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课题,是经教科所于2011年6月批准的县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已有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气质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各分支学科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育理论基础。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也可供我们参考、选用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1、继续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心理素质。
2、逐步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
3、不断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通过提高认识、学习技巧、培养感受力、领悟力、坚强意志等方法都能够发挥人的心理潜能。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小问题解决入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治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具体的目标细化为:
1、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心理工作和谐发展,为我校的科研特色注入新机。
2、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学习更新教师心理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试与人格的提升。
3、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渗透、学科教学渗透、主题教育渗透等三个角度开发研究策略,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和谐校园。
4、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形成科学的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人格,顺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挫折的能力。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心理教育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
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
3、观察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培养心理素质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各教师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
1、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都曾参加过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得较好的名次。他们都是从事小学一线教学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曾参与过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都对课题研究有着较高的热情。
2、课题组每周都开展科组活动,讨论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及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等。结合存在的问题,组织和安排下阶段的工作。课题组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们提供学习的平台。
3、完善课题研究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经费保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教育研究工作,给教学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经费保障。领导亲自进课堂,亲临指导教学研究,为营造学校的研究氛围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作用。
(二)、预期成果:
1、教学实践成果。
①、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增强心理素质的价值,不断深入探究,并将所学的理论和感悟到的知识通过课堂进行实践探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反思、总结探索出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的策略。
②、课堂上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在课堂中积极应变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知。
2、理论研究成果。
①、《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调查报告。②、收集有关的教案、论文、案例及平时的资料收集等。
③、评选出优秀的论文。
3、队伍建设成果。
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
八、研究的步骤进程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2011年06月~2011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06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2年07月~2012年11月):撰写结题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九、课题组人员
十、参考文献
1、《心理学百科全书》,李维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主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王振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吴增强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贾晓波等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文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今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我认真发现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各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论著,在吸收前人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个案,从学生的自信心理,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以及将心理健康问题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几个方面。【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各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中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及家庭残缺儿童问题,西部留守儿童问题,以及海外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缺陷都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状况。因为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况。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1]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出发从各种方面论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或者教师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学生,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对此,可以通过名人效应让学生在认识自我中培养学生的自信。笔者认为教师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名人为榜样来引导学生培养自信心理。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还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并且肯定学生的各种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尊重和信任学生不仅符合心理在儿童阶段的心理特征,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理。
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是一个特殊的过程。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这种锻炼机会本来就很多。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学生的心理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阶段的不同特征建立各种不同的目标。并且让学生自主独立,教师适当时候可以加以引导。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实行轮流办委制,让每个学生都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这种给学生自主锻炼的舞台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理。因此在锻炼中培养自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自由。因为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锻炼是一种最为实效的增强自信的方法。
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我发现让有心理缺陷的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理。在集体生活中培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我认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马卡连柯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的统一体”。[2]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原则,集体荣誉敢的培养能把学生带进一个以他为家园的主体中来,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作用。所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自觉的意识到作为集体的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
