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英语新课改教学模式实践经验交流
中学英语新课改教学模式实践经验交流
各位老师,下午好!
本学期,在我校实施“三三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师也做了大量的摸索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本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已发生改变
新课改一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讨论和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形成集体智慧。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际上也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学生面对面的就座,四人或六人的组合,加强了学生间相互学习的关系,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只与同桌交流的方式。学生更在意的是组内大家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共同学习的感受以及维持好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仅这一教学形式的改变,就足以颠覆了传统教师的课堂主宰地位。教师不得不把课堂教学活动重新设计,逐渐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否则课堂纪律的保证也会受到冲击的。本学期期末,因考试个别教师将座位调整到原来模样,结果换上课的老师进门时很不习惯,发现学生个个死气沉沉,离开小组的学生,仿佛是鱼儿离开了水,组员离开了组长和其他组员后,失去了主心骨,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稍后又将座位调整过来。这种心理感觉的变化,让我捕捉到了一点,我们已不可能再回到从前----几十双眼睛盯着同一个人的时刻。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新的教学模式只能使我们朝前看,向前走。
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已发生变化
为了顺应角色的变化,让学生多说多做,自己少讲,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根据一学期中学英语组教师的交流,集体备课和公开课的听课,观课情况,总结出有以下的变化。学生在学习单词时(主要在早自习),过去教师总是自己带着拼读,然后讲解词汇的用法。一个早自习下来,只能讲一两个课时的单词,自己很累。学生对读音掌握显然也不够牢靠。现在教师将一个单元的单词分派给各个小组,让组长带领组员去拼读,然后得到证实之后,组长带领组员读单词。几个组都完成任务之后,让各个小组中掌握读音较好的学生在全班人面前领读。虽然一个早自习下来,没时间讲单词的用法,但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确实提高了。整个单元的单词发音也传授给了学生。更让人心慰的是,学生对音标的恐惧没有了,成就感增强了。所谓有放手才会有惊喜。课堂教学中,老师都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七年级多采用导学案预习,让学生提前找出本课时的重点单词,重要的短语和对句型的认识。八年级,九年级多采用给小组划分不同的预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共同分享。在讲解短文阅读时,会如同导学案一样,由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预习要点和任务,组长根据要求带领组员完成任务。充分发挥组内合作,共同学习和分享。课中老师会在必要之处,提出问题或讲解单词和句型的使用。除此之外,会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展示和反馈。所有教学以任务为模块。个别教师还采用每日英语,学习警句格言来激励学生。3 在单元要结束时,让学生搜集题型和归纳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进行练习,由组长来讲解各种类型的习题。这种课型是展示也是反馈。同时,也给英语学习优等生即组长提供了出彩的机会,优秀的小老师就此产生了。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在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组长作为学生中的领袖人物的地位确实在不断的巩固和提高了。组员离不开他,老师的教学和管理也离不开他。
三、学生学习有了几个方面的改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
一学期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了提高,如对单词的拼读,短语的构成,词汇的运用,特殊句式和时态的掌握,上下语句的逻辑关系,写作的着眼点,单元相互间的知识联系等,部分学生都开始有针对性的,理性的学习英语。学生的板书质量有了提高。
因教师角色的转变,老师让出了话语权,让出了讲台,同时也交出了黑板的使用权,学生想表现自己的书写欲望得到了实现,板书热情高涨,粉笔字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主动性提高
因实行小组内相互合作的学习,以小组长为核心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形成,组员发言,是集体智慧的反映,增强了组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四、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课后预习远没有课上预习的好,主要是课后时间无法监控或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导致在课上预习,教学任务延后。课时量被迫增加。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未发挥出来,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学习动机不足。而英语又在学习的道路上必不可少,所以部分学生很苦恼,表现出来也很烦燥。繁重的教学任务,让老师的脚步无法放慢去顾及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3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要发展,如何将读,写最终体现在试卷上,这其中的权重如何把握得好,对老师也是挑战。
4小组评价和组间竞争机制还有待于完善。这是学生学习动力充电的有效方式。5 应挤出更多的时间举办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外活动有,如英语对话表演,英语朗读,英语演讲,英语讲故事,英语小话剧表演等。
总之,一学期以来,大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听课和观课,评课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但我们既需要理念,更需要方法。对于英语教学,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新课改教学模式
分享式教学模式
一、分享式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提出的背景
1、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乐学、会学、创学,全面发展,以瓮教发【2015】159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响应全县新课程改革号召。
2、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课改的浪潮。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河北威县人才学校课改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确实,该课改了!传统的课堂、填鸭式的训练、题海战术只会让我们的孩子盲目的接受,不改革就要被淘汰!于是,2015年9月,我校试行推广“三究四学”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对导学案设计和集体备课缺乏经验,学生提问技巧,表达上也跟不上节奏,困难重重,举步为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觉得课改步子似乎迈大了些。为了让大家共同迈向课改的步伐,既不加重老师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又能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站在课堂中央。于是,我们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
(二)作用和意义
“分享是人的天性,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
