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教民警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劳教所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部门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健康的心理一般是指一种内心世界平衡稳定、人格健全、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及其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
2、正视民警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矫治,对于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民警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关注和重视劳教人民警察的心理问题,广泛开展心理健康与卫生教育,无论对劳教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民警自身的人生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5、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但不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7、心理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8、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9、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情绪的稳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0、不良心理素质不会影响民警公正执法。(×)
11、心理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2、如果忽视对民警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及自控能力地培养和训练,必将产生严重地后果。(√)
13、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劳教民警的职业烦恼并不是收入低,而是缺乏成就感,缺少与场所外的交流。(√)
14、心理亚健康的民警工作中常有“比、靠、推、躲”的心理状态,存有得过且过“的身思想,工作松懈、警惕性不高。(√)
15、行为是心理先导,民警心理亚健康心理状态的直接受害者是民警自己,间接受害者是民警的家人(×)
16、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7、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18、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
19、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0、心理危机处理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A、情绪调控差。B、恐惧心理重。C、人格状态偏离。D、缺少生机活力。
2、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是哪些?(ABC)
A、社会因素影响层面 B、职业因素影响层面 C、个人心理因素层面 D、自然条件影响层面
3、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的危害是什么?(ABCD)
A、影响场所的安全稳B、影响教育矫治质量提高C、影响劳教工作的社会形象。D、影响劳教工作科学化进程
4、社会动机的功能(ABCD)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
C、维持与调节功能D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5、怎样构建民警亚健康心理预防体系?(ABCD)A、加强宣传引导B、强化心理教育
C、强化心理普查D、加大工作强度,让民警忙起来。
6、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哪几具方面?(ABCD)A认知B情绪、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D能力、气质和性格。
7、社会动机的功能(ABCD)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
C、维持与调节功能 D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8、基本的社交情绪(ABC)
A、社交焦虑 B、嫉妒 C、羞耻与内疚D、豪爽
9、心理危机解决的几种方式(ABCD)
A、系统脱敏法B、厌恶疗法C、躯体放松法D10、民警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ABCD)A、高强度工作性质B、知识更新不足 C、工作与家庭的矛盾D、重复性工作内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心理学常用有哪些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心理测验法。
3、实验法。
4、个案法。
2、民警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
1、情绪调控差
2、恐惧心理重
3、人格状态偏离
4、病理性嫉妒
3、民警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历经哪几个阶段?
1、冲击期
2、防御期
3、解决期
4、成长期、想象放松法
第二篇:民警心理健康教育试卷11
长春市奋进劳教所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部门分数
D、影响监狱劳教工作科学化进程。E、影响民警及家人的身体健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健康的心理一般是指一种内心世界平衡稳定、人格健全、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及其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
2、正视民警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矫治,对于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民警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关注和重视劳教人民警察的心理问题,广泛开展心理健康与卫生教育,无论对劳教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民警自身的人生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5、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但不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7、心理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8、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9、健康的重要标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情绪的稳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0、不良心理素质不会影响民警公正执法。()
11、心理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2、如果忽视对民警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及自控能力地培养和训练,必将产生严重地后果。()
13、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劳教民警的职业烦恼并不是收入低,而是缺乏成就感,缺少与场所外的交流。()
14、心理亚健康的民警工作中常有“比、靠、推、躲”的心理状态,存有得过且过“的身思想,工作松懈、警惕性不高。()
15、行为是心理先导,民警心理亚健康心理状态的直接受害者是民警自己,间接受害者是民警的家人()
16、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7、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18、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
19、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0、心理危机处理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情绪调控差。B、恐惧心理重。C、人格状态偏离。D、缺少生机活力。
2、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是哪些?()
A、社会因素影响层面 B、职业因素影响层面 C、个人心理因素层面 D、自然条件影响层面
3、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A、影响场所的安全稳定。B、影响教育矫治质量的提高。C、影响监狱劳教工作的社会形象。