综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有心理缺陷的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梁、潜称默化的力量,环境是立体化的、从头到尾的“三维教材”。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有必要创造合理的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学校根据小学生接受教育的特殊性,不断优化这个关键育人环境,使小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他(她)们的学习信心和生活情趣,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营造优美校园文化,环境熏陶育人。校园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对陶治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至关重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笔者在对小学生的心理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为表现中发现,一定心理因素的沉淀对儿童的心理素质有建设性的意义。心理学家在研究发现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正常的行为表现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景,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儿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3]因此,我认为,学校主动的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因此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对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应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笔者从一些学校的调研中发现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是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受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中师生关系、教材、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信息等问题,对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和探索有以下几种方式: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4]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5]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体现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笔者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首先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为基础,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育人环境,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有重要意义。【注释】
[1][2]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3] 克罗姆布鲁兹,《中小学生理健康教诲》
[4] 克罗姆布鲁兹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已有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气质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各分支学科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育理论基础。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也可供我们参考、选用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1、继续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心理素质。
2、逐步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
3、不断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通过提高认识、学习技巧、培养感受力、领悟力、坚强意志等方法都能够发挥人的心理潜能。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小问题解决入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治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具体的目标细化为:
1、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心理工作和谐发展,为我校的科研特色注入新机。
2、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学习更新教师心理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试与人格的提升。
3、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渗透、学科教学渗透、主题教育渗透等三个角度开发研究策略,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和谐校园。
4、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形成科学的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人格,顺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挫折的能力。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心理教育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
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
3、观察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培养心理素质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各教师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七、研究的步骤进程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2011年06月~2011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06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2年07月~2012年11月):撰写结题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八、研究成果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全面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目标、内容、原则的基础上,采用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1)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核心内容。
人的整体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知识、道德品质与操作技能等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训练,唱歌、跳舞、画画等活动的丰富,而更重要的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个体的自我观念、求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体在工作、事业中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是师生整体素质的核心。
(2)培学生心理素质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人口的质量高低取决于生理与心理的整体素质。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心理的健康可以延长人的寿命。
(3)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国际大环境,且极具创造力。然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随之增多,在中小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4)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学生要接受知识,提高能力,靠被动的学习,效率不高。如果我们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水平,学生就会想学,乐学,会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5)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成人的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家长的心理欠健康引起的。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在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技能时,教师家长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在训练学生的同时,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合作教育,初显成效。
(1)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对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校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经过实施,同学们在发扬原有的 “万事要动手试一试;待人诚恳、热心、有礼貌;爱热闹、心直口快”等优点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逐步改掉“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做事凭兴致,有始无终,缺乏恒心;自控能力差;怕苦、怕累、怕烦;不高兴时爱发脾气;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等缺点,逐步养成以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好奇心强,敢于向权威挑战;善良、宽容、主动;意志坚强,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诚实守信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远大理想、情感丰富;热情、自尊、自信; 独立、乐观、豁达;人际关系和谐,合作能力强。学会与人合作的至胜法宝:心中要想到他人;学会宽容别人;积极参与活动;要努力按要求去做;要独立思考;善于鼓励同伴;虚心接受帮助;礼貌地提出不同意见;信任同伴;会表达感谢;听别人把话说完;在不懂不会时要寻求帮助等。总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积极引导,使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