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分享式教学要求师生主动坦承、倾情地投入参与其中,互动研讨。教师既不能毫无投入地置身事外,也不是凌驾于课堂、学生之上的掌控。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堂形式大概有两种:一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二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分享式教学是第三种课堂方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下面我具体谈谈:
二、分享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小组交流—成果分享(班级展示)—反馈评定——拓展运用。
(一)、提出问题
1、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在分享式教学中,学生思考、探究的开始是以教师的合理、有价值的启发为基础的。教师的启发必须建立在对课文的高度领悟和深刻理解上,多追求纵向的深入剖析,而不是面面俱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备好课,吃透教材,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储存大量相关而又清晰有用的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确定2—4道可以开发学生智慧,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激励学生研究热情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二)学生探究
1、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
2、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学生开始深入思考、探讨研究。研究时最好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某些资料,积极思考,多维思考,逆向思考,刮起头脑的风暴。在教学中,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快乐的事情,因为在思考中可以获得成就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 养他们善于思考,让思考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有成就感的事。学生积极探究后,要把思考的成果用文字及时固定下来,以备下一环节使用。他们探究成果取决于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创新的程度。
(三)、小组交流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开始小组内部交流。小组一般由4-6个学生组成。他们把自己刚才思考的角度以及所获得的成果,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和组内成员初步交流。记录员记录组内成员的优秀想法和观点,以及疑惑,并组织进一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成果。最后,小组选出最佳作品,以便在接下来的成果分享阶段向其他组呈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优秀思考成果。小组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多元化观点,多角度的思考方式相互感染、相互碰撞。这样,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大胆地、自由地阐述各自的看法,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通过这种交流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也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成果分享.这是分享式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分享的深度决定生命的高度!”这句话说明了分享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同样如此。经过分享,我们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加强彼此的沟通;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观点,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可以引发彼此的灵感,拓宽思路,点燃激情。其实,最根本的还是通过分享使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老师大多都有这样的印象,每次批改完作业,然后在班上公开表扬优秀作业时,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就难以自抑。现在学生公开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样可以获得这样的感觉。这是一种荣誉,它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思考的疲倦。
(五)、反馈评定
对学生分享的成果,教师要及时恰当地作出评价和反馈,好的方面加以肯定,不好的方面指出不足,但是一定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观点,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作品有的择优在班上宣读,有 的在班上宣传栏张贴,甚至装订成册编成文集。
我们知道要想使一个人对某件事保持长久的热情,那就不要使做这件事变得单调重复,要始终保持这件事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使追求的脚步不至于停滞不前。这儿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出多元、真诚的评定。
(六)、拓展运用
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三、分享式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
让学生敢于分享,是分享教学的首要任务。既要把分享概念在教师教学教研活动中体现,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呈现,提倡小组学习,分工要明确,各司其职。小组学习,最理想的当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越细,意味着功能更专业,每个人做什么都分得十分清楚。想尽法子的最终目的是就是激活学生的分享交流欲望,让他们敢于分享,乐于分享。在分组时,可以平行式分组,组内水平相当,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竞争意识。也可以是递等式分组,更能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四、分享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意义。
“会自学、会讨论、会发言、会倾听”是分享式教学课堂常规的重要部分,对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质量非常重要。分享式教学最主要侧重两点:一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二是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思考了,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通过分享,彼此可以交流心得体会,激发灵感,开阔思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彼此不再陌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思维的碰撞和贯通。而且,分享可以使人在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保持前进的脚步
五、操作“分享式教学”中的一些反思
1、分享式教学,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起来要因人制宜。
2、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3、要想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个模式,需要长期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才能在实践中成长,成熟。
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困难制约着我们在课改道路上的发展:大班额的限制、设施设备的欠缺、场地的限制、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们的理念等等。但是我们坚信:在我们县教育局的正确引导下,兄弟学校的帮助下:大家坚持一个真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而学生不是“空瓶子”,他们是活生生的社会的“生活体”,是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老师们准备充分,乐观自信,掌握方法,一定可以在课改之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的。
谢谢大家!
