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心理学史 读书笔记
何睿清 汉语言文学 40824036
读《现代心理学史》有感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史呢?
其实任何学科都有历史,都要经历萌芽、诞生、发展、成熟等过程,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严谨的学科体系,研究历史可以使人们洞悉曾经发生的事,从中总结出经验指导未来的研究、吸取教训规避可能出现的错误,所以学习历史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是同样,但为什么心理学特别重视历史研究以至于要专门写书来记录,何以不见生物学史、哲学史或者绘画史?那是因为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直接联系,“一个心理学家如果对他的研究领域缺乏一定程度的历史掌故,他就会歪曲看待当前的情况……错把旧事实和旧观点看成新……仍然不能评价新运动和新方法的意义”,波林的这一段话或许能提醒我们,对历史缺乏了解的匹夫之勇只能带来愚昧的重复。几千、几百年前提出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心与身关系、人性的本质、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可以说现代心理学同过去心理学的区别不在于所研究的问题,而是在于研究的方法。
在这样一个学科背景下,我阅读了舒尔茨的《现代心理学史》,这是一本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来叙述西方心理学发展历程的一本著作,侧重在于对历史线索的分析和阐述。书中记录了从心理学诞生起初到近期的发展脉络,以及对心理学发展有过影响的人物,这些心理学家们的思想和学说晦涩难懂,但他们思想的深度却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读了《现代心理学史》我最大的感受是,舒尔茨给我们展现了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碰撞、争奇斗妍的一幅画卷,并且客观地给予了他们评价,虽然其中不乏舒尔茨个人的观念和感情色彩,但能尽量做到不求全责备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史,是对以往的继承和批判,不能只有继承而没有批判,不能一味地加以批判,也不能以今天的科学发展来强求心理学的过去,任何一种进步都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
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各个学派都对这门学科有深浅不一的影响,有些学派的理论内容可能已被推翻而只剩下一些名词还被延用于心理学之中,有些学派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前进再度受到重视,心理学史也是不断的尝试错误与修正所累积下来的历史。过去并不代表错误,每一学派的观点虽然都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其闪耀光芒的一面——它们深刻提示了人类心理过程的规律性,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色。
读完这本书,个人觉得其中晦涩的理论和学术观点并不会对非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者有多大启发,但我至少学到一点,那就是要通过学“史”培养自己的鉴别力,客观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掌握其合理的本质。研究历史,实质上是发展战略学的探索,从而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二篇:读书笔记《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之三
心理学启示录——西方古典哲学
心理学有很长的一个过去,但却只有很短的一个历史
——题记
如果德谟克利特作为最后一位“物理学家”标志着古希腊早期哲学结束的话,那么著名的诡辩论者普罗泰哥拉就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以人事为中心问题的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的开始。
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起来的。古代希腊哲学诞生于公元有8-6世纪。那时希腊已由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有被奴役的奴隶和掌握生产资料的奴隶主。奴隶困于劳动,不能产生自己的思想家或代言人。奴隶主阶级有开明的民主派,也有顽固的贵族派。前者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后者倾向于唯心主义,以柏拉图为代表,形成了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路线的对立。
德谟克利特从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出发,世界的物质性,以为原子构成了万物,人的灵魂是由光滑的圆形的原子构成的,因为是圆形的,所以是能动的。既然灵魂是由原子所构成的,所以必然地要随原子的消灭而消灭。这种互相唯物论与宗教迷信的神秘思想是针锋相对的。
这个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者为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
与此相反,柏拉图则为客观的唯心主义者,认为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仿佛灵魂是永生不灭的。当神创造世界时,神就把理性放在灵魂里,把灵魂放在身体里。他以为个别事物的普遍性是个别事物之外,并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他把这些普遍性称为理念。因此,理念不是事物的映象,而是事物的根
源;相反,事物却是理念的一个不完全的影子。很明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心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则动摇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他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以为这个理论只是把所要解释的对象加上一倍而已,例如有了一个苏格拉底,却又有一个苏格拉底的理念。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形式先于质料,引申出“形式的形式”作为宇宙变化的第一动力,这就使他向唯心主义靠拢了。
公元5世纪欧洲开始建立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思想。公元4世纪产生了教父哲学的杰出人物奥 古斯丁,他是禁欲主义的代表。他以柏拉图哲学注释基督教教义,重视灵魂的纯洁,放弃肉体的享受。他认为灵魂具有记忆、理知和意志3种官能,因此,有人以为官能心理学肇始于奥古斯丁。
阿奎那斯是它的主要代表。但是中世纪哲学上不是完全消极的。11世纪中展开了唯名论对唯实论的斗争。唯实论以为一般的东西或共 相可以离开个别的东西而独立存在。不难看出,这正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再版。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独立 存在的,至于共相则只能存在于人的思想或语言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唯名论以相当高的评价。
