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文艺复兴[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21:0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9课文艺复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9课文艺复兴》。

第一篇:第9课文艺复兴

第9课文艺复兴

课前检测题:

1、西欧封建社会里拥有土地最多的是()

A.国王B.立功的贵族C.基督教会D.割据一方的封建贵族

2、欧洲中世纪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占地最多的封建主是()

A.教皇B.国王C.贵族D.公爵

3、中古时期,在西欧最盛行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教伊斯兰教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

A.封建君主B.大封建主C.罗马教廷D.当时最富裕的商人

课堂检测题:

1、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

学实验精神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

2、被恩格斯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但丁B.达·芬奇C.拉斐尔D.莎士比亚

3、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品是()

A.《最后的晚餐》B.《神曲》C.《罗密欧与朱丽叶》D.《哈姆雷特》

4、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B.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基督教文化的发展D.封建世俗文化的兴起

5、《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该作品体现了()

A.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B.理性主义的时代精神

C.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D.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6、阅读下面材料: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

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请回答:

①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

②这一变革的性质是什么?以什么为核心?

③这一变革最先在什么时间在哪儿出现?

④在这场变革中产生了哪些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第二篇:《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合作学习案例知识竞赛模式

一、分组合作学习知识竞赛模式设计

我们采用二乘二分组模式,就是一个小组由4人组成,每排2人,小组共有2排,可以分为2个子组,在合作学习中,首先是个人的独立学习,然后是2个子组内的初步交流,然后是32个子组之间的交流,最后是全班大组之间的交流。

合作学习的知识竞赛模式,就是将课本知识罗列成众多的知识点,按照平均搭配的原则,分成与班级组数大致相等的几组题目,小组抽签回答哪一组题目,比赛看哪一组得分最高。一般每组题目5个,前三个相对简单,抽签指定对象回答,同学不得提示,目的是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准备答题,都为小组做贡献;后两个问题相对难一些,小组成员自由回答,或者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可以提示两次,目的是照顾学习程度相对较高的同学,发挥他们的特长,同时,互相提示也可以加强小组合作。

二、内容选择

合作学习的知识竞赛模式,一般在复习的时候使用,也可以选择知识含量非常高、知识点非常多的章节进行。

《文艺复兴》一节,仅仅人物就有18个,知识点非常多,完全可以用知识竞赛模式组织教学。

三、学生准备

首先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将《文艺复兴》通读一遍。

其次,教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将本节内容设计成你认为老师可能提出的5个问题,并制定答案,写在小组的共同作业本上。要求第一位同学的5个问题写完后,后面同学再写自己的问题,不能与前面同学的重复。

第三,全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逐题讨论每一个问题的严密性和答案的正确性。第四,推荐代表全组回答较难问题的同学,至少两人,并要求所有同学做好准备。

四、教师准备

教师在学生准备的同时,将《文艺复兴》分解成6组30个问题,并制作成6张卡片。A组

1.拜占庭帝国灭亡于何时?(1453)

2.布鲁诺是哪地人?(意大利)

3.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是谁?(培根)

4.为什么说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最先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

5.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条件有哪些?(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保留较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拉丁文学者多)

B组

1.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谁?(但丁、乔托)

2.米开朗琪罗是哪地人?(意大利)

3.伽利略证实“太阳中心说”的方法是什么?(自制望远镜观察)

4.《蒙娜丽莎》怎样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歌颂的是人而不是神、幸福、微笑)

5.什么是人文主义?(指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追求现实幸福生活而不是来世天堂、提倡认识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C组

1.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美术三杰”是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2.拉伯雷是哪国人?(法国)

3.开普勒的科学贡献主要是什么?(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日运行规律)

4.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止时间。(14-17世纪)

5.文艺复兴的本质是什么?(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或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D组

1.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谁?(莎士比亚)

2.伊拉斯谟是哪地人?(德意志)

3.“欧洲绘画之父”是指谁?(乔托)

4.“太阳中心说”提出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动摇封建神学理论基础、推动科学发展)

