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把数学学好,就需要把它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1、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养成用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行政地图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为下面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思想奠定基础。
2、学习数形结合思想,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应让学生了解,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找准数与形的契合点,根据对象的属性,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相互转化,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数形结合的结合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1)用方程、不等式或函数解决有关几何量的问题;(2)用几何图形或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方程或函数的问题;(3)解决一些与函数有关的代数、几何综合性问题;(4)以图象形式呈现信息的应用性问题。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灵活地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会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形结合思想并适时地加以应用呢?下面笔者根据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从有理数开始就让中学生及早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在七年级开始,数轴的引入就大大丰富了有理数的内容,对学生认识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运算都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对每一个有理数,数轴上都有唯一确定的点与它对应,因此,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是通过这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关系进行的。相反数、绝对值概念则是通过相应的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来刻划的。尽管我们学习的是有理数,但我们要求学生时刻牢记它的形:数轴上的点。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性质及其运算法则。
例如: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比2℃低5℃的温度是_______;
3、若|a|=2,则a=______;
4、七年级《数学》(上)的习题,一辆货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到达小彬家,继续走了1.5千米到达小颖家,然后向西走了9.5千米到达小明家,最后回到超市。在习题中也常出现这类题目。
这些内容如果适当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很容易理解掌握了。
二、不等式(组)内容蕴藏着数形结合思想
在进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老师要适时地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这里蕴藏着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数轴上表示数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在数轴上表示数集,则比在数轴上表示数又前进了一步。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更为有效,如:在分析不等式组的解集情况时,如果老师利用数轴把数转化为“形”从而找出两个不等式的公共解,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如果老师能结合数轴,画图表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就很容易写出不等式组几种类型的解集。
三、应用题的内容也隐含丰富的数形结合思想。
用示意图分析数学问题,就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充分体现。小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解应用题,尤其有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时,都不忘用示意图。而到了中学,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题的内容更为丰富了,复杂了、难度更大了,并且其难点是如何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布列方程,要突破这一难点,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突破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概括和总结,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数与形是数学中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要挖掘数与形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探讨
摘 要:本文从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入手,通过实际案例简要介绍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措施,旨在丰富初中数学教学形式,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加强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进而推动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的贯彻与落实。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形结合 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需逐步渗透各项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体系[1]。而数形结合作为数学基础思想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引入数形结合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其一,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未来发展。通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促使学生理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根据数学题目要求找寻解题切入点,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二,数形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内容难度较大,其中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抽象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而通过深入数形结合思想,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2]。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措施
1.初中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方面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之中,代数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学生只有学好代数知识、掌握代数计算技能,才能应对数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创新代数教学方法及模式,向学生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形结合在代数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在函数教学之中,函数知识是数形结合最为显著的代数知识领域,在函数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促使学生建立起函数数学公式与其函数图像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效果[3]。在实际教学之中,一方面,教师可将函数公式及方程转化成为图像,帮助学生直观观察函数公式及方程在数轴中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将函数图像转化成为方程及方程组,引导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上述方式是“数”与“形”的相互转换,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这一转换思想,进而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形结合能力。
例如,?}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mx2+nx+q=0。
对于刚刚接触一元二次方程的初中生而言,这一题目变量较多,学生难以找到解题切入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将题目加以变形,引入变量y,在y=0时,该一元二次方程可写作:y=mx2+nx+q,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画出上述一元二次方程的函数图形,该图形中方程函数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即为此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通过这一方式进行教学,不仅降低了解题难度,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函数与图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未来函数的学习。
2.初中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方面
空间与图形知识属于数学几何知识体系之中,几何知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图形变化及转换知识中,学生往往无法正确理解其变化与转换的目的,从而导致学生几何学习遭遇瓶颈。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代数理念,将形象化的几何题目更为具体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需根据几何教学知识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顺空间与图形方面解题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使学生产生几何学习兴趣[4]。
例如,题目:三角形ABC三边长分别为6、8、10(如图一所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一题目十分适用于数学结合思想渗透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阴影部分面积可将图形总面积减去以AB为直径的半圆面积,而图形的总面积则需两个小半圆面积之和与三角形ABC相加获得。这一例题单纯采用数学或几何方式都无法快速求取答案,只有灵活运营数形结合的方式,找到解题切入点,才能顺利求得阴影部分面积。
3.初中数学教学中概率与统计方面
初中数学涉及简单的统计及概率学知识,这部分知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发育之中的初中生而言难度偏大,导致部分学生在统计及概率相关课程学习中思想压力较大,严重打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就当前初中所涉及的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大部分知识均可通过数形结合方式加以引导,极大降低了统计及概率知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进一步了解统计及概率学知识、掌握统计及概率相关技能[5]。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数学基础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在统计及概率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解题中融会贯通的应用各种数学知识与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统计教学之中,其中涉及多项统计相关概念,包括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等等。在以往传统教学之中,教师一般根据教材为学生举例说明上述统计概念,但这种方式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真切了解到统计学概念的实际含义。鉴于此,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利用统计学科图形结合的天然特点,通过图形为学生阐述统计相关概念与公式,从而促使学生直观认识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内涵,对学生未来统计相关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众多思想之一,也是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思想,通过数形结合方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学习,从而深入浅出的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家宏.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9):175,206.[2]林春安.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4):304-304,306.[3]周红英.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4):71-71.[4]李国和.浅谈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3):101-101.[5]姜风华.浅谈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1):109.
