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核心,着力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以培养人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德育不好会出危险品,因此,作为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时刻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格外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学生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普遍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担忧。经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年度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三是部分家长言行不检点,对社会
二、对策思考
1、认清形势,同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尽管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让所有的人,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从更高层次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极大影响。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学校领导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当前,应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掀起再动员、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热潮,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其次,学校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
2、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应该发挥党支部、工会、团队组织的作用,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德育室、安全室、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要尽快成立有效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施行之有效的德育全员考评,并纳入绩效工资。改变单一的考评班主任的办法。
3、要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体现。”如何提高德育实效需要根据校情、班情和学情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我认为要增强德育实效,首先,观念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要坚决摈弃赶时髦的应景教育、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教条主义的空洞说教。其次,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给班主任适当的工作弹性,要注意“六性”:一是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要根据《纲要》和《意见》的要求区分不同年级,不同对象设置教育目标,分层施教,层次递进,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二是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德育的内容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注入时代内容,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要紧扣小公民道德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利用德育资源配合教育教学。三是教育策略的开放性。开放式的社会每天都向青少年传播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果再用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德育方法,势必造成校内外“观念落差”的冲突,使学生无所适从,学校应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四是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坚持民主的原则,多对话,多交流,少批评,少训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人师表,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自主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愿望。五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道德教益。六是德育工作的持久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对后进生要紧盯不放,要紧扣小、细、实,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规范,坚决杜绝“雨过地皮干”的短期行为。
4、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是一个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一方面,栽种花草苗木,设置人文景点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让学生在优美洁净的环境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前我校的花草树木的保护工作、植花种草,迫在眉睫,一些花坛已经光秃秃了,没有了花草,学生把他当做了玩耍的场所。树木造型缺乏美感,急需要修剪。另一方面,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营造处一种浓郁的道德习惯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部广播台也可以建立起来。
教师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德育教育平台。如主题班会、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开学(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队)仪式、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得到自我教育。一旦自我教育主体认识到个性道德发展成为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时,教育主体就能发挥自身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个人道德修养最高境界,即慎独自治。这正是道德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成人,后成材。少年儿童一旦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也将使青少年本人受益终身。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晰思路,科学决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篇: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核心,着力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以培养人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德育不好会出危险品,因此,作为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时刻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格外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学生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普遍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担忧。经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第三篇:德育工作调查报告(精选)
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调 查 报 告
自2004年中央8号和省委19号文件下发以来,普安小学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弘扬民族精神、文明行为习惯、砥励道德情操、树立理想信念”为活动主题,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的单位出实招,以主题教育、体验教育、道德实践活动为基本途径,以师生系列活动为载体,突出重点,形成声势,体现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大提升。根据川文明办[2008]12号文件精神,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调查。
