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的误区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不仅是青少年阶段,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从工作内容上看,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建设、管理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班集体活动,渗透以德育为主导,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以体育和美育为双翼的教育。
最后,从角色定位上看,班主任不仅是班级里的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理保健医生”以及行动的示范者和榜样。
(二)知识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班主任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还为以后的教育科研和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具有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和班级管理经验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长处,但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必须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反思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心理素质
首先,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难免也会出现问题。我们在呼吁社会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和多一份关爱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班主任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即“师魂”。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和对自己学生的爱,只能称其为“孩子王”、“教书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谈不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班主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一名优秀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有了这些,才能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完成所肩负的教育使命。
最后,班主任的人格特征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具备适合自己职业的独特的人格特征。比如: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成就取向的人格和人际取向的人格以及魅力和组织才能等。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的误区在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使教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难免也会出现问题。
我们在呼吁社会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和多一份关爱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教师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即“师魂”。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和对自己学生的爱,只能称其为“孩子王”、“教书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谈不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
一名优秀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
有了这些,才能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完成所肩负的教育使命。
最后,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具备适合自己职业的独特的人格特征。比如;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成就取向的人格和人际取向的人格以及魅力和组织才能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六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第三篇: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高中班主任的职位与工作特点,其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进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本文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处理学生问题的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班主任、心理健康 优势、途径、策略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有的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学习焦虑,青春期心理,后进生的自责等。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高中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对自己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2)对学习方式变更不适应,高中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由过去初中老师的掌上明珠“沦为”普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3)高中生源的差异较大,农村、城市学生聚到一起,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协调和相互了解;4)经济、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人面对变化后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调整不好就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1、发现的及时性。做为班主任教师最接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的接触、与家长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有重大的意义,可以减少造成心理问题的隐患。
2、鲜明的针对性。班主任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可以通过班级环境的建设,消除环境刺激,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3、施教的权威性。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相处最为密切,情感也最为深厚,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利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对他们施加影响。
4、防治的系统性。班主任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便于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5、极强的可行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引入班级管理,减少了师源性心理问题的产生。
6、较强的协调性。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体的核心,有利于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定期召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组织的注意事项
(1)充分的课前准备。讲座可以结合当前学生成长与发展中新的关注点而进行,解决学生的困惑,(2)注意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权威。
(3)强调平等、尊重、真诚和接纳。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胆发言与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注意引导讨论的方向,并随时给予启发,对重要的地方要及时给予强化。
(6)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表现出轻松幽默,使心理教育活动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的参与和投入。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通过讨论别理科夫这个人物形象,让同学们从性格方面来分析这个人物。同学们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的人;是一个缺少同情、关心、关怀的可怜人;是一个恐惧、孤僻、抑郁,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的人。通过讨论,班主任引导学生认识到性格缺陷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促进学生在人格和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改善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强化。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全部在学校进行,有利于班主任发现问题。我班有位王姓同学,在寝室里从来不洗脸,不洗脚,洗澡也只是在同学的责难下进行。问他原因,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能视人,通过与他交流沟通,终于,他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卫生。
4、重视偶发事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5、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
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四、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处理学生问题的策略:
1、以静制动,以冷制热——先做“战略停顿”;
2、先作分析,延迟判断---不是反应越快越好;
3、不究态度,不说气话;
4、平和“询问”,切勿“审问”;
5、控制第一反应,不说学生“又是你!”多问自己“为什么?”
6、在生活中去观察学生,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
7、不要光从道德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时要提出多种假设;
8、学会反驳自己,不匆忙给学生下结论;
9、学生的问题根源可能出在家庭,但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却可能在教
师,因此要分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尽可能减少直接的触发性 事件;
10、学学中医看病的方法,每次“看病”都要搭搭脉,注意信息反馈,最好的药方是适合“这一个人”的药方(其实教育比看病要复杂得
多)。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叫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灵魂”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灵世界,只有人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与生命同在。人的“灵魂”既无法设计,也无法塑造;而人的“心理活动”却不仅有可循的规律,而且有无尽的发展潜能。
心理辅导是一门爱的艺术,是一门沟通心灵的学问;同时,心理辅导也是一种令人开心、使人年轻的艺术。心理辅导会给辅导教师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快乐,你会在辅导的过程中和青少年学生一起成长、青春常驻。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
第四篇: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理。
做一个可爱可亲的平易近人的老师。
多为学生想想,多找学生谈心。
换位思考,很重要。
初三学生心理健康需注意什么
一、注意劳逸结合,初三学习紧张,要注意分配好时间,做好学习计划,计划要适合自己的承受能力,每天学习任务要适当。
二、预防焦虑出现,中考在即,要学会放松,比如适度的体育锻炼,周末去郊游,去游乐园等地方放松放松。
三、生活要有节奏,有规律,以前是这样的,现在一般不要太多的改变。
初三的学习紧张,但也不是太大的困难,只要放松心情,愉快学习就能够考出好成绩来了。
初三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有哪些方面?、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
2、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鼓励,激发其潜在的动力。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里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里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里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加强;学生;心里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里健康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里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以下几种: 一.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业疲劳与许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都有可能加重学习疲劳。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任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学的方法也应该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指的是学习成绩经常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爆、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爱的力量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
第五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要求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要求
调查报告
时间:2012年五月来源:农经双语二班第三小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84.8万增至2006年的413万;而同期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2006年更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公示》)。随着逐年的沉淀,“毕业即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是越来越多。然而,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大学毕业生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其就业难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用人单位对经济管理类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状况,希望以此引发大学生朋友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索和行动。一,调查目的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于当今社会的新事物很了解,但是对于未来的就业以及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人的素质要求上不明朗,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未来,把握未来特别对用人单位做此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呼市部分用人单位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形和情况。3,调查方法:分层抽样法。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对是个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其中80%为教育业,20%其他。2,该单位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要求全部为四级以上。
3,对大学生学习成绩要求均较高。
4,单位所招收的大学生专业联系十分紧密。
5,单位在招收大学生后对对所录用的大学生满意程度10%非常满意60%满意30%一般。
6,用人单位大部分认为当今大学生缺少敬业,吃苦,团队等精神。7,70%的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可以从基层做起。
8,用人单位80%对大学生的踏实方面需要提高。
9,大学生提出常新问题是80%的单位表示无所谓,20%表示反感。
10,单位对大学生跳槽问题30%表示无所谓,50%比较反感,20%不会录用。11,单位负责人认为目前本科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50%没填,20%职业道德教育,20%行业知识背景,10%职业生涯规划知道。12,有60%的单位对于招收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表示较好,10%表示很好,20%表示一般。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十分希望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用人单位对于大学学生的所学习专业十分重视,他们希望大学生可以跟好的学习在校的所学专业,希望大学生用于敬业,吃苦,团队等众多个人精神。大学生应该从基层做起,努力学习和了解所学专业,和多工作的单位的工作流程。大学生应当踏实的工作,脚踏实地为单位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好好学习,认真工作,尽量不要想单位提出跳槽要求。努力进取,适当想上级反映薪水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随着国家的相关政策的落实,大学生就业思想的转变,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战略改变,相信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转向有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