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会议纲要
发言提纲
一、学生会工作如何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如何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 答:在我看来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比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流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性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网络文化、短信文化、活动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等新的校园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我们学校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学生会工作应坚持以主流文化为主导,重视和发挥非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以主流文化引领多样化的非主流文化,在弘扬主流文化的前提下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学生会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作为学生群体的引领者,我们应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坚定不移地以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与方向,继续唱响主旋律;另一方面,尊重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肯定其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与其主流文化的融合;对非主流文化的消极作用也要敢于批评和指正,特别是其中容易引发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与主流价值截然对立的价值主张,只有坚持主流文化,才能促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健康向上、文明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
二、学生会增进和广大同学的联系,在全校范围获得进一步认同的建议措施; 学生会要想增进和广大同学的关系,首先应扎根学生群体,深入学生队伍,倾听同学声音,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对同学们的思想动态进行关注和引导,其次应努力做到工作上有的放矢,对于同学们的一些要求和愿望,学生会要认真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把同学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向学校反映,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并及时给予反馈,做好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具体意见:如校长面对面应延续,建立学生各种反馈平台,做好权益维护、做好学生会成员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会应有的地位增加可信度,让学生有处说话,声音传递更到位。
三、学生会组织强化职能、准确定位的经验、举措和建议;
(一)健全组织,确保学生会在学生群体中核心作用的发挥
1、加强学生会的自身建设。三项工作:一学生会的自身建设,二主席团的建设,三部长的建设,四副部长的建设。
2、充分发挥部门战斗堡垒作用。三项工作:一是加强部门文化建设。二是加强对部门成员的技能培训。三是加强考核督促做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严格新鲜血液队伍管理,做到准确定位。
(二)完善制度,确保学生会工作有序开展
1、完善学生会章程
2、坚持学生会例会会议制度。
3、坚持学习制度。
4、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制度。
5、学生会系统部长以上会议制度。
6、人才选拔培训制度。
7、学生会文化建设制度。
8、建立学生会“请进来,走出去”制度。
(三)活动规范,确保各项学生会工作落到实处
1、深入开展学生会的各项活动,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和非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
2、搭建学习的平台,确保深挖掘,细筛选,拔人才,做精品,赢掌声。
3、建好学生会成员活动学习场所。
4、加强对学生管理与素质教育。
5、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和氛围。
四、对校、院学生会主席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议; 建议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一次会议
五、学生会工作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形象与活动宣传的建议; 学生会快递信封;数字杂志;安徽科技学院学生会微博;博客;安徽科技学院论坛;QQ;QQ认证空间;手机短信;食堂电视;教室板报团委;学生会网络;宣传橱窗、海报专栏、西区LED大屏幕宣传片、触摸电脑、展板、写真、学生会工作手册等。
六、我校学生会人才选拔及培养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一)学生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人才选拔往往存在有思路没手段,没有标准,紧紧局限于部长的选人标准,而没有上升到组织在选人的角度。
(二)培养工作做得相对比较到位,但是人员流动性大等客观限制,阻碍的学生会组织的稳定发展,容易存在波浪型的重复建设,影响了学生会组织长期稳定的持续向前迈步。如在工作学习之间出现冲突,不能合理做好彼此之间的协调。
(三)主体培养工作不全面,各自为政,不能形成良好的同一格局。建议部长以上人员经常进行集中学习。
七、学生会如何通过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在吸引凝聚人才上发挥实效。
(一)历史积淀,积极的吸收学生会以前的经验和材料,搞好历史的传承
(二)搞好创新,积极筹备把我学生会发展的方向,让学生会成员知道未来路在何方
(三)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有了文化,这样才会有更加深厚的吸引力,号召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会工作中来。
(四)积极筹备人才培养,只有让广大同学知道,在学生会中能学到东西,能增长见识,能提升自己,营造好的传帮带氛围。
(五)活动文化也很重要,只有能准确的把握学生会的活动主旨,意义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不有利于传承,各个方面的把握。
(六)团队精神,只有好的团队才能把一个组织带上一个新的高度,大家紧紧的拴在一起,明确自己的方向,这样半路遇见困难和波折才不会轻言放弃。
(七)宣传,一个组织做了很多,别人不知道,对于凝聚力也是有很大影响的,首先,我们都想为人所知,宣传能带给大家的是荣耀和自豪,做事才能有很高的自信心。校学生会办公室
2011年11月21日
第二篇:德育工作会议纲要
创城工作:
一、档案资料:
1、结合2013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估细则》、《志愿服务细则》两项细则内容,做好2014年档案资料的梳理、分类、规范工作,确保2013、2014年档案资料的健全完善。相关电子档案是创城工作检查的重点部分,占有一定的分值,规范要求与2013年电子档案的要求一致。2、2014年以来部署的所有活动,请各校认真查摆对照,结合方案要求,对纪实部分进行查缺补漏,特别是图片过程环节纪实的充分,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2014年以来部署的活动12项左右)
二、氛围营造:
各校依照前阶段下发的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及内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尚未完成提示牌安装的学校,请与7月5日前按照文件中的要求,自行设计制作并安装完毕。内容遵循2014年创建文明宣传口号第十三项,共涉及9项,自行选择。
2、结合2014年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口号的内容,充分利用电子屏、条幅、宣传栏、校园网等载体,做好宣传内容的计划安排,并做好相关图片资料的积累。宣传口号内容涉及学校部分共10项。活动延续至年底,统一明确月份宣传主题如下:五月份---诚信主题;六月份---勤俭节约、文明餐
