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申论80分高手给的——申论关键在于思路
申论写作思路
开拓写作思路十七法
1.原型启发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常常有赖于“原型启发”。凭借范文和优秀习作作原型,进行启发,不仅易于打开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教了《荔枝蜜》、《白杨礼赞》一类借物喻人的文章后,为了做到读写结合,可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熟悉的事物中有哪些象蜜蜂、白杨树那样的东西,可用它的特点来比喻人的高尚品格的。
2.追思回忆法。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作文要经历摄取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记录信息——整理信息——最后完篇的过程。作文的关键是如何打开头脑的信息储存器,使之面对题目能有材料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从容下笔,挥洒成篇。如《童年忆趣》、《家乡新事》这类题目,可尽量追思回忆,在脑子里放一放“电影”,既回忆与题目有关的人和事,又回忆读过了哪些与之有关的诗文及其写作方法;然后再选择一、二件印象最深、最切题意的典型事例来写。
这种方法还能打开思维阻塞。作文课上,教师揭示命题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展开,就会在大脑记忆库里搜寻与命题有关的信息。经过搜索回忆,有关信息会纷至沓来,随着思路的深入展开,由模糊而逐渐清晰。但是,学生如果缺乏心理准备,临场情绪紧张、焦虑,那么其思维和记忆的功能就显得不灵了,思维就会受到抑制。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克服,就会影响作文的速度,甚至枉费心机,无以为文。
遇到这种情况,你要立刻改变思考角度,不要盯住命题想。先丢开命题的束缚。竭力回忆轻松、愉快的情景。这种情景并非与作文毫无关系,只是不从主题范围去考虑,例如构思“假如我是济公……”,你可以暂且丢开“抑强扶弱、惩恶扬善”的有关主题,而去回忆看济公电视剧中轻松、愉快的情节。如“大闹丞相府”里秦公子作恶而得大肚子病的丑态:“妙手移瘤”里钱老板贪财得大肉瘤的可笑样子,等等。反正就是回忆自觉得有趣的情景,心理上便得到轻松。它可以促使人精力集中,思维积极,思路活跃;当愉快情景浮现在脑海时,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就会接二连三地从记忆库里跳出来。当记忆闸门打开后,再按有关主题的要求收集信息,就会收到思路流畅的效果。
3.缘情联想法。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因生活中的感觉所唤起的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思想飞跃。如看到青松,可联想到革命者的高贵品质;看到蜜蜂忙碌地采蜜,可联想到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工人、农民等等。恰当地展开联想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还有助于抒发优美的情思,创造诗的意境,深化文章主题,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构思作文时,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审视命题后,脑海中很快回忆起一则与主题有关的信息材料,但再也想不出第二则第三则……因为它的映像太鲜明,太强烈,因此占据了整个记忆的大门,迫使学生的思路只按它去延伸。但是文章如果单靠这一则信息材料,内容又显得实在单簿,这时,丢开命题要求,而对已获得的一则信息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材料联系的方法。可以联想与之有关的信息,如由“水库”可以联想到“水力发电站”,由“人的思想”联想到他的“品格”,由“汽车”联想到“飞机”,由“瑞雪”联想到“丰收”等。可以联想这则信息的前因后果,例如“某人跳水救落水少年”这则信息,就可以联想到是什么动力促使他去救人,救人之后,在社会上有何反应?可以从信息的反面去联想,比如由“黑暗”而想到“光明”,由“腐败”而想到“廉政”等
等。诸如此类的联想为思维运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可以使思路四通八达,其构思速度会大大加快,同时也能提高作文质量。
4.逆向思维法。
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例如写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为“四化”进军吹奏喇叭;逆向思维则讽刺它攀着绳索树枝上爬,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再如写荷花,历来的文人都歌颂它“出污泥而不染”;逆向思维也可赞颂滋养荷花的厚实“污泥”。
5.多角度立论法。
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立论的方法,叫多角度立论法。如学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便可从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三个不同角度来启发学生立论。从南郭先生的角度看,可以体会出:①不能当南郭先生;②不能让南郭先生再“充”下去了;③南郭先生溜走是自知之明的表现。从齐宣王的角度着笔可以体会出:①齐宣王听吹竽给我们的启迪;②是谁使南郭先生得以混进宫廷乐队;③昏庸享乐的齐宣王;④劝君莫学齐宣王。从齐湣王的角度下笔可以体会出;①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跑?②齐湣王高明在哪里?③从齐湣王听吹竽想到的。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6.讨论交流法。
为克服习作内容相互雷同的现象,能写富有新意和鲜明个性特色的文章来,命题后可展开讨论,谈各自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的打算,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7.时空开拓法。所谓时空开拓法,就是根据题目特点,想想人或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可回顾过去,看看现在,展望将来。例如写《荒山植树》,可想想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样子,树木长得怎么样,有无鸟兽出没,过往的人多不多;想想现在有哪些单位,有些什么人来这里参加植树,种些什么树,劳动的场面、热情、干劲怎样;想想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绿树成荫,花果飘香,鸟兽在林中媳戏,人们在林中游玩。想过去现在要切合实际,想未来要新,要美。
8.重新思考命题。
有时审视命题后,脑中跳出多则与主题有关的材料,然而作文有字数限制,不能都写进文章里去。丢掉哪则材料你都会感到可惜,想来想去,竟没有一则可丢,也不知该丢哪一则?似乎都与主题有关,可又理不出清晰的线索,脑子里乱纷纷,思路就是在这几则材料里兜来兜去,难以深入下去。
这时你要立刻让思路从材料束缚中跳出来,杀“回马枪”,重新审视命题。
前面说过,快速作文多是奉命而作,总有个基本的主题要求。但初次审视命题时理性的思考是不深刻的,对主题只有一个肤浅的、初步的认识。而当你回忆了若干材料后,在形象思维基础上再审视命题,则不仅仅是加深对命题的理解,而是对主题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经这一反复,你的理解记忆材料的水平必然提高,会集中考虑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而使其他材料“淡化”。创造学家专门研究过这种思考方法,从认清命题目标出发,回忆与主题有关的形象,记下来(我们可用各种符号快速表示),可能在记的过程中,脑子里又浮现与主题有关形象、想法、再记,然后又回到命题目标考虑。这样反复,会创造出新的思想。反复愈多,效果愈好。
当然,快速作文受时间限制,难以多次反复,但在被多则材料困住的时候,让思路返回到命题出发点重新思考,就可改变思路受阻的窘境,摆脱羁绊,以退为进。
9.先考虑文章结尾。
“万事开头难”,构思文章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在理顺文章线索过程中,有时会被“开头”搁浅。时间有限,不允许你花许多时间考虑“开头”。既然想不出好的“开头”,就得改变按部就班的习惯思考法。先让思路跳开“头”,一下子跃到文章的“尾巴”上去。
10.三角运思法。
“三角思维”法——从三个角度,或选用三个典型事例,或安排三个情节(对比),或设三个理论点,等等,有力表现或阐明一个中心思想。
此法很适用于学生学写各种体裁的“千字文”,很适合于写各种应试作文。
(1)横向集中型。用互相联系、彼此平行的三个典型事例或道理,集中表现或阐明一个中心思想。象《可爱的牧场》一题,先最好找出其可爱的三点,比方说,景色可爱,牧畜可爱,牧人可爱,再顺次描写。如此,“可爱”的蕴意丰富了;而且全文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互相配合而达到多样化中的协调统一。