一、健全学校德育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
学校德育教育机构健全,设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政教处统领学校德育工作。健全奖励机制,以机制激励素质提高。建立完善了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一条线;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学生干部一条线,教务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一条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一条线。四线贯通,密切配合的未成年人工作体系,做到了每位教师、每个科目、每节课都可适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确保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了工作的各环节。学校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由政教主任负责,设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机构、舆论机构、法制环境、“代理家长”活动七个工作小组,确保了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一、开展干部“三大”体验教育活动,培养新世纪有用的人才。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为了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每学年开学,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都要开展“新干部演讲”、“老干部轮岗”、“队干部岗位轮换”三大体验活动,提拔和推选少先队大队干部,目前,这个学校大队委共100多名学生干部,他们都是通过本人申请——即兴演讲——才艺展示——民主测评——岗前培训等五个程序,最后走上不同的岗位。这些干部有成绩优秀、品德良好、才艺精良、有一定组织才能的好儿童,也有成绩一般而其它特长突出的好少年,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再进行轮换,从而使他们体验出不同层次干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以及普通少先队员和干部内心深处的感受。几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了省“十佳少先队员”王琴、王僖、王静、王希葵、李宁,其中王静同学还应邀出席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等同志的接见,为广元人民争得了荣誉。
三、开展爱国主义体验教育活动,激发爱国情感。
在青少年幼小的心灵上播下爱国的种子,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这个学校体验教育开展了以下活动,即: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动,坚持行政领导在国旗下作专题讲话,坚持全校师生在国旗下宣誓,坚持每天校园双语播音;坚持每期开展一次“爱我中华,爱我家长”的演讲比赛;坚持少先队阵地教育;坚持“四校”(校歌、校训、校规、校服)教育;坚持开展“八字”
(看、听、读、讲、演、唱、写、画)育人活动,即: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听老红军讲革命斗争历史,读爱国主义书报,讲英雄故事,演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文艺节目,唱爱国主义歌曲,写爱国影视片观后感和爱祖国爱家乡的征文,画祖国的秀丽山川。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和顺应时代,今秋我校准备在各班开展以“民族精神代代传”、“红领巾心向党”、“弘扬民族精神”、“爱我中华,崇尚美德”等主题中队活动,每期开学学校向给全体学生家长写了一封公开信,以求家长朋友的理解,支持,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从而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开展革命传统体验教育活动,树立远大志向。
现在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幸福之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家长给予了物质上的极大满足,使他们事事都可以随心所欲,造成了许多学生胸无大志,惧怕艰苦,领略舒适安逸的生活。为此,这个学校根据这一特殊情况,把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学习革命前辈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怕挫折,磨炼意志,从小树立为振兴祖国而奋发读书,以大队委为单位,组织开展了“听党的话,做新世纪的主人”、“困难和挫折就在眼前”、“重走秀钟长征路”、“扬起风帆,努力学习”、“同心迎奥运,争做文明人”,请老革命、老劳模现身说教等系列体验教育活动。教育青少年要不怕困难,能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树立远大理想,全面准备,振兴中华。
五、开展行为规范体验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关系到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我们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而不良习气将遗害无穷。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要想在短期内培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或克服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付出一定的代价,持之以恒地抓好规范教育。这个学校除了认真学习理解《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和为规范》、《小学生十二不准》、《学校礼仪》等条例外,还组织开展了以下体验教育活动,即“五爱四有我当家”、“学规范,做合格的小公民”,“我是最亮的小星星”等系列体验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变得成熟,养成良好品德,成为合格的公民。学校根据近年来摸索出的经验,申报了“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省级研究课题并得到批准,现在被省教委、省团委授予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学校。
六、开展“五自”实践活动,体验现实生活。
“五自”体验教育活动是“雏鹰行动”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少先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积极组织中队辅导员和学生学习“五自”内容的深刻内涵,并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了“五自”体验教育活动。一是当好“义务交通管理员”,学校大队部组织了四年级以上的班级利用双休日轮流帮助交警叔叔执勤、维持交通秩序;二是成立“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对师生进出学校、校门外特别是校门口的小摊、学校卫生、学生行为习惯等进行检查;三是经常开展“生活技能”比赛。即叠衣服、系鞋带、钉纽扣、整理书包等活动;四是开展操行
评分我第一的活动;五是开展减危济困捐赠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向外地灾区、个人和本县失学儿童捐赠人民币四万余元、物品15000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把他们置身于主人翁的位置,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七、开展“手拉手”体验教育活动,接着队员们的爱心。几年来,他们先后与剑门小学、演圣小学、秀钟小学、汉阳小学、木马小学、凉山小学、江口小学、浙江的东河小学建立了“手拉手”的伙伴关系,这项活动从未间断,几个学校之间的“手拉手”伙伴书信往来,节日互寄卡表示关心与祝福,每年“
六、一”前夕“一对一”的学生互相访问,在此同时,浙江东河小学免费为学校订阅了26份《辅导员杂志》,约3200余无人民币,送书三千多册,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改变环境,克服困难,树立远大理想,以促使城市学生体验乡下孩子的生活,学习农村孩子的刻苦和朴素,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奋发有为,取长补短,从而体会出帮助他人的乐趣。
八、办好红领巾广播站,体验协作精神。
“红领巾广播站”是这个校雏鹰行动一项长期坚持开展的活动,它是开辟第二课堂,组织课外活动的好形式。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和四各开播一次。每年邀请剑阁电视台记者培训学校的小记者,县电视台的播音员培训我们的播音员。辅导员指导,3——6年级各通讯员用度播音员自己采写稿件,编辑播音内容,节目形式多校,班级轮流,双语播音,开播栏目有“知心姐姐”、“手拉手之歌”、“校园新闻”、“时事早播”、“法治天地”、“成语故事”、“名
