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作者:刘艳萍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教学》2013年第06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担任着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角色。他们的素质、言行举止对孩子个性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看,却是一个令人堪忧的盲区。这主要是:
受打工热影响,农村家庭中多数年轻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生下后两、三月大就全托给年迈、无文化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孩子而言,他们只尽到生养的义务而完全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是未读完初中便辍学流入社会并不合时宜地早婚早育,也就是说他们自己都还是孩子又如何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称职的父母?更有甚者,由于结合时少不更事母亲生下孩子后,面对并不富有的家庭、艰苦的地区条件后悔不跌。于是便抛夫弃子“远走高飞”,于是孩子便成了“弃儿”,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祖父母的肩上。祖辈对孩子宠溺有加,衔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又怕摔了。对他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这就养成了他们自私、任性、懒惰、霸道没礼貌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惯。有的孩子哪怕是最疼爱他们的爷爷奶奶,只要不如意就撒泼甚至是动手。对此爷爷奶奶却一笑了之。上学后,每天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饿没、冷没、累没、有人欺负你没?却很少有谁问及学习情况。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紧密配合。在农村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家中的老人大多数没文化,想过问却无从入手;另一方面,老人对孩子过份的迁就随孩子愿,想做就做。其次,有的老人很“护短”,学校的管教稍严一点,他们就会到学校“兴师问罪”就别提与学校沟通配合了。
由此种种,在这里我想说:年轻的家长朋友们,“钱”和“孩子的将来”什么更重要,你们掂量过吗?一旦你们的孩子误入歧途,“钱”再多又有何意义呢?在挣钱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他们才是无价之宝!
第二篇:2014农村家庭教育讲座
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争做合格家长 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大讲堂
努力让生活过得更美好一点,让家庭的日子过得更殷实一点,相信这是所有人的愿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每一个孩子的福音,是万千家庭的期盼。
家庭教育事关儿童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事关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也是每一个父母的需求和期盼,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为孩子父母(监护人)的您有必要系统地了解怎样更好地教育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走出家庭教育误区——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 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区别
•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做法却往往不同————
•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么满足庄稼的需要?不同的庄稼有怎样不同的种法?
• 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
•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孩子学习不行时,一些父母却一味指责孩子,有没有想到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案例:
中国青年报:李双江之子 “坑爹”也被爹坑,“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事例分析2011年打人事件发生之前,这个年轻人一直是公众视野中的“好孩子”。他4岁师从名家学习钢琴,连续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他8岁开始学习书法,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并被选为年纪最小的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10岁的时候,他加入了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并就读于美国一所著名的冰球学校。
分 析
透过这些“公开”的荣誉,不难看出当下很多父母的成才观。考试第几名、钢琴多少级、比赛拿什么奖等各种学习和技能指标是家长们区分“好孩子”和“坏孩子”的标准,至于孩子的道德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在家长心中却显得无足轻重。
二、家庭教育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您的家庭教育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里生长的孩子,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您的孩子属于哪个类型?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引导?
(一)溺爱型家庭教育 * 行为特征:全家人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孩子做的事一概包揽;孩子犯错误一味迁就.* 对孩子的影响:任性、自私、不关心他人,使其形成了不良个性;以自我为中心,道德水准不高,形成了不良品质和种种恶习;习惯于被爱不懂得感恩
* 预防或纠正措施:1.从小进行感恩教育。2.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3.自己的事自己做。4.特别是在用零花钱方面,不给钱买东西就不吃饭、不上学。应该及早纠正孩子的无理行为。
(二)专制型家庭教育
* 行为特征:家长居高临下,一切由家长说了算,孩子无权决定自己的事,从每天的时间安排、参加什么兴趣班、交什么朋友都由父母定。这也不准、那也不准,规矩很多,没有自由。一旦违抗,轻则骂,重则打,严厉有余,民主不足。如一些“狼爸、狼妈”的教育。
* 专制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生性懦弱 胆小怕事 ;生性倔强;更加顽劣不怕骂不怕打 ;采用打骂方式教育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使之形成压抑、逆反、对抗的情绪,甚至使孩子的行为走向极端。
* 专制型家庭教育产生的原因 :1.认为“孩子是打大的” 2.不明白孩子是未成年人 3.家长性格急燥缺乏涵养
* 预防或纠正措施 :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虐待儿童的相关规定:第十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1.以做人为核心的教育原则做到爱、尊重、沟通。2.父母做榜样。3.要讲究“家庭民主”。4.“聊天” 式教育
(三)放任型家庭教育
* 行为特征:只管养,不管教。对孩子的表现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孩子表现好不夸奖,表现差不批评。强调工作性,事情多,没时间管,学校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完成。把孩子的教育全推给学校。
* 放任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生自长的环境中生活必然养成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的习惯,集体观念差,是非观念不强,对什么事都处于无所谓的态度,不愿意约束自己,他们害怕困难,做事拖拉,阻碍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 产生的原因:相信“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忽略家校携手育人环境 * 放任型家教预防与纠正措施:1.要认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2.孩子有病“要家长吃药” 3.“养不教、父之过’’ 4.要强化家教中父母双方的共同作用
(四)奢望型家教
* 行为特征: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太切,期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可是不从实际出发。总爱拿其他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的孩子短处比,发展特长也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对老师也过于苛求。对教育孩子缺乏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 奢望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1.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心理负担重,常做恶梦。2.对学习、比赛、考试深感恐惧。3.仇恨父母,感情孤僻,内心空虚。
* 奢望型家教产生的原因:虚荣心作怪把职业分为三五九等。不明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教育的规律
* 奢望型家教预防或纠正措施:从实际出发为孩子进行人生设计,坚持赏识教育。