若写《要有健康的心理》也可以从三个角度论述:(1)心理健康,才能充分发展;(2)心理健康,才能搞好团结;(3)心理健康,才能适应形势。如是三个分论点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才能协调一致地成为服从和说明总论点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文才能在整体上形成多样化的和谐统一。
(2)纵向深入型。用三个有机联系的事件、情节或道理等逐层加深地揭示一个主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拳,一拳比一拳厉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鲁达除暴安良的义勇精神。作文题《记一次辩论会》,也可组织会前、会上、会后三部分;而且“会上”还可仿《口技》分为三个层次,使之成为“三中有三”的结构美。
同样,写一篇《谈写字的要求》,可以从“对、好、快”三点来论述,说明文《机器人》又按其发展的三个阶段——自动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来说明,使人一看便明其发展过程。若写《如何阅读》,就能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法(写法)”三个步骤来说明。
(3)对比突出型。即通过对比物的三次对比以突出主题。如果写一篇《致富路上》的记叙文,要求是写两个经商者,一个因诚而胜,一个因奸而败,就能这样对比:(1)经营的货物不同,其一货真价实,其一推销假冒伪劣产品”(2)对顾客的态度不同,其一说到做到,其一口甜心苦;
(3)对法的态度不同,其一依法纳税,其一违法漏税。这样两人的美丑毕现,文章更能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若要写篇《好学与厌学》的议论文,可以这样对比:(1)学习目的不同,一是学本领,一是混文凭;(2)学习态度不同,一认真,一马虎;(3)花的时间不同,一多,一少。如是,两者孰优孰劣,不是一清二楚了吗?写议论文有点感情,就更出效果。
当然,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反映它的思维也不能强求一律。什么事物或问题宜从三个角度思考,什么事物或问题宜从少于或多于三的角度思考,要做具体分析。
另外,从上文可以清楚地看出,“三角运思”法同“三段式”是根本不同的。在写作中不能误把“三段式”当成“三角运思”法。
11.纵横交叉思考法。
比如我们要到某城去,垂直思考只出现一条笔直的大路,或者弯弯的小路,而纵横交叉思考展现的不只是一条路,还会出现与路有关的事物——车辆、行人、交通警、天气、时辰以及各种各样随时变幻的人和景,出现地域风光、时代色彩、风土人情乃至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化交合起来的一系列人文景观,出现来自作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一系列感知世界,出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愁等一系列情感氛围。唯如此,才能“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篇》)。
12.图景式思考法。
写记叙文常常出现干巴巴的叙述,仅仅交待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因而缺乏感人的力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会将语言思考变为图景式思考。只着眼于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不去再现本来活龙活现的生活图景,不去重新体验色彩斑烂的感知世界,只有“五觉”俱全地展现作者意象中的图景,文章才会产生炙手可热的活生生的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再现和升华丰富多彩的生活。
13.弃同求异思考法。
作文虽不同于创作,其衡量标准基本上是一样的。好的文章应该是“独出机杼”,即所谓“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那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文章才是写作之大忌。因而,我们每写一文,应该用这样一首“十六字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出奇制胜——来要求。写作要有作者的“独特性”,“独特性”也是个性的一种体现。比如一篇名叫《礼物》的小小说。内容是:有一对青年恋人,都很爱学习,学得也很好,单位推荐女青年出国留学。出国前夕,男主人公送的礼物却是国库券。国库券到外国虽无半点用处,但可以使女朋友时时惦着祖国,惦记着祖国在负债的情况下送她公费留学的。这国库券不仅表现了男主人公的真诚和恋情,更表现了作品主人公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爱。仅凭这一点,这篇作品也堪称“构思独特”了。当然,我们要求构思独特的同时,还要要求这种构思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符合情理的。
14.“到位”思考法。
即抓住一点,深入再深入,深入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比如写议论文,贵在以理服人,力戒乱扣帽子,要坚决摈弃肯定或否定的随意性。
15.脑力激荡式思考,或称“旋风式”思考,或称“联翩思考”。
写作时,先将有关题目所能想到的一切材料一切方法都写出来,然后分类、排队、选优,先取“大量”,再求“高质”,这也就是所谓的“发散思考”与“收束思考”。正如华罗庚的优选法,精益求精。也可以在别人的观念上生发出自己的新观念,也可以在看似平常的情节里渗透新鲜的内容,深刻的寓意。
16.加减变形思考法。
这种方法用于阅读和写作训练者很有效。方法是选精彩文段,予以压缩后再扩写,最后对照原文体味作家写作的技巧。
压缩、扩充,扩充,再压缩,如此加加减减,可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掌握简约与繁复的变化规律。
17.排列组合式思考。
用综合的能力将问题中的不同成分,重新安排组合,打破原来的组合秩序,像数学的排列组合一样,多试验几种组合的方案,也能出新。每天不妨练习五分钟排列组合,试图从两个或多个不相干事物之间找到异同点,找出有用或有趣的组合框架,在比较中寻找些微差别,从而增强准确判断的能力,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考试真题,模拟题尽在:http://全免费公益性公务员网站,等待您的光临!
第二篇:高手申论体会
高手申论体会
1、正确对待手中的“申论热点预测”、“申论冲刺十大考点”之类的复习资料。这些资料不是没有用,但用途仅限于了解背景,熟悉社会正在发生的变迁,对于这些变化你完全而且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2、申论是考“热点”后的“冷点”,热点是说申论一般不会超过社会正在发生的大事范畴,这是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还没有解决,也有思考的必要;但另一方面,具体的考题肯定是冷点,冷点是指考题的角度是新的,是你在复习资料中找不到的——这一点对出题的人很重要,因为他们不得不应对众多考试辅导机构的猜题压题,而一旦被押中,这些出题人面临的社会压力会很大,工作也难保。所以,出题者不断变换角度来考,有时候甚至在材料中就已经开始作文章:比如,你们不是都在背服务型政府吗,那我就给你来个政府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材料,考你价值观判断;你们不是都在背和谐社会吗,那我偏偏只从中抽出环境污染一点,看你会不会生拉硬扯去论述怎样建设和谐社会,不仅如此,环保我偏不考大家都在背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积弊,我把问题的重点转移到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由此可见,变化多多,一定要弄清楚核心内容和倾向性,那种“下大范围,什么都喜欢用大帽子套的人”,申论绝对得不了高分。有针对性、分析切口要小,要具体,这是论述有力的基本条件。
3、三段论过时了!现今大家流行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这种号称四平八稳的论文格式不会有大的损失,但就凭这个三段论,你也绝对得不了高分,也就是说,这种格式没有竞争力。试想一下,你是阅卷人,每天阅卷看到10篇文章有8篇都是三段论,你会有什么感觉?烦!说对了!因为他烦了,所以不会给你高分,如果50分的话,三段论的分数在35以下。
4、辅导机构都是“马后炮”,不要信。沉迷于做模拟题、预测题的该醒醒了。那些赚钱的辅导机构每年都宣称自己的命中率是多少,还给出一些什么参考答案、参考范文什么的。第一,我搜索过最近4年的考前预测,我发现辅导机构从来没有预测准过,都是考后才拉一帮所谓专家大论特论什么“今天的命题趋势”之类,纯粹“马后炮”;第二,你还寄希望那些所谓的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吗?我只告诉你一点,我的一个校友(他是博士)就在北京某辅导机构辅导公务员考试,他告诉我现在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随便找来的,大部分甚至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有的甚至只是研究生,记住:辅导机构的目标不是你的成绩,是你口袋里的钱!
5、网上的申论范文少看为宜。本人随便翻过几个所谓名辅导专家的申论范文(好像叫什么李金水?记不清了),我真怀疑是不是随便胡乱写的,除了干巴巴列出问题、原因和措施之外,没有逻辑,没有理论基础,没有深刻论述,说得难听点,高中生都不止这个水平,简直是误导考生!