人名言”、“少儿歌曲欣赏”等节目,这项活动十分富有校园特色,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给队员们以深深的启迪和影响,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
九、开展“科技创新”体验教育活动,激发创造才能。学校科技小组长期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科技活动,掀起了学校科技活动的高潮。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科技领导小组;二是组建科技辅导员队伍;三是聘请气象、环保、农业、林业、地震、电信等专家作校外辅导;四是保障活动经费;五是定期开展活动;六是逗硬奖惩;七是组建科技发明协会;八是设置气象、环保、航模、制作、采集、发明等科技小队,经常开展活动。几年间,共收到学生制作的航模182架,标本2000余件,小发明提案5000余条,小论文2000余篇,手工4000余件,共有700余人次获国、省、市、县科技大赛一、二、三等奖。尤其是在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二届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朱琳和王淼二同学在接受专家组笔试答辩后,获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当年10月王淼同学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并在央视七套连续三天播出,学校也连续8次获省、市“科技先进集体”,并先后几次代表广元出席了在天津、杭州、合肥召开的全国科普大会。
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成功与喜悦。
除了前面提到的各种活动,学校为展示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展示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也为了在“
六、一”前后给孩子们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他们幸福、愉快地度过自己的节日,每年
“
六、一”前夕,特举办了“三节一周”(科技节、六、一节、艺术节、英语周)活动。展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和艺术教育成果及学生英语技能大赛。活动中,学生不但体验了喜悦,也体验了成功。
总之,他们认为体验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标志,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形式,是装载创新教育的“专刊”。通过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还存在着问题。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的关心教育,对培育孩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起到了特殊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的学生家长为生计常年在外务工,或整天忙于经商做生意,也有的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而疏忽对孩子的管教,听之任之。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有的家庭父母爱好搓麻将,耳濡目染中,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习气。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落实不够。
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画不可忽视的侵蚀影响。互联网上的色情、凶杀、暴力等网络游戏、影碟、书刊腐蚀了学生的心灵,极易把未成年人引入歧途,使学生迷恋其中而无心学习,造成极大的危害。
3、德育保障经费投入少、许多工作无法开展。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所以家庭
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家庭要有一个和睦融洽的氛围,家长要抽出时间关心爱护孩子成长,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明理达礼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做表率,耳濡目染中孩子会行到感化提高。建议由妇联、团委等部门创建家庭“手拉手”互助活动,让榜样家庭来关心帮扶特困、单亲、留守儿童和失足少年。
2、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熏陶作用。加大对《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宣传,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净化社会环境,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犯罪行为。以校园为重点,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创建安全、有序的学校周边环境。抓好净化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对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营业性娱乐场所加强整治,坚决取缔无证网吧。电视和报纸要推出未成年人教育的栏目和节目,播放或刊登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优秀作品。
3、上级主管部门应投入德育专项经费,以保证工作的长期性。
第四篇: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的现状和对策
由于德育工作的复杂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德育工作现在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诸多薄弱环节,归结起来,主要有 “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三个不能够”。
1、“三重三轻”
①重智育轻德育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认为,智育是“硬任务”,学生学习不好,就考不上重点中学或大学,全市一排名次,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就会影响到学校的收入。而德育是“软任务”,搞得好坏,没法用标准来衡量。因此,没有完整系统的德育工作计划,没有人坚持做细致深入的德育工作。
②重知识传授轻实践锻炼
有调查表明,现在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有普遍下降的趋势。虽然有95%的学生能熟记“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但真正乐意落实到行动上的却只有20%左右。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主要也是宣传教育,缺少实践活动。思品课也主要是进行记诵和分析,让学生得高分,以提高践行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开展不够。
③重防范轻教育
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放在对学生的行为限制与防范上,不允许学生这样,不允许学生那样,缺少对学生应该怎样的教育。对学生的监督与检查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把原因分析透,把道理说充分。如果仅仅是“防”和“堵”,很容易与学生的意志形成对抗,造成“逆反”心理。
2、“三个不适应”
①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它的任务是要将社会意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行为。要完成这个转化必须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施教,这样他们才能够接受教育。如果脱离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需要施教,他们就不欢迎,不接受,以至影响教育效果。目前,有些学校把社会上的一些意识形态,把成人的一些教育内容,不经过教育方法的加工,就象对待成人一样灌输给中小学生,由于他们不理解,没有体验,因而他们就感受不到有这种需要,于是他们就不理睬,不接受,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②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很大,新事物层出不穷。而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青少年学生,虽然思想非常活跃,但分析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却不高,控制能力也比较弱。对新鲜事物及矛盾现象难以理解,对一些诱惑难以抗拒,很需要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帮助。但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只是教条呆板地讲一些陈旧的脱离实际的东西,而学生希望解决的东西却得不到回答,因此德育工作不受学生欢迎。