假如某天,有个小孩问你:“在长大前,就是要每天念书、背课文、解数学题,将来才会有出息?”望着他清澈的眼神,你会怎么回答?可能你会毫不犹豫地回 答:“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考大学,找到体面的工作?”或者你强抑内心的冲动说:“不一定,但如果不上学,不读好书,多半只能像砌墙工一样做苦力。”如果他继续追问:“可是,砌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这时,他得到的回答十有八九是“没出息!”这样,为了避免以后的人生变得悲惨,他只能战战兢兢地重新拎起书包。
曾读过一首小诗:“是顽石,孵上千年,也不能变成小鸡;是蚂蚁,吃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变成大象。小草有小草的生态,大树有大树的追求,只能细心甄别,是否有可取的元素;只能勤查除患,顺应自然生长。并时时留意,不入迷途,也许成玉,也许开花。”多好的诗啊,把一个如此复杂的教育问题看得这么诗情,写得这么画意。
均衡教育不是培养完人,是期待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社会的需要是多元的,不仅需要一大批掌握世界前沿高科技和管理知识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
什么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他们今天的学习成绩很糟糕,并不等同于他们今后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就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与其让他们机械地重复痛苦而又无效的劳动,还不如放手让他们参加一些兴趣活动和文体艺科小竞赛,阅读喜爱的科普书籍,发挥个性特长,掌握一定的劳动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其想象创造能力,为今后的人生奠基。
(五)矛盾型家庭教育
* 行为特征: 1.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教育有矛盾;父亲严厉,母亲放纵。两代人对孩子教育有矛盾:老一辈溺爱有加,年轻一辈严格有余。2.家庭教育过程前后矛盾,家庭教育情绪化,高兴时,放纵,心烦时,拿孩子出气3.与学校有矛盾;不配合学校和老师工作,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坏话。孩子有了问题,先怪学校和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质问老师。
* 矛盾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和学校“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家里人“有的唱红脸,有的唱黑脸。”产生教育内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有的孩子还会利用矛盾掩护自己,并从中学会投机取巧,两面讨好,形成双重人格。
* 矛盾型家教产生的根源:家庭成员之间个性、文化、阅历差异在家教中引发冲突。不懂得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 矛盾型家教的预防或纠正措施: 大人在教育孩子发生矛盾时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学校和老师的坏话,家里人在家教方面有矛盾,要通过加强学习去解决。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交流小故事《三句俗语确立的人生坐标》 1.孩子打架怎么处理?
2.孩子对老师有意见时你怎么处理? 3.孩子抱怨社会不公平时你怎么处理?
(一个农村小男孩和同伴打了一架,起因只是一丁点小事,或许连芝麻般大小也称不上。同伴动手打了他,他出手还击,但个子小,自然只有挨打的份。他衣衫不整地回家,告诉奶奶,被人打了。奶奶没有领着孩子去找人理论,没有赶到学校告知老师。她盯着孙子,说:“一只碗碰不响。”说完,把小孙子拉进大门角落,扒下他的裤子,在屁股上一顿好打。
男孩的眼泪自然哗哗地流,但奶奶的那一句话记住了:一只碗碰不响。与人打架,里外不得好。两个人才打得起架来,一个人怎能打架,确实自己也理亏呀。男孩从此知道,有时需要忍耐,不要与人进行不必要的争执。
男孩在校品学兼优,但期末的评优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同学们一个个满怀欣喜地上台领取属于自己的奖状和奖品,他的心里酸溜溜的,甚至有些不平。
回到家,他的脸上还带着几分不快。父亲看出了儿子的心情,就开导他:“一个学生,最为重要的是做人和学习,学会做人、成绩优良,这些你都做到了。虽然没有评上先进,似乎感到吃亏了,但‘吃亏就是得便宜’。在学校,你不讨人嫌,有能力为班级和同学、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儿子,你得了太多的便宜了。”
换一个角度看,吃亏就是得便宜。男孩一直没有忘记。
男孩长大,步入工作岗位,他站上七尺讲台,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他转调机关,推敲公文,一丝不苟。他靠自己的实力,一步一个脚印,迈开人生事业的步伐。但人生难免有不如意的事,同事们快速升迁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徘徊在原来的岗位。母亲最理解儿子:“你一个农家孩子,当年跳出农门,现在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了,我们家的祖坟在冒青烟呢。儿子,知足者常乐。”
知足,不抱怨,不起烦恼心,人生才会快乐,才会以最为轻松的精神状态把自己的事业做到一个境界。
这个农民出身的男孩,后来成一个县的县长。他内心一直回响着长辈教给他的三句俗语:一个碗碰不响;吃亏就是得便宜;知足者常乐。
它们成了他做人做事的坐标。)
一、立德树人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曾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名为《诫子书》。其中有一句话被人们奉为经典名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君子的品行,需要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诸葛亮作为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诫子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成为后世历代学子勉励自己、修身立志的名篇。作者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做人要重视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克勤克俭,恪尽职守。诸葛亮训诫儿子的重点在于强调先立德做人而不是一心只饱诗书。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修身养性,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具备清心寡欲的生活节操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才可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道德人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与优势所在。要想做一个志向有作为的人,必须从小在家庭中打下基础。反观我们现代的家庭,却有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孩子为人处世的思想行为习惯培养,导致孩子自我中心、缺乏爱心与责任,滋生骄娇二气。实践证明,一个人如果缺乏高尚的品德和志向,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难以有自己幸福的人生。
二、学会率先垂范,努力给孩子做好行为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导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极易感染孩子,对孩子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心诚如石,天真无邪,可塑性很强,如小树成长,怎么修理就怎么成长。《苏氏家语》中有:“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俗话也说“言教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其中的“身教”指的就是家长的言行表率。然而,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家长忽视了自身的表率作用,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污言秽语、打牌撮麻,有的家长带着孩子违反交通规则,甚至违法乱纪„„这样的言行势必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乃到个性品格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份调查:北京海淀区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亲手审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孩子的家长不诚实。
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别人争斗,常常打骂孩子。因此,家长认识到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多数情况下,其言行能折射出家长的言行是否合格、家长不仅要适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给孩子提供健康的精神生活;不仅要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更要以身示范,在待人接物、学习工作、言行举止、遵守规范等方面,努力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每一位家长切切要记住明末清初经学家、教育家黄宗羲的一句话:“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家长的心血;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使者,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及未来的发展。建议各位家长要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家庭结构、营造温馨的家庭情感氛围、实施结构科学有效的教育行为,表现出积极文明的行为举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孩子幸福成长!
