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没规矩孩子的有趣“惩罚”
给没规矩孩子的有趣“惩罚” 核心提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在孩子早教中,很多父母发觉当孩子渐渐有了个性和脾气,让大人觉得越来越难管束时,除了夸奖和鼓励,适度的惩罚不可或缺。
孩子没规矩表现一: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打手心。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2、帮忙做家务。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温馨提示: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孩子没规矩表现三:吵闹不休
有趣“惩罚”方式:
1、罚坐。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2、排豆子。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孩子没规矩表现四: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有趣“惩罚”方式:
画画。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温馨提示: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孩子没规矩表现五: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有趣“惩罚”方式:
罚站。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孩子没规矩表现六: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有趣“惩罚”方式:
看书、写字。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彩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温馨提示: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孩子没规矩表现七: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有趣“惩罚”方式:
禁止某些权利、要求。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第二篇:孩子没规矩主要是父亲失职
孙云晓:孩子没规矩主要是父亲失职
(2013-02-26 08:50:13)转载▼标签: 孙云晓媒体报道教育 分类: 我的访谈及消息
2月22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通报了李某等五人涉嫌强奸罪被刑拘一案。在媒体将李某确认为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小儿子之后,这条寥寥数语的消息迅速成为爆炸性新闻。
在这个17岁的年轻人身上,既有在“名二代”的特殊身份下的各种荣誉,也有2011年打人之后被劳教一年的“污点”。
当他的母亲面对媒体数度哽咽,希望媒体和大众宽容儿子的时候,人们窥见一个“问题孩子”在家庭教育失当、社会教育缺位下的成长困境。
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家庭学习”
实际上,在2011年打人事件发生之前,这个年轻人一直是公众视野中的“好孩子”。
他4岁师从名家学习钢琴,连续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
他8岁开始学习书法,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并被选为年纪最小的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
10岁的时候,他加入了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并就读于美国一所著名的冰球学校。
透过这些“公开”的荣誉,不难看出当下很多父母的成才观。考试第几名、钢琴多少级、比赛拿什么奖等各种学习和技能指标是家长们区分“好孩子”和“坏孩子”的标准,至于孩子的道德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在家长心中却显得无足轻重。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明说,重品德的家长可能会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习惯上。但是,当下更多的是重视知识、开发智力的家长。
在他负责的一项调查中,家庭中家长与孩子谈话的主题,有高达93.4%是孩子的“学习”;73%是“学校的事情”。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家庭学习”,把围绕着学校教育抓孩子的学习,放在了家庭教育和父母职责的首位。
洪明说,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业、职业上有所成就,掌握一定生存技能;二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观、人生观,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而后者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不能本末倒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6岁之前的孩子,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韩国教育部前部长、首尔大学教育专家文龙鳞教授在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后,得出了“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无法适应10年后的社会”的结论,他的忠告是: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父亲应该给孩子立规矩
2011年2月,李双江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聊到育儿经时说“你不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他恐怕没有想到,孩子的那个“不好”更让他担忧而无力。同年9月,这个15岁的少年无证驾驶一辆宝马汽车,与同伴殴打他人。
孙云晓认为,这是典型的没有规则意识的行为。他认为,大约两周岁时,孩子就需要一定的规则和指导,以现实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时候,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渐给孩子立规矩,了解社会规则、道德原则、风俗习惯以及行为规范。
英国教育家尼尔说“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如果按照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观点对此做进一步的分解,那么,没规矩的孩子是父亲的问题,因为父亲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纪律的世界”。
与此相佐证的是中国的一句俗话,“慈母多败儿”。如果说母亲会表现出更多的宽容,那父亲则更喜欢给孩子立规矩。孙云晓认为,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规则行为习惯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往往被看作孩子的规则来源。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把小孩子分别放在设有篱笆和未设篱笆的游乐场游戏,结果发现,他们在未设篱笆的游乐场会比较没有安全感,活动的场地范围比较小,大都挤在游乐场中央;而有了篱笆的保护时,孩子们游戏的范围要大很多,一直会延伸至篱笆的边缘。
“让孩子认识规则、了解规则并按规则行事,有时候看起来像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孙云晓说,那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往往都是一些规则意识没有建立起来的青少年,当他们的个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不是调整自己,而是以身试法,最后才会锒铛入狱。
此前,有媒体采访到了李双江之子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同学们发现他“常犯错而很少受罚”,由此揣测他“很有背景”。
