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是一关键、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师也开始重视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其中互动式教学方式颠覆了以往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理念,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本文就新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互动教学必要性入手进行分析,探讨构建以及完善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以往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或者是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探索,对落后的教学理念加以完善,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和重视的问题。对于互动式教学来说,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确保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有效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必要性
1.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科学特征要求
对于初中语文学科来说,其不仅仅是一门人文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相当实用性的学科,因此就会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满足学生技能武装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之后,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另外,学生的生活中随处都充斥着语文知识,这就需要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尊重,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中来,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和应用互动教学模式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科学特征。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补足与短板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所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被动接受,整个课堂中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从而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死气沉沉。面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补足与短板,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3.多学科相关理论的要求
互动式教学模式最初是从教育学以及哲学等相关科学中提出来并得到应用的,基于哲学角度,马克思认为人们的只是应当是从实践中得来,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得学生主动性和积极行得到激发,但是学生被动听讲并不在实践范畴之中。基于教育学的角度,最近几年所提出的合作学习、终身教育等相关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要不断鼓励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获得感和体验感。基于此,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互动的意识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注重感性认识,学生的思维依旧是形象思维比较突出,依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就需要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音乐、模型等比较具象的实物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在教授《端午的鸭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带着自己家腌制好的咸鸭蛋或者买一串粽子走进教室进行导学,这就会使得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兴趣大增,从而更有欲望去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内容,更好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写作的由来与情感,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
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思维比较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动手的习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被激发出来,使得语文教学课堂的气氛更为融洽。比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使至塞上》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要求学生边吟诗边作画,由语文教师来吟诗,然后学生依据教师所吟诗句进行绘画,勾勒出心目中所体会和感受到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争先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来,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更加到位。
2.师生角色互换,注重调动课堂气氛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应当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机会和平台,要允许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质疑的精神,要尊重学生、相信学习,对于有效构建互动性教学模式而言,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教师这一角色,让学生备课、讲课以及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但却也是一大锻炼。能够比较充分的、全面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对新课程内容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更为认真,提前做好充足的预习,使得教学课堂更为融洽。
比如,在人教版《皇帝的新衣》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师,从而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情感,使得学生内心的童真被唤醒。教师可以在上这一课之前就告诉学生好好准备“当老师”,教师提前不指定谁来授课,这样就会使得所有学生都有一种紧迫感,从而参与到这一课的“备课”过程中来,在预习和准备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及时询问同学和老师,通过这一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程准备以及知识学习中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而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这一课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3.巧妙运用多媒体,提升互动教学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凭借声音、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营造了良好的互动、开放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流。比如,在教师在教授《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这一课的内容特色,加强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印象与情感,提升学生对国家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搜索关于苏州园林的相关影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呈现,有效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苏州园林产生一种深刻、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将感想写下来,对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进行描述,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的互动性更为有效和直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往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或者是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这一过程其实也是教学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之间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对如何有效加强互动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尊重,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给予学生互动和创新的机会、和学生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度媒体技术提升互动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这些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正成为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人,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慧.语文课堂,互动教学――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2]尹昭.浅议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12)
[3]陈金柱.刍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互动教学[J].群文天地.2016(8)
[4]杨荣华.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构建方法略谈[J].教育.2015(7)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整体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51-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学领域的推进,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也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 “自主、合作、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多年,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遵循着许多已经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导致其在某些地方沦为形式主义,也有部分学校虽然响应素质教育号召,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实施起来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由于语文是初中的基础学科,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将目光放在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把握,诗句名篇的背诵上,而应该重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针对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对于课文的独特感受。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就是把课本上规定的知识按照要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式依然落后,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针对课程内容,或根据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解,或大而化之未得语文课文的精髓,直接将自己理解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学生感受,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学生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和素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一)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合作性学习方式是遵照新课程改革形成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课文讲解与基本知识内容的灌输上,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期教学中均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效提高了语文知识的传播,取得了有益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授课任务重,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而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听从老师的讲解,无法掌握老师讲授的全部知识,在此背景下,“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节时,提出问题:你们通过研读课文,觉得济南的冬天美吗?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感情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呢?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最终得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二)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教案,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如在讲授语文课文中《童趣》一文时,我增加了“我的童年”的讲述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对于儿时生活的回忆,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老师顺势问到:“那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活动都很丰富多彩,那么你们想知道作者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吗?”由于之前的互动,课堂气氛已经很融洽了,再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课文教学基本内容完成后,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播放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体会下作者的物外之趣,并能感受到文中的情趣和美感。