第四篇: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初二)
数形结合思想
“数(代数)”与“形(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而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体现在数学解题中,包括“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两个方面.“数”与“形”好比数学的“左右腿”.全面理解数与形的关系,就要从“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这两个方面来体会.此外还应该注意体会“数”与“形”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相互补充.“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华罗庚的这四句诗很好地总结了“数形结合、优势互补”的精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地位.
一、以数助形
要在解题中有效地实现“数形结合”,最好能够明确“数”与“形”常见的结合点,从“以数助形”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结合点:(1)利用数轴、坐标系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在高中我们还将学到用“向量”把几何问题代数化);(2)利用面积、距离、角度等几何量来解决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直角、利用三角函数研究角的大小、利用线段比例证明相似等. 例
1、如图,在正△ABC的三边AB、BC、CA上分别有点D、E、F.若DE⊥BC,EF⊥AC,FD⊥AB同时成立,求点D在AB上的位置.例
2、如图,△ABC三边的长分别是BC=17,CA=18,AB=19.过△ABC内的点P向△ABC 的三边分别作垂线PD、PE、PF(D、E、F为垂足).若
BDCEAF27.求:BDBF的长.例
3、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mn、2mn及mn(m、n为正2222整数,且 mn)。求ABC的面积(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海伦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设pabc
2,则S】 p(pa)(pb)(pc)。
例
4、将如图的五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剪拼成一个正方形.
例
5、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AD80毫米,BC120毫 米,要把它加工成一个矩形零件,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定点分
别在AB,AC上,设该矩形的长QMy毫米,宽MNx毫米.当x与y
分别取什么值时,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例
6、如图,点P是矩形ABCD内一点,PA3,PB=4,PC=5,求PD的长.
二、以形助数
几何图形在数学中所具有的最大的优势就是直观易懂,所以在谈到“数形结合”思想时,就更偏好于“以形助数”的方法,利用几何图形解决相关不易求解的代数问题。几何图形直观的运用于代数中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利用相关的几何图形帮助记忆代数公式,例如: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2)利用数轴及平面直角坐标系将一些代数表达式赋予几何意义,通过构造几何图形,进而帮
助求解相关的代数问题,或者简化相关的代数运算。
例
1、在等腰ABC中,ABAC5,BC6,P是底边上任一点,求P到两腰的距离的和. 例
2、已知a、b均为正数,且ab2。求a24b21的最小值。
例
3、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2表示的点重合,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2(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折叠后互相重合,则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M:N:
例
4、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一个单位,点A,B,C,D分别表示整数a,b,c,d,且d-2a=10,则原点在()的位置
A.点AB.点BC.点CD.点D
x-a>0例
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x>0
例
6、如图一根木棒放在数轴上,木棒的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点B重合.
(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B点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0;
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A点时,则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5(单位:cm),由此可得到木棒长为.
(2)由题(1)的启发,请你能借助“数轴”这个工具帮助小红解决下列问题:
一天,小红去问曾当过数学老师现在退休在家的爷爷的年龄,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125岁,是老寿星了,哈哈!”,请求出爷爷现在多少岁了?
1例
7、如图,图①是一块边长为1,周长记为P1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正2
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②,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一
1块被剪掉正三角形纸板边长的)后,得图③,④,„,记第n(n≥3)块纸板的周长为Pn,则Pn2
-Pn-1
„
①②③④
第五篇:有感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尝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点滴体会
——有感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
光谷四小
陈申华
听了汉铁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文昌才的《数形结合思想》一课后,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的运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弱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缺少现实生活体验的支撑,造成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产生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如果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听了黄碧峰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后,对如何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需要教师有意识。
黄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他安排了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的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几分之一的意义。由于黄老师在课前有了这种意识,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环节。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较为顺畅的。
二、数型结合思想的渗透,需要教师落实到位。
小学生对思想方法的掌握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强化,所以,数型结合思想的渗透不是一躇而就的。黄老师在这堂课上,在强化思想方面做得有些不够,主要表现在分数大小比较的这一环节。按照教材编排的意图,分数的大小比较,仍是理解意义的巩固环节。因此大小比较前,仍需结合涂一涂、看一看的环节后再进行比较。然而,黄老师却淡化了涂的环节,而是较早的引导学生去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这样就偏离了教材的意图,也不利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如果黄老师先组织学生在已给出的图上涂一涂,再比较大小,既能让学生解决问题,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对数的理解的作用,从而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效果更好。
三、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关键是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衡量一种数学知识的真正掌握的标准是对知识模型的建构。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较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有时难于找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适合的图形(如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线段图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增强直观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便于问题的解决。本课中的分数知识,在平时的的生活中原型较少,一般老师通常会选择圆、长方形等图形当作单位“1”,再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后,学习分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正确的数学模型,为以后进一步应用知识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