(2)教师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近两年来,我校先后有教师获得市“模范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多位教师获县级“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获奖;教师在县级优质课比赛中有多人次获奖,教师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课题组成员写出了优秀论文并获得县级教学成果奖: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方法,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事处事解决事情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长大懂事。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思想经验束缚着头脑。
2.我们很多时候否定原有优秀的方法,认为太落后,但流于形式,没有把握实质,导致一些个别心理辅导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
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课题组人员
第四篇: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做阳光少年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教育应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起点,使每个学生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高尚为基调的心理素质。每一位老师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位孩子自由地发展,提供充分的实践与思考机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尽情地享受人生这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中更从容,更出色。这是我们一群阳光老师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为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我们做了如下有益的尝试:
一、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有利于培养、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育教育。
统观小学各学科教材,每科教材都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于是,我们就从各学科整合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如:
A:思品科:注意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B: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感知语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模仿与学习作品中角色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心理素质及各方面素养。
C:作文教学:写作需要观察、逻辑、记忆、想象,又需要热情、兴趣、毅力等,写作的结果能反应一个人的思想、心态和思辨能力。文如其人,教作文要先教做人。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是一种时势所趋。心理健康教育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充分调动、激发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是通过心理诱导、行为激励和成功体验的内化功能等方法,求“趣”、求“新”、求“活”、求“实”、求“美”、求“效”,切实消除、解放学生习作的心理重负和疑虑,用手写出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情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做到人文练达、文道统一,学以致用、教学共享,乃至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一挥而就尽展风采。
D: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活跃思维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全面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在高年级着重对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对心理有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心理教育,以提高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E:音乐学科:在音乐课上通过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享受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创设优美的境界,营造良好的心境,不断提高心理素养,从而成为一个文明、开朗、自尊、友爱的“阳光儿童”。
F:体育学科:在教学中,从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游戏和体能锻炼,克服学生怯懦、畏难的心理,培养勇敢、耐挫、团体精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G:美术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美、体验美、感悟美的熏陶,培养鉴赏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努力使每一个少年儿童成为追求真、善、美,性格开朗、行为文明、思维活跃、善于合作的人。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对全体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形成积极、乐观、向上、自主的学习态度,奠定了创造性人格和文明、高尚品格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构筑平等对话、真诚沟通的平台,使每位孩子认识自己,善待自己,超越自我。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每个世界存在着千差万别。心理指导的老师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不同性格类型、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对多动症、厌学症、焦虑症等作矫正性指导,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学习喜悦和快乐生活的情趣,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原本与父母无话不谈,但长大后,特别升入了小学高年级,不少孩子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与父母的碰撞越来越多,常认为不被理解,这种成长的烦恼是他们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渴望跟成人一样,不受太多的约束。他们为证明自己长大,说的是大人话,唱的是流行歌,做的是追星赶时髦的事,穿的是品牌衣裤装酷扮靓,神态表情像大人一样深沉、冷峻……然而他们毕竟是孩子,不具备把握自己的能力,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差,常犯这样那样的错,与家长的矛盾大,因此会陷入苦恼、孤独和痛苦之中。
针对这种情况后,“阳光人”专门开设了“阳光心语室”,找这些渴望长大而常出“乱子”的孩子对话、沟通,引导他们学会与父母亲交朋友:要珍惜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要会感受父母给予的爱,还要以孝顺之心懂得回报。其次教孩子要不拘形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欢乐和苦恼告诉给爸妈,让他们理解自己。我们为了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和父母的关系融洽,教育孩子在父母生日时送一份小礼物,说一句温馨的祝福语,写一封慰问信给父母,做一件使父母高兴的事。为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们还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中秋佳节等以“烛光晚会”、“阳光音乐会”、“感恩•沟通•奋进畅谈晚会”等联欢活动的形式请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起对话、聊天,增益理解,深化亲情。
我们除了和学生面对面谈心外,还用写信、上网聊天、打电话等形式与孩子沟通。心育组的黄珍老师最受学生拥戴,她每天都收到多封学生信件,她怀着一颗高尚的爱心和无私的责任心一一认真写回信。在她的耐心帮助下,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关心、善待他人,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学会以平常心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解决了来自学生心中的烦恼和困惑,达到自我实现。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认识到:通过健康有益的沟通、对话等形式,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来自学习、交友、生活、身体、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烦恼和痛苦。从中我们也意识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片圣洁的天空,那就是爱的天宇,爱他人,爱自己,爱是力量的源泉,爱是精神的支柱。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有“爱的话语”回荡,那将是快乐的、幸福的。
三、以学生群体中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为辐射点,使更多的孩子懂得生活、生命的真谛,从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苏晟同学原是我校六年1班的学生,他在人生的一场极其特殊的考场上(于2001年暑假发现自己的左腿不幸患上恶性骨肉瘤),坚强地战胜了剧痛、胆怯、自卑和绝望等一系列重难关,十分顺利地做完了左腿高位截肢手术,而且情绪稳定、思想畅通、乐观地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断挑战、完善、重塑和超越自我;在2002年上学期期末总复习期间,是他装上假肢后训练走路的黄金时间,为了学习与治疗两不误,他每天上下午在课堂与距离家里三公里的训练场来回奔波,开创出学习生涯的新篇章:除上复习课外,整个学期没有来校上过一节课的苏晟同学在期末语文、数学考试中成绩全部是优!我们心育课题组利用苏晟同学这个感人的案例,在学生中开展为有困难的人献爱心、与不幸的人分担痛苦、给困境中的人以希望、力量和快乐的心育活动。在课题组蔡风义老师的组织下,大家为苏晟同学捐了款,送去了慰问信、贺卡、鲜花、水果、自做的各种礼物。这一活动不仅让苏晟体会到亲情,而且也从中培养同学们金子般的爱心和同情心,并让全体同学以苏晟为楷模,热爱、珍视自己的生命,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不屈不挠地面对、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超越自我。如今,苏晟同学已走出母校漳州市实验小学,就读于漳州三中初二年级。他经历了狂风暴雨的考验,他拥有了明媚阳光的沐浴后,更成熟、更快乐,他懂得以爱回报爱。一上初中,就乐观地融入新集体,心灵更为坚强和坦然,每学期考试均在班级前5名。一个在绝望中被爱所拯救的孩子,他所回报的爱也感染了所有的人。爱,创造了奇迹。
现在就读于漳州一中高二年级的刘煜佳同学,原是实小的学生,她在语文老师蔡风义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小学毕业时就有10多篇文章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还写了一本6万多字的自传《超级女生•缤纷小学路》,毕业后又有多篇有份量的习作发表于《海峡都市报》《中学生语文报》等报刊。刘煜佳初中就读于漳州八中(学校办有初中与高中年级),那里的文学社在她的影响下迅速开张了,并有幸走马上任了第一届社长,同时兼校学生会的学习部副部长,还出版了社刊。