——当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
当前,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家庭结构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与您共同探讨。
一、保护儿童的人身权利与安全
父母和监护人不仅要守护孩子健康成长,更要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儿童安全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具体针对近年来社会比较关注的儿童遭受性侵害问题进行交流。
案例一:
小兰10岁,与奶奶在家生活,父母长期在外省打工,一年难得回家。小兰从小喜欢吃零食,因家庭困难,很少有零花钱用。同村有一个80岁的孤寡男人,就用每次给5角钱的诱惑对小兰性侵,10岁了,奶奶不帮洗澡也不知道。直到长时间性侵,下身疼、烂家人才知道。
在这个案例中小兰的监护人没有从小告诉她女孩子是不能让男人随便碰的,特别是某些部位是绝对不能让男人看到和碰到的,生理卫生知识缺乏。同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贪小便宜,容易上坏人的当。
案例二:
小梅家住农村,15岁时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家里为照顾小梅,将小梅寄宿在县城居住的舅舅家。舅舅有工作,在家里很有威信,家里人都敬畏他,小梅对舅舅 也又敬又怕。小梅住进舅舅家以后不久,就受到性侵犯,但也不敢说,只是以学校有宿舍为由,搬到学校住。小梅还有一个表妹,也到了上高中的年龄,家族又准备把她安排住舅舅家。小梅提醒她不要住舅舅家,因为有了小梅的暗示,家人隐约知道有问题,没有安排妹妹寄宿舅舅家,妹妹才没有受到伤害。
在这个案例中小梅的监护人缺乏最基本的防范意识。在小梅遭受侵犯之后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是受害人进行提醒才让后面的妹妹没有重蹈覆辙。从中可以发现,在传统的家族关系和文化中,对于家族成员的防范意识非常薄弱,基于一种与对家族内“自家人”的盲目信任,尤其是对于家族内的能人和权威人士更加盲目信任导致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和防范意识,从而酿成悲剧和恶果。
(一)对儿童性侵犯的表现:
性侵害是指非意愿性的并带有威胁性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如强奸、猥亵。诱导儿童观看或触摸性器官。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等。性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二)坏人达到性侵目的,一般会耍的花招: ● 跟踪、强拉入室或上车
● 送玩具、娃娃、糖果等引诱
● 冒充警察、维修工或销售员入室
● 谎称是家中友人,受父母之托
● 借口如问路、找东西、填写问卷等,请儿童帮忙
● 假借玩耍、游戏的形式
● 受害人独自一人时被攻击
● 教师谎称补课或要单独辅导 ● 请受害儿童的同学打电话邀其外出 ●家庭或亲戚借照料之名
(三)性侵犯对儿童带来的伤害: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后,若一直保持缄默,或处理不当,待他们长大后,身心皆会蒙受极大的伤害。这些伤害包括:
○心理上 1.自卑心极重。
2.自我形像低落,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3.经常无故紧张、焦虑。
4.很渴望得到别人(甚至侵犯自己的人)的爱护,同时觉得没有人爱护自己,或觉得自己不配被人爱护。
5.经常无故情绪低落,感到生活不快乐,甚至曾有寻死的念头或曾企图自杀。6.罪咎感和羞耻感极重,时常自责(觉得曾遭受性侵犯是自己的过错)。7.害怕别人接触自己的身体。
8.难以信任别人(因为曾被信任的人侵犯了自己身体)。9.难与人建立密切关系(因为曾遭受亲密或熟悉的人侵犯)。10.不懂爱护自己。11.不能享受性生活。
12.不懂表达个人需要或内心感受(如愤怒、哀伤等)。
13.自我伤害,如弄伤自己身体(因为内心痛苦难受,故尝试借肉身之痛苦以掩盖内心之伤痛)、吸毒等。
○生理上
1.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背痛、腹痛、胃痛,或身体其他部份的痛楚。2.由于儿童的性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性侵害直接摧残了她们的身体,导致慢性性疾病,进一步危害其健康和生活。3.经常失眠、发恶梦。4.厌食或暴食。
5.很怕别人接触到自己的身体。○人际关系
1.对人不信任,难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2.难结交朋友,与异性相处有困难 ○行为方面
1.未成年,性行为随便
2.成年后,性生活有问题而影响婚姻
3.事业受阻碍,特别是越成功的女性,压力越大
4.家庭生活障碍,结婚生育后,夫妻子女感情越深,压力越大,怕家人知道后抛弃。
(四)预防儿童遭受性侵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走出性教育的误区:性教育=“色”、“情”问题
对于性教育家长认知:很多父母要么认为孩子不需要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要么就谈“性”色变,对性的问题极力回避和排斥。我是从哪里来?