4、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职业因素影响层面 的成因是哪些?()
A、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性质。B、不断提升的工作指标。C、知识单一和更新不足。D、工作与家庭的矛盾。
5、怎样构建民警亚健康心理预防体系?()A、加强宣传引导B、强化心理教育
C、强化心理普查D、加大工作强度,让民警忙起来。
6、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A、观察法。B、心理测验法。C、实验法。D、个案法。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哪几具方面?()A认知B情绪、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D能力、气质和性格。
8、失眠包括几大心理因素?()A、怕失眠心理B、梦有害心理 C、自责心理D、期待心理
E、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F、手足无措心理
9、社会动机的功能()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
C、维持与调节功能D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10、基本的社交情绪()
A、社交焦虑 B、嫉妒 C、羞耻与内疚D、豪爽 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B、相似性、互补C、外貌、才能
12、心理危机解决的几种方式()
A、系统脱敏法B、厌恶疗法C、躯体放松法
13、民警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A、情绪调控差B、恐惧心理重C、人格状态偏离
14、民警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A、高强度工作性质B、知识更新不足 C、工作与家庭的矛盾D、重复性工作内容
15、民警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A、冲击期 B、防御期C、解决期D、成长期
D、人格品质D、想象放松法D、病理性嫉妒
第三篇:劳教民警教育学习手册
一、创先争优活动背景
今年4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广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同日,中组部、中宣部召开会议,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相继全文刊发中央办公厅转发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
二、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步骤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两个重大节点”:
一是从2010年4月开始至2011年7月,着重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活动,兴起创先争优热潮。
二是从2011年8月开始至2012年7月底,着重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
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向党献礼。
三、创先争优活动总体目标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组织建设。
四、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内容
创建先进基层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五、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形式
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
六、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全称和活动时间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自2011年2月开始,为期一年。
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活动背景 2010年12月19日,***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讲话指出,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政法委研究决定,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法机关的新变化、新气象。2011年2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政法系统全面展开。
八、“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的辩证关系
发扬传统是基础,坚定信念是核心,执法为民是目标。
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 1.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取得新提高。2.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到新成效。3.在践行执法为民上有新作为。4.在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上展现新面貌。
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内容 1.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2.组织开展服务“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
3.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活动。4.组织开展专项检查。5.组织开展查摆整改活动。6.全面推进党的建设。7.表彰宣传先进典型。
8.抓好制度机制建设。
十一、场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坚持 “首要标准”,以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落实、加强监督为基本要求,以标准化、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大力提高场所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与劳教工作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教育挽救质量,确保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十二、场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场所管理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全面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所政管理、执法管理、教育管
理、生活卫生管理、强制隔离戒毒管理、队伍管理等制度,努力使全体劳教人民警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全面规范场所管理行为,强化责任追究,狠抓制度落实,切实将场所管理规范化和民警公正廉洁执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十三、场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时间及步骤
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要求,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为期一年,时间自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
2、学习培训阶段(2011年3月)。
3、实施阶段(2011年4月至11月)。
4、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
十四、落实4月12日司法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4月12日,司法部召开会议,对在全国监狱劳教系统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吴爱英对开展全国监狱劳教系统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1、要切实增强规范化管理意识。
2、要切实规范监所执法。
3、要切实规范教育改造。
4、要切实规范狱(所)政管理。
5、要切实规范设施和经费管理。
6、要切实健全完善监狱劳教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7、要切实规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管理。
十五、劳教人民警察六条禁令
1、严禁私自携带和使用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