5.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是什么关系?(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解放思想提供科学知识、新航路开辟进一步推动文艺复兴)

E组

1.说出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2.马基雅维利是哪地人?(意大利)

3.“人文主义之父”是指谁?(彼特拉克)

4.《唐吉诃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讽刺骑士武侠、揭露教会黑暗)

5.文艺复兴和天文学革命是什么关系?(文艺复兴开始打击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为天文学革命提供思想条件;天文学革命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推动文艺复兴)

五、竞赛

教师先讲明竞赛规则,一是前3个问题指定回答,同学不得提示;二是不准打开书和有关资料,非当场回答小组监督,有一人提示或翻书,扣去10分;三是每小题20分,每个小组可以获得本组问题最高100分得分;四是每个问题等待5秒钟,本组回答不出的问题其他组可以抢答;五是抽签剩余的两组题目抢答;六是按照最后得分高低获得等级加分,依次为8、7、6、5、4、3分。

各组派遣代表抽签,教师写出各组代号,按照抽签顺序答题,写出各组得分。

竞赛完后,选择几题学生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简要讲解。实际结果是B组4题、D组5题、E组5题、F组4题、H组3题5题学生大多没有弄清楚。

六、小结

先布置任务,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之其它课型,学生的热情很高,都怕自己这一组落后。各个小组每人设计5个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不能有雷同问题,迫使小组成员关注其他同学的问题;逐题讨论,加强集体合作,提高效率。一个小组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由它组抢答,有利于调动其他组的参与,也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问题不得翻书和资料,其他组监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真精神。

这一设计,充分动调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有学生,无一例外,都做了充分准备,真正是全员参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尽管有4个问题学生无法解决,但其余36个问题都获得了圆满解决。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都为本组争荣誉,尤其是抢答的时候,很多学生问题一完立马起来回答,合作学习取得了突出效果。

反思这一模式,缺陷是不利于对某个问题作深入的探讨。

第三篇:教案文艺复兴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代表人物及人文主义概念;德国的分裂;马丁·路德的观点;《九十五条论纲》;新教;(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和意义;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和马丁·路德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引言反映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和第一目讲述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可视为这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建议教学时注意前后联系,引导学生从人文精神发展的宏观历程中对这两大运动准确定位。同时,两大运动影响深远,有大量的古迹、资料流传至今,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议教学时充分运用。

学法指导:多媒体教学,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课堂探究与合作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时间:

14、15世纪

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

3、条件:意大利各城市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合作探究】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地理优势: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4、影响:

(1)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二、文艺复兴:

1、产生的条件:【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 经济:①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发。

文化:②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文化典籍。

人才:③不满宗教文化钳制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政治:④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逐渐成长,要求追求现实享乐。【教师总结】: 人们正是在研究、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与教会文化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2、含义和实质: 含义: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小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4、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①“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②美术三杰。

5、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

(1)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

16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达到高潮。

(教师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2)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是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促使宗教改革的出现。

③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

④自然科学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和神权独裁。(4)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

2、性质:

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3)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④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合作探究】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异:(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第四篇:《文艺复兴》教案

《文艺复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和性质;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人文主义;各国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学、艺术作品、自然科学成就、思想家的观点,探究其革命倾向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原因和人文主义是重点之一,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本身就是首先从意大利兴起的,成就最大的国家也就是意大利,而高中历史学习重点在于提示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和思维含量较大的理性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也是重点之一,因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冲破了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牢笼,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世界观和哲学观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本节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因为高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是比较欠缺的,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手段方法}

1、指导学生运用因果分析方法认识文艺复兴的发生,注意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2、在学习文艺复兴的成果时,指导学生抓线索、列表格、提纲挈领,切忌面面俱到,对某一人物或作品过多涉及,舍本取末。

{课堂类型} 新知识授课

{板书设计}(略)

{教学程序}

一、学习新教材

(一)学生看书并讨论,教师把要求用幻灯打出来:

1、什么是文艺复兴?它的实质是什么(或者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什么地方?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普遍性的结论来?(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实例)