6、申论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肯定要质问我。我想说这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有一个探究的思考过程,这比我直接回答你要好得多。不过我可以简单举例子说说我的感受。A、你是不是从来没有花时间去想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社会、服务型政府之间,谁是总领,谁是分支?各自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些理论基础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B、你是不是对哲学理论一点都不熟悉?整体与部分、联系的多样性、对立统一规律,你能灵活运用的有几个?C、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有几个基本维度,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你能把这些维度的内涵诠释到什么程度?D、在列举措施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是在犯傻,学那些辅导资料上说的什么列举“政府加强调控、强化立法执法、加大查处、加强宣传、政府政策支持”之类?你难道感觉不到这些措施分类上的混乱吗?!强化立法执法难道不可以归属政府调控一类吗?加大查处难道不是政府也会参与吗?政策支持不也是政府调控吗?分类如此混乱,等于没有分类!怎么分类?比如安全生产,实际上就是三点:事前的,事中的,事后的,每一点都从多个维度去提出方案,说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应该怎么做;再比如,三项措施,就是制度、投入、环境,什么政府、企业和个体行为都分别归属其中,这样不是逻辑更清楚明了了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7、申论怎么得高分?首先把字写工整,字写得难看的先扣你30%的分数,接着是根本不想仔细看你的,正意味着你永远失去了被发现(写得好)的机会,本人小时候练硬笔书法的,每到这种文字性考试,总会对我产生帮助。其次,按照我上面说的方法,理出清楚的逻辑框架和论述结构,坚决不要受辅导资料的影响,我一再强调这一点,因为那些范文的逻辑太混乱了!第三,最好不要用三段论,适当变化一下,完全可以先谈重要性,再谈问题何在,简单谈原因后直接进入分层次的论述,论述要详细,不必分点很多,最好采用递进式,格式要保持在4段以上。第四,补充一点,有些人是学中文的,喜欢用点文学语言,但注意,这是公文写作,讲究的是严谨、平实、深刻,花哨的语言只会严重影响你的分数,所以什么“古人云”、“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不得不令人感慨良多”之类,最好不要用,又不是写散文和随笔。
8、写了这么多了,我本来手里自己整理了一个资料,主要讲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时,申论逻辑框架怎么具体布局的问题,包括各种热点的理论基础,哲学范畴和对策逻辑分类体系,基本涵盖了所有的申论范式,还写了在布局中理论基础、哲学运用的时机(位置)和篇幅大小问题,但由于我不知道【】怎么上传附件,再加上要忙起来了,还是等省考之后再和大家分享。
9、虽然如此,上面的文字也许对一些有心人能产生一些根本性的帮助(BTW,本人去年读研一的时候就以本科生的身份报考了国家公务员,目的是亲身体验考试,申论的成绩是83分),相信自己,靠辅导资料不如靠自己的思考,思想的火花从来都不是因一味模仿和照搬而辉煌的!
第三篇:申论分模块解析
总评:紧密的联系了材料的背景,概述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但分析问题过于简单,只是概括了当地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没有具体的总结阐述煤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语言的衔接性较好,但答题的层次性有待增强,建议从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两个角度来总结要点,并用数字的形式对要点进行标注,使得主要内容更为明晰。
煤炭产业重组专题
第一题、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15分)
答:金融危机给山西煤矿产业带来严重的冲击,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多数企业停产闲置,使当地政府和企业重新思考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总体上总结材料背景,符合作答的基本规范,并引出所面临的问题),为了摆脱经济结构单一,互补性差,粗放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总结了煤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语言简洁,但不够全面),山西制定了产业振兴规划,旨在拓展新的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向着集约化(应加强句子间的划分,使语意更为明确),集团化,循环化方向发展,严抓安全生产,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缺少主体,使得表意宽泛,语意不明),做到合理开发和高回收率(词语搭配不够协调,可改为做到合理开发,提升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使煤炭产业和山西经济迈向健康发展轨道(句子成分不够完整,应注意助词的运用)。
总评:紧密的联系了材料的背景,概述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但分析问题过于简单,只是概括了当地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没有具体的总结阐述煤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语言的衔接性较好,但答题的层次性有待增强,建议从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两个角度来总结要点,并用数字的形式对要点进行标注,使得主要内容更为明晰。总体而言,考生把握了材料的主要内容,但分析问题不够细致具体,建议从所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举措等层次客观作答。
本题总分15分,考生可得9分第二题、请针对煤炭产业因地制宜,因矿制宜的思路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不少于300字。(25分)
答:因地制宜就是要(就是要的答题句式不够规范,建议改为首先、其次等)做到以属地管理对象,整合区域内的煤矿企业,区域间相互借鉴学习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措词不够规范,语意的衔接性有待增强,可改为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协作,增强企业间的互补性,通过合作等方式提升产业效率,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因矿制宜就是以矿规模为管理对象(指代不明),大规模企业兼并中小型企业,使强者更强,优者更优,使整个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加强语意的连贯性,应改为从而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因矿制宜还需要向煤基多联产延伸转化和资源循环利用转变,拓宽产业链(措施的方面没有错,但缺少实质性内容,应从体制建设、政策支持等角度加以分析论证)。因地制宜,因矿制宜的推进要以政府为导向,政府带头调结构,促转型,推进措施的落实(口语化较重,不是政府带头,而是加强引导机制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兼并合作的制度,从政策上、制度上、法律上提供保障)。
总评:对于题意把握较为准确,但应注意所提措施的基本要求就是针对性、可行性及完整性,避免因缺少必要的分析而带来空话、套话、废话。所提措施不够全面,还可从落实行政问责;技术创新等角度进行阐述。建议从思想、体制、技术、人才等角度来总结概括要点,以增强作答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本题总分25分,考生可得13分
第三题、根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关于“煤炭产业重组整合”的议论文。(60分)
重组整合,旧煤新出入
悟:谈对策时可从思想教育、体制建设、国家政策、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等角度来阐述相关措施,并联系材料中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证,以增强所提措施的说理性。
(标题过于简单,表意不够明确。同时,前后标题应呈现对称性。考生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标题即是论点的意识,以突显行文的主旨,给人简洁明了,中心突出的良好印象)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危机波及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语意杂糅,可删除“危机”),就连处在内陆的山西也受危机的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不强,没有呈现递进或者转折的意思),全省的煤矿企业半数以上关闭,停产,闲置。而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煤矿业的萧条自然给整个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原本以为最不可能受危机冲击的山西此次也被波及了(这一句话最大的问题在于口语化,且反反复复,有失简洁。总体来说,文章的开头能联系材料背景,客观的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但语言的概括性与规范性有待增强)。
金融危机的影响留给山西的是思考(没有实质性意义,可删除),山西作为我国煤炭的主产地,大大小小的煤矿遍地都是,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煤矿比较分散,规模不大,生产技术落后,产能低,回采率低(总结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煤炭业的发展,要想摆脱这种困境使这些老煤焕发新的活力必须要进行变革,而对煤炭产业的重组整合就是这些旧煤的新出入(分析问题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论点。只是所提论点不够具体明确。总体而言,前一两段的行文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
山西省透过这次危机清醒的认识到其煤炭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问题(所存在的问题应具体指出),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就煤炭产业而言提出了因地制宜,因矿制宜的措施(不是措施,是发展理念),加大力度推进煤炭产业的整合重组,努力寻求煤炭产业新的发展方式,贯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折过于突兀,但考生应明确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所以应转变立场,从独立行政的角度来提出相应的措施,具体来说可改为:为走出困局,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企业重组、兼并,一科技创新为载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而言可采取一下措施)。
一,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始终把产能指标放在首位和淘汰标准,对于低产能的煤矿企业首先责令停业,然后视规模大小决定兼并或整改,贯彻低碳产业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够简单的罗列,应联系材料的背景或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以必要的分析)。
二,坚持走规模化道路。政府主导,以行动推进大企业兼并小企业,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强企业兼并弱企业,整合整个煤矿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集中力量办好高规模,高规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同上)。
三,坚持推进技术创新。要把技术创新作为改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来抓,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煤炭的回采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煤炭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可结合国家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等角度进行阐述)。
四,坚持狠抓安全生产。按照相关规定抓好煤矿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从源头上把握低安全系数企业的准入。做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设备和作业环境,强化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本措施同样应从体制机制、社会监管等角度加以分析)。对煤矿业的重组整合,适用于其他能源产业甚至(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借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东风积极推进煤矿产业的重组整合,拓宽煤基多联产延伸,拓展其他产业摆脱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限性,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后的总结过于简单,可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等)来论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意义,并结合一些号召性的语言重申文章的论点,以深化主题)。
