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船与舵——“志愿者活动”与“服务精神”
船与舵——“志愿者活动”与“服务精神”
5月的春风不经意间吹彻了整个校园,也吹开了同学们心里的奉献之花。秉承着劳动节的优良传统,浙江大学海洋学院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以下简称青志)于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带领来自全校的近20名志愿者在杭州市海底世界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志愿者服务。在长达三天的志愿者活动中,志愿者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向前来游玩的游客充分展示了浙江大学学生的良好素质和风采。在海底世界的各个不起眼的角落,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坚守岗位的身影;当游客们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时候,总能听到志愿者们耐心解答的声音。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也有个别志愿者服务精神较为薄弱,未能较好地完成志愿者服务工作。这也给青志敲响了警钟:志愿者的服务与奉献精神亟待增强。如果说志愿者活动是一艘大船,那么志愿者的服务精神就像这船上的舵,舵的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大船航行效果的好坏。青志只有将志愿者的服务精神这把舵进一步地加强,才能使得志愿者活动这条大船在将来的道路上走得愈加平稳。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志将狠抓志愿者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建设,采取志愿者招募择优录取、服务前的岗前培训、邀请资深志愿者指导老师开展讲座与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志愿者自身水平,为日后志愿者们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海洋学院青志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一个注重细节、注重活动品质的组织,其开展的一项项志愿者服务活动都逐步成为年轻的海洋学院的品牌活动与精品活动,并成为外界认识、了解海洋学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窗口。相信经过此次未雨绸缪地自我提高与自我改进后,海洋青志定会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定会为海洋学院增光添彩。
第二篇:理想信念与志愿者精神
理想信念与志愿者精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X学院,今天,我作为一名赴泰志愿者储备人员而站在这里,深感自豪与荣幸。
从我踏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我就很清楚自己来到这里的使命,我大学的专业便是汉语国际教育,文学院的大榜上张贴着上一届的学长和学姐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照片,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的汗水投身于志愿者事业当中,把汉语和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与全世界的交流和合作,汉语教师志愿者不仅仅是教师,更是身负传播使命的使者。每一位优秀的志愿者教师都是我的榜样,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也下了决心,要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无论去到哪个国家,我都要完成属于我的使命。这一直是我大学四年的理想目标,从未动摇过。
理想信念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神圣的存在,它给我大学的青春注入了激情,让我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它就象茫茫大海中那一个明亮的灯塔,给我指引正确的方向,让我的未来乘风破浪,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想在蓝天下带着自己的理想随风飘扬,落在那片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沃土上。对于我来说,真正的理想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并不在于我们有多富裕,也不是在于我们拥有多少东西,而是在于我们对他人,对这个社会,对国家有多大的贡献,当我们真正被国家需要,我们可以为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者说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去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才是我们理想信念坚持的意义所在,这才是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使命所在,这才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所在。
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新时期我国实现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营造友好和谐国际发展环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一名即将赴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志愿者,我必须要具备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其次,要能肩负志愿者的责任和使命,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个人素养。并且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志愿者精神,去到工作的国家,可能会面临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我们不仅是一群志愿者,我们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是情系国内外同胞的纽带。我们肩负着一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那就是传播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使命和信念,不能因为这点所谓的挫折而后退,而放弃。并且,我不觉得我们的工作就是吃苦和孤独,我们都需要具备自我调节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完全可以化压力为动力,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享受中完成我们神圣而伟大的使者使命。