第三篇:新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董营小学新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几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项城市教体局新课改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新课改为切入点,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的发展。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激励机制。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刘兵为组长,教导主任王亮臣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建立课改激励机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发放绩效工资时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校本培训,为课程改革夯实基础。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为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学校本着“教师人人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案例讲座式培训:在课程理论的讲座中结合典型案例和教师自己撰写的案例,让广大教师与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作出理性的分析,揭示矛盾,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方面提供反面案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会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使其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有所察觉,在反思中吸收新课程的理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先进教学经验以及我们教师自己优秀的教学设计、评价方案等案例,就这些个案是如何积累的,能否上升为经验,其中哪些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在理论上如何解释、如何发展和推广等等,与教师们一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让他们学会如何从操作层面上来提炼概括成功的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2、观摩研讨式培训:观摩研讨式培训旨在从操作层面上,引导广大教师将静态的文本恢复到鲜活的课堂教学状态,促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经验。
围绕新课程理念,我们确定了“示范课”、“研究课”,组织了每学期每人两节公开课活动。教师们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逐步深入地理解新课程理念,提升自我认识水平。大家在评课、议课中,互换角色,质疑问难,就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的问题,如:到底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教学最有效、为什么要这样教等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3、参与互动式培训:围绕课程改革涉及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教师撰写自学笔记、教学反思笔记,让教师把收获、感悟与困惑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营造对话情景,促成教师反思。
4、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育新的“生长点”,更是课改实验工作的“生长点”。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配备齐全,并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等现代教学工具,运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为各学科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涌现了一批成熟的课改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传统的接
建构。课堂教学大变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实际,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
三、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改变以往统一模式教学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
2、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校长、业务主任、教研组长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四、取得的成果。
我校开展新课程实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教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我校教师所上的研究课看出,教师们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课堂设计、说课、评课等都能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指导,尤其是课堂教学行为有了较大的转变。其次,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另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改变:学生们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想说会说,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五、问题与建议
1、与新课程配套的评价方法尚难确定。在刚刚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客观评价课改工作成绩,至今仍是困扰我校的一个问题。
2、整体工作上存在着不平衡现象,绝大部分教师参与新课改积极主动,个别教师对课改抱有消极应付的现象。
3、面临老龄化的师资将影响课改。
以我校教师统计显示,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近几年小学教育中几乎没有新生力量补充,教师的年龄结构严重不合理,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老化,教育教学方式陈旧,这样的现状势必会影响和制约课程改革的发展。
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严重缺编,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已成为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目前学校教育教学设
备、器材、图书等已经老化、破损,教学设备与现行教材严重不配套,很难进行必要的教学实验,教学设备急需更新添置,同时,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学校教学设备的陈旧和不足影响了新课改方案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校将以“十二五规划” 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积极实施和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项城市董营小学
第四篇:新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溆浦县龙潭镇中心小学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我校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行列中。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机会,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课改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及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改做出决策和部署,保障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学校在修订完善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制订了《龙潭镇中心小学课改工作方案》、《龙潭镇中心小学新课改奖惩制度》等一系列方案。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师资建设入手,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管理系统,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二、坚决实施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的关键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传授科学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学习。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研究,并及时地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帮助,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已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教学目的已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所有这些最终带来的最大变化将是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教学质量
身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既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要提高教学成绩。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
1、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中,与提高教学成绩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教学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最终为了考试成绩。由于传统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元”。因而传统教学最终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否认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性,但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的整体效应,强调提高教学成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2、以学生为主体,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素质教育理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作为“主体”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自以为自己讲解得很明白,学生一定能听明白。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接受教师的同样的知识也会出现不同的 接受效果。更何况教学中还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那么教师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生对自己传授的知识理解的程度呢?我们的总结是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当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不妨出适量的训练题,课堂达标,从学生的反馈结果来决定自己教学的进度。当80%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检测,教师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不必急于求成,赶教学进度,倘若出现较多学生某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教师更应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3、教师应该创设宽松环境,倡导民主型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实中常见的课是课堂气氛沉闷,严肃有余,灵活不足,师生交流不够。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些教师不想与学生有太多的交流。