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出好成绩
读“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有感
读“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有感
学习要讲究方法,老师们常将此话挂在嘴边,可是要讲究什么方法?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都觉得只是提及泛泛的理论,没有实际价值,读过“画出好成绩”这本书,让人耳目一新,其实几年前听过一次类似的讲座,已经尝试使用这个方法,感觉很有效果,“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读后感。
一、思维导图的原理。
1、人脑的工作机理是左右脑共同合作。
2、思维导图则采用图形的办法解决左右脑之间的联系。
3、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4、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各个学科的特点。
看完整本书后,作者对几个学科的总结很准确,后悔当年没有人这样总结,这与工作这么多年了,习惯从整体、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有关。
1、数学
一个严密结合在一起的大厦,就好织一件毛衣,如果中间产生一个窟窿,后果可能是整件毛衣织不成。学习者要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去学习数学,这样可能效果就会很明显。数学的核心是抽象思维,比如用A代表10个苹果,用AB表示一段距离,抽象思维方面有体现。其次,数学是数字的游戏,从自然数-整数-无理数-复数这样展开与深入,用思维导图很容易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2、语文
语文是一个平时积累的功夫,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代表,语文的知识点分散、考试范围松散,学生考试成绩不稳定,读后感《“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读后感》。
(1)对于诗词:找出诗词的核心字词,转化成为图形,将诗文当成故事。
(2)对于字词:古文中的实词、虚词分类,进行汇总后用思维导图用图形展示出来。
(3)语法:用思维导图汇总更为方便。
(4)作文: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的内容及水平。
3、英语
英语学科与语文很相似,用思维导图很容易从全局领略到学习的乐趣。
三、对于思维导图方法的评价
从一维的文本延伸至图文并茂,我想这也符合当前网络时代读图的需要,用丰富的图形、鲜艳的颜色唤起记忆,这绝对是一种省时又高效的作法。另外当学习者能够跳出学习的范围从全局观察学习内容,他的思维也更加灵活与开放。思维导图还特别适合于合作学习,当大家在一起时就可以进行头脑风暴,一起学习的效果更是好上加好。
目前结合思维导图还有思维导图软件,帮助人们将内容用电子的形式储存,方便更为广泛的交流。我一直在教小女儿使用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我想今后她会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会对您的学习思维产生一定的触动。
第二篇:画出新疆我爱你专题
信 息
阿勒泰市实验小学德育处 2015年 9月 23日
画出新疆我爱你
-------实验小学德育处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个瓜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新疆六十岁的生日,阿勒泰市实验小学德育处和少先大队部开展了庆新疆成立60周年绘画比赛。
辽阔的新疆啊,你是我的家乡,是我歌声里永不褪色的音符,美丽的新疆啊,你是我的家乡,是我思念中魂牵梦绕的地方;同学们以庆祝新疆成立六十周年为内容。用手中五彩的画笔来赞颂我们新疆的美、家乡的美,生活的美。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展示新疆美好生活。孩子们热情很高,用稚嫩的画笔绘出一幅幅优秀的绘画作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五彩缤纷的作品,尽情表达了对新疆、对家乡的热爱。在众多的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
此次绘画比赛,孩子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抒发了对新疆,对家乡的情感,表达了要建立和谐新疆和创造美好家园的心愿,激发了学生们热爱新疆、建设新疆的远大志向。
第三篇:中考如何取得好成绩
数学中考如何取得好成绩
内容: 数学考试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临场的发挥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结合数学科的特点,谈几条考试的建议,以便使同学们临场不慌,并能在紧张的考试中超水平发挥。
一、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一个晚上睡足八个小时,早晨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
1.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笔、橡皮、作图工具、身分证、准考证等)。2.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3.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4.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一些经验表明,“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够转移考前的恐惧,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二、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
最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此间保持心态平衡的方法有三种:
①转移注意法:避开临考者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次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试的评讲课上,或转移到对往日有趣、滑稽事情的回忆中。
