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可是,当下的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和行为普遍缺失,不感恩的现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造成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很多,包括家庭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和学校教育过于形式化,以及社会观念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带来的负面效应。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立体推进,作为班主任应该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从榜样中学会感恩。其次,班主任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多渗入感恩意识,比如说引导学生接触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或者是开展感恩的主题班会,寓教于乐。第三,班主任也应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联系现实做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最后,在教育的过程中,感恩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联合家庭社会,循序渐进。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诸方面的配合,同时又是一个艰巨的工程,需要持久地进行。的确,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的灿烂;没有父母,就没有人生的辉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因为人生在世,我们无时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的恩惠,父母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人人都应当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可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社会的救助等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他们普遍缺乏感恩意识,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青少年感恩教育意义重大。不知感恩的现象在当今部分青少年中确实存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的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冲击,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美德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许多孩子变得自私冷漠,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贪婪吝啬,对父母、老师、他人和社会、自然都缺乏感恩之心。在他们心中,他们觉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行为,他们并不认为别人对他们的那些付出就是恩惠,他们也就不会产生感恩之情,最终也就没有做出感恩之举。许多青少年一方面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另一方面却随意破坏周围的环境;他们一方面享受着父母长辈无微不至的疼爱,另一方面却又沉迷玩乐,肆意挥霍,荒废学业,很少考虑家长的感受;他们一方面接受着老师呕心沥血的谆谆教诲,另一方面却无视纪律,不思进取,甚至顶撞老师。事实表明,感恩意识在今天的许多青少年心目中已经淡化。没有了感恩意识,各种消极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腐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让他们做出许多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事情,甚至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请看下面的事例:
1、湖南衡阳逸夫中学初三学生颜某残忍杀害父亲
据2004年5月24日《三湘都市报》报道,因怕偷不着钱上网,衡阳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颜某竟将父亲活活弄死。颜某随即被警方刑事拘留。
2004年5月20日上午9时40分,衡阳市公安局石鼓分局接到报警,称演武坪29栋航运公司职工医院一平房内发现一具男尸,由分局刑警大队、潇湘派出所组成的精兵强将、刑事勘察技术骨干组立即驱车赶赴发案现场。
现场留有带血的铁锤、太平斧、水果刀、钢锯条等作案工具,房内无搏斗、翻动迹象,房门、窗户完好无损。从整个发案现场看,被害人是在熟睡中被人用铁锤、水果刀、钢锯条杀死的。
专案组民警从调查走访中得知,被害人叫颜和祥,40岁,与妻子及儿子颜某同住。
刑侦队员经技术侦查,初步认定被害人的儿子颜某犯罪的嫌疑最大,遂将其抓获。经审讯,颜某交待了杀人原因和经过。
案发当天,颜趁母亲外出、父亲颜和祥还在熟睡中,想拿点钱出去玩,便翻了翻父亲挂在床架上的裤子口袋,由于父亲当时翻了一下身子,颜以为父亲醒来了,就连忙用铁锤砸、水果刀刺、钢锯条锯的办法杀死了父亲。父亲死后,颜将身上的血渍洗净,从父亲的裤口袋里拿出140元钱,离家出走。