总评:文章的论点较为明确,但行文的结构不够完整,没有具体的分析当前情况下,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发展的原因,同时应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客观的分析进行煤炭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与社会价值,以增强对主题的论证。所提措施不够系统全面,建议按照思想教育、体制建设、国家政策、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等角度来阐述相关措施,并联系材料中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证,以增强所提措施的说理性。总体而言,考生对于申论写作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行文的各个部分的调度、协调能力还有待增强。同时,在行文的过程中应紧密的联系材料,并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以增强行文的规范性与现实感。
本题总分:60 分,考生可得28分
第四篇:高手总结申论高分技巧
申论高分技巧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3: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3: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然后竖列排好并编号。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第一题: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础性的要求。口水话是申论大忌)。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下同)。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题。
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题材料请自行搜索)。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 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作答B: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评析: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考生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 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第二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跟第一题都有关联,而两题内部之间的关联更紧。所以强调三题通盘考虑。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第三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议论文,实际上往往是对第二部分提出对策的加强。第二题提对策纲要,第三题详加论述,要考虑到这点,第二题没必要也不应浓墨重彩。第二题字数一般限300到400,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也不需要总结喊口号。这些留在第三题。
对策怎么提?有两个‚往回看‛: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都找出来。重新编号。数一下,八条。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四条。二是往回看第一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这样还可能发现一二条措施(这是完全可能的,材料中往往不能找到问题和对策的百分百对应。特别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国考,材料多未经整理疏通)。加起来就是五六条了。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策并不多并不全面,这就需要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而且,即便有的材料给出的措施已经足够你整五六条出来,脑子里有妙点子还是可以拿出来,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扩充的扩充,第二题就解决了。提对策是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决定申论成败,一定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主次有序,一条一条的列述下来。一般来说至少要答四到五条(我一般习惯答六到七条)。三两条是很不好看的。个人经验总结: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
还要注意到有些考试要求第二题甚至第一题都要写标题,或最好是写上标题。这就不能忽略。有些朋友提到格式问题,其实申论写作主要是考查考生提出对策并用一般性文体加以论述的能力,对应用性公文格式的考查并不是重点,除了明确要求写一份向某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报告之类,格式不需要特别关注。
有时候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对策并不完全一致,条数上也有出入,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因为短短两个把钟头里,不可能算无遗策,事先把什么都设计好。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二题答完,笔头不断推进,感觉逐渐出来,更深刻的想法的涌现是完全可能的。我07年贵州省考,第二题提的八条对策,第三题写文章浓缩到六条,其中有两条还作了加工,个人认为确是文章结构的优化。有的朋友‚透露‛说阅卷是一人负责阅一 题,那么这就更不必担心因答题前后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丢分。下面进入重点,第三题。
审题、拟题目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第二题一般是‚提出你的对策措施‛,要求都说得很明确了,第三题则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审题要注意。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我认为最便当最稳妥最常规的做法是,以第二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但有的出题者为考察考生审题能力,会在出题语言中加入干扰因素,你不注意的话就绕进去了。比如07湖北省考食品安全问题,第三题‚请你就材料中‘为什么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在曝光之后才得到重视’出发写一篇文章‛(大意),很多考生留意到了‚曝光‛二字,纷纷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新闻监督立笔,我个人感觉怕是不大符合出题者的本意。个人觉得,出题者的意思还是在问你,怎样综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强源头治理,审查关口前移,别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了,媒体曝光了,大家才一窝蜂的重视重视再重视。因为我们揣摩申论出题者本意,还是要考察应考者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的一个综合处理能力,否则人出了那么几大页材料,不考这,难道单单只为考你一新闻监督?若这样的话,那这出题者就太没水平了不是,考生一定要知道,党政机关来的都是堂堂之阵,忌讳的就是剑走偏锋,人问问题不会斜着问,考你也不会斜着考,自然,你回答也不应给人回一偏锋剑。也就是说,任何考试,揣摩出题者的意思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大学里过英语四六级做阅读一样,你要揣摩考你那人究竟想考你哪一点,这个找准了,你就别管那些似是而非的跟你绕的圈子,直接给出他最想要的回答,就成了。
还有就是‚自选角度‛,照很多申论辅导书的说法,有什么提措施,讲意义,从反面看,从侧面论述,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小见大……个人感觉很多说法华而不实,因为你写申论不是写高考作文,技巧什么的文采什么的独辟蹊径什么的这些统统不管用,有害无益,不是人家的评分点。像我上文说的,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对策,申论是申而论之,这个之是什么,就是策,对策,申论就是策论,核心一点,怎么解决问题。所以第三题尽管让你自选角度,其实就像面试时候尽管对于你的着装没有硬性规定,但你的选择其实还是只有一项:男士西装女士套裙。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充实、发展和延伸,本身也省事儿,因为有个现成的基础打好在那儿了,弃之不用反要另寻他途,岂非太傻? 所以以上讲的是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至于拟题技巧方面,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摒弃高考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做到标新立异夺人眼球这个惯常思维,申论评分中没有文采这一条。什么疑问句,比拟句,引用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最好都不要,适得其反(这点正文行文也要注意)。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臵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则。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个人以为也是比较好的。
那么,有朋友自然会问到,摒弃文学色彩,变化的句式,引用名人诗词……,我拿什么来抓人眼球呢?我拿什么来与众不同、拿什么来得高分呢?下面我就详细回答你的问题。申论抓人眼球有它独有的一套,从骨架到血肉,从开头到结尾,表述上的粗与细,以及如何在惯常性的论述中显出耀目的特色…… 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个是典型的八股。有时由中央最新精神引出,有时引用原文引出,视情况而定。有那么一两句即可,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行文:表述上的由粗到细
根据以上论述,大家知道第三题的框架结构我已经布下了,那就是在第二题的对策基础上的充实、发展和延伸。那么对于正文行文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充实、发展和延伸。其实一句话说来,就是一个表述上由第二题的粗到第三题的细的一个过程,怎样把骨架加上血肉。我们讲论述要有力,这个有力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比如讲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这个话都会讲,但是怎么个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这就不见得人人都会讲。而这,恰恰就是你这篇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第二题你可以‚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一句话点到即可,第三题你就这么干巴巴的一句就不行啊,你到不了1000字啊。所以必须充实、延伸,必须由粗到细。比如,节能减排,假若谈到立法这条,第二题我们可以这么谈:‚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第三题你就这么那就不够。当然,就这么写,也不能算错,但是千人一面,只要是个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他都会想到健全法规体系这一条,阅卷考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你要想抓人眼球就得比别人深一步。比如可以接这么一句,‚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 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那么有了这么一句,阅卷考官就有理由认定你的论述确实是有力的,你的论述就不是清一律的空洞和粗线条,该细的地方你是细了的。你是又有骨头又有肉的。
再比如,谈到运用经济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很多人都会说‚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优惠税率;对限制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高税率。‛就只是这样一个表述的话,对第二题可以的;对第三题就不行,第三题就需要跟这么一句(还是举节能减排的例子),‚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应按其排污量,实施累进税率的排污费征收政策,使企业形成‘超标排污不如自己治污合算’的心理预期。‛
当然,表述上注重延伸、注重‚细‛也要注意限度,不能鸡毛蒜皮零杂狗碎的什么都往上写,让考官觉得你这人婆婆妈妈,抓不住重点,没有公务员要求的归纳综合能力和简洁表述能力。比如07下重庆公考节约型机关,有考生在论坛上‚复盘‛,谈到‚要加强日常用能管理‛,下面洋洋洒洒列举措施,‚每个办公室安一个电表,每个办公室安一个水表,每个办公室定量供应打印纸‛……私以为这样的表述确实失之过细,写到申论答卷上也显得不够庄重。结尾
写申论一定要有结尾。若最后时间紧张,在监考老师的怒目之下也要摁住卷子把这句补上:以上七条是我对于解决某某问题的拙见。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结构的完整首先是形式的完整。
结尾的技巧:归纳呀总结呀喊口号呀这些常规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体现特色,把阅卷者的眼球最后再抓他一把。怎么体现特色?