“你是妈妈从路边捡来的” “你是从妈妈肚子里蹦出来的” “你是从妈妈~~~~~~~~” 危害:
比起一些家长的沉默,把错误的观念和知识告诉孩子更可怕。因为众多研究和心理案例表明,成年后的性心理问题、障碍和成年前的不正当性知识有关。首先,家长不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孩子会因为缺少保护意识和廉耻意识而更容易侵害别人或被别人侵害。
案例:
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长时间被一个初中生奸淫猥亵,被人发现知道后小女孩却以为在做游戏,她不知道这种游戏与其它的游戏有什么不同。如果她的家长早一点告诉她女孩子是不能让男生随便碰的,特别是某些部位是绝对不能让男生看到和碰到的,那么她还会做那样的游戏吗?那个小男生也一样,如果家长能传授他荣辱观念,他也未必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其次,性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心生困惑,长时间的压抑将影响学习、生活和健康。
案例:
湖南常德一男生在中考失败后剪掉了自己的生殖器。他认为是手淫使自己成绩下降,没能考上高中就是因为那个东西,他便厌恶它,便把它剪掉了。
再次,家庭性教育缺失增加了孩子接触不良性信息的机率。孩子在性方面有了疑惑有了问题,在家里、在学校都无法给他答案,他们便会随着越不知道越想知道的好奇心的增强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渠道。(特别是从黄色书籍、网站上去了解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家庭性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极易产生错误观念,并发生性犯罪。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性教育的目的意义:性教育的核心目的和内容,绝不只是传授性知识,而是应该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性观念、培养完美人格和减少身心伤害为核心目的。
●告诉孩子“隐私部位”他人不能随便看和触摸。
让孩子知道,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些隐私部位,这些部位包括腹部、臀部、大腿内侧、还有女性的胸部和阴部,以及男性的阴茎等。可以让孩子在一张纸上画出男孩和女孩,然后用红色笔涂出隐私部位的时候,指出“用红色的笔标记出身体上不可以随便让别人看、随便摸的地方”。提醒孩子,不能随便向别人暴露自己的身体,也不要不合理地看或触摸其他小朋友的隐私部位。
●告诉孩子,性侵犯者并不只限于陌生人,有些可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未成年人的性侵害一大半以上是亲属、熟人造成的。然而,无论侵犯者是谁,无论是以什么理由进行的,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违法行为。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想“偷偷”触摸她的隐私部位,要大声哭闹,想办法离开他,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
●最好和自己孩子一起上下学,或送他们乘坐校车,按时去接。女孩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一定要接送。
●不把孩子交给不能确定完全可靠的人,并带离自己可控的范围。●和孩子一起做“自保”练习。如伺机利用身旁的木棍、石块、雨伞、皮包等尖锐物品,在最短时间内攻击对方眼、耳、鼻、下巴、印堂、太阳穴、下体等要害。奋力一击后,迅速逃跑。
家长可以在家中就一些情景进行模拟的练习游戏。这里以电话求救为例。首先,让孩子知道,通过电话可以与家人或其他人讲话。然后,告诉孩子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知道可向谁打电话求助。与孩子一起填写:爸爸的手机和工作单位的电话是„„妈妈的手机和工作单位的电话是„„其他可以打电话寻求帮助的人和他们的电话是:姓名„„,电话 „„。什么情况下我可以打电话向他们求助: ① ②③ ④ ⑤ „„ „„ 例如,爸爸或妈妈生病了,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可以拨打急救电话120。遇到危险情况,如有坏人要闯入家里,可以拨打报警110电话。要记住向接线员说出你的名字,住在什么地方,这会帮助他们能很快找到你所在的地方。不要把电话挂断,一直等到接线员说可以挂断了,再放下电话。模拟一个情景,和孩子一起用玩具电话进行练习。
●注意孩子异常举动——可能是被性侵或骚扰的信号。父母均外出打工者,更应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身体、生理、心理的变化。
被人侵犯了身体隐私部位的孩子,跟成年人一样,都会觉得个人尊严受到了伤害,尽管有的年纪小、尚未懂得何谓“个人尊严”,但同样会极不开心,并感到惊恐、愤怒和莫名的羞耻。孩子若突然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家长就需要深究其中原因。因为只有1/5 的孩子会主动告知遭到性侵的事实,大多数孩子选择 长大了才会说。即便是在最宽松的环境下,让一个孩子说出这件事也是太难了,而且大部份性侵犯受害者都不能够用言语清楚表达他们被性侵犯的遭遇,但他们的“反常”表现,却是一个“求救”的讯号,值得家长关注。
◆好像有心事 ◆下体经常发炎。◆走路时下体有痛楚迹象。
◆异常熟悉超乎自己年龄所及的性知识或性行为(如经常在言语行为上涉及「性」成份)。
◆忽然变得退缩和不合群。
◆行为问题骤增,易怒,对他人粗暴。◆害怕别人接触自己的身体。◆突然不肯上学
◆离家出走或经常放学后不愿回家。◆未婚怀孕。
●如果孩子和您谈及性侵问题,要立刻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并肯定他及时和父母说出此事是最正确的。让孩子体会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信任。有义务告诉受害孩子,这不是他(她)的错,你是没有任何责任的。让孩子感到,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永远爱她(他),同时鼓励孩子讲出实情,理解体谅孩子,尽早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同时要向孩子保证,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尊重并保护受害孩子的隐私权,做好保密工作;安排受害孩子去医院检查,并接受心理辅导,保存好受害证据,及时报警,以便立案调查,追究性侵害者的责任,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未成年人性侵害是对儿童成长的潜在威胁,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们应通过各方面努力,逐渐消除此类事件的发生,真正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构建一个和谐、宁静的环境。
(五)预防遭受性侵孩子可以做些什么:
●学习认识我国刑法,实施性侵犯的人是犯罪行为,要勇敢的揭发,与其作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选:
●对强奸罪如何判刑: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猥亵女童罪的判刑:第二百三十七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女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诉家长或报警,不要因为得到零花钱或受暴力相威胁,就替坏人保守秘密,以免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忍受其性侵犯。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触摸。(除了在年龄小的时候洗澡时父母帮助我们清洗,或当我们身体不适时父母照顾我们或是为了健康的原因,医生检查身体)。
●女孩子外出,应了解环境,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晚上女孩外出时,应结伴而行。衣着不可过露,不要过于打扮,切忌轻浮张扬。
●女孩外出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叮梢或纠缠,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必要时可呼叫。
●女孩外出,随时与家长联系,未得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夜宿。●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包括村里的熟人或亲戚叔伯。
●在外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 ●拒绝男士提供的色情影视录像和书刊图片,预防其图谋不轨。
●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的人员,也告知他等家长回来再说。
●晚上单独在家睡觉,如果觉得屋里有响声,发觉有陌生人进入室内,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要钻到被窝里蒙着头,应果断开灯尖叫求救。
●不要单身去男同学、男教师家中、宿舍或办公室,如果确有必要,要有人同行或者有所戒备,更不能在单身男性家过夜。
●节假日,其他同学回家,最好不要一个人住宿舍。回宿舍就寝时,要留心门窗是否敞开,防止有犯罪分子潜伏侍机作案。
●在学校,夜间有人敲门时,要问清是谁再开门。如发现有人想撬门砸窗闯入,全宿舍同学要齐声呼救,并准备可供搏斗的东西,作好齐心协力反抗的准备。
二、防范网瘾对儿童身心的伤害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据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达到5.13亿,农村网民达1.36亿,网民中2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了近29%。网络成瘾人数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侵害了青少年的健康,导致他们的自我克制力降低,从而作出违反社会规范、社会准则的行为,有的甚至引发犯罪。
案例一:
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因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第一次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案例二:
有一个14岁的男孩叫小波,网瘾很深,他曾经扬言:自己活够了,只是有几件事情还没有做:一是要杀掉所有的仇人,二是强奸最心爱的女人,三是把最喜欢的游戏《魔兽世界》玩到最高级,最后就自杀!这是何等可怕的一种变态心理。
因为上网成瘾,近一半学生成绩、身体健康下降。有近62%学生为自己的网络游戏充值,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少部分孩子为了能在网络游戏中升级装备,出现小偷小摸、敲诈等不良行为。暴力游戏可以在短期和长期内引发并增强人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把网瘾扼杀在萌芽阶段。
(一)未成年人为何容易沉溺于网络?