2、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弑母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母亲吴凤是金华县食品公司职工。由徐父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班上第10名。吴凤仙喜出望外,要求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之内。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悲剧就从这时候埋下了种子。2000年1月17日中午,被告人徐力放学回家吃过中饭后,因对其母吴凤仙当天又对其学习上加以管束不满,便从家中鞋柜里拿了一把铁榔头,趁其母吴凤仙正在卧室织毛衣不备之际,用铁榔头朝其母吴凤仙头部猛击。吴凤仙喊叫并用手捂头,被告人徐力则用铁榔头朝吴凤仙的头部连续猛击,致使吴凤仙死亡。作案后,被告人徐力清理了现场,将吴凤仙的尸体藏放在家中木箱内,将墙上的血迹用剪刀刮掉,并为其母向单位领导请假和对其父等人谎称其母外出。同月26日,被告人徐力在家中给其父留下字条后逃往浙江义乌,当晚在义乌商城凤凰旅馆被公安机关抓获。最后,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
3、中国某政法大学毕业生王力挥刀杀死父亲
王利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人,属“80后”,毕业于中国某政法大学。他从小性格内向,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喝饮料,不爱说话。2010年2月21日晚,因向父母提出购车要求遭拒,他大打出手。
2月22日中午12时许,怀揣弯刀的王利给父亲王平打电话,说有事面谈。在乌拉特前旗一单位门口,王平开车接上了王利,来到城外的乌拉山镇陵园西南方向。此时的王利有意坐在父亲的后面。
轿车停下后,王平从身上拿出2000元钱递给王利,让儿子将借单位同事的钱还掉。王利把钱装进口袋后,又向父亲提出了购车的要求,没想到遭到了父亲的拒接。索钱无望的王利产生了杀父的念头。就在王平发动汽车的瞬间,王利从怀里抽出弯刀,朝父亲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又往脖子上连砍数刀。此时王平意识到儿子要杀他,一边大喊“救命”,一边扳动车锁,从轿车里跑了出来。
王利从后面追赶上来,朝父亲的后背捅了几刀。此后,陷入疯狂的王利又将父亲的左手动脉割断,又将颈动脉砍断„„直到父亲彻底没了动静。当晚,王利被公安机关抓获。
王利是王平的养子,平时,王平对王利疼爱有加。
1985年11月22日,王利出生在鄂尔多斯市一个农民家中。不久,他就被王平夫妇抱养。王平在乌拉特前旗信用社工作,王利上面有两个姐姐,在邻居眼中,王平夫妇对儿子非常疼爱,“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王利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打工,但没有挣到钱,花销仍由家里支出。王利打工到哪里,王平都会动用当地关系,为儿子找工作。但凡是父亲找的工作,王利大多选择辞职。他不愿受父亲的庇护,但没有父亲的关照,在外打工的王利处处碰壁。
2009年10月,王利再次说服了母亲,南下广东打工。王利在包头没有买到卧铺票,只能坐硬座前往广东。王平得知后,开车将王利送到呼市,并从呼市为王利购买了去广东的飞机票。
几个月后,王利打工失败返乡。后在父亲的关照下,进入乌拉特前旗红旗信用社工作。在王利看来,在外地上学多年,没有任何出息,又回到乌拉特前旗工作,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于是他决定要父亲为他购买一辆车,以在同学和熟人中挽回一些面子,没想到一向百依百顺的父亲这次竟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就酿成了这起人间惨剧。大家绝对想不到父亲在临终之前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儿子,拿上钱快跑!”
以上事例虽说是一些个别的、极端的事例,没有普遍性,但是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引发这些悲剧的原因,固然有家庭的、社会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这些青少年的人格缺失,即青少年不知恩,不感恩!由此可见,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的现象 在我们的部分青少年身上的确存在,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引起深刻反思和高度警觉!
二、青少年不知感恩的原因
1、家庭缺乏感恩教育。中国自古就有“水往下流”的传统,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的“单边行动”。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在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溺爱也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例如兰州女子杨丽娟自16岁始,一相情愿地疯狂追逐男明星。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不找工作不谈恋爱,一心痴迷于刘德华,因而陷入走火入魔难以自制的非理智状态。她的父亲为了帮助女儿实现与偶像零距离接触的梦想,竟然荒唐地变卖家中的全部家产,千里迢迢陪女儿去香港见刘德华,明星自然不会接见这种不懂事的女儿,女儿却还在吵闹,父亲心力交瘁,不堪重负,跳海自杀。面对父亲的冰凉的尸体,这位女儿却无动于衷,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悔意!这位父亲可能至死都没有明白,这杯苦酒实在是他自己一手酿造的啊!