首先从时政着眼。比如写医改,眼下刚刚开过十七大,那么一定要联系‚病有所医‛四个字,这是扣住‚医‛字;扣住‚改‛字就要大谈改革,要加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些十七大最新权威表述;如果考试是在十七大之前,那么一定要加入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权威表述,强调深化改革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最后,所有这些要熔铸成你自己的句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或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样的结尾,就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口号喊到了实处。(正文中能体现特色也要尽量体现,比如还是对于医改,可以这么加:要按照十七大关于‚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可从地域特色着手体现特色。比如你是参加四川或重庆省考,恰好考到新农村建设之类,最后你就可以这样结尾(假定四川省考): 前不久,重庆市和我省成都市被中央划为国家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我省各市要抓住地近成渝经济增长极的区位优势,更加迅捷地吸收新特区改革实践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和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样的结尾,鲜明地体现出考生不但关注全国时政大事,对于报考省的省情,更有重点关注,虽尚未履职而已是以该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在思考该省发展的具体问题。这样的考生正是新时代机关欢迎的新青年。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点子,没有范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07下重庆省考,考节约型机关问题,笔试当天正是无车日最后一天,重庆市长王鸿举带头示范坐公车上班(上午考完行测后买份当地报纸看看),倡导行政机关人员上下班坐公交车而非单位小车,考生灵机一动完全可以把这个写进申论(还可联系纽约市长挤地铁上班,拍拍王市长的马屁,进而拍拍重庆地方官员的马屁),既利于环境友好,又利于节约资源,是限制公车消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一项有力措施。——考官阅卷时一准喜笑颜开:嘿,敲这位,多会说话呀!语言表述
一篇申论的成功,除了骨架的强壮,还需要血肉的充实。有力的论证是通过一砖一瓦的词句来体现的。下面详细讲讲申论表述上应注意的东西: 首先要注意表述的准确。中国文字是很微妙和神奇的一个东东,方寸之间走马盘弓,稍不注意你就摔跤了。一个人对于时政关注的敏感度,对中央最新精神领会的深度,以及这个人性格的粗细程度,办事会慎重还是孟浪,都可以通过表述上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体现出来。比如老早不提‚阶级‛了,现在提‚阶层‛;还有现在流行‚规划‛而‚计划‛这个词最好慎用。比如现在你还在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在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卷考官难免不会大皱其眉。阅卷者大小都是点领导,平日里也经常写材料读材料,留心你这些表述已经成为生理性的膝跳反射,都不需要过脑子。做到表述准确除了时常关注中央政策这种基础性工夫,准备申论的时候最好上网看看‚625讲话最新表述‛,‚十七大报告最新权威表述‛等帖子,网上还是挺多的。
然后是表述的技巧。这个要靠平时随时随地的搜集,积少成多,做个有心人。比如同样一个意思,你这样说,‚各个部门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我换个说法,‚各个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强大打击合力‛,前者是一般的机关行文,虽没错但也没啥味道,后者明显高个档次,行文上的漂亮阅卷考官肯定看得出来。再就结束语,一般都要喊口号。众多口号中有没你欣赏的觉得最经典的?肯定有,把它背下来,关键时候一准派上用场。比如我以前很欣赏这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现在看了十七大报告,又特别欣赏这句,‚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涵盖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表述上简洁健朗,干净有力,很棒!关键时刻一准用出去!我搜集的部分经典表述 模范遵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经济契约关系的基础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促成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市场配臵资源取代权力配臵资源
努力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形成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完善审批制 完善登记备案制 利用好后发优势 遏制扩张冲动
大力发展……产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型的产业格局。要把教育引导、利益调节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形成……的整体合力(或制度合力)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 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创新和完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联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巩固和扩大劳务合作规模 巩固和提高工作交流平台
形成新老城区良性联动的发展格局
发挥新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区载体功能,统筹区县城乡联动发展。
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把……努力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把……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注意一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十七大的最新表述)。为……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开展……全民行动 理顺和拓宽……投入渠道,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搭建有助于建立……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 山区在地形上是隆起区,在经济上却是低谷区 不能在建成经济高地的同时成为了文化洼地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形成……之间的良性互动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
医改的: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是,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十七大相关表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请注意消费是放在最前面的)。
‚非遗‛方面(07贵州省考):
建立优秀传承人与优秀传承团体名录体系,实施传承人津贴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众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状态,是保护的最高境界。‚非遗‛所依存的农耕文明的土壤正在逐渐削弱与消失。
‚非遗‛保护为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节能减排方面:
优化增量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抓住关键,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并举。突破难点,末位淘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谈判能力和定价影响能力。
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亦可用于遏制房地产投资冲动)大段经典表述
有的很管用的表述不只是一句两句,而可能是一整段,几乎是个万金油,抹啥都灵。比如我们看技术创新这块。‚十一五‛规划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技术创新怎么来表述呢?如果平时总结了这么一段:
加快XX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XX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XX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XX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XX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XX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XX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XX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那么把这个标准表述记熟了,遇到适合的往里套就行了,诸如电子啊、通信啊、数码啊、医药啊,都可以往里套。例如一篇申论写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举措,前面一点谈了提供金融优惠,接下来一点若谈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套用上面这个表述:
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生物医药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不断拓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甚至当前的第一热点节能减排都照套不误: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节能减排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减排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神奇吧?它只要跟科技沾边,就必然要创新,都可以这么套。
像这种大段的经典表述,平时要多总结,考试的时候脑子要活,一旦有套用机会绝不放过。因为你那一段可能是你花了个把小时几个小时汇集 各方精华熔铸而成的,漂亮无比,而别人现场才来编,他要用个把小时都要写一篇文章了,何况这一段,哪能有你表述得这么精彩?除非他不是人是神了。时间安排
这个各人习惯不同。我仅仅提出我的经验,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是阅读、整理这个基础性工作,按照我前面所说这一步要做到的‚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全面钯梳、初步归纳浓缩、排列编号、二次归纳‛,时间需要较长,看个人的反应能力,具体长短没有硬限度。考生要明白的就是,这步花较长的时间是正常的,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后面的一二三题都孕育在这一步之中。按会计术语,这叫长期投资,当期摊销的时间费用实际并没这么多。
具体落笔,首先是一二题,要快。因为你在做第一步工作的时候,已经把一二题的脉络勾勒清楚了,而一二题回答时又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只需要简洁准确,一句话一点,点到即止(这不是牺牲一二题保第三题,而是一二题本身真的无须耗费过多时间,只要思考到位语言准确简洁就能收获高分)。所以你会发现刚刚好像花了很多时间考虑,题目全都还没做,忽然之间,风和日丽,只剩最后一个题了:)
第三题是写文章,分值最重,是考生展示才华、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鄙人这篇申论心得重点论述的部分),必须留下充足时间谋划。我个人经验,至少要留足70分钟,前面做的快的话留80分钟最好,把文章打点得漂漂亮亮的,在行文上有充裕的时间不时驻笔想想能不能换个更经典的表述。若时间紧张,再怎么也得留够60分钟;若只剩50来分钟或更短时间,那就是真危险了。字迹、卷面
卷面整洁不是硬性评分点,但考官也是人,看到一笔烂字心情肯定好不起来。所以字写得差像小学生,或惯写草书如毛体,平时都要有意识的练一下。一笔四平八稳、规规矩矩装在框子里的字,使阅卷考官有理由相信,这个人性格稳重,思想正统不出格,是机关能够放心录用的人。关于练字,我觉得最好从毛笔入手,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只有个笔划架子,那些轻重缓急的讲究还都没有了,自然而然也写好了。楷体字四大范本欧颜柳赵任取一家临习即可。我个人推荐赵体(不是因为我姓赵哈^_^),赵体楷书刚健妍美,俊逸流丽,从容舒卷,且在四大家里最带行书意,学赵体,硬笔字最不显板滞(如果考生本身具有一定书法功底,我建议用一支好钢笔而不是中性笔签字笔之类,钢笔字更能体现你下笔的转折撇捺提钩的刀锋,写出来更加赏心悦目)。
还有的朋友写字有涂抹的习惯(汗,我就有,大学笔记上鬼画桃符~~),这个貌似比字写得差但没有涂改还难于让人接受。这要尽量改,考试时关键的在于动笔的慎重,下笔之前先想想整句话,想好了再写。
平时有针对性的准备
有一个很有用的法子,也是交流后发现很多朋友都在用的:针对当前热点问题,选十来个,预先做成答卷,然后经常熟悉,看考试的时候能否遇到。应该说,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申论热点不会太多,刨去大热点,比如当前的节能减排,再刨去以前国考涉及过的,比如三农,公共危机,剩下的‚次热点‛不会太多,准备下来也就十来个二十多个。要多关注各省的申论真题,尽量多研究,有些省贪便利,直接将兄弟省以前考过的东西拿过来了,比如网友们指出来的06下重庆和07湖北,还有好像是04年山西和07年四川。因为国考题目都广泛公布,所以倒不大会重复到国考上面去(但行测要多做国考真题,很多省也很懒,往往国考真题标点都不换一个直接就移花接木挪过来了)。具体到对于一篇文章的准备我想谈谈的就是,不要将专家给出来的或是论坛上花了诚信度下载下来的那些东西原封不动的抄下来完事,考试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小时,而现在你有无数个小时,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打理得漂漂亮亮的。要集思广益。比如说还举节能减排(虽然这个考的可能性不大)的例子,那么我们到网上搜,网上关于节能减排的‚标准表述‛(当然多是自命的)多得很,多搜索一些下来;平时间多浏览人民日报地方党报,上面各级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措施步骤也是多得很,不需要特别留意就能找得到,这些是最标准最权威的——那么你就要二次加工了,如何能在1000字到1200字这个范围内,给出一篇综合各家之长、独成一家之大的优秀篇章?基本上还是按照我前面阐述的要注意的那些方面去谋篇布局行文定调,比如怎样体现特色:如果这次考试恰逢才开了十七大,怎么在你的文中尽量体现十七大的新精神新表述?如果你考的是四川省,你怎样在文中体现出你考的是四川省而不是山东省?这些你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而且也不是说就要二十四小时耗在这上面其他啥事都不做,拿个两三天时间准备一篇够宽松了吧。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写申论,你是一群人在写,你是伟大的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你身上灵魂附体:)平时准备申论应该看什么资料
我个人感觉申论辅导书用处不大。申论的基本方法就那么几条,一两页纸都写不满,用不着写本书翻来覆去的说。里面的所谓优秀范文,据我拙见,大多很一般,没多大学习价值。这些文章不大可能是考生的优选之作,倒极可能是所谓专家学者的操刀。本来以他们的专家水平,小试牛刀应该就很上档次,不知这些编书的人是没用心咋的,我真的看不出来好在 哪里。引文过长,学生腔,口语化,未慎用感叹句和问句,文学味较多……毛病不一而足。半月评论我觉得也不宜模仿。它主要面向文化程度不大高那部分老百姓,通俗易懂,但政府行文有自己的一套风格。人民日报的社论之类大多是宏观的理论的,用以指导申论则过大过高过虚。真正应该看什么? 党报是最好的读物。
比如人民日报,所在省的党报。如我就常看四川日报。党报上有最新的政策动态,熟悉之能保证申论写作时随时联系热点并自在阐述、发挥。人民日报上有一版‚理论‛最好,上面文章都是各地党政大员结合当地实际,对中央大政方针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提出的标准策论。拟题目、文章结构、具体的对策措施、句式和表述……这些文章都是最标准的学习范本。特别需要仔细揣摩深入学习悉心领会。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反正请本文读者记住,这类东西是当代第一流的申论策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你在这上面要下准备申论的最多的功夫。不要因为我这里写得短你就忽视哈(因为此点确实没有多少要详说的哈)。南方周末
读南周有助于考生‚拓展视野,训练思维‛,在考试中‚体现亮点,夺取高分‛。比如说‚医改‛,这一社会热点的申论样板网上早已是不计其数,假设某省‚顶风作案‛,不考‚次热点‛,就是要考‚大热点‛,就考医改,我们如何体现亮点?千篇一律的考卷难免令考官审美疲劳,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依靠平时间对相关问题较为广泛的涉猎和相对深入的思考。关于医改,《南方周末》曾接连两期分别刊载学术界‚市场派‛和‚政府派‛的代表人物的观点,直面当下医改的主要矛盾和各界看法的诸多误区,对我认识医改大有帮助。学者们有这个观点:将医改取向简单划为‚市场主导‛或是‚政府主导‛都是片面的,单方面大幅度增加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已被实践证明难以解决问题。国人往往过于关注宏观政策表述(简单的‚市场‛或‚政府‛),殊不知在当前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情势下,任何大的改革问题都不是 ‚市场手段‛或是‚政府作为‛所能单方面解决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应是科学合理地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设计的细节部位的充实完善。——根据这些观点,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策论作为总纲: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一方面采取补贴患者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一方面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市场化竞争来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其服务价格。其下再分三大点:‚补需方‛的措施,‚补供方‛的措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与衔接。每一大点再分设小点详述。这样的文章,真正当得上‚高屋建瓴‛四个字,再配以文字上的准 确简洁、结构上的条例井然、论述上的充实有力,想不得高分都难。