3、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

4、文艺复兴在各国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将他们的代表作列出来。

在学生看书或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进程并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这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二)师生一起讨论上述问题,消化教材第一、二目。

1、这一问只要学生看书认真,应该能够回答得出来。但是,要真正理解“文艺复兴并不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却不是很容易的。所以,设置以下问题以加深印象。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问题和参考答案事先制作成幻灯片)材料一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断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请回答:以上两则材料,对文艺复兴的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材料一认为文艺复兴是“真理的重新恢复”,材料二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材料二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文艺复兴只是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形式,实际上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前两个小问较为简单,教师不用作无用功。第三小问对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教材上没有阐述相应的观点,需要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教师应作分析。回答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因为这样题目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建议教师至少请三位同学发表看法。参考答案:文艺复兴运动是“意大利北部几个城市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由此可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说明:此题还可以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或者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或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回答。

3、对人文主义的评价应结合时代背景和其核心主张进行,不可空谈理论。教材的评价当然就是理想的参考答案。

(三)师生一起学习教材第三目

导入:文艺复兴还有另一个重要成果,那就是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人类科学史的一次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回顾起来,似乎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了它的研究法而不断稳步发展。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性。„„事实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请大家思考一下,自然科学为什么会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出来呢?

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

学生看书不难得出以下两个条件(可叫一学生回答):

一、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重视发挥人的创造力,重视探索和实验,这些都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恩格斯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2、近代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 在介绍自然科学成果时,也应有侧重点。本课的重点应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因为恩格斯曾经说过:“„„他用这本书(指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由此可知,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的标志。而学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时重点则应放在意义上,当然要明确其意义必须首先明白该学说提出的时代背景。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现在看来并非科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介绍主要科学家的事迹时,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被活活烧死罗马鲜花广场上。

二、作业

让学生读《十日谈》或者《堂吉诃德》,说说这些著作是如何体现出作者的人文主义精神的?

第五篇: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第二、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8世纪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文艺复兴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对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它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第二、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与之没有彻底决裂,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第三、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

总之,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首先冲破神学世界观的是在天文学领域:

1、哥白尼第一个向“地球中心说”和教会权威挑战。1540年他写成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本身也在以地轴为中心自转。这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获得解放的标志,从此自然科学独立地迅速地发展起来。

2、布鲁诺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1584年出版《论无限、宇宙和众多世界》指出,宇宙是无边际的,因而没有中心,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太阳系一样的天体,宇宙是物质的、统一的、永恒的,有自己的规律。地球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3、伽利略是意大利杰出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1609年,他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颗卫星,注意到金星有盈亏现像,太阳上有黑子,银河是由无数发光的恒星所组成。这些成果直接间接地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4、德国天文学家凯普勒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凯普勒的发现,突破了哥白尼学说的圆形轨道的传统观念,并把它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思想。

伊拉斯谟是16世纪誉满欧洲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于长篇讽刺作品《愚人颂》。

1、他通过“愚人”女子登台说教,夸耀自己的品质,嘲笑和辱骂教皇、主教、僧侣以及贵族的愚昧,抨击神职人员的贪婪和淫荡,揭露封建贵族的腐朽、虚荣和好战。伊拉斯谟赞美人生,提倡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他主张实行世俗政治,反对神学思想和神权独裁,要求清除教会积弊,建立合理的教会。

2、伊拉斯谟攻击的主要是经院哲学家,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教会教皇制度。他同教会的斗争,给与后来宗教改革家反对教皇的统治以极大帮助。