2、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多年来,学校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有限的教育资源在教学和育人之间远远地向教学倾斜,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被评为校、县乃至市“三好学生”,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范围。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与学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
项重要内容,但普遍的情形是感恩教育在中学校园中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学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3、社会“感恩意识”淡化的不良影响。由于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社会“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了匮乏的状态,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自私与自利的贪婪不仅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且蚕食着人们的良知,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例如,北京保安冯志飞为救一落水女子被河水吞噬,面对逝去的恩人,获救女子反问“谁让他救我的”?重庆开县农民金有树救了19人,有的获救者不但不感恩,反而还说救人者是为了奖金;沈阳一名17岁的少年韩磊,为了救一名溺水的20岁青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获救者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英雄家属明确表示不要赔偿,只希望对方能提供证明,可获救者始终不肯露面。丛飞救助了100名多残疾人和贫困大学生,然而当他病重时,有一些曾被丛飞救助过的人明知丛飞病重却不来看望他,没有半点感恩之情,这是何等的悲凉啊!„„这样的社会环境怎能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呢?
三、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知感恩,是人格的缺失,心灵的荒芜,情感的窖藏;不加强感恩教育,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将没有健全的人格,他们将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体会不到人生的快乐。
其实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知恩图报的民族,而在这众多的美德之中,知恩报恩可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一种美德,在这方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韩信报恩”的故事相信大家也烂熟于心。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年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洗衣服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将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故事则更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对刘备忠心耿耿,为蜀国出生入死;刘备死后,尽管后主“乐不思蜀”,诸葛亮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知恩报恩方面,古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然而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缺失、情感缺失和信仰缺失给社会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的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控。像开头我们所提到的颜某、徐某、王某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要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青少年一代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否则,青少年一代的人格将不健全,他
们将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体会不到人生的快乐,同时,知恩报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得不到传承和发扬!
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感恩教育,马克思曾经说过:“恩情是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良好的纽带,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的确,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感恩教育。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以施行呢?为什么不断出现被救者冷漠绝情的声音?为什么知恩、报恩的声音越来越少?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一代不知感恩,我们的祖国就没有未来,我们的民族就没有希望。还是让我们 先来读一封《伤心老爸给儿子的一封信 》吧。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里几代人唯一的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到大学报到,到挂蚊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你恋爱了,你一封又一封的催款信接连而至,言辞之迫切、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毕业之后可以当一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你老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母。虽然我得知真相后并没有发作,可我一想起这件事就痛苦、失眠,成了我的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伤心老爸读了这封信,谁不会为这位老爸动容?谁不会为这位儿子的不孝而气愤?古语云:“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一个人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必须是从爱父母、爱亲人开始的。一个人如果能对他人、对社会、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永存爱心和感激之情,那么他每时每刻都会得到爱和情感的回报,他的一生将充满快乐与幸福。反之,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孝敬、连亲人都不懂得关爱的人,走向社会,他肯定不会帮助和关心他人,同时他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前苏联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
族。”是啊,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如果人人都成了“孤家寡人”,人人都变成了冷血动物,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还有未来和希望吗?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进行感恩教育(推荐)
