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的思考1
关于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思考
一、执法为民思想内涵
我国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的人民警察机关,是政府职能部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具有武装特点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的专门机关。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公安民警在日常的执法活动中,都在行使一定的权力,行使的对象或产生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公安民警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仅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而且会容易破坏警民的感情,影响了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地位和形象。
《人民警察法》指出:“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体现了我国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法为民。何为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现实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立警之本,公安工作的力量之源,公安队伍存在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这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讨论公安民警在执法实践中如何做到为民。
二、执法为民思想的简史
以民为本,是中国历代王朝重要的统治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的演变和传承。上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仁”政思想,君主治国以民为本。继孔子之后,在孟子等众多思想哲学家的不断补充延续下,民本思想得到了完善,成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到了唐朝,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最高潮,唐太宗时期,李世民采纳魏征治国的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从而取得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到了近代,革命先驱在开国求道中,更是将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阐发,其中尤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为典例,他认为治国之本首要考虑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了国家生存才有希望。
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开国到治国过程,始终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和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民,需要人民来拥护,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统一思想,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体察民情、顺应民意,牢记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靠和用户人民群众,走人民群众路线。邓小平曾经说过:“要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和答应不答应作为思考问题、展开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和国家尊重人民,顺应民意,知晓民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和激发,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历史证明,推行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是顺应历史的潮流,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民相悖的执政思想,损害百姓利益,是历史的逆流,终将被人民所抛弃。作为党和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国数千年民本思想,让民本思想融汇到执法活动中。所以,执法为民应当成为公安民警的工作的指导思想。
三、公安民警执法为民现状
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推进,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逐步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强化,在日常执法活动过程中执法为民的思想无不闪耀着光芒。在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战场上,涌
现出了许多诸如不辞劳苦地给地震孤儿哺乳“警察妈妈”蒋晓娟这样心系人们的好警察。2008年初的雪灾,将回家过年的人滞留在旅途上,然而路上的公安交警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给路上的旅客送寒温暖,清扫淤雪,警车带路。让人民在寒冬里也能感到阵阵暖意。书写了一曲曲公安民警为人民的华丽篇章。
然而,从云南的“躲猫猫”事件,贵州的瓮安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广西来宾民警枪击店员事件到重庆文强腐败案····这些鲜活的事件背后反映着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不尊重客观事实,执法随意,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现象。他们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法为民的思想抛之脑后。这些事件的堆积,加剧了警民关系的恶化,激发民众的愤怒。甚至出现了像上海杨佳袭警案,云南曲靖法警遭袭事件等等。
如何更好的让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成了当务之急的工作。
四、如何让公安民警更好的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想法
第一、实践执法为民思想,领导干部的作用是关键。
领导干部是一个队伍里面的领袖,起着带头模范的作用,其言行对队伍产生深远影响。领导干部是否依法决策、是否依法施政、是否依法管理决定了公安队伍是否是一个法制队伍。要执法为民思想切实得到落实,首先要让各级领导干部执法为民思想得到深化。
第一,领导要带头端正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与时俱进,摒弃不合适、模糊、错误思想。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彻底改变那种“只要业务,不顾民意”的工作作风。第二,领导要以身试则,从严要求自己。有丝毫有损人民百姓利益的事情绝不带头做,对自己有半点好处的不当行为要带头杜绝。领导干部带头做到了不偏不倚,上行下效,下属也会跟着做到;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第三,领导干部及时发现执法损民的行为。领导干部发现有公安民警在执法中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要及时提出,给予纠正,性质严重的,要公示批评处理。将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阶段。第四,领导干部要扎根基层,依据客观事实做决策。往往重大的决策由少数领导干部拍案。所以,领导干部要善于放下架子,多到基层走走看看,追究本源了解客观事实,防止出现教条化和经验主义,避免法律施行有失公正。
第二、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端正公安民警的执法思想为首要。
公安民警作为一线执法者,站在执法的最前沿,直接参与到各种执法活动中。法律是否得到正确的实施,正义是否得到伸张,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就看执法者是否坚持为民的思想。然而,在现实执法办案中,仍存在公安民警没有端正执法为民思想的现象,始终认为执法者就是主人,人民群众就是仆人,总带着“主人翁”的思想去执法办案。出现了诸如基层公安民警有警不接、出警不及时,随意谩骂殴打犯罪嫌疑人,询问时刑讯逼供,办案时重口供轻事实证据,执法受贿等等不为民执法现象。
所以,端正公安民警的执法思想为首要。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曾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的利益必须放在首位。”社会主义的公安机关,是相信和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机关,走的是人民群众的工作路线。若执法不为民,必将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难以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执法者要把为人民群众而执法、为人民群众而服务作为一切执法活动出发点和归宿,最大限度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因此,公安民警必须要克服传统的“人治”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剔除特权主义思想,树立新的法制观念和民本观念,不凌驾个人意志在法律之上。一切执法行为以法律为准绳,当法律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生冲突时,毫不动摇的捍卫法律尊严。做一个到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执法者。
第三、切实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为实践执法为民思想奠定基础。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公安民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严格要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为进一步实践好执法为民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坚守政治觉悟,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公安机关代表党和国家行使职权,不管发生什么了变化,始终记得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永不变。第二,知法、懂法,强化法制意识。作为执法者,如果不通晓法律,不懂运用法律,何谈执法为民。公安民警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多看法律书籍,多上网查阅法律资料,切实提高法制意识。第三,砖研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多思考,多提问,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搬到工作中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第四,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当今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变化瞬息万变,出现很多新的复杂情面。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公安民警难以胜任警务工作。要求公安民警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都有所涉猎。帮助人们群众排忧解难游刃有余。