(三)创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点,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较高的位置,而不是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相处,老师的威严令学生有些望而生畏,不敢与老师过多的亲近交谈,课堂学习自然也处于拘谨严肃的氛围里。而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则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热情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畅所欲言发挥自己对于课文的见解和感想,师生之间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新课程知识的学习,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若要达到民主平等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过去督促学生学习、监控学生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思维活跃,对新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应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让学生拥有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于质疑经典,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民主氛围越浓,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就愈发高涨,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课下环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有效的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昱.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谈教学主线的正确确立[J].语文教学通讯.2009(05)
[2] 朱笑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D].苏州大学 2008
[3] 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李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 陈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 陈玉秋.发展思维,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J].语文教学通讯.2009(05)
第三篇: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学校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利于贯彻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根据学生当前的发展特点就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效率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本文笔者主要谈谈引导初中生学好文言文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以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
西拉士曾经说过:“对自己抱有兴趣的人使我们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积极地投入其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学生刚开始接触,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教师没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会对文言文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中获得乐趣,让学生爱上古文。以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邹忌设喻说理的方式并探究故事的现实意义。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状况等将学生分成互相帮助的学习小组并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疏通文章,翻译课文的大概意思,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文词汇。然后从课文中选择自己的人物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十分钟之后,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篇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深入了解课文所包含的真正意义。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二、重视学生的文言文朗读,培养语感
古人曾经说:当一个人多次朗读文章的时候,就会明白其中的内涵。由此可见,文言文朗读对学生至关重要。而且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通多反复的朗读,才能了解文章大致意思并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但在当前的初中课堂上,教师为了快速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学习文言文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去阅读课文,使得学生还未理解文章就开始听课,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导致教学效率不断下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文言文一般有大声朗读、默读、边译边读等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采取边译边朗读的形式,然后在班级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某些同学发音不正确的字词,引导学生学会断句,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等,然后当学生翻译过一遍之后,让其再次大声朗读,感受文章的内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掌握学习重点。这样学生通过朗读之后,就能轻松进入下一环节,彻底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轻松掌握文言文知识。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好学习技巧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地配合教师,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当前的很多教师在教文言文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认为学生会翻译即可,其实教师的观点具有极大的片面性,不利于?W生正确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技巧。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课本上一般会给出一些文中字词的解释,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还会遇见自己不会的生字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来帮助自己读懂课文,查找自己不会的词汇,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其他文章时,能根据工具书快速地去理解课文意思,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积累文言文字词。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笔记本,将学过的字词整理在上面,像在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词、一词多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理解文章意思。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这一课时,像文中的“辩”通“辨”、“得”通“德”、“万钟”是指俸禄的意思等重点字词,就可以整理在笔记本上,方便学生查阅、复习,以便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继承民族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所以,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弘扬古典文化。另外,教师也要丰富自己的文言文知识以及专业素养,为学生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进行下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122.[2]刘大年.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3(11):22.[3]谭兴玉.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散文百家(下),2016(9):123.编辑 谢尾合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克山县西城中学课题组 姜文广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8月,本课题组承担了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也有了极大提高。现将课题组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教学效益,更要关注评价”的观念,对教学有效性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低效现象严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一进是人们探索的问题,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但仍然不见成效。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分析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校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根据本校实际,探求一种既能实施有效教学又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既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又能全面提升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内容:
1、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
2、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
3、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4、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三、研究过程及实施途径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06年3月申报,于2010年5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组织准备阶段。建立组织,准备资料,培训教师,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形成分析报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1)有效备课。
首先,我们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行了校级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二是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改变备课的格式,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两块。其次,改变以往的独立备课,实施合作备课,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备课。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备课时要设计好怎样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要具有启发性。
(3)有效提问。
要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它与“满堂灌”相比,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4)有效倾听和有效评价。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教师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问题。
(二)实施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课题组成员每周都要观看专家讲座光碟,学习“教学的有效性”理论,另外还坚持自学、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
2、立足学校现实,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是:“引导自学、点拨导学、内化所学、质疑求学”。特点是突出一个“学”字,教师教的过程要符合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自学、合作、探究的过程。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具体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导语,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这也是实现有效讲授的基础。
第二步: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教师精讲几句,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2、可对“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教师的话不宜多,避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3、各小组通过自学,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第三步: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通过上一步的反馈,呈现本步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合作探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和商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本步活动中,要使所有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制造发言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步: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1、训练的目的是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快节奏完成。第五步:反思总结,质疑求索。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反思总结,谈自己的收获,哪里有疑问,进一步巩固所学。
