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一珍美术教育培训心得
美术教育培训心得——快乐、创造、审美
在培训的开始就以我们风车教学理念而展开的:快乐、创造、审美。此次的学习之行给我的感受也可以用这三个词来表达…
首先是快乐!柯老师一开始的演讲就让我眼前一亮,虽然不是第一次听柯老师的讲授但是每一次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其中柯老师提到了什么是快乐?快乐需要学习吗?我认为快乐很简单,就是简单到专心的去完成一件事并享受其中不管它带来的结果,在乎的这是完成的过程,就像柯老师说的那样,专注一件事情就是快乐!在风车有太多快乐的人们,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只有在不时地发现不足中才能学习的更多成长的更快,在临行前我已经把自己归零,在众多的优秀的人面前我们是初出茅庐的学子,我不想如同坐井观天里的青蛙看到的只有那么一点,我愿做小鸟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中学无止境,在我学习的四天也同时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校给予的这次学习机会是我感到万分荣幸并感谢的!快乐就是在这不经意间的满足而体会,柯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了教学的方法和心理特点,欣赏了很多有趣的图片,即饱了‘耳福’也饱了‘眼福’意犹未尽。
其次是创造!在付老师的再现课堂讲授中我们不光是一个听者的角色了,更多的是让我们着实的做了一回真真正在的学生,从一个教师的角色转换成学生,更多的体会到了做学生的‘辛苦’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懂得怎样让学生快乐的创造,创造是一种思想,交流使得收获不会失去,我也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孩子会更加的爱上我的课堂。未来的竞争力就是创造性人才!简单的一个手能够变幻出不同的创作,这不就是美术的神奇之处吗?同样的一个事物反复的创作都觉得很新鲜,这就是快乐,是任何一门课都给予不了的快乐享受。
最后是审美!至真至善才能至美,有大爱才能有大美,审美的愉悦即快乐。期间我们参观了莱芜校区的环境,赏心悦目的环境让我流连忘返,从整体到局部每一小细节都精心装点,可见教师们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劳动才打造的如此美丽,这就是所谓的‘温柔陷阱’吧娱乐娱教重视环境,每个来参观的老师都被环境所深深吸引何况是孩子呢,相信孩子来到了这样的环境里肯定也不想走了呢。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比别人多付出一些就会比别人多收获一些,龙年南老师对于审美给我们阐述的很细致,怎样去发现美怎样去感受美是享受是体会,让我们观看了很多大师的艺术创作大开眼界,给我很多的灵感与激情投入于美术教育投入于课堂!
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善待他人,发展自己!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加油!
第二篇:美术教育培训心得
幼儿美术教育之我见
——-培训心得
“你们要从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成长为美术教育家”,这是培训一开始蒋奶奶嘱托我们的话。而这句话无疑包含了一名从事幼儿美术教育工作数十载的资深前辈深刻的感悟及殷切的寄托。这种许久未闻的“使命感”也正是此次培训于我的深刻启示。有了这样的目标和愿景能够使我们在幼儿美术教育这条路上奋勇向前,不至迷失。总括此次培训所得有如下几点:
一、美术教育者的成长使命——对自我及当下教育环境的认知;
二、技法探讨及实践——不同年龄班的课程特点;
接下来,就对以上内容做详细阐述。
一、美术教育者的成长使命
当下社会急功近利的“速成思想”常常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求结果的想法也成为了大部分人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而这也导致了幼儿美术教育的错误指向。孩子的作品不够“完美”,没有结果体现,教育者们开始为求“结果”而寻求速成的教育方式。慢慢地在这种“谨小慎微”的工作方式中,有人开始迷失,有人作假,有人机械化复制作品,而渐渐忘记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令受众解放天性,发展个性,“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完成”。孩子需要的不是“好”或“不好”的认可,而是“在创造的过程中丰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于何处”。在教育过程中“艺术是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目标”。所以,美术教育,特别是幼儿美术教育,过程高于结果。这必然是一项任重道远且需要时间灌溉的长期工程,不是一次“复制画画”就能完成的,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中。美是一种品格,一种情操,是“诗和远方”的起始。这也要求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具备这种品质,这种不断观察、发现、表达的学习成长品格。教育工作者需要自己练内功,才能更好的给予和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而不是简单的只求经济效益的行为。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提供家长所期望看到的成果和作品。我相信,只要过程“质量”过关了,结果自然也不会令人失望!在真正的美的教育下,肯定会有极具孩子个性的“优秀的”作品出现。我们更需要在“承认个体差异”这样的观念下对不同年龄阶段、性格特点的孩子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最纯真和无所忌惮的眼睛去发现这个新奇的世界,表达真挚的自己。他们有无穷的动力和天马行空的想法,所以比起大人,他们更能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驰骋。而我们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帮助她们打开看的眼睛,表达的双手和充满热情的心。
二、技法的探讨和实践——不同年龄版的课程特点
“绘画是思维发展 的视觉表达”,所以伴随着不同年龄阶段、性格特征的孩子其适合的表现方式也不同。美教工作者们要正确处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天生具有感知形象和热爱涂鸦的能力,但儿童的美术能力又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严格的课程设计和经验丰富的老师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我们需要在多通道感知和多学科交融的过程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环境,指引和帮助他们逐步了解和把握美术的元素和规律。各个年龄阶段解读如下:
2-4岁的孩子处于涂鸦期,是心理发展的开始。这个时期的孩子热爱涂鸦,毫无目的的“作画”,在此时期应遵循“不要教孩子怎样画,教孩子怎样自己画”。名画欣赏可以给孩子们得到熏陶。“在幼儿园小、中班的时候选择的名画一般主题突出、造型简洁、几何形的点线面符号就能引起孩子的某些联想。
小班课程设计以探索为主,表现在各种材料的运用,多动手,多玩色彩游戏,开发兴趣。切不可用好坏评判,“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老师在点评时要以孩子的表现做具体的表扬。
5-7岁处于象征期,由涂鸦向符号表现转化,进而走向图示化。该时期的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开始有空间、形体意识,表达从无序到有序。但其所画是所知而非所见。中大班课程设计可切入形状、图形、体积、透视、光影、光线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接触,实践。老师在点评时仍要注意不可用好坏做评判,而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进步”。7-12岁是黄金期,开始有写实的意愿及技能。该时期也是能力分化的时期,有的孩子放弃,停留在图示阶段;有的熟练运用元素,希望提升,学习写实技能。这个时期就可以增加写实技法的课程内容了。
欣赏课是每个阶段的共同课,拓展眼界,培养艺术修养。
以上所分各年龄阶段的元素导入并不是一分为二,刻板执行的。主要是在孩子动手玩乐中达成潜移默化,逐级升华的目的。
愿望在成为美术教育家这条路上能够以孩子的成长发展为核心参照,谨记培训中所得所感,不忘初心的一路向前!
课程回顾 D1 理论课《》
第三篇:美术教育心得
美术教育心得
发布者: 赵广荣发布时间: 2011-12-24 17:51:25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四篇:美术教育心得