第四、加大对执法的监督力度,保证执法为民思想得以实践好。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对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但是内部监督不落实,外部监督无法到位,使得执法监督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因而,要加大监督力度,使他律调控机制变成自律调控机制,在受到监督的氛围中逐步自觉形成执法为民的思想。
第一、部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考评、考核制度,层层考核各个执法环节,将群众的困难是否得到解决、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审考核的标准。评出月度、季度、年度执法为民之星,给以奖励;不合格者,给以公开通报。2.整合执法监督力量,建立纪检监察、督察、法制、信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合力抓好执法监督工作,形成公安执法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严肃作风懒散,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二、外部监督机制。1.实行警务公开,实现阳光执法,以公开促进公正。尽量公开公安民警的执法过程、执法环节,消除人民对执法的异议。2.认真接受和审理人民群众的投诉和建议。3.欢迎新闻媒体到一线基层采访和报道,开展执法办案跟踪,将执法过程置于媒体监督之下。
第五、实践好执法为民思想,改善公安民警办公条件和待遇不可忽视。
当前,基层一线公安民警的办公环境普遍差,工资待遇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诱发和滋长了公安民警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的思想,让执法为民的思想搁置一边。所以,改善办公条件和待遇对公安民警实践好执法为民思想奠定了后勤保障基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重修或兴建办公楼,添置警务用车,添置空调电脑打印设备,改善伙食质量,提高工资待遇等等。民警的办公场所舒适了,办公方式便利了,后勤有保障了。解决了公安民警的后备之忧,公安民警的注意力才可能转移到了为民思想上来。
五、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执法为民思想是树立党和国家良好形象的需要。公安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司法行政部门和执法机关,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窗口,代表党和国家来履行职责,并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接触,从而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在日常执法活动中,人民警察执法行为和精神面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形象的好坏,而党和国家的号召力和威信正是依靠包括人民警察在内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务实为民的言行而得以形成和体现的,因此,公安民警执法为民,即爱民亲民、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其直接影响就是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实践执法为民思想是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而公安机关是在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就必须要实践好执法为民思想。这要求公安民警在日常执法活动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坚定信念,始终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利,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三)实践执法为民思想是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必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新世纪,国家发展处于转型期,能否继续保持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决定了能否继续深化经济改革,从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安康与公安机关的执法有密切联系。公安民警实践好执法为民思想,不谋私权,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维护好人民的权益。这对保持社会的和谐和创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结语:实践好执法为民思想是提高公安机关民警执法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缓解社会矛盾,从而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继续发展,“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成为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为积极贯彻这一理念,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公安机关要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确立为执法思想的核心,努力提高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执法中牢记“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尊重和保障人权提升为执法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来对待,进而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篇:关于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思考
关于公安民警践行执法为民的思考
内容提要: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基,执法的准则, 力量的源泉,是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当前我国公安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践行执法为民。本文针对公安民警践行执法为民的必要性、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践行执法为民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公安民警;执法为民;践行
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最大社会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公安机关的生命力来源于人民群众,能否坚持执法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公安工作的盛衰,关系着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无论是解决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还是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开拓新局面,至关重要的就是要端正执法思想,把执法为民根植于广大民警头脑之中,贯穿于公安执法活动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公安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公安民警践行执法为民的必要性
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公安机关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执法为民,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执法为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到公安机关,就是要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法为民”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根本职责,也是公安机关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只有坚持执法为民,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求,才能使公安执法工作建立在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真正收到执法最佳效果。因此,公安民警践行执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公安工作中的根本要求。
(二)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执法的基本要求是给予公民以其应得的待遇,执法者应将任何人均视为权利主体,从而对其人格和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这种权利本位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我国,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民为本。我国法律集中体现和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只有执法为民,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法律范围内按照人民的意志从事执法活动,其本身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执法的权力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就决定了权力的行使必须立足于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因此,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该将保障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树立以民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这正是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必然要求。
