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耐力的有氧运动处方
运动强度
安静心率=68次/分最大心率=220-20=200次/分
储备心率=200-68=132次/分
最适运动心率=132*0.75+68=167次/分
当心率保持在165—170次/分左右时,运动强度最适宜。低于这个强度,锻炼效果不佳;超过这个强度,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给身体造成损伤。
运动项目
有氧运动:快步走、慢跑
其他锻炼项目:跳绳、游泳、有氧体操等。锻炼时随时按照靶心率进行调整。
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min。一次锻炼至少30min,除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外至少要有20min心率保持在165—170次/分之间。
运动频度
每周3—4次,坚持隔日一次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如有时间,每周可增加1—2次自己喜爱的活动。
运动注意事项
1、每次运动前要有5—6分钟的热身准备。
2、锻炼时监测自己的心率/脉搏,使其保持在165—170次/分范围内。
3、激烈运动之后,要以强度比较低的方式继续活动一段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
4、注意平衡饮食,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
备注
1、运动心率测量方法:锻炼者在运动结束后立即准确测量10秒钟心率再乘6,这就代表运动中每分钟的心跳数。
2、在利用运动处方有氧运动前,要进行医疗检查和自我体质评价,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利用运动处方,并进行自我评估。
第二篇:体育考试运动处方
经过一年的的搏击课的学习,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搏击技巧,动作。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体育课的精髓,那就是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作一个终生运动的人。
为了给自己开出一个足够准确的适合的运动处方,我上网查询了相关的网站,搜集了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平常的上课时的训练的具体情况,我给自己开了一份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心肺适应水平高的最明显益处就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延年益寿。其次为减少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心肺适应水平越高,精力和体力就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不易疲劳,睡眠质量会更好。
在平时的训练中,大家同时进行的训练科目中,每次测脉搏我的总要较别的同学的高一些。一千米考试也同样证明了我的耐力很差,所以我认为自己的心肺系统缺乏训练。在一点就是有一个训练科目就是“两头起两头翘”中,我很难完成两头起部分,最多做五个。所以我认为自己的腹肌力量太小,缺乏全面的训练去增强它的能力。
就以上两点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运动处方。
早晨洗漱完后做点简单的小运动,比如做做操,压压腿,算是活络活络身体。白天上选修课或在寝室坐在凳子上时伸缩手指,防止“键盘指”;趁下课期间转动头,左右转和上昂下垂,舒缓颈椎压力;晚上十点去操场跑步2KM,先走一圈热身,然后停下压腿,活络关节,接着才正式跑,不要求很快的速度,一般维持呼一口气三步,吸一口气三步的频率,跑完回寝室;由于这才运动了十几分钟,回来之后还要继续,弹跳主要靠跳绳来提高,连续跳5分钟,不一定有效,但至少能使双腿更有力,跳跃时更轻松;握力则伸直双手抓成鹰爪形使劲,收回时握紧然后伸出,反复十次;接着进行腹肌的联系,即坐在桌子的边缘上,用手抓好桌子边缘,进行两头起辅助练习,前期可以这样做,等到一定时间后可以进行真正的两头起训练,十个一组,每次三组。柔韧性的练习是我喜欢的内容,一般不与其他练习时间相连,而在晚上睡觉之前的几分钟,先是站地上趋体前倾,尽力以肘挨地,反复几次没有达到就开始旁腰和后腰下压,即腰向旁边和后面压,也是反复两三次,除此以外还在床上劈腿、下腰,保持考试时的下叉水平。
第三篇: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
1、根据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判断
运动最适合心率=170(180)-年龄。式中170适合年老体弱、病后恢复期或开始参加锻炼的人,冠心病人可适当再低些,180适合60岁以下、体质较好或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
2、根据运动量百分比分级法判断
运动后的心率-运动前的心率
其计算公式:运动前的心率
式中所得的数在50%以下为小运动量。51%----71%以上为大运动量。此法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和年老体弱的人。
3、根据目标(靶)心率判断
是计算运动时允许达到的目标心率,即最高心率,计算公式为:(220---年龄)X65--85%。一般主张运动 最高心率不超过150/分为宜。
4、根据基础心率计算来判断
