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018学科建设办公室(写写帮整理)
学科建设办公室任务书
(责任单位:学科建设办公室,责任人:随新玉)
1.2012年学科建设成就
注:此部分由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成稿,责任到人,交稿时间为2013年5月10日之前。
第二篇: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工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工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8年上半年,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处工作人员秉承“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精神,牢固树立“夯实基础,提升优势,突显特色,打造品牌”的学科发展理念,进一步统筹学科布局结构,探索学科建设模式,构建学科建设体系,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取得了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多年扎实工作结硕果,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
(一)我校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较好成绩
2018年伊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我校共参评18个学科,9个学科上榜(进入参评学科的前70%),其中兽医学学科获得了B(20%~30%为B),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等五个学科获得了B-(30%~40%为B-)的较好成绩。
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自愿参评,学科评估以一级学科为对象,以“质量、成效、特色、分类”导向,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我校此次学科评估结果明显优于上一轮学科评估,良好的成绩得益于近年来学校始终突出学科建设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不懈的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
(二)学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
3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9号),正式公布了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我校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已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分别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分别为生物学、中药学。新增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已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为旅游管理。
目前,我校共拥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1个。
本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开始于2017年3月,经学校申报、省市初审及公示、国家评审和公示,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后批准。统计数据显示:经各省推荐和材料核查,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1429个,全国最终共批准授权655个博士点,通过率为45.8%。其中已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3个,完全新增的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只有372个,通过率仅为33.4%。
二、常规工作:以学科优势发展、特色发展为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
校领导主持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学位点动态调整推进会、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会等多次会议,对学科布局和优化做出整体安排。各学院院长作为学科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学科方向凝练与优化、学科梯队构建和人员整合、学科间优化调整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校学科统一思想,在全校一盘棋的布局下做好统筹,本着优势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理念,从有利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学科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注重工作落实,为学科发展助力
1、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根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要求及省财政厅、教育厅的工作部署,今年上半年,学科建设处积极组织开展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类项目的申报工作,全校共有?个学科总计约?万元的?个项目进行申报并成功进入学校项目库。同时,植物保护学科创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成功获批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获批金额总计1850万元。
2、做好博士后科研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3、做好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1月,学术委员会召开相关学科委员论证会,对2018年学校拟引进人才工作进行了讨论。与会委员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单位拟引进人才的综合情况、预期贡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投票通过了部分引进人才计划。
3月,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与会委员对各学院报送的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对部分学院报送的选考科目要求进行了调整。经参会委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了《吉林农业大学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三、以存在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学科建设努力方向
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科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数量上看,尽管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较多,特别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吉林省省属院校第一位,但在看到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应清醒认识到我校现有各学科距离国内一流学科的差距,特别是新增博士点、硕士点学科,更面临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和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等一系列的工作,学校学科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二)农业院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从学科方向上看,存在研究方向偏多、研究特色不够鲜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学科资源分散,缺少创特色、创品牌的动力之源。
(三)部分学科间成员交叉问题突出,所属学科不明晰。
学位点数量的增多,特别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激增的同时,各学科进人数量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国家对博士、硕士点学科梯队在成员数量、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及科研业绩、经费等方面的刚性要求,势必造成部分学科间“抢”学术大家,“抢”高层次、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现象。我校部分学科间成员交叉问题突出,所属学科不明晰,尤其是部分学术大家遭几个学科“疯抢”的现象严重。
(四)亟待组建更多有优势、有特色的学术团队。
部分学科其成员间人为壁垒明显,进一步沟通与融合存在障碍,没有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学术成果间的渗透和融合还远远不够,无法形成聚集效应,不能产出国家级重大成果。
学科建设工作办公室
2018年8月7日
第三篇: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部)XX年工作总结
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部)XX年工作
总结
XX年学科建设办公室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学校年初目标任务,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扎实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加强部门作风建设
学科建设办公室全体同志贯彻落实学校“两学一做”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各项活动;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干好工作与提升自身素质相统一,把坚守宗旨信念与开拓创新相统一,以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校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严格按照学校XX年目标任务完成各项工作
(一)学科规划与制度建设情况
.修订完善学科建设规划
按照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学科建设实际和申硕工作要求,依据第三方评估专家组、教育部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提出的学科建设整改建议,先后两次制订学科建设工作整改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渭南师范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2.制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长期规划
根据省学位办下发的《关于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摸底工作的通知》,对照教育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综合考虑我校各学科发展现状,先后制定并完善《渭南师范学院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
(二)一流学科建设情况
明确了一流学科建设基本思路。经院系摸底、专家指导论证、学校研究讨论,确立了“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建设原则,形成了“以专业学位点申报为突破口,以一级学科学位点申报促学科建设”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一级学科学位点、专业学位点”的建设框架,确定了“教育、农业、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点”为2020、2023年重点申请的专业学位点建设类别。