原因一:网游吸引、网吧监管力度不够。游戏是最容易成瘾的。青少年网游成瘾主要是能在网络游戏中的闯关、练级,满足了他们渴望成熟与挑战的心理。同时,经营网吧的老板为了谋取利益不管不顾,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客观因素。原因二:家庭关系不和。随着离婚率升高,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摘选:
第二十一条“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
原因三:学习压力大。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学生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孩子只能在网络中寻找失去的自由与快乐。
原因四:渴望倾诉。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家长工作忙,缺乏和孩子沟通和关爱,孩子就沉迷于网络,通过聊天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寻求安慰。
原因五:自制力弱。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
(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网瘾?
第一改变家长错误态度:
一是忽视态度。有些家庭尽管具备硬件,但不知如何使用,更不知网络里有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完成作业后就可以随便玩,至于玩多久、玩什么,家长不管。这也是大多数青少年陷入网络成瘾的家庭方面的主要原因。
二是严厉禁止。有的家长看到因网络成瘾而诱发犯罪的青少年的现象增多,在自己的身边也发现原来家庭比较和睦,孩子成绩也不错,但迷恋上因特网游戏之后,家庭气氛紧张,学生成绩急剧下降。于是严厉禁止孩子上网,甚至因此不买电脑,或即使买了电脑也拒绝网络。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避开你的势力范围到网吧去,也失去了网络带给人们益处——学习新知识、获得大量有价值信息的机会。专家认为“上网玩游戏”是小学生患网瘾的主要原因。家里没有电脑,到网吧去上网的学生更容易上瘾。“网瘾用户”大都与家长限制上网“对着干”,对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更弱。
家长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对因特网有个正确认识。了解因特网究竟是什么?因特网在孩子们生活中占什么地位。它的作用是什么?负面影响有哪些?网络活动主要有哪些内容以及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了解孩子如何使用因特网以及经常 参加的网络活动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对它产生依赖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很棘手的问题?如果父母们对此表现得非常在行、明智和谨慎,对因特网成瘾的预防和治疗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防止孩子躲开父母的视线上不良网站和聊天室,还能在和孩子一起上网时增加共同语言,融洽感情。孩子的网络成瘾现象会有所降低。
2.在买电脑的时候就和孩子协商出一个使用规则,比如上网不得超过多长时间;上网应该做些什么;电脑游戏得有时间限制,如果违反,就将被强制多长时间不许再上网。
3.要对电脑进行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安装过滤程序或防火墙,以屏蔽黄色网站。
4.加强监察。经常查看孩子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及时了解孩子网络使用动态,以便及时制止。
5.加强亲子沟通。父母要转变角色,不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学会和孩子平等地交流,了解并尊重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是帮助孩子杜绝网络成瘾的最好方法。很多孩子是因为在家庭中没有足够的温暖和关注,想法得不到理解,困惑得不到有效的帮助才把目光转向虚拟世界的。如果能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就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把他们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到正常生活中。
6.改变父母教养方式,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以下这些父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网络依赖:家长对子女的行为过度干涉,子女有过错时就严厉惩罚,看不到子女的优点,一味地拒绝否定孩子的优点,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会使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转向网络世界寻求自我满足。
第三配合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专家认为,在小学阶段如果孩子就带着“网瘾”的话,将来进入中学、大学后的情况更加难以想象,不进行正确引导的话,恐怕会给孩子带来终生遗憾。因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专家建议,小学阶段,像10岁以下的儿童,如果需要使用互联网,应在成年亲属陪伴下使用,并让陪伴自己上网的成年人了解自己的上网状况和上网内容,决定上网时间。而11-17岁的青少年,如果不是因为学习需 要,在上学期间每天上网不超过60分钟,节假日,非学习需要而使用互联网最好不要超过150分钟。
———求助机构及热线———
●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热线:12355 由共青团设立的、全国统一的青少年维权与心理咨询公益服务专用号码。●广西妇联维权热线:12338 由全国妇联设立的全国统一号码。为遭受家庭暴力、性虐待以及其他家庭问题的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
● 广西法律援助热线:12348 由广西司法厅设立的法律援助热线,方便了群众获得法律援助服务,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报警电话:110
第三篇:农村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如何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崖湾小学———刘双成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的,教育的成效主要是这三种教育合力的结果。而在这三种教育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在很大上决定了其今后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结果,甚至决定其一生的人生走向和命运。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家庭数量,或者中小学生数量,农村都占绝大多数。从这一点来看,家庭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另外,从城乡建设的差别和家长的素质差异来看, 家庭教育的难点也在农村。
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村家庭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然而,对于物质、文化生活都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相当多的问
题。部分农村家庭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比较注重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很多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与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家庭教育的“先天不足”,已使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缩小城乡家庭教育的距离,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整体水平,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这是教育全域城市化的一个首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小学教育也就成了实现农村现代化教育的当务之急。
农村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农村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研究与迅速改进。具体表现在:(1)放任自流,重养轻教
不少农民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自己的责任是将孩子抚养成人,只负责孩子的吃、穿,能否成才就看孩子自己。因而对孩子的教育就顺其自然,没有明确的要求,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树大自然直”,孩子自己能发展到哪个层次就到哪个层次,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学不了就不学,让孩子读书只是因为教育的强制性。
或者因为经济原因,觉得即使孩子将来考上了大学家里也是供不起,又见现在大学生就业不太容易,所以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不渴求孩子上大学,也不奢望孩子靠读书学知识发家致富。让孩子读书只是例行“公事”,用不少父母地话来说是“还债”,让孩子读完9年义务教育,就还清了“债”。,甚至希望子女快点长大,初中毕业了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了。
(2)望子成龙,重智轻德。
部分学生家长普遍把教育看成一种“跳龙门”的功利行为,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农村家庭缺少对孩子正确的劳动教育,对孩子期望值太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希望子女能够好好读书,将来念大学,靠脑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故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未成年人人格的缺失,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
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更有甚者,因孩子学习成绩好而对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任其发展。正如2001年江苏某市一暴力犯罪的高中生所说:“只要学习好,我犯什么错误都不是错,父母都不会责怪我”。
(3)溺爱娇惯,重爱轻导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父母农活又忙,根本都顾不上孩子,大多任其自由发展了。现在每家的孩子都较少,一家就一个,最多两个,他们是家庭的“希望”。对其溺爱娇惯就在所难免。往往父母省吃俭用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虚荣心强,有时甚至会超出界限,出现“三过”现象:“过分宠爱,过多照顾,过度卫护”。这种“三过”现象,不仅易养成孩子“自我中心”、极度依赖”、“蛮横放纵”的心理行为,而且也对孩子的教育增加了难度。准确的说,“三过”现象本身就削弱了对孩子的教导。
现在农村家庭中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的祖辈家长的身上,有些祖辈们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老人就给什么,当孩子哭闹时,大多数老人对孩子是无原则地满足其非分要求。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了“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
形成。
(4)注重结果,轻引导。
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在他们眼中,分数代表着一切,在学生口中,也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受多年升学体制的影响,在我们一些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依然用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又把这种分数观念传递给家长,导致了大部分家长依然用分数来衡量孩子学习的好与坏。许多父母眼中,只有分数,分数考得高,就是好孩子,分数考低了,就丢父母的脸。对分数过高的期望,也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指导。
(5)家长无力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过分依赖学校。
