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历史高频考点
一、2014年命题方向预测(高频考点)
1、重要概念
⑴中国古代史
①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刺史监察制度;西汉相权演变(中朝);汉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元朝行省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军机处;中央集权与国家统一★;
②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先秦农业;均田制;隋唐农业;市坊;两税法;宋元农业;明清农业;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丝绸之路;隋唐商业;宋元商业;明清商业;对外贸易;货币形态和功能的演变★;宋元城市;明清城市;城市功能演变★;土地制度的演变★;历代重农抑商政策★;
③思想: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李贽的思想;黄宗羲的思想;顾炎武的思想;王夫之的思想;西学东渐★; ⑵世界古代史
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时代;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苏格拉底;
⑶世界近代史
①政治:《权利法案》;议会改革;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西方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②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影响★;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发展★;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③思想: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启蒙运动的发展和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经典力学;
⑷中国近代史
①政治: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的影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国民党“一大”;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战胜利的意义;重庆谈判与政协会议; ②经济:洋务派;洋务运动的经过;洋务运动的作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近代生活习俗的变化;
③思想: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三民主义的内涵;新三民主义的形成;
⑸世界现代史
①政治: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评价;三十年代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黄金时期”;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⑹中国现代史
①政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70年代的外交;新时期外交成就;
②经济: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主干知识
⑴古代史
古代史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仅占25%,但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约占35%。其中中国古代政治约占10%,中国古代经济约占12%,中国古代思想约占5%,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占3%,古代希腊罗马占4%。
①古代中国史
中央集权制度和选官制度及重要改革事件;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古代政治中心、经济重心变迁的背景和影响;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和影响;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文学与科技成就因学科考查范围交叉等原因而淡化。
②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民主制度及特点,古希腊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罗马法的形成及主要原则。
⑵近代史
近代史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占了近40%,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也是近40%(含选修)。其中世界史约占20%,中国史约占18%。世界史主要集中在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人文精神的发展和工业革命三个单元;中国史则主要集中在近代前期,近代后期除了抗日战争有一定涉及,其他内容几乎都是空白。
①中国近代史
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内外背景及 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化;近代化过程:从洋务运动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主流思潮演变,涉及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近代错综复杂的对外关系,抗日战争全视角;国内战争尤其是国共战争和对抗则有意回避和淡化。
②世界近代史
主要国家英、法、美、德四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重要历史文献主要内容及影响;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对世界经济发展及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同期东西方世界的比较;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及其传播和影响;重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因学科考查范围交叉,有些内容如文学、科学、政党政治等则基本不涉及;某些意识形态问题如国际共运史则基本回避。
⑶现代史
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占40%强,在高考试卷中仅占30%,世界史明显多于中国史,其中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占10%,世界政治格局(含世界大战)占4%,苏联史占4%;中国现代史主要是建设成就,约占12%。同时,高考命题十分重视中外历史的联系和比较,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试题分值有时可达30%,在历年大综合题中几乎都有体现。
①世界现代史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及主 要表现;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演变;苏联政治经济特点;对两次世界大战的重新评价。留意古罗马-意大利的历史线索和二战后中东乱局。
②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50年代经济建设成就;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现代中国外交政策和成就略有涉及;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偶有涉及;现代中国科技文教成就略有涉及。历次政治运动和左倾错误基本回避;现代重大思想成果完全回避;政治上比较敏感的问题刻意回避。
⑷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
高考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试题分值约占25%,几乎在所有大综合题中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和结果的比较;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与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联系。
二、应试技巧
1.阅读与审题技巧
①提高阅读速度。试卷长度即试题文字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全国文综卷的字符由不到8000个增加到目前的9000多个,历史卷的字符则由2700个增加到3600个,这样阅读理解材料的速度问题日显重要。
②快速阅读的关注点。地域和时间范围。包括国家、地区、地点、历史时期、朝代、年代、时代或阶段特征等,要特别注意括号内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与试题答案直接有关;材料的立场、观点和指向;题目的答题要求。综合题目前主要是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回答问题。
2.答题技巧
①选择题。历史选择题通常为最佳选择题,应注意总结归纳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风格和习惯;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宜在含义截然相反或十分相似的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②综合题。读题时要注意标出重点和关键点,提炼出所有有效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问题。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要做到 “五化”,即书写工整化、层次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和重点重复化。
各模块所占比例
知识结构(全国文综卷的统计数据)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为58:42;古代、近代、现代史的比例为 31:39:30;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为 35:42:23;选做题旨在考查选修模块内容,但实际命题时试题极少直接涉及选修教材内容,有时反而更贴近必修内容,因此选修模块的考查在试卷中实际仅有10%左右,甚至更少。
第二篇:历史选择常考点
(一)1、2、3、4、5、6、人物易混点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三国时期魏国建立者是曹丕,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科举制形成于隋炀帝 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贡献是统一蒙古草原和建立蒙古国 废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册封**的是顺治、册封**的是康熙、设军机处和驻藏大臣的是雍正、设伊犁将
军的是乾隆。(排名按在位顺序)
易错点
(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清闭关锁国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禁止 《南京条约》割的是香港岛,《马关条约》最终割走的是台湾和澎湖列岛 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 邓世昌死在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在威海卫战役 京师同文馆建于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建于戊戌变法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不是、、、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会师,不是吴起镇会师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或进攻的标志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开国大典标志人民站起来,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6年改造完成才是)建国初土改完成后仍然是私有制 两弹一星指的是[导弹]和人造卫星、原子弹 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教皇和教会,不是国王 古印度的文化成就包括: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佛教 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但是这次革命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进 俄国186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统治 当今世界格局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格局发展。1942年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不是《联合国宣言》
19、马拉松长跑项目出自希波战争
(三)典型事物
棉花种植史:宋代种植范围扩展到长江流域→明代扩展到北方黄河流域
瓷器发展史:半坡彩陶→商朝有瓷器了(我国最早发明瓷器)→ 唐朝有三种瓷器越窑
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宋代冰裂纹瓷器、景德镇兴起→明清 景德镇的青花瓷 水稻种植史: 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唐有育秧移植栽培技术→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并且水稻成为居粮食产量首位→ 1973年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
第三篇:高考历史基本考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过关
(一)原始社会:
1、农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 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手工业:(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
(2)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了丝织品。
(二)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
1、农业:(1)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2)人民已懂得灌溉;
(3)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土地归国王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被称为井田制。
2、手工:(1)夏商周时期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3)商朝时期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4)商朝时已有了织机,可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1)商朝人以善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三)春秋战国时期:
1、农业:(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3)战国时期出现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4)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5)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手工业:(略)
3、商业: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四)秦汉:
1、农业:(1)西汉赵过推广了耦 犁
(2)汉朝以后,精耕细作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西汉时期,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4)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5)汉朝的主要水利工程有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手工:(1)两汉发明高炉炼铁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2)两汉发明炒钢技术。
(3)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4)汉朝丝织品的典型就是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
3、商业:(1)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3)西汉初,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1、农业:(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一直为后人所沿用。
(2)曹魏时,经改造的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1)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2)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略)
(六)隋唐时期
1、农业:(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的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唐时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1)唐时中国瓷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唐朝丝织吸收了波斯风格。
(3)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非洲、欧洲。
3、商业:(1)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七)宋元时期:
1、农业:(1)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2)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高转筒车。
2、手工:(1)宋朝时,中国瓷窑出现五大名窑。
(2)宋朝丝织品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3)元朝时,民间的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1)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 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2)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
(3)宋朝时,城市中坊和 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中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成为最著名的四大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衔接。
(4)两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5)元朝时,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八)明清时期:
1、农业:(1)明清时期出现灌溉工具风力水车。
