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20:1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一篇:学与教的心理学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

20090102405509级汉文1班彭南岚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心理学有哪些新的印象,得到什么启发?

答:心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现代生活与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学习心理学不仅有助于个人调节不良情绪,同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工作,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认为心理学只是一门单纯的课程,与外界生活挂钩不大,但通过对心理学的初步学习之后,我了解到心理学不仅仅是研究人的心理,同时,还要研究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所经历的感情生活不同,因此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也不同。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有许多分支,各种心理学所覆盖的范围不同,我们不仅要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同时也存在如何在我们的工作中运用心理学,作为一名师范生,以后的工作肯定会运用到心理学,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在学生的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些都离不开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和把握,同时学习好心理学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完善自己,定位自己,让自己更好的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正确的作出决策。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所得到的启发是,要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心理学是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要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更加有效果,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心理学。在工作中,注意心理学的应用,对于平时生活中的困难及调节个人的心理健康,情绪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的注意周边的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因素,这些也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变化。

2.结合实际,论述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因为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不同情况,不同性格的学生,然而,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存在特殊性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与人交流,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时该职业的本身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时间去解释每一位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所提出来的不同的棘手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与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从而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师范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他所负担的是教书育人的责任,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事,也是在净化每一位学生的幼小心灵,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升华,当然也助于师范生本身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我们有必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好的让他们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融进学生的中间,达到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和学生做朋友,做到真正的所谓的良师益友。其次,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师这门职业的特点,让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形成一套自身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学习的同时,增加实践的能力,做到学与用的充分结合。再者,学习心理学可以使师范生在未来的职业中使教育发挥最大的功效,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在除了对教育事业抱有满腔的热情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因材施教,充分的了解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了解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3.请你谈谈对早期教育的理解。

答:早期教育,主要是指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广义上是指从人出生到小学阶段以前的教育。由于0-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最快的时期,也是儿童最易掌握能力的时期,因此,让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期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换言之,在0-7岁对儿童的发展给予正确的教育,不仅可以让儿童加速智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早期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认为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条件就是爱与责任。对于早期教育,事实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和自己的子女。孩子是父母毕生的心血,在他们的身上,凝结了父母的心血与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带着父母的爱与期待来到人世,因此,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是爱,有了爱,孩子才可以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成长,所以早期教育的时间也应从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孕育中开始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但父母的关爱是孩子降临人世的最主要的保障。当然对于早期教育应该是有条理性的,科学性的,他不应该是盲目的,随大流的。每一个孩子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显现出不同的特质,因此,早期教育也应该要求因材施教,我们不应该像传统教育一样采取填鸭式学习,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真正的倾注爱去进行早期教育,但不知可否的,作为父母在早期教育中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每一个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是孩子未来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父母才能在早期教育中教育出出色的孩子,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未来成长和健康成长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既不能循规蹈矩,也不能忽视,只有把握好0-7岁这一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对孩子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才能是孩子拥有真正灿烂的明天,才能是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早期教育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第二篇:学与教心理学

1、试论述加涅关于学生心理构成及其分类的观点

(一)先天的素质(The Nature of Learner Oualities)在心理学中,传统的素质概念指人的心理发展的先天遗传基础,主要指神经解剖学基础。加涅分析了影响学习的先天素质:1.信息输入阶段的感受性;

2.内部加工阶段的工作记忆容量;3.信息提取阶段的速度。先天素质为学习提供可能性,教育无法影响它们,但应避免超越它的限制,“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

(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特征。1.能力(abilities):(1)一般能力(测验得到的智商):核心是认知能力。

(2)差别能力:言语流利、数字推理、空间定位等;2.人格特质:其中对学习影响较大的是学习动机与焦虑。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与人格特质)虽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会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对学习起支持性作用;本身并不构成学习的必要条件。

(三)后天习得的素质(Qualities that are Learned)

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态度5.动作技能 { 五种学习结果(习得的性能)}直接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是新的学习的必要组成成分。

2、怎样理解学习概念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学习是有机体凭借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行为的变化