(三)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性质和任务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是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警察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崇高职责,并且始终以履行好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已发生战略性转移,阶级斗争已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形势下,根据江泽民同志“严格执法,热情服务”题词的精神,公安机关应当是一个执法机关和服务部门。既然是一个执法机关和服务部门,那么,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就必然是公安机关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民公安为人民”这句话实际上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谓“为人民”,就是为民执法,为人民服务。只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民所谋,事为民所办,这样才能体现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二、公安民警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安民警执法工作呈现良好势头,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一)接处警不及时,办案拖拉推诿
少数民警在接待群众报案求助时不及时处警,不认真询问登记,对群众的诉求漠视、拖拉推诿或简单应付了事,甚至存在不作为现象。在受理群众投诉的案件中这类案件占很大比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执法单位的个别民警,没有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问题,背离了公安工作的宗旨。由于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为民必然要偏离正确的轨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二)执法欠文明,态度粗暴
一些民警在执法时态度粗暴,讲话不文明,不使用规范用语;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不听取当事人的辩解,对当事人提出的疑问不认真解释回答;不依法履行职责,侵害群众利益,造成工作被动。有些民警以执法者自居,在调解一些纠纷、矛盾、事故时,认为我是执法者,决定权在我手里,我的话你们就得听,往往忽视了双方的利益和心情,形成吃力不讨好、自己受委屈、对方不满意的结局。这些不规范、欠文明的执法行为极易引起矛盾,导致群众对民警执法工作不支持、不满意。(三)办案程序不规范,随意执法
有的民警不注重按法定程序办案,重实体、轻程序,认为只要执法行为合法,违反法定程序无关紧要。有的民警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款不能正确把握,于是不按规定向当事人公开办案程序,如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未告知被处罚人家属、受害人;违反传唤的相关规定;询问未成年人未通知其父母或监护人到场。另外,有些办案单位或民警随意执法,办人情案、关系案。对于二人以上的共同违法案件,有的“顶格”处罚,有的则按最低限处罚或者不处罚,造成情节轻重与处罚力度不相当。有些案件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一来必然影响公安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四)强制措施适用不当,刑讯逼供 在执法过程中对伤害案件、赌博、卖淫嫖娼案件等明显不符合留置条件的违法犯罪嫌疑人适用留置或在刑事、行政立案后仍延长留置。另外适用刑事强制措施随意性较大,对刑拘延长30日的对象超出刑诉法第69条规定的三种对象范围。对监管对象监管措施不落实,情况不及时掌握。刑拘、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转处率不高,特别是监视居住直接释放率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对嫌疑人辱骂、体罚,甚至变相搞刑讯逼供。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自身素养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行为没有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等,但最根本原因是个别民警在执法中没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没有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行动的准则,即没有真正践行执法为民。
三、公安民警践行执法为民的探索
实现一定的目的必然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要解决公安民警执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要在公安工作中践行执法为民。
(一)提高认识,端正执法思想
公安队伍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发生在执法工作中。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意见最大的、反映最强烈的,也大多是执法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广大公安民警提高认识,端正执法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行动得以正确实施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执法行为。提高认识,端正执法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与时俱进
公安民警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与时俱进,永葆思想上的先进性。公安民警的执法思想如果不与时俱进,不及时进行更新,就不能跟上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而思想上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公安机关大练兵及信息化建设等相关内容,用知识武装头脑,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2、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为民服务
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从思想上认识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在本职工作中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高质量、严标准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做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只有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换位思考和讨论,真正在灵魂深处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设身处地为群众办事,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3、增强公仆意识,革除特权思想
广大公安民警要真正理解公仆的含义,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要坚决革除以管人者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坚决革除对群众耍特权、抖威风、侵犯群众利益的恶习。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更高,只有增强公仆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事,才能树立起人民警察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
(二)转变观念,增进执法感情 执法观念直接反映执法者在组织、实施执法活动时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执法者的工作思路和执法方式。没有正确的执法观念,执法行为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要改善执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并且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牢固树立平等执法的理念
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畏强权,不贪利欲,不受诱惑,切实依法行政,依法办案,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全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牢固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
公安机关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程序意识,体现政治文明和法治精神,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就要牢树保障人权的理念。坚持对法律负责、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将严格执法与注重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实体与程序并重。坚决摒弃“为了抓坏人,抓错好人也不要紧”等错误观念,坚持在执法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努力做到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统一。
3、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
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打击非法与保护合法、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做到在打击中保护,寓管理于服务。民警只有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让群众满意。
4、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
增进执法感情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我们绝不能把执法为民仅仅当作一句口号,叫一声、喊一阵就没有了下文。坚持执法为民,要夯实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基础,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管理,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近些年来,全国公安队伍中涌现出了任长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任长霞在接访群众期间,认真解决群众的问题,群众诉说她认真倾听,群众哭她跟着流泪,场面十分感人。正是由于她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广大公安民警要自觉以英模们为榜样,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奉献、牺牲精神,从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甘当人民公仆,履行好公安工作的神圣职责。