③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为了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和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而我们不少学校,轻视德育工作,忽视社会实践,智育至上,不仅影响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落实,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3、三个不能够
①在德育内容上不能够把传统德育内容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既不能很好地挖掘传统的德育资源,又不能很好地利用现实中的先进人物和事绩进行教育,特别是不能把现代观念和思想介绍给学生。
②在德育方法上不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灌输的多,学生活动的少。教师批评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少。知识传授多,社会实践少。
③在德育途径上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不能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综合教育作用,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有德育工作难以量化评价的原因,有德育工作本身不好开展的原因,有应试教育影响的原因,有德育工作者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的还是我们不重视和不作为的原因。在当前,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明确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培养“有中华魂的世界人”。
其中“中华魂”有两个内涵:一是有爱国思想,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不能出国以后不回来,也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有辱国格和出卖民族的利益。二是有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世界人”也有两个内涵,一是放眼全世界,能够学习和掌握全人类的先进文明和研究成果,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二是服务全人类,不仅要服务于我们的祖国和民族,还要有为全人类做贡献思想和能力。“有中华魂的世界人”是教学目标,也是德育目标和教育目标,并且是最高目标。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对准这个目标,实施我们的教育,1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提高两项水平
去年,教育部课程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12000人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有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调查的内容其中有两个,一个是哪一项教育目标最重要,在七项教育目标中,有87.6%的人认为“责任感和人生规则”最重要,高居第一位。一个是哪一项教育目标落实的最好,认为“责任感和人生规则”落实最好的只占1.7%,居倒数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偏差,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个,就是提高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和落实水平。
1、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
对于当前的教育,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必须充分提高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智育、体育不合格仅仅是出次品、残品,思想品质不合格就要出危险品。“人才”,“人”是第一位的,“才”是第二位的,要先成人再成才,不成人,宁无才。因为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说到底,一个人,一切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只有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有了进步,其它方面才会跟着进步。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我们必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使他们能够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
2、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落实水平
德育工作者要做好德育工作,较好地完成教育任务,除具备政治思想素养和知识素养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能力。归结起来有四点:
(1)应善于观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2)、德育工作者应勤于思考,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德育工作者应长于说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德育工作者应精于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三、实现三个创新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既要借鉴,更需要创新,只有根据时代特点,依据先进理论,学校德育工作才有出路。
1、目标创新
要主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改变传统的德育目标.新的目标要能充分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道德观念,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总要求。
2、内容创新
我们要按照德育的新目标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律,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起来,贴近和关注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敏锐反映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生活化、创新性的道德教育内容系统。
3、方法创新
我们要根据德育的新目标新内容,总结历史和现实的道德教育经验,切实贯彻主体性、实践性的基本原则,实行人文教育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符合规律性、富有实效性的道德教育方法系统。
四、搞好四个结合1、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教育相结合这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学生普遍地缺少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个人利益,不考虑集体利益,缺少合作精神。这是打破一元化价值观后出现的新的思想潮流,也可以说是思想解放后新的思想体系没有建立给人们带来的迷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能再回到老路上去,事实已经证明,“德育政治化”是十分有害的,空乏的爱国和集体主义教育也是收不到实效的。如果听之任之,任由“人欲”的泛滥也不行,这方面西方教育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何去何从?面对现实,我们必须转变德育观念,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提出的观点:“坚持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在德育策略上一方面应大胆倡导学生追求个人价值,鼓励学生成名成家,调动学生积极进取的内在积极性,使“人性”解放,真正使德育工作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对学生个人价值追求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不只具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因此应遵守共同的规则,应追求人类共同的目标。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才有发展前途,才能焕发出人生的绚丽光彩。
2、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教育相结合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是德育内容缺少应有的感召力。教条、空乏、陈旧的内容,学生已咀嚼多遍,没有营养,就连德育工作者们都不再认同,又怎能让学生予以体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应该继承的,但不应是概念的说教,应挖掘其丰富的内涵,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德性中的基础功能,更主要的是要向学生介绍思想、政治、伦理、经济、文艺、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先进理论。应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不要担心会把学生的思想搞乱,人只有在比较中思想才会成熟起来,是真理最终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况且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在不断完善的,只有汇集了人类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才会
