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孩子讲故事
1.小鱼救月亮 2.小兔智胜大象 3.小猫咪遇险记 4.流口水的小狗 5.青蛙画天 6.孔融的故事
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8.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9.小白兔钓鱼 10.会唱歌的小水壶
小鱼救月亮
天上圆圆的月亮倒影在湖里,就像一个晶莹的玉盘。一群小鱼儿游到水面上赏月,它们看的入了迷。
突然,一条小鱼叫起来:不好了!不好了!月亮掉进水里了!一听这话,小鱼儿都朝水里看:哇,真的不好了。。水里确实有一个月亮,鱼儿们急得团团转。它们议论纷纷,想把月亮顶到天上去。
它们游到月亮的下面,想把月亮顶出水面。湖水起了波纹,水里的月亮突然奇迹般的不见了。一条小鱼又叫起来:顶上去了!顶上去了!月亮又在天上了!
鱼儿们高兴极了,拥抱在一起。不过一会儿,水面平静了,月亮又掉在水里了,小鱼们又开始乱作一团了。正巧鱼妈妈来了,它看着孩子们正忙活,就问:你们怎么了?鱼儿们说:月亮掉到水里了!我们正在救它呢!
鱼妈妈看看天上的月亮,又看看水里的月亮,笑着对孩子们说:水里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的倒影啊,你们这群傻孩子。。
听了妈妈的话,鱼儿们有的高兴的跳了起来,有的围着妈妈转起了圈,开心地说:妈妈,您懂的真多!原来是这样啊!哈哈。。
小兔智胜大象
大象正在河里洗澡,小兔说:象大哥,请你不要把河水弄脏了,不然会影响大家的饮水卫生。大象自以为体重力大,不把兔子放在眼里,傲慢地说:小东西,你不配教训我!你如果有本事把我拉上岸,我就不洗了!
小兔想了想,有了主意。他说:象大哥,您别生气。我可以毫不费劲地把你拉上岸,也可以轻轻松松地把你赶下河。不信,咱们比试一下。
比就比!大象轻蔑地说,你这个小家伙别把牛皮吹破了!别说就你一个,就是你们来十个、百个、千个,我也不怕!空中的小鸟,水里的乌龟,你们都来当裁判!
小兔故意激他一下:你可不要后悔呀!不后悔!大象边大声说,边气冲冲地爬上了岸。
这时小兔假装厌恶地说:瞧你身上脏兮兮的,我可不愿你把我身上弄脏!
好,等我洗了澡再比!大象边气呼呼地说,边往河里走。
看着又走进河里的大象,小兔咧开了三瓣嘴,笑着说:我赢了,我赢了!
大象生气地说:比赛还没有开始呢!
乌龟高兴地说:不,比赛早结束了!你不是已被兔子拉上了岸,又被赶下了河吗?
小鸟兴奋地说:嘿,只要有智慧,小兔也能推拉着大象走啊!
小猫咪遇险记 一天,阳光明媚。小鸟们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
小花猫咪咪唱着歌儿,提着篮子走在林间小路上。篮子里装的是妈妈叫她给姑姑送去的点心。咪咪很高兴,又可以见到姑姑了,姑姑对她很好,常常给她带好东西,还给她梳漂亮的辫子。想着可以见到姑姑,咪咪加快了脚步。
忽然,咪咪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响声,她很害怕,使劲向前跑,她没跑多远,后面就出现了一只大老虎,嘴里叼着一只死去的兔子。看见这样的场景,咪咪跑的更快。这是老虎发现了咪咪,他扔下兔子,大吼一声,向咪咪追去。
咪咪使劲跑,眼见老虎就要追上来了,前面有一棵大树,咪咪飞快的爬了上去。老虎在树下乱撞,想把咪咪撞下来。咪咪下的手脚并用,紧紧的抓住树干。老虎在树下徘徊了很久,见咪咪不下来,便转身离去。咪咪看见老虎终于离去,从树上一下就跳了下来,向前飞奔而去。。
流口水的小狗
火红地太阳高高的悬在天空中。
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狗在一起玩。玩热了,躲到大树阴底下纳凉。
小狗伸长舌头,趴在地上,呼哧、呼哧喘粗气,还滴滴答答流口水。
小刺猬捂住鼻子说:小狗,你都这么大个子了,还流口水,好脏啊!小松鼠也随着说:就是。
小狗一听生气了你们嫌我脏,我走,不跟你们玩了!
回到家,妈妈见小狗嘴噘得老高,问:怎么了,谁惹你了?
小狗委屈地说:小刺猬、小松鼠说我流口水,嫌我脏!
