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社科院设立学部宁波工作站
中国社科院设立学部委员宁波工作站
昨日下午,宁波市与中国社科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学部委员学术考察座谈会,并确定设立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宁波工作站。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赵胜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捷、张江、李培林,中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长张英伟,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刘国光,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学部委员汝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卢子跃等出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红艺主持。
赵胜轩与卢子跃分别代表双方签署第二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李培林与副市长张明华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共建学部委员宁波工作站协议,共有20余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参加。
5年前,宁波与中国社科院签署第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年来,中国社科院与我市13个政府部门(研究单位)、5所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共建了 17个研究中心,在宁波设立了2个研究基地。先后完成了300多项合作课题,与宁波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生共62人,双方互聘导师20人。
赵胜轩说,过去的五年,中国社科院与宁波市在战略合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我们双方的战略合作,是立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合作,是全面的、长期的、高层次的合作。中国社科院在宁波设立学部委员工作站,这对我们双方的战略合作来讲是一次新的契机、一种新的动力。希望双方在新一轮战略合作中,加强沟通、取长补短、互利双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成为院市战略合作的典范。
刘奇说,当前,宁波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来谋划创新转型的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中国社科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各学部委员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衷心期盼中国社科院和学部委员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宁波,在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美丽宁波、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给宁波提供更多前瞻性、战略性的决策支持,以推动宁波实现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昨天,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察团开始开展为期三天的“学部委员宁波行”活动。(
第二篇: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申请设立工作站的大型、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单位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
1、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2、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重视人才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二、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程序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根据国家科技、教育、经济发展需要和博士后工作发展情况,适时下发申报设站的通知并由全国博管办组织设站评审工作。
各单位在接到申报设站的通知后,须按照通知要求的条件、范围、组织程序提出申请,在填写相关表格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有关部门。
全国博管办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定。
第三篇:中国社科院主管期刊(最终版)
《中国城市经济》杂志征稿启事 《中国城市经济》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综合类国家级大型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的国家级重要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085/F,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8—9721,邮发代号: 2-549。
《中国城市经济》刊登范围涉及经济金融、工程建筑、经营管理、理论创新、财会审计、教育教学、科学技术、行业创新等各类学术稿件。具体征稿事宜说明如下:
一、征文形式与要求
(1)论文要求:论点新颖,论证充分,结论可靠;条理分明,行文简练,用字规范;篇幅以四千字以内为宜,上交电子文件(word格式)。
来稿须为未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本刊反对一稿多投。根据著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文字性和技术性的修改、删减。如有特殊情况请在稿件附言中注明。
(2)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二、投稿及联系方式
(1)邮政地址:北京海淀区车道沟8号居安写字楼428楼
(2)联系编辑:陈兴华吴 彤
(3)电子信箱:zhongguocsjjzz@sina.comzhongguocsjj@sina.com
(4)联系电话:010-80966890QQ:896958366
三、论文发表说明
投寄论文经本刊编辑部审阅通过后,将在《中国城市经济》杂志上公开发表。每篇论文收到后一周内给予答复(敬请及时询问,以防耽误),论文发表后,本部向每位作者赠送当期样刊,以便使用。
注意:所投论文,文责自负。
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官方网站:
《中国城市经济》
杂志社
第四篇:如何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加强博士后产业基地建设 推进企业科技创新
黄石电视台(记者 熊斌 唐崖岩)从2002年至今,我市在省人事厅和省博管办的关心和支持下,先后建立了5个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创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
这五家博士后产业基地分别为:华新股份有限公司基地、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基地、劲牌有限公司、湖北登峰换热器有限公司基地和湖北新冶钢基地。这些单位都是我市经济实力雄厚和技术力量较强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分布在建材、机械、保健食品、冶炼等行业,均是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博士后产业基地共有博士导师14人、博士后10人、博士16人、国家级专家14人、省市级专家3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37人。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开发队伍,保持着国内同行一流的技术开发水平。
几年来,我市企业博士后产业基地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3所知名院所进行全面技术合作,共建校企研发中心,定期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培训,充分整合并利用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依托项目取得科技成果。湖北登峰换热器有限公司博士后产业基地同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新型汽车换热模块”项目,适应下游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价格逐步下调的趋势。该项目实施后,预计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500万元,累计工业增加值为3312万元,可新增加就业90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5家博士后产业基地先后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的主要项目有49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产业博士后基地的建立、也为企业搭建了一个新产品研发、工艺研究、重大质量问题分析的科技平台。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攻关人员,带动了一大批学科技、搞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湖北省华新博士后产业基地近5年来,完成国家重点项目3项、大型项目7项,总投资逾43亿元。为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6亿元。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实施国家973项目1项,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6项。一批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取得国家专利8项。其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在企业生产实际。显著的科研和技术成果,可持续性的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水泥制造行业。
与此同时,我市在博士后产业基地实施了“项目+人才”工程。以项目实行产、学、研,以项目实施人才战略。企业和高校院所直接获取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基地实施“人才+项目”工程,既促进了高校院所博士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又使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得到锻炼成长,取得较好的社会、人才效果。
如何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根据《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文件规定:(1)申报条件
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②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③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研究项目; ④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2)申请程序
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省院士和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申报博士后工作站的通知,组织全省的申报工作;
