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警心理健康
公安民警心理状况分析发表时间:2010-11-15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庞华杰
[导读] 警察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无疑是一名警察人员必备的因素之一
庞华杰(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体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
摘要:警察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无疑是一名警察人员必备的因素之一。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将意味着潜在的灾难。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警察心理缺陷的原因不外乎心理失衡、矛盾心理失调、逆反心理失控等。面对如此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强警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指导、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工作要求上加以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警察心理不再是问题。
关键词:心理压力分析措施
一、对现有的警察心理压力大的描述
随着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和压力,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精神的危机,如极度的紧张、焦虑、抑郁、孤独都有可能使人陷入穷境、困境和绝境。而个人生活的失意会形成公众各种潜在危害威胁着社会的安定。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们,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压力与危机,一旦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有可能引发悲剧的发生。
前不久看过一个影片,描述的是一个警察在开枪击毙匪徒时误伤一儿童,从此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握枪手就抖个不停。当然最后警察还是找回了自信,但警察的心理问题却引发了我的关注。在百度中敲入“警察心理”四个字眼,马上浮现出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例,值得人们深思。
2002年1月7日中午,陕西韩城矿物局公安处治安科科长李辉、公安处刑侦科科长韩念及韩8岁的女儿被枪杀。8日早9点20分,面对公安武警设下的天罗地网,嫌疑犯向卫国绝望的自杀了。据称,向卫国由于职务方面的原因与科长李辉和刑侦科长韩念存在恩怨,故酿成这场悲剧。惊天大案发生后,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无情的事实:向卫国存在严重的精神疾患。1999年的春,某市两名民警在执行完任务后已是华灯初上,俩人步入一家小饭馆,他们谈起工作;谈起国家突发事件失约而惹恼女友;谈及郁积在心头的不快和苦闷„„,两人越说越觉得心灰意冷,于是相约互相开枪打死对方。“砰!”一声枪响后一名民警应声倒下,另一名民警在枪响后突然惊醒,看见倒在血泊中的战友,他猛然意识到自己撞下大祸,于是赶紧拨通了急救电话。可是在把战友送往医院途中,他也开枪自杀了。1997年发生在四川泸定的“赵春林事件”也是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未能及时缓解酿成的悲剧。民警赵春林在调解一起群众纠纷时,遭到其中一方家人及亲友的野蛮纠缠,无理漫骂和围攻殴打,未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酿成开枪打死10人的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极恶劣的影响。还有陕西某派出所教导员的自杀事件。面对这一幕幕悲剧的发生,我们在扼腕叹息与痛惜的同时,更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对现如今警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警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巨大的压力考验着我们每一个警察。我们知道自杀往往与压力过大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压力就是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到了一定的程度必须进行释放。从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看,过高的压力已经成为危机警察生命安全的杀手。压力一旦产生,就会使警察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继续发展就会演变为抑郁,如果无法驱除抑郁,就有可能出现自杀现象。警察的心理压力郁积到一定程度而酿成悲剧已不是孤立的个案。正如每个人的活动都是由心理支配,巨大的压力固然有我们
体制和工作性质方面的问题,也与其心理素质分不开的。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运动员,影响他们出成绩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即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前两项达到以后,主要就是一个心理问题,决定一个运动员能否成为冠军就是看他的心理素质如何。同时,我们的警察能否胜任除了体能和基本技能以外,关键还要看心理素质,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再好的技能也会发展失常。
面对当今警察心理压力太大的局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期望心理。期望心理是希望通过现实特定的目标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心理。这种心理具有双重性。从积极意义上说,期望心理是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基础,是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动力,没有期望就谈不上进取;从消极意义上讲,违背客观实际的期望心理又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一旦期望的目标不能得到实现,人们就由期望变成了失望。由于人都是有追求的所以期望心理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警察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公众对警察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众心目中,警察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名词,而一个警察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公众的需要,甚至个别警察作出违法违纪行为,就极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效应。因此,我们一直看到只要警察群体中一个反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警察造成了巨大压力。除了工作上的压力,警察还必须处于聚光灯下,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张晓客说,相较于其他行业,公众对警察有着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源于深层的社会心理需求。