“唉,就为这点小事呀。跟他们解释解释不就行了。”妈妈笑笑,动物的汗腺一般都长在皮肤上,通过皮肤出汗散热,如马、骡子、驴等等。牛的汗腺长在蹄子缝里,兔子是通过耳朵散热。我们狗的汗腺在舌头上,所以不是流口水,是出汗散热。
狗妈妈正在开导小狗,小松鼠和小刺猬走进屋来:大妈,您说的话我们全听见了。是我们错了,不该说小狗哥哥
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狗都笑了,又和好如初,高高兴兴地一块儿玩去了。
青蛙画天
草地上有一口井,井里住了一只青蛙。
一天,青蛙听说小熊很会画小鸟,画得栩栩如生,大家都夸他是画家。青蛙很羡慕,他想:我也要成为画家,小熊光会画小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要画就画最大的,我要画天。
于是,青蛙拿了一张白纸和一支笔,跳出井口,蹲在草地上,鼓起一对大眼睛,看了看天。天太大了,无边无际。青蛙傻眼了,他无从下手呀。到底怎么画呢?小青蛙低下头来,他看见了那口井,他的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小青蛙扑通一声,跳进井里,抬起头,哈!天变小了,圆圆的,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青蛙高兴极了,只见他提起笔,在纸上一挥而就,纸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天画好了。小青蛙拿着自己的大作,一跃而起,蹦出井口,一边挥舞着那幅画,一边大喊:快来看啦,我会画天了,我成大画家啦!
孔融的故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他聪明过人。他6岁让梨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但孔融分梨的故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有一天,孔融的伯伯、叔叔、婶婶带着孩子来做客。孔融高兴极了,因为孔融长到6岁还没见过他们。孔融一一给他们行了见面礼。这时,母亲让人端 上一盘又大又香又嫩的梨来,孔融数了一下,只有六只。孔融正要分梨,父亲拦住了:慢!孩子,你把梨子分给堂兄妹,每个人一只,而且盘子里还要留一只!几个堂兄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了主意,心里在想:这样分梨,我们六个人中总有一个人吃不到梨子呀!孔融为难地看看母亲,母亲鼓励孔融:孩子,动脑筋好好想想呀!你一定能分好的。孔融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动着,他看了看盘子,又看了看梨子。忽然,他高兴地拍着小脑瓜儿说:有办法了。孔融端起盘子,把5只梨子分别递给5个堂兄妹,这时,盘中只剩下1只梨子了,那个最小的妹妹双眼盯着盘中的梨子,眼中滚着委屈的泪珠。大家都说这个办法不行。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1只梨子和盘子一起端给了那个最小的妹妹。父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分得很对,能不能讲讲你为什么这样分? 孔融认真地说:每个人分一只,说明六个兄弟姐妹都得分到;盘子里还要留一只,也可理解为只要有一只梨子放在盘子里就行,所以我这样分是符合题意的。大家顿时恍然大悟,都夸孔融聪明。
孔融十岁那年,全家搬到了洛阳。当时,洛阳有个姓李的人,多才多艺,拜访他的人非常多。看门的人很傲慢,只有那些社会名流和李家的亲戚,他才给通报。孔融几次央求父亲带他去见见那个大官,父亲怕他不懂事,惹出麻烦,不想带他去。这一天,孔融瞒着父亲,一个人来到那个大官的门口,向守门人行了个礼,响亮地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看门人见他长得聪明伶俐,又懂礼貌,是个读书人家的子弟,就进去通报了李大人。孔融进了客厅,李大人觉得不认识他,就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 孔融答道:说来话长,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祖先老子有师生关系,因此我和您自然是亲戚了。见这个孩子这样从容不迫,能说会道,在座的宾客都感到很惊奇。李大人更是高兴地说:好口才,真是个神童啊!这时,有个大官陈大人大摇大摆来到客厅,听见大家都在赞扬一个小孩子,便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不一定有什么出息。大家都觉得他说话很难听,但又不好反对,都沉默不言。孔融不慌不忙地对陈大人说:我想,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伶俐吧。陈大人想:这不是用我的话来反驳我吗?他说我小时候聪明,不就是说我现在是个笨蛋吗?不由羞得脸色通红。大家见这位大官输给了一个小孩,心中不由得暗笑起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时候,有个烧木炭的老汉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红山,老汉快去世时,把东岗分给了青山,把西岗分给了红山。
西岗树木稠茂,能烧很好的木炭,红山很勤快,整天辛辛苦苦地烧木炭,日子过得很富裕,但三五年后,树都被他伐光了,于是红山就在岗上种了庄稼。不料一场暴雨冲走了红山辛辛苦苦种下的全部庄稼。他没有吃的,只好去东岗投奔哥哥。
东岗原来树木稀少,但青山很会规划,他先把不成材的树木伐了烧炭,然后又种上新苗;他在岗下开荒种田,养牛喂马。前几年生活很贫困,但三五年后,岗上树苗长大,岗下庄稼连片,牛羊成群。下那场暴雨时东岗上因为为树木防护,所以庄稼一点也没受损害。红山见哥哥这边山清水秀,一片兴旺,非常奇怪,就问哥哥其中的缘故,哥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说你吃山不养山,终究会山穷水尽;先养成山后吃山,才会山清水秀啊!
