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2 06: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基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基读书笔记》。

第一篇:马基读书笔记

序号:6学号:2010212369

读书笔记

1.联系和发展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特征

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征: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内部—>外部,必然—>偶然)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特征

1.发展的含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开的运动。

2.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2)旧事物(3)新事物不可战胜

2.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与斗争的焦点。

辩证法: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世界;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从而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对立统一规律,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所以只能坚持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3.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方法论及意义各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 内容: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什么是矛盾。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作用

A.同一性作用

B.斗争性作用

C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3.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论意义: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质量互变规律: 内容:

1.质和量: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不是。

2.事物的度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范围和幅度。

3.量变和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否定之否定规律: 内容: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由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是实质是“扬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际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与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篇:马基读书笔记《潜规则》读后感

《潜规则》读后感

阅读吴思的潜规则,的却是收获了很多惊喜。说到最开始的惊喜呢,没看书以前本猜测《潜规则》必然是一部教人如何适应现代职场生活或如何学习现代潜规则之类的书,阅读之后才惊喜地发现,书本并不是教条式或者是教学式的教人们适应潜规则。更多的似乎是基于学术的角度,用风趣幽默的语调来阐述中国源远流长的潜规则文化。看起来轻松而又富于乐趣。当然了金无足赤,书无完书。即使是文豪莎士比亚的著作,也会有局限。我们没法要求《潜规则》是一部完美的书籍,《潜规则》的小局限在于,书中所写多基于古代官场,或官与民之间的博弈,缺乏普通人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潜规则,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教科书上说古希腊的民主是奴隶主之间的主,那么要讲古希腊民主,就一定要讲到奴隶与奴隶,奴隶与奴隶主,奴隶主与奴隶主这三者的关系。显然本书是没有写到古代普通百姓之间的潜规则。同时由于时代的变化,本书中的潜规则可能在中国社会中有所改变。这大概是我对《潜规则》的整体印象。

在讲到“吏与老百姓的关系”的时候,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也是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概念,那就是“合法伤害权”。在我的理解中呢,”合法伤害权”其实就是官员拥有对法律的解释权和国家机器的维护,因此可以利用法律肆无忌惮的敲诈,压榨老百姓的一种特权。拥有“合法伤害权”百姓的安全无所保障,朝不保夕,因此在古代百姓畏惧官员

仿佛中国古代只有两个阶级,官员和草民,就仿佛草原上只有狼和羊一样,狼羊注定是不平等的。特权公民与二等公民的的差距跃然与纸上。高中的语文课本的《兰亭序》里有这么一句话说:“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它的意境暂且不用讨论,大致的意思是:以后的人看你,就好比你现在看过去的人。看完本书,我看到古代官与民的不平等,看到特权阶层掌握的潜规则,然而,若是过了几百年以后,后人们会不会也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有种种特权阶层与普通百姓的权利差距呢。其实不用后人来看,生活在当下,我们都明白,即使我国主张进行依法治国的法制建设,主张人人平等。但是其实就仅仅是体制内与体制外,权利的差别就非常大了。各种政策于福利都偏向于体制内的人,例如社保,医疗保障。更不用说官员犯法与平民犯法受到的待遇有天壤之别。这也导致即使是“官二代”也在社会横行无忌,无法无天,李启铭,李天一就是鲜活的例子。这也导致民间流传一个

段子,说: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笑话的个中滋味,只有我们自己能体会了。

到了后半部分,内容其实可以总结为“古代官场内部关系”。这就好比是哲学上说的“外部矛盾与内部矛盾”书中上部分写古代官员与百姓的矛盾,下部分写古代官员与官员的矛盾。顿时结构清晰不少。这也就印证了电影《笑傲江湖》里的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是特权阶层的内部,也会有错综复杂的潜规则。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古代清官往往难以在官场混迹,做出一些成绩来,毕竟清官总是无视官场的潜规则,是大局的破坏者,由此看来,清官被淘汰也并不是很奇怪。因此我们也就越发的看重或者是欣赏古代的清官,常言道“物以稀为贵”人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其中最让人佩服的清官莫过于晏子了,他既保护了自己的官途,以便实现抱负,继续服务国家,又让国君了解了他的清廉,这种明智的做法是在是令人钦佩。