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家长们由于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临时负责管教的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因此,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救护站”、“110服务台”。当孩子犯错误后大多数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而不是自己想方设法解决。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少数,大多数的农村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6)读书无用,放弃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造成了“毕业即失业”的严酷现实,使得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更要命的是一些家长直接对孩子说:“读书多有什么用,学习好又怎么样啊?读书毕业后不能找到好的工作,白白浪费几年时间,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挣点钱”。再加上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家庭负担很多,这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也使许多农村家庭“因教致贫”。这样一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降低了培养子女的热情。
(7)思想观念受传统观念影响较为严重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为严重,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出现双重标准。父母对男孩子比较偏爱,过于放纵溺爱,得到的关心爱护比女孩子多;而女孩子在家庭中,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还要承担家务受到批
评。在教育投入方面,男孩子即使家里再穷也要让他读好书,而女孩子一般到初中毕业家里便不再供其上学,而是要求她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久而久之,男孩子变得懒惰、任性,女孩子则产生了自卑或反抗的心理。
部分农村家长由于儿时条件限制,放弃的理想或机遇较多,所以他们希望能让子女继续他们的理想,所以过度的注意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人格、品行的塑造,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期望都强加于子女身上,盲目的为子女未来进行设计,限制子女的自由发展,而不去了解子女内心的想法,很少去考虑教育方法是否可行。而是随家长主观意志包办代替,拔苗助长。致使子女缺失决断能力或是叛逆心理以及许多本该有的快乐时光。
(8)教育能力欠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低,文化底蕴差,素质不高,面对养儿育女重任,他们也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又限于经济条件和信息的不流通等因素,也没有及时的补充家教知识,缺少必要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知识,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父母对子或娇惯溺爱,百般迁就,纵容放任,或苛刻要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9)氛围影响教育。
在农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家长平时忙于农活,农闲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等,很少有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 的榜样。而且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多数家长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本身文化程度低,平时又不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加上一天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哪还有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在忙里偷闲的工夫里,却又不知道该怎样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有些家长苦于自己不能辅导孩子,所以平时里也就不多过问孩子的学习。只是平时偶然想起来,也不过只是问几句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了呀,成绩还行吧,上课认真听讲了吗等等。对于农村家长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好家长了。而有的家长只懂得对你老师说:“现在读书真难,孩子拿回家的作业,我们根本看不懂” 农闲时就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及其它一些赌博活动中,对孩子的学习干脆不闻不问。等孩子的成绩发下来,一看成绩不错就表扬几句;要是成绩不好,就把孩子打一顿,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学习的管教了。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农民家长,在物质方面,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没法也没
有必要去跟城市相比。然而在家教方面,我们不能让孩子落后太多,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农闲时多学一些教育类,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看电视时也多关注一些教育类的节目。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做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
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3.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本土社会落后的现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从事本土社会建设的信心和勇气。从小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爱农”观念和劳动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情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促进孩子的学习。
也应该让孩子知道是农家子弟,要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要有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当地让孩子去田间劳作,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农民的勤劳和丰硕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体恤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体验亲情的可贵,学会感恩,他们就会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去奋斗,而且也增加了他们对农村的感情。
4、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
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5、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6、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7、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8、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9、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对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浅析,目的是能 “对症下药”,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农村的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社区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
总之,农村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家庭教育关系的农村下一辈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的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重视农村,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把农村家庭教育呢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
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第四篇:农村家庭教育发言稿
重视农村家庭教育加快农村发展步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xxx,来自淳安县第一个风情小镇—姜家。我们xx村距离千岛湖镇42公里,距离姜家镇政府10公里,地处郑鸠线旁,是个优美的依山傍水型自然生态村。全村共有 556户农户,1656人,党员74名,未成年人274名,留守儿童89名。
接下来,就我村开展农村家庭教育的情况做个简短的汇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子女的培养、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农村由于受自身素质、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那些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发挥村两委班子力量,推进家庭教育发展水平
村两委班子是村民中选出来的组织,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离不开村级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家长的素质,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说穿了就是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我们村通过露天电影、观看电教片、组织活动分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对村民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农村家庭教育需要发挥好村级组织的作用。
2、成立留守儿童俱乐部,实行全过程管理
2008年我们村成立了留守儿童俱乐部,由于活动场所有限,我们把留守儿童俱乐部跟老年活动室充分结合起来,同时由妇代会、老年协会统一实行管理,并建立了联系制度、活动制度、管理制度、培
训制度四大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登记表”,详细记载留守儿童家庭成员情况,并与村完小配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补救。
3、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开发农村家长的家教潜能。
一直以来,我们村对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视,自09年开始,我们每年都要举行留守儿童文艺大比拼、老年人运动会、三八妇女节活动以及新年联欢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充分调动了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三八妇女节我们组织了以小学生为阵容的拉拉队,老年人运动会中组织小学生们进行环保宣传,并以“捡垃圾”的行动贯穿整个活动,使得活动更加有意义,留守儿童文艺大比拼中我们穿插了亲子互动活动。此外在全村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在创评中增强家教份量,丰富活动的内涵、充分调动家长与子女的参与热情,开发农村家长的家教潜能。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在我们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对孩子很少过问。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孩子也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针对这一现象,我想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强家长对孩子们的了解,让子女把心里话说出来,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沟通,让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个正确的理念。
