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舍实验学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华舍实验学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为服务学生为己任,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实行面点结合,既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测量及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又善待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专业心理测试、面谈、电话咨询、网上咨询、书信咨询、团体辅导),为学生在学习、交友、情感、择业等方面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承受挫折、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来推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协助学校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为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奠定基础。
2、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指导各班设立心理委员。明确学校“心灵之约”-班级(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工作职责,落实分管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等职能部门相关管理责任制度,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监测、教育、报告制度,班级心理委员监测、报告制度。
3、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以5.25为契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活动周期间,采取多种途径,并结合学校实际,可以适时适机地组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展览、有奖征文、现场心理测试与咨询、心理电影展播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同时组织、指导他们在各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讲、个案访谈、小型团体辅导等活动。
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适时举办相关的心理辅导报告和讲座。分析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现实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其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健康成长。
利用校园广播站、橱窗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充分发挥校园网、QQ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活动。
4、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筹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通过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咨询服务。对各上报的心理危机学生,通过面谈、电话咨询等方式及时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5、组织朋辈心理委员、心理社团等开展工作
更加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指导他们做好朋辈间心理辅导工作。利用课余、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主题班队活动,通过班级辅导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心理方面的工作。
开设心理社团,利用社团活动,起到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的解析、心理(趣味心理)测试、心理影片赏析、心理情绪调节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感悟心理的美好。
6、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新生心理档案。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我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和提高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工作,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档工作。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
为了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技能。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利用教师心理教研活动,外出培训,校际间交流等机会,积极组织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与学术交流活动,围绕学生心理现象及其特征,以及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与对策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切实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9、积极配合其他科室,共同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
华舍实验学校 “心灵之约”心理辅导室
2013年9月
第二篇:华舍实验学校二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此项工作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学校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特制定本计划。
指导思想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通过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不断认识和发展心理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三个层次,重点是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
环境创设
1、创建学校心理教育环境。学校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1)学校健康政策。学校营造一种相互关心、信任和友好的氛围,对困难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把心理咨询纳入教育计划,由专人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建立心理咨询和体检制度,开展免疫接种,预防疾病传播;校内全面禁止吸烟和使用非法药品,禁止学生饮酒;注重全体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2)学校物质环境。学校的各种教育建筑和设施应以新颖、整洁、明亮的面貌出现;积极绿化环境,使学校成为“花园式学校”;通过美化校园,为学生创设修身养性的良好学习环境。(3)校
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校报、墙报等形式大力进行学生的心理教育。举办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兴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丰富生活和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树立良好班风、教风、学风,形成优良的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为安全渡过“危险的”青春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环境。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文明、和睦、温暖的家庭。青少年学生需要得到父母、长辈的表扬、尊重和爱护,而又要防止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正确的爱会使孩子的生活充满安全、欢乐和信心。良好的心理情绪占据了孩子的心灵,就会为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内容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即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根据这种认识,我们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积极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健康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材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参考有关的理论文献,确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际适应教育、反应适度教育。各年级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是:
一: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集体主义与主体意识教育;二:人际关系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三:升学与择业教育,应考心理辅导。
实施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在其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
合,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激励、自定目标、自订计划、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做自己发展的主人。
2.理解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在于师生双方的真诚合作,而理解是合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尤为关键,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要维护学生的心理权益,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用理解和尊重建立起真诚的师生合作关系。
3.发展性原则。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入手,着眼于整体素质的发展。传授知识和促进发展,以促进发展为最终目标;发展性目标和补救性目标,以发展性目标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4.差异性原则。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活动性原则。心理素质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体现。活动是基础。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认识、践行,通过活动促进发展。
6.协同性原则。素质是个系统整体,其各部分、各要素相互制约是协同性原则的根据。身与新的素质要协同发展,即德、智、体、美协同发展,心理的知、情、意、行协同发展。
实施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育以及其他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班级各科教学、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3.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可利用活动课、班团活动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4.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了拓宽师生间心理
交流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学生之家利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面询。并计划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派专人定期开箱和及时回信。
5.优化校园心理环境。美化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室设计等硬环境,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美的联想、净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校园文化,重视校风、校纪、人际关系、师生行为规范以及班集体建设等软环境建设,给学生以心理感染和教育训练,导向学生的行为。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计划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档案中记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种心理测试结果和个别咨询的情况。班主任老师也要将相关学生的德智体方面的表现提供给给学生之家记入档案。同时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的理论学习,取得教育对象信赖,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种学科教学的关系。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心理教育是一项相当年轻的事业,它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成为心理教育工作的支持者与参与者,配合各方教育力量,把心理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总之,万事开头难,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需要领导专家们的大力指导、支持、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进一步认可,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资金、设备还需要增添……。在前进的道路上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相信,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定会迎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灿烂春天。
第三篇:2010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0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两纲”教育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2、多种途径,扩大宣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对特殊学生,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三、主要工作:
(一)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确立不同目标,开展心理辅导课教学,帮助学生丰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节方法。同时,了解并掌握需要更多心理关注的学生信息。
1、预备年级:针对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突出对新环境的适应。
目标: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内容:开展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自我意识培养”、“自我情绪调
节”、“人际沟通与同学相处”等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2、初一年级:强化自我认识、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好习惯。
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掘自身潜力,提高心理调适
能力,以积极、乐观地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内容:围绕“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自我认同感的激发”、“人际交
往技巧的探索”、“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策略的指导”等
主题展开教学。
3、初二年级:依据德育室计划,结合大队部“青春营”活动,开展“青春期”
主题辅导。
目标:从心理、生理两个层面帮助学生积累“青春期”相关知识,引导学
生正确认识、更快适应自身变化,从容应对“青春期”心理困扰,在自我感悟的过程中体验自身成长,感受创造的乐趣,树立理想和
目标,为自我选择与发展做准备。
内容:主要针对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认知、情绪、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开设以学生的自我塑造、青春期同伴交往、亲子沟通、自主学习管理、自我选择等主题的辅导活动。
4、初三年级:考试、考前心理辅导
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缓解考试焦虑;根据自身情况,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内容:考前心理辅导、“光明链”心理互助活动
(二)开展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1、心理咨询室定时向学生开放,进行常规的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引导与帮助,排解心理困扰。
2、设立心理信箱,以便学生利用书信方式和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
3、关注特殊学生,积极配合德育室、班主任老师,对家庭状况特殊或潜在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以及随班就读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建立个案、定期进行个别辅导,给与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其融入校园生活。
4、认真做好咨询记录,针对特殊学生情况,建立个别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与老师、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引导学生。
5、运用心理测评系统,对新预备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综合以往资料,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三)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样活动,扩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把普及教育与
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平台,使心理辅导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
1、组建并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利用“人际交往”拓展课、团体辅导、心理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挖掘自身潜能,克服自卑,提升自信,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增强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详见“心理社团活动计划”)
2、结合学校教育进程、心理辅导、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继续每月一期心理刊物编辑和每两周一次心理广播,进行有专题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传递学校心理辅导活动的信息,反映学生心理自助互助的交流情况和学习成果。努力使月刊及广播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更生动、内容更丰富,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3、组织、开展首届“心理周”活动,搭建学生自助互助交流平台,使学生更加关注自我,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变化,强化心理健康意识,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增强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详见“心理周”活动方案)活动时间:初定为第16周(12.14-12.18)
活动内容: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宣传、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心理电影播放、心灵故事及“心灵漫画”评选、心理小报评比、心理剧本评选、心理剧表演等。
4、利用“光明链”有利教育资源,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学生心理互助活动。
5、关注特殊学生,结合学期特点,组织随班就读生开展活动,使其感受关爱,融入校园。
6、及时更新、丰富校园网“心灵驿站”内容,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构建家校沟通平台。
(四)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注重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详见:“家长学校”相关计划)
(五)结合科研,虚心学习、认真探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听课活动和课题研究。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并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归纳、总结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问题,通过个案积累、分析思考,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四、各阶段工作安排
9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布置工作
3、心理月刊主题:新学期心理调适、师生沟通、心理社团成员招募宣传
4、制定心理社团活动计划,招募心理社团成员
5、学期计划、心理社团成员招募宣传等
10月:
1、心理社团初建,完成成员分组,开展培训和团体辅导活动
2、制定和完善“心理周”活动方案
3、心理月刊主题:结合校“共成长”主题教育
4、对预备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11月:
1、“心理周”活动准备工作
2、心理月刊主题:“心理周”活动宣传
12月:
1、组织开展“心理周”活动
2、组织开展随班就读学生迎新活动
3、心理月刊主题:“心理周”活动 1月:
1、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整理及完善
2、心理咨询及辅导个案整理
3、心理月刊主题:寒假生活规划
4、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第四篇: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根据德育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并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根据学院学生实际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积极为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服务。
二、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强化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智能正常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战胜挫折的信心,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高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改变认知结构,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调节化解消极情绪,使学生恢复和回归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通过心理测查和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发现和积极预防学生中由于心理问
题引发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强化心理保健意识
1、每月设定一个活动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进行一系列活动内容。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办宣传栏和编印心理健康报等形式,推进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工作。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系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3、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将开展 “阳光心灵,美丽人生”心理健康月活动。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心理手抄报比赛、心情故事征文活动。
(二)继续做好高一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工作
在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增加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心理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座谈等形式,融教育于活动之中,基本做到人人受教育,重点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性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心理教育对提高心理素质和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意义,自觉接受心理教育。特点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提高。
(三)开展日常心理测试与心理咨询工作
完善心理咨询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坚持日常值班制度,及时、主动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心理咨询室继续设立值班制度,定时向学生开放,以诚心、爱心、热心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网络咨询,利用电话和网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地劝慰、指导和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和配合,只有充分认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组织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使心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心灵驿站
2013年9月
第五篇:2012—2013学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陈晓容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工作,为了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教学工作方面
1、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分科的实际,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课 分科之后,何去何从——调整心态、学习方法适应新环境 第二课 提高记忆效率
第三课专心必胜技——培养注意力;
第四课 学习永动机——以需养学
第五课突破自我设限建立自信心
第六课放飞梦想——学会规划、整治天地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每节课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并真正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3.、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编辑心理小报,不定期向师生发放,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利用心理信箱、电话、QQ等方式提供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心理小报主要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体会、心理信箱中有共性问题的解答等。
4、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利用早会、班会课好或考前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尽量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资源,对心理健康小课形成补充和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5、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无论对于学校的管理还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平时心理课的测试问卷以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综合报告单等内容。
6、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开放“心语室”,做好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接待好来访的每一位学生,努力解决其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其他方面
努力做好各种迎检工作,辅助谢雪梅主任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使我校的健康工作有长足进展。以上只是对本学期工作的初步设想,还很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完善,使自己的工作取得令领导满意、同事认可、学生接纳、自己成长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