需要注意是:南周比较先锋(当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大不如前),我们在借鉴其观点和具体表述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中央大政方针的界限,具体行文时要依赖于长期阅读党报党刊形成的感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南周行文可以用‚执政党‛,你写申论就不能,你就必须写‚我们党‛)。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应是体制内框架内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策论,而不是政情观察家或公共知识分子的旁观者说。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文体搞错了,给阅卷者‚感觉‛不对(他们都是在位者,对于非执政党语系的言辞可说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任你逻辑再清晰,对策再切实,得高分都是妄想,运气不好及格都成问题。改版后的南周,‚评论‛有四版,尤值得细读。另,与南周相类的还有网上的关天茶舍、世纪沙龙等思想性论坛。《关天网刊》是集关天茶舍精品评论的电子期刊,在此极力推荐。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功夫还是在平时。不妨将自己放到一方领导的角度(适当YY一哈不为过哈),经常想想,要是我在那位臵上的话,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如何来发展一个地方,如何面对当前的一些重大改革问题,医疗啊住房啊行政性垄断啊。涉猎要广,中央大政方面如十七大、公共治理方面、社会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比如金融学,你的文章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点诸如‚流动性过剩、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盈利约束‛等名词,会增色不少)等方面有时间的话都应该看看(不夸张的说,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这批现在的公务员、几十年后大大小小的在位者。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考进去,考进去了都能上去,但几十年后,上去的人必得是从我们当中产生)。有条件的话还可涉猎一下中央著名智囊的书著,了解一下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王沪宁的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等观点,他们的文章与观点对中央决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往往适度超前官方公开发布的言论,‚先锋‛得很有分寸。这些东西你要写进申论里,是很上档次的。甚至某些时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写进去——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套的嘛。
行文将终,我想强调一点,任何考试说浅了是考技巧,说深了是考能力,最深处其实还是在考人,考人心。申论是为国家机关选拔工作人员,它一切的考试设计都是围绕机关工作人员怎样有效处理党政事务这点来的,作为应考者,只有内心深处深爱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地经常性关注国家大事民生民意并时常作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而非单一的‚为考而考‛,才能在申论考试上取得理想的高分,走上你心仪的公 务员岗位。
最后,祝有志公考的朋友们心想事成,申论拿高分!(13900字)
第五篇:高手申论经验--公考论坛[范文]
本帖隐藏的内容
基本理论:以材料为中心,对策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找。
基本框架:两个模板,一篇范围。
基本思路:一模板为中心,加强范文学习,深化考试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努力书写出高水平文章!
基本框架:申论新八股(标题+文章七段=八股)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意义是?
基本得分点:
1、是否有这个“三段论”推理
2、是否引用了材料中的语言。
3、是否有正反论证手段。
4、是否有标称性语言(如: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等)
5、逻辑结构是否严密。
6、论证手段是否丰富(数字,归纳推理等)
注意:根本没有对所谓的什么对策进行规定,所以这个不是重点,大家要重点学习推理过程,怎么说明论证。
基本模板1:标题:李四应该学会说话
第一段:某著名论断说:“所有人都应该学会说话,应该把话说得漂亮”(理论)。李四是人(材料中的观点)。所以李四应该学会说话。
第二段:学会说话的关键首先要敢于说出来,前提是前提是发声要正常。(说话“过程”说明)
第三段:李四虽然也会说几句话,但是,说话不好听,不能正确表达意思,常常让人误解。
第四段:从生存能力角度看,李四应该要把话说的又好又漂亮。生存能力指。。它的作用(论证)。要使其实现,必须注意:一、二、三(对策)
第五段:从社会关系角度看,李四应该要把话说的又好又漂亮。社会关系指。。它的表现。。有什么重要作用(正面论证)。
第六段:从说话角度来看,李四应该怎么学习说话(对策)。
第七段:“人言贵”(引用名言)。李四学会说话,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通过加强对李四的说话能力培养,能促进。。
基本模板2:标题:努力建设好A桥
第一段:世界万物都需要联系,B地区和C地区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应该在B、C地区建设好A桥
第二段:建设桥的关键是***,桥梁的标准是***,需要注意***
第三段:B、C地区能够通过***取得联系。但是,没有桥梁,出现*********不方便问题。
第四段:建设好A桥,对B地区有重要意义。B地区要卖水果去C地区,促进B地区经济发展******。
第五段:建设好A桥,对C地区有重要意义。C地区要从B地区买建材,促进C地区房地建设*****。
第六段:建设好A桥,*********是重要举措。*****有重要意义,保障好*****,一是****,二是****,三是****。
第七段:“桥是世界之基石”。A桥建设好,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通过加强A桥建设,能促进****。
标准范文:
努力建设好服务型政府
政府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公共服务。总理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在满足温饱之后,对公共服务水平表现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好服务型政府。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上来。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进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尽可能把更多公共资源用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现阶段尤其需要加大对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等投入。
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呈逐年增长势态,改革开发以来,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从1978年的112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3930亿元,扩大了30倍。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普及新阶段;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的公共支出总数规模基本与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公共服务建设仍然表现出许多问题:对公共政府职能重视不够,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不公平,公共服务体制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重视公共服务职能,就是重视民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而当前社会,则表现为如何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服务,而这些问题解决恰好有是公共服务的范围。所以各级政府只有重视好公共服务职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推进公共服务产品分配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公平正义。我国目前公共服务总体来说表现为农村少、城市足,中西部少、东部地区多,这有悖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长期下去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促进公共服务产品平等,是当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方。
改进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是保障公共服务公平有效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经济政绩为首要,而忽视公共职能发挥。形式主义严重、官僚体制严重,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这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务必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向宏观调节。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三是切实治理公共服务领域的腐败,保障资金的流向。四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除了经济政绩外,还要着重考察公共职能方面指标。
“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这是总理总理的重要指示。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市场经济繁荣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有利于人民得改革开放、社会进步之实惠。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也是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努力建设成高效、廉洁、公平的服务型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5天!我申论从60分到81.5分的复习经验