第二,父母外出,家教空白。近年来,我们村外出挣钱的人越来越多了。父母外出,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看管。但他们
中多数是看而不知管或者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于是这些孩子的生活散漫了,学习放松了,有的甚至染上恶习,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这些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但是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村是中心村、省级示范培育村,等新农村建设好了,招商引资到位了,可以让孩子们父母回家来,这样他们可以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了。
第五篇:农村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农村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瓮安县玉华中学王明祥
根据学校“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和“师德师风教育‘6.28’事件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安排和部署。通过这一周来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各种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相关学生品德修养以及师德教育的文章,结合学校安排暑假期间,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开展暑期“关爱每一个学生”家访大行动的社会调查,结合7月9日的家访,使我深深感受到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断层和危机,本人谈谈自己一些微不足道的认识。
一、家访的过程和社会调查的经过
根据县局文件精神和学校安排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家访大行动,学校组织了全校教师在7月9日至7月14日这几天进行家访大活动,我与王水基、罗飞被分配到玉华乡最偏远的辖村,营上村进行家访,在去营上村的崎岖道路上,我们头顶烈日,奔忙于走村串户。这次家访主要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几项任务:
一、是对“6.28”事件在校学生的摸底、排查工作;
二、是完成”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少年大型普法系列活动法律知识竞赛试题”测试卷,(中学组)
三、是签定假期在校生教师、家长、学生假期责任书;
四、是做七年级新生入学动员工作、以及入学的有关事项。同时以为了解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做好学生的暑期教育及安全工作。结合县局安排,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全校教师广泛开展暑期“关爱每一位学生”家访大行动。我们在家访过程中,了解学生暑期自学情况,现场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达到与家长联手做好学生暑期安全教育,引导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我们家访的营上村共有6个村民组,有新生11人、在校生18人,其中七年组下期辍学就有4人,留守儿童占的比例较大,新生中就有5人,占45﹪;在校生中有6人,占33.3﹪,在这一个小小的村组之中,就有如此大的比例,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深思。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这样就使得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断层和危机。如我们在营上村柳家山村民组,宋泽州家,七年级的这个学生其父亲已死多年,母亲去浙江打工,多年
一直未回,都一直是靠奶奶抚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出现的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二、家庭教育中早期教育的缺陷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重点是以思想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相当的孩子几个月或一岁左右,就被父母托附给他人代养,这使得孩子早期教育造成了无父母教育的缺陷,如我们家访的牛崽坪村民组的周兴菊仅一岁就由姨妈代养,至七年级去年已流失。为此、在农村独生子女的增多,留守儿童的出现,落后地区超生子女的漫延,使农村家庭教育滋生出了不少的社会教育问题
三、家庭教育的断层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伴随着孩子的一生,由于家长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有的对孩子管教十分严格,望子成龙心切,在交谈中对我们说,“昨天在家玩没做作业,我昨晚叫他跪了一夜,今天早上,我又打了他一顿。”等等或者有的家长或监护人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认几个字或会算帐就行了。在他们看来,不管学历高底,成绩好坏,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让其子女早打工早挣钱更为现实,对孩子的教育缺少责任感,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视学校教育为儿童教育的唯一途径,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所有问题自然应该由教师负责解决,他们由于离校较远,基本上和学校没有任何联系。如在柳家山的冯章建,该生父早故,母去广东打工已多年未归,一直都是靠伯伯抚养,其伯父说,读去读来还不是打工,就考起学校将以是这样,至于读不读取其孩子自己,我们又不懂,他将来怎样就怎么样,一切顺着孩子。其家长根本不懂得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
会的共同参与。这样就导致农村儿童辍学率很高,此为其一。经过调查得知,在农村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由于外出打工造成时紧时松,时好时坏,因打工平时疏于教育,这就造成农村家庭教育的断层。没有做到经常化。
四、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
家庭是儿童生命成长的摇篮,是人出生后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个任课教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根据我们这次入村家访的调查,在农村由于打工热的影响,很多孩子差不多一岁左右,就留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边,或者托附给亲戚,使本来应由父母担负的教育职责和使命交给了祖辈,兄弟姐妹,甚至邻居,这样使得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功能失调和弱化。祖辈想用物质和金钱来补偿孩子缺失的父爱和母爱。家长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一旦回来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有的家长回家发现孩子成绩退步,就一味补救,请家教,严加管教,这种方式对孩子教育没有持久性,长期性,往往适得其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故此,作为父母要长期监护在孩子的身旁,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教育,及时纠正,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如在我们家访的前上村民组的徐先秀同学,其父母长期在浙江打工,回来发现孩子成绩退步,就一味谴责孩子,严加管教,结果造成了孩子辍学流失。
五、家庭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忽视德育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污染。
在农村家庭,家长或监护人对儿童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生理上的需求,认为只为孩子提供衣食住用行方面等,基本生活用品,教育的内容单调,浅显、缺乏道德教育。有的家长打工回来身上有钱,就经常聚亲友,邻居在家赌博;有的甚至连教育孩子也套上赌博的俗语,如有一个家长,在家访中他当我们的面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孩子啊!你要好好学习,看你那学习这样差,要多动点脑筋,学习方式可以变化一下,就象我赌钱一样,麻将不行我就换一种赌法,知道吗。”孩子会心地点了点头。可想而知,这样的家长能把孩子教育界成材吗?另外、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也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或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就使部份孩子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有的甚至吸烟,酗酒、撒谎等。这些都是农村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六、家庭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存在问题,在于父母刚刚分离的那段时间里,在学习上表现消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出现分心现象。可能怀念留恋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无法把全部精力刚在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有效监护而放松了学习,导致成绩明显下滑。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监护人自身能力的局限。由于祖辈自身的文化知识较少,对于留守儿童在作业中碰到的难题很难给予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很少有人问津。监护人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有的除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年龄过大行动不便。
2、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面对面的教育与关怀的不到家庭或父母的有力或有效监管。而作为监护人的其他亲戚出于情分不便于过份严厉的管教遗产生感全隐患。而且作为代养人的祖辈,其自身健康不佳,就会对流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在农村流守家庭中,儿童一般出于受保护的地位,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独立生活,丧失力独立活动]的能力。
留守儿童由于的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力或有效监管,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有的留守儿童,在代养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其摩托车无所顾忌,最后撞在电线杆上导
致死亡。在缺少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下,有些留守儿童逃学结伴出走,有的违法偷窃行凶,留守儿童的习惯严重威胁其自身安全乃至家庭的幸福,因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的一年半载给孩子打电话,写封信,有的则两三年不回家,儿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
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塑造的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容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缺陷。
一些平时就调皮好动的学生因为父母外出,行为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易产生逆反心理。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外出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和人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在性格上变得自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导致感情交流缺失,精神压抑,性格孤僻。