推陈出新,才会在思想上进步和飞跃。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不仅要适应社会,还要改造社会,没有现代人文素质是承担不起这个重任的。在价值多无化的社会里,德育内容的单一与僵化只会使德育工作处于尴尬的局面。我们不仅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3、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教育相结合这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智育不同,德育水平的体现主要是实践性,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道德认知上,还不能说学生具有了道德水平。思品教学不应等同于文化课教学,应体现实践性。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开会总结,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参与道德的实践,要开展一系列校内外服务和调查活动,进行道德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验证、体会道德规范,享受遵守规范带来的成功愉悦,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实践性是德育的基本特征,也是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方法。
4、自我内化与社会外化相结合这是提高德育工作效果的主要手段。把学生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把德育工作主要放在对学生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上,不仅效果差,还有负面的影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要“疏”不能“堵”,“堵”只能防止学生犯错误,“疏”才能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才不是“塑造”出来的,而是自己“成长 ”起来的。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一个渐变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学生这个主体的主动参与,不可能收到效果。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在学生的道德水平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按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来完成德育的内化。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让学生主动克服自身弱点,通过自省、批评与自我批评、写日记等形式完成自我人格的超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实事求是地批判与学习,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自我鉴别能力。教育活动要开放与民主,培养学生自为、自由、独立、理性的主体性道德人格。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的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偏差,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努力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明确目标和内容,掌握规律的方法,落实措施和办法,树立信心和下定决心,不断开拓和创新,努力搞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健康的人,一生幸福的人。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调查
韦元圆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中小学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归宿,贯穿德智体美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的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目的。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统一协作,共同努力,三者在教育过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统一的一个整体。但是实际教育过程,本应统一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却很大程度上存在割裂现象,彼此间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的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教育现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下面从两方面淡淡我的看法。
一、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意识的淡漠,忽略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致使学校德育工作失去延续性。家庭是人生成长、生存、发展的初级场所,因而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子女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句话虽然含有封建糟粕,但是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子女行为品格是父母行为品格继承和延续。因此家庭在对人的德性熏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高尚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成就一代文化大儒;岳母刺字,培养传颂千古的民族英雄。”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本应该更加传承和发扬的家庭教育精神,在我们社会日益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父母认为他们的任务是让孩子衣食无忧,因而父母视子女为私有财产,娇宠有加,呵护备至,一味迁就,百依百顺,甚至纵容等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德育意识的淡漠,至使家庭教育德育功能衰减,主要表现在:
1、家长不良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给孩子的影响。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逐步形成阶段,其可塑性、模仿性极强,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庭对其影响是极深远的。工作中曾有孩子因多次赌博且性质恶劣而屡教不改,班主任请家长到校共同教育,该生父亲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颠仔,在家赌就得了,哪个喊你来学校赌”;曾有父母到校协助班主任教育子女,父母才讲一句话,反被子女呵叱而不敢言;曾有父母星期六骑摩托车到校,后给儿子自己骑车回家,班主任进行劝阻,该生父亲说“不要紧,死了没要你负责”等等。在这样的榜样面前,孩子怎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将来又如何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呢?
2、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给学校,孩子在家期间放任自流。许多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我们班有一位学习不够自觉,上课时常迟到,甚至有抽烟、赌博等不良行为的学生,其家长就是这样一个依赖学校教育的人,当我打电话去了解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情况,并希望能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竟然被这位家长劈头盖
脸地数落一番,埋怨学校管理不严,孩子在家晚上经常不看书,有时还出去逛街,她没法管,还说这完全是学校造成的。的确,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就行,其他的就完全交给学校,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扔给了学校。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又怎么能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追求自我完善呢?