3、由于阶级偏见,他害怕人民,把人民诬为多头兽,从而使他和人民隔绝起来。

试述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及其人文主义思想内容的特点。

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当数“文艺复兴运动”了。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导言”中明确地为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历史定位:“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① 这是一场最具深远历史影响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端于欧洲,波及全世界。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生于十四世纪欧洲大陆南部的意大利地区②。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并非偶然,这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结构状况、文化氛围有密切关系。14—16世纪,是欧洲,尤其是西欧开始迈向近代时期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段时期中,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经济冲破欧洲的封建社会的枷锁逐渐发展起来。意大利地处地中海中部地区,这儿正处于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地带,资本主义工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因此,早在14世纪初期,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地区就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带有近代化色彩的工商业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那不勒斯、米兰等等。这些城市成了欧洲资本主义新文化运动诞生的摇篮。这儿拥有丰富的古希腊罗马遗留下来的古典文化遗迹、遗物;在东西方商业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从东方的拜占庭与阿拉伯人那儿传入了大量的古典的文化典藉,同时也从东方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文化意识;最重要的是:这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城市,与中世纪封建主义的城市的气氛完全不同,具有活泼的世俗城市气息,思想禁锢比较少,有利于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这些城邦的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统治者,例如美第奇家族,有意无意地鼓励这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这场新文化运动传播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中文的“人文主义”一词译自英文Humanism。这一英文词,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中文译文。除译成为“人文主义”之外,还被译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其实在这儿译成“人本主义”一词最能体现其基本的含义。这场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他们主张世界应该以“人”为本位,而不是以“神”为本位。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神”主宰一切。教会(天主教)宣称宇宙的创造者、主宰者是上帝。“上帝是一 切星星与人的主宰”,这是“教父”奥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一书中说的话。教会宣称:上帝才是真正的世界主人,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在,无所不 知的。而人类是生而有罪的、是渺小的、卑微的。人类是上帝的奴仆,是“一群迷途的羔羊”,只能听从上帝的教诲,在上帝的引导下才能走向天国。这种观念支配了欧洲民众一千多年。现在,意大利地区的民 众首先冲破了这种思想禁锢,喊出了“以人为世界之根本”的口号。当时的那些先进思想家们宣称:人才是世界的主人,他们颂扬人自身的价值、人的伟大力量、人的高贵。里昂・阿尔伯蒂(1404?—1472)这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思想家就大声地宣称:“人们能够完成 他们想做的一切事情”。③ 另一位人本主义的思想家皮科・米朗多拉(1463—1494)发表过一篇专门论述“人的尊严”的演说。他 承认是上帝创造了人,但是他认为,上帝并没有限制人的自由发展,而是给予人们“意志和行动的自由”。他在演说中说上帝曾对亚当说过:“我把你放在世界的中间,为的是使你能够很方便地注视和看到那里的一切。我把你造成为一个既不是天上的也不是地上的、既不是与草木同腐的也不是永远不朽的生物,为的是使你能够自由地发展你自己和战胜你自己。你可 以堕落成为野兽,也可以再生如神明。”④ 在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引导之下,人们逐渐摆脱中世纪盛行的欧洲禁欲苦行风尚的束缚,倡导人应该追求现世的幸福,尽情享受世俗的欢乐,而不是 去追寻虚无飘渺的天国中的永生。※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但丁・阿利格里(1265—1321),是佛罗伦萨的一名诗人。也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做过三年佛罗伦萨的执政官,政治斗争失败后,被流放外地。