美术教育心得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文至直则无味”。我认为课至平则无趣。那么,什么样的课才能吸引学生呢?才是一节好的美术课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一部电影,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上课也同样如此,没有精彩的开场白如何吸引学生呢?所以,一堂好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设计得好,先声夺人,就能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就会对教学产生积极作用。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这“教”就是审美教育。美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艺术。而审美过程是人们用感觉器官耳、眼感受客体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导语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美的造型、美的线条、美的色彩、美的构图、美的声音,从而唤起一种审美的快感。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达到目的。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运用实物导入
实物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有时,千言万语的,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使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在上《标志设计》这一课时,我取出学生常见的标志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2、运用谜语导入
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3、运用故事导入
儿童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想象激发法
黑格尔曾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但真正的想象是需要有情感体验的,没有情感的作用,想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想象的内容是自由的、宽广的,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可通过各种方法,如生动的语法描述,音乐的欣赏,画面的展示,学生的表演等作为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提高的想象力。另外,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学会创造美的能力。
一、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让学生敢画,勇于表现自我个性。
对初中学生来说.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绘画中的勇于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方法上说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
1、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的才能,引导他们把创新的意识表现在纸上;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喜欢提问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想法,引导他们将之表现在创作中。评价时,尽量地在学生作品中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阴影,形成绘画障碍。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三、让学生会画,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1、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它作为画画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为观察对象。而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写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储存了大量的形象,为创作活动出成效奠定了基础。
2、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
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我常常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启发加强想象的丰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他们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视的形象资料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绘画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
第五篇:培训心得王
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
可乐小学 王汝能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班主任的成长,更离不开学习。一段时间以来,本人有幸小学班主任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取了来自各地的专家、老师们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讲座。讲座从法律,心理,德育等方面分别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有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方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专家老师的先进经验,我深深感到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有效。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体会:
一、要实现角色转变,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1、要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顶峰就是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所以我们可用多种方式常和学生进行心灵约会。
2、要理解孩子在错误中成长的规律,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孩子犯下的错误,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走向成熟。
3、要关注弱势群体,实施公平教育、和谐教育,温家宝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如果我们给学生一个机会,他往往会给我们一个奇迹。
二、要善于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一句“你真棒!”是一把开启学生自信的金钥匙。听了讲座后,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不经常责备和批评学生,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快乐”,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要重视家校沟通,共同当好孩子人生的导师。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
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要教育好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教师必须通过家访、电话、短信、网络等活动进行沟通探讨、客观反馈,一视同仁、热情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育情况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育子观,自觉调节受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困扰的心理,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困境。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要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每一个家长的素质是不同的,他们的教育观念也不同,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和家长,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培训留给我更多的是思考。今后我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