(二)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指对于事物难以取舍的心理状态。在现实中,矛盾心理之所以能成为干警中较普遍的社会心理,是因为在这一期间,旧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而新的体制的成效还没充分显示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警察们要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矛盾,工作与休息的冲突,压力大、繁忙而无人理解,“就警察而言,他首先是一个公民,其次才是一名警察。”在接受《东方周刊》采访时,中国人们公安基础理论专业委员副秘书长许新源如是说。生命权、人格权、名誉权、休息权以及合法取得报酬的权利,其中以休息权被侵害最为普遍。另一方面,虽然警察工作两很大,但实际收入却和经济学的“高付出、高回报”的规律不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让警察保持良好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按照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人们总是通过横向比较来判断是否公平。因此,如果不能随工作量的提升而提高实际收入,则心态失衡的压力会始终存在。在这过程中,成就与问题相伴,正效应和负效应相随,在加上主观的某些原因,使不少干警的心理处于矛盾的状态。
(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以对社会正常运行的状态发生怀疑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之所以产生,从客观原因上讲,同社会风气不正常、利益分配不合理有关。从主观上讲,同人的偏激情绪有关。主要表现:一是好奇。二是埋怨。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反感,对许多事情不热心,不参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亨延顿在其研究现代化的专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有一句名言:“现在性的进程产生稳定,但现代化都会引起不稳定”。这同样适合社会心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必然引起某些不稳定。除了恋爱、婚姻、消费等常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困扰,以及工作调动、内部关系等工作压力外,警察因工作需要大量接触社会“异类”和阴暗面,长此以往必将对其心理造成影响。从而使其思维、性格和情绪等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作为工作时间不定的职业之一,警察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给家人无限的担心等。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警察平均每天工作11个小时到15个小时,平均每周休息一天。这种种的不如意,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便形成了中国警察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着警察的工作与社会稳定。
三、针对上述心理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
国家法律赋予警察较大的执法权利与执法空间。但同时对警察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其中“较好的心理素质”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警察心理有缺陷,在执行公务中,心理长期处于一种不健康状态,会出现严重问题。一个平时也许很内向,较稳重的警察会突然变得狂燥而具有攻击性。个别警察在制止犯罪活动或审讯那些顽固不化、充满敌意和挑衅的犯罪嫌疑人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如开枪伤人、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等等,都将严重的影响公安机关整体形象。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当前警察心理压力的问题。
(一)在工作指导上,要把正确把握和指导警察心理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重视不重视警察心理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群众观点问题。首先,也是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问题。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什么,怎样把心理作为一个重要决策依据。为此,必须把研究和把握警察心理放在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收集了解和分析警察心理的专门力量和工作机制,对于警察在各个时期的心理做到心中有数,把具体的工作的重要依据。只要这样做,就一定会促进干警队伍的建设,同时也一定会建设全警察心理体制。
(二)在工作的内容上,要切实加强针对干警心理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引导期望心理。即要宣传警察工作的必要性和前景,要教育广大干警职工对警务工作的艰难和代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⑵调适矛盾心理。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帮助克服困惑感。
⑶化解逆反心理。采用科学先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育干警学会看得问题,只要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提高其效应。
(三)在工作方式上,要改进工作方法。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决定了接受思想工作的选择性、层次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其次要以理服人。帮助干警职工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把握自己的生活轨迹。第三要以情动人,处理好理解与引导,关心与帮助的关系。第四要讲究时效,增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在工作要求上,要发挥在个人层次的调适功能。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外界的情况分为依从、认同、同化三种情况。依从是迫于压力的接受行为,认同是仿效的行为,同化则是自觉的接受。为此,政治工作也应进行三级调适。一级调适,解决依从问题,解决过激的心理冲突;二级调适,重在认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三级调适,重在内化,使干警职工自觉的以实际行动迎接改革,面对改革。
参考文献:
1.许新源.《人民警察伤亡是否可以避免》.[J]人民公安.1999.15.12;
2.沈渔沌.《精神病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0;
3.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4.《公安基础知识》.2002;
5.《管理心理学》.2004.09。
第二篇:监狱民警心理健康
一、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常年面对社会消极群体,更加需要保持心理健康,然而,在对某省监狱警察的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监狱人民警察感到有心理压力。
1、职业要求和职业特征是监狱警察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首先,监狱押犯结构由文盲、法盲向知识型、高学历发展,犯罪类型由一般刑事犯罪向经济犯罪、多技能型犯罪发展,犯罪手段由简单向智能化、集团化、黑社会化转变,流窜犯、暴力团伙犯以及涉黑、涉毒、涉恶、涉枪罪犯的不断增加,等等客观原因,造成监管安全防范工作中现实的与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加,罪犯教育和管理工作日趋复杂,难度增大,风险增高,尤其是多起罪犯袭警事件的发生,监狱人民警察深感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心理包袱加重;其次,随着国家法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罪犯的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追究力度加大,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工作,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心理状态,身心常年处于紧张与担忧的应激状态,极易产生心理疲劳,引发身心危机。