1、学习的发生时由于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

2、学习的结果是使个体的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

3、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行为的发生

4、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人类普遍具有学习行为,而且动物也能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情境中在教师指导下,有目地的、有计划的、有系统地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已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

3、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张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

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只是建构主义者更重视后一种建构,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发展起供日后提取出来以指导活动的图式或命题网络,相反,他们形成的对概念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4、试论述品德及其品德的结构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1)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组成成分。品德是由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组成,品德的这四个方面表现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2)道德认识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它是社会上的道德要求转化成为个人需要的第一步,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等。(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于某种道德义务产生爱慕或憎恨、喜爱或厌恶态度的情绪体验。它伴随道德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又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4)道德意志是指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它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5)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人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6)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成分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道德认识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情感是内在的必要条件,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巨大动力;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的总的表现和检验依据、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精神支柱和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道德情感受阻、道德行为不能实现时,道德意志的作用更加明显。

5、试论述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

1、设臵并陈述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这是一个教案首先要明确的。如何明确?

 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学内容作知识分类学方面的分析,以确定属于哪一类知识,有助于确立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测。

2、分析教学任务

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  明确学生学习的起始状态;

 分析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 

3、根据任务分析,导出适当的教学过程、方法、技术

 课的类型不同,教学步骤、方法、技术也不尽相同,课的类型可以从两方面分:  第一,根据广义知识分类,有三类课:  1)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  2)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  3)两类知识兼有或并重的课。

 第二,根据两类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三阶段,亦可划分为三类课:  1)以知识理解为主要目标的课

 2)以知识的巩固和转化为主要目标的课, 以知识的巩固为目的——复习课  以知识的转化为目的——练习课。 以学生活动为主。

 3)以知识的应用或检测为主要目标的课;  在一个教学单元之后,或期中、期末进行。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试卷,并对学生的反应作出评价。

4、对照教学目标,检测与评价教学结果

6、试论述奥苏伯尔学习动机观

在奥苏伯尔看来,学习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所组成:

1.认知内驱力

认知驱力(cognitive drive)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这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它发端于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心理倾向最初都是潜在的动机因素,它们本身既无内容也无方向。这些潜在的动机因之所以变为实际的动机因素,一方面是成功学习的结果,学生预期到未来的学习可能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家庭和社会中有关人士影响的结果。

2.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由于在社会中,一定的成就总能够赢得一定的地位,成就的大小决定着他所赢得的地位的高低。所以,取得成就成了赢得地位的前提。又因为成就的取得与能力水平是相称的。这样,对地位的追求就导致了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提高,成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由此看来,对地位的追求是动机的直接目标;成就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间接的目标。显然.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的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理想职业或学术上的成就,以便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学习期间,自我提高的成就动机可以促使学生去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较高的排列名次。总之,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变得更加努力,会使学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地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在同伴中赢得优越的地位。显然,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

3.附属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附属的内驱力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有明显的不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两者追求的目的不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追求的是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附属的内驱力追求的是长者或权威人物的认可。(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学业成就的提高为中介,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得到公众的认可为满足;而附属的内驱力以满足或达到长者或权威的要求为中介,以得到长者或权威人物的认可和赞许为满足。(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所对应的奋斗目标是在客观社会的影响下内化而成的个人确立的目标;而附属的内驱力所对应的奋斗目标则是由长者或权威人物给确定的。

(4)学生在附属的内驱力的促使下,从长者或权威人物的认可和赞许中也会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但这种地位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所赢得的一定的社会地位不同。这种派生的地位不是由学生本人的能力或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追随和依附的长者或权威人物所给予的赞许中引申出来的。

附属的内驱力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地增强,附属的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附属对象上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在青少年时期,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第三篇: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为什么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可以让内心强大?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有感

华阳小学 赖艳

当我睡不着的时候,看学与教的心理学睡得很好,这是事实。我无数次的验证过,肖老师和林燕旋也验证过。

上一次,又信口开河说,想要内心强大,请看《学与教的心理学》,被几位好友说:“我在做传销。”为了证实我说的是实话,更是《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要传递的一种“不要好像,不要可能,不要也许,只要用实验、用数据、用铁板钉钉的事实说话。”的精神;今天我分享的题目就是:看《学与教的心理学》为什么可以让内心强大?