②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考试,老师监督下的独立作业,无非是换一换环境”等。
③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发卷时。
三、迅速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忙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一般可在十分钟之内做完三件事。
1.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立即稳定)。2.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
3.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全卷一共有几道大小题有数,防止漏做题,对每道题各占几分心中有数,大致区分一下哪些属于代数题,哪些属于三角题,哪些属于综合型的题。
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四、信心要充足,暗示靠自己 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家会的我也会,人家不会的我也会”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2010中考数学拿高分技巧五、三先三后
在通览全卷、并作了简单题的第一遍解答后,情绪基本趋于稳定,大脑趋于亢奋,此后七八十分钟内就是最佳状态的发挥或收获丰硕果实的黄金季节了。实践证明,满分卷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考生都只能拿下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得分。因此,实施“三先三后”及“分段得分”的考试艺术是明智的。
1.先易后难。就是说,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先做A类题,再做B类题。当进行第二遍解答时(通览并顺手解答算第一遍),就无需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
2.先高(分)后低(分)。这里主要是指在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使时间不足时少失分;到了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3.先同后异。就是说,可考虑先做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或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一般说来,考试解题必须进行“兴奋灶”的转移,思考必须进行代数学科与几何学科的相互换位,必须进行从这一章节到那一章节的跳跃,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和过陡的跳跃。
三先三后,要结合实际,要因人而异,谨防“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
中考数学复习需要重视的七大问题
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四、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五、重视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
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速度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七、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效率
有关专家曾对高考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过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最大区别不是智力,而是应试中的心理状态。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
中考备考:12个必备的好习惯 内容: 中考备考:12个必备的好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中考冲刺四个策略
内容:
一、制定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应从3月份开始,重点是梳理知识点,系统复习,强化基础训练。
第二轮复习应从5月上旬开始,纵、横向进行知识是链接,将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时本阶段还应注意试题的训练和题型的分析。
第三轮复习应从6月初开始,查漏补缺,以回顾性复习和中考模拟训练为主。复习的要求是“回顾、模拟、强化、调节”通过回顾教材,模拟训练,从而温故知新,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二、树立坚定、必胜的复习信心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源于“动机”和“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证。中考是一场公正而又激烈的竞争,只有充满信心,准备才能充分,效果才能保证。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扬长避短,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取胜。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而残酷,中考是人生第一次也是较关键的一次竞争,它甚至回影响、决定人的一生。要想在中考竞争中成为胜利者,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次练习,不断总结经验,纠正不足,最终你一定会成功。
三、运用适当、高效的学习方法
