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堂,大舞台
小课堂,大舞台
——浅谈乐理教学和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课上的灵活运用 一位同行调侃道,“音乐课就是古时候大户人家的„姨太太‟,虽然„老爷‟喜欢,无奈也得受到„大太太‟的压制。”也许在众人看来说的是笑话,但也不乏一定的现状分析。虽然有“素质教育”的大旗为我们护驾,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目标为我们“导航”。但体制的“框框”、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领导乃至学生的眼中早已刻上“副科”或“小科”的印章,音乐课学与不学都已是无关紧要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对自己则必须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那么,“好好上课,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眼下的第一要务。
新课程标准在多处强调,“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那么,怎样找准音乐课的学科位置,让领导认可,让学生在感受、鉴赏的同时,愉悦身心、张扬个性;笔者在摸索践行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拙见,与同仁共勉。
一、在知识的浸染中歌唱。
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更准确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新课程要求我们淡化双基,淡化识谱教学,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乐理教学,而是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我们农村的学生乐理知识储备基本是空白的。初中阶段有很大一部分的乐理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想让学生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学习乐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1、投其所好,掌控“流行”。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相信很多同行和笔者有相同的感触:现在的孩子对流行歌曲的追捧热情空前高涨。那么,我们不妨投其所好,根据我们的教学需要,从教材拓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热爱的歌曲成为我们剖析乐理的载体。例如:讲解四四拍的划拍图示,笔者大胆的尝试选用周杰伦的《青花瓷》,曲调优美,舒缓。有“周董”的歌声带孩子们划拍,课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地取材,化繁为简。
我们现行苏少版教材也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素材,例如:进行“节奏”教学时,苏少
版九年级下册中的《只要高兴就好》就非常适合,歌曲当中有大量的说唱部分,节奏疏密结合,把说唱部分作为节奏教学的谱例,有了说唱的铺垫,学生对于“八分”和“十六分”音符很容易就接受了。
当然我们教师本身也要更新评价观念,不要去强迫学生“通”甚至是“精通”,只要孩子们愿意“知道”就可以了。所以节奏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的东西不必要求学生一定明白“为什么”,会“拍”会“唱”可以表情达意就足够了。
3、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有些乐理知识在我们把它完整的呈现给学生之前,首先对它进行解剖。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构造和形成,这样可以将乐理知识正确地运用于理解感受、表演音乐的实践中。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中的《森林中的回声》,歌曲多次出现“渐强”和“渐弱”,如果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出现“mf”和“mp”,那学生最多也只能知道有它的存在,至于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一定会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尴尬局面。用声音大小的对比先引出“p”和“f”也就是强和弱,那么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过程就是渐强和渐弱,有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在,乐理知识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也就水到渠成了。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眼光、丰富的想象、灵性的思考、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在音乐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生长。
二、在个性的飞扬中歌唱。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聆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个圆圈——○在学生的眼里可以是乒乓球,也可以是句号,一百个孩子有一百个答案。因为他们有发现的眼睛、有创造的潜能。在文化日益繁荣的当今社会,在音乐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敢于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有一点颇浅的尝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渗透创新思维,培养合作意识选定为一个切入口,来设计课堂教学。
1、预设平台,辅助创造。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这是罗曼.罗兰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初中生是一个充满
朝气的年龄段,他们的头脑中有创造的泉眼。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锦绣江南》中介绍民族拉弦乐器时,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乐器,课堂上居然有一个学生拿着竖笛对着各种高矮不同的瓶子发出的敲击声校对音准,用小石子和易拉罐做成的沙锤,用长短不同皮筋和尺子做成的拨弦乐器……学生动手了,也动脑了,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之余更激发其敢于创造的意识。
2、放飞想象,引领创造。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欣赏曲目《百鸟朝凤》,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绘画、表演等形式来描绘听到的音乐形象,在欢快热烈的音乐氛围中,学生兴趣浓厚,擦出了好多创造的火花。
3、诱发兴趣,激励创造。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在教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变形记”环节。分别播放由“2005年超女”演唱的慢拍版《青春舞曲》、rap版《青春舞曲》。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歌曲演唱速度、力度的改变对歌曲情绪的影响。那么多学生们熟悉并喜欢的歌手使课堂达到了一个“沸点”,这时候笔者适时的加入了“创作”环节,“用你喜欢的方式演绎歌曲”,表演过程中有歌有舞,小组的合作精神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在心灵的净化中歌唱。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情感的渗透力量上胜过其他一切艺术形式。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它是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有效手段。情感互动是音乐课的纽带,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了这条主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实现音乐教学“以情感人”的教学目的。初中生骨子里充满着“叛逆”和“不屑”,教师的“循循善诱”可能也被他们解读为“教条说教”。而音乐却不同,它可以直至学生心灵,让快乐的更快乐,让悲伤地更悲伤。精彩的音乐,能使人的心灵获得慰藉,能让人的生活得到启迪。笔者在这个方面是颇有体会的。
