈权变观念在组织方面的应用。
4、试分析“经济人”的特点,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有哪些方法?
5、联系实际谈一谈需求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