今年的江苏公务员考试是我最后一次公务员考试了,政审已经通过了,再过两个月就要去上班了,进的是别人说没有关系绝对进不去的单位,我只想说,只要你有足够实力,灰色潜规则是奈何不了你的。我并不擅长这种考试,但是这次的申论81.5分的得分让我占足了便宜,笔试成绩就高出了第二名一大截,最后面试没有一点风险地就成功了。
在我复习的历程中,坛友们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这次考试完了我发现申论绝对是有窍门的,而且是大窍门!作为回馈我以我最详尽的表达来介绍一点经验,希望对还在为公考奋斗的坛友有一点作用。
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我的文章,我只能说,我把我知道的诀窍都抖出来了^_^。
一些牛人可能要笑我了,申论80分以上吹什么。我在这里不是炫耀,因为我在这次考试前的15天的一次地方考试中,我的申论才68分,而之前的申论也从来没上过60分,这短短15天里我觉得我的方法是可以让大家参考的。
【讲述】
引子
我真正说来复习公务员断断续续也有半年时间了,我以为申论无非就是多练猛写,每天写一篇,坚持了大概有一个月,终于坚持得恶心了。但是从最开始半天挤不出来一句话到后来确实有话可说了,写作速度也上去了。每次模考或者正式考试也好,行文总是行云流水,考完感觉甚佳。但是每次考出的结果非常失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甚至一度以为我天生申论就写不好了。
偶遇
在最后一次考试的前一个月左右,我遇到了一位老师,他是我们学校里面中文系的老师,以前参加过职员考试申论的阅卷,我说起我公考申论的惨痛往事,他就向我索要了一些写过的文章,说可以帮我想想办法。我拿了自以为写得不错的一些申论文章给他看,看完他叹叹气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是不错,但这不是申论,申论有两点比文章本身内容还重要,那就是“结构和条理”。结构和条理,这两点的指导对于我来说就跟没说一样。他跟我细说了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两点的重要,不但要有结构,而且要结构精美,不但要有条理,而且条理要很容易看出来。这开始让我的申论写作有一点头绪了。
实践的提点
在家里复习一段时间里,我父亲帮我找了一个土地管理所得临时职位,说他们最近在做总结报告,反正我也是练习写申论,让我过去看看,有可能可以学点东西,于是我将信将疑去了那个小的单位。工作并不太累,每天统计数据,写总结些意见,让领导提修改意见,还有就是阅读大量的地方报告。我并不认为这些对我的申论有什么帮助,可当我实习完一段时间回来,有一天写关于农民失地问题的一篇申论的时候,我发现脑子里面清晰无比,写出的文章我觉得比参考答案还要深入,可能很多坛友早就明白这个事情,可是我这个时候才明白什么叫策论文--就是脑子里面有货,心里有主意。所以我开始狼吞虎咽地阅读各种新闻资料,国内的国际的,经济的社会的,然后在接下来的一次地方考试我终于突破了60分,68分,但是还是不高,所以没以绝对优势取胜。
闪光15天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我气馁,因为我发现申论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有章可循,而且这些要点是不容易被重视的。所以我继续练习,但是今天写一篇明天写一篇,可没有人打分,我并不能判断我今天写的是不是比昨天的好,感觉效率很低。有一天我以前的舍友打电话给我(我的成功全靠我身边有这么多人支持我),说深圳有一个申论批改标准研究中心的机构,是专门训练申论阅卷人员的,在他们的网站上可以申请提交申论,阅卷组会给你的申论打分并且给出评审意见。这无疑绝好地解决了我的问题,我马上申请了测试账号,在接下来的15天里我除了每天打打篮球就做一篇申论,然后晚上等着评分和批改结果的出来。当你发现每天有比较权威的人按评审标准帮你的文章打分给评语的时候,就像你知道了对手的底牌一样的感觉,看完分数和评语马上就知道是哪里的问题,每天看完批改我就上网找找资料,补充下脑子里的材料,然后躺在床上想想今天的分高或者分低的原因,慢慢就摸透了申论评分标准的规律和脾气。我感觉这是我并不漫长的申论复习史上最有效率的15天。
终局击杀
终于到了去南京考试的,因为我是外地考生,所以前一天晚上买的机票,很晚才到南京,找了个小旅馆匆匆住下来了,和以往不同,这次我的心里出奇地平静,就像是来旅游一样。我的行测向来是发挥比较稳定的,分数不高不低。申论考试的时候感觉变化很大了,我把材料仔细读了三遍,确定自己每一个材料的细节都读透了,然后刷刷刷开始下笔,我提前10分钟完成了试卷,把自己的答卷纸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次的分数至少在75分以上。不再是以前那种盲目自我良好的感觉,而是觉得如果不出错,一定能拿到这个分数。所以到最后考试结果出来,旁边的人觉得我人品爆发了,但我自己并不太吃惊。
【总结】
上面写得比较乱,但我把能在15天内我能从68分提高到80分的经验归结为以下三点。1,结构与条理
每本辅导书都这么强调,但是能正真意识到这个重要性的考生并不多,这就是传说中的“熟视无睹”。结构上要注意各部分划分合理,各部分之间逻辑性强,每段开始和最后要承上启下,每段的总分结构就不用说了,一定要保证。条例上,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所有的字句都在条理之内,也就是都被“就国内形势而言。。就国际形势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短期来看。。长期来看”所包括,不是某些部分,而是全部都在条理之中。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对这一点已经理解透彻做得很好了。
2,知识累积
千万不要背资料,要多看,要理解,要了解问题的核心实质所在。很多人推荐看半月谈或者人民网的评论文章,我觉得初学的时候可以这样,但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多看一些报道性的文章,直接获取信息自己加工,比看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更有深度,而且用起来也会更灵活。自从我知道这个道理之后,闲来无事就看报,看新闻,看网络报道,阅读的时候同时想想以前自己看到过类似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的内在联系在哪里。只是累积也不需要很久,一个月半个月的持续高强度信息输入,我个人觉得也很有效。
3,吃透评卷标准
有人说要吃透材料,有人说吃透阅卷心里,其实吃透评卷标准才是关键,公务员申论阅卷的评卷标准不是公开的,但是有实战机会那是最好的,我那15天内等于每天参加了一场正式的申论考试,所以才提高得那么快。所以有考试机会就要去参加,甭管省考市考试,这种累积是非常有用的,我参加的那个申论在线批改系统的测试算是投机取巧,不过对于缺乏指导和练习的人来说绝对是捷径,但很难申请到账号。体验评卷标准,就是摸透申论评分的脾气,就像航向标一样,让自己知道应该往哪方面进步,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走,这是得高分的关键。
4,持之以恒
像我这么愚钝的人坚持半年都能考下一个难度不小的职位,大家就更没有问题了,不要怀疑,只要坚持练习,坚持总结。
然后是申论了
申论还算是值得我骄傲的吧,89.5,我自己也没想到我能打这个高的分数,当然也走了不少弯路了,就说说我的方法吧。
我刚复习的时候也没方向,就拿着教材看啊,其实到现在我觉得看教材的帮助不是很大,当然不是没有帮助。申论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与个人的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因为知道申论才是能真正拉开差距的,所以开始对申论还是有畏惧心理的,现在看你不要去畏惧,心理因素也很重要。申论真的很重要,也很难,但是不要因为难就放弃,申论是万万放弃不得的。
因为一开始我也没有方向感,我就每天最少要写两篇申论,第一遍是看材料后自己写的,然后是对照答案的例文,看看自己哪里写的不足,然后认认真真的把例文抄一遍,要是只看一遍,你脑子里的印象就没有写的深刻,抄的时候是一定要过脑子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么~还有就是心里乱,看不进书就,做不进题去的时候,就抄例文。不会没有帮助的,以为你不知道怎么写,经常这么抄下去,你自己就会被那个思路感染的,慢慢你就有思路了。
不得不说的就是新闻联播。
这个我建议是必须必须去看的,每天很认真的去看,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善于思考。因为申论多是考社会热点的,考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里给的热点,多是国家重视的,重点解决的。新闻联播里都会有相应的国家措施,这些措施就是你在文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多了,你就不会觉得你没话说了。而且新闻里说的就是官方语言,潜移默化中,你写申论也就会运用官方语言了,也就是所谓的申论语言,而不是白话。
还有就是《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一些报刊也不错,时间够得话的可以看看,我当时没时间,就没看过。《半月谈》也是复习申论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我一直看华图教育网上的每日时评,对我帮助也很大。还有新华网上的时评也不错。时评既了解了热点,又看到了评论员的观点和分析思路,很不错的。我那时候下载了很多很多时评,坐公交车的时候就拿着P4看。
《新闻1+1》也很好,这些节目和报刊不仅教会我们怎么说话,也告诉我们怎么样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多看,多写,多思考。申论没有捷径,必须勤奋、坚持!
下面说一说答题吧
我都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你会有目标,划出材料中有政策性和问题性的语句。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划出来,在空白的地方简单写一下你会给它提的措施。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列提纲,因为答案都是限制字数的,多了少了都会扣分,这样既可以让你条例清晰,也不会让你超过字数的。提纲只需简单写一点就行,写太多了会浪费你时间的,因为问题和措施你在看材料的时候都画出来了,只需把同类项合并一下,再组织以下语言就好。
最后就是字迹要清晰,这个是高分的要素之一哦~ 最后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