1、歌声让友情更和谐。
七年级的学生进入到新的环境会有好多不适应,我们的音乐课在这一点上就可以充当一个媒介,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上册中的《希望与你同行》第一环节就设计为同学间做自我介绍,有的同学还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在“希望与你同行”的歌声中,学生脸上的陌生和拘谨慢慢淡去,快下课时,学生已经能在小组活动中打成一片了。
2、歌声让大爱更深远。
现在的好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相对较强,有些学生的“大爱”思想意识淡薄,笔者在音乐课上做了一些“软化意识”的实验,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上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九年级上册中的《爱心满天》。这些歌曲都是进行爱和感恩教育的优秀素材。笔者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加入了几处“灾难篇”例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让和平年代的他们直面灾难。把教材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中,有的孩子甚至留下了眼泪。这时候,教师什么也不用说,不用做,音乐已经代替我们触摸到孩子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3、歌声让意识更增强。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课题是《绿色的呼唤》。绿色,生命贯穿整个单元。教师在这里充当了一个“环境卫士”的角色,利用书本中的素材,带领学生“去植树”,去看望“受伤的丹顶鹤”,为“逝去的的女大学生”扼腕叹息,所有的情感和语言在几个音乐作品中诠释的淋漓尽致。这时候的“环保意识”犹如“春风化雨”一般流入学生的心田。通过歌唱,同学间相处得更好,更懂得关爱他人,环保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当然,在音乐课上讲“思想”,谈“道德”,一定要审时度势,根据教材的情境需要,切记走进了一种误区。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手段只为抓学生的眼球,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看客”;适当的“花架子”是锦上添花,一旦过了,就只剩“架子”,而失去“花”了。因为我们毕竟是“音乐课”,而不是“政治课”。
鉴于此,习惯把音乐课称作“唱歌课”的该无语了,小小的“唱歌课”里有广博的空间供我们一线教师去发掘,去发挥。借助音乐课,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浸染,个性得以飞扬,心灵得以净化。让音乐课的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了无痕迹,还需要所有一线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始终坚信“小课堂,大舞台”!
第二篇:课堂小舞台,课外大舞台
课堂小舞台,课外大舞台
—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之我见
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互动模式的学习过程,没有可以调动学生那颗对音乐怀有炽热情结的新鲜的音乐元素,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她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根据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中小学开设的音乐课程,较之以往的音乐课,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方面大大增强,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音乐教育的种子在学生稚嫩的心田中尽快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个人多年从事音乐课教学的实践经验发现:兴趣是学生认知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学习习惯,进而激发其艺术的感悟、想象和创新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抓起。
一、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感兴趣
1.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程的安排必须合理,课堂操作运行灵活多变,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有所侧重点的安排好教学内容,“炒活”音乐课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让教学内容有“新鲜”感,使学生兴趣倍增。(2)突出高潮的“华彩乐段”,有个精彩的结尾。(3)设计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案吸引学生要学。
2.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动力,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会自发产生,它有赖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靠几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国外各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法中,再根据我国教育观念,创造出一些适用的新方法。
3.通过交流、合作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在人类社会愈益开放的今天,如何避免个体的锢闭、狭隘,从而与人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是一个十分凸显的问题。音乐学习活动要为学生们提供沟通渠道,找到交往机会,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重唱、重奏、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真切地体验情感,参与互动,进一步激发兴趣。
二、让学生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校园音乐阵地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外音乐活动这个阵地。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质修养。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起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是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让学生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舞台