2、工作时间过长,长期疲劳作战也易影响心理健康。长期以来,监狱一线警力不足也成为不争的事实。监狱基层民警工作在生产改造第一线,承担了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而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要确保监管安全,大部分监狱还停留在“人防”为主的防范阶段,只能以增加工作时间来弥补。民警们节假日得不到休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再加上监狱大多地处偏僻,环境恶劣,文化娱乐生活匮乏,没有调剂生活、缓解压力的正常宣泄减压渠道,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容易恶化。
3、长期监管罪犯而不注意调节控制情绪,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管理教育罪犯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耐心、细致、深入的进行。同时,还需要不断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平和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要尽量避免将管理罪犯过程中的一些情绪带到日常生活中来。然而,在管理教育罪犯的过程中,个别民警心浮气燥,对罪犯在改造中的反复行为产生厌恶情绪,容易动怒,从而使得其行为盲目、被动。个别民警在工作中,为了在罪犯中树立所谓权威形象,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别人绝对服从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听到反对意见就勃然大怒,自己做的,错的都是对的,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习惯于被赞扬,奉承,浮躁、惟我独尊等心理状况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表现。
4、监狱人民警察待遇普遍偏低导致心理失衡也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
无论是和其它警种相比,还是和其它行业相比,监狱人民警察,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监狱人民警察待遇偏低,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监狱人民警年收入不超过20000元。又由于大部分监狱地处偏僻及其它复杂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民警是单职工家庭,民警一个人的收入往往要养活一家老小,而物价日益上涨,收入并没有成比例上涨,监狱人民警察消费能力反而相对下降,监狱民警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职业的认同感越来越差,觉得收入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和生存的尊严的监狱民警大有人在,而且不在少数。《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与之相对应的公务员工资改革制度和津补贴制度由于多种原因,迟迟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而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监狱的执法标准越来越高,执法要求越来越严,民警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长期处于压抑和焦虑的情绪状态而又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和缓解,极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二、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美国医学博士斯宾塞〃约翰逊曾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珍贵的是健康。所有的财富加在一起都没有健康重要。有了健康的身心,人生才会真正地幸福与快乐。而正确的健康意识,要求我们用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武装自己,将自己的健康交由自己来主宰,从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上,更主要的是从心理上来捍卫和保护健康。”现在,心理健康虽然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作为整天面对社会阴暗面的监狱人民警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显得特别重要。
1、努力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监狱人民警察被称作改造罪犯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我们感受到荣誉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因此监狱人民警察对自身的基本素质、能力、心理状况等应有正确的认知评价,并通过自身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最重要的是能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面对工作及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工作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趋势,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监狱体制改革在全国的全面推行,国家对监狱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对监狱的投入逐年增加,监狱也正在由“人防”逐步向“物防”和“技防”过渡,基层警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根本的解决。同时,公务员工资改革和津补贴制度的彻底贯彻落实也指日可待,监狱民警待遇低的现状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随之大大缓解。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会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2、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征,不断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愤怒、浮躁、抑郁、焦虑等是阻碍我们工作的“敌人”,同时也是伤害我们身体的罪魁。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对情绪的自我排遣和调控。首先,要有适当的宣泄途径,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可以与亲朋好友诉说,在交心谈心的过程中,将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去,或者是通过日记、运动等调节心态;其次,要学会控制情绪,在遇到突然的重大打击时,不能任由情绪外泄,应具备超强的承受能力和处变不惊的心态;再次,有意识扩大交际范围,多结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对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有好处;最后,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心情不好的时候,专注于某一个业余的兴趣爱好转移我们的注意力,释放我们的坏情绪。散步、阅读、听音乐和各项健身活动,都能缓解和释放我们的坏情绪。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动预防心理疾病。