中考命题的目的是选拔能力比较强而不是仅会死记硬背的学生。复习双基,可以利用目录进行回忆,先通过目录一部分一部分地回忆,回忆起来的东西就让它过去,回忆不起来的或有困难的就重点看课本,当全部回忆完某部分后就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每一部分都按此方法复习完后,重点要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加以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定时、定量的模拟练习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四、注重复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落实:千法、万法,落实好才是好法。初三复习每一步都离不开知识是落实,哪位同学知识落实得好,将来在中考中的收效就比较大。要经常性地进行归纳,没有知识是归纳总结,就没有知识是落实。特别是每次练习和考试的失误,要认真总结,防止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独立思考: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越往后复习,同学们自身的作用就越来越大,同一个老师教的班级,不同的同学成绩差别很大。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讲究质量:不要只追求做题数量,而要追求做题的质量。糊糊涂涂做三套,不如明明白白做一套,要讲质量,讲效果。只追求数量,什么问题都摸棱两可,知道的越多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用多种方法做,全方位地“透视”;其余题目而已一般化地做;有把握的题目、做过多遍的题目可以不做。
建备忘录:对疑难问题和错误随时记录,不能轻易放过。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以备以后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才能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否则问题得不到解决,学习成绩就很难得到提高。
劳逸结合:记住公式8-1>8,每天学习7个小时,再休息放松1个小时,其效果要优于8个小时全用于复习。切记不能选择玩电脑上网来调节大脑,因为玩电脑或上网容易上瘾,容易在大脑里形成优势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中考提分七大高效复习方法
内容:
中考提分七大高效复习法
中考是初中生进一步提升的一次大的“关卡”。对于初三学子而言,中考时间临近,掌握一些高效的复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复习时要做到“五到”。即复习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为重要,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记忆的效率就高。
二、要养成固定时间内复习固定内容的习惯。有关资料表明:一个人确实存在着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类事情可获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规律,这就是人体生物钟现象。
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要复习好功课,必须先得把知识消化了才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上课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课听懂,当天的疑难问题当天解决,决不拖到第二天。
四、要及时复习。知识刚学过之后,遗忘特别快,经过较长时间以后,虽然记忆保留的量减少了,但遗忘的速度却放慢了。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当天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除了该堂课上学过的新知识,当天课后还要及时再复习。
六、复习时要做好四件事:(1)尝试回忆,就是下课后独立地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回想一遍,;(2)看教科书,重点看尝试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提示性的语句;(3)整理笔记,先把上课时没有记下来的部分补上,再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以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看参考书,把精彩的内容、精彩的题目及时摘到课堂笔记上,这样就会促使知识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学习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七、要适时做好系统性复习。
2011年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全攻略 内容:
第一阶段:梳理知识
提醒: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
首先,归纳知识点。比如:根据作文的题材、内容进行适当分类,这样,在考场中遇到任何作文题,都可以做到心中有底。
其次,参照考纲,逐条检验是否牢固理解了知识点,并迅速查出遗忘或遗漏的要点。
第二阶段:领悟精华
提醒:冲刺阶段的复习重点不在于做了多少难题,而在于对教科书精华的领悟程度。
第一,杜绝只看笔记,不看教科书的坏习惯。有些学生认为,平时自己认真听课,笔记中已经涵盖了所有复习内容。事实上,笔记不能代替书本。比如:书上注明需要背诵的重点段落,学生应按照课本一字一句地熟记,切不可拿着抄写的笔记本进行背诵,一旦抄写中出现细小差错,学生仍照着错误背诵,在这种情况下失分有点可惜。
第二,不忽视理科教科书。不少学生将数学、物理、化学的复习方法归结为题海战术,显然有失偏颇。复习时学生应该仔细阅读理科教科书,掌握书上的概念、公式、例题,尤其是有些解题步骤。要知道试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有掌握了题目的本源,才能更好地有助于解题。
第三,浏览错题集。不少细心的同学,都备有一本错题集,将初中四年来曾经做错的题目,都抄在上面。最后复习时,这本错题集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回顾旧题、错题,问问自己还会不会做,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
第四,对于外语课本的某些篇章要背得滚瓜烂熟,做到脱口而出。对于语法要注意区分和记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考场上写出的文章有“法”可依。
第三阶段:主攻薄弱