后来,人们都称赞青山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后,周家花园传出朗朗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时,他望着把花花的大米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将妈妈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他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吃上这碗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的说。是呀,这十多道关,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小白兔钓鱼
第一天,小白兔去河边钓鱼,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去河边钓鱼,还是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三天,小白兔刚到河边,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冲着小白兔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箩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会唱歌的小水壶
有一把金色的水壶,住在奶奶家。他是奶奶的好朋友。
屋外,雪花在画画。奶奶做在毛茸茸的垫子上说:金色的小水壶,我来给你讲故事吧。小水壶说:好啊,好啊!金色的小水壶坐在红红的火炉上,一边烤火,一边听故事。
故事很好听,小水壶听得很开心。火烤得他热起来。他对奶奶说:我想唱歌!奶奶说:唱吧,我最爱听你唱歌了。
金色的小水壶先是小声哼唱,后来忍不住大声唱起来。
奶奶觉得很好听,连忙把那一壶热腾腾的歌倒入暖瓶里。
奶奶站在门口,喊道:东家的小虎子,西家的小梅子,快来奶奶家吧!
小虎子来了,帽子上开着几朵雪花,小梅子来了,辫梢上开着几朵雪花。奶奶给小虎子倒了一杯热茶,给小梅子倒了一杯热茶。小虎子喝了咯咯笑,小梅子喝了唱起了歌。
奶奶暖瓶里的茶,是会唱歌的茶呀!因为那差事金色的小水壶烧出来的。金色的小水壶,是一把会唱歌的小水壶!
第二篇: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核心提示
近日,一本名为《怎样给孩子讲故事》的书受到很多家长的关注。这是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得主小雨姐姐给孩子讲故事20年的心得与方法总结。书中“给孩子讲故事的六大误区”的内容引起了很多热议。很多家长表示赞同,称今后将进行改正;有的家长持相反的意见,并不认同里面的一些说法。记者采访了两位教育专家,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看这“六大误区”的!
误区1:
讲故事时问高难度问题
●书中观点
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地提问,这可增强互动性,提高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但是孩子不是编剧,也不是上课回答问题,所以不要用难度过大的提问打断孩子听故事,不要让孩子感到紧张。如果孩子紧张了,他可能就不愿意听故事了,以后就会拒绝。
●读者讲述
南宁市民张先生说,自家孩子还比较小,所以都讲内容简单的、图文并茂的少儿故事大全和幼儿图书,一般不向孩子提难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引导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会按照故事书上的情节,有时候也会用模仿书上动物的动作和语调,甚至运用肢体语言比划给孩子看。
●专家观点
杨春成认为,家长在讲故事时不要向孩子提难度太大的问题,而是要家长提孩子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讲故事时不妨引导孩子思考,这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增强家长与孩子的互动。
李英庆也认为,讲故事过程中家长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而不是去考孩子,应更注重解答孩子的提问。
误区2:
讲故事时注重数量
●书中观点
给孩子讲故事求的是质量而不单纯是数量的叠加,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和编辑花费很长的时间打磨出来的,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出版物,把更多的知识挖掘出来,因为很多时候,很多内容藏在文字和图画的后面,需要家长和孩子像挖宝一样,把这些宝贝给挖出来。一个好故事,可以讲好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讲完故事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复述、表演、改编,再一起来画张画。
●读者讲述
市民李女士对于“讲故事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表示赞同。李女士说,刚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时,每晚都讲不同的故事;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孩子反复要求她讲其中某个故事,每天如此。后来,她惊讶地发现孩子能自己复述这个故事了。
●专家观点
“可以重复讲一个故事,同时也可以把一个故事拆分开来讲。”杨春成表示,在生活中妈妈如果给孩子经常讲同一个故事,其实孩子也会很喜欢听。但是也可以为了让孩子保持听故事的兴趣,家长不妨一个故事分开来讲,更有吸引力。
误区3:
借故事来批评孩子
●书中观点
家长讲故事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对错,千万不要在讲故事的时候借机批评教育孩子,尤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揭孩子的短。而是要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自己去领会那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会更好,否则孩子会觉得下不了台,预期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孩子再也不想听故事了。其实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和体会的,藏而不露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读者讲述
周女士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就经常用故事里的人物来教育孩子。例如她在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时,就会教育孩子说:“你之前在吃西瓜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大片的留给爷爷吃?”并教育孩子要学会尊老爱幼。但收效并不如周女士的预期,批评孩子多了,孩子就一脸不高兴地说“知道啦”,要不就玩着手中的玩具对家长爱理不理。孩子长大一点后也变得不爱听她讲故事了,宁愿自己玩玩具或看动画片。
●专家观点