基础心率指清晨醒后在床上测得每分钟的脉搏数。如运动基础基础心率减少或不变,表示运动量适宜,如基础心率增加,表示运动量过大。
5、根据净增心率计算法判断
以运动时最高心率---安静时心率所得数不超过60次/分为宜,如年老体弱或心脏病人以20--40次/分为宜。
6、以自觉反应来判断
以运动后微汗,轻松舒畅,食欲睡眠好,体力充沛,表明运动量适当;如运动后大汗淋漓、疲乏、食欲睡眠不好,表示 运动量过大;如运动后身体无热感,脉搏无变化或在3分钟内恢复,说明运动量不足。
运动时间的安排:关于运动时间和次数各家意见不一。国外多数主张每周锻炼3天,每天50--60分钟,国内有人提出中老年人以每天早晚锻炼两次。每次15--30分钟为宜,达到最适宜心率必须保持12分钟以上。
第四篇:运动处方与健康作业
有一位女性,身高160CM,体重65KG,年龄30岁,体脂%比30%,希望获得理想的体重,请出具运动处方和膳食配方。
答:
1、此人此时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x身高)=75/(1.72 x1.72)=25
2、对于亚洲人正常值BMI=23(常数)
3、推测出此人正常体重应为23X1.6X1.6=58.88KG
4、此人超重65-58.88=6.12KG(减肥应减脂肪,所以应减6.12KG脂肪)
5、此人的脂肪重65X30%=19.5KG 6、1G脂肪中含水0.2G,纯脂肪0.8G
7、此人应减纯脂肪1
0.8
6.12
X →X=4.896KG
8、每G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此人共需减热量为:4.896X1000X9=44064千卡
9、在这里为方便计算我们按6KG脂肪减则: 1→0.8
→X=4.8KG 6→X 4.8X1000X9=43200千卡
若运动减50%,膳食减50%各21600千卡,(当然你也可以运动60%,膳食40%等)这自己定,根据这些参数就可以指定运动处方和营养膳食了。
10、运动处方→A、强度 B、运动量、C、频率
最大心率220-年龄→220-30=190次/分
A、强度
安全域190X60%——190X85%
B、运动量平地跑1000米每千克体重消耗热量1000卡
65X1=65千卡/千米(每天跑2千米)
C、频率
每周4-5次,大概需要花费7个多月
11、营养膳食
A、假设每天膳食减少500千卡(根据计划自己定)21600/500=43(天)
B、中国:机体每千克要提供54千卡热量维持正常活动/天,65X54=3510千卡 C、每天摄入膳食量为3510-500=3010千卡
D、根据每天摄入膳食量查(甲)对照表按早、中、晚分配热量设计膳食。
某人每日需要摄入热量3010千卡,经查表,全日分配单位如下:
甲类总交换份数为18单位
表1
11.5单位
表2
2单位
表3
4单位
表4
1单位
表5
油脂类3单位,纯糖类1
全日食量为:
粮食
白米 7两、生嫩玉米3斤、生面条1.5两、咸面包1.5两,土豆(山药)(食部)2.5两
蔬菜
1斤
水果
1份
瘦肉
2两
鸡蛋
1个
豆腐
1两
酸奶
1瓶
红糖
0.4斤
烹调油
3汤勺共0.6两
食谱:
早餐:酸奶
1瓶+红糖;煮鸡蛋1个;糖包4两;生面条1.5两,生嫩玉米1.5斤
午餐:瘦猪肉、牛肉、羊肉、鱼、虾、家禽类(食部)2两,米饭3两
加餐:土豆 2.5两;咸面包1.5两 生嫩玉米1.5斤
晚餐:米饭4两;、大白菜1斤、豆腐干1两;苹果4两
第五篇:运动处方概念和增强心肺耐力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运动处方的内容应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进度及注意事项等。运动处方的原则有以下四点
(一)运动处方必须因人而异,切忌千篇一律。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运动处方不能相同。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内容;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要按质、按量认真完成训练。
(三)安全的原则,按运动处方运动,应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四)全面的原则,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一)、准备活动1、1~3分钟轻松的健身操(或类似的活动)练习。
2、1~3分钟的步行,心率控制在高水平时的20~30%。
3、2~4分钟的拉伸练习。
4、2~5分钟慢跑并逐渐加速。
(二)、锻炼方式
1、锻炼方式。
常见的增强心肺功能耐力的锻炼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凡是有大肌肉群参与的慢节奏的运动都可以作为锻炼方式。
2、锻炼频率。
一周进行两次锻炼就可增强心肺耐力,锻炼3~5次可使心肺功能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但一周锻炼超过5次并不能引起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运动强度。
心率在70%~90%时即可增强心肺心肺耐力,年龄为20岁的大学生目标心率的计算方法如下:最大心率=220-20=200次/分,200×70%=140次/分,200×90%=180次/分
4、持续时间
提高心肺耐力的最有效的一次锻炼时间是20~60分钟(不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起初每个人的适应水平和运动强度不同,所以锻炼持续的时间应有区别。
(三)、整理活动。
每次完整的的锻炼都 应包括整理活动。整理活动至少应包括5分钟的小强度练习(如步行、柔韧性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