有条件的监狱可以到附近的高等院校聘请专家教授,通过讲座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民警的学习热情和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强民警内在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免疫力,从源头上杜绝民警产生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与心理专家教授签订合同,为监狱民警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
4、监狱应当多开展有利于民警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民警文化娱乐生活,缓解工作生活压力。
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监狱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增强监狱民警的凝聚力,增强监狱民警对监狱的认同感,还能丰富监狱民警的文化娱乐生活,转移民警专注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和释放民警的工作和生少压力。监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经常开展体育竞技比赛、警体技能比赛、文艺比赛、登山比赛、游泳比赛、舞会等民警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5、监狱应当努力提高民警待遇,缓解广大民警生活压力,提高民警生活质量。
如果说来自工作的压力,监狱民警还可以通过自身调节,那么,来自生活的压力,很多监狱民警则感到束手无策。绝大部分监狱民警的收入全部来自国家的拨款和监狱的创收。因此,在当前物价飞涨,民警收入普遍偏低的现状下,监狱应花大力气,想尽千方百计提高民警待遇。民警的待遇提高了,不再为基本的生活而焦虑和苦恼,解除了民警的后顾之忧,无疑会增强民警对监狱、对工作的认同感、对职业的荣誉感,更进一步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更加严格地尽职履责。而民警工作热情增加,更加严格地尽职履责,又会从整体上提升监狱的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进一步提高待遇,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已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长期、复杂的管理教育罪犯工作中,监狱民警们还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心理健康将会受到不断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第三篇:戒毒民警心理健康教育
戒毒民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民警心理健康 课时:1课时 授课人:蒋剑祥
教学目的:使民警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分析民警压力的来源,让民警掌握应对压力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民警应对压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引入:
警察是一个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高应激性的特殊职业。近年来由于吸毒人员增加,特别是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人数的增加,给强戒所管理增加更大的管理压力,具有身体疾病、心理障碍和精神异常学员的管理,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民警的心理压力和职业风险也随之增加。正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民警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就会给自身、家人、工作和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
数据:有效基层民警人数为350人,有212人认为自己压力大,其中有75人认为自己压力非常大。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1、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例如: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1989年,WHO又进一步扩充了健康的内涵,认为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增加道德健康,即健康应包括四个内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在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1)认知健全稳定;(2)情绪稳定饱满;(3)意志坚定可控;(4)个性和谐统一;(5)行为协调一致;(6)人际关系和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1、对环境有充分的适应能力;(适应)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自我评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目标)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环境接触)
5、能够保持人格完整和谐;(人格完整)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学习)
7、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情绪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基本需要能够适度满足。(需求满足)
二、戒毒民警压力源分析
1、内部与外部压力
外部压力指戒毒民警工作面临的环境或状况产生的各种外来的压力:(1)工作环境封闭,与外界横向交流少、沟通少、接触少,关系不够融洽。(2)社会期望高。一方面要维持场所安全稳定,另外一方面要注重戒治效果的评估,工作效果不被社会认同。
内部压力:内部压力主要是来自司法戒毒系统机构内部的压力。
1、待遇和社会地位低。在政法战线序列中,论收入,戒毒警察收入偏低,论地位监狱戒毒警察是:“二等警察”,社会认同度较低。
2、继续教育和培训不足。目前戒毒系统完成转型时间不长,收治规模大幅度增加,吸食新型毒品精神异常人员增多,戒毒民警的专业化素养要求大大提高,作为管理者、教育者、矫治者,我们更缺乏专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
3、戒毒系统内部人际环境的压力。上下级沟通、职位晋升等,个体成长愿望和现实环境的矛盾,也是戒毒民警感受压力的主要因素。
4、业余生活单调、贫乏。文化娱乐活动少,压力得不到有释放。
2、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1、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高。
2、工作时间长、负荷大。
3、环境感染不良。职业的特殊性,矫治对象是有着严重的社会化缺陷的、人格和心理扭曲的特殊群体。戒毒民警需要面对各种阴暗面。
4、职业负面影响。管理和矫治戒毒人员是项讲纪律、讲原则的严肃工作,由于长期打交道,使得民警不得不收起笑容,板起面孔。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容易把情绪带入家庭之中,社交中,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压力过度的危害
1、压力过度往往会导致心理负担,引起身体疾病。主要有皮肤系统疾病、肌肉和骨骼疾病、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
2、压力过度带来心理影响。首先是认知能力,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其次是情绪情感,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多疑、爱幻想,人生变得悲观失望、自信心丧失,自我评价低。
3、压力过度对工作的影响。首先削弱了戒毒民警队伍的战斗力;其次,影响教育矫治质量,民警的心理失衡、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缺乏自信心,必然反映在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