虽然我们都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带着些许青涩和懵懂,然而我们每一个都拥有满腔的热血和深深的爱国之情。犹记得大一时便踏着清晨的朝阳去到主楼学习英语,一直坚持了三年;用周末家教兼职的工资去学习笛子的吹奏;周末在那充满花香的林荫小道大声的读着普通话测试的课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都是自强不息的人,所以自然不会觉得苦和累,反而这些挥洒过汗水的光阴带给我的是充实,是满满的感动,是我为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准备,更是我实现自己理想信念的脚印。我们是这样一群有朝气的年轻人,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着志愿者精神,在培训期间,定会奋发向上,充实自己,丰富知识,锻炼能力,为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赶赴泰国准备好知识的行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抖擞精神,心怀感恩,牢记使命,在我们即将到达的那片土地上,用激情与热情来体现我们的价值,展现出优秀的中华儿女风采,我们定不会辜负老师和祖国的厚望,成为国家的骄傲!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最后,我想向国家汉办和XX大学致以最真诚的谢意!感谢国家汉办给我们提供如此高水平的培训机会!感谢XX大学给我们提供完善的培训基地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感谢XX大学各位领导老师的辛苦栽培!感谢我们X班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陪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志愿者服务精神
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
青年朋友们:
青年志愿者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志愿者行动既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和光大;青年志愿者精神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
青年志愿者精神也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志愿服务”是一个国际性口号,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志愿者服务事业丝毫没有因为外力的介入而有所停滞。在当代,青年志愿者在很多国家中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涉及环境保护、扶弱助残、赈济贫困、救灾抢险、社区建设、公益活动等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志愿者身上所洋溢着的自我牺牲的品格、奉献敬业的境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深受人们的推崇和敬佩,也无疑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所称颂和效仿的。
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并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总之,青年志愿者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我们深信,随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精神将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充溢社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
第四篇:慈善活动与志愿者服务的调查研究
慈善活动与志愿者服务的调查研究
我们大家都知道,慈善募捐和志愿者已经成了现在非常普通的一种现象。而中国这些年慈善事业的发展速度还是蛮快的,因为我们起步比较低,所以发展速度很快。但另一方面跟西方比,我们的水平还是很低的。
那么这里我给大家举几个数据来说明,清华大学研究所大概在2003年做过全国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的第三部门或非营利部门提供就业机会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大概是0.38%,而美国得第三部门或者非营利部门提供就业机会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大概是9.8%,差距是非常之大的,也就是说美国第三部门是提供就业机会重要途径。
中国第三部门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潜力巨大,但是现在水平还是非常低。正因为水平低,所以潜力才无穷。这是我们的一个调查发现。
另外一个发现,2003年的调查表明,中国的第三部门支出占GDP比重大概是0.7%左右,而美国的第三部门支出占GDP比重大概是6.9%。也就是说,无论在就业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中国跟西方国家的差距是非常之大的。
不仅中国第三部门或者公益慈善事业,我说的这个慈善是广义的,不是指狭义的,广义的慈善包括公益事业,当然是指民间的公益事业,慈善主要是指民间的行为、民间的公益,所以是广义的慈善。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远远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调查如果跟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来比较,发展中国家平均数量比中国都要高得多。在发展中国家第三部门提供了就业机会,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大概是1.9%,这是发展中国家平均的水平。所以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1.9%。根据我们的调查表明,中国第三部门提供就业机会也好,占GDP比重也好,不仅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全世界基本上最低的。也就是说,中国第三部门从目前发展水平来看,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所以我们不要跟西方比,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我们差距很大。这里面最重要原因,中国以前是计划经济,我们只有国家,没有社会。基本上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几乎没有社会,只有国家。我们是强国家极弱社会,这是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实行市场经济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市场经济还是90年代以后。所以我们现在跟国外比,差距确实蛮大的。所以,我们社会会出现一些弄虚作假或者沽名钓誉的事情也是无法避免的。
在这里,我先借郭美美事件和陈光标事件来阐述解释一番。
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湖南人。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经过连日来网友们的人肉,郭美美其人以及红十字会的内幕不断被爆光,昨日微博更风传郭美美已经准备“跑路”,红十字会也接连发布声明否认与郭美美有任何关系,意图平息此事。
然而,不管是红十字会的声明还是郭美美的销声匿迹,依旧无法压住网友们积压的怒火。更有网友调侃“郭美美的事没弄清楚,没心情上班”,甚至引发网络造句大赛。没心情吃饭、没心情逛街、没心情减肥、没心情结婚„„各种“没心情”轮番登场。事实上,这一事件发展到今天,广大网民追问的早已不再仅仅是“郭美美”的身世,而是由她所引出的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官方机构,到底有没有问题?