(三)注重学习,提高执法水平民警法律素质的高低和业务能力、技术的强弱决定其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没有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公安工作,执法为民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江泽民同志指出:“各项工作归根到底人的因素是根本的,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纪律和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了,我们的政法工作定能不断开创新局面”。执法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群众利益,是衡量执法为民的天秤。提高执法水平,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公安机关要立足实战,组织开展疑难案件分析、办案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并要注重在执法过程中总结执法经验,提高执法水平,要理论联系实际,以身边事说法,用实际案例学法,使我们的执法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及时得以提高。
2、开展执法培训
通过执法培训提高民警法律素质,民警的法律素质提高了,执法水平才能提高。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教育的原则,把提高全体民警的法制观念、法律知识和执法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来抓。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公安执法培训计划,对民警需要掌握什么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改进执法方法和手段
当前尤其要尽快改变大清查这种粗放型的工作模式,改变按指令运作的工作方法,建立社会治安打防控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巡防队,加强社区巡逻,以防为主,打防结合,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注意改进执法方法和手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监督的目的,是为及时掌握公安民警的执法状况,纠正违法行为,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执法监督是公安机关加强队伍廉政建设,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有效措施,是公安机关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执法行为只有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更好的促进执法行为的规范。加强执法监督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健全落实工作制度
规范化、制度化是执法为民的根本保证。当务之急是针对公安执法和服务的范围、内容、方式、特点,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缜密、严谨和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用制度管人管事,使执法活动更加规范化。同时要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如《接处警和立案破案回告制度》、《治安案件限时办结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把民警的一切执法活动都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使民警严格按制度办事,从根本解决执法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的弊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执法质量的高低,直接通过个案质量来体现。要坚持把抓“个案质量评判”作为检查执法质量的“关键点”,将静态的执法责任制度,转化为动态的民警执法检查,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要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坚持“三个不放过”,即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不纠正的不放过;对问题、原因、责任未查明的不放过;对存在执法过错责任没有追究的不放过。注意在案件审核、个案监督、执法检查、复议等活动中,发现执法违法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通过严格的检查,达到严格的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督察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公安队伍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公安队伍执法进一步规范,用全方位立体式网络构筑科学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1)要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制度和机制建设,形成监督的权威
当前,公安机关内部所设的法制、纪检、监察、督察和信访等部门,都在不同方面承担内部监督职责,必须进一步理顺内部监督工作机制,规范执法监督的内容、范围、形式、程序以及监督部门的职责权限,特别是制定并完善公安机关组织监督和个案监督程序,强化内部执法监督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做到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2)要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执法监督长效机制保持旺盛生命力、健康运行的根本保证。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应当始终遵循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与执法指导相结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与规范执法相结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各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分级执法责任制,使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达到主体明确、责任落实、职权清晰、程序规范、监督有力、奖罚分明的要求,形成操作性强的责任追究制度。(3)要拓宽外部执法监督渠道,强化外部监督 要主动与新闻媒体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时间与新闻媒体沟通,就正在侦办的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群众关注的重大案件、重大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等,及时发布新闻,主动引导舆论方向,宣传公安工作,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公安工作,监督公安工作,支持公安工作。要继续大力推动开展人大、政协评议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活动,要主动、自觉地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同时要进一步扩大警务公开,促进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改善。(4)引入多层次的监督方式,打造事前、事中、事后三环监督体系
在执法工作中,法制部门要提前介入案件进行指导,加强事前监督;通过案件建立台帐和法制审核把关,强化事中监督;通过执法质量检查、评议复核等,完善落实执法活动的事后监督,通过“三环”跟踪监督,使一线执法民警自觉养成良好的执法意识,提高办案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公安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解决目前公安队伍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必须坚持执法为民,使公安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既是公安执法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又是具有丰富内容的实践活动,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必须努力践行执法为民,以亲民利民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只有我们做到了执法为民,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才会得到人民的尊敬。我们要永远牢记我们是人民的警察,我们的宗旨是执法为民,为民执法。从警为民,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执法为民,做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服务人民,做人民的忠实公仆。我公安民警必将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执法为民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也必将开创一个崭新局面。参考文献:
1、《公安民警执法为民教育读本》[M].群众出版社,2004
2、邹少陶.《公安实践与思考》[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
3、崔敏.《公安机关的角色定位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3)
4、王大中.《树立‘以警为本’的理念》[M].法律出版社,2005
5、黄建平.《掌握执法为民本领,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N].公安报,2005年5月.6、卓泽渊.《法治国家论》[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第三篇:关于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思考
关于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思考
内容摘要:执法为民思想是公安机关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反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公安机关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基,执法的准则,力量的源泉,是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文章首先从公安民警执法为民的含义及思想内涵出发,论证了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重要性,剖析了当前公安民警在执法为民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新途径、新措施。