提醒:对平时练习中经常失分的题目,学生需要加强练习。如:作文得分偏低的学生,可以多练、多写,请任课老师批阅。现代文部分薄弱的学生,可以参阅教辅书上的习题,反复训练,揣摩答案。学生千万不要存有畏难情绪,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跳”过去了事,恰恰是这些知识点,更加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尽快掌握。
第四阶段:研究考题
学生可以把历年中考的每一份试卷当作模拟演练的机会,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在模拟考试的过程中,学生要培养正确审题的习惯,尽量避免做错题目。另外,要养成检查试卷的习惯,学着回过头至少检查一遍试卷,再核对答案。这样坚持下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在中考考场上不至于在细节上失分。
第五阶段:全面复习
提醒:拿语文科目来说,要将古文、现代文、作文融合在一起,完整地做几份历年试卷,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对于背诵部分,不要自以为已经滚瓜烂熟就完事了,要防止错别字。
第六阶段:放松心绪
提醒:在最后的冲刺关头,学生们要把平衡心态放在第一位。此时,家长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在常态中参加考试,大家才能避免发挥失常。
巧妙应考,考出佳绩——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方法谈
考试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检测手段、选拔手段至今仍在高中、中专招生中被广泛应用。初中毕业会考是一种选拔考试,择优录取在初中毕业会考中,我们都想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升入理想的高中、中专,这除了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技能的提高外,我觉得应考的方法也很重要,在这里我简单的谈谈考试方法。
一、做好准备,从容上场
考生考前最好自己准备考试所需的文具、证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伞和雨具等。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一下情况,熟悉熟悉环境,并对从住处到考场的行车线路和所需时间做些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二、调整心态,沉着应战
心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考试的成败。在初中毕业会考到来之前,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紧张、恐惧、甚至引起失眠、怕考不好影响自己的前途、招致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会导致很多同学出现一些不利于考出理想成绩的心理状态。因此,调整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而调整心态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持一颗平常心,把考试当作一次对自己过去所学知识、技能的总 “检阅”。沉着冷静、全力以赴地准备每一场的鏊战。在此阶段,我们不应过多改变平时的安排,应保持适度的兴奋,要有平静的心态:“我易人亦易,我难人亦难。一切抛天外,惟我独存在。”
三、认真书写,卷面整洁
整洁的卷面,工整、美观、大方的书写,能充分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因此,书写时要注意耐住性子,尽量做到美观大方,如果不能,也要尽量做到工整。特别是涂改时应轻划一斜杠。不要一改就是一个墨疙瘩,很影响卷面的整体效果。会考主观题阅卷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天气热、时间紧、工作量大、难度高。阅卷老师在这种高强度、枯燥、单调的改卷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疲劳、厌烦的心态。现在会考的主观题一般都是“采点给分”,且给分的限度还有一定的弹性。若试卷涂涂改改,不堪入目,阅卷老师自然无法始终如一地在“丛生的杂草”中苦苦搜寻、披沙沥金。而阅卷老师突然发现一份字迹清楚、布局和谐、整洁美观、文理兼通的试卷,顿时会眼睛一亮,精神为之振奋。这样的试卷,不仅能得到客观上应得的分数,还能得到阅卷老师弹性限度内的“感情分”,使自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假如两个考生的两道试题的得分点大致相同,而因卷面整洁与否而造成的分数“落差”,至少有2-5分。试想,若将整份试卷的各题、会考的各科累加起来,当是蔚为大观、令人震撼的。
四、浏览填写,及时清点
首先,拿到试卷后不要忙于看题,要先写好姓名,准考证号等,并按监考老师的提示,清点试卷是否齐全,检查卷面印刷是否清楚。如果发现有漏页、错页或印刷字迹模糊的情况,应及时向监考老师提出,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能大意。
五、整体把握,科学分配
在动笔前,一定要快速浏览试卷,看清题目总数、大致难易程度、所占分值比例,迅速科学的安排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平常语文考试时,不要认为考试时间是150分钟,而要以120分钟到130分钟的时间来要求自己,这样就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如果考试时间已到,还有试题没有做完,可尽可能地把简约解法和答案写上。此外,答卷字迹清晰整齐、卷面干净整洁也是十分重要的。字迹潦草不可辨认,卷面乱七八糟,阅卷老师也无法给你阅卷评分。
六、合理安排,先易后难
初中毕业会考是毕业考试,也是选拔性考试。试题就会有较易、容易、较难等不同层次的题目。我们不可能全会、全部能答准确(除个别同学在个别科目中外),往往会有一些难题,成为“拦路虎”。因此,在会考中,我们应本着“分数最高”的原则,在拿到试题后,先易后难,保证容易题目的准确率、得分率,遇到难题可最后集中攻克。免得出现难题没做出,容易题却没时间做的遗憾情况。
七、不留空格,争取高分
在会考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实在答不上的题目。为了使我们得到高分,我们不妨调动我们的知识储备,用我们的理解来尝试答题,或许有时我们的尝试是准确的,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高分;即使不太准确或干脆不准确,有时也能得个“同情分”。对简答题我们要能答多少答多少,不要放过每个得分的机会。对单项选择题,我们如果在四个答案里任选一个,也有25%的得分几率,何乐而不为呢?