教师严肃呆板的教学风格就象一堵无形的墙,隔开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阻碍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倡导民主型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同时感到激励、鼓舞,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学生自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当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而不是教师强迫的行为,教学气氛才能真正活起来。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学要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动用教师“权威”,而必须科学地分析学生参与和扮演的角色,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 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才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我校把教师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因而学校加大了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和运用网络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训力度。要求青年教师对课件达到会制、会用、用好的程度。学校首先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方法采用双途径:即校内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通过培训,教师掌握了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达到了自制课件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科学、合理的制作课件,突出课件的辅助手段,课件要为围绕创设情景而选材,要为突破重难点服务,使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结合,追求低耗高效。
2、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2)、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 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这种培训,针对性最强,又是基于教师的内在需要,因而效果最佳。
(3)、课题研究模式。教师人人有小课题研究,人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来自教师的实践,在研究中,教师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位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这样每一位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实现了以教师的个体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也使研究真正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3、带领教师走出去,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
(1)2014年3月14日,我校两部选派年轻骨干教师外赴警予学校取经学习;(2)2014年4月24日,我校组织17名骨干教师赴新晃县新课改现场会主办学校——新晃县方家屯中心小学学习取经。(3)2014年10月11日率教师参加了怀化市鹤城区鹤翔学校国学教育开放日活动。通过以上培训,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的,转变了观念,也增强了实践的信心。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是我们也应该请醒地看到,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 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将严重地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化发展。
(一)把“对话”变成“问答”。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师生之问、学生之问、学生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
(二)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怎样表达、表现,一味给予表扬。我们认为,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教学固然要讲求艺术,但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素质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鼓励”出来的。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三)把“自主”变成“自流”。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典型的“放羊式”,有人称之为傻读;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 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典型的“自流式”,这样做,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
(四)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有要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而学生方面,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时候在做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在小组汇报时成绩差些的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总之,当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当然,任何教育改革都会伴生许多的问题,但只要其方向和主流是正确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去追求。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其所倡导的民主教育,鼓励人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对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第五篇: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一、导言
韩礼德(Halliday,1973)说:“语言在用笔写下之前一直是潜意识中的东西。”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非母语)一旦对自己口头掌握英语满怀信心时,很容易陷入“学习静止期”。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颇为困难,而写作恰能唤起他们对所学或所掌握的语言的感觉。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是因为觉得写作教学难,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重视,而对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写的能力培养,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写作能力仍很差。英语写的训练,笔者以为,其地位应该决不亚于听、说、读。每年英语高考必考一篇配分甚高的“书面表达”,即为佐证。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推介一种正在探索中的“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资大家共商之。
二、定义
所谓教学模式,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将教学活动诸要素组合而成,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操作样式。“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指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旨,通过材料准备—起草—反复修改到定稿等教学程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模式。
三、指导理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以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便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英语阅读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它代替不了写作实践。英语写作是学习者有目的地提高交际能力的实践活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来源于在教师指导下大量写的训练。
(二)渐进主义(Progreivism)
渐进主义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主张学习外语要以信息源为内核,教师通过过程定向(Proceoriented),使学习者投身真实的外语环境中,根据个人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交际能力。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探索、归纳。从而内化语言再外化为交际行为,学生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评价。
(三)系统论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它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四)控制论
控制论方法主要是导入反馈机制,从“功能”方向寻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反馈是教师保证和控制被控制对象(学习者和英语习作)按一定目的(主题表达要求)达到最优状态的主要手段。控制就是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为系统的输入。
(五)主体教学论
主体教学思想认为在现代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自始至终强调教师要起一个“导“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扩充教学容量,增加练习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六)创造性构造理论
创造性构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情景(包括外在客观的或内在想像的)是书面表达的外在诱发源,而表达者已有的知识体验则为表达提供背景,同时意念成了表达的参照与内驱力。它可以在情景的映照下激活表达者大脑中已有的方案,然后再凭借词语对语篇进行创造性构造。学习者能够使用语言,是语言系统内在化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促进内在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该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语言处理策略,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发展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
四、操作程序
写的关键无非是写什么和如何写两个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只有一个或两个阶段,就是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写完上交即可。教师批改后,再在课堂上做简要评讲。第一阶段由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由教师完成。若无评讲,这种写作课就只有”写“一个阶段。笔者设计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三个阶段:准备—写作—修改。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按照高中英语教科书每单元第四课中Writing的要求,或者WORKBOOK中的书面表达图文材料,或者教师布置的题目做一篇作文。这三个阶段相互照应,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活动贯彻始终。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形成写作提纲和”腹稿"。具体内容有五项:1.阅读、分析有关材料(文字或图表等),占有材料,掌握事实;2.拓宽思路,集思广益;3.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