关键词:公安民警 执法为民 实现途径
公安部提出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为指导思想的执法观念,是公安部在新世纪阶段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也是公安部审时度势,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里,为了使公安队伍能完成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任务而采取的极为及时和正确的举措。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基、执法的准则、力量的源泉,也是全部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关于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问题。
一、公安民警执法为民含义及思想内涵
“执法”,顾名思义,就是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具体到公安机关包括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为民”当中的“民”指的是“人民”和“公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执法为民”为的就是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的拥有者,它不仅是指公民个人,还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还有国家和国家机关。我们所说的“执法为民”既是指政治概念“人民”,也是指法律概念“公民”。
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具体针对公安民警来说就是要牢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掌好执法权,用好执法权,在执法过程中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安民警要做到立足本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直接表现为执法为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才能切实做到执法为民。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执法 1 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把人作为执法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突出人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民是执法目的,一切依靠人民是执法方式,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保障人权
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重要内容。执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和法律观念,严格遵守法律,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是执法为民的应有之义,而且是执法为民的起码标准。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执法机关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执法工作首先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到人权领域,就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执法工作中尊重和保障个人人权,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执法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对特殊群体给予更多关爱,使他们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三)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文明的方式去执行法律,以高度的热情服务社会,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影 2 响社会而体现出的执法文明进步状态。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的统一。
二、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重要性
(一)公安民警执法为民思想来自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论,而党的执政为民的理论则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民本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民本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把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视为国家根本和社会基础的思想,是封建统治思想中的一种开明思想。纵观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与传承,我们不难看到,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治国思想的精华,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必须看到,民本思想毕竟从属于封建统治思想,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对民众施以恩惠的一种策略,人民大众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那天起,就把自己所从事的革命斗争看作是世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革命斗争的一部分,并由此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政权为宗旨。毫无疑问,我们党继承和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升华,强调和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与传统民本思想中依赖君王、把人民当作接受恩惠的客体是完全不同的。
(二)公安民警执法为民思想,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安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群众。公安民警作为警务活动的实际承担者,民警执法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公安执法工作质量的优劣,而且关系到国家形象和公安机关的声誉,关系到执法为民思想的具体落实。人民警察坚持执法为民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也就真正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三)公安民警执法为民思想,是公安机关重要政治责任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庞大的公安队伍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决定了公安执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影响到法制环境的好差,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说,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确保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安民警在执法为民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执法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主业。目前,公安基层还存在着执法思想不适应新时期的 4 要求,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强,内部执法监督机制未形成,执法监督落实不到位,执法标准不具体,执法责任不明确,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对执法工作研究、指导、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一)执法为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公安机关的期望不仅仅是侦查破案、维护治安,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然而,当前公安队伍中尚有部分民警不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特权思想严重,群众观念淡漠,执法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办人情案等违法违纪行为;还有部分民警法律意识不强,人权观念淡薄,执法过程中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办案,执法办案受个人好恶、感情与利益左右。
(二)执法的基础能力薄弱。一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部分民警缺乏对法律规范的正确理解与适用、对案件的准确推理与判断的能力,对所办的案件不知如何下手,往往导致错案的发生。二是口头表达能力与公安文书制作能力不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清楚、全面反映执法经过起着重要的作用。民警无论是在汇报工作,了解案情,或是开展各项警务工作,都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部分民警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或是阐述不清,或是断章取义,给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公安文书是国家的司法文书,要求客观、全面地反映民警执法的过程和执法的结果。随着国家法制的健全对公安文书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但有的民警其所制作的公 5 安文书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要求,有的甚至根本不懂,损害了警察的形象。三是协调能力不足。民警执法工作很大一部分是与人打交道,尤其是基层派出所更是经常与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员发生联系,同时民警之间由于工作联系也需要进行协调,但目前很多民警,协调能力较差、语言粗俗、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导致警民关系紧张,群众意见很大。