从15世纪开始,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叫做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包括15、16世纪,按其社会性质来说,是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所谓文艺复兴,指的是古希腊文化的再生。在这个时期内,对神的信仰根本动摇,而对人的信仰占了上风。先进的思想家要求人的个性从宗教和封建的专制压迫中解放出 来。这个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这是一个伟大的时期。这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有C.哥白尼、J.刻卜勒和G.伽利略等人,他们都和宗教发生激烈的冲突,受到了迫害。在与心理学有关的思想家中,意大利的达▪芬奇以为外部世界是感觉和印象的源泉,相信自然界的一切都服从客观的规律;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概括对认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B.泰莱西奥主 张着重研究物质灵魂,使后来的心理学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西班牙的L.维韦斯注意观察心理现象,对病理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这个时期的成就为17、18世纪的心理学研究准备了条件.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曙光从此照亮人类。
蒋林
2011年12月11日
第三篇:心理学史 简略
第一章
1、为什么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是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这句话是出自德国艾宾浩斯之口,他的意思是说,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19世纪下半期,心理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属于前科学心理学时期,此时期是科学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具体发展包括: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古希腊奴隶社会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中世纪神学中的官能心理学思想,文艺复兴与近代资产阶级的心理学思想。当时心理学是附属于哲学的襁褓的,在心理学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时候,人的心理现象已经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了,关于心理现象的思想、观点也已有很多,所以说,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却为时较短,19世纪至今是科学心理学时期,该时期是科学心理学在自然科学内的起源,包括神经心理学的发展,颅相学和脑机能定位,感觉生理学,人差方程式,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界大家公认的心理学独立是以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物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因此,心理学作为独立的科学即科学心理学产生的历史也才不过一百多年,因此,心理学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艾宾浩斯的观点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史观。这种史观认为19世纪下半期出现的“新心理学”才是科学的心理学。在此之前有心理学的存在,但是却没有作为科学的心理学。2、19世纪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创立有什么影响与贡献? 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一些生理学家用物理法和化学法,来解释一些低层次的心理过程。如感觉、反射和运动控制。(1)“贝尔—马戎第定律”:构成神经系统的感觉神经中,电流会向脊椎和大脑的方向传导;而在运动神经中,电流则从大脑和脊椎向肌肉和器官的方向流动。这就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定律,也称“贝尔—马戎第定律”。这个定律的发现为神经的单向传导、感官神经的特殊能说和反射弧概念的理解奠定了科学的基础。(2)伽伐尼在蛙电效应中发现生物电,奠定了现代生物电化学的基础(3)赫尔姆霍茨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率进行了测量,虽然并没有考虑对心理学的影响,但后来被用于心理活动和反应时间的测量研究。(4)缪勒的神经特殊能说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他指出,每种感觉系统的神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质或能,感觉所反映的不是外物的性质,而是由神经诱导出来的特殊状态,是关于神经自身的性质或形态的知识。
3、什么是白板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哲学思想?(经验主义哲学)洛克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出发,坚持经验是人的心理和一切知识的来源,批判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和提出他自己的心灵的“白板说”。他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块白板,一切知识观念都是来自后天获得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有两种:一是外界物体的真实反映如物体的体积、形状、运动和静止等,他们是物体的肖像。另一类感觉观念并不是物体本身的东西,如颜色、声音、味道和疼痛等是我们心中的感觉能力。
第二章
4、实验内省法(作者、理论基础)概念:把被试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传统的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理论基础:与客观地研究间接经验相比,描述直接经验要困难得多。间接经验可以应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间接经验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可以得到系统的操纵和控制,结果也可以得到评估。冯特用实验内省法的技术研究意识过程,不限于自我报告,还涉及客观的测量包括反应时间和语词联想。规则:一是让被试了解自我观察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二是被试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内部的心理活动,避免各种无关刺激的影响和干扰;三是必须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的过程能重复进行以便于验证;四是经常交换刺激条件,例如减少或增加刺激,或者改变刺激的强度,以便被试把刺激和自身的心理过程分离开,从而对心理内容产生一个普遍的描述。
5、意动、策动心理学,早期德国心理学无意象思维
第三章
6、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一般特征,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区别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一般特征:①反对意识元素的琐碎分析②其任务时理解意识或心理的一般功能③具有实用主义的倾向④研究范围比较广泛⑤方法范围比较广泛⑥意识与行为都是研究对象⑦更关注个体差异⑧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以生物进化观点解释意识和行为的产生
▲区别:①构造主义研究意义的内容并用分析的元素来描述这些经验内容,把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机能主义研究意识内容怎样进行和为什么进行,并在适应的生物学过程中研究它们,推崇詹姆士的实证主义哲学。②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不讲心理的意义与功能。机能心理学把心理过程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生物学需要的过程,因此它具有功利和实用主义。③构造主义认为这些简单和复杂的心理过程与神经系统发生的过程相平行或以神经系统的过程为条件,更重视心理因素分析。机能心理学力图把心理理解为生理过程,而且研究整个心身功能以及有机体与环境的整个关系,主张把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7、达尔文对心理学的贡献,由进化论引出的问题(复衍说)