“给孩子的自由应该是理性的,”洪明认为,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只有边界清晰明确,车才能跑得又快又好。
孙云晓表示,一个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为这个社会所接纳,才有施展抱负的空间,才有成功的可能。
对问题孩子的社会教育缺位
在上次打人事件后,李某被收容教养一年,也就是说,在解除收容教养不到半年后,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涉嫌轮奸事件。这意味着,上次的收容教养并没有让这个孩子改过自新。
网友“十年砍柴”认为,将犯事的孩子搁在一起“劳教”,可能会因相互影响,从“单项毛病”发展为道德品质的全面恶化。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目前,“由政府收容教养”是由公安机关来决定和执行的。
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佟丽华曾表示,由公安部门确定未成年人是否有罪,进而决定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做法,非常不利于未成年人基本权利的保护。
一位法律界人士认为,上次李某打人涉嫌故意伤害罪,但情节却并不严重,一些嚣张的言语和行为并不能作为论罪的依据。如果他是身份一般的未成年人,根据“预防、挽救、教育、感化”原则,这样轻微的刑事案件,可能经过双方协商就可以赔偿了事。
“说他坑爹,不如说他是被‘被爹坑了’。”上述法律界人士表示,这次许多媒体的报道也没有把他当未成年人看,在社会仇官、仇富情绪面前,那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被彻底无视了。
“社会对特权不满情绪的宣泄,可能会伤了孩子。”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何挺认为,现在,那些有违法行为但不需承担法律责任的未成年人,面临“小错不管,养肥了再管”的窘境。比如,14岁的孩子小偷小摸,从看守所出来没人监督,更谈不上对他们的教育和帮助。
“国家应该承担起这些孩子的监护责任,保护他们、教育他们。”何挺说,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与公安机关对接,对这些“从非罪走向犯罪”的孩子负责。
“李某上次打人的事情或许还不够典型,他不是没人管,而是管不好。”何挺说,有一些国家对这样的孩子是放到一些社会化的机构进行教育的,比如心理疏导、社区劳动等,通过教育手段让他们重新与社会融合。
2013---2--26中国青年报
孙云晓:良好的夫妻关系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013-03-26 13:22:10 标签: 孙云晓媒体报道教育分类: 我的访谈及消息
作为北京“三八”国际妇女节服务月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北京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24日邀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老师为200多名家长们进行了《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联盟》的讲座,并于现场和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孙云晓对家长的问题逐一解答。
孙云晓提醒家长,要认识到一个家庭的核心首先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这一点非常容易忽视。事实上,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家庭教育也有利。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到什么是男人、丈夫、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女人、妻子、母亲,从父母身上认识到爱情、夫妻、婚姻、男人和女人的交往和合作。夫妻关系好,就给家庭提供了很大的正能量,整个家庭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夫妻彼此忽视,那就是把关系颠倒了。没有好的家庭,何来好的家庭教育?
孙云晓特别强调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他说,一般而言,母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而父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如果父教缺失,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较差,退缩行为比较多,可能终身“缺钙”。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可能颠倒过来,比如母亲酷爱运动,而父亲是个宅男。但无论如何,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共识是“双性化”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一个孩子,要吸纳男女两性各自的优点,从而成为一个新人,这就需要父母亲承担不同的培养责任。
通过新浪微博、北京妇女网等媒体预告,200多位家长自发来到现场聆听了讲座。现场进行了新浪微博大屏幕直播,课程也将通过优酷视频分享给更多家长。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常红)
第三篇:孩子调皮 试试有趣的惩罚方法
孩子调皮试试有趣的“惩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在孩子早教中,很多父母发觉当宝宝渐渐有了个性和脾气,让大人觉得越来越难管束时,除了夸奖和鼓励,适度的惩罚不可或缺。
孩子没规矩家长有法宝
宝宝没规矩表现一: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打手心。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2、帮忙做家务。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温馨提示: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宝宝没规矩表现三:吵闹不休
有趣“惩罚”方式:
1、罚坐。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2、排豆子。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四: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有趣“惩罚”方式:画画。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温馨提示: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五: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有趣“惩罚”方式:罚站。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六: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有趣“惩罚”方式:看书、写字。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彩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温馨提示: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宝宝没规矩表现七: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有趣“惩罚”方式:禁止某些权利、要求。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温馨提示: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给孩子立规矩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孩子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给孩子立规矩不能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第四篇:读《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有感
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马家砭镇中心小学
郝乐