一、家长会上,我说: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勤奋感,此时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成就感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勤奋感,要有耐心。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发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著名的品德认知发展论:

第二是权威阶段(6——

7、8岁)儿童便现在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一方面,他们绝对尊姓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尊敬和顺序规则本身。

第三阶段是可逆形阶段(8——10岁)儿童不在视准则为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把他们看成同伴间的一种共同约定。准则已经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行动和给予的可逆特征。

二、课题上,我引用:

知识的种类:

加涅的知识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认为,教学不过是为学习的发生创造条件,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条件一旦被阐明了,那么教学方法的设计便有了可靠的基础,依据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的不同内部和外部条件,相应进行的教学设计,变成了加涅的教学论的灵魂。

而:受苏联凯落夫教育学影响,我国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五步教学过程的模型:大致如下: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教材——巩固教材——布置课外作业,长期以来,这一模型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的主要依据,但这一模型只反映陈述性知识学与教的规律,没有反映知识向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转化的规律。它虽然可以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提供一些方便,但忽略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因此有严重的缺陷。

这个众所周知的缺陷怎么补?)——“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奥苏泊尔在其《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上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教学。”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如何以学定教?首先要先学后教,那么如何先学?

——小学教学适合先学吗?先学有多少种形式?如何利用孩子的先学组织教学?—白板课技术,现代孩子所处的时代,我常常觉得作为一名老师身上的那种使命感,三、检查作业时,我理解:

1、作业的反馈

罗斯的实验不但说明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性,而且说明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因为及时的反馈能使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激起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去调整学习的精度,是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

2.作业中“鼓励性的评语”

美国心理学家佩奇做过一个实验:如下:

研究表明,评价是必要的,关键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应该让学生明白,分数等级评价并不反映学生的能力,但可以反映学生进步的大小,它可以作为学习进步快慢的指标。一般认为,分数等级评价若和评语评价相结合,往往能产生更大的动机激励作用。那么:老师们,写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显然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不是为了视导的检查。3.作业量?多少才合适呢?我读的不够深入,还没有找到相应的证据证明多少作业比较合适。你们找到了吗?

四、朋友的电话

我的孩子学习不良的原因是什么?——A=f(IQ,M,K)智商、动机、原有的知识--------学生内部的原因

A代表学习成绩。该公式说明,学生的成绩高低与该生的智商分数、动机水平和原有的知识水平成函数关系。

动机是指努力程度

智商是学生的聪明程度,在一般情况下,聪明的学生学习的速度快,不聪明的学生学习速度慢,但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和智商只影响学习的快慢而不决定学习的成败!

原有知识不但决定学习难易,而且常常决定学习的成败。外部环境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

好,由上诉实例可以证明我的观点。其实今天分享的是《学与教心理学》的精髓——那就是当你发现教育中的某些现象获感到疑惑时,不仿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找文献,找资料,做实验,出结果,找到最好的方法。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教有常法,而无定法”深信不疑,觉得在三尺讲台一个老师展示个人魅力舞台。“个人魅力”可以任意挥洒,当被人说我是“数学老师中语文最好的”时候,沾沾自喜。当被人说一个数学老师如此感性完不成某项工作的时候,幡然醒悟!“学有规律,教有优法”,教师在任意挥洒的时候请遵循规律,选择最优的方法,目光长远,为孩子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皮连生等认为:我国教学论的研究也可以效仿医学,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在强调整体观的同时,引进分析观,注意对学习分类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型的教学论。这样的教学论不是主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是使人感到“学有规律,教有优法!”

