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常感冒发热孩子的日常护理建议
经常感冒发热孩子的日常护理建议 孩子经常发热实在令家长苦恼。怎样能够预防孩子发热呢?家长们为此实在是费尽了心机。有的家长天稍冷一点就把孩子关在屋子里不许出门,有的即使带孩子出门也要做好全副武装。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经常发热是因为体质虚,不惜给孩子极力补充各种营养品。这些家长虽然用心良苦,但却成效不大,孩子似乎不争气,仍然发热不断。
对平时经常感冒发烧的孩子应该怎样护理好呢?这里提几点建议,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第一,要让孩子经常到户外活动,接受自然风光的沐浴。如果孩子经常被关在家里,稍微一出门受点凉就会生病。要让孩子适应自然环境,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因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如果与自然环境不相适应,那就无法很好地生存。
第二,孩子平时的衣着要适中,不要过厚过暖。因为多数孩子体内的热量都很充足,而且孩子活动量普遍很大。如果衣着过暖,稍一活动就会出汗,而活动一停下来,着一点风就容易生病。中医所说的“汗出当风”是小儿感冒发热的主要原因。
第三,平时要经常给孩子喝水。因为孩子活动量大,出汗多,多喝水才能及时补充出汗所丧失的液体。多喝水还能促进人体代谢,使代谢产物及时排出,这样也能防止生病。
第四,注意饮食调摄,使孩子的大便保持通畅。经常感冒发热的孩子多半内热较盛,即人们平时所说的“火”大。对这种类型的孩子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多吃青菜和水果,少吃肉类、巧克力和油炸食品。除了合理的饮食结构外,还要训练孩子的排便习惯,每天大便一次。只有大便通畅,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才能及时排出。
各位家长,如果您按照以上方法大胆地试一试,您孩子感冒发热的次数一定会明显减少的。
第二篇:发热护理常规
发热
【护理评估】
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热型病程及伴随的症状,观察皮肤有无出疹、出血点、麻疹、黄染等。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弹性。
【护理措施】
疑似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按传染病隔离要求隔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妄、惊厥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鼓励多饮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食。
4、体温在39℃以上者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采取32-36℃温水擦浴,或采取冰盐水灌肠,如患者寒颤应停止降温。
5、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但对原因不明的高热,慎用药物降温,对老年、体弱、婴幼儿应注意用药剂量。
6、高热期间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在39℃以上者每四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在38.9~38.0℃者每日测量四次;体温在37.9~37.5℃者,每日测量三次,正常后每日测量三次测量三天。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观察降温效果。
保持衣服和盖被适中,大量出汗要及时更换衣服,体温骤降时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避免受凉。
8、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9、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第三篇:经常和孩子沟通
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征求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候,家长都可以真诚地询问孩子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或者有什么建议。如果你觉得孩子没有说实话,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更为深入的交谈了解孩子的想法。四年级孩子具有了一定的行为判断能力,能够认识到家长的交谈动机,一般来说只要家长是真诚的,孩子肯定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想法和设想告诉孩子。
通过各种途径学习
例如听专家讲座,看相关书刊等。另外,向周围教子有方的人们请教,或者与朋友交流家教的经验也是不错的学习方式。别人的意见和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却不可以套用。家长必须在反思自己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够摸索出有效的教子方法。
家长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家长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一旦发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误和不当,就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并承诺改正和补救。家长勇于改错的行为对孩子也是一种良好的示范。
第四篇:发热病人的护理
【摘要】:对发热病人,根据发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发热时对机体的危害,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对病人的诊断和康复。
【关键词】发热 感染 护理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或因疾病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1]。病人由于细菌、病毒的感染,以及体内水分和 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常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精神倦怠、胃纳差等症状。因此,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护理,以减轻发热时对机体的危害。
1发热的分期
发热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体温上升期,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续战,第二阶段为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 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第三阶段为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于正常。2发热期护理
护理原则为根据发热的分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舒适。
2.1体温上升期
因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可出现畏寒、颤抖、皮肤苍白等。此期应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脚部放热水袋,同时给服热饮料,以造成较温暖的内部及周围环境,从而缩短畏寒、颤抖的时间,而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量减少,使体温升高幅度减少。
2.2高热持续期
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脸色出现潮红,呼吸加快,脉搏加快,此时应给病人退热,补充水分,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降温有物理和 药物两种方法,发热不超过38.5 ℃,一般用物理降温,如降低室温,温水擦浴或温水浴,酒精擦浴等,同时需要少穿衣服才能达到降温效果。体温38.5 ℃以上,要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在未服药或药物还未起效时,主要靠物理降温,若穿太多衣服,物理降温不能起效。进行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时,对体弱、发热 时间长、对冷刺激敏感的病人,可采取根据病人体温调节水温,根据病人体温,配制较病人体温低2℃左右的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诱发病人发冷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2.3退热期
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应更换汗温的衣服、被单、适当减少病人的盖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较多引起虚脱。
3一般护理
病人在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病人体力的消耗;保持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风直接吹在病人身上,保持室内安静,光线不易太强。在饮食方面给予高热 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持病人有足够的液体量,鼓励病人多喝水,遵医嘱静脉补液。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协助病人在饭后、睡前漱 口,病情重者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病人在大量出汗应用温水擦拭,及时更换衣裤、床单、被套,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防止受凉。
4心理护理
发热可引起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紧张、不安,或由于持续高热引起不明确诊断可引起的焦虑,或因住院经济负担过重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
第五篇: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
1、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