杨春成说,在借由故事批评孩子方面,有一些家长的教育目的过于明确,比如故事中的小白兔比较懒,那么他们就会说自己的孩子也像小白兔一样懒,因此他建议多给孩子的思想多输入正能量的东西,讲正面人物时,多夸奖孩子的优点。
李英庆则认为这并不一定是一个误区。有时可以借助故事中的案例提醒孩子的言行,如对于较为吝啬的孩子给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从而可以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误区4:
任何地方都能讲故事
●书中观点
首先,嘈杂的地方不适合讲故事,比如在飞机上、饭店、火车站等地方。其次,在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地方,比如在游乐园里面,因为孩子看到的东西太多了,会经常打断他对故事连贯性的理解。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读者讲述
唐先生不赞同书中的说法。他的女儿今年3岁,他每次带女儿出游都会顺带捎上几本书,坐车时间长的话,都会主动给孩子讲故事,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安抚孩子,并且还能让孩子多学东西。
●专家观点
杨春成认为,讲故事时最好是定时、定空间,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样孩子可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为讲故事不仅仅是让孩子听故事,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阅读感兴趣、热爱学习。
李英庆说,讲故事的重点不在于讲述的场合,更重要的前提是在于故事内容。他认为在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可以利用看到的相关场景、设施,给孩子讲述具有相关内容的故事,由此可以给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甚至对知识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误区5:
忽略封面和封底的内容
●书中观点
图画书本来就是一种整体艺术,很多图画书都是从封面就开始讲故事,一直讲到封底,如果不加注意,会落下很多精彩内容。
●读者讲述
市民李先生对于书本的封面封底内容并不是十分注意,他认为儿童书刊的封面、封底无非就是些卡通图画,基本内容就是标注书名和书本的出版信息。有时淘气的儿子还会把书本的封面封底撕下来丢到一旁。
●专家观点
要不要注意图书的封面和封底?李英庆认为有必要。他说,书本的封面书名是对书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显得重要,同时儿童书籍的书本和封底通常配有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画,这些图画都能辅助孩子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不可忽略。
杨春成则认为,只要是封面设计得好,有意思,孩子自然而然会注意到封面和封底。误区6:
一开始就用手指着文字念给孩子听
●书中内容
年纪尚小的孩子看书必定是先看图的,其实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而且都非常聪明,光看图,也能对文字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同时,图画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至于认字是早晚的事,因此家长用手指着文字给孩子讲故事,可能会顾此失彼。●读者讲述
市民韦女士在孩子上小学前都坚持给他讲故事,但在讲故事时都是点着书本上的字给孩子念。她表示,很多人都说指着字给孩子讲故事能让孩子在听故事时轻松地学会很多字,于是她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孩子指着念过去,希望儿子通过这样能多认识字,也收到了效果,那就是儿子在上小学前比同龄孩子认识很多字。
●专家观点
杨春成认为,在认字的过程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这个字的故事,因为中国的文字本身就是象形的,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主动培养孩子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孩子的记忆能力,让孩子掌握讲话的速度。
李英庆则提醒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应首先把故事内容了解清楚,记住故事的梗概,再给孩子讲述,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篇: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现在的宝宝在睡觉前都希望家长能够将故事给自己听,新妈妈们想要做好母亲这一角色。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1孩子爱听故事。一天要求讲10个故事,或者1个故事重复讲10遍,还是乐此不疲,一双可爱的求知的小眼睛充满期盼地看着你,让你欲罢不能,也许这也是一种痛并快乐吧。
给孩子讲故事,我们有一点心得,现和大家分享,欢迎参与讨论哦。
—、3岁孩子阅读不怕重复,不要求多求新,应求精。
选择好的阅读材料,当然是吸引孩子兴趣的前提。我们通常选择语言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有趣乐观的、充满现实生活气息、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通过简单形象的故事,在她们小小的心里形成正确的善恶人生观。重复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慢慢渗透,细细品味,只要孩子爱听我们就可以重复。
二、根据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坏习惯,自己创作,通过类似故事达到教育目的。
孩子有些任性,经常会发小脾气,不听话。这时候我们就利用孩子平时喜欢的小动物、人物和角色编故事教育她们,让她们开心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自编故事要针对着每个孩子的特点、心理来的,让她们慢慢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有自己的参与感。比如:让她们做小大人,来批评小动物和人物,进而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教条的说教。有时候我们也会利用小家伙们的善良和爱听表扬的特点来编故事,让孩子感受自信的同时也能形成关心他人的好品质!对于孩子来说,正确适当表扬与鼓励和发现他的优点最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三、留下一点点疑惑。
越是好的故事,意境越是无穷的。以一个小孩子的理解力他是不可能100%去懂的。但没有关系,一点点疑惑一点点悬念,正促成他的求知欲,是成长的催化剂。故事每讲一次自然就理解得更深一些。
四、从哪儿开始,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可以选择给宝宝讲一些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什么内容呢?”看看宝宝有没有记住。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2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丰富知识,更可能让人变得快乐、积极向上。