(三)学科项目建设情况
组织开展第二批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完成了应用经济学、生态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电气工程、数学等6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
(四)学科队伍建设情况
.调研学科队伍建设现状
学校的发展,学科是龙头,队伍是关键,为了摸清家底,查找不足,学科办陪同主管校领导多次深入二级学院走访调研,重点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等学科团队建设情况摸底分析,对标要求,查找短板,制定学科队伍建设规划,形成学校队伍建设依据,明确人才引进目标。完成XX渭华学者与学科带头人目标任务考核工作。
2.开展教育博士课程班培训工作
制定博士课程班培训计划和管理办法;先后邀请武汉纺织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北大学等近20位国内知名学者教授为第二期博士课程班学员进行授课,课程学习结束后,将于12月底之前完成博士课程班学员结业相关工作。
(五)申硕工作
.顺利完成XX年硕士学位授权申报工作
成立硕士学位授权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组织召开国家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政策解读大会;借鉴学习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申报经验;多次组织召开申硕工作推进会、座谈会,全面部署筹备申硕工作。制定了《渭南师范学院XX年硕士学位授权申报工作方案》;牵头组织科研处、人事处、教育科学学院、人文学院等单位填报申硕材料。组织专家论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参加省教育厅答辩,顺利完成本次申硕工作。
2.做好申硕整改各项工作
全面分析总结本次申硕工作,形成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分析报告》;制定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组织召开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讨论会;先后邀请西北大学任保平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霍学喜教授对学位点建设情况进行了论证。经专家论证,学校研究讨论通过后,将于2018年初予以立项建设。
(六)研究生联合培养情况
成功获批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申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选派5名教师赴泰国博仁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被泰国博仁大学聘为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七)加强学科建设宣传工作
学科办积极向学校新闻网以及校外媒体推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的报道,及时更新学科办网页,广泛宣传我校学科建设工作亮点与特色,以及我校开展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成绩。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深入学习不够,要加强对外联系,多创新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工作岗位职责要求,通过学习查找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服务学校整体工作的高度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制度,加强对外联系,开拓合作交流渠道,吸取经验,弥补短板,为促进申硕、“一流学科”建设等工作继续努力。
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部)
XX年12月8日
第四篇:学科建设汇报
2011-2015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以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工作为重点与机遇,以建成国家重点学科为目标,.全面提高环境工程系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创建具有东华大学鲜明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特制定本系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包括学科建设、本科生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四部分。
一、总体思路
加强多学科的交叉渗透,重点发展和建设以印染废水处理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以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监测作为学科重点建设方向。对学生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增加实践学时和实验项目,在加强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前提下,拓宽专业知识面并强化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的训练。
二、.学科建设
面向新世纪,环境工程学科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虽然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环境学科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承接和完成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同国内其它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相比,我校的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建设与高水平学校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缺少年轻的、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重量级的学术带头人,实验室条件有待改善、承担的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的重大项目较少等等。
规划如下:(1)水污染控制方向: 重点发展以下几个专题:
纺织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及一体化教学科研平台 膜分离方向 高级氧化技术 生物处理与处置
(2)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方向 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处理与资源化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与清洁生产
(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方向:
建立废气综合处理实验平台装置迫在眉睫
三、实验室建设
针对现有试验体系的不足,从紧到松,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五年规划,初步建成本硕博一体化、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系统化培养、研究能力和工程能力全面培养创造性实验体系。建成1-2两个国家级工程中心或实验室。
(1)环境工程各专业方向实验室系统提级(2)专业各方向综合实验室建设(3)仿真验室建设
(4)工艺模拟设计实验室建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以后五年内必须认真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借评聘分离、按需设岗、按岗实行岗位特殊津贴的激励政策,广开门路,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我校工作,并实行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2011~2015年拟引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博士2-3名,教授1-2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博士2-3名,教授1-2名;水污染控制博士1名,著名教授1名,监测方向的教授(最好是博导)1-2位,博士1名。
(2.)以“人才工程”为龙头,实现“以人才争项目,以项目促进基地建设,以基地聚人才”的良性循环,稳定学术队伍是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高水平的研究基础。我们将充分利用第四期重点学科的资源,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现有的实验条件,建设具有特色的实验基地并对外开放,以此凝聚人才,以人才争取各类课题,以课题的研究与完成促进基地的进一步建设;(3).在未来的五年之内,基本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以高学位、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的颇具攻坚能力的师资队伍。
五、最近1年急需的大型仪器和平台建设
孔结构分析仪(元设备已经怀了,一年都没有修好)、液相色谱(用的人太多,排队过长)、PCR,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高倍数电子显微镜、冷冻干燥器等。6经费预算
六、年各方向一揽子建设计算经费如下: 水污染控制大约每年需要200万元 大气污染控制150万元 固废150万元 监测150万元
第五篇:法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法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汇报
一、师资队伍情况
现有教师50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7名,博士23名。有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人员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院级名师10名。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
方向:
1、高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地方院校组织管理、高校产学研、大学德育等。
2、马克思主义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公平效率研究、民主宪政实践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
现已经开始启动法学、经济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准备工作(9.22工程)。
特色: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注重学科内涵发展
三、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近三年来,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省科技厅项目和其他项目5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编教材、出版专著20余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省级以上学会优秀论文奖30多项。2010年,学院年科研经费达到130万元。
四、科研平台
有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产学研分中心)。有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有一个化工贸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心。
五、研究生培养情况
现有已毕业硕士研究生6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