八、逐一复核,查漏补缺
不管采用哪一种答题顺序,在做完全部试题后,只要时间许可,一定要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逐一复核,查漏补缺,防止误答或漏答。检查时不应用原来的解法,而应当用别的解法来检查;或者把答案代入试题进行验算。不过,检查中发现错误后一定要反复推论,确认是错了,才在试卷上修改原先的做法和答案。若对答案犹豫不决,尽量以最初判断为准。
总之,在初中毕业会考中,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以一颗平常心从容不迫的迎战,沉着冷静、主动而有效地安排时间,先易后难,不留空格,认真检查,巧妙应考,就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
第四篇:画出心里的阳光
画出心里的阳光
泰戈尔有一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爱如此,艺术也应当如此。最好的艺术教育,就应该像阳光一样,洒满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同时又给他光辉灿烂的自由,包括拒绝学习的自由。
其实,如果艺术之光真的像阳光一样温暖洒落,谁会拒绝它的照耀呢?艺术家是少数人的职业,但享受艺术之美却是每一个人的天赋和权利。
孩子的画,是他那小小心灵中的一面镜子,心中有快乐,画上的就是阳光鲜花;心中有忧伤,画上的就是乌云沉沉;而如果真是持久的不开心,或者画画的时候感受到外来的束缚和压力,那么,他也许就会拒绝拿起画笔。
这是我在回顾自家两个孩子的艺术培养之路后,总结出的一点心得。学琴:第一段“从艺之路”
我家老大的小名叫悠悠,四岁之前,我??基本上没有给他报过班,就任其自然地让他悠然成长着。大概是四岁半的时候,受幼儿园小朋友妈妈的影响,悠悠开始跟一位钢琴老师学琴,从“小汤一”开始学起,几个月后便放弃了――这段“学艺生涯”,应该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第一段不愉快的记忆。
现在回想起来,让钢琴课中途夭折的原因,除了当时我正在申请的访问学者提前成行,不得不离开北京外,主要还是我这个妈妈的“较真儿”和“强迫症”:像很多学琴孩子一样,悠悠也是从“小汤一”开始学的,虽然我一直跟老师说,我们不追求考级,只要学会、有兴趣就行,但老师依然是按照考级的方式一步一步教,每次上课后也是留作业,要求练手法。
我这个认真的妈妈就开始陪练,先是软硬兼施地让他坐到钢琴前,这个过程已经耗费掉了我的很多耐心,同时也让孩子的小嘴巴开始撅起来了。练的过程中,一段曲子要弹好多遍,孩子往往是第一二遍磕磕巴巴,第三四遍有点感觉,之后便是时好时坏全看心情――通常此时他的注意力已经开始涣散,小屁股也坐不住了。而我则固执地认为,既然你前面已经弹顺了,怎么这遍又开始乱弹?明明是不认真!终于,恼怒的洪水冲破了耐心的最后一道堤坝,妈妈发飙娃大哭,家里一片鸡飞狗跳……
也许正是这种最初的痛苦回忆,让悠悠至今不肯再开始学琴,家里的钢琴大部分时间放在墙边蒙尘。涂鸦:让情绪在纸上自然流淌
有了学琴的失败体验,在悠悠学画画的问题上,我便格外地慎重。
作者和孩子们在一起
悠悠的涂鸦期,记得好像是从他两三岁的时候开始的。在他那时的大作上,车是永恒的经典题材,大车小车方车圆车,永不言倦地出现在他的几乎每一幅“作品”中。通常是先画上车,然后在后面画上马路、标牌什么的,当然也不排除一辆又一辆的车水马龙。有时高兴了,他还会把画的车剪下来贴到家里的镜子或墙面上。
看得出,他很享受这个画车的过程――男孩爱车,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欲的表现:今天的男性,基本上都是祖先中较强悍的那一类人的后裔,攻击性和掌控欲已经随着基因成为他们个性中的一部分。而车,无疑是现实生活中最容易实现他们控制欲和强大感的一个工具。
回头想来,悠悠,包括现在他弟弟大壮对于车的钟爱,完全是一种藏在骨子里的天性使然。而画车,也只是这种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一个自然流淌的过程。
画其所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自然的状态。而且,思绪的表达,激情的释放,这不正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原动力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的涂鸦和艺术家创作在本质上真的是相通的。