桌;七月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八月份---核心价值观、创城主题、微笑沈阳;九月---学习道德模范,争做身边好人;十月份---孝老敬老主题;十一月---志愿服务;十二月---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每月25日前上报宣传情况的图片。放假前,没有电子屏的学校,要结合创城主题指定内容,择选制定条幅,并悬挂明显的位臵。
三、近期工作部署:
(一)、开展好三项活动:
1、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活动(活动截止到9月末)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校级活动实施方案、校级活动纪实、活动总结、宣传报道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内容:结合前一阶段下发的《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在宣传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在每月25日上报照片中,体现这项工作内容。
有利用队日、团日、班会等契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纪实、活动总结、宣传报道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渗透到中小学各类文化课的教育教学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重点抓好友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养成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好品质;抓好孝敬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抓好诚信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通过组织未成年人红色旅游,开展公益活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项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孩子们心中。
基本我们上半年开展的工作,都可以靠得上,比如诚信教育,孝老敬老教育,公益日活动、重大纪念日等等。
2、三爱主题教育
开展好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实施方案、活动纪实、活动总结、宣传报道等
有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等活动的纪实、活动总结、宣传报道等
利用开学、毕业、入队、入团以及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纪实、活动总结、宣传报道等
电子版按照三项工作内容,分别建立文件夹,进行上报。总结要包含总体情况、具体措施、取得成效、每项具体工作要具有事例2个进行说明。
3、美德漂流活动
载体形式漂流:美德图书漂流、徽章标志漂流、感言体会漂流、生活工具漂流。
活动形式漂流:融入“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融
入“诚实守信”主题教育、融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活动漂流范围:校内漂流、校外漂流
(二)、做好暗访、迎检工作
7月份创城暗访检查准备工作仍要继续。要求学校完成好两项工作:一是档案资料的整理在20日前完成,各校要做好自查自纠,确保资料的真实可信、健全完整。二是接受暗访检查单位,要提高信息敏感度,对收发室人员做好迎检交代,检查组只要出示暗访检查工作证件的,收发室工作人员要与德育主任及时联系,并做好热情迎待。
8月份中央创城检查组将深入各区进行为其一周的验收工作。要求各校:一是放假前,要将2013、2014所有创城材料梳理后集中到一起,放臵到德育处统一管理,便于迎检查看。二是学生离校前,各校要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清扫,确保楼内各室、走廊、校园外无卫生死角、物品摆放整洁有序。
创强工作:
按照德育科下发的目录参考,将学校档案资料完成就绪。
第三篇: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纲要
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纲要
一、将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刘奕湛、郭丽琨)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这项改革主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张力说,《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对这五类录取方式,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过许多探索实验,现在纳入纲要对体制改革的设计,将成为今后积极推进的组合措施。随着多元录取机制的健全,教育体系将力争不遗漏任何有成才期望和有才华的学习者。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高考招生舞弊事件和高考加分混乱现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理目前的各种高考加分政策。原则是尽可能地减少加分项目,必须保留的应降低分值,以保障全体考生公平地参与高考竞争。
此外,针对小升初和中考等考试,《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二、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评价制度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刘奕湛、吴晶)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有专家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速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覆盖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但是,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就开始探索在高考中加大能力测试的比重。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试卷中的课本知识在一些地方高考的自主命题中已降至20%,其余内容则是能力考察。
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对此,《教育规划纲要》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中分别提出: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三、将组织开展教育改革10大试点工作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刘奕湛、白振)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10大教育改革试点包括: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建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探索弹性学制等培养方式;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测评结果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切实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等。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具体方式;探索缩小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区域差距的举措等。
——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多种形式的专职科研队伍,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等。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公办学校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试验;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探索独立学院管理和发展的有效方式等。