所以在孩子课余时间,我就把有关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故事DVD放给孩子们听,这时候孩子们特别安静,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你给他们什么都能接受。渐渐地,孩子们便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DND听腻了,我就选择一些故事书籍读给她们听,书上生动多彩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对书非常喜欢,产生了深厚的读书兴趣。每天空闲时间他们总是缠着我讲书中的故事。于是我坚持每天给孩子们读10分钟的故事,发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后来他们自己看到图书上的动物和人物的表情,便能直接说出故事情节。渐渐地,就培养了孩子们良好读书的兴趣和讲故事的愿望。
在平时讲故事时,我会告诉他们认真地听,给她提一些问题和他们一起思考故事的内容,分析事件的起因,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满足孩子好奇心和了解新鲜事物的一个极好途径。积极地让孩子多说,多讲是为了培养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会时不时地冒出几句小大人一样的话还会用上“像…..一样、勇敢、坚定、不怕困难”等词汇,这和她长期的听故事和阅读是分不开的。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心得,孩子3、4岁时听故事应短小、情节简单,最好有适当的重复,角色也要少。
5、6岁的孩子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理解能力提高故事可以篇幅稍长,情节曲折的,而且内容和范围也要扩大,这样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思维。
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他们会讲的故事有了用武之地。老师知道她会讲很多故事,就请他们给新入园的小朋友们讲,当她的故事赢得老师和小朋友的掌声时,她讲故事的愿望更强了,她会主动和老师说“老师:我想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有时讲的不够流利时,她会再看书、再讲,只为给小朋友讲更好听的故事。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当众表达的能力更强了,在众人面前说话很有自信也更开朗。以前孩子讲故事故事讲的不够生动,通过参加“故事大王”比赛和“亲子故事会”老师先给孩子生动地讲故事,让孩子体会不同的角色,回到家中家长指导孩子,孩子会主动地给家长讲故事的时候,请家长做评委。现在很多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很注意角色的语言生动,得到是掌声和听众开心的笑。
多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多和孩子一起朗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办法。愿我们和孩子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3我家孩子叫李希麟,在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中四班上学。转眼,孩子已经6岁,看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感受着孩子每天的欢笑,倾听着孩子的烦恼,内心深刻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喜悦和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培养。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让人变得充实而快乐,变得积极向上。读书可以丰富内心,完善自我,从小培养读书的兴趣,从而学会表达,学会分享故事,让小小心灵日渐丰富,让他的内心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是一个不错的习惯。
我家孩子是个很喜欢说话的小朋友。从2岁开始,我就给孩子订阅了《婴儿画报》。晚上7点半左右,我和孩子就躺在床上,静静地开始分享故事。床头柜上堆积了很多孩子的书,在孩子的房间,要保证有他触手可及的书籍,让他养成用看书来打发时间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先翻阅一些,虽认字不多,可他还是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图画。他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遇到不明白地总是要充满期盼地看着妈妈,希望妈妈给出满意的答案。从《幼儿画报》、《嘟嘟熊的故事》、《365天故事》、《成语故事》、《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等,虽然听过的故事数目不多,可是孩子养成了睡觉前读书的好习惯,他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对各种类型的故事都充满了好奇和追求。在孩子的鼓励下,妈妈特希望自己是个配音演员,能拥有不同的声音,掌控故事里不同的人物发出的声音和语调。有的时候,妈妈累了,就通过电脑搜索故事,让孩子自己聆听。他也乐于接受,并且在选择中找到爱听的、感兴趣的故事。我们知道故事都渗透着很多的知识,比如节日,生活常识,交往礼仪,行为习惯,科学知识等,孩子通过形象的画面,生动地语言,学会了自主学习,有时虽不能全部理解和吸收,但是长期聆听下来,记忆力增强了,知识日渐累积,孩子的语言词汇丰富了,有了初步的世界观,能够辨别一些是非对错,还会把故事中的知识用到生活中,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和孩子讲故事的时间是我和他每天晚上最为静心谈话的时候,通过这个过程,我既了解了孩子一天的心情,得到了他的反馈信息,获得了和他亲密交谈互动的机会。下面就给儿子讲故事,讲一点心得,和大家分享,欢迎老师和家长参与讨论。
—、孩子阅读不怕重复,不要求多求新。
要选择好的阅读材料,能吸引孩子兴趣是前提。我通常选择语言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有趣乐观的、充满现实生活气息、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每个阶段,会按照孩子的心情和发展换些故事类型,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很多学科的兴趣。我儿子对地理,历史,音乐都很感兴趣。妈妈主要讲文科类的故事,爸爸主要讲理科类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孩子小小的心里对新的知识充满渴望,形成一定的人生观,能够有笼统的是非对错概念。重复不是浪费时间,有时遇到孩子喜欢,一个故事多讲几遍,讲几天都是可以的,通过慢慢渗透,细细品味,孩子在思考中逐渐领会,爱听我们就可以重复。
二、根据孩子的缺点和坏习惯,通过类似故事达到教育目的。
