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河西区梅江我家宠物店调研
天津市河西区梅江我家宠物店
在梅江您最好的选择 在我家您身份的象征
我家宠物店全称为:天津市我家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宠物机构,旗下四家宠物连锁店,都在梅江一地,易买得超市店、水晶城店、海逸长洲店、梅江宠物医院,我们秉承服务于梅江的经