班主任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谢有你,伴我一生给我勇气„„”其实,每个人在获得关爱后,也有回报他人的情感需要,包括我们的孩子,我们把这种回报他人情感的过程,也称为感恩的过程。作为家长是非常舍得为孩子付出感情,有些家长甚至于是在溺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忽视了孩子回报他们的感情需要,泯灭孩子们那颗感恩的心。长此以往,孩子的这种情感会变得麻木而又自私。所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唤醒孩子那颗感恩的心,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身边开始。
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
记得我刚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以前的班主任老师,正准备生孩子。有一天上课,我发现孩子们非常高兴,而且有些心不在焉。最后一个孩子实在按捺不住了,他对我说:“老师,吴老师生宝宝了。”听到这个消息,班级更是热闹起来。“嗯,我知道了。”“你们有什么想法”“甘老师带我们去看看,好吗?”“当然!这也正是我想要做的。”面对孩子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非常高兴地答应,班级中再次一片欢呼。那一刻我看见的是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后来,全班同学都去了,他们见到了自己想念的老师。
在孩子们的礼物中,我看见了孩子们亲手折的近六百个幸运星。那一刻,我想无需什么言语,无需什么道理,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真情已经在活动中得到反映,同样他们也体验到了付出自己真情的快乐。当然,在后来的主题队会中,我又将这个活动的意义在班级中进行了讨论,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在课堂中得到了应有的提升。其实,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学会关心别人,这里包括关心他的老师、同学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们体验到付出真情的快乐。
二、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吸引许多学生,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良好的传统。所以,我借助班会、晨会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样感恩主题活动。例如,借助母亲节,我让大家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说勤奋、唠叨,有的学生说母爱、勇敢,有的学生说体贴、无微不至等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其实,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重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情感———母子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
同样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使得弘扬感恩情怀也成为我们班级的主旋律,这也很好地抵制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教育了更多的学生。
三、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其实,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经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
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让学生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也可以很好地熏陶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大感恩情怀,所谓大感恩情怀,是指感恩对象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班主任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怀安中学:曾永花
2011 年 7 月
第三篇: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光阴荏苒,时间转瞬即逝。我从2000年毕业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工作踏实认真,方法得当,所带班级受到家长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又重要的。从我当上班主任那一刻起,我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我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我燃烧了自己火样的青春,收获的是学生们丰厚的感情。回想着几年的点点滴滴,我真的无怨无悔;面对着几年充实的生活,我真的无怨无悔!
下面我谈谈如何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让学生明白父母的伟大,让学生学会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学会做人,围绕这一主题,我们班举行了“孝心献给父母”的班会课。为了促进学生和父母的交流,唤起学生对父母的孝心,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我决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班会课,为双方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以表达子女和父母之间互动的爱。一段深情地歌颂母爱的演讲录音《妈妈,我拿什么报答你》,拉开了班会的序幕,这时,我要同学们去到各自的父母身边,仔细端详父母,并上讲台向父母说一句深情的话。(摘录)
“每天天未亮,妈妈就起床为我煮早餐,煮好后再叫我,爸爸为了中午让我休息一会儿,常常不午睡。”
“每当我不开心时,爸爸总是开解我,给我讲故事,哄我开心。”
“我喜欢弹钢琴,爸爸给我买了钢琴,还在外面给我报班,我在教室里学,父亲就在外面等。后来我因为怕吃苦、没恒心,竟放弃了弹琴,我辜负了父亲的一片苦心,觉得对不起父亲。”
这时我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纸,让他们在纸上写上姓名,这时全班同学感到莫名其妙,随后老师提出要求,请把你们父母的生日准确地写出来。一时间许多同学愣住了,有的同学叫到:“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办?”当场交上来的纸条中有17人没有写上他们父母的生日而交了空白卷。于是老师提出问题,你能否想起你过生日时你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吗?同学们讲了父母如何给自己过生日的事。接着老师又追问:“父母单是过生日那天对你好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是。”“平时父母又是怎样做的?”有的同学讲到生病时;有的同学讲到天冷时、下雨时„„此时班里一片寂静,许多同学很受感动,觉得自己没听父母的话,表示从现在起一定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做个孝顺的好孩子。同学们反思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纷纷表示要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一定要努力学习,„„同学们讨论决定今后要把爸爸妈妈的生日牢牢记在心间,为爸爸妈妈过生日。这时,我要求同学们展开讨论:你打算怎样把孝心献给父母? 让学生想象“假如父母离开你”或者“你离开父母”的情景,激起学生内心爱父母的情感。同时,我又邀请了几位家长发言,有一位家长很激动,发言过程中几次哽咽。最后,由我总结,提出要求:回家之后至少做三件让父母开心的事,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帮父母做家务事;向父母表示关爱。