2、手工:(1)明清瓷器种类丰富,彩瓷出现。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2)明清缎成为丝织品的代表。
(3)明中以后,民营手工业开始占据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丝织品。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1)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外贸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3)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阻碍商业的发展,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重要结论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犁耕的成熟;
5、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的形成标志着我国耕作技术的成熟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秦汉以来,中国的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是隋唐时期的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交子
3、宋朝以前,中国的市场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宋朝以后,这种限制被打破
4、广州是唐朝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泉州是元朝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城
市,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以前中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明清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土地制度的演变取决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2、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集体公有; 奴隶社会,土地属于国王私有;
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由政府、地主和自耕农所有,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
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了这一政策,以巩固封建统治
4、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四篇:历史 高频考点十九 材料分析题
高频考点十九: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15.(江苏南京2010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东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 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富屯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
地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数量(单位:所)31 41 27 6 3--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3分)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4分)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3分)答案:
(1)观点;中体西用(1分)实践:洋务运动(1分)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1分)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2分)(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1分)
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任答2点,共2分)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
116.(江苏南京2010届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寺天、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珠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日:“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二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4分)答案:
(1)意图:坚持改良,反对革命;(1分)实现君主立宪政体。(1分)(2)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1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1分)手段:通过革命建立共和体制(1分)(3)改进:变革思想,宣扬民主、科学。(1分)
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等都不可取。(1分)
(4)理论基础:进化论思想(2分)
影响:成为近代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1分)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1分)
117.(江苏南京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上)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1分)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2分)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1分)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1分)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1分)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答案:
(1)关键: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答民主共和不给分)(1分)。活动:戊戌变法,(1分)
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2)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
实践: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1分)原因: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1分)
(3)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分)
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1分)
史实: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建立共产党。(答出三点得1分)(4)认识:民众(人民)的觉醒(觉悟)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条件。(或先进的思想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变革社会)(1分)
第五篇:2011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2011年中考考点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册、第二册)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5、简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6、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题四: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7、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8、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9、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0、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主题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3、了解宋代社会生活
1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主题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5、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16、简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17、列举清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8、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主题七:科学技术
19、解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主题八:思想文化
2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了解《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三册)
主题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25、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27、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8、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9、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0、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3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3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34、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35、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史实,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6、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37、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8、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39、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40、简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4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主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3、知道重庆谈判
44、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45、简述张謇兴办实业的史实,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情况
46、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主题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47、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重要人物及其成就;了解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册)
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48、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9、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50、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主题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5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54、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主题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5、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56、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7、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58、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9、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0、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61、简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6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主题六:科学、教育与文化
63、知道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64、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主题七:社会生活
6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第五册)
主题一:上古人类文明
66、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知道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主题二:中古亚欧文明
67、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主题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68、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模块五:世界近代史(第五、六册)
主题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69、知道《神曲》,简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70、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71、了解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主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72、简述发明珍妮机的史实、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73、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74、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主题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75、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76、简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主题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77、简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8、简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79、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主题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80、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主题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8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8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83、知道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主题七: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84、了解伏尔泰等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85、简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第六册)
主题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86、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及重要意义。了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主题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87、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88、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主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89、简述德国进攻波兰、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90、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91、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 主题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92、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93、知道欧洲联盟
94、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主题五: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95、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主题六: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96、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