这几天我在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这本书中的不要轻易惩罚孩子这一节,读过之后我心里有很多感悟。
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伤害的教育手段。不禁联想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惩罚学生似乎是我们教育教学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这些事件不但对学生造成了心理阴影,有的时候还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这让我想起在我教学中发生的一件事,记得当时带的是六年级,是一个毕业班,班里有不少学生喜欢在考试的时候抄袭,这是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什么也不懂,当时只知道一味的去批评学生,叫学生家长,但是有几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却没有一点点提高,照抄水平反而提高不少,这让我心里大受打击,在其他老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大家对学生心理疏导,讲抄袭的危害才解决了这一矛盾。所以惩罚对于学生来讲大多时候没有积极的作用,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消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学会谅解,感动他们具有的自尊心,敏感的小心灵。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改正错误的积极性”。看到这一句话时,我的心中就有一个事例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件事发生在我教学的第三年,当时我教三年级。这一年陕西省开始实施 “蛋奶工程”,政府为孩子们免费发放鸡蛋、牛奶、火腿肠。当时牛奶是学生最喜欢的食品,但是我们的班里就有一名叫张智轩的学生,他十分聪明,看着牛奶,居然想到了低价收购牛奶,高价出售给其他同学的生意来。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既可气,又觉得可笑,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我心里想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当时我把这个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里,一开始我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他的眼睛。他青涩的面孔没过多久就变得忐忑不安。这个时候我才说:“张智轩,你觉得你做的好不好?”他说:“不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收牛奶,卖给其他同学了。”听到他的回答,感受到他还对卖牛奶这件事只知道表面上的错误而不明白里面存在主次关系,我就对他说:“张智轩,你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做生意。更何况你的行为也是不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知道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老师不反对你做生意,但不是你现在的小学生活,而是以后的学业结束之后。到那时你做的好,老师也会为你感到自豪的。”他发现我没有惩罚他,而是谅解了他,直到小学毕业再也没有出现在学校做生意的情况,并且能认真学习,考到西安念初中去了。作为教师学会谅解学生的错误,学生可能会激发出远超你想象的进取心。
惩罚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但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只惩罚,给孩子一些阳光,给孩子一些雨露,要学会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谅解学生的小错误,只有这样你才会看到拥有别样风采的学生。
第五篇:用适当的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用适当的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
作者:王芳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1期
随着新教育方式转变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和“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处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处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老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但我认为,在提倡表扬、赏识、奖励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咱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咱们所否定的处罚教育,让适当的正确的处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当一个人犯错后,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即以愧疚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以获得心理平衡。即使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也会有这种心理。所以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机会,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渴求从这种心理中解脱出来,因而此时的他最容易接受教育,并且刻骨铭心。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惩罚案例,是美国总统里根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里根在12岁时因为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为了偿还从父亲那儿借来的赔玻璃的钱,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擦皮鞋、送报纸、打工,终于挣回了12.5美元。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当然,我们所说的惩罚,并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也不是罚抄课文多少遍、去操场罚跑多少圈之类。惩罚的一个基本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曾经有一个父亲感叹儿子没有责任心,一学期丢了10个小黄帽,他就此事请教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老师。孙老师问他是不是孩子丢一个他就给买一个?他说是的。孙老师告诉他,如果这样下去,孩子不可能有责任心,因为对孩子来说,东西丢了无所谓,家长马上就会给他买新的。父亲问应该怎么做,孙老师的建议是:孩子再把小黄帽弄丢,就让他自己去找,如果找不到,第二天就不给他买,让他光着脑袋去上学。父亲担心那样做孩子会被老师批评。孙老师明确表示,就是要让孩子受批评。然后孙老师建议家长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新的。如果没有零花钱,就取消他一个最喜欢的项目,如少吃一顿肯德基、少买一本故事书等,用省下的钱买帽子,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知道珍惜,才能使他有责任感。
我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教育的。儿子如果做错了什么事,也会给他惩罚。先给他讲道理,然后罚儿子做家务、不去书店看书、不准看动画片等等。等儿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完成惩罚以后,才能按原来的计划继续他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让儿子增强了责任感,绝大多数时候能有计划地主动完成他自己的事,能帮助大人做一些家务,尽他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