班会课最后放歌曲《鲁冰花》,在这首深情的旋律中,我让学生全体起立,感谢家长,感谢老师、感谢那些曾经和正在帮助我们的人,让我们把对他们的敬意转化为无穷的动力,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班会课在深情的旋律中结束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眼睛模糊了。泪,滴在脸上,热热的;流到心头,甜甜的„„通过这堂班会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应该关心体贴父母,一些同学不再任性,能礼貌待人,主动帮助同学,关心他人,也使我们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许多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们的孩子自从班会课后,有了许多改变,会与家长沟通,会关心家人,会做家务,会„„,感激之情溢满听筒。
这次班会课,学生感动了,家长感动了,老师感动了。
感恩:一个恒久而鲜活的话题。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繁杂的现代生活;学会感恩,我们才能微笑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第四篇: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
家长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学内容:家长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使家长明白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2、让家长了解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让孩子和家长在其乐融融的亲情中一起成长。
教学重难点: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各位尊敬的家长,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在家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然而由于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久而久之,孩子便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许多孩子对自己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却唯独不记得父母的生日。我们的孩子已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只会把别人的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只会一味索取。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和家长共同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们家长怎样教孩子学会感恩。(家长可以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感受)
二、家长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1、家长要做出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就说明榜样的重要性。有很多家长这方面做得很好,非常孝敬老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也很注意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可也有少数成年人对老人不孝不敬,对别人冷漠麻木,获得救助不知感恩回报的人也屡见不鲜。有的人借了人家的钱不还,见了人家躲躲藏
藏,还有人赖账,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好。一则公益广告让很多人感触很深。其中有这样两个画面:一个镜头是女儿每晚都把热乎乎的洗脚水端到妈妈的房间,为妈妈洗脚;另一个镜头是一直都在旁边观察的小男孩,颤悠悠地端着洗脚水,来给他妈妈洗脚。画面感人至深,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让孩子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他们一直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默默为孩子付出,但孩子们可能不曾细细体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你的?都为你做过哪些事?他们是否曾做过下面这些事:放学后或天黑了不见你回家,四处寻找;下雨了,为你送雨伞;下雪了,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们赶忙找医生……当孩子们想到这些事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只要默默地为孩子付出就行了,这种爱虽然很珍贵但却不足取。孩子都不知道你为了养育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不了解你的辛苦怎么会想到感恩。爱就要让孩子知道,让他深刻体会到你的艰难、不易,他们才能想到感激到父母的恩情。不然,他们可能会觉得父母做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轻而易举的,哪里会知道感恩。
3、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现在不少家庭都是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过分溺爱,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大人包办,孩子能做的事情大人也包办,更不要说让孩子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只要孩子为父母做一些端茶送水的事情,父母马上会心疼得连声说“我来,我来”。有的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抓紧时间学习,其他的事情家长全包。从来不给孩子为父母做点事情的机会,生生地剥夺了孩子对父母感恩的念头。
4、让孩子体会被人感谢所带来的快乐
家长不妨可以营造这样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让孩子帮您做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谢谢他;也可以让孩子去帮助身边他可以帮助的人。让孩子在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感谢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如果被帮助的人没有回应,孩子虽然会很失望,但是这种失望的经历正好可以用来提醒他,如果有人帮助了他,那么一定要说谢谢。父母应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去理解、去尝试,这样孩子就能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5、将感恩之心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深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同时,更有师长的谆谆教导、长辈的精心呵护、朋友的无私帮助、大自然慷慨的赐予、甚至路人一次毫不犹豫的援手,哪一样不值得我们感恩呢?我们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见到长辈问声“你好!”受到别人帮助说声“谢谢!” 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等等。让感恩之心扎根于孩子的内心深处,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让孩子真正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值得我们骄傲的接班人。
6、通过影视资料、故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千手观音》、《一个也不能少》等影片,学唱《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父亲》、《常回家看看》、《为了谁》、《烛光里的妈妈》等感恩教育歌曲。
三、组织讨论:
1、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方面你有哪些认识?