②各单位接到申报设站的通知后,按通知要求的条件、范围、组织程序提出申请,填写相关表格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将各单位的申报材料汇总并组织初评后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专家评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核批准。
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以下简称资助经费)的申请与管理,充分发挥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湖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资助范围是:湖北省境内的博士后人员的科技活动项目、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和政府资助流动站招收博士后。资助经费申报主体为博士后人员所在单位、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双方 O 所申请的科技活动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申报项目属于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应用开发前景,可直接为湖北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并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项目主持人员应具有博士后经历资质,能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工作,有培养发展前途;
(三)项目申报单位有一定的匹配经费。
第二章 经费来源及资助标准
第三条 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和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启动资助经费来源有省级财政专项经费等。
第四条 资助经费分类
(一)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资助,额度为5-10万元资助省内博士后人员从事与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
(二)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额度为2-15万元。资助博士后产业基地与各流动站的合作项目;
以上两项资助原则上按项目合同经费的 5% 予以安排,但最高金额不超过 15 万元,最低不少于2万元O
(三)政府资助流动站招收博士后,人为l.5万元,采取政府资助与设站单位按1:l匹配安排,主要资助从事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研究的博士后人员。
第三章 经费的申请、审批
第五条 申请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应按申请资助类别分别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资助经费,须提交:
1、所在单位申请报告;
2、博士后身份证明;
3、《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请表》
4、已承担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
(二)申请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经费,须提交:
1、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申请报告(由申报主体撰写);
2、《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申请表》;
3、《技术项目合作协议书》一份(复印件);
(三)申请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助经费,须提交:
1、设站单位申请报告及本自筹招收博士后计划;
2、《湖北省择优资助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
上述申请表(一式三份)、项目软盘(一张)及单位报告一并报省博管办。
第六条 省博管办组织或邀请相关专家对资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专业方向及申请项目的先进性、应用前景、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估,提出拟资助项目和经费额度。
第四章 经费划援、使用与管理
第七条 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经评审确定后,由省博管办全额划拨至受资助单位。其中,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视项目合作进展情况一次或两次拨完, 政府资助招收博士后按一年1.5万元分两年拨完。
第八条 省博管办对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实行统一管理,跟踪监督;各受资助单位具体负责资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九条 获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和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的单位,须在每年终向省博管办报告资助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资助项目完成三个月内,须向省博管办报送资助项目工作总结、科研成果结论和经费决算情况。
第十条 受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资助项目研究工作的,按终止资助处理,收回资助经费。如所在单位有能力继续完成资助项目,应当向省博管办提出申请、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可继续使用经费。
第十一条 受资助单位因各种原因未能按协议履行项目合同,按终止资助处理,收回资助经费。
第十二条 受资助单位在接到拨款后应及时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对项目合作研究不能正常开展或经费使用不当,并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省博管办将视情况收回资助经费或取消再申请资格:
1、擅自变更资助项目内容;
2、挪用资助项目经费作它用;
3、资助项目协议经费不到位。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博管办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
第五篇:关于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请示
请示
校党委:
为了贯彻落实河南省司法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法律援助进学校工作的意见》(豫司文〔2013〕83号)文件精神, 我院决定设立“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该工作站的工作职能、组织机构和办公地点详见《焦 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实施方案》(见附件)。
妥否?请批示。
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2013年11月3日
附件: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
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和河南省司法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法律援助进学校工作的意见》(豫司文〔2013〕83号)文件精神,促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我院决定设立“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现就具体实施制定如下方案:
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重要意义
设立“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是落实河南省司法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法律援助进学校工作的意见》(豫司文〔2013〕83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涉法矛盾纠纷不断增多,通过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普及,并根据授权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可以引导大学生及其亲属在遇到纠纷时,能够依法理性维护合法权益,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和纠纷,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我校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受焦作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能统筹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实务资源和我校教学科研与学生众多的优势,为我校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提供合作平台。
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职能
(一)讲授、传播和普及法律援助制度、常识。开设法律援助理论与实务选修课、推行法律诊所式教育;面向全校定期举办法律援助专题讲座、组织法律援助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
(二)开展法律援助制度及实务理论研究。与司法行政机关或法律援助机构合作或自主实施法律援助项目、课题研究;参与法律援助制度专题调研、决策信息研究、舆情收集研判、案件质量评估等活动,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
(三)法律援助社会宣传和有关志愿者服务工作。引导组织法律援助类学生社团,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实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大学生法律援助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打造河南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品牌。
(四)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无偿原则,基于教学相长目的,开展法律咨询,依托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授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三、法律援助工作站组织机构
站长:岳庆周(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河南力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成员:李敏(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综合文科教育教研室主任、河南力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彩红(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常梅(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路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永昌(管理学院专任教师)
另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学生社团,接受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指导。
四、法律援助工作站办公地点
室。
我校法律援助工作站办公地点设在一号教学楼509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 201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