——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长效机制;制定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教育的办法;建立教育投入分项分担机制;依法制定鼓励教育投入的优惠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等。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合理部署区域内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推进县(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探索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机制;探索省际教育协作改革试点,建立跨地区教育协作机制等。
《教育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四、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黄小希、王聪)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在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必需”。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制定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要求“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为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积极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师资短缺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求“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统计显示,经过连续几年的财政专项扶持和扩招,2009年全国1.4万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达到873.6万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分别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
五、将以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减负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吴晶、程志良)孩子的书包为何这么沉?面对家长日益高涨的减负呼声,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通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减负。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长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多个因素。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在具体操作上,《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针对升学压力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深层次原因,《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造成负担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也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有很大关系。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针对这种意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在明确政府和学校的责任后,《教育规划纲要》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1世纪教育研究员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要想切实减轻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负担,还要推行对学生的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教育规划纲要》对此也作出专门的改革部署。
六、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
新华社北京7月29电(记者吴晶、王聪)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这是针对我国近年来不断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提出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去年在10省市开展的校园安全状况调查:溺水、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等仍是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但随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此类事件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指出,校内安全事故发生,主要归咎于一些学校安全意识淡漠、责任缺失。一些学校存有“重善后、轻预防”的错误的校园安全观。
针对这些情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
此外,针对我国许多学校只有门卫、没有安保的情况,《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了校园安全的大环境,提出“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
从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不仅开展主题活动,还向学生赠送安全知识挂图、意外伤害保险等。今年上半年,各地教育部门针对频发的校园治安事件,启动校园安全日报告制度,并联合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
第四篇:纲要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之际,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颁布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握七条原则:一是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有力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努力把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整体考虑、超前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规划纲要的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雪中送炭。五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全面需要,充分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改革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支持和鼓励各地各校进行探索和试验,努力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七是坚持依法治教,体现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注意与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
5.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6.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7.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6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来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9.教育规划纲要设计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有哪些?