4、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导致了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项的接收爱,不去施爱,对亲人、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监护人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没有体力和精力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乎成为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特殊国情滋生的社会现实。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数以亿计的进程农民工。如此大规模的劳动、生活迁移现象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曾有过的,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许多问题环环相扣,牵扯到三农、农村城镇化、社会保障、公民权益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筹与协调。特殊的社会成长环境、心理的茫然与压抑,对这一代特殊群体产生了什么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远的将来,长大了他们又会怎么样影响社会?这一系列问题令人关注。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1、监督权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委托亲友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在态度上,处于亲情关系他们都想把留守儿童监护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监护人错误的把监护权理解为照顾其生活。二是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的错误行为持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三是监护人受文化程度、体能影响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方式欠妥。四是监护人顾及亲情对留守儿童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受这些因素影响,监护人所履行的监护职责往往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监护权的缺失对孩子人格、道德的发展将产生影响。
2、学校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管理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没法向家庭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再之,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目前尚没有通讯费补贴,客观上限制了教师联系家长的主动性。有的调皮的孩子利用这个空当,在学校里欺骗教师,在家中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
由于受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及教师资源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建立心理机构,使留守儿童缺乏倾诉的渠道,更加孤立无助。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
由于目前尚没有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进入城市学校学习必须缴纳一笔
数额较大的择消费。由于外出打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又被高昂的择校费挡住,难以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交由家中的老人抚养,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学习辅导、品德培养职责,是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是一些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是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习大环境。
三、有效缓解和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一)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祖、父两代人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职能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靠学校老师和临时监护人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长。
1、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尽快脱贫致富摆脱家庭经济困难的处境固然重要,但是,子女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子女和整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父母一定要仔细、周到、妥当地考虑和安排好子女的事情,最好不要双双外出打工,既要争取改善经济条件,又要保证孩子的有效教育和监管;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人和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其次,充分考虑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不仅仅选择一个能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老人就行。如老人确无教育能力,就留下一方。实在不行就将子女带在身边自己监管。
2、留守儿童的祖辈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
3、通过电话、信等多种途径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家中或学校的表现,把握孩子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时指导教育孩子。家长多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让孩子直到家长是关心他的,是留守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
学校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现不同的风采,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管理外,也要给与他们心灵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形的爱。
1学校应建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有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专项档案应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学习情况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既可以保持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沟通家校教育,掌握学生双向表现,统一家校教育口径。又可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新的发展变化和新出现的问题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2班级建守儿童特别小分队,指导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灵。补偿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父母的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人关心的,心灵得到关怀。学校要肩负“指导家教、优化家教环境育人”的重担。在这方面一是定期召开家长(或留守儿童监护人)会,班主任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班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报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做到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3、全面开展“红领巾帮扶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在班级为留守儿童的生日唱支歌,送小礼品;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三学会”我能行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留守儿童可以共同活动。还可以配备心理老师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处说,以便及时疏导教育。
(三)各级政府、社会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实现社会关怀。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社会、政府应从宏观上采取措施扭转现状,为留守儿童教育和健康成长环境的创设作政策性规定。破解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国家在人口管理上要出台相应的措施,适应人口流动的发展趋势需要。在此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政府要改革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各种制度,以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性待遇。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确保农村务工人员和城市人享有同等的社会政治地位,保证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人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2、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的管理。现在网吧和电子游戏厅遍及城市乡镇,管理滞后,问题不少,有的内容不够健康,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的乡政府发现了想管一管,老板不服,认为是文化部门的事。有的派出所发现了想管一管,老板也不服,认为没有做违法的事。文化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乡镇的网吧、游戏厅管理更是不力。因此,建议有关部门作出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应该都有权管理网吧和游戏厅,才能真正解决网吧、游戏厅的问题。
3、社区应该为放学回家的留守儿童开辟一片固定的活动空间和场所,对他们的业余活动加以规范和正确指导。社区也可通过一些社区教育活动,来对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进行塑造。
4、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确力又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和教育子女之间的关系,注重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特色经济,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乡务工,使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农民工的要求,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至最低限度。使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此外,还可成立留守儿童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可以动员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健康的度过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作为社会转型时期一个存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可能是相当长时期都会存在的一个现象,需要各个层面的关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因为留守儿童是无辜的,不应成为父母打工的牺牲品。社会和家长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心灵上的荒漠,还他们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