第四篇: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李忠栋

这段时间,我们阅读了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感觉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息息相关,值得细读。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的教育对象是教师或未来的教师,为我们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又为我们在以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提供必要的基本训练,并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打好基础。刚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一章就觉得对我们非常适用。它主要讲的是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尤其讲到新教师的成长过程及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距,这对于我们刚加入教师这个行列的学习者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

中国有句古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品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证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品质。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讲到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所需要的有效的教师特征:机敏,热心,关心学生及班级活动,愉快乐观,能自我控制,有幽默感等。上述所讲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对于我们刚为人师的人来说的确应该好好学习。刚一开始就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个性强叛逆心理强的孩子,有很多情况确实都需要有人给我们一些好的指导。对于同一情况处理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要想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作为教师就必须具备上述一系列的心理特征。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故。要关心学生,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 时老师一句很简单的体贴问候的话可能会让学生心里感到真的温暖,你关心他,他自然就会喜欢你,亲其师信其道,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去年是我教学的第一年,我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班里的一个小姑娘刚开始英语基础很差,所以对这一科也没什么兴趣。后来我发现他很喜欢闻问题,成绩也一点一点在提高。后来在有一次的作文里我发现她是这么说的。我挺喜欢英语老师因为有一次我的笔掉在地上老师给我拾起来了。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都会对孩子影响这么大,所以我觉得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有的就是对学生的爱心。爱心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我们刚从大学毕业时间不长,跟学校的一些专家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在课时计划,课堂过程还是在课后评价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的一点我觉得说的跟我们很多新教师很像。专家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特们认为实施计划是要靠自己去发挥的。因此他们的计划就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我们很多新教师很多情况下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并想办法完成它,去不会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来修正计划。这就是我们与专家教师间存在很大差距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时刻学习从一点一滴学起,尽量缩小我们新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这本书又向我们讲了对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另一个方面: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设计。教师要有爱有爱学生的心,但如何把学生教好,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我们注重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技巧。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的缺陷与弊端,在新的时期,面对一些思维非常灵活的新时期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探究新的 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这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整本书对学生,对教师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课堂管理等各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指导。使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依据可遵循,有方法可参考。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第五篇:《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本人本学期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十一章,本章的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设计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说明。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对教学设计这个大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发现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仔细的进行钻研,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感悟。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也就是说我在教学设计之前要先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生的学情,以相关理论指导为依托,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活动流程,力求学生的按照教学设计获得最大的学习收获。这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意义:为教师提供一种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教学技术手段,促使教师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过程为重点、以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目的等重要的教育思想显性地凸现出来,从不自觉的教学行为发展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可概括为三个问题:

1、教什么和学什么?

2、如何教和如何学?

3、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

下面我用一个简单的教学实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来讲一讲我对它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的目标: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分析学生的学情: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名称和画法,也就是说对边的长度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更详细的理解还不足。

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教学流程:第一步:先用ppt给学生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让学生说出名称,板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第二步: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对两者的认识(长度和角度的认识),初步探索两者的特征,并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三步:动手操作,自己使用小棒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操作过程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四步:总结提升,把刚刚的结论转化为理论知识板书在黑板上,通过齐读和提问等方式加深印象。第五步:练习巩固,利用刚刚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习题检验,了解学生的误区和不足进行纠正和巩固。

教学设计对教师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教师的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按流程操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作为年轻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还是不够熟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的处理还不够冷静和客观,应变能力不足,需要时间更好的积淀,相信通过不断的课堂实战,我们年轻教师终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018年6月22日

下载学与教的心理学(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与教的心理学(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沛县湖西中学陈西 精读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章节 第十一章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设计 第一节课堂教......

    《学与教心理学》读书心得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

    学与教的心理学(五篇模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了,说简单一点,教育心理学就是学与教这个过程的方方面面规律的科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特......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虎丘第二中心小学 刘丰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花东中学 聪眨眼,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六年多了,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懵懂女孩,到一个经过两个教学循环,经历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磨练,我对教材更熟悉,......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应素珍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五篇范文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沛县湖西中学蔡可升 《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集中阐明了学习与教学中的心理学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分三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