孩子有些任性,经常会发脾气,不懂礼貌,不听话。这时候我就找类似行为习惯方面的故事和他分享,让他能在聆听故事的时候,分析故事人物个性,“故事里的小动物或是人物,谁做得对,谁又做得不对,应该向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或是人物学习什么?”通过这样的问话旁敲侧击的的问问孩子,每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说说干的不好的事情,只要诚实,不给予过多指责。孩子敞开心扉,家长就多了了解孩子的机会。可孩子毕竟还只是孩子,有时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当时领会了,过后就忘记了,没有真正记住。这时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地灌输和引导,在不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慢慢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自己的不足。纯粹教条的说教孩子不服,很多时候也行不通。对于孩子来说,正确适当表扬与鼓励和发现他的优点最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孩子需要认同感,我们作为家长,将在他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总结教育方式,给予他适当地帮助,切勿用力过猛。
三、复述故事
先让孩子看图画、听故事。可以让孩子一边看画,一边有感情地朗读给孩子听,要掌握语速和语调,对于故事里的不同角色说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声调,这样更能感染孩子。朗读时还要注意,有些词汇孩子可能不理解,家长要加入通俗的话或适当地比喻作些解释。孩子对故事的内容比较熟悉了,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复述这个故事。由于故事的文字比较长,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讲下来,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分几个步骤。开始先采用提问的方式,家长问一句,孩子讲一句,一问一答,讲完这个故事。然后再用“接龙”的方式,家长和孩子一起讲,父母讲一小段,孩子讲一小段,直到最后孩子能完整地把故事讲出来。这样的方式不光能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共读”过程中,还可以增强母子、父子间的亲和力。
四、留下一点点疑惑。
孩子阅读的很多书,都是有连续性的,越是好的故事,意境越是无穷的,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越大。每天选择几页作为学习内容,留点悬念,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什么内容呢?”看看孩子有没有记住。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累积,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编故事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分析、想像,把故事续编下去。这种训练可以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能力训练的同时,我们家长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带孩子融入生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交往能力,感受自然,感受风景,用孩子的心看待身边的花草树木,引领他们了解自然,认识社会。
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底气,塑造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多一些时间和孩子阅读,多一些时间和孩子分享,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聆听故事,讲述故事,孩子在故事中完善知识,在表达中消化知识,锻炼表达能力。好习惯受用一生,愿我们和孩子一起聆听故事,一起成长!
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4最近四个妹妹回台省亲,闲聊起来才发现,我们共同的童年回忆竟然都是睡在榻榻米上听母亲讲《西游记》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台湾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很少,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听妈妈讲故事。夏天,晚上去院子里乘凉,冬天则窝在温暖的被窝里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心满意足,各自在心中继续自己版本的续集。那时虽然物质生活很差,但是精神生活充实。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在忙完一天家事后还肯讲故事给我们听,真是不容易。愈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愈受教。透过讲故事,亲子拥有共同做一件事的温馨感觉,这将成为支持孩子上进的力量。
以前的父母从不把爱挂在嘴上,但是一举一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正是这样的爱与期望激励我们上进,使我们在跌倒时,有勇气爬起来继续前进。
看到现在的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情形常觉得很难过,不知为何,他们把亲子最美好的那一块丢弃了。父母跟孩子讲话都是催促、责骂、抱怨,“功课做完了没有?”“为什么考得那么差?”“赶快去洗澡”“赶快去睡觉”。
当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说话不听、叫不动时,或许应该停下来检讨一下跟孩子的互动是不是出了问题,不要继续用原来的模式让问题加深变重。
家教中最忌的就是说教,所谓忠言逆耳,必须用别的方式让道理进入孩子的心中,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小孩子经常要求重复念同一本故事书,当故事情节深入孩子心中时,他也就学会了在那个情境中恰当的应对方式。
父母讲故事不一定要照书讲,自己可以编很多生活的经验进去。孩子都喜欢知道父母在他们那个年龄时的行为,这样说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共鸣。我小时候台湾几乎没有任何童书,父亲给我们讲的故事是《左传》中的历史故事,他有时念有时说,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喜欢的是围在父亲身旁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故事懂多少不重要,我们要的是亲子共处的时间。
后来我父亲病重,住在台大医院,小妹心血来潮,念《左传》给父亲听。我注意到,一开始,爸爸的表情很惊讶,他大概没想到小妹过了40年还记得他当年讲的故事。到后来,他开始微笑,因为他看到小妹身上有他当年的影子,那个口气就像爸给我们讲了千百次故事时的口气,我相信那天他很欣慰。
生命是个圆,大人以前讲故事给小孩子听,小孩子大了,大人老了,现在小孩子讲故事给大人听。假如我们没有跟孩子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回忆时,我们怎么期待孩子在我们年老时来陪伴我们呢?