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设计了要在近期启动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10个重大项目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10个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我们希望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在解决“能上学、上好学”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希望通过开展重大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第五篇:全面质量管理纲要范本
全面质量管理纲要范本
一.总则
1.为贯彻国家质量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全面实现质量战略,特制定本纲要。2.本纲要作为公司质量管理总指南。二.定义和术语
1.质量。产品过程或服务所具备的满足明示或隐含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质量保证。为使人们确信某产品或服务能满足特定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4.质量方针。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存布的总质量宗旨和目标。
5.质量管理。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管理职能,是公司全面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6.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责任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三.质量方针与目标
1).公司的质量方针为。(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等。)
2).公司的质量总目标。(包括形成和保持公司的市场质量信誉,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供专门设计、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产品,且服务周到。3).公司的定量质量目标,如: 1.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2.提高质量对公司增长贡献率为 %;
3.产品、服务质量优良率 %,合格率 %以上; 4.产品退货率 %,投诉率 %以下;] 5.质监和社会对公司产品、服务质量抽检合格率 %以上; 6.消费者、用户满意度 %以上。
10.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措施。(包括措施项目、实施方法、落实单位、完成时间。)11.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应聚集公司同工共同质量意志,员工参与、自下而上地讨论制定,由公司最高管理者签署发布,使员工人人皆知。
12.确定后的质量方针目标,逐次展开,自上而下地形成各部门、分厂、车间、工段、班组直至个人的质量目标、方针和措施。四.组织体系与责任制
1.总经理为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总负责人。
2.公司可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亲任主任(主席),作为企业质量决策的参议或协调、监控机构。
3.公司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或处、部),负责全企业质量职能工作的具体组织、计划、检查、监督、评价。该部门一般置于总经理直接领导下。
4.公司可在制造部、技术部内专设质管科,在各职能处、部、室、分厂、车间、工段、班组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兼职)质管员,以及质量控制点。
5.公司设专门的质管稽核、质管工程、质管统计、进料检验、制程检验、线上检验、出货检验等职位。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
6.公司的质量职能落实到各有关部门,成为该部门的质量责任。各部门的质量责任进上步展开成若干项具体的工作和要求,再落实到各工作岗位或人咒,成为个人或岗位的质量责任。
7.将所有质量责任写成书面文件,加上管理内容,形成质量责任制。在部门和岗位责任体系中,一般明列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条文。
8.将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制和管理标准,纳入《质量手册》,并作为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9.公司质量管理的边界不单局限在本公司的内部,应与本公司相关联的控股、参股子公司和供应商、经销商等协作企业,共同形成一个集团式的质量管理体系。五.公司在产品形成全过程中的质量职能有11项: 1.销售情况和市场调研;
2、设计、规范地编制和产品开发;
3、采购;
4、工艺准备;
5、生产、制造;
6、检验、试验和测试;
7、包装和贮存;
8、销售和配送;
9、安装和运行;
10、技术服务和维修;
11、用后处置。
六.公司对以上质量职能进行细分,展开时应广泛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力争不漏项。
七.质管部门在质量职能展开基础上,提出质量职能分配方案,规定哪些职能应由哪个部门承担,并组织有关部门领导讨论方案。
八.企业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协调并最终敲定质量职能分配方案。
九.根据分配的质量职能,修订或制定该质量职能的管理标准,也列入《质量手册》。十.各部门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部门
1.主要工作内容为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后检验把关。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2.制定各类质量标准,检查执行情况。
3.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并监促该计划的完成。4.清查索赔事件的质量原因,检查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
5.参与设计方案审查、工艺审查及试制鉴定工作,进行可靠性管理。
6.评价产品质量,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收集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根据质量情报,对产品质量作出评价。