从前不久曝出的万元餐费事件,已经让红十字会的慈善面具几乎断送。再加上此前不时曝出的关于帐篷、发票、餐费的负面新闻,已经严重透支了红十字会的公信,严重影响了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郭美美”事件也验证了民众对于红十字会等机构的高度不信任,甚至有网友发起不再捐款给红十字会的呼吁,可见郭美美事件,已成为红十字会乃至官方慈善机构面临信用破产的导火索。作为承载着公众善心的公益机构到底是怎样管理老百姓的善心捐款,不得不让人疑惑万分。
这一系列事件,摆在国人面前的是不堪的慈善乱象,慈善成为了一些机构一些戏子的面具,带着面具下的机构和个人,忽悠着真诚的老百姓。这仅仅是人品问题吗?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背后,郭美美背后的慈善机构紊乱,慈善机构紊乱背后的制度性紊乱。
在中国做慈善,本来就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何况还是在现在这个诚信缺失的时代。“诈捐门”越来越多,慈善越来越难做。这是不可争议的事情。没有一个良好的慈善环境,甚至存在着慈善垄断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红十字会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仿照公务员管理,享受财政拨款,机构员工的工资、福利都由财政拨付,甚至连“三公支出”,都仿照政府部门,有明确预算。可以说,财政已经解决其作为一个慈善组织维持基本运营的大部分费用。另外凭借着其强大的网络和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巨无霸式的机构。因此出现郭美美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跟中石化天价吊灯是一回事了。
中国的慈善基金会今年刚刚满30个年头,官面上说中国慈善发展很快,数量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好,但是管理的思维和环境没有多大的区别,很多人喜欢把国内的基金会和国外特别是美国的基金会相比。然后总结出存在的巨大的差距。我不知道这是中国人争强的习性还是大跃进思潮在起作用。一个十几岁的人和几十岁的人比阅历,这不是可笑吗?说句难听的话,在中国真正有几个人愿意做慈善,愿意参与慈善,捐出全部家当做慈善呢?从这个方面讲,中国能跟美国比吗?当巴菲特和盖茨都创立基金会,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捐出来,并身体力行的宣传号召富豪裸捐,而中国的企业家大多守着“我的钱”,为儿女的未来发愁。甚至慈善只是他们博取国人同情的手段。在慈善基金会的筹款,也大多冲着关系户去的,买个面子而已。
而与这个状况呼应的,就是沸沸扬扬的陈光标高调捐赠事件。
作为慈善家的陈光标,甫一亮相就是一个“另类”。他高调、张扬,以最特别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被指“作秀”时,他的回答理直气壮:希望有成百上千个“陈光标”站出来,像我一样拿真金白银“作秀”。他喜欢荣誉,大方邀赏,幼时种下的“小红花情结”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他说,荣誉会促使自己去做更多好事。十余年捐赠11亿,他的慈善之举留给人们的思考,似乎远比这个数字来得丰富。
陈光标,他爱的名头的确很响。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被中宣部等6部委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在他的荣誉室里,各种荣誉证书达1500多本。他是江苏黄浦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各种富豪榜上的常客,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捐款捐物总价11亿元,享有“中国首善”之名。
1月22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会议厅内,崭新的百元大钞以十万元为一捆扎成“砖”,在众人面前垒起一堵半人高的“墙”,西装革履的陈光标站在这堵“墙”的后面,面对镜头展开双臂和笑脸。对于那张站在人民币垒成的“墙”后伸展双臂的照片,陈光标颇为满意,他甚至将照片印成大幅挂历拿来送人。而在网上,人们对又一次高调亮相的陈光标一片喝彩,但也有人表示了他们的好奇和质疑:把一个慈善活动搞得如此张扬,陈光标意欲何为?一个常在陈光标耳边响起的词再次被频频提起:作秀!
不管是不是作秀,至少陈光标把钱落到了实处、放在了明处。对于自己捐出的每一笔钱,陈光标都会详细记录在案,细心保留相关票据、凭证,他说现在这个账本已是厚厚的一大本。据他统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捐出的款物价值已经超过11亿元,受助人群突破50万人。在这11亿元中,约70%是以点对点的方式捐赠,也就是由他直接发放到受捐赠对象手中,只有30%是通过各种慈善组织捐赠的。亲力亲为,被认定为陈光标式慈善的一个明显印记。于是有人问:“你不相信慈善组织吗?”“不是不相信慈善组织,大部分的慈善组织还是不错的。”陈光标解释说。
不过陈光标承认,自己虽然在多个慈善组织担任领导职务,但在做慈善的思想观念上,他和很多人存在“很大的碰撞”。
他提到善款的使用问题:“我们有的国家领导人,把自己几十万上百万的稿费捐给慈善组织,可是连他们都搞不明白这些钱最后去了哪里。老百姓自然会有疑问,我捐的钱是怎么花的?”陈光标认为,只有做到公开、透明,中国慈善事业才能有大发展。他说,现在有些慈善组织的负责人都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年龄偏大是个问题,“这些老领导其实都很想把善款管好用好,可是因为身体原因很难亲力亲为,善款最后用到了哪些地方,他们有时候可能不是很清楚。”虽然认为制度化是中国慈善的必由之路,但陈光标认为,目前慈善立法的时机尚未成熟,中国的慈善事业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应该让各种社会力量放开去做、去试,“我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这里就可以明显看出,社会民众其实对慈善组织还是有很大的不信任,否则陈光标又怎会有能力凝聚这么多善款,聚集这么多募捐者?