(三)执法中的法律适用能力不强。一是执法过程中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由于民警的公务活动最大量、最基本、最经常的是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民警要熟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正确、合法地开展各项工作。但有些民警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款不能正确理解把握,结果不免张冠李戴。表现在执法活动中不能正确区别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罪与非罪的界限。二是违反法定程序,执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民警办案不注重按法定程序进行,重实体、轻程序,认为只要执法行为实际效果合法,违反法定程序无关紧要。于是不按规定向当事人公开办事程序,对法定程序随意理解,自己喜欢办到什么程度就办到什么程度,久拖不决。
(四)业务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大练兵活动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开展的业务练兵、法制练兵和科技练兵,大大提高了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公安民警整体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公安工作的需要。一方面,我国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只是更新速度加快,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 6 题也不断产生,新的历史形势对公安民警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基层公安部门中,由于日常任务繁重,部分民警忽视业务学习,思想不够解放,业务能力跟不上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的需要,一旦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就会因缺乏应急判断和处置能力而贻误战机,从而影响执法质量。
四、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途径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具体到我们公安工作中,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端正执法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把“执法为民”思想贯穿到执法过程和每一个环节。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公安工作中最集中、最全面、最深刻的体现。只有牢牢把握住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一本质,把执法为民思想贯穿到执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心实意、一丝不苟地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那么,在公安工作中公安民警如何把执法为民思想贯穿到执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呢?
(一)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 执法思想是执法行为的先导,执法思想的核心在于执法的目的。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为民无法落到实处;不坚持执法为民,端正执法思想就是一句空话。端正执法思想,坚 7 持执法为民,是对公安机关、公安执法工作最根本的要求。要坚持执法为民,必须破除陈旧的和错误的执法观念、树立全新和正确的执法意识。
1.树立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相统一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对“公安机关是国家专政工具”的意识较强,但对如何执行好法律法规却没有摆到应有位置。法律实际上是人民利益的规范化、定型化,说到底,是人民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在执法中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是一致的,只有对法律负责,才能实现对人民负责,广大群众才能满意。
2.树立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的意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服务,两者是一致的,只有把这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做到执法为民。
3.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相统一的意识。当前,我们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比较到位,但对在具体执法中如何保护当事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重视不够,在我国已签署《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下,保护人权不仅是执法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此,坚持执法为民,必须破除“重打击、轻保护”的观念,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相统一的意识。
4.树立执行实体法与执行程序法相统一的意识。当前的执法工作中,“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案件在犯罪事实清楚、获取犯罪证据非常充分的情况下,就是因为民警缺乏程序意识、办案违反程序致使犯罪嫌疑人逃避了打击。而严格执行程序法是树立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程 8 序完备良好,执行严格,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只有程序的合法,才能保证实体的公正。因此,必须把实体法与程序法统一起来去认识、去执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二)全面提升公安行政服务效能
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安工作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要做到始终走在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前面,必须时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
1.要准确定位,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着眼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认真查找在各项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中,执法为民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的问题,主动适应、科学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坚决取消那些不便于群众生产生活的条条框框,坚决调整那些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做法和规定,把公安机关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把不该管的事情下决心交给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真正形成服务规范、运转协调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
2.要透明公开,实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要坚持“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对事关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安执法、开辟的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出台的服务举措,要抓好前瞻性调研论证,决策前要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度和满意度,切实把执法服务的过程作为促进发展生产力、实现安民富民的过程。
3.要高效公正,实现从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要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平等主体纳入服务范围,9 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同时,强化效率意识,坚持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塑造一支高素质公安队伍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执法为民理念的落实,从根本上要靠高素质公安队伍做保障。
1.坚持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从思想上保证执法为民理念的落实。要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抓好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执法为民理念、理想信念和党的先进性教育,用党的最新科学理论武装全体民警头脑,使广大民警正确认清形势,从容应对挑战,永葆先进本色,大力培育和弘扬“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让“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观念深入警心。
2.加强教育培训,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执法为民理念的落实,从而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
3.坚持依法从严治警,从工作制度上保证执法为民理念的落实。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和禁令,切实加强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严查队伍中违法违纪案件。
4.加大正规化建设力度,从运行机制上保证执法为民的落实,逐步建立起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内务管理机制、等级化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加快队伍正规化建设步伐。
(四)加大监督力度,提高执法监督的实效性
监督是确保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执 10 法为民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对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但执法监督仍然是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外部的监督强制力不足,内部的监督合力不够,民警接受监督不自觉。