我们心育课题组,抓住这个契机,开发这个典型人物的宝贵资源,请她为母校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接受采访、咨询,和同学们探讨问题。刘煜佳同学的成长故事令人感动,启人深思,大家明白了:只要以快乐的心情去学习,以负责的态度去思考,以坚强的毅力去挑战困难,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人,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就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成功就属于自己。
我们心理健康活动小组为全体学生架设起一座通向美好未来的阳光心桥:“阳光心桥”是阳光使者的心桥,是希望的心桥,是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的心桥,是无私奉献的心桥,是阳光明媚、充满朝气的心桥。
四、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使更多孩子学会学习、思考、交际、合作,学会体验分享快乐,懂得共担责任。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是不同的,知识能力和整体品质也有差异,仅靠课堂教学使他们达到拥有好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困难的,再进一步要求每个学生自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就很难奏效。课外活动正好弥补这个缺点,它的重点在于“扬长”,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增长才干,培养自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为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心育组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课外活动。在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基础上,指导他们再进行筛选、整合,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心育活动。其中阳光晚会“感恩•沟通•奋进”深入人心、影响广泛,是学生童年生活中一个美丽的亮点:
我们要“感恩”的,是感谢家长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之恩,感谢各位相识或不相识的关爱和奉献之恩;我们要“沟通”的,是让我们拉近彼此间心灵与心灵对话的距离,或者讲讲自己的学习经历,或者谈谈自己生活、工作的感想,或者叙叙自己的现场感受,或者说说亲人间的情深与隔阂等等,敞开心扉,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我们要“奋”的,是让我们奋发图强,精益求精,继往开来,不懈前进。
2002年1月30日,适值寒假的第一天。在“阳光心桥”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感恩•沟通•奋进”联欢晚会在漳州市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里热热闹闹地进行着,从晚上7:00至9:00,扣人心弦,掌声不断。出席晚会的嘉宾有“阳光心桥”的顾问代表蔡勇强
副教授、漳州市宣传部副部长翁福、原漳州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龙溪师范学校副书记周汉清(已退休)、《漳州广播电视报》《漳州广播电台》《闽南日报》《漳州青年报》《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等在漳的记者代表、“阳光心桥”的6位辅导老师、新老朋友以及漳州市实验小学部分老师、2-6年级的部分学生、家长代表近200人,记者之多、参加人数之多均超出我们的预料之外。更令人难忘的是晚会中魏冠正同学的妈妈,用激动的心情,声泪俱下向大家讲诉了她曾不堪忍受病魔折磨,几次想自杀时,孩子怎样用爱、用优异的学习成绩给了她生活的信心,让她对生命有了期盼的故事,以及苏晟妈妈讲诉苏晟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战胜自我的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终生难忘。
阳光晚会倡导学生学会把爱和关怀送给别人,学会展示自己、和谐相处、富有爱心和合作精神,学会让心声开放,让心灵飞翔。
因为健康的集体,可以健康很多人!因为高尚的个人,使更多人拥有高尚。
近几年我们开展的活动多姿多彩,如艺术类有:让生活美丽动人的“插花比赛”、让歌声飞扬的“音乐鉴赏会”、开心一课的“小品专场”、张扬个性的“儿童服装设计比赛”、培育劳动能力的“烹调比赛”;文学类有:演讲比赛、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报告会、辩论会、我和作家面对面、阳光少年访名人;主题活动类有:我们讲奥运、小小“心理医生”、设计自我形象、我的梦想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组织策划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活了,思路宽了,能力提高了,心胸宽阔了,智慧增长了,爱心升华了,老师、学生和家长高兴了。在“构建多渠道教育网络,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始终以人为本,面向未来。我们确信:在我们课题组老师充满热情、富有理智、勇于实践、不断学习的作用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有更加可喜的成果。每一个可爱的生命会因拥有健康心身而茁壮地成长,共享灿烂阳光,直抵阳光彼岸!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探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探
------班主任工作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一个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儿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一、时刻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在培养薛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指导者,他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对工作,对学生充满信心。无论工作是顺利还是挫折,都要一如既往地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第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和谐可亲,主动用自己乐观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的心境。
二、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自理能力是学是管理班级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是衡量学生其他一切能力的标准。如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1.制度规范,要求明确,培养自制力。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工作,我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学习<<小学生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外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级制度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有所遵循。
2.引导学生做学习,生活的小主人,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我认为班级教育活动及管理有两个-----教师和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即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与班级管理,把管理看成是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结合作的精神,我用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养。如:我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做管理班级的小主人,打破过去让尖子生当班干并且“终年制”的做法。实行小组值周制,即小组成员集体负责一周,每人分管一项具体工作,记录考勤、负责晨读、安排卫生打扫、两操、路队等。周末全班学生对值周小组每一位成员进行评议,评选优秀值日生。
三、重视培养学生抗挫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在顺境中成长的学生,一遇到挫折,如成绩下降,竞赛失利等。对此,向他们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要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
1.发挥榜样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工作中,我常给学生讲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迹。如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高尔基,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具体榜样的感染下,使学生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热情,提高学生要把挫折化为自己健康成长的动力。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懂得人要有理想,要实现理想,就得付出艰苦的代价。人生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要有战胜它们的勇气和毅力。
2.在实践活动中磨练抗挫意志。
我常与班队会结合起来,创造锻炼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磨练意志,培养抗挫的能力。如:进行“远走活动、智力体育障碍赛、今天我当家”等。
3.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现在的孩子过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缺乏必要的措折,困苦的磨练,意志薄弱,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与家长沟通,善待身心脆弱的孩子,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具体措施是:①改变溺爱,娇惯孩子的教育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些苦,特别对孩子不良习惯要应严格要求,切忌简单粗暴,打骂体罚。②增加孩子的活动量,让他们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户外活动。③教育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敢于面对挫折,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时代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要具有优良的身心素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对儿童进行心理素质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成为优秀的人才。
二00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