中国慈善要走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毕竟社会上还有着不少郭美美之类的人存在,要建立在民众中的公信力还需要很大的努力。虽然中国的慈善还很稚嫩和弱小,但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目前的慈善组织专业化成都还太低。在现在基金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基金会也应该找到自己的专业定位,提高辨识度。增加公信度和透明度也许是中国慈善的走向,而民间基金会或者说专业基金会才是中国慈善的基石。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可以不尊重那些慈善组织,但你不能忘记那些真正的志愿者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他们放弃了也许更加丰厚的待遇,更加好的发展空间,选择了慈善这条道路,不为钱,不为名,只为了心灵的那份满足。现在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体制问题。
只有真正理解和宽容,才是真正的慈善。
第五篇:慈善活动与志愿者服务的调查研究
慈善活动与志愿者服务的调查研究
一、浅看慈善活动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所以其慈善思想肯定也是源远流长。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悲”,道教讲“积德”,墨家讲“兼爱”等等,先秦诸子百家与随后的佛家、道家都对慈善都有过诸如此类的精辟的阐述。各流各派虽在表述上不尽相同,然义理相近,都蕴含着救人济世、福利为民以及人类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则。
可能正是有了这种慈善思想作为深厚的思想基奠,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有关人类社会福利和保障的思想、措施就产生了。当时最质朴的慈善活动就是简单的也可以说是最根本的一句话:老有所养,少有所托,孤寡残疾之人都得到氏族的供养,童叟之辈都得到氏族的关爱。
先秦时期萌生的社会慈善活动及其思想,对于以后历代慈善事业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影响至为深远。
两汉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提倡和在自然灾害的刺激下,古代中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汉王室对仓储机构的建立非常重视。每遇到灾荒之年,朝廷或开仓调粟,或赈贫恤患,或减赋免役。地方政府和民间人士也采取相应的慈善救济方式,以解困危。两汉时期,医疗救济事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统治阶级为了笼络民心,巩固其统治,也对广大民众普施恩惠。因此隋唐时期慈善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朝中央政府相继设置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和慈幼局等慈善机构。其规模之大、设施之全、内容之广,在中国封建社会无一朝能出其右。
元代还有专门的官吏“经略使”负责救济孤寡。元朝慈善事业可圈可点之处是其慈善医疗事业。统治者在全国普遍设立了惠民药局,并派有专人“提领”管理。
明清两代是中国自然灾害的频发期。明清两朝的统治者也承续前朝各代的荒政措施,从备仓积谷,发仓给粟,煮粥应饥等方面对灾民进行救济。
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发轫于晚清光绪初年民间社会兴起的大规模的义赈。进入民国以后,慈善事业开始向制度化、法制化转变。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慈善机构来管理慈善救济,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民间慈善团体的法规。民国前期还开展了比较广泛的慈善救济,特别是灾荒和兵灾救济。与以济贫助困、赈灾救荒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相比,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要丰富得多。一方面继续重视传统型的慈善活动;另一方面,则将范围拓展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商经济等方面,不断设立慈善医院、慈善学校、慈善工厂或习艺所等,同时实施了许多以工代赈的工程,让实物救济和劳务谋食相结合。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慈善事业的复兴具备了条件。以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为起点,内地的慈善事业逐步走向了复兴。内地的慈善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并将沿着非政府化、法制化、专业化、普及化的方向向前迈进。
总而言之,不论慈善活动事业如何发展,它的缘由依旧简单的是那个原点,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善,虽然其可能建立在社会和谐,促进国家发展等等因素之上,但将其剥去外衣之后,他就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善意的行为了。
二、从两个事件来看我们现今的慈善事业。
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因为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博主“郭美美Baby”年仅20岁,新浪微博的认证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2011年6月20日被网友发现,被指炫富。“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想必这个郭美美事件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这个事件对社会在造成了极大影响,造成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当然最直接的应该是社会慈善机构。这个事件刚刚曝光没有多久,红十字会和社会其他众多的慈善机构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冲击性并不是一发不可收拾,不过这个事件也触发我们对慈善事业的两点思考,一方面慈善机构是否真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将我们的爱心用在了应该用的地上,在这个“慈善”的背后是否还藏着更多个的郭美美?从另一个方面看的话,也就是郭美美这个事件对于捐款的影响,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捐款靠的自觉与发自内心的善意,是自觉的个人行为,一种善德表现。