2、严禁殴打、体罚、虐待罪犯、劳教人员。
3、严禁私自为罪犯、劳教人员捎钱带物及提供使用通讯工具。
4、严禁在工作时间(含中午)饮酒。
5、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
6、严禁参与赌博活动。
十六、“三个至上”内容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十七、“四个忠于”内容
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第四篇:戒毒民警心理健康教育
戒毒民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民警心理健康 课时:1课时 授课人:蒋剑祥
教学目的:使民警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分析民警压力的来源,让民警掌握应对压力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民警应对压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引入:
警察是一个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高应激性的特殊职业。近年来由于吸毒人员增加,特别是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人数的增加,给强戒所管理增加更大的管理压力,具有身体疾病、心理障碍和精神异常学员的管理,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民警的心理压力和职业风险也随之增加。正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民警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就会给自身、家人、工作和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
数据:有效基层民警人数为350人,有212人认为自己压力大,其中有75人认为自己压力非常大。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1、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例如: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1989年,WHO又进一步扩充了健康的内涵,认为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增加道德健康,即健康应包括四个内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在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1)认知健全稳定;(2)情绪稳定饱满;(3)意志坚定可控;(4)个性和谐统一;(5)行为协调一致;(6)人际关系和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1、对环境有充分的适应能力;(适应)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自我评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目标)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环境接触)
5、能够保持人格完整和谐;(人格完整)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学习)
7、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情绪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基本需要能够适度满足。(需求满足)
二、戒毒民警压力源分析
1、内部与外部压力
外部压力指戒毒民警工作面临的环境或状况产生的各种外来的压力:(1)工作环境封闭,与外界横向交流少、沟通少、接触少,关系不够融洽。(2)社会期望高。一方面要维持场所安全稳定,另外一方面要注重戒治效果的评估,工作效果不被社会认同。
内部压力:内部压力主要是来自司法戒毒系统机构内部的压力。
1、待遇和社会地位低。在政法战线序列中,论收入,戒毒警察收入偏低,论地位监狱戒毒警察是:“二等警察”,社会认同度较低。
2、继续教育和培训不足。目前戒毒系统完成转型时间不长,收治规模大幅度增加,吸食新型毒品精神异常人员增多,戒毒民警的专业化素养要求大大提高,作为管理者、教育者、矫治者,我们更缺乏专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
3、戒毒系统内部人际环境的压力。上下级沟通、职位晋升等,个体成长愿望和现实环境的矛盾,也是戒毒民警感受压力的主要因素。
4、业余生活单调、贫乏。文化娱乐活动少,压力得不到有释放。
2、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1、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高。
2、工作时间长、负荷大。
3、环境感染不良。职业的特殊性,矫治对象是有着严重的社会化缺陷的、人格和心理扭曲的特殊群体。戒毒民警需要面对各种阴暗面。
4、职业负面影响。管理和矫治戒毒人员是项讲纪律、讲原则的严肃工作,由于长期打交道,使得民警不得不收起笑容,板起面孔。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容易把情绪带入家庭之中,社交中,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压力过度的危害
1、压力过度往往会导致心理负担,引起身体疾病。主要有皮肤系统疾病、肌肉和骨骼疾病、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
2、压力过度带来心理影响。首先是认知能力,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其次是情绪情感,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多疑、爱幻想,人生变得悲观失望、自信心丧失,自我评价低。
3、压力过度对工作的影响。首先削弱了戒毒民警队伍的战斗力;其次,影响教育矫治质量,民警的心理失衡、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缺乏自信心,必然反映在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
4、压力过度影响民警个人生活质量。首先是压力带来个人身心健康问题,身心疲惫、精神高度紧张、疲劳综合症状、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其次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一线民警由于工作时间长,休闲娱乐时间很少,长此以往,与家人缺乏情感交流,导致家庭矛盾增加,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家庭破裂现象。
三、压力应对的方法
1、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压力是源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人们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诸种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压力太大,会使人倦怠、紧张甚至崩溃;压力太小,又可能使人缺乏斗志,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戒毒民警我们需要压力,就像需要食物、水和睡眠一样。心理学提到过一种“拍球效应”——拍球时用力越大,球就跳得越高。其寓意是,承受的压力越大,就越能激发潜能。因此,出于成长的考虑,我们需要给自己适当施加压力。俗话也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钢无压力不成刀”。我们的目标是学会应对压力,而不是消除压力。
2、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不是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人们的认知过程来决定和调节的。古希腊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所以,改变消极的、非理性的认知模式,代之以积极、理性的认知就可以减少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故事: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 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 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 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3、减低目标或者欲望。压力过大往往源于目标过高或者欲望过大。从生活本身来讲,我们并不需要太多,住房经济适用即可,乘车国产就够了。可人们总是贪心不足,房子一定要高档豪华,车子一定要进口,结果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六十年代,有记者采访铁路工人:“你觉得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后幸不幸福?”工人说:“当然幸福。”“为什么?”“那个时候,天天有大米、白面吃,红糖、白糖也随便吃,难道不幸福吗?”