现在的父母太忙了,忙着赚钱给孩子享用他们当年没能拥有的东西,他们忘了应该先给孩子他们曾经有过的东西。父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爱,愈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愈孝顺,因为他不愿让父母伤心。
前几天报上说有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拖着一个跟他一样大的行李箱离家出走,因为他觉得别人的妈妈都在家陪他们,而他的妈妈要上班,不能陪他,他觉得妈妈不爱他,所以离家出走。
我们除了感叹现在的小孩早熟,小学二年级就懂得收拾皮箱离家出走之外,心中也觉很不忍,因为这个孩子渴望母爱。他太小,不了解单亲的母亲不上班衣食会无着落。对这种孩子,母亲应该念很多跟他一样情况的故事给他听,让他了解很多人其实跟他一样,看看别人是如何度过没有母亲在家的一天的。最重要的是,母亲应该让他养成阅读的习惯,使他能从书中去找慰藉。
亲子关系需要经营,透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透过故事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最主要的是透过故事,亲子共同做一件事的经历,这个感觉会在故事内容已经淡忘后,化成一股支持孩子上进的力量,因为他一直都有父母陪伴的温馨回忆。
第四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法
我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一本绘本、一则小故事,只要有趣有内涵,都是我的素材,我都会拿来讲给孩子们听。我觉得那些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我认为借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能使孩子更轻而易举地受到启发。我要给孩子讲故事,我的做法是:
一、选择适合的故事
故事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听。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来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选材也不一样,给二三岁的孩子讲,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而给五六岁的孩子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否则,给小的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大的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
二、增加必要的肢体语言
给孩子讲故事时,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你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三、引导孩子简单的复述
一个故事讲完了,可围绕故事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如:讲完《老爷爷的帽子》这个故事,你可问孩子:“老爷爷把帽子送给了谁?老爷爷为什么生病了”“小鸟看到老爷爷生病又怎么想怎么做的?”……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锻炼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开口,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当孩子对你讲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之后,你就应该让他自己试着讲述,忘了的地方给他提示,让他接着讲下去,这样无疑会鼓励他讲故事的积极性,天长日久,这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
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
给孩子讲故事虽然不复杂,但也不是很简单的事,不是看一本书,再消化一下,然后再讲出来就行了,这里面需要一定的技巧。综合起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故事的选择
为孩子选故事,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认知水平、年龄大小、兴趣爱好,选择与之相符的故事,内容简短,话语具有重复性,适合模仿,语言要优美丰富,同时要生动有趣,孩子愿意模仿和讲述。一般孩子都对认识和了解动物有着极大的兴趣,甚至产生亲切感,因此,可以多选择以动物形象为主的童话。具体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讲述时间。讲述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好,时间长了,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另外还要注意因人而宜,孩子思想若能集中,多讲一会儿也无妨,若分心了就赶快刹住,不要勉强,以免孩子对听故事产生厌倦心理。
内容及体裁上。1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选择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图画书,比如和家里的家具、孩子的玩具以及其他孩子见过的东西相关的,这类书能让孩子们产生亲切感。1-2岁的孩子,可以读一些描写新事物的图画书,父母告诉他们书里画的是什么,并用声音、表情和手势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2-3岁的孩子,可讲些动物、植物等故事,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当然更好。故事要短,形象要生动,情节不要太曲折。一般而言,故事的篇幅控制在250-450字左右。3-4岁的孩子,可以讲一些情节稍微复杂的故事,可多选择一些童话故事,因为童话以儿童幻想为特征,从不同角度向孩子展示奇异美妙的现实生活,告诉他们真善美与假恶丑。孩子3岁以后,物我开始分化,他们开始对人的故事和有关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性故事感兴趣。这类故事,重点应放在讲清“发生了什么”,以拓宽视野,深挖故事主题。4-5岁的孩子,可以讲些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形象可以丰满一些,词汇量要逐步增加。5岁以后就应讲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和成语、谚语故事,这些故事富有哲理,是启迪儿童思维和语言的好材料。
此外还应适当注意故事的针对性。孩子可塑性强,可针对某些毛病和不足,选有利于矫治的故事,通过故事形象来启发诱导,达到自我鼓励和克服不足。比如,对于胆小的孩子可多讲些勇敢者胜利的故事,对自私的孩子讲些自私使人孤独的故事等等。
二、目标要求
2~3岁的孩子,能照着图画画书把一个简单故事的主要情节讲出来就可以了。语句不完整,需要家长一句句地教他说,逐渐提高。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则应要求他能独立地重述简单的小故事;语言方面,应该语句完整、连贯,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语气。
三、创设情境
创设故事情境实际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孩子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贫乏,往往对故事的内涵领悟较困难。因此给孩子讲故事,首先应创设一种故事氛围,达到借景生情。具体做法可以通过“解题作铺垫,告诉孩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注意哪些情节和人物,等等。有这样一个开场,帮助孩子实现注意转移──集中到听故事上来,并意识到这个故事的新奇,作好“听”的心理准备。