1.要端正态度,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应充分认识到,加强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要求,又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证,也是防止和纠正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的重要途径,对于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人民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民警都必须端正态度,正确处理好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接受监督的关系,不能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借口排斥监督,甚至逃避监督,更要真诚地欢迎监督,主动接受监督。
2.建立制约机制,提高执法监督实效性。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审核把关体系,把执法问题解决在各个执法环节,消除在公安机关内部。要整合执法监督力量,建立纪检监察、督察、法制、信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合力抓好执法监督工作,形成公安执法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要把执法活动完全置于纪检、人大、司法、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利用不断完善的公安监督体系和制度,借助增加执法活动透明度等途径,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3.要实行警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实行警务公开,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凡是能够公开的管理权、办案程序和执法制度都要向群众公布,使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和环节中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 11 下,有效地防止执法中的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消除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法不公的疑虑,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
总之,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思想理念与胡锦涛总书记对公安机关提出的“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殷切嘱托是一脉相承的,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基、执法的准则、力量的源泉。要把执法为民思想植根于广大民警灵魂深处,贯穿于公安执法活动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公安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确保公安机关始终不渝地做践行执法为民思想的楷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颁布)3.《全国公安机关三项教育辅导材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4.公安部政治部.公安民警执法为民教育读本[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5.冯永强.公安民警要忠实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02)12
第四篇:关于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几点思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体现。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工作的核心就在于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执法为民。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要求检察机关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一、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坚持执政为民,落实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国执政与执法是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执政为民,自然地包含了执法为民。党的领导和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通过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社会的民主生活,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使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得以实现。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法律,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执行宪法、法律,其宗旨就是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执法为民,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化,是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体现。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执法为民,就是公正执法,让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作为执法工作好坏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并以此指导屯贫飨钪捶üぷ鳌?/agt;
二、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具体执法实践的行动指南。要使执法为民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执法工作中,落实到检察人员的具体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检察机关就必须牢固树立为民执法的执法宗旨。做到:
1、增强服务大局意识。邓小平同志强调:“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发展、稳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大局’,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处理不当,就会付出代价。”大局是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所在,破坏大局就是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大局就能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检察机关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法为民,就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执法观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党全国在新世纪初的中心任务。当前,检察机关要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要把做好本职工作为根本手段,以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努力为推动经济建设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要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大力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
2、增强公平公正意识。“法贵于行,行重于正”。司法的公平公正是法治的永恒主题,是执法活动的灵魂和最高价值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途径和最后屏障。实现司法的公平公正,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在具体的执法工作中,无论是打击犯罪,
第五篇:关于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几点思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体现。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工作的核心就在于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执法为民。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要求检察机关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一、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坚持执政为民,落实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国执政与执法是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执政为民,自然地包含了执法为民。党的领导和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通过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社会的民主生活,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使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得以实现。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法律,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执行宪法、法律,其宗旨就是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执法为民,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化,是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体现。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执法为民,就是公正执法,让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作为执法工作好坏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并以此指导屯贫飨钪捶üぷ鳌?/span>
二、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具体执法实践的行动指南。要使执法为民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执法工作中,落实到检察人员的具体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检察机关就必须牢固树立为民执法的执法宗旨。做到:
1、增强服务大局意识。邓小平同志强调:“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发展、稳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大局’,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处理不当,就会付出代价。”大局是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所在,破坏大局就是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大局就能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检察机关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法为民,就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执法观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党全国在新世纪初的中心任务。当前,检察机关要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要把做好本职工作为根本手段,以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努力为推动经济建设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要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大力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
2、增强公平公正意识。“法贵于行,行重于正”。司法的公平公正是法治的永恒主题,是执法活动的灵魂和最高价值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途径和最后屏障。实现司法的公平公正,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在具体的执法工作中,无论是打击犯罪,还是保护人民,只有坚持了公平公正,才能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和得到有效维护。否则,一切都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为民执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应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检察队伍,不断增强检察人员的公平公正意识,使广大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健全完善各项诉讼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的问题,促进检察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执法观、利益观,从机制上解决“怎样执法”的问题,保障检察人员在遇到权与法错位、利与法倾斜、情与法倒置等矛盾和冲突时,能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捍卫和维护法律尊严,不为权所迫,不为利所诱,不为情所扰,秉公执法。
3、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既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执法工作中,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确保我们的执法工作能够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永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按照十六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三个代表”和执法规律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不断丰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司法、法律途径和手段,努力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4、增强群众意识。检察机关及其检察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执法的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和关心群众的利益;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执法,特别是对那些无权、无势、无助的弱势群体人员的合法权益,格外注意加以保护;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出和完善为民执法新举措;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高度重视并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平等保护各类诉讼主体。
三、切实解决执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执法为民落到实处。坚持执法为民,必须认真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解决当前执法实践中存在的妨害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和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执法思想上的偏差,端正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
1、纠正执法中的利益驱动。执法中的利益驱动问题,是执法活动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它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近年来,利益驱动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些地方为解决经费问题,采取了以收定支、赃款上缴后按比例返还等财政拨款政策。虽然这一政策对缓解办案经费困难,发挥了作用,但同时,这为利益驱动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受利益驱动,越权查案,乱扣押,乱没收等。利益驱动与执法为民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检察机关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大局出发,正确对待经费困难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用合法的手段和途径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在经费困难面前,各级检察机关的领导,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把利益驱动作为执法活动的指导思想,利益驱动下的办案行为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形象,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搞利益驱动违法办案的,要严肃查处,坚决予以纠正。
2、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要求国家的法制必须统一正确实施,这是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大局的必然要求。但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以服务大局为名,要求执法机关行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之实,严重地影响了执法机关的公正形象。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是以牺牲整体利益和全民利益为代价的。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法制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和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严重危害性,按照十六大“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要求,在执法活动中予以坚决抵制。要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带头坚决抵制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并发挥职能作用,对那些影响执法公正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要按法律程序予以监督和纠正。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3、克服执法活动中的程序不公、行为不规范现象。从严格执法的角度讲,既要严格程序,又要严格实体。程序公正是办案的过程公正,实体公正是办案的结果公正。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程序不公正带来的不仅是个案的不公,而且是一批“产品”的不合格。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忽视保障人权的现象较普遍,刑讯逼供、违法办案、超期羁押等屡禁不止,不支持律师依法履行职责、随意侵犯和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应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和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不断增强执法透明度;坚持用法律、纪律和制度来规范执法权的行使,防止执法随意性,使执法工作沿着法制轨道发展。
4、解决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案件质量是执法水平的有效载体,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好的案件质量,应当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办案程序合法、规范;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案件质量仍然不高,为追求办案数量忽视案件质量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些情况的存在,影响了执法为民宗旨思想的落实。检察机关应不断增强案件质量意识,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狠抓案件质量管理,建立案件质量考核体系,奖优罚劣,并以此促进办案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5、杜绝不良的执法作风。经过近年来的教育整顿工作,检察机关的执法作风有了明显改观。但是,仍有少数检察人员群众意识淡薄,特殊化思想严重,方法简单,对群众敷衍推诿,冷漠粗暴,甚至蛮横霸道,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强教育整顿,教育检察干警要满怀热情地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扬弃旧衙门作风;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从严治检、从严治院,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真正为民执法的检察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