莫言自述其创作生涯的一段话:“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这个大学生说,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腐败’到什么程度?一天三顿吃饺子。那时我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叔叔,如果我将来写出一本小说来,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最初对文学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吃三顿饺子开始的。” 《伊索寓言》有个故事:有一只狐狸徘徊在葡萄园的篱笆墙外,馋得口水直流。它饿了三天三夜,瘦得前心贴后背,才钻进篱笆墙。到了葡萄园里,狐狸大吃特吃,身体又胖了起来。心满意足之后,狐狸才发现出不去了。没办法,它又饿了三天三夜,好不容易才钻了出去。最后狐狸感叹道:“空肚子进去,又空肚子出来,真是白忙一场啊!”其实人何尝不是和这种狐狸一样,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两手空空的离开。
清朝著名养生学家石成金曾写有一首《知福歌》,劝君常念。
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牢狱苦,自在就是福。思量外出苦,在家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
4、展现利他心
有个成语叫“助人为乐”,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帮助他人过程中,自己的痛苦能明显减轻。所以,如果你感觉压力比较大,就赶快帮助他人吧。
有人或许会说:“我没钱,怎么帮助他人?”这种疑虑是没必要的。帮助他人不一定需要钱,只要有一颗善心就足够了。
美国畅销书《29件礼物:一个月的布施如何改变你的人生》中讲到: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加州的沃克女士患上了神经系统疾病,百般治疗都没有效果。后来沃克遇到一位非洲的传统医生,医生给她开了一份奇怪的“药方”——29天内捐赠29件礼物。沃克感觉很为难:“我连床都不能起,怎么给别人送东西呢?”医生启发说:“礼物不需要是物质的,说一些关爱的话语也算礼物。”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沃克开始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布施。29天后奇迹出现了,她的健康明显好转,工作和生活也开始步入正轨。
5、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构成人可持续发展总能力的五大系统——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中,社会支持系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而缺乏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是情感痛苦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一名警察,要减少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感,应积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睦的家庭。
6、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过于强烈的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消极情绪,日积月累会让人不堪重负。所以我们民警要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1)环境调节法。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时去外面走一走,能起到缓解作用。
(2)能量发泄法。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例如找朋友倾诉、跑步、求助于心理医生。
(3)深呼吸法。深呼吸对保持健康和缓解压力十分有效,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获得深呼吸的基本方法。深呼吸可以促进人体与外界的氧气交换,使得身体内部有足够的氧气,还能使人心跳减缓、血压减低。
(4)体育锻炼法。医学研究发现,身体强壮的人与身体弱的相比,在承受压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身体越强壮,压力承受能力越强。锻炼身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生理机能,提高抵抗力,改善睡眠,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另一方面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锻炼意志,激励勇敢精神,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宣泄压抑的情绪,增强自信心,获得愉悦与满足,降低压力水平,提高心理活动效率与水平。
四、结语
六祖慧能有句名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压力和烦恼就像是天空的乌云,乌云背后还是万丈光芒!
第五篇:浅谈加强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加强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加强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
在公安工作中,民警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但警务工作的突发性、危险性、应急性等特点,决定了民警必须承受比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多得多的心理压力。民警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而又疲惫的状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
民警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焦虑、易怒易燥、抑郁、精神沮丧等症状,这给警务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如冷硬横推、粗暴执法等,甚至还出现精神疾病、自杀或犯罪等极端行为。因此,对民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迫在眉睫。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意义
警察心理健康,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可以这样定义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无任何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表现。
2、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与集体中的主流评价相一致。
3、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
4、能保持统一的人格。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和需要、兴趣、动机等因素应与外显行为保持和谐统一。
5、良好的人际关系。
6、社会化良好。对周围社会能够很好的适应,掌握社会所公认的各种观念和行为方式。
7、控制能力强。
从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看出,重视心理健康,对警察的心理、生理以及公安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心理健康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民警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这就要求民警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保持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民警很好的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积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2、心理健康可以预防心身疾病的产生。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起因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积极发挥各种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有效的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3、心理健康可以防止出现某些意外事件。民警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诱因,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出现意外事件。例如,当民警捉到犯罪嫌疑人后,多数犯罪嫌疑人都会想方设法否认罪行,此时如果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低,很容易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出现刑讯逼供现象。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预防这类事件的出现。
4、心理健康可以使警察提高工作效率。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和处理繁多复杂的工作任务,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民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处理好各类复杂事务。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像重视身体健康那样,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对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公安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