4、压力过度影响民警个人生活质量。首先是压力带来个人身心健康问题,身心疲惫、精神高度紧张、疲劳综合症状、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其次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一线民警由于工作时间长,休闲娱乐时间很少,长此以往,与家人缺乏情感交流,导致家庭矛盾增加,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家庭破裂现象。
三、压力应对的方法
1、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压力是源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人们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诸种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压力太大,会使人倦怠、紧张甚至崩溃;压力太小,又可能使人缺乏斗志,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戒毒民警我们需要压力,就像需要食物、水和睡眠一样。心理学提到过一种“拍球效应”——拍球时用力越大,球就跳得越高。其寓意是,承受的压力越大,就越能激发潜能。因此,出于成长的考虑,我们需要给自己适当施加压力。俗话也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钢无压力不成刀”。我们的目标是学会应对压力,而不是消除压力。
2、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不是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人们的认知过程来决定和调节的。古希腊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所以,改变消极的、非理性的认知模式,代之以积极、理性的认知就可以减少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故事: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 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 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 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3、减低目标或者欲望。压力过大往往源于目标过高或者欲望过大。从生活本身来讲,我们并不需要太多,住房经济适用即可,乘车国产就够了。可人们总是贪心不足,房子一定要高档豪华,车子一定要进口,结果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六十年代,有记者采访铁路工人:“你觉得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后幸不幸福?”工人说:“当然幸福。”“为什么?”“那个时候,天天有大米、白面吃,红糖、白糖也随便吃,难道不幸福吗?”
莫言自述其创作生涯的一段话:“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这个大学生说,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腐败’到什么程度?一天三顿吃饺子。那时我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叔叔,如果我将来写出一本小说来,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最初对文学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吃三顿饺子开始的。” 《伊索寓言》有个故事:有一只狐狸徘徊在葡萄园的篱笆墙外,馋得口水直流。它饿了三天三夜,瘦得前心贴后背,才钻进篱笆墙。到了葡萄园里,狐狸大吃特吃,身体又胖了起来。心满意足之后,狐狸才发现出不去了。没办法,它又饿了三天三夜,好不容易才钻了出去。最后狐狸感叹道:“空肚子进去,又空肚子出来,真是白忙一场啊!”其实人何尝不是和这种狐狸一样,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两手空空的离开。
清朝著名养生学家石成金曾写有一首《知福歌》,劝君常念。
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牢狱苦,自在就是福。思量外出苦,在家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
4、展现利他心
有个成语叫“助人为乐”,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帮助他人过程中,自己的痛苦能明显减轻。所以,如果你感觉压力比较大,就赶快帮助他人吧。
有人或许会说:“我没钱,怎么帮助他人?”这种疑虑是没必要的。帮助他人不一定需要钱,只要有一颗善心就足够了。
美国畅销书《29件礼物:一个月的布施如何改变你的人生》中讲到: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加州的沃克女士患上了神经系统疾病,百般治疗都没有效果。后来沃克遇到一位非洲的传统医生,医生给她开了一份奇怪的“药方”——29天内捐赠29件礼物。沃克感觉很为难:“我连床都不能起,怎么给别人送东西呢?”医生启发说:“礼物不需要是物质的,说一些关爱的话语也算礼物。”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沃克开始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布施。29天后奇迹出现了,她的健康明显好转,工作和生活也开始步入正轨。
5、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构成人可持续发展总能力的五大系统——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中,社会支持系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而缺乏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是情感痛苦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一名警察,要减少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感,应积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睦的家庭。
6、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过于强烈的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消极情绪,日积月累会让人不堪重负。所以我们民警要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1)环境调节法。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时去外面走一走,能起到缓解作用。
(2)能量发泄法。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例如找朋友倾诉、跑步、求助于心理医生。
(3)深呼吸法。深呼吸对保持健康和缓解压力十分有效,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获得深呼吸的基本方法。深呼吸可以促进人体与外界的氧气交换,使得身体内部有足够的氧气,还能使人心跳减缓、血压减低。
(4)体育锻炼法。医学研究发现,身体强壮的人与身体弱的相比,在承受压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身体越强壮,压力承受能力越强。锻炼身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生理机能,提高抵抗力,改善睡眠,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另一方面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锻炼意志,激励勇敢精神,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宣泄压抑的情绪,增强自信心,获得愉悦与满足,降低压力水平,提高心理活动效率与水平。
四、结语
六祖慧能有句名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压力和烦恼就像是天空的乌云,乌云背后还是万丈光芒!