7.做好质量管理中的各项记录工作,规定其保管方法和年限,指定专人妥善保管。(二).产品开发部门
1.收集和分析技术情报和质量信息。
2.对市场现有产品、消费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公司产品之不足之处。
1.在设计中采用标准原材料、零部件,确定设计、制图、工艺标准公差和视觉检查标准。2.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安全性、可靠性、价值工程分析。
3.对新技术、新材料先行试验,对样机、样品进行实验一室和现场试验使用。4.形成设计、评审、更改设计和程序和规范。(三).技术工艺部门
1.设计审查与工艺验证,对样机进行鉴定。2.进行工序能力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3.编制可行的原材料、零部件及装配工序计划,向操作工人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书。4.设计、制造或购买特殊生产及极验、测理设备。
5.新产品、老产品改进首轮试生产,调整工序计划,之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
6.保管技术文件。对产品图纸、工艺规程妥善保管。发放、回收、修改、销毁技术文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四).采购部门
1.选择最佳供应商与外协单位,确保供应质量、数量和服务,价格较低。2.在供货合同中列明所有质量要求。
3.考查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状况,可驻厂进行质量监督或抽查。
4.催促履约,对进货进行要验检测,上报不合格品情况,与供商品交涉退货、索赔。(五).制造部门
1.生产监督和检验,在各关键阶段对产品进行测试。
2.实施工序控制。通过各种方法,判断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数据的波动是否合理,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等。出现偏离标准或异常状况时,应查打原因,采取措施。3.维护和校准生产和试验设备,检查各种仪器。4.标注原材料和产品,使之可追溯。
5.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查明出现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研究。6.管好在制品,督促作业者对加工件实行自检。落实“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的规则。7.制定原材料加工、存贮和包装的标准及业务指导,待运产品的最终试验和质量记录的保存。(六).检验部门
1.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减少因人而异而出现的检验失误。
2.为提高检验效率并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开发新的检验工具,或采用先进设备进行极验。妥善保管极验工具,测量仪器。
3.进行工序检验。包括首件、巡回和极验站极验,随进统计不合格数,及进查明原因,迅速反馈给各有关部门。
4.对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接收检验,查验各类合格证明和极验凭证。5.出厂检验。主要是性能、安全性和外观性检验。(七).营销部门
记录顾客订货合同或购买中的所有要求,尽量满足之。
1.负责从发运、收货、存贮、拆包、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一系列工作,保证各环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必要时对产品功能进行试验。
2.考虑运输方式和周期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注意产品证书随同货物发出,有关用户服务卡回收立档。4.对顾客提供技术服务和纠正使用缺陷。5.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受理用户投诉。(八).搬运部门
1.制定搬运详细规程,保证零部件、成品在搬运途中不受损坏或质量降低。2确保不同质产品不混淆,标记醒目、易辨认、为灭失。
3.保宇航局精密仪器产品敏感性,防止有寄存器物料的损伤。4.搬运设备的日常保养。
(九).仓储部门
1.各类物料按储存备件,分区隔离存放。仓储要求和警示张贴于库区和物料上。2.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仓储区。
3.采取适当措施,调节通风、采光、温度、湿度等保存物料,定期极查盘点,及进发现受损品并上报处理。
4.建立严密的收、发货程序,按先进先出发货。(十).包装部门
1.根据产品特性、运输、仓储条件决定包装方式和材料。2.在包装物上注明指导装卸、贮存作业特殊标志及失效期等。(十一).动力部门
1.负责制定设备动计划,制定设备更新计划,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设备。2.保证设备运转处于良好状态。
(十二).其他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和任务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制定。十一.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是实现质量目标的成本。其构成为; 1.预防成本。为了预防故障而支付的费用。
2.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水平而试验、检验的费用。
3.内部故障成本。交货关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质量要求造成的损失(如返工、复修、重新服务、报废等。)4.外部故障成本。交货后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质量要求造成的损失(如保修、保换、保退、直接成本、折扣和赔偿等)。
5.外部质量保障成本。应顾客要求,向其提供客观证据支付的费用(如特定或附加的质保措施、程序、数据、试验、认定费用。)十二.质量管理效益评价
1).评价质量管理活动投入、产出、效益的因素有: 1.质量成本大小;
2.公司质量在同业中所占的位置; 3.产品、服务满足顾客的适用程度; 4.退货、投诉比例下降幅度;
2).对公司质量管理活动,应进行总体和阶段性的有效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调整质量管理活动的策略。3).公司积极向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或协会,申报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成果评选和奖励。十三.附则
1.根据本纲要,具体建立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完整体系。2.本纲要在经公司董事会审核批准后,由总经理负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