我们暂且将慈善理解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表现善意的方式,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网上传得“陈光标多报少捐”的这个事件吧。陈光标全国抗震救灾模范,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在评选20112011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中,陈光标首次落选,原因是被媒体质疑慈善注水。对此陈光标在一次节目回应了质疑媒体和群众,并在微博中说到,“面对国家突发灾难,我在做什么?指责我的朋友,你又在做什么?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扪心自问。”来为自己证明清白。诚然,可能陈光标在某些款项的捐赠是有一些疏漏,但是我们要不要把这件事情用来彻底否定陈光标的全部呢?陈光标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行为确实应该以正向为主,自律而减少负面消息,从而增强对社会积极的影响。我觉得还是一个慈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东西,一方面不论陈光标是否真的是少捐多报,但是我们都不能否认他实实在在的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针对那些质疑陈光标的人来说,他们是不是为中国的的慈善事业也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呢?还是只是捂着自己的腰包,在一边说风凉话呢?
从这两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窥见我们当今的慈善事业发展的状况。在这个时期可以说一般的社会慈善机构我们也都基本完善了。可能缺就缺在一方面我们对于慈善机构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做到慈善的公开性,将善款的何从何去清晰的反映到广大群众的面前,以避免群众们对于慈善捐款的去处产生质疑,影响慈善机构形象。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慈善始终一种发自内心的东西,贪图荣誉少捐多报不可取,当然肆意批判他人种种行为,自己却也不以身作则也是不可取的。
三、慈善活动与志愿者
承接上文中的,慈善是一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那么我想,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原因肯定也是如出一辙。志愿者活动和志愿者活动都是一种出去群众自愿的,一种善心,热心为社会出力的表现。并且很多时候慈善活动与志愿者是无法分开的,举办一些慈善活动就免不了需要志愿者。
四、志愿者的故事
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们。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现代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当时,欧美等国的宗教慈善活动已有一定规模,一些国家率先动员和征募志愿人员从事与社会福利有关的工作。在我国,正是使用“志愿者”这一词汇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志愿服务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在几千年以前,中华民族便形成了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志愿服务云海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这一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儒家关于“仁爱”、“义利”的思想,墨家关于“兼爱”、“非攻”的学说,就是这种精神实质的典型代表。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5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近几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目前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项目有: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海外志愿服务活动、可可西里珍稀动物保护、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服务项目,等等。
参加志愿者,你的目的什么?
网上曾有这么一个调查,调查下来的结果有如下十几个: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3、尽公民的责任,回报社会;
4、希望发挥自己所长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6、学习新的技能;
7、善用业余空闲时间;
8、扩宽社交圈子:
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
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
13、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15、赶潮流,追时尚;其中也许一些理由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在这里我想说一句,做志愿者其实不需要什么理由的,只有一心为人,不心有所图,那么在参加志愿活动的时候才能内心快乐。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慈善组织快速发展,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日益活跃,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共襄善举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企业、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关注度持续高涨,仅去年一年全国接受的慈善捐赠总额就突破了700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患难与共,掀起了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捐助活动,用大爱和善举谱写了我国慈善事业史上的壮丽篇章。总体来说,慈善组织在中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规模、服务、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现阶段必须要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扶持力度,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多方协作”机制,加强慈善事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动慈善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建立慈善行业自律机制,提高公信力、组织动员力和运作水平;要加强慈善理论研究,大力弘扬“人文关怀”、“助人为乐”的慈善文化,将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遵循慈善事业发展规律的中国慈善理论体系,使扶贫济困、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社会大众的道德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