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社会调查报告(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0:5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基社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基社会调查报告》。

第一篇:马基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有人说进去大学不恋爱就是白活在这个世上了,到底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怎样的呢?所以就有了我们的这个以大学的恋爱观为主题来进行的调查。

因为大学中的人员比较复杂,每个年级对待爱情的心境都不相同,所以就对在校的三个年级的人都进行了调查。

相对来说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恋爱的人很少,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少数人表示反对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对于大二的来说呢,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而大三呢,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多数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由上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

同时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受到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下: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大学恋爱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我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我记得大一上学期时,我们的空余时间比上课的时间还多,那就使得很多同学感觉没事做,无聊,所以就想找个人来一起玩,从而就想到了恋爱。并且我认为同时与虚荣心也有一定的关系。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如一个寝室的大部分人多已经谈恋爱了,那剩下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即使不怎么想找,也会随便找一个来满足自己。或看到他人的甜蜜想到自己的孤单,就会萌生恋爱的想法

到底大学生该怎样来对待恋爱呢?这个问题没有一定的答案,这完全看个人的心里,所以就你恋爱时多想想自身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篇:马原社会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调查报告

题目:居民上网习惯调查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早已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购物,学习,或者是聊天,交友,网络无疑我们提供了新型便捷的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以IPhone苹果智能手机为开端,智能手机在人群当中愈渐普及,并且有望取代电脑成为人群首选上网方式。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人们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针对此方面的调查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对人们的未来生活方式提供指导,无论在理论上抑或是在实践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经验表明,这些新鲜事物最开始都是在城镇居民中出现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在农村中推广普及,因此,调查网络在农村居民中的使用情况和普及程度可以深度了解网络的使用状况,对网络的前景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并指明方向,同时对今后网络资源的配置提供一些必要信息,以便网络工作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作更好的参考。

二、正文

(一)调查对象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金台村居民

(二)调查时间 2015年7月19日——7月22日

(三)调查地点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金台村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上门走访方式相结合

(五)调查内容

针对农村普通居民的上网实际情况,设计并实际使用了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普通居民的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上网内容,上网人群的性别年龄分层,上网人群的学历状况,了解电脑、手机的普及状况,以及如何看待上网在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并对未来网络的发展给出自己的评价与预期。

(六)调查结果(1)农村网民性别结构

由于我采取了现场做调查问卷的方式,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农村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63:37。男性高出了女性将近14个百分点。在农村的绝大数家庭里,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事,他们的空闲休息时间明显比男性要少,以至于男性可以在更多的闲暇时间里上网娱乐。还有大约22%的女性称对电脑并不是很感兴趣。

(2)农村网民年龄结构。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知识的普及,以及农村网吧的不断出现,农村互联网的网民年龄结构在日趋下降。在我们所调查的所有的村庄里,19岁以下的孩子们无一例外的全部有过网吧上网的经历,而且时间平均都在3~5小时/周。25~45岁的人群上网占到了55%,是上网的第一大集团。大量年轻网民的存在,一方面大大活跃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网络应用的基础教育也更为紧迫。相关单位应该及时补充关于网络普及的师资力量,社会其他团体也应给予农村网络普及大力的支持和资助。(3)农村网民学历情况

学历结构。大部分从农村出来的知识分子,最终都没有选择在农村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农村网民的平均文化 水平相对较低。在我们走访的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6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网民比例达到41%,高中文化的占19%,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仅占2%。(4)上网内容

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娱乐板块是吸引广大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因素。我在姜大叔家里走访的时候,姜大叔这样和我们交流的:“我们家买电脑也没什么大用处,我就是没事上网看看视频,最新下来的电影看看,再就是打个游戏放松放松。”像姜大叔这样的网络家庭还有好多,可见,在农村,网络的娱乐化功能占据了大部分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但是也有少数的村民使用网络的其他功能诸如搜索引擎,李大伯是一位村办企业的会计,他跟我们讲,他经常上网通过百度搜索一些国家的法律政策,因为这些东西他在工作业务上需要有很深的了解,而互联网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因此,在后期进一步宣传普及网络教育工作时,网络的教育、法律以及医疗保健等其他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5)农村居民上网方式