课外也是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实践的途径,它能够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现音乐人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萌发学习音乐的感召力。课外是个广阔的大课堂。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课外教学可以通过许多生动形象,趣味妙生的景物直接影响着学生,去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去发现美,接纳美。比如:电线上跳动的小鸟,就是五线谱上音符;火车开动声、滴滴嗒嗒的钟声可让学生获得节奏的感受;山谷的回声可以把学生带回童年趣事的回忆中,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体会在行进中唱歌把握节奏技能。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广播、校园电视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欣赏音乐主要是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太阳的祝福》等优秀的与教师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微妙,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增强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在国庆节时,我们播放《歌唱祖国》《爱我中华》,让学生在激昂高亢的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等。我们还可以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课外教学是学生用音乐知识去实践的环境,去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教室的魅力,陶冶情操,是补充课堂教学缺欠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音乐课外教学的第一和含义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它包括建立文艺队、开展课外辅导等,同样给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锻炼的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时机。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因此,在课外,我们可以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县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
且还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教师在组织的时候应做到使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创造性的参与,做到了这几点,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才能让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参与,从而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成长。利用好课堂小舞台,课外大舞台,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的。
第三篇:课堂——学生的舞台
课堂——学生的舞台
繁峙县砂河第四小学 刘焱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追求的目标。
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之一孙双金曾说,好的语文课应具备“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的特点。为此,我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努力做到课堂40分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前,我布置的预习作业之一是“画一画你认识的陶罐或铁罐,注意画出他的神态。画好的就作为你们小组的头饰。”
上课后,我看着学生添画的表情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生:“铁罐常常奚落陶罐,后来还恼羞成怒,所以我要画出他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额角的青筋凸起的样子。”
我又问另一个学生:“你为什么把铁罐的眼睛画得那么大?”
生:“他愤怒到了极点,那两颗金鱼眼气得快要掉下来了。”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二、说一说,融入故事情境。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自我介绍”法,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之中。
基于学生对文中主角的初步了解,我问学生:“谁愿意扮演陶罐或铁罐做个自我介绍呢?”学生们自告奋勇,都想上台展示。我叫了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上台介绍。女孩叫柴艺,她很文静,一上台就鞠躬向大家问好,说:“大家好!我是陶罐,我总是和别人和睦相处,因为我想和他们交朋友。”男孩叫左佑,高高大大的,你看他昂首阔步地走上台来,双手叉腰说:“你们知道吗?我是铁罐,我坚硬无比,所以我根本看不起那个被我一碰就碎的陶罐子。”
当时,学生们的介绍让我很惊讶,他们不仅仅是对故事感兴趣,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角色有了深刻的理解,介绍时的语言表达完全符合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性情。其他同学也已不由自主地被他们带进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里。
三、读一读,分角色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接着,我让学生们在自己小组内分角色读铁罐和陶罐对话的部分,学生们颇有兴致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绘声绘色地朗读着。只听他们时而大声叫嚷,时而轻声辩解;只看到他们有的愤起拍桌,有的含笑不语。看来学生们已经被故事中的角色深深吸引。
四、演一演,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分角色练读后,我选了一组同学上台演读。学生的表演声情并茂,博得了我和同学们赞赏的笑。这时,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点评,以鼓励、欣赏为主,学生们不仅评价了他们演读得好的地方,而且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对“奚落”、“和睦相处”等词有了多角度、生活化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课文中的提示语还可以换成或补充为“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咬牙切齿、气急败坏、大发雷霆、恼羞成怒、宽容大度、谦虚礼让、据理力争”等等的好词时,他们积累丰富、求知若渴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了身后每位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正如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过: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同时也说明了字词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朗读中深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达到了真正理解词语的目的。
此环节的设计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了才能,满足了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了朗读的信心。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拓展出的词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起立深情诵读着。
接着,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扮演成小记者,采访一下台上或自己小组里的陶罐或铁罐,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生问“铁罐”:“铁罐,你为什么总是奚落陶罐呢?” “铁罐”答:“因为我坚硬呀!他没法跟我比。” 一生问“陶罐”:“陶罐,铁罐那么盛气凌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反而处处让着他呢?”