第四篇:民警心理健康教育试卷11
长春市奋进劳教所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部门分数
D、影响监狱劳教工作科学化进程。E、影响民警及家人的身体健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健康的心理一般是指一种内心世界平衡稳定、人格健全、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及其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
2、正视民警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矫治,对于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民警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关注和重视劳教人民警察的心理问题,广泛开展心理健康与卫生教育,无论对劳教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民警自身的人生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5、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但不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7、心理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8、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9、健康的重要标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情绪的稳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0、不良心理素质不会影响民警公正执法。()
11、心理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2、如果忽视对民警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及自控能力地培养和训练,必将产生严重地后果。()
13、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劳教民警的职业烦恼并不是收入低,而是缺乏成就感,缺少与场所外的交流。()
14、心理亚健康的民警工作中常有“比、靠、推、躲”的心理状态,存有得过且过“的身思想,工作松懈、警惕性不高。()
15、行为是心理先导,民警心理亚健康心理状态的直接受害者是民警自己,间接受害者是民警的家人()
16、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7、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18、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
19、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0、心理危机处理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情绪调控差。B、恐惧心理重。C、人格状态偏离。D、缺少生机活力。
2、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是哪些?()
A、社会因素影响层面 B、职业因素影响层面 C、个人心理因素层面 D、自然条件影响层面
3、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A、影响场所的安全稳定。B、影响教育矫治质量的提高。C、影响监狱劳教工作的社会形象。
4、劳教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职业因素影响层面 的成因是哪些?()
A、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性质。B、不断提升的工作指标。C、知识单一和更新不足。D、工作与家庭的矛盾。
5、怎样构建民警亚健康心理预防体系?()A、加强宣传引导B、强化心理教育
C、强化心理普查D、加大工作强度,让民警忙起来。
6、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A、观察法。B、心理测验法。C、实验法。D、个案法。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哪几具方面?()A认知B情绪、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D能力、气质和性格。
8、失眠包括几大心理因素?()A、怕失眠心理B、梦有害心理 C、自责心理D、期待心理
E、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F、手足无措心理
9、社会动机的功能()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
C、维持与调节功能D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10、基本的社交情绪()
A、社交焦虑 B、嫉妒 C、羞耻与内疚D、豪爽 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B、相似性、互补C、外貌、才能
12、心理危机解决的几种方式()
A、系统脱敏法B、厌恶疗法C、躯体放松法
13、民警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A、情绪调控差B、恐惧心理重C、人格状态偏离
14、民警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A、高强度工作性质B、知识更新不足 C、工作与家庭的矛盾D、重复性工作内容
15、民警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A、冲击期 B、防御期C、解决期D、成长期
D、人格品质D、想象放松法D、病理性嫉妒
第五篇:浅析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浅析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随着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民警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这不仅给民警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同时也给民警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民警个体的接受能力差或自我调节不当,心理疾病就因此而产生。据调查显示:全国180万民警中,80%的民警心理压力过大,43%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这一状况在基层民警中表现尤为突出。为确保民警心理健康,公安部适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意见》(公发[2005]15号),正式将民警心理健康这一内容纳入公安队伍建设范畴,起到了良好的机制性保障作用。在此,笔者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一粗略探讨。
一、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来自工作的压力。