第五篇:翔雁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1
翔雁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在校学生情况:我校现有9个班级,教师26人,在校生330多人。几年来,我校能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小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了我校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确保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每学期至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对少数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2、德育队伍建设情况:
我校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育人队伍,师德师风良好。德育管理有副校长郝芸分管,德育管理员凌在乐,有9个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德育工作,在这10个人中,专科学历4人,本科学历6人,学历都达标。职称情况:小学一级教师4个,小学高级教师6个。年龄情况:30-40的教师有3个,40-50的教师有5个,50以上的教师有2个,从中可以看出我校的教师队伍年龄有些偏大。我校把加强德育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兴衰的重要地位,纳入学校中长远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了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校长领导下,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所有工作都强调突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教师中形成“敬业爱岗、明理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良好师德风尚。
3、德育课程建设情况:
深入开展德育基地活动。学校在乡敬老院、各村村委会等地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每学年活动时间在一天以上。
4、加强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抓手,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建设良好的校风上,放在把《守则》《规范》的要求落实在学生的行为上,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起点低、标准严、训练实、多激励、重内化”的原则。以开展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为中心,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校文明礼仪蔚然成风,形成了优良的校风。
5、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习得。几年来,我校以各种节庆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举办了了各种系列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展多项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等思想教育。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
活动中体验、感悟、习得。
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小组、学校关工委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对“三结合”教育小组、学校关工委和家长学校的领导,每学年调整、充实组织成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教育环境。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及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有:
1、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健全。我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大队部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在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途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用以规范班主任工作和学生行为的考核评价制度,并且日趋科学和完善。对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评价,有《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表》等;对班级管理评价,有《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等;对班主任工作考评,有《班主任考核细则》等,使学校德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
2、重视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优劣,因此我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签订使师德承诺书,把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养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班队活动现场观摩等平台,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了学、研平台,努力促进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3、加强心理辅导老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有兴趣与特长的教师加强学习,投入到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践中来,并扎实开展工作,各校根据本校实际以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板报和广播等形式,扎实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成长。
4、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广阔天地。
密切社会和家庭的联系,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形成,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力开展“校长、教导、教师访千家”活动,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校外德育基地的作用,以家长会、聘请有关人员举行专题讲座、深入开展家校联系等形式,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各校在“校园十个一”和“班级十个一”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发挥物化语言的作用,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景点都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有限的空间里精心设计,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科技活动,在师生中倡导读书活动,努力构建“书香校园”。
6、加强教室、橱窗文化建设。教室正前方悬挂国旗、班训;布置好两块专栏,每月办好一期黑板报。橱窗由少先大队部和艺术组教师负责,张贴学生书画作品或其他宣传资料,一月一更换。教室里张贴悬挂名人画像、语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书画作品。
7、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学校成立红领巾广播工作小组,稿件由各班学生提供,教师负责选稿,学生播音。栏目包括校园新闻、德育小故事、民族文化大观、安全常识等。每学期对优秀播音学生进行表彰,对积极投稿的班级在文明班考核中给予奖励。
8、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做法,全体教师要增强德育意识,坚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教育素材,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备课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十大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师要发挥品德课的优势,联系学生实际,自觉地突出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教育,解决学生认识上的一些偏差,给学生以正确导向,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为学生的成功人生打好底色。
9、认真做好品德评定工作。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品德评定是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定可以衡量学生品德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引导他们学习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学校要制定评价方案,将学生的品德课考核成绩和行为表现的考核结合起来,同时,在行为表现的评价标准中,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特点制定。评价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综合学生个人、同学、教师、家长评价的结果。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发展状况做出书面评价,即写出评语,并告知学生和家长。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家校合力有待加强。家长外出造成留守儿童渐多,缺少应有家庭引导,造成学生在家与在校有着不同表现的双面性现象日趋严重,又易造成学生养成较多不良习性,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更多的难题。
2、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科研力度亟待提高。学校德育教师均为兼职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压力,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冲击,教师无法潜心研究德育工作,造成教育方法、方式相对简单,老师不能针对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差异,把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补充和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用教师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化为教师具体的道德行为和德育工作方法,进而在师生和谐交融中使学生自主、自觉、自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潜心于德育科研的就少之又少,这种现状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3、媒体和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媒体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推进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可以通过媒体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背景,学生受到的负面影响的概率也在增大,从而影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受“安全”这根弦的制约,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停留于说教、停留校内,很多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不敢开展,没有切身体验的德育就显得如此苍白。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把握重点,创新模式,提高实效。
2、学校的各种德育活动制度化、正规化和系列化,德育工作坚持做好课堂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特别是要加强课外德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形成合力。
3、注重建立德育工作经验总结、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的教研机制,开展德育研究活动,力争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