对于悠悠早期这种自发的画车激情,我们的原则是“不干预”,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小孩儿玩呗。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剪剪贴贴,对他的手眼配合和线条控制都挺有好处。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几次老师带着大家画画,他拿回来的作品都很有点意思。记得有一次是画了一个小女孩儿和一头小毛驴――真是奇怪的构思,他自己起名是《公主和驴》,我觉得标题有点不太高雅,就启发他:“你的意思是不是《驴皮公主》?或者,《美女和野兽》?”小家伙毫不上套:“不是,就是《公主和驴》。”
好吧,不高雅就不高雅吧,好在画面还不错,线条挺流畅,构图比例也挺好。这张画被我收藏起来,成为他早期的经典之一。停笔:沉默的蔓延
悠悠五岁多的时候,我申请下来去美国一所大学做访问学者,由此开启了为期两年多的域外生活。与我开始设想的不同,这两年的生活,对悠悠来说,似乎压力要大于欢乐:环境陌生,语言不通,几乎没有朋友,爸爸也不在身边……这种种纠缠在一起,让他这个温和的小男生变得有点内向,从以前的小话痨,开始变得惜言如金。
语言的沉默似乎有着某种蔓延性,不知不觉间,他画画的时候越来越少了。等我从各种杂事里分出神来,发现这一点并试着劝他重新开始画时,他已经不愿意听了。
一个小孩,如果开始不听妈妈的话,通常都是因为他不开心。这也是我后来才总结出来的。
不画画的日子持续了大约两三年,回国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家艺术培训学校,因为惊叹于孩子们画作中那天真恣肆的想象力,还有稚拙却生动的表现手法,于是决定给悠悠在那里报了名。幸运的是,因为提前有过考察,所以找的老师是这个学校里比较有经验、性格也比较温和的一位,后来发现,老师真的很重要。
快乐的兄弟俩
刚开始去班里的时候,悠悠的画,比起班上其他小朋友,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这个班里的很多小孩都是从四五岁一直学画的,老师引得路子正,底子也打得好。表现在画面上,他们对色彩的感觉、对线条的控制真的很棒。相比较而言,悠悠开始的几幅画,真有点像天鹅群中的丑小鸭了。好在老师有耐心,一点一点指导他,半年多下来,小家伙还真是画出几幅我们很喜欢的作品。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他一点没有怨言――要知道作为一名“日理万机”的三年级小学生,他对课外班是很抵触的,就连曾经最爱的乐高课都不上了。对画画,能这样一直坚持下来,每次去上课还都情绪平稳,看来可能是真爱了。
作为妈妈,我对他“作品”的关注,与其说是看他画得多好,不如说看画面是不是快乐。起初,悠悠不太喜欢用色彩,即使用,也是很闷很浑浊的颜色,比如褐色、黑色;慢慢地,?_始有一些比较亮的色彩,比如宝蓝、浅红、明黄,而且线条也开始显得随意了。前些天,他在学校的美术课上画了一幅,拿回来给我看,画面正中是一只极胖的马,肥圆的身子短粗的腿,有点“泥人张”的感觉,马被涂成明黄色,上面还有淡蓝色的花纹,马背上是一个方头方脑的骑士,正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方头小人儿。
我问悠悠,骑士脑袋画得这么方,是不是因为穿着铠甲?答曰:“不是,这是‘我的世界’里的人。”(诸位看官,“我的世界”是一款电脑游戏,悠悠正沉迷其中……)
好吧,从画车,到画电脑游戏,悠悠的自由创作,倒是一直坚持着“我手写我心”的道路……
阳光下的自由:艺术本来的样子
悠悠小时候没报过美术班,现在看来,这可能倒也不全是坏事。证据是现在我家的二宝大壮:去年,借着悠悠学画的机会,我给3岁的他也在同一所美术培训机构里报了个亲子班。可是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我懊恼地发现,孩子的画画热情不但没有得到鼓励,反而开始拒绝画画。后来我自己反思了一下,发现还是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了一种压力:本来画画对他来说就是随意涂抹,就是拿着笔在纸上画车轱辘,可是突然间,需要他去观察一个他不感兴趣的火烈鸟、企鹅,然后在纸上把它们画出来。妈妈又在旁边有点着急,总是抓着他的小手让他画――这个过程不开心,所以,不画了……
大壮是一个比较乐天、甚至有点滑稽的小孩,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都对他比较宠爱,一起小心翼翼地保护他小小心灵中的那份自信甚至自恋――有的时候,我似乎能感觉到,他的内在,有一个小暖阳般的内核,这个内核是如此欢乐饱满,一个微笑、一次拥抱,都可能触动出一串火花儿。
这样一个孩子,如果爱画画,他的画面应该是阳光灿烂的吧?不过,即使他现在不想画也不要紧,对于做父母的我们来说,这样一个小太阳般温暖快乐的孩子,拿一百个梵高也不换的。
我特别同意的一个观点是,在孩子的艺术启蒙之路上,一定最大限度地避免功利与压力――前者主要来自于家长,后者则由家长投射到孩子心里,破坏他们对一件事的天然喜爱。始自于功利、伴随着压力的学习,可能会取得成就,但过程注定不愉快,而且结局也往往不尽人意。多少孩子钢琴十级之后,发誓终身不碰钢琴,这样的学琴之路,到底意义何在呢?