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护理要点】
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
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
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指导要点】
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护理要点】
1、应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外周血压测不到的病人,要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以及时了解血压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2、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3、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性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4、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5、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格外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6、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
7、为病人保暖,避免受凉。
8、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9、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输液速度要按医嘱执行,避免病人出现肺水肿。
10、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护理常规护理。
11、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口腔护理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各种感染。
12、做好生活护理,早起营养评估,早期营养支持。
13、做好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指导要点】
1、进行心理指导,使病人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
2、指导病人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
3、指导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手术前病人护理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到被送至手术台期间的护理。【手术类型】
1、急症手术
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准备后迅速实施手术治疗的,如外伤性肝、脾破裂等。
2、限期手术
手术时间选择有一定时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的切除手术。
3、择期手术
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的手术治疗,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护理要点】
1、护理评估
(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遗传史及生育史等。(2)现病史及伴随的其他系统疾病。(3)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
(4)病人的营养状态、手术耐受性。(5)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况。
2、协助病人做好术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包括血型)、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检查等)、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3、术前准备
(1)呼吸道准备:根据病人的手术部位,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的锻炼,如胸部手术者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手术者训练胸式呼吸。深呼吸有效排痰法:先轻咳数次,再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戒烟。
(2)为肠道准备:肠道手术者,入院后开始少渣饮食。择期手术者于术前12小时起禁食,4小时起禁水。除急诊手术者严禁灌肠外,择期手术者应根据手术部位、范围及麻醉方式给予不同的肠道准备。
(3)皮肤准备:充分清洁手术术野皮肤和剃除毛发。皮肤准备时间越接近开始时间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术前1日,协助病人剪指(趾)甲、沐浴、洗发及更换清洁衣裤。
(4)术前晚保证病人充足休息。睡眠欠佳者,应遵医嘱应用镇静药。
(5)其他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大小便等。
4、术日晨准备
(1)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2)若发现病人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或女性病人月经来潮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3)入手术室前。协助病人排尽尿液。(4)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者应放置胃管。
(5)嘱病人拭去指甲油、口红等化妆品;取下活动的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
(6)遵医嘱给予术前药物。
(7)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线片及药品等,随同病人带入手术室。(8)与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病人、手术部位及名称等,做好交接。
5、手术后用物准备
根据不同部位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准备术后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及监护仪等。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是指病人自手术完毕回到病室直至出院阶段的护理。【护理要点】
1、护理评估
(1)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术中出血、输血和补液等情况。(2)生命体征、切口状况、引流管/引流物等情况。
2、一般护理
(1)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床边交接工作。
(2)根据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正确安置病人的卧位。全身麻醉尚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椎管内麻醉者,取平卧位6~8小时;局部麻醉者,可视手术和病人需求安置体位。
(3)正确连接各引流装置,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保暖。
3、根据手术大小和病情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4、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辅料脱落及局部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若敷料有渗血、渗液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5、疼痛护理(1)正确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和程度,一般术后2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2~3天后逐渐缓解。若疼痛呈持续性或减轻后再次加剧,应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
(2)有效减轻或缓解病人疼痛。如妥善固定引流,防止牵拉痛;翻身、深呼吸或咳嗽时,按压切口部位,减轻震动性疼痛;指导病人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遵医嘱及时应用止痛药等。
6、发热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体温尚高一般不超过38C。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并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协助病人及时更换潮湿衣裤等。
7、饮食护理
视手术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术后恢复饮食时间。
(1)非消化道手术:局部麻醉后,根据病人需求进食;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麻醉后小时,病人清醒,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可开始进食。
(2)消化道手术:手术后48~72小时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后,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食。
8、活动
术后非制动病人应早期下床活动;活动应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一般术后1~2天,开始床上活动,术后3~4天离床活动。
9、引流管道护理
根据不同的需要,术中可在切口、体腔和空腔内脏器官内放置各种类型的引流物。
(1)留置多根引流管者,应区分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做好标记并妥善固定。位置不可过低或过高,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如胸腔引流管的位置不能高于插管入口处的平面;脑室引流管有脑脊液引流时,常抬高引流管位置,切勿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引流不畅或引流过度而致低颅压、抽搐和继发出血等。