“陶罐”答:“因为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主要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什么可吵的呢!”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对陶罐和铁罐的不解和看法,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我深感欣慰。
五、写一写,交流学习此文后的感慨。
教学临近尾声,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并创设情境:许多年代以后,国王御厨里的瓷盘、瓷碗、瓷瓶也都和陶罐一样成为出土文物,他们回忆铁罐对陶罐的奚落,他们都忍不住了,请大家代替他们在展示条上写下自己的看法。
练写句式如下:瓷盘哥哥第一个站起来说„„瓷碗小妹也有些愤愤不平,说道„„瓷碗妹妹还没说完,站在一旁的瓷瓶姐姐也跟着着急地说„„一边角落里的陶罐抢过来说„„学生们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得到“智”的开发和“理”的感悟,使本堂阅读课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的谦虚、友善,油然而生对陶罐的同情、赞美,朗读也水到渠成地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在读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不要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懂得扬长避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当然,我要做到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把书读好,而是把拓展思维训练穿插在朗读之中,做到处处有朗读,处处有延伸。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创作”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立意或语言独特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课文个性化的感悟。
法国伟大的教育家让·雅克·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一直为此努力着。今日,看到学生们学得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情感的体悟,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我的独角戏,而成了学生们的舞台。
2013年1月8日
QQ : 41576125 手机号 : ***
第四篇:小窗口,大舞台
小窗口 大舞台
——“优质服务从我做起”主题演讲稿
平山镇劳保所 潘娜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平山镇政务中心新农保窗口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人生就像一个舞台,会不断面临各种挑战,今天的比赛也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舞台,而我的演讲题目就是:小窗口,大舞台。
众所周知,2009年,中央作出了重大决定,在全国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亿万农民第一次享受到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生活,改写了农民几千年养儿防老的历史。2011年伊始,我进入了新成立的平山镇劳保所,成为一名普通的窗口服务人员,投入到这项轰轰烈烈的工作中,开始了人生新的一页。
一切都是新的,新工作千头万绪,繁杂异常。国家的政策刚刚实行,很多政策法规需要学习,很多工作流程需要开展。在学习掌握业务的同时,需要和上级、村干协调沟通,为成千上万的群众解释政策、办理业务。为了让群众了解到新农保的好处,我们想方设法的鼓舞宣传,千方百计的动员教育。多少个夜晚深入到村屯,挨家挨户的宣传;多少个周末放弃了休息,加班加点的录入。
新农保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还要面对不少阻力和困难。两万余份材料的整理归档、数据的校对录入,都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和失误。一个数字的偏差,一点点的疏忽大意,都将可能直接导致老人无法按时领到养老金。农村很多都是空巢老人,大部分不识字,宣传解释时根本听不懂政策内容,导致了对参保的排斥;办理参保业务时,经常材料、证件没有带全,不得不往返多次,对我们产生了不满情绪。
面对浩如烟海的参保材料、表格数据,我也苦闷过,想过逃避;面对不理解的群众责难,我也彷徨过,想过退缩。甚至有时觉得这种工作枯燥简单、单调乏味。直到有一天,一位孤寡老奶奶来到政务中心,颤巍巍地对着我说:阿妹,多靠你,我们农村人也得领国家发的工资了。看着老人激动的神情、真诚的眼神,我才似乎明白了农保事业“关乎国运、惠及百姓”的伟大,我才渐渐懂得了“小窗口、大舞台”的真正涵义,那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有益于群众的贡献!
于是,我学会了热爱这一工作,尊重这一工作。三年多来,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勤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快而不错,始终以参保人满意作为窗口服务的第一标准。平时多换位思考,多倾注爱心,办理好每一项业务,成为一名懂业务、会微笑的惠民使者!
小窗口,大舞台。新农保服务窗口虽然渺小,但它不仅体现着我们的道德修养、职业素质,更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它承载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也是当代社会进步、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曾这样阐释“中国梦”。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多少代人的梦想,如今正在变为现实。而我们这些服务在新农保基层窗口的人们,就是实现这些梦想的排头兵!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想,我能认真做好新农保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应该就是简单中的复杂,平凡中的伟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满怀激情,面带微笑,为群众真诚服务,在新农保的小窗口实现人生大舞台的价值,为新世纪的中国梦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小舞台策划书
活动名称:
十月歌舞,欢火文化
活动目的: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人文气息感染一代代学子,古代的科技文化同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开展这个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娱乐之时走进文化,在欢笑之时感悟传统的魅力,在欢畅之后更多的是换来同学们的努力和奋斗,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唱响新时代的新篇章。开展流程:
1.开场舞蹈(大约5分钟,可以是具有韵味的古典舞)
2.吉他奏唱
3.现场拼歌(参赛的人需提前报名,根据报名的人的数目,分成3组到5组不等,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当音乐响起之后,代表需踊跃抢歌,抢到歌的需在十五秒内有本组任一个人唱出,可得一分,否则不得)
4.得到分数最多的一组,由主办者为其赠送小礼品一份
5.单人舞表演
6.单人演唱
场地要求:
露天,平坦,可以摆放音响等音乐设备
预算经费:
场地布置 100-200元
小礼物50-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