1、高度的职业风险带来的“紧张症”。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前三年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特别是处于一线的基层民警要时常面对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凶杀现场等等,长期处在高度危险、高度戒备的紧张状态之中,随时都有负伤或牺牲的可能。近年来,犯罪分子动辄与民警进行暴力对抗,导致民警因公伤亡逐年增多。据统计,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就高达6000余人,负伤10万余人。可以说我们的民警是“天天在牺牲,时时在流血”。
2、繁重的工作负担带来的“忧虑症”。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存在着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警察人数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三十左右,而我国则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十。由于现有警力不足和繁重的公安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警察只能超负荷的工作。以我局万安派出所为例,平均每名民警每三天要值一个班,一年中基层民警就有120天住在派出所值班,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这还不包括临时性的值班备勤任务。长期的工作紧张无序、生活毫无规律,使得民警体力透支、积劳成疾。警察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而心力交瘁,产生厌倦、烦躁的不良心境。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而警察平均寿命仅48岁,警察已成为国家机器上磨损最快的部件。
3、“明查暗访”带来的“恐惧症”。随着法制的健全与普及,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级部门对基层公安机关要求也越来越严,“明查暗访”日渐成为上级部门检查基层公安机关工作业绩的重要方式。广大基层民警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又要时刻提防突来的“明查暗访”,基层民警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甚至还有被曝光、通报的可能,心理由此会产生挫败感。甚至一些工作出色的基层部门也担心被检查组“光顾”,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给民警造成一种“草木皆兵”的恐惧感,大部分基层民警对明查暗访既害怕又无奈。
4、频繁的考核、评比带来的“厌倦症”。适当的考核、评比可以增强民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民警争先创优的意识。然而,当前考核、评比种类、名目繁多,使得一些原本警力不足的部门也需从中抽出专人负责考评工作,无疑给本就压力较大的基层民警给予了额外施压,久而久之,民警对考核、评比逐渐失去热情,呈现出应付了事的消极局面。
(二)来自社会的压力。
警察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公安部早在1996年就向社会作出了“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郑重承诺,“有困难找警察”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模式。在这一切的背后所呈现的是人民警察全身心的奋斗,警察心理压力的超负荷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除经常遭到不法分子的暴力抗拒、阻碍、袭击外,还往往遭到不明真相群众的辱骂、围攻、殴打,公安民警被误告、诽谤、诬陷等“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有的民警因此受到纪律处分,有的甚至被误断、错判,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给正常执法的公安民警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给予公安机关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却不够。如执法严格常常引起社会上的某些非议;维护公共秩序常使警察站在民众的对立面;发生重大案件一时难以侦破,可能会遭到社会的责难等等。加之一些新闻媒体不负责任地失实报道,推波助澜,都将给警察心理上带来压力,也会严重地挫伤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三)来自生活的压力。
1、家庭压力。现在的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民警,工作性质是全天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即使是休息时间也是处于备勤状态,与家人生活步调不一致,散多聚少,因此常常遭受父母、妻儿的埋怨、误解,导致家庭不和,轻则吵架、分居,重则离婚分手。
2、经济压力。2008年7月,公务员进行了阳光工资改革,民警的收入相对从前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民警所承受的工作量和责任与其他政府机关公务员相比,则远远大于普通公务员,而各种待遇始终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这无疑会挫伤警察工作的积极性。当奉献与索取的天枰严重倾斜,警察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警察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据调查,有五分之一的民警家属下岗或无业,民警须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二、解决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如何正确疏导民警心理,调适民警心态,关系到公安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改善和推动公安工作的源头举措,是当前和谐警营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优化三个环境着手:
(一)营造和谐的警营氛围,优化工作环境
和谐警营建设是近年来公安机关着力做的一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从保护民警心理健康的角度,进一步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减轻民警负担。建立科学的定编和考评机制,要根据各基层一线所队的工作量和实际需求,为基层一线实战单位定编、增加警力,切实解决当前基层所队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要按照岗位、职责量化考评指标,整合各类单项、专项及临时性考评标准,尽量减少和避免多头考评、重复考评,切实减轻基层民警负担。