(2)定时挤压引流管,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或扭曲,保持引流畅通。换药时,协助医生将暴露在体外的管道妥善固定,以防滑入体腔或脱出。若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协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变化。及时倾倒引流袋内的液体,以免因引流袋过重掉落导致引流管脱出。对意识不清醒的病人,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4)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无菌,长期置管的病人,定期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胃管除外)。
(5)对于负压引流管,应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如乳腺引流负压吸引管。
(6)观察引流管处伤口情况,观察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疼痛、肿胀及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持局部清洁,渗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7)熟悉不同引流管的拔管指征,做好健康教育。一般切口胶片引流在术后1~2日拔除,烟卷引流在术后4~7日拔除。
(8)指导病人取合适体位,病人翻身、活动时,应避免牵拉过度而致引流管脱出。【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摄入含有足够能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均衡饮食。
2、劳逸结合,适量活动。一般术后6周内不宜做重体力工作。
3、术后继续药物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4、切口局部拆线后,用无菌纱布覆盖1~2天。若为开放性伤口出院者,应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
5、病人出院后若出现切口引流物有异味、切口红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6、一般手术病人于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肿瘤病人应于术后2~4周到门诊随访。
妇科疾病手术病人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观察要点】
1、心理状况
病人对手术的认识程度、紧张程度。
2、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腹痛情况、有无阴道出血。【护理要点】
1、加强护患沟通
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提供病人所需的健康指导。
3、术前3日开始阴道准备及肠道准备;术前1日开始皮肤准备、配血;术前30分钟遵医嘱留置尿管。
4、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术前化验是否完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5、术前遵医嘱备好手术用药、用物。
6、术前备好麻醉床。【指导要点】
1、保证充足睡眠。
2、术日晨嘱病人取下义齿,保管好贵重物品。
3、嘱病人术前做好个人卫生、淋浴、剪指甲。
(二)术后护理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道有无出血、量及性质;引流量、形状及颜色;尿管是否通畅、尿液量、形状及颜色。
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观察输液速度。
4、观察伤口疼痛情况。
5、术后一日观察病人腹胀情况,有无排气。【护理要点】
1、监测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体位
根据麻醉情况采取相应卧位;全麻病人清醒前,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硬膜外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后置枕,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同时防止病人坠床。
3、固定引流管及尿管。
4、伤口疼痛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剂。
5、加强生活护理。
6、保持外阴及尿管的清洁,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指导要点】
1、病人返回病房后根据麻醉性质告知注意事项,包括卧位、饮食、休养方式、个人卫生。
2、排气前避免进食糖、产生食品;少量多餐、半流食可促进肠蠕动,排气后可进普食。
3、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地活动,防止术后并发症。
4、术后指导病人及早开始下肢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若出现下肢水肿、酸、胀、麻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早采取措施。
5、遵医嘱拔除尿管后鼓励多饮水,及时排尿,避免尿潴留。
6、全麻术后病人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7、做好出院宣教,告之术后复查时间、地点,指导出院服药。
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
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病人多无明显症状。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加,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部包块。
3、白带增多。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5、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压迫直肠可致排便不畅。
6、不孕,占25%~40%。
7、继发贫血。【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2、宫腔镜检查
3、腹腔镜检查
4、子宫输卵管造影 【治疗要点】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体温变化;观察腹痛情况;观察切口辅料有无渗出;非手术病人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时间、量、色和形状并记录。
2、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
3、向病人及家属宣讲子宫肌瘤的有关知识,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4、坚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饮食。
5、止痛,评估病人切口疼痛情况,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术后次日可取半卧位,束腹带,遵医嘱给止痛剂。
6、如有腹胀,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可离床活动。遵医嘱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或热敷下腹部,必要时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或肛管排气。
7、保持外阴清洁干燥,2次/日擦洗会阴,勤换内裤。【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教术后1~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不做重体力劳动。
2、定期门诊复查,;了解术后康复情况。
3、保守治疗的病人,向病人介绍出院所带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卵巢肿瘤病人的护理
为妇科常见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易被忽视。
1、腹部包块。
2、压迫症状 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3、恶性肿瘤晚期时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找癌细胞,可确定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
2、B型超声检查。
3、肿瘤标志物
测AFP、CA125、HCG、性激素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4、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看到肿块大体情况,并对整个盆、腹腔进行观察。
5、放射学检查。【治疗要点】
1、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
2、恶性卵巢肿瘤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或放射。【护理要点】
1、严密监测病人手术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面色、末梢循环及切口情况,观察阴道有无出血及感染情况,如有盆腔引流管的病人,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物的量、颜色、性状。
2、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
3、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详见子宫肌瘤术后护理。
4、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术后,腹部置沙带压迫,防止腹压骤降引起严重后果。
6、直到卧床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协助病人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7、向病人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的病例,解答病人对手术的疑虑,堆放化疗的病人告知可能出现的全身及局部的反应,消除其恐惧感。【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教术后活动的重要性,逐日增加活动量。
2、恶性肿瘤病人告知术后随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