贡献:第一,达尔文的进化论把心理看作是生物进化赋予人的一种机能,强调心理适应环境的作用,从而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二,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从动物到人类心理进化与发展的连续性,从而直接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开展。第三,达尔文的进化论将个体差异作为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促进了儿童与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以及个体差异心理学的研究。总之,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提供了“灵魂”和“精髓”,而且直接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学科分化,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今天,又有一些当代心理学家选择进化论,将其作为反对实证主义心理学研究霸权地位的思想和理论武器。
复衍说: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霍尔提出复演说,即人类个体自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是对人类自原始到现代的整个进化过程的重演。复演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对“未成熟期”,一方面可以从“尚未成人”的意义上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带有沿着某些方向发展的心理倾向的可塑时期。而教育的意义正在于利用这一可塑时期来促进人的心理的正常发展。他认为①生前胚胎期像蝌蚪形状,代表人类最初在水中生存的时期②婴儿期的爬行代表人类进化的猿猴时期③青年期情绪不稳定代表人类进化的混乱期④成年后身心成熟代表人类进化的文明期
8、早期的心理测验运动(智商、高尔顿词汇联想测验、问卷)智商:斯特恩认为,儿童的心理年龄是由他所通过的智力测验上的那些题目的年龄段所决定的,而用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就会得到了一个智力商数。后来,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又在斯特恩研究的基础上,将智力商数乘以100,以便去掉小数点,并将“智力商数”简化为“智商”(IQ),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智商”概念。高尔顿的词汇联想测验:高尔顿以自己为被试,用定量方法研究联想过程。他列了一张写有75个字的表,设计了一个精密的弹簧计时器。实验中,他每次看到一个词,就记录下自己产生联想所需要的时间。他发现,有时联想到的是一个词,有时则可能是一个画面或表象,而联想的内容则大多与童年、少年时期的经历相关。
自我问卷:高尔顿采用调查法对“心理意象”进行了研究,这也是调查表最早在心理学中的广泛使用。高尔顿要求被试就自己的某一具体意象加以判断:意象的明亮度——表象暗淡抑或明亮;意象的清晰度——是否表象中所有东西都能清晰分辨;意象的色彩——表象中各种东西的色彩是否明晰、自然。结果发现心理意象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以视觉意象为主,有的人以听觉意象为主,有的人以肌肉运动觉意象为主。
数学统计方法:他使用“相关”和“回归”两个概念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互相关系。现在心理统计学常用的相关、回归等概念均出自高尔顿的这一统计方法。
第四章
(3)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联系与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性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习得行为最初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刺激出现,也许有刺激但不明显,也许纯粹是一种自发行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4)早期的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在研究对象上,华生主张摈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客观行为。华生指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他把反应分为外显的习惯反应、内隐的习惯反映、外显的遗传反应和内隐的遗传反应。他强调心理学研究的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从而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知刺激,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的实验分支。在研究方法上,华生反对使用内省法而主张采用客观法,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发、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他强调个体的行为不是遗传的,而是后天环境决定的,强调后天学习对人的影响,尤其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发展的决定意义,主张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本能论)情绪论(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原是情绪模式表现为恐惧、愤怒和爱)、四维论认为思维和言语一样)、人格论 新行为主义
①托尔曼把行为分为分子行为和整体行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整体行为而不是分子行为。
②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中介变量是指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因外在刺激而引起的内在变化过程。(P227)在自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还有中介变量,S—O—R,中间变量O在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活动。提出三种主要的范畴:需要系统,指有机体当时的生理需要或内驱力情况;信念价值空间和行为空间。③符号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学习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种“符号格式塔”模式或叫“认知地图”,从而达到对整个情境的认知。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有三个关键的概念:期待、认知地图和潜伏学习。(5)格式塔心理学有关学习和行为主义或机能主义之间的区别 格式塔: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研究实验,在学习理论上提出了顿悟说,把这种“突然的顿悟”叫做理解力,定义它为“某种相对于整个问题的布局而出现的一个完整解决办法”,这种学习称为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不同。试误学习的障碍不是动物所能观察到的,以致他们只能进行盲目尝试。顿悟学习则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而获得成功。