孩子有才艺当然是好事,但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让孩子学习才艺的目的,也不外是希望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里,有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乐忧思,有更多的渠道让灵性流淌,从而滋养自己和他人的心灵。
上天给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是艺术,有的人是科学,有的人是文学。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在这个问题上,最应该关心的,也许是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那个上天埋在他小小心灵中的独特密码,帮助他找到对某件事的浓厚兴趣。
因为,在他们将要到达的未来,基于天赋的深切爱好,会像阳光一样,照亮他们的人生。
记得悠悠小的时候,我曾要求他每天背唐诗,他开始的时候还配合,后来开始拒绝。我跟他说:“悠悠,爸爸妈妈之所以让你背唐诗,是想给你一些你走到哪儿都不会丢掉的东西。以后你长大了,爸爸妈妈不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但我们希望这些好诗一直陪着你。这是我们能给你的最好的宝藏。”
直到现在,敲下这些话的时候,我还是热泪盈眶――的确,我知道无论我再爱他们,也无法呵护他们一生。未来,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面对生活的荒漠或者心灵的荒漠呢?而那些美好的东西,一首诗,一段音乐,一幅画作,都会在困境里给他们温暖的安慰和清澈的滋养。
心中有了对天堂的企慕,走到哪里,都不会落入地狱。我们这些于车水马龙中奔波在送娃学艺之路上的爸爸妈妈们,其实真正想给孩子的,只是一扇窗子,让阳光和花香一起,充满他们的小小心灵。
第五篇:画出我的生命线
画出我的生命线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画生命线理解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的含义
2、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生命中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3、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并学会规划未来。
二、活动时间:1课时
三、活动方法:游戏法、自我探索法、讨论交流
四、活动准备:提前通知学生每人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和两支笔(一支颜色鲜艳的笔,如红色;一支颜色黯淡的笔,如黑色)
五、活动程序:
1、首先,请大家伴随着音乐,拿出一点点时间,回想一下你的过去、现在,想想你设想中的未来。
2、好了,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心灵游戏——生命线。这个游戏就是画出你的人生路线图。
3、请备好一张白纸,一支颜色鲜艳的笔和一支颜色黯淡的笔(比如一支红笔和一支蓝笔),用颜色区分心情。
把纸横放好,然后从中部画一条长长的横线,加个箭头在末端。在原点处标上0,在箭头处标上你为自己预计的寿数。然后在白纸的顶端写上XXX的生命线。这条线标示了你一生的时限,是你脚步的蓝图。
现在请根据你规划的生命长度,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标出来。比如说你现在13岁,就标出13岁的那个点。在这点的左边,代表着过去的岁月,右边,代表着未来。把过去对你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用笔标出来。比如你7岁上学了,就找到和7岁对应的位置,填写上学这件事。注意如果你觉得是快乐的事,你就用鲜艳的笔来写,并要写在生命线的上方。如果你觉得快乐非凡,你就把这件事的位置写得更高些。比如你10岁时失去了某个亲人或生了一场大病,就找到10岁对应的位置,填写上这件事。这件事让你觉得悲伤、痛苦,就要用颜色黯淡的笔写在生命线的下方。这件事越让你痛苦,你所写这件事的位置就要越低。依此操作,你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位置的高低,记录了自己在今天之前的生命历程。然后我们来到未来,把你一生想干的事,都标出来,并尽量把时间注明。视它们带给你的快乐和期待的程度,标在不同的高度。当然,也请把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一用黑笔把大方略勾勒出来。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
4、思考、讨论与交流、分享
(1)找到你目前所在的点,对比过去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和未来要走的人生之路,你有何感想?
(2)当把生命线画完后,对于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走过的路,你怎么看?这些事情对于现在的你以及你今后的人生之路有着怎样的影响?
(3)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看看你的生命线,是线上面的事件多,还是线下面的事件多?这说明了什?如果大部分都是在线以下的,是否可以考虑调整一下自己看世界的眼光?
(4)现在,你如何理解生命的“长度”与“宽度”?
(5)对于你自己的生命线或者是你画生命线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特别想要和大家分享或交流的内容?
5、教师根据学生对以上内容的交流和分享简单小结。
教学反思
在新学期也是新的一年里的第一节心理健康课上,我带学生进行了一节有关人生思考和规划的心灵探索课——《画出你的生命线》。基本的程序就是:
1、回顾自己已经走过的人生历程,分别用红笔和黑笔在生命线的不同位置标出过去发生的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快乐和痛苦的事情;
2、展望和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分别用红笔和黑笔在生命线的不同位置标出自己未来人生的目标、理想、愿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两周下来,在对各个班级进行完这节课后,我有一些感受和体会。
首先是在第一个环节“回顾过去的人生历程”,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几乎找不出来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比如在我眼中上小学、上初中对于我是一件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可是在很多学生眼中,上学对他们却是一件不知道是快乐还是痛苦的事情,他们并不觉得上学对他们有什么意义,甚至有个孩子告诉我:上初中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只可惜他的纸太小了,不能将这种痛苦画得更低。(我要求他们将快乐的事情画在生命线的上端,痛苦的事画在生命线下端,位置的高低代表快乐或痛苦的程度)。
我不禁反思:是什么让孩子觉得上学是这么痛苦的事情?是什么让孩子们对生活的感觉变得如此迟钝而麻木?抛开家庭、社会、教育体制的因素,我们身为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又起到了怎样“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也不禁想要对孩子们说:亲爱的孩子们,除去客观的外界因素,你们自身发生了什么问题,让你们对生活的感觉变得如此迟钝?
接着在第二个环节“展望和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问题就更多了:
1、有不少孩子对未来的人生几乎没有规划,问他们,他们告诉我从来没有想过、不知道。我进一步追问:是真的没想过吗?还是你忘了?或者是不敢想?他们沉默了。
2、还有不少孩子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也仅仅限于多少岁上大学、多少岁找工作、多少岁结婚、多少岁要孩子等等,至于具体的要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完全没有概念。我问孩子们,这些是你们自己的梦想吗?还是仅仅只是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灌输给你们的一个概念?你们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梦想、规划是什么?他们再一次沉默了。
3、还有一些孩子,倒是对未来的人生比较有想法和规划,但活动结束后,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个活动太没意思了,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有什么用,都实现不了。我问他们:未来还没到,你怎么就知道实现不了?他们说出了各种给自己泄气的理由。
我不禁反思:按理说,十几岁正应该是多梦的季节,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孩子没有梦想、对未来感到如此迷茫?是谁剥夺了他们做梦的勇气和力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失去了做梦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多么可怕和可悲的一件事情。这究竟是谁的悲哀?作为老师,我们在这其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当然,对于孩子们,我想要说的是:亲爱的孩子们,我承认有很多外界的现实因素剥夺了你们做梦的勇气和力量,但作为一个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的人来说,不能总沉浸在清算谁是我们梦想的掘墓人,的确有很多我们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在阻挠着我们,但这并不足以剥夺我们做梦的勇气和力量,哪怕是白日做梦呢,只要你为了自己的梦想足够努力,它就有实现的可能,而且最次,就算白日做梦实现不了,但它也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想想看,你在白日做梦的时候,是不是都很快乐呢?所以说,亲爱的孩子们,无论何时,永远不要失去做梦的勇气和力量。
另外,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老师们也在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对于遏制学生“厌学”却似乎是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而学习,具体而言,学生缺乏具体、清晰可见的学习目标和预期收获是他们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试想: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如果无法预知这件事的后果,我们会全力以赴吗?学习也是如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拿“未来”作为他们学习的“诱饵”,可未来是什么?未来离孩子的现在有多远?孩子们能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未来吗?看不到。那他们怎么会为遥不可及的、渺茫的“未来”而努力学习、舍弃玩的快乐呢?所以,与其鼓励学生为“未来”而学习,不如结合学生的现实,从眼下着手挖掘出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目标、动力和因素,鼓励他们为“当下”而学习。至于那些未来的人生规划和理想,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当然,我还想说:孩子们,看看你们未来要走的人生之路,是的,很长。这个“长”的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你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其可塑性、可突破性、可控性也非常强;看看你们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非常短。这个“短”的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你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对于你未来人生之路的影响非常小。如果说你之前的路走的不好,走得一塌糊涂,没关系,只要你愿意,现在修正还来得及。但倘若你现在不修正,等到这条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慢慢由短变长的时候,你若想再修正或是“重走青春路”的时候,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或者至少也是困难极大的。所以,亲爱的孩子们,与其等日后再费十倍、二十倍的功夫“重走青春路”,不如趁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及时修正你青春的脚步,走好青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