最后,阅读本书的确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多的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确的一本佳作。

第三篇:马基读书笔记(论文参考)

文本出版信息: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书名:共产党宣言 译者:中央编译局 编译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8-

3二:正文:写作背景: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信任和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宣言》的问世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他们批判了当时误导工人运动的多种错误思想理论,引导工人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1847年他们加人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恩格斯出席了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取代了“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同年10月底到11月初,恩格斯在征求同盟盟员意见的基础上,对信条草案做了修改和补充,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原理》仍采用问答形式,基本上保持了草案原来的结构,但内容上有很大丰富。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大会经过深入的讨论,采纳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决定公布一个“宣言”形式的“同盟”纲领,并把起草工作委托给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解决的理论或现实问题: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应用唯物史观,深刻分析资产者和无产者产生、发展和相互斗争的过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通常习惯称为两个必然。

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是整个《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应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即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的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终无法克服的矛盾。它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

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总趋势,是人类思想史上树起的一座不朽丰碑。中国革命胜利的50年,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年,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相结合,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勃勃生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不断取得巨大进步,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路线和纲领。当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当前的努力又是为了实现党的总目标,即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不断地乘风破浪向前发展。

今天,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做出的理论贡献:

《共产党宣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为此,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把《共产党宣言》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发展了《共产党宣言》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明确的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论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精辟的揭示和言简意赅的回答。总的来说,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三个层次是一个严密的整体,它们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今天需要发展的地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在与时俱进中提高修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了新胜利。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绝大部分共产党员都能始终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然而,一小部分共产党员在新形势下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改造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不能埋头苦干、不能默默奉献,而是或精神空虚、或贪污腐化,完全失去了共产党员的党性,直至滑向犯罪深渊,严重败坏了党员形象,突出影响了人民群众和党的血肉联系,任其发展下去,甚至会动摇党执政的基石。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这一阶段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共产党员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和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中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积极主动对加强自身学习和改造,始终保持党性。

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第四篇:【马基作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践转向,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由于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从而完成了一项哲学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的实践原则是其基本的建构原则,科学的实践观点则是其首要的基本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以实践为基础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

1:从对象看,哲学研究的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正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现实最深切的基础是实践。因此,真正的哲学无疑应以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内容来看,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获得灵魂。哲学从总体上统摄时代的内容和文明,反映着时代的本质特征。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也从实践中获得的最精致、最珍贵的东西,离开社会实践,时不能从实践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3:从特点来看,哲学具有优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总得以现实的实践为前提和起点。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于不受物质限制,按任何一种事物的尺度进行创造,并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遍性,或者说实践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它标志着人赖以 生活的世界范围展开的广度和深度。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通性,人的实践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在于实践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在实践中所获成果的自然性积绽和社会性积绽,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关照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

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实质:

1: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传统哲学是形而上学,即关于超验存在之本性的理伦,力国从一种“终极存在”或“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抽像的物质成了一切变化的主题,抽象的实体成了交物的本性和存在的致动固,哲学变得敌视人了,旧哲学崇尚的理念“气”等一种抽象的存在,而黑格尔崇尚绝对精神,绝对理性也高人人耸于祭坛之上,人成了绝对理性自我实现的工具。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把唯物主义和人的主体性吻合起来,指出哲学应关注现存世界,人类世界,把人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已身上(马恩全集161页—162页),现实的世界不是纯粹的自然界,而是实践着的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是自然与社会二位一体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聚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转变的契机所在就是把目光转向了人类世界。实践把自然与社会溶为一体,社会在自然中贯注了自己的目的,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从而使社会成为自然的社会,自然成为社会的自然。