在苛勒看来,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为什么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是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机能主义:以桑代克为代表,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既是尝试错误的过程,也是“选择”与“联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是动物的本能。在饿猫实验中,猫感受到饥饿的刺激和迷笼的束缚,本能行为被激发,表现出一套抓、挤等动作。作为成功的经验,其中的一种动作被选择出来,与情境形成稳固得分联结,以后当面临同样的情境时,再次使用这一联结解决问题,同一联结被使用的次数越多,联结也越稳定。桑代克承认人类的学习要比动物的学习复杂,但他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基于本能的,当学习者面临一个新的情境时,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学习者必须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从多种可能的本能反中,选择一个与情境进行联结,联结的形成意味着学习过程的完成。他还发现学习过程具有渐进性。提出了有关学习的规律即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律。桑代克强调反应结果的重要性直接影响了行为主义强化论的形成。
第五章
(6)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研究发展有何贡献 ①运用实验结果反对元素主义心理
格式塔心理学最突出的一点是对构造主义为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的批判。认为构造心理学用内省把人的心理还原为分子、原子是人为的,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东西。格式塔心理学家重视整体的观点,重视部分之间动的联系,具有辩证法的因素,这对克服元素主义的机械观点是由一定的贡献的。
②促进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论,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的组织来代替元素的分析,这一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人本主义的几个著名的代表人物也都主张研究对象的整体体验和描述,主张心理学应是存在分析的心理学,这些都表明了格式塔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潜在影响。
③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对与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对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重视研究心理的内部机制,强调从整体上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进行模拟。其次是对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如知觉心理学等 ④奠定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的基础 场的思想最早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引入心理学的,这一思想后来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建立都以此为出发点。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卓有成效的实验现象学为后来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此外,在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中,也许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意义和思想恢复到了学习之中。(7)勒温拓扑心理学有关行为的公式 勒温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是随着人和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勒温的心理环境不是纯客观的环境。他提出的行为公式B=f(PE),在这个公式里,B代表这行为,f是指函数关系,P是指具体的一个人,E是指全部的环境。用文字来解释额话,就是说行为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即不同的人对同一的环境条件或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甚至同一个人,如果情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对同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勒温提出:心理环境也就是实际影响一个人发生某一行为的心理事实。这些事实由三部分组成:准物理事实(即一个人在行为时,对他当时行为能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准社会事实(即一个人在行为时,对他当时行为能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准概念事实(一个人在行为时他当时思想上的某事物的概念,这一概念可能与客观现实中事物的真正概念之间存在差异)。勒温将人与环境描述为生活空间。这个空间不包括人生的一切事实,而仅包括指定的人及其行为在某一时间内的有关事实。
第六章 精神分析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基于本能和潜意识的研究,弗在晚期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学说。本我是潜意识的,是人的心理经验中最原始的那部分,包括了与生俱来的所有遗传素质,与客观事实没有直接的接触,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自我。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人格中的执行机构,常被外部世界、本我、超我威胁,它根据外部的需要来活动,执行超我的任务又要费尽大部分能量压抑和控制本我,说服本我服从显示原则。超我则是良心和自我的结合,是最高的监督和惩罚机构。可用于调解本我和自我的冲突所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弗指出,如果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在个体身上表现出相对的平衡状态,那么可以说儿童完成了他的社会化。
2、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那些方面体现出来人本主义色彩? 个体心理学:所谓“个体”,并不是指个人主义或自我中心,而是强调人的社会情感和一体性,强调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只有通过对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才能理解个体。①运用创造性自我的概念方面
阿德勒认为人类不是环境或遗传影响的简单的消极地接受者。相反,每个人都自由地作用与这些影响,按照他认为合适的方式组合起来。我们在前面看到,某些有生理自卑的人经过补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但另一些人却形成了自卑情结,一事无成。在阿德勒看来,差别在于选择。因而,遗传和环境只是提供了创造性自我塑造人格的原材料。用阿德勒的话说,遗传和环境仅仅提供了“个人按照自己„创造‟的方式用于建造生活态度的砖块而已。正是他应用砖块的的独特方式------或者换言之,正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②社会兴趣概念及早期教育方面 在个体心理学中,社会兴趣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时产生情感和自居作用的一种人类固有的潜能。对于每个人而言,生活的最初任务本质上要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兴趣的获得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早期儿童教育方面,阿德勒认为,儿童把自己与母亲连结起来,给予自卑感与追求卓越,要培养儿童的自信与向上意志,而人本主义也主张要把孩子作为一个需要尊重的人来对待,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应当能与之进行真诚、积极的对话,达到移情性理解。