(一)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1、面对错综复杂的执法环境,面对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面对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意外事件,基层民警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安工作越来越难干了”,这是大多数基层民警的心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一线执法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遭遇群众围攻、殴打、谩骂、污辱、诬告,绝大多数民警抱着忍让克制的态度,不敢在行为上、语言上有任何过激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初至2004年底期间,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受阻达2200余次,其中有632次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
2、舆论宣传的负面影响,社会对民警的过高期望,使得公安民警自尊心受到损害,怕“引火烧身”的心理突出。公安工作涉及面广,任务复杂艰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群众认为公安民警就是无所不能、随叫随到的“超人”,而一旦案件久侦不破或是极个别警察犯了错误,社会舆论就毫不留情,大肆批评。很多群众以偏概全,将公安队伍中的个别问题当作全体民警都存在的问题,讽刺、贬损之词不绝于耳,对立情绪严重,大大损害了公安民警的自尊心。近两年来,民警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越来越多,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例证也为数不少。所有这些,均给公安民警工作上带来了影响。这使得大部分民警对执法问题持谨慎态度,常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执法放不开手脚。
3、工作负担过重,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民警心理上产生了厌倦感和恐惧感。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休息时间难保障,生活无规律,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整,使基层民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据调查了解,当前民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10余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公民平均寿命为70岁,而公安民警只有47岁。市交管局2005年民警体检结果显示,参加体检237人,查出患有各种疾病的有210人,占参检人数的88.6%。
(二)公安工作的特点是导致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
公安基层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警察是一个高度紧张、充满压力的职业,它也是导致基层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基层公安工作岗位的特点主要有:
1、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近年来,犯罪分子持械持枪暴
力拒捕、袭警的案件显著增加。据统计,2004年,我国有472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近5000名民警负伤。在丽水,袭警事件也经常发生。就在前两天,我交管局民警习强同志还在值勤过程中被暴力抗法。
2、工作时间长,身心难以得到有效放松,生活质量不高。在警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民警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节假日往往只是一种象征。据统计,每名民警平均每天加班5小时,每人平均每月加班15天以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民警饮食、睡眠、娱乐等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几乎没有时间去关心家人,难以承担家庭责任,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均受到消极影响。
3、组织内部管理压力增大。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等级评定、全员竞聘上岗……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进一步锻造高素质公安队伍,不断探索、大胆改革,这一系列管理举措的实施,激发了公安队伍的勃勃生机,但与此同时,公安民警所感受到的组织管理压力日益增大。一些基层民警把自己的工作环境形象地比喻为“上有高压线,下有地雷线,前后左右都是警戒线。”
因此,针对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现状,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三、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不断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增进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安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004年10月份,公安部召开了相关的会议,并制定了规定,对新录用的公安民警和录取的公安院校新生要通过心理健康测试。有关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积极的探索开展中,像深圳、杭州等地公安机关就专门成立了“民警心理咨询热线”,接受民警及其家属的求助。这些都说明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正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相关机制也在进一步的创建当中。
我认为,当前加强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从优待警。
1、提高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由于民警不能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工资成为民警收入的唯一来源,应严格落实超时工资补贴,使民警的超额付出得到切实的回报。
2、加强民警合法权益的维护。广大的基层民警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风尖浪口,遭受到的侵害、投诉较多。公安机关要加强民警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成立民警合法权益维护委员会,建立规范的投诉查处反馈制度,确保民警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积极为民警创造敢于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放开手脚干工作的良好环境。
3、建立完善民警定期体检制度。保证民警在一年内能够享受到身体健康全面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切实让民警从心理上减轻顾虑和压力。
4、切实落实民警休息制度。民警应享有的休息日、节假日、年休假,各级公安机关应予以保证,确保民警身心能得到及时调整。
(二)科学管理,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1、加大公安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部分群众对公安民警产生非议和偏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公安机关的职责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不够了解。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公安正面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公安民警的了解,为民警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赢得更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氛围。
2、合理安排警力,不搞政绩战。目前有的上级公安机关在布置任务时存在短期行为、缺乏协调、过于集中等现象,令基层疲于应付。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减少和避免公安民警从事非警务活动,进一步科学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下功夫使警力真正向一线倾斜。
(三)对在职民警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1、成立心理援助机构,开辟有效的疏导途径。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让民警有一个宣泄的场所,同时对有心理障碍的民警进行治疗。
2、聘请专业人员,对在职民警进行心理健康训练。通过训练,使民警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具有自我调适心理压力的能力。例如,今年4月,广东省公安厅从珠江三角洲8个城市的县一级公安局各挑选1名年轻民警共70人,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和考核,这些民警作为“广东省公安机关兼职心理咨询联络员”,从事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