另外,要力求不断渲染故事环境,促使孩子神往于故事之中。情境渲染的途径很多,比如角色形象创设,讲故事者角色要到位,努力暂时摆脱或掩蔽自己的成分,按故事角色形象的个性及特点来寓情于境,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四、语言要生动,力求声情并茂
讲故事时要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样能让孩子听得开心,记忆深刻。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父母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加深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坚持说普通话,以口语为主,禁用方言,更不能用“娃娃腔”,语言要清晰、准确、规范。
要注意用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解。讲故事时所涉及的词义要浅近、准确,尽可能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来解释词义。对出现的关键词、新词要适当重复,加重读音,并作必要的解释,帮助孩子理解词义。还可以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多用象声字、象形字,难懂的词要作必要的解释或换作孩子易懂的话。
五、保持互动
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反应和感受,避免从自己的角度去讲故事,使孩子无法跟上你讲的速度。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让你的讲述和孩子的收听不“脱节”。
孩子在听故事时,往往会向家长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这时,家长应持鼓励的态度,响应他们的发言,一定要耐心解答,并且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千万不能嫌麻烦,以免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也可以适当提问。比如《早上好》的故事,先让孩子看图书,再提出:安安看见了谁?小公鸡对安安说什么等问题。有时,讲一段故事后提出问题,让孩子找出相应的图片来回答。这样能促使宝宝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理解画面的内容。最好把提问当作游戏,当孩子回答不出时,你可提出辅助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以拓展宝宝的思路,按照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父母的提问要由浅入深。当然这样的提问要适度,不宜过多,更不能篇篇如此,否则,会增加孩子的负担,消弱孩子的兴趣。
六、运用悬念
悬念就是孩子听故事时持有的一种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关切的心态反映。悬念的引入,就是打破故事完整的格局,在关键处置疑,让孩子按故事的脉络去思考,探索余韵。著名诗人歌德小的时候,他的妈妈每天都会给他讲故事,但是每到关键处就停住,让歌德去想之后的情节。等到第二天,在讲故事之前先问歌德是怎么想的,等他讲完以后,妈妈才继续
讲故事,歌德的想像力就被培养出来了。
故事悬念,通常有开篇悬念,情节悬念和结果悬念等,应视具体的故事内容和听故事对象择用或兼用。悬念的设置和运用,需要家长讲故事前认真钻研故事,精心设计讲法,悬念分布既可从故事内容的教育性入手,分解为情感悬念、问题悬念、事件悬念等;也可从故事的结构上设置,如层次悬念、连锁悬念等。当然,讲故事设置的悬念,是为了使故事跌宕起伏,曲直交错,增强故事艺术的感染力。不过,悬念设置频率、深度要因孩子而异,不能因设悬而让孩子听故事的兴趣受损。一般情况下,讲故事过程中设置的悬念,随着故事的推进,都要揭破,不能悬而无破。
七、有意重复
孩子一般喜欢重复的东西,对喜欢的故事,常常愿意重复听,听完一遍还要听。因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学会讲一个故事,一般要经过聆听、理解、记忆、复述四个阶段。当宝宝重复听同一个故事时,能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愉快感,增加兴趣获得成就感,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对于2-3岁左右的宝宝,父母不妨选择十几个精美、合适的故事反复给他讲,也可以让他跟着父母一起讲,让他反复模仿,加深记忆。
八、复述故事
让孩子复述故事,是给孩子讲故事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给孩子讲故事并不是培养听故事迷,而是希望孩子成为讲故事的“大王”,并借此让他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不少的孩子天天闹着讲故事,家长也天天给他讲,但到头来孩子听得虽多,而会讲的却寥寥可数。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与听讲故事的质量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孩子听故事后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反馈相关。孩子听记故事,多凭形象记忆,故事的情境消失,故事也就会遗忘。为此,要提高孩子听故事的质量,必须把“听”延伸到讲完后的强化和反馈中。
强化孩子听记故事,就是要充分发挥把握“讲”的主动,调动起孩子“听”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讲新故事前要求他先复述前次所讲故事的梗概。这就要求孩子要听新故事,首先必须听好,也要学会自己讲。注意是复述,而不是背诵,即让孩子用自己的言语来讲述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起初孩子可能仅仅说几句,对故事的情节也描述不完整。家长这时候不要着急,可以先给孩子讲一小段,以后逐步加大难度。时间一长,既有利于培养孩子听故事的良好习惯,又有利于主体意识的养成及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培养,变被动听为主动参与讲。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利用孩子讲故事的办法来训练孩子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意义更为深远。
需要强调的是,重述故事是有一个过程的。由记住故事的名字、故事中的角色、主要情节到部分对话、叙述,直到会独立完整地讲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一点一点地帮助和引导。既不要教孩子机械地背,也不要满足于孩子只讲出个大概,因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和智力水平。
九、故事的拓展
孩子听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家长可以根据当时需要或故事内容情况,引导孩子适度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续编,比如添加新的角色进去,或者改动角色的命运等,既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可引导孩子将故事中的形象、场面等动手画出来,或用泥捏成各种形象,或借助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将听、看、想、说、做结合起来;或者孩子和家长一起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真人表演等等。
十、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讲故事前,家长要适当准备,比如内容情节的熟悉,避免词不达意、缺乏条理,给孩子造成错觉。
讲故事不应过份注重“教育意义”这一环节,家长不需要把自己理解的“故事的教育意义”灌输给孩子。讲故事,最重要是有趣味地分享感受,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让孩子渐渐体会,自然吸收,这样得来的故事之寓意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