流放期间写成了留传万世的《神曲》 《神曲》意为“神圣的喜剧”。如何理解这部作品的真正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丁在给别人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说过“必须注意这部作品:,它的意义不是简单的而是含有多种意义的。第一种是字面上的意义,另一种是象征或道德的意义。这部作品的主题,单就字面上讲,是人类死亡以后灵魂的状态;就象征意义来说,它的主题是人,他理所应得的奖励与惩罚。” 《神曲》的整体风格仍然带有浓重的中世纪的神学色彩,但他对人性的种种类型和表现做了理性而深刻的描写,在这里批判了中世纪盛行的愚昧,歌颂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他告诉人们只要有理智的指引,节制自己,不犯情感上的罪恶,通过修炼,不需要神父和教会作为中介也能升入天堂。但丁给予人们这样的启示:人,应该探索自身的灵魂,细察自己心灵的深处,超越罪恶与邪念,成为具有社会美德的人。他的呼唤民众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但丁的其他一些作品如《新生》、《飨宴》、《帝制论》等都具有中世纪的宗教神秘主义、封建王权主义的色彩,但是歌颂“人性”的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恩格斯给予了他以正确的定位:“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称他为一位起标志性作用的“大人物”:“意大利曾经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⑤ 但丁是一位体现了时代过渡性的人物。佛罗伦萨的另一个诗人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则是一位成熟的人本主义者,他被人们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我主张称呼其为“近代人本主义思想之父”。果然,人们可以从古希腊的某些思想家那里寻找到人本主义思想的渊源,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反对中世纪欧洲普遍存在的“神(上帝)本主义”意识而产生的。彼特拉克出身名门,其父曾任教皇秘书,从小接受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他用拉丁文写了一首长篇史诗《阿非利加》,因此而在1341年获“桂冠诗人”称号。而真正让他“流芳百世”的是他的抒情诗366首《歌集》,献给他思念之中的美女劳拉。表达了他对劳拉的强烈的爱慕之情,抒发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世俗的情感,充分表达了人本主义精神:追求个性解放、个人的爱情、个人的荣誉,对抗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三位伟大的人本主义的作家是小说家乔万尼・薄加丘(1313—1375)。与前面两位诗人比较,他更大胆地直接抨击教会与贵族的荒淫、腐败与愚蠢。薄加丘是一名商人的私生子,父亲佛罗伦萨人, 母亲法国人。⑥ 出生地点说法不一,童年生活于佛罗伦 萨。早年经商,但他不感兴趣。曾经在那不勒斯大学学习法律六年。饱读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作品。年轻时随父出入宫廷和贵族府第,接触到一些诗人、作家、学者。年轻时写过一些爱情诗,但他专长于讲述故事。留给世人的最佳杰作是《十日谈》。其实他还写过多部文学作品。《十日谈》全书由一百个故事组成。故事情节多数以爱情为主题,塑造了王公贵族、僧侣骑士、市井平民、贩夫走卒各色栩栩如生的人物,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人类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十日谈》全书以这么一句话开篇:“给苦恼的人以同情是合乎人性的事,所有的人都应该这样做„„”。接着叙说1348年佛罗伦萨流行黑死病(鼠疫),三男七女年轻人相约一起到乡间避难,来到穆尼昂河畔一幢别墅住了十天。为了消磨时光,十个人轮流讲故事,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十天一共讲了一百个故事。其中许多故事是挟击教士们的伪善、奸诈,揭露教会的黑暗腐败,鞭挞贵族荒淫、愚蠢和缺乏人性。谴责禁欲主义、赞美爱情、才智。故事情节有趣生动、语言诙谐。模仿罗马散文体,用意大利方言托斯卡纳语写成。薄加丘与但丁、彼得拉克一起开创了近代意大利语文学的先河。《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巨著。该书歌颂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的价值与尊严,倡导发扬人在世俗生活 中的“人性”,因此,有人把它称之为“人曲”。⑦ 把它提高到与但丁《神曲》相对应的地位。继这三位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本主义文学先驱之后,涌现了一大批的继承者。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后期最杰出的人本主义学者当数卢多维科・阿利托斯(1474—1533)与托夸多・塔蒙(1544—1594)两人。前者的代表作是传奇叙事诗《疯狂的奥兰多》,后者的代表作是《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叙事诗。※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地区美术、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的辉煌发展,在人类文化史上光彩夺目,人人赞赏,至今仍然有人认为其时的许多成就后世无可企及。促成意大利造型艺术大繁荣时期的出现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客观的条件而言。