③社会生活方面、人的本性方面 个体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无论是马斯洛的自然人性说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还是罗杰斯基于尊重、真诚、悦纳的“完人”教育观,都从人性的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以及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
16、新精神分析与古典精神分析有什么区别?(1)否定力比多或性地重要性而取代为社会因素(2)重视发生法,研究发展心理学
(3)倾向于性善论,而不同于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潜意识里装着的是不可告人的欲望(1)大多强调社会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变化中所起的作用(2)有些人对整个一生中的人格发展进行了考察(3)对人类的认识持乐观主义态度(4)重视自我的积极功能
(5)引入了一些新概念:出生次序、原始意象等(6)架起了与后来的人格理论之间的桥梁
1,性本能是新精神分析他们纷纷扬弃的第一个概念,新精神分析多侧重于人格中的文化因素,后期到美国的学者也发现了欧美文化间的差异性。
2,自身(self)与自我(ego)不同,自我是个应付于本我和超我间的弱小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潜意识,而新精神分析学派大多将自身视为一个强大的自主的整体,可面对现实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负责。
3,传统精神分析在基调上强调本性,潜意识也很多都是物理性无序的冲动,而新精神分析学派则将人的自我视为是积极、正面和发展着的。
第七章 人本主义
1、罗杰斯的中心疗法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创立来访者的中心疗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罗杰斯的治疗观源于他对人性的积极假设,即人性具有积极向上的、自我实现的潜力。治疗者的任务在于创设一种温暖、友谊、令人可以接受的气氛,以使来访者提高对你被尊重的体验。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治疗目标是达到人格的成长,具体表现为:减少内在冲突、增强自我整合与自尊、对生活方式感到满意及变成一个机能完成者。
罗杰斯认为,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关键在于治疗态度和治疗气氛。在他看来,成功的治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真诚一致。真诚既会消除沟通上的障碍,又会使来访者坦率的表露自己,建立真正良好地治疗关系。
第二,无条件积极关注。指治疗者对来访者表示真诚或深切的关心、尊重和接纳。来访者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治疗者对来访者表现出无条件的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治疗者完全认可来访者的行为,而是通过无条件接受达到深层治疗。
第三,同情性理解或同理心。指治疗者深入的了解和设身处地的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治疗者应该敏感的倾听和设身处地的理解来访者当时的心境、痛苦、恐惧等情绪,帮助和鼓励他更充分的、自由的加以宣泄,表露其隐藏在内心的郁结,即可认识自己问题的所在,又可使自己的人格和行为发生良性的变化。
评价:贡献:1 首创“来访者中心治疗”,并将其发展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2 将其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的理论推广到教育领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批判: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的方法论之上的,存在主义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突出人的“绝对自由”,以及现象学将主观意识及其产物等同于事物的本质的唯心主义倾向,在罗杰斯的观点中都有所反应。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从总体上 把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这种需要和人的本能相联系,因缺乏而产生,故又称缺失性需要。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或心理需要,这类最需要时不受本能所支配的。
马斯洛的七层次需要理论:
一、生理需要,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二、安全需要,这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安全感,否则就会引起威胁和恐惧感。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人们会产生良好地归属感,否则便会引起强烈的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感觉。
四、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信,感到自己有价值、有能力、有成就,否则就会引起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
五、认知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的精神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六、审美的需要,有强烈审美需要的人,都希望有一个令人愉悦、舒适、美观的环境,若不能得到满足,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他们的活动起不良的影响作用。
七、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马斯洛认为,低层次需要时高层次需要的基础。一般来说,当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能出现。此外,基本需要时分层次的,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时逐级上升的。还指出,各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第八章
18、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维列鲁三个人)
19、最近发展区 概念: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明确了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了对儿童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估。
论述题
1、从历史角度看,一种人物决定论,一种是时代精神,你持什么看法,用所学的知识怎样支持你的看法?
人物决定论认为历史是“伟人”创造的。如果没有达尔文,就没有进化论;没有弗洛伊德,就不会有精神分析;没有华生,就不会有行为主义的出现。总之,历史是伟人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天才而创造的,没有这些伟人,历史就要改写。以这种观点写出的历史强调的是杰出的科学家所做出的研究和贡献,这些科学家以天才般的智慧揭示世界的奥秘。
从表面上看,人物决定论似乎是很清楚的。科学是那些有智慧的、创造性的和富有能量的科学家的工作。他们个人可以决定个人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研究改变了时代,改变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影响力随后的科学家。总之,他们改变了历史。