2、加大科技强警步伐。随着科技发展,远程监控、技术跟踪等科技手段已得到充分运用,民警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但现实刑事案件的低破案率、高风险性时刻消磨着民警的意志,犹如一块“重石”深压在民警身上。因此,科研部门要注重加快研发一批公安机关实用的尖端科技设备、非杀伤性武器及防身、护身等器材,应用于公安基层一线,降低警察职业风险。同时,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警务工作“疲劳战”的弊端,积极研究探索适合社会治安管理要求的警务运作模式,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使民警能从繁重的工作中抽出身来,保证正常的休息、休假,减轻民警工作压力。
3、丰富公安文化建设。推行民警心理保健制度,设立心理保健部门,设置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滋生的不良情绪。同时通过开展书画、唱歌等各种文化活动,提升民警文化素质,促进民警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展示良好的精神状态。休宁县公安局党委坚持以人为本,从点滴处入手,在细微处着眼,不断探索从优待警的新举措,全力构筑暖警工程。两年来严格落实民警年休假、年体检制度和民警探病慰问制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适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讲座,并组织全警轮流外出考察学习,这些暖警新举措极大地缓解了民警的心理压力。
4、加强民警队伍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民警内在动力,激励他们为人民利益、为公安事业无私奉献。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在侧重精神鼓励的同时不忽视物质鼓励,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形成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公安机关各级领导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民警,使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使其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情愉快,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营造开放的舆论氛围,优化社会环境
公安工作牵涉面广,受关注度高,是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理解,既是搞好公安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公安民警工作压力的措施。
1、注重“三导”有机结合。一是自身先导。公安工作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开展。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与此同时,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主动与媒体建立畅通的链接,主动接受媒体的监督,积极争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党委主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安工作,主导公安工作的方向和公安工作客观评价体系。对公安民警既要从严要求,更要珍爱有加。特别是在当前公安机关处在风口浪尖,公安民警处在多重社会角色难于扮演的情势下,民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党委政府更要为民警撑腰壮胆,更加增强民警的信心感、责任感。三是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学会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网来网去”这一有利抓手,积极引导媒体发表正面舆论,树立公安正面形象,竭力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牵制力,使公安民警切实感受到社会群体对自身的尊重与认同,不断拓展警察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消除部分群众对民警的非议和偏见。
2、平衡社会价值需求。民警作为一个社会人,也有正常的社会需求,当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满足感普遍低于其他社会群体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警个体积极性或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时,须充分考虑公安机关工作性质,确保一些政策制度能适当向基层公安机关倾斜,惠及到基层民警身上,使民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比如在政治待遇上,要打破条框限制,不拘一格,注重解决一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基层民警的政治待遇,使基层民警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真正使基层民警劳有所获,苦有所慰,消除基层民警迷惘和消极被动的心理。
(三)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优化生活环境
家庭是每一个人心灵的归宿。民警由于工作忙,常年照顾家庭较少,很多家庭因此出现矛盾。所以,我们要树立民警的家庭资源是第二警力、民警家庭的和谐是警营和谐的重要基础的观念,把关心民警的家庭建设作为我们公安队伍建设的内容,变家事为公事,用真心和细心去做好工作。
1、增强家属荣誉。引导民警的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民警亲属为民警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民警们的付出表示理解,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2、加强谈心交流。要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与民警及其家属沟通交流,防止心理矛盾积压。特别是在遇到民警工作变动、职务调整、遭遇挫折、家庭变故、生活困难等情况时,积极与民警及家属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充分调动组织和家庭两个积极因素,帮助民警解决具体问题,疏导、畅通民警思想。使民警在温馨的家庭中充分感受亲情,有快乐共同分享,有困难共同分担。
3、注重个人调节。保持民警心理健康,更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用积极、理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包容他人,以理智、平和的心态处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休息、少应酬,多放松、少刺激,尽量减少引发心理压力的诱因;同时学会合理宣泄。长时间压抑、抑郁很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因此,民警要学会适当进行宣泄,将自己心中烦事、症结向家人或信得过的好友及同事进行交流倾吐,宣泄不良情绪。要学会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科学计划工作,合理安排生活,善于从工作、学习中发现乐趣,享受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