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中世纪造型艺术有两种主要风格:东方的拜占庭式和西方的罗马式与哥特式。意大利地区兼有东西方这两种风格。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传统,东方艺术成了意大利艺术生命中的一股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尤其重要的是,意大利境内布满了古罗马时期的光辉建筑和大量雕塑,自然就成了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遗产的保护者和继承者。再就思想意识的主观条件而言,一大批人本主义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为意大利的造型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开拓了道路。十五世纪,意大利已经有许多人在探讨美学的理论性问题。杰出的美学理论家里昂・阿尔伯蒂提出了一个相当进步的美学观点:美与丑≠善与恶。把美的概念世俗化,使它摆脱了中世纪的美学的宗教标准。他把美的范畴作为一个独立的新概念提出来,使美具有了独立的意义,不再和善恶这些宗教、伦理概念纠缠在一起。阿尔伯蒂厌恶中世纪的艺术,认为太矫揉造作。他主张把“自然”作为衡量美的重要标准,要求艺术家深入自然,研究自然的规律,掌握透视法、解剖学,具有体积感等造型手法。文艺复兴早期和盛期,造型艺术最为兴旺的地方也在佛罗伦萨。乔托・迪・波多涅(1266—1337)是佛罗伦萨人,文艺复兴美术领域的先驱。他与但丁相似也具有两重性,既带有浓厚的中世纪的气息,又具有近代精神。他的画的内容与形式都带有浓重中世纪的风格。乔托的画僵硬、不成熟,但画中人物已具有人的真实情感的表现。艺术形式的革新也自乔托开始。传给后世的名作,有帕多瓦的阿里纳教堂三十六幅基督生平系列壁画,还有《圣母和圣徒及天使》等。乔托被尊为“近代绘画之父”。自乔托始,佛罗伦萨出了无数出类拔萃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是十五世纪末叶最杰出的美术家之一。波提切利运用使形体具有动感的微颤的线条节奏,形成体积感,创造幻觉。他的名画《春》,每个人物的线条和谐又颤动,人物轻灵,随风飘荡。最著名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画中的维纳斯笼罩在阴影里,但周围的大海、鲜花却显得明快、清远。这种对比形成了波提切利特有的风格。但是后期,他的作品中弥漫悲观情绪,宗教内容的作品增多,形象僵硬。《哀悼基督》、《圣母像》等都散发着浓重的宗教气息。十六世纪,意大利处境艰难,文艺复兴运动已奄奄一息。美术却空前地繁荣起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丰硕成果突出地体现到了绘画之中:成熟深刻、出类拔萃、气势磅礴,其他时代的作品无法比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完满的结合。意大利连续出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郎琪罗。达・芬奇(1452—1519)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是军事工程师、建筑师和水利专家,理论、实践皆备的画家和雕塑家;又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诗人。达・芬奇一幅作品的魅力成为千古之谜:《蒙娜 丽莎》。《最后的晚餐》是与《蒙娜丽莎》齐名的作品,现存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教堂的食堂中。达・芬奇选择了一个关键的时刻,描绘人们的心理反映。十二门徒在听到基督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之后,各人表情各异,震惊、恐惧、愕然、忿恨。达・芬奇还画了大量的圣母像,如《持花圣母》、《岩间圣母》等。紧接着达・芬奇之后的是米开郎琪罗和拉斐尔。拉斐尔・桑蒂(1483—1520)仅仅活了三十多岁,却是一名丰产的画家。拉斐尔以他所画的一连串的圣母像而声名远扬。《美丽的女园丁》(圣母和耶稣合像图》、《金莺与圣母》、《田野中的圣母》,天界平和宁静的宗教画面中洋溢着人间牧歌式的田园气氛,圣母明媚柔和的眼神注视着她那绕膝的基督,完全是平常人像中慈母的神态。和达・芬奇《岩间圣母》一样,这些圣母像的人物也都构成了三角形的图形。颜色、妩媚、力融汇成一个整体。无疑,《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圣母像中最伟大的作品。风吹动着圣母宽松的披风,圣母怀抱基督款款而来,教皇圣西斯廷跪在下面迎侯。整个画面和谐、动感,圣母的眼神幽幽透出一股哀愁,似乎预感到基督坎坷的命运。画中的圣母更加成熟,母爱流露得更宽厚、深沉。1509年到1517年,拉斐尔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完 成了教皇尤利西斯二世办公室中的壁画。这些壁画画面给人以明朗清晰的感觉。壁画主题是刻划人类精神活动的四个领域:《圣曲辩论》表现神学,《雅典学派》表现哲学,《诗坛》表现诗学,《智慧、温厚与毅力》表现法学。其中以《雅典学派》最负盛名,这幅画气势雄伟,显示了精神的威力和智慧的火花。1520年拉斐尔英年早逝,他的同时代人异常伤感。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的集大成者,后世的效尤者把他作为祖师。米开朗琪罗(1475—1564)的作品气势磅礴、强劲有力显得与众不同。他为罗马画派树立了一座座艺术丰碑。米开朗琪罗也是一位集雕塑家、画家、建筑家、机械工程师于一身的人物,他还是一位经历七十五年风云变幻、苦难历程的诗人,脾气固执、暴躁、又雄心勃勃。他的作品形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潮。《西斯廷天顶画》是在米开朗琪罗和他的雇主教皇尤利西斯二世不断发生摩擦,反对教皇的干涉的过程中完成的。但是,他创造了一幅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壁画。画中没有风景、树木,整个画面是活生生的人体。天顶画由圣经《创世纪》中的内容构成:“神的寂寞”、“创造人类”、“洪水”三组九幅画组成。“创造亚当”是其是最著名的一幅,亚当显得强壮、有力