但是,人物决定论足以解释科学或社会的全部发展吗?心理学的发展可以验证人物决定论的观点吗?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的贡献常常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被忽视或受到压制,只是到了很久以后才得到承认。这时就必须企求时代精神来做出解释。因此,一种发现通常要等待他的时代。这意味着时代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氛围决定着某一观念的接受和拒绝,决定 他是受到赞扬还是遭到讽刺。所以,更多的心理学家主张时代精神说,认为特定时代的思想文化氛围、政治经济的特征决定了伟人能不能出现,决定了这些伟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那些被称之为伟人的心理学家仅仅是时代精神的代表,如果没有时代精神的支持,在接触的天才人物也会被历史埋没。但是,任务决定论和时代精神说并不一定非此即彼。两者并不一定是对立和不可调和的。组成心理学史的人物和事件可能是伟人的天才贡献和时代需要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我们主张两者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分析人物的贡献和情境的影响。
论述题
1、从历史角度,人物决定论,时代精神,你持什么看法,用所学心理学史知识支持你的看法
2、无论哪个流派都有其哲学根源,谈谈那个流派可以体现出机械论的哲学思想。
第四篇:心理学史笔记
《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系列
1本系列之教材为《现代心理学史》,作者D.P.舒尔茨&S.E.舒尔茨,叶浩生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第一版。
系列之一为“第一章 心理学史研究”。
我们怎样在现代心理学与它的根源之间做出区分呢?前者是本书《现代心理学史》涵盖的内容,后者是它先前几个世纪的思想先驱。这种区分更多地与寻求回答人类本性等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关,而不在于是否追问此类问题。恰恰是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将老的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区分开来,并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科学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出现。[小宝困惑:对于像我这种心理学的门外汉,如何在心理学与它的思想先驱之间做出区分呢?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惑,也因此看书的时候是不着边际,一会儿是哲学,一会儿是心理学,一会儿是历史。我本人看书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溯源,结果发现源头越溯越远,越溯越宽,这样也慢慢地让我彷徨起来。]
只有当研究者依赖于精心控制的观察和实验技术去研究人类的心灵时,心理学才开始获得了独立于其哲学根源的独特身份。新兴的心理学科需要精确的和客观的方式来处理它的研究对象。与哲学分离之后,心理学的大部分历史是为了增加它的精确性和客观性,不断地完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历史。
只有通过探索心理学的起源和研究它的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看清今日心理学的性质。[小宝注:只有弄清心理学的发展脉络,才能把握各个理论流派之间的渊源,并在其中做出恰当的区分,以至恰当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发展轨迹的解读,试图发现学科发展的一些决定性因素并寻求其中的规律。]
历史不能被看成是完成的和完善的,它总是在进步,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对心理学发展史的理解必须考虑这一学科进化的背景,考虑学科中的流行观念和那个时代的文化,即时代精神或时代的思想氛围,以及那些业已存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小宝注:在中学阶段的教育让我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所知近乎是零。所以,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无论如何都是不健全的。]
可以从两种途径考察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即人物决定论和自然决定论。是否接受或应用一个伟人的发现或观念,可能受到流行思想的限制。但是,对一个时代或地点来说极不正统的观念,可能在下一代或一个世纪之后较易为人们所接受以及得到支持。缓慢的变化通常是科学进步的法则。
在科学领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可能会阻碍或阻止对新观点的思考。一种理论可能如此坚定地被大多数科学家所信奉,以至于任何有关新问题和新方法的研究都可能被窒息。[小宝注:这就是所谓的学术霸权或者学术垄断,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只能是学科的止步不前和固步自封。]
一门科学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背景、时代精神之中。它也必须对其加以回应。时代精神是思想的,而不是物理的,但是就像物理环境那样,它也产生着变化。在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史上,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演化过程的证据。当时代精神将思辨、沉思和直觉推崇为通向真理的途径时,心理学同样推崇这些方法;后来,当时代的思想氛围将观察和实验方法规定为通向真理的途径时,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朝着那个方向产生了变化。[小宝注:时代精神是孕育学科发展的土壤,当土壤为学科的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养料时,适时的个人的出现就刚好迎合了这个需要,从而新学科的诞生也就水到渠成了。]
个人的创造性工作不像一个灯塔,而更像一个折光的棱镜,将当时的思想观念加以扩散、衍射和放大。[小宝注:“灯塔”和“棱镜”的比喻很妙,让人想起“巨人的肩膀”。]
17世纪那些发出嗡嗡的声音和沉闷作响的机器、机器人和钟表,体现了人类本性的基本原则,并左右了新心理学的方向。
17世纪到19世纪的时代精神是孕育新心理学的思想土壤。而17世纪的基本哲学观念(基本的背景因素)是机械论精神。机械论精神把宇宙视为一个巨大的机器。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自然过程都是由力学决定的,也都可以通过物理学和化学的定律得到解释。在这段时间里,观察和实验成为科学的显著特点,测量紧随其后。学者们试图通过给每一种现象赋予一个数值,即一个对研究像机器一样的宇宙至关重要的过程,来对这个现象进行界定和描述。时间的精确测量具有科学的实践上的重要性。
由于时钟的规律性、可预测性和精确性,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开始把它们看成物理宇宙的模型。因此,宇宙的时钟比喻包含着决定论的观念。决定论相信每一个动作都是被决定的或者是由过去的事件所引起的。换言之,我们可以预测在时钟的运转中将要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宇宙中将要发生的变化,因为我们了解它的各个部分活动的秩序和规律。另外,钟表这类机器的工作可以通过把它们还原为其组成部件而加以理解。同样地,我们也可以通过把物理宇宙(毕竟,它仅仅是另一种机器)分析或还原为它的最简单的成分,即分子或原子来理解它。最终,还原论成为了每一门科学的特征,其中包括新心理学。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1)如果钟表的比喻和科学的方法可以用来解释物理宇宙的运行,那么它们是否也适合人性的研究呢?(2)如果宇宙是一架机器,即有序,可预测、观察和测量,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看待人?(3)人,乃至动物同样是某种类型的机器吗?