第六步:分层作业,达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是以基础为主,同时配有少量有提高的题目(一般指课后习题),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课目(课后复习题),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保证在30分钟内完成。同时采用分层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调节。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大部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进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课题的研究,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校级综合教研课”“课堂教学研究讨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还能去探究一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通过模仿、反思,提升了教学能力。很多教师逐步进入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状态,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从而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姜文广、邢怀勇和赵强三人的研究成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省市级获奖文章达35篇,参与各级优质课评比,获市县级奖励8人次。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徐慧君的课题《教师要全面、客观动态地关注学生成长》、邢怀勇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王丽萍的《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被列为县级重点课题,已于2009年结题。
3、“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4、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教师的工作量加大,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得部分教师知难而退。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今后设想。
为保证课题研究成员的实施,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校本培训,继续探讨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3、立足本校实际,从学生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以及新课改的要求的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各个学校纷纷开始寻求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及对策。我们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同时,应尝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和评价,凸显观点、关注过程,这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新理念。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问题;教学模式
1、前言
高中思想政治课旧教材教学内容枯燥、陈旧,形式单一,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实际,传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注重于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质量偏低,常常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进而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丧失兴趣。自新课改提出,我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本质性的改革,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对各任课教师来说,将是严峻的考验。新的课程改革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使思想政治课焕发了勃勃生机。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呢?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调节课堂的教学氛围,实现民主性教学,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寻找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既能解决该类问题,有很很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2、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共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肤浅、片面 新课程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但在思政课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教育理念格格不入: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等领会不深,理解肤浅,例如,为了贯彻新课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将“启发式”教学片面理解成“问答式”教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向学生提问,而使学生能够回答的无非是“对”、“是”、“不对”、“不是”等毫无启发性的答案;还有些教师讲起新课程理念来头头是道,但一旦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又走上了传统教育的老路。2.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采用“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大都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二,教师为学生讲解新的教学内容;三,教师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四,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习题的答案;五,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教师在呈现:“一言堂”的状态,与学生之前缺乏一定的互动,进而导致课堂的教学氛围不是十分的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是很高。
2.3教学注重形式,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教学方式不仅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途径,更是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途径,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并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但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照猫画虎的问题。探究、体验、讨论、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变革的主题,有些教师生硬使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虽然“声色并茂”,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这种只注重形式而不关注教学内容的“形式主义”,严重破坏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有些教师“新瓶子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因此为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可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一,多媒体教学法;二,探究式教学方法;三,“导师式”教学法。3.1多媒体教学法: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情境教学。例如,在讲解“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系列马克思的图片或者是与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入的作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与马克思相关的,另一方面,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外拉伸到课内,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3.2探究式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大都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抛出几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一方面,这些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实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五课的“新时代的劳动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其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主要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时不损害别人的合法权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学习这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消费者、经营者、法官、旁听的观众。首先由“当事人”讲述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真实故事,然后,每个角色的扮演者分别就这一事实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此次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当事人”的权益有没有受到侵害?如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课,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又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性原则———既教了书,又育了人。这样教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来启迪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知识。3.3“导师式”教学法: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实现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性,教师可以采用“导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学生讲、教师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负责一个课题,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课文预习、教案撰写以及PPT制作等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抽到该课题的小组的学生完成整节教学内容的讲解,由其他组的学生负责补充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及补充。这种师生互换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平等性,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营造舒适、欢乐、轻松的教学环境。
4、优化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4.1、优化教师“结束语”。好的结束语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能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例如在“价格变动的产生的影响”中我用“棒子”、“鞭子”、“筛子”这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精粹而便于记亿,使学生终身难忘。4.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良好效果。如讲完“国家的宏观调控”后,老师让学生作总结复述。一个同学总结为: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万能的,而且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因而,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概括为“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
4.3、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例如在学完了“国家宏观调控”后,结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卖粮难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结论,并且让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由于事例大多数从学生身边、电视和报纸上获得,学生非常感兴趣。
其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去改造、完善自身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5、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存在的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单
一、教学注重形式,教学方法因循守旧等问题,教师分别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导师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改变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课堂小结环节注重艺术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国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4)[2]李积瑞.适应时代要求搞活课堂教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9(06)
[3].杨丽媛.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4]张绍芬.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Z1)
[5]汪良志.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01)
[6]张永刚.走进新课程 实施新理念 进行新课改——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J].成才之路, 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