我是被一个沉重的雷声惊醒的,睁开迷蒙的睡眼,发现烟雾弥漫,往四周观看时才发觉,我已来到了地狱之谷的边缘。

那黑暗幽深的地方,响着不绝于耳的雷鸣般的哭声,我定神往底下望去,除了感到深不可测,完全无法看见任何景象。————————《神曲》-地狱第一层

那山谷的边缘不断传来悲凉嚎哭的声浪,山谷里则狂风大作,永不止息。

我惊骇地发现竟有许多的灵魂无助地在狂风中向前翻滚飘荡,有些灵魂无可避免地冲撞山壁,痛苦的惨叫和凄厉的哭声„„我不忍。

———————《神曲》-地狱第二层

我走进一座宽阔的坟场,密集的坟丘让地表起伏不平。棺材都敞开着,里面有烈焰燃烧,传来悲鸣之声。

走在林立的墓碑间,我想,也许有我认识的人或者曾经认识的人,正在受煎熬

———————《神曲》地狱第六层

这水源比墨还黑,滚滚流动着。我看见水底的池沼中,许多满身污泥的灵魂,他们赤着身子,非常愤怒地相互殴打,撕咬,将彼此的身体弄得残破不堪。

愤怒的人永远得不到救赎,他们只能诅咒,喊叫,在无尽的深渊里咆哮、咆哮„„

————————《神曲》地狱第五层

这里一直下着冷彻心扉的寒雨,巨大的冰雹,混合着刺鼻的恶臭。

到处泥泞混浊,在昏暗的环境中,我看到一只凶猛的怪兽,它正对着浸泡在泥塘里的灵魂们咆哮。

我转身去看那些灵魂,他们遭受着怪兽的袭击,雨雪冰雹不时地打在他们身上,为了减 轻痛苦,他们拼命地扭动着身体,但是,痛苦永无止境。——————————————《神 曲》-地狱第三层

下载第9课文艺复兴[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9课文艺复兴[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文艺复兴的讲话稿

    italian renaissance outline概述 the renaissance was a th to the 17th century, beginning in florence(italia)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and late spreading to the......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

    文艺复兴教学反思

    前几天听了区教学大比武的课《文艺复兴》,做一下总结反思。 《文艺复兴》这节课上得已经比较多了,受到普遍赞扬的是唐云波的《文艺复兴》。她的《文艺复兴》核心就是通过文艺......

    文艺复兴英文简介

    The Renaissance 陈玖霖 英美文化12班 2013704002 The Renaissance refers to the period in European civilizatio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Middle Ages, which was chara......

    人教版文艺复兴教案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教材分析 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

    教案 __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__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建议 本课的重点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难点是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这一核心......

    《试论文艺复兴》教学论文

    《试论文艺复兴》教学论文 依安县三兴镇中学孔令威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系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