补充:
机械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其特点是以力学观点解释一切复杂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认识问题,把一切运动归结为简单的机械运动。它原指机械唯物主义,是16—18世纪在西方盛行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它在反对唯心主义“潜在的质”、活力论、灵魂不死、物质起源于神等理论的斗争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机械论者力图从自然本身,根据当时在物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力学原理来了解自然界,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一些机械唯物主义者甚至把世界视为一部巨大的机器,把人视为精妙的小机器,认为人的情感活动也是由纯粹的机械原因引起的。后来人们把机械论加以引伸,用来指一种错误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即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事物简单化,不是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而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这是唯物辩证法所坚决反对并彻底摈弃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决定论:(Determinism)决定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心理学中的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非决定论则否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必然的因果联系,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不可预测的、事物内在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心理学中的非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个体的目的所决定的,个体有选择的自由,个体的选择、意向、决定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本贴是集合《西方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三书中的若干观点而成的,没有我个人的观点。个人以为,可以较好地说明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但是,若要深刻而准确地理解,则不能不深入地去看,不能不了解更多一些。这些天以来,我才慢慢有一点体会,故,东抄一点,西抄一点,集于此。
在2000多年漫长的前科学时期,西方心理学有两条发展的线索,即西方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和在科学内的起源。科学心理学在独立之前,有关心理问题的阐述主要是由哲学家来完成的。哲学的认识论同心理学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许多哲学家在阐发认识论的过程中对心理学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哲学心理学”,以便同科学的实验心理学相区别。哲学心理学是思辨的,抽象的,是一种纯理论的推测,是“扶手上的心理学”,缺乏实验的基础。但哲学心理学或哲学起源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概念和理论的基础,它所研究的问题也给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研究对象,划定了研究领域。而且哲学心理学在许多问题上的观点一直影响到现代的西方心理学。哲学心理学的最高阶段——联想主义心理学更是为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研究的课题,因而对实验心理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哲学可以给心理学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思想,但却不能给心理学提供实证的基础。心理学若缺乏实证的基础,则必然不能脱离哲学,将永远作为哲学的附庸。因此,心理学若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采用观察与实验。恰恰是通过方法的变革,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初,心理学虽然在组织上赢得了独立,但在许多方面仍然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能贯彻科学研究方法,心里学的独立地位就难以巩固。
“重要的心理问题原来是哲学问题,所以,如不理解哲学,特别是认识论,就不可能历史地理解心理学”。小宝注:手头有这三本书(见注),因此在阅读《现代心理学史》时,便常常拿另外两本来比较,阅读篇幅不多,但是却从心中有了对这三本书的一个比较。故,成此帖。当然,读完三本书,可能下面的这些话就要修改了。先录于此,备查。
《西方心理学史》带有作者的诸多评判(进步性和局限性),采取的是一种夹叙夹议的叙述手法,让人更容易从细微处把握每个理论体系,从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中来把握西方心理学的过去,并对未来有一些启迪。更易于我们把握各个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易于
形成一种“史”。《西方心理学史》为我们提供了较深厚的哲学心理学基础,涉及到具体的科学心理学流派时,背景相对细腻很多,而《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的背景叙述则更宽广一些,在每一理论流派客观叙述之后,再给以评价。《现代心理学史》主要是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来叙述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侧重点在历史线索的分析上,重在叙,不在议。
史,是对以往的继承和批判,不能只有继承而没有批判,不能一味地加以批判,也不能以今天的科学发展来强求心理学的过去,任何一种进步都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三本书的结构大致相似,我的阅读顺序则是《现代心理学史》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然后是《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最后才是《西方心理学史》。更多的时候,三者是互相印证,互相比较。
注:《西方心理学史》,车文博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叶浩生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心理学史》(第八版),叶浩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心理学史考试材料(推荐)
一、名词解释
1.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基本思想是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心理学,成熟之后它也反对行为主义。主张人的知觉、观念或心理内容具有整体性,不能分解为各自独立的元素。心理具有整体的性质,不是各元素性质的相加之和。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合。概言之,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注重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根据动力场说,采用拓扑学图形,研究人及其行为的一种
心理学体系。勒温借用拓扑学和向量学的有关概念,对心理事件引起个体心理生活空间区域移动的方式、个体的这种移动要达到的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空间区域变化进行了陈述。
3.顿悟说:指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是苛勒于1913一1917年间在西班牙加那群岛的腾涅立夫岛上通过对
黑猩猩的大量学习实验而提出的。他认为动物的学习不是尝试错误的学习,而是“顿悟”式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顿悟的过程就是相应的格式塔的组织(或构造)过程或形成内部格式塔的主动活动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4.蔡加尼克效应:指1927年,勒温的俄国学生蔡加尼克通过记忆实验验证了勒温的关于心理紧张系统的观点,即人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效果好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效果的现象。
5.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时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为马斯洛,代 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它产生于美国,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研究人的尊严和价值,研究人的本性。其深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影响。
6.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把改变人格的主要责任放在患者本人身上,罗杰斯认为,人是有意识、有理性的,不是被自己不能控制的无意识力量来支配。他反对医生中心权威论,主张心理治疗者要真诚关心患者的感情,要通过认真的听达到真正的理解,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患者运用自我指导能力,促进患者自己内在的健康成长。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父母与子女、一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称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7.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它是以他对人类需要的理解为依据。他认为需要的性质决定着动机的性 质,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需要与动机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一种或几种成为行为的主要动机。他从总体上把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成长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集体潜意识:荣格的观点,是人格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代的生活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 传痕迹。其内容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不是个体习得的,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9.情结:是一组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无意识丛,具有情绪色彩。10.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即为生活风格也就是一个人的人格
11.意识流:其含有意识不可分解的意思。詹姆士认为心理生活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流动着,变化着,象一条溪流一样。这就是他所说的“意识流”或“思想流”。其基本特征为意识是属于私人的、常变的、连续不断的、有选择的、是人特有的。
12.实验内省法:在实验室严格控制条件下,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 的方法。
13.原型: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原型,它深深的埋藏在心灵之中,因此当它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 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主要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
二、简答与论述
1.阐述并评价詹姆士心理学理论。答:(1)詹姆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美国现代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之父”。(2)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
a.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而关于身心关系的终极问题,他认为乃是哲学的问题,不应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学科性质的界定: 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的自然科学.。