2: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

唯物主义所唯之“物”有很大的不同,据此可分为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传统观点把唯物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旧唯物主义相比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都以自在的世界为研究对象。朴素唯物主义看世界是一个直观混纯的整体,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看成孤立存在的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理解为联系发展和整体,但这些都是客体哲学,只是对世

界的解释不同。马克思主义改造旧哲学仅在于提示了世界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说明了世界应当是什么,使哲学成为改变世界的工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自然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理解为意识和自然的二维结构,反对把一切都归为精神,所以不得不反过来把一切归为自然,归于直观和客体,把自然界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或始基,其根源在于使哪种物质成为始基。如果说也看到了人,那人只不过是自然物质的一种表现形态罢了。自然唯物主义所研究的世界是无活力、无生气、无主体的世界,普列汉诺夫说这是一种悲惨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说,“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实在人乃是理性的尺度”,认为“思惟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进步,但从本质上讲,费尔巴哈并未前进,因为其“人是生物学的人,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虽然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在咫尺,但毕竟有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自己的本质特征,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构面了现实世界的基本关系,可以说实践以缩影的形式映现着现实世界,蕴含了现实世界的全部秘密,是一切现实矛盾的总根源,如果劳动是人类社会的逻辑起点,那么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

三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的发生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着重从劳动实践出发考察认识的发生,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其决定作用。

认识的本质:主题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的反映。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人是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由实践的本性决定的,实践是能动的,受意识支配的,这决定实践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2、由认识的特性决定的,认识的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另有理论、假说等,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从现象上看超脱了对象,但从实质内容上看则更深刻,更完整地反映了对象。感性认识解决的是现象问题,理性认识解决的是本质问题。

认识运动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为标志,才算完成。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客观规律和规律的认识。

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是由相对不断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

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既要符合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又要符合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实现价值选择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则是认识论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辩证思维(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述的思维过程和发展的辩证法,是基本的,科学的思维和认识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的中介。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五篇:马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 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难 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学时安排:4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整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难 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时安排:8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重 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难 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授课时间:4课时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重 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难 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授课时间:6课时

思考题: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 3

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

4、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书目:

1、马克思:《1844年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4、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重 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难 点: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授课时间:6课时 思考题:

1、货币流通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如何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防止通货膨胀?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表现形式。阅读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三章,第九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本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重 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难 点:

1、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

3、如何正确全面地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授课时间:4课时 思考题: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2、国家垄断祖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

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

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8、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的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阅读文献: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三章3,第四章4,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 200l年版。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 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 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学时安排:4课时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2、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 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主义低潮?

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共产主义原理》,《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法兰西内战》,《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论粮食税》,《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时安排:4课时

思考题: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观点。

4、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阅读文献:

1、《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

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国家与革命》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

7、《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版。

9、胡锦涛:《在“≥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下载马基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基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基总结

    《矛盾论》学习总结 初识矛盾,还是在小学时学习《自相矛盾》的故事。而那时的我对于矛盾的理解也仅限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浅显层面。现在,当我读过《矛盾论》后我才发现,......

    马基论文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结合中日关系浅谈对《矛盾论》的理解 矛盾是普遍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又是特殊......

    马基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马基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有人说进去大学不恋爱就是白活在这个世上了,到底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怎样的呢?所以就有了我们的这个以大学的恋爱观为主题来进行的调查。......

    马基讲稿(5篇)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第一章的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想必在座有很多同学高中是学文科的吧,那一定学过唯物辩证法,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马基个人总结[精选合集]

    个人总结 2009212606 邱爱兰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第一小组成员 打开电脑,沉下心来回想自己这个学期的马基课程的学习,准备写马基学习个人总结的时候,忽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飞快得......

    马基实践论文

    学习《为人民服务》总结报告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的文化技能,更要在大学的课堂上升华自身的精神素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基社会实践总结

    马基社会实践调查总结 (第六组)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

    马基课感想

    永恒的宇宙,前进的真理 ——《宇宙与人》观后感 胡蝶飞10300130041 1600多年前,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兰亭附近饮酒赋诗,趁着酒兴,他写下了“仰观宇宙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