根据调研地电信部门给我们提供的数据以及资料显示,由于技术以及经费等问题,目前农村最为普遍的电脑上网方式还是ADSL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但我也在一些居民的家中看到,已经开始用上了更为便捷、快速的光纤上网方式,速度达到了2—3M每秒。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13年手机与固定电话之间的用户规模差距已经超过6亿,手机的普及率是69.3部/百人,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是23.6部/百人,随着固定电话用户的减少,手机用户的增长,3G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迅速崛起。由于农村人均年收入较低,消费支付能力有限,在农村地区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匮乏。而随着手机上网日渐便利,手机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农民的青睐。在我调查的村庄里,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电脑的普及率。大约有77%的村民家中将固定电话换成了手机,在一些经济更为发达的村庄里,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升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的使用门槛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而农民的网络使用又相对很浅,手机聊天和手机新闻等应用发展能方便地满足该群体在初期的网络使用需求。

在一些居民家中,我看到了已经应用了无线路由器等无线设备,因此可以为家庭提供短途WiFi服务。汪大姐说:“手机流量上网还是太贵,因此我闺女帮我在城里带回来一个路由器,她说有这个就能手机上网,而且比流量便宜不少。”这也许是无线路由器的下一个卖点,也成为它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的重要原因。(6)网络新闻应用情况。

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调研地居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还很局限。多达92%的村民获取新闻途径都是这两种,而仅有少数的是通过报纸以及互联网来获得新闻消息。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而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网络应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具有信息量丰富、信息全面、查询方便、信息更新及时等优势。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无疑是广大农村地区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将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是构建农村信息化平台的真正意义所在。(7)对网络的认识与评价

在我调查的居民当中,多数人认为上网就是玩,打发时间,实际上跟电视、收音机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但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时代发展了,人们的消遣方式也在进步,因此网络只不过是一件娱乐工具而已。但也有少数居民对网络有更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上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前购物无非是赶集或去商场超市等等,而如今网购越来越普及,更加方便,并且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了。上网不仅能玩游戏,还可以在线聊天,联系亲友,或者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宽自己的人脉。

(七)调查结果评价与解决方案

完善农村地区网络接入设备,并下降上网费用。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虽然在“村村能上网”、“乡乡有网站”、“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扶持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现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上网用户均为ADSL上网方式。

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不足。即使在年收入在4-5万的家庭中,依然抱怨上网费用太高时制约其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买电脑的主要原因。对于农村上网,政府可以像家电下乡那样,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鼓励联网,同时督促电信行业适当降价,薄利多销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的盈利方式。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喜人的两极变化。电脑的普及中,中小学生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这与他们的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而由于农村村民的整体学历不高,电脑在这一人群中的普及依然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然而,这一人群中,手机普及率相当高,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固话用户,而且手机短信用户还在逐年上升。在农村上网设备相匮乏之际,手机以较低的成本成为农村网民更可能选择的上网终端。目前,手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远高于电脑,其使用门槛也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当地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加快农村地区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从手机聊天、手机新闻等相对较浅的应用推广开始,利用手机上网拉动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发展,我在调研过程中新奇发现了乡村网吧正在逐渐兴起,乡村网吧正成为村民上网接受网络信息,休闲放松的新去处。然而我们所接触的网吧,大多规模很少,设备配置较低,安全和卫生环境多数不达标,管理较为混乱。在农村互联网网民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然而农村学校机房的互联网配置并不算高,设备更新缓慢,而且均很陈旧,根本无法跟上现在互联网的更新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上网需求。因此,政府以及各地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企业也应该强调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共同致力于农村地区公共场所上网条件的改善。

(八)调查意义总结

我本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调查农村手机网络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情况,结合大学生掌握的技术以及学术优势,农民可以获得更全更新更为及时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生 力量。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 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三下乡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并不认可的一类社会资源,其因动手能力差,社会经验欠缺,缺少实际劳动技能,社会责任感低而广受争议,我希望在此次调研结束后,在后续的农村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基层紧密合作的体制来,既发挥了我们大学生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优势,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给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

第三篇:【马基作业】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07城规

邝文杰

针对广州大学一年级学生感到的学习很迷茫、前途无目标等实际情况,举行了关于大学生学习态度问卷调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2份。

一、调查情况

(一)学习态度

被调查学生中自认为学习努力的占41.98%左右,努力程度一般的也有近39.31%,只有18.70%的学生直接表示自己是不努力的。对于学习没有计划性在整个调查问卷中表现突出,只有7.25%的学生会考虑学习计划,其他同学很少或根本没有想过学习计划。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也一般,对课堂纪律要求不高,有42.37%的学生对自己在班上的成绩表示“不太满意”。值得注意的是,从学生的角度看,37.4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考试“能”或“基本能”反映学习成果,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还是比较真实客观地自我认识。

(二)学生时间安排

学生的时间安排方面,77.48%的学生能够“一般”调查问卷中能体现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能否正确评价的选项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些学甚至“严格”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学习。对于学生丰富的课余时间,用于学习的相当的少:除了有38.55%的人把课余时间用来看文学书籍外,其余38.55%多的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上网聊天、上网打游戏和谈恋爱,还有22.90%的同学“无所事事”,大量宝贵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从这一选项可以看出,学习“边缘”学生课下的时间几乎完全没有用在完成学习任务上。

从这一部分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努力考上大学的莘莘学子,能经得住高考的考验,但在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大学自我管理期间,有比较明显地不适应性。而几乎100%的学生,不能正确调配好学习与课余文化生活之间的时间,导致整个学习状态下降,以至于最后放弃了学业。

(三)学习方法与策略

整体来看,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着学习方法与策略,但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学习讨论还相当欠缺。比如,经常到图书馆参阅文献资料的只有16.03%,经常在课堂上向老师问问题只有

4.19%,经常上课前对课程进行预习的只有8.79%,经常课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只有12.98%,经常在网上查阅资料的只有18.71%,在学习当中会吸收并接纳别人的学习方法的只有25.95%,经常和自己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的只有12.21%。相反的,课堂不记笔记的占14.12%,不去或偶尔到图书馆参阅文献资料的占48.86%,不提问或偶尔在课堂上向老师问问题的占74.81%,不预习或偶尔上课前对课程进行预习的占67.18%,不复习或偶尔课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占55.35%,不或偶尔在网上查阅资料的占45.04%,学习当中不会吸收并接纳别人的学习方法的占19.85%,和自己的同学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学习心得的占61.0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理想,与其本人对学习没有积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十分相关。他们一般会在上课的时候远离同学和老师,课下也不进行交流和提问,知识的掌握很不牢固。而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尤其是多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经常表示考试后没有想到自己会出现不及格,觉得自己考试状态和发挥得比较好,认为老师可能判错或是分数统计错误。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不能接受目前自己表现的状态,十分困惑为什么自己会出现多门不及格。而经过心理辅导后,他们依然很难改变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最终绝大部分同学会退学而离开学校。

(五)学习环境的态度

这部分的问题反映出学生对学校的大环境和学生对身边的小环境的态度。通过数据统计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校园学习环境、上课的教室环境以及上课的老师不满意的或者反映一般的比例分别为32.82%,23.28%,27.10%。而对于身边的学习环境——宿舍的学习环境,宿舍学习气氛、班集体的学习气氛等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3.97%,40.84%,41.60%。他们和班内的同学的关系较融洽,学习上互相帮助,有为数不多的学习上的知心朋友,并乐于与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也不会为了学习上的事和同学闹矛盾。

“学习环境”从客观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状态,但在这部分问题中,学生没有突出表现出对环境的不满,也不认为学校、学生宿舍、班级体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这点看出,客观条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

二,造成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中小学生差别很大。与中学相比, 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入大学后,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后, 大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 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大学学习“边缘”学生不知如何安排学习, 不会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听课、课后练习、复习等三个学习环节上欠主动。他们惰性大, 依赖性强,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总结;作业不规范, 不爱动脑筋, 做作业喜欢对答案, 甚至抄袭;对学过的知识死记硬背, 不重视理解, 不善于归纳总结, 不能举一反三。

(二)缺失人生目标, 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是缺乏远大的理想, 未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新的学习目标。在考上大学后出现了“理想间隙期”, 致使学习动机较弱。由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 进入大学后, 他们便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理, 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 潇洒地静待大学毕业。

2.专业思想不牢固

一些大学生的高考志愿是由家长代填的, 或者所报专业未被录取, 而被调配到另一专业, 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进入大学后, 未能及时作出调整, 致使专业思想不牢固, 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对所学专业课提不起兴趣, 导致学习成绩大幅下降。

3.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容易受他人影响

一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不知如何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 容易受外界影响, 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控能力。他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高年级同学的做法,“他们玩我也玩”;一些大学生, 长期迷恋电脑游戏, 到了“茶不思, 饭不想”欲罢不能的程度。此外, 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兴趣狭窄, 爱好很少, 一门心思考大学, 没有特长和爱好。进入大学后, 为了弥补中学时代失去的乐趣, 他们就迫切地想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把主要精力放在“玩这玩那”、“练这练那”上, 把学习当成休闲, 开始了以玩为主的生活, 而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

(三)未能合理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造成偏科倾向

一些大学生凭个人的喜好学习, 喜欢的学科就学得认真, 不喜欢的就不愿学习。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持消极应付的态度, 提不起精神, 造成偏科倾向。

(四)一些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部分大学生自主意识与传统教育模式滞后性产生了矛盾。一些教师的教学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 忽视学问探讨和情感交流。这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忽视让学生自己去

感受、体验, 忽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一些大学课程的教学依然是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 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需求, 导致了大学生学习上“需”与“求”之间的矛盾。此外, 部分教师不注重知识的更新, 教学严重脱离实际, 也进一步激化了这种矛盾。一旦大学生对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 自然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六)其它因素

一些大学生因为恋爱受挫严重影响了学业, 少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影响了学业, 从而引发了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三、对各种问题解决的教育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与成年初期, 是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与发展的震荡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直接影响其大学学业的完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好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有助于帮助他们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 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形成健全人格。学校应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情况, 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大学学习“边缘”学生要进行重点追踪, 深入了解和关注其心理状况、思想状况, 为其建立专门心理健康咨询档案, 掌握其心理动态, 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

(二)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提高其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 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要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动机等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并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 形成和启动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1.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值得信赖的, 可亲的, 从而使学生喜欢教师教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热情, 用自己的感情诱发感染学生, 引起师生间的共鸣, 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2.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让他们抬起头来, 走出阴影。加强素质教育, 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发展其特长, 激发学习兴趣, 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为学习“边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诱导他们尝试成功;为其创造充分展示特长的机会和条件, 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并予以特别关注和帮助。

3.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失败, 要经得起挫折的磨炼, 学会自我调适,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水平。要使他们认识到, 失败不可怕, 一个人只要不断追求, 总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帮助大生端正学习态度, 优化学习动机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 才能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态度端正, 才能获得经久不衰的学习动力, 从而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新起点。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前提是要帮助其进行专业认同, 转变对专业的感情, 学好专业课、选修课和公共课。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 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 要培养学习兴趣, 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相结合。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公共课的态度, 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身的意义, 努力把学习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 把部分实用性强的公共课当成专业课来学习;选修课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浅层了解的层面。

(四)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改善其学习状况

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开设“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课程, 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改善学习状况。大学学习专业性强, 学习具有多样性,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计划能力、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和自主性, 需进行探索性学习。大学学习不仅仅是课堂里和教科书的内容, 还包括其他方面, 如获取信息、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 参与各种集体社团活动, 参加讲座、进行社会调查等。因此,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 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 拓宽知识面, 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五)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与教学

1.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求,所有困难是暂时的, 是可以克服的。教师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及周围环境中的优势, 使其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发展。

2.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 老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 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教师要加强学习“边缘”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辅导, 有针对性地为其补上知识链上的脱节, 帮助他们走入正常学习的行列。

(六)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能力;从体制上强化学生的读书、实践、实验设计等自主学习环节;注重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 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课后去寻找答案, 教师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课外学习检查上。

(七)组织开展心理互助活动,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集体、宿舍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的作用, 开展心理互助活动,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消除学习困难可能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篇:马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 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难 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学时安排:4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整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难 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时安排:8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重 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难 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授课时间:4课时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重 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难 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授课时间:6课时

思考题: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 3

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

4、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书目:

1、马克思:《1844年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4、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重 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难 点: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授课时间:6课时 思考题:

1、货币流通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如何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防止通货膨胀?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表现形式。阅读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三章,第九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本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重 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难 点:

1、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

3、如何正确全面地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授课时间:4课时 思考题: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2、国家垄断祖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

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

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8、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的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阅读文献: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三章3,第四章4,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 200l年版。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 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 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学时安排:4课时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2、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 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主义低潮?

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共产主义原理》,《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法兰西内战》,《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论粮食税》,《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时安排:4课时

思考题: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观点。

4、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阅读文献:

1、《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

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国家与革命》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

7、《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版。

9、胡锦涛:《在“≥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五篇:马基总结

《矛盾论》学习总结

初识矛盾,还是在小学时学习《自相矛盾》的故事。而那时的我对于矛盾的理解也仅限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浅显层面。现在,当我读过《矛盾论》后我才发现,原来矛盾的内容是丰富而教育意义的,我对矛盾的认识便由此而更加深入。

何为矛盾?矛盾在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排斥又互相信赖的关系。在形式逻辑中则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密切。它的具体体现,比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具体如下:

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比用药,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有同样病症的两个病人,却不一定能用相同的处方来治好。为什么?不同的病人,其自身经历和身体状况各有独特之处,病理不同则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事情的核心,做到统筹兼顾才能抓好细节问题,做到全面发展。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国家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善于总结方法,抓住知识的主干脉络,再在枝节上下功夫,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效率可能会很低下。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它们的转变,不然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将会被它们带来的问题和困难所困扰。2008年奥运会前夕,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让全国人民一时间不知所措。这时党中央

积极出台各种措施,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支援灾区群众。由此,全国的焦点转移到支援灾区上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而言,大学只是我们人生的又一起点,未来还有很长。我们要在大学阶段不断地充实自己,培养锻炼各种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丰富多彩,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学习的重要性。一旦偏离了这个主题,我们的大学生活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毛泽东的矛盾论使我们受益匪浅,但是,我们在运用时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学校的发展、家乡的建设及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我们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为学校、家乡、社会及自身的发展努力奋斗。

下载马基社会调查报告(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基社会调查报告(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基读书笔记

    序号:6学号:2010212369 读书笔记 1. 联系和发展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特征 1.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

    马基论文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结合中日关系浅谈对《矛盾论》的理解 矛盾是普遍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又是特殊......

    马基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马基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有人说进去大学不恋爱就是白活在这个世上了,到底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怎样的呢?所以就有了我们的这个以大学的恋爱观为主题来进行的调查。......

    马基讲稿(5篇)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第一章的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想必在座有很多同学高中是学文科的吧,那一定学过唯物辩证法,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马基个人总结[精选合集]

    个人总结 2009212606 邱爱兰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第一小组成员 打开电脑,沉下心来回想自己这个学期的马基课程的学习,准备写马基学习个人总结的时候,忽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飞快得......

    马基实践论文

    学习《为人民服务》总结报告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的文化技能,更要在大学的课堂上升华自身的精神素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基社会实践总结

    马基社会实践调查总结 (第六组)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

    马基课感想

    永恒的宇宙,前进的真理 ——《宇宙与人》观后感 胡蝶飞10300130041 1600多年前,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兰亭附近饮酒赋诗,趁着酒兴,他写下了“仰观宇宙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