b.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詹姆士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后期又将其界定为关于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的科学。詹姆士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他认为意识原是不断流动的,不能因为心理学家把它分析为断片或元素,就得出意识原来是断片或元素集合而成的这种结论并提出意识流理论。
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内省法:、实验法和比较法。d.习惯论与本能论、记忆理论、自我理论、情绪理论。2.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和科学背景。答:
3.描述心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线索。
4.阐述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5.阐述精神分析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答:
6.评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答:(1)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A.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B.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的原则和整体动力学原则以及以问题作为研究中心的原则。
C.动机理论。以对人类需要的理解为依据。一类是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另一类是成长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自我实现论。把自我实现看作人的本质存在,其是超越了物质需要,其人格特征是: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并与现实保持良好的关系;能接纳自然、他人和自我;自发、直率和自然;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独立和独处的需要;自主;有反复欣赏生活的能力,并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持续的新鲜感;有高峰体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入、良好的关系;民主的性格结构;能对方法和结果进行辨别,有明确的伦理道德标准;善意的、富有哲理的幽默感;富有创造性;很强的独立性。(2)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a.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他不但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格心理学家,更是一位斐身全球的教育改革家。他的人格自我理论、以人为中心疗法和非指导性教育原则曾风靡世界各地。
b.人性观
首先,积极肯定人的本性。他认为,人性不仅是乐观的、积极的,而且是富有建设性的。
其次,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罗杰斯把人看成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的实体;是不断变化着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一群固定的特征。
第三,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罗杰斯认为人的变化过程也是由经验造成的。罗杰斯指出:“科学、治疗以及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首先植根于并且依据一个人瞬间的主观经验。它从内在的、整体的和机体的经验中生长出来”
c.自我论和人格理论
认为人有追求自我价值的共同趋向,强调人的自我指导能力,这是他的心理治疗和教育理论的基础。罗杰斯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看成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稳定不变的动力型态,他通过自己长期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总结认为: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不合理的社会常常使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使人性健康向上的力量受到摧残和破坏。但即便如此,罗杰斯仍然深信人的内心依然存在着积极向上的、自我实现的倾向。d.心理治疗观 罗杰斯认为,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是患者背离了自我实现的正常发展,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在于使自我恢复正常的发展。创立了来访者中心疗法。e.人本主义教育观
罗杰斯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反映到了教育教学理论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他认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3)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a.罗洛.梅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最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心理治疗学家。b.存在分析观。存在与存在感;发现存在感;存在打的本体论特点。c.焦虑理论:焦虑的本体论。7.阐述桑代克对心理学的贡献。答:(1)桑代克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2)学习理论
①试误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以本能活动开始的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
②学习律:桑代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学习主律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③学习副律:多重反应原则、定势原则、优势原则、类化反应原则、联合的转移律。
④迁移理论:共同因素说 桑代克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使其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心理测量 重视个体差异,并编制了一些量表。
(3)对桑代克的评价
桑代克的贡献表现为:
①首创动物学习实验
②通过心理量表的编制和运用,推动了心理测量运动。
②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
桑代克的局限在于:他是个遗传决定论者,强调动物和人之间的连续性。8.阐述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答:(1)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a.追求优越: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追求优越和自卑感密切联系,是对自卑感的补偿;追求优越的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是只追求个人优越,另一种是追求一种优越、完善的社会。
b.自卑与补偿:自卑与补偿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是与生俱来的。
c.生活风格:三种途径可帮助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梦的分析。
d.社会兴趣:其根植于每个人的潜能中,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早期亲子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能否形成成熟的社会兴趣;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可通过人们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根据社会兴趣表现的特点可将人划分为不同类型。
e.创造性自我:创造性自我能够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它决定了我们对优越目标的选取、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社会兴趣的发展;创造性自我并非一个静态主体,而是一种包含活动在内的动力。(3)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评价:
贡献:a.对当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当代许多心理学思想的来源。
b.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价值取向。
c.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d.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e.推动了心理学走向应用
局限: 首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仍然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和生物学化的倾向。其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人性的社会本质的看法仍然是浮浅的。再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最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科学性不强。他的学说虽然是建立在临床观察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的,但后来的许多研究并未对其科学性提供较多的支持。
9.阐述冯特的理论体系与评价他的贡献及极限性。答:(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2)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a.冯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个体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意识过程(实验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研究人类高级精神过程(社会心理学)
b.冯特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直接经验到的因素:心理学乃“直接经验之即心理学的对象:自然科学:研究间接经验 ;经验科学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直接经验。c..心身关系理论:
心身平行论:心理和生理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尽管二者具有一致协调性,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在某种意义上避免了将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相混淆,也避免了将心理过程简单地还原为生理过程。
d.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必须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①、实验内省法:实验法: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内省法:心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②民族心理学的方法 e.心理学的任务:①意识经验的分析:感觉、感情 ②意识经验的复合:心理元素是通过联想和统觉而形成各种意识经验的 ③心理复合体的形成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3)a.冯特的历史贡献:
①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明确指出心理学要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保持学科的独立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将实验法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心理学研究从此真正步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
③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各国青年纷纷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而后将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带向各地。
(2)冯特的历史局限 :
①理论体系显得庞杂和混乱。
②将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界定在同一范围,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③尽管宣称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但仍未摆脱内省主义的影响。尽管主张整体的心理学观,但仍具有元素主义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