2、你以前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今后你准备怎么做?
(家长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四、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孩子们学会感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悟自己的行为,让这个世界多些爱。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作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个人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将不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及满足。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一个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和谐,才会亲切。人的生命才会变得无限精彩。
姓名:张晓旭
单位:凤翔县城关镇铁丰小学
职务:教师
手机:***
电子信箱:925008527
通讯地址:陕西省凤翔县城关镇铁丰小学
邮政编码:721400
选送单位:凤翔县城关镇铁丰小学
第五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怎样才能让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呢?首先,积极营造“感恩文化”,创设感恩氛围。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其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人间自有真情在,付出总会有回报。通过活动,同学们懂得了感恩是义务,更是责任!心存感恩,健康成长。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心怀感激之心,真诚地感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更加美好!
关键字:感恩意识小学生 知恩图报 行动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渗透着感恩教育:“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受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然而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爱的误区”,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许多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他们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有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别人。在他们的眼中,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极不相符的画面:孩子看到父母烧好的饭菜不合胃口,便把碗一推.翘起嘴巴大叫:烧的什么菜,我不喜欢吃;顽皮的孙子坐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骑马;爸爸、妈妈喂孩子吃饭,孩子还挑三拣四.提要求,不满足他,就不吃等等。这些现象表明,很多孩子缺乏感恩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养尊处优,唯我独尊,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已经习惯了被
爱,甚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觉得被爱是理所当然的。你对他们有一点点不好他们都能感觉出来,而你对他们有一百个好,他们却表现的麻木不仁。“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呐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唤醒学生那颗感恩的心。我觉得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积极营造“感恩文化”,创设感恩氛围。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全体学生学唱感恩歌曲,如《妈妈的吻》、《母亲》、《感恩的心》等,在歌曲中感知恩情,在歌曲中培养感恩之心。借助班会、队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活动。如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恩简报”,设计“感恩”的标语,编排“感恩”的节目等。此外,我们还应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这些传统美德,渗透感恩情怀。让学生通过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很好的熏陶学生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还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对一些感恩意识严重缺乏的学生,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家长配合,最好能争取亲友的共同教育。亲友、老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感恩,才会更好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其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拿教具。关爱理解父母,通过给父母盛一次饭,洗一次碗,端一杯水,说一句感恩的话,写一封感恩的信的方式来表达。我认为从这些生活点滴都可以进行感恩教育,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导之恩,别人的帮助之恩。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初见成效了。那么如何让感恩教育深入孩子心中,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以下几项感恩作业。
(一)、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二)、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三)、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四)、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杯水等。
(五)、我为家里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子,洗碗、洗衣物等。以上作业,同学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可以写《感恩活动日记》,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记得那天中午,我回到学校,同学们都在教室门前玩儿,不一会,有两名同学拿了两块一元钱的雪糕放到了我的面前,说给我吃。当时,我很诧异,因为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我很疑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我再三的追问下,这两个孩子终于说出了原因。她们说是因为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能为我们全班同学买雪糕,所以我也要给老师买雪糕。知道了缘由,我非常的感动,也很欣慰。不是因为雪糕,而是因为孩子们学会了感恩…… 我的努力付出没有白费,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爱的博大,我的爱感染了孩子们。
人间自有真情在,付出总会有回报。在活动中,学生们主动给父母送礼物、送贺卡,主动拥抱父母,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洗碗,叠被、拖地,有的学生从每天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小事做起……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恩之举,平平常常的小事,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通过活动,学生们懂得了感恩的意义,明白感恩的道理,知晓感恩的责任,感恩的种子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有的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孩子以前不太懂事,没想到在感恩活动中一下子长大了。”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感恩教育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在日常教育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通过感恩教育,同学们在参与中真正的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家人的关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老师和同学交上了一份份充满感恩的答卷。通过活动,同学们懂得了感恩是义务,更是责任!心存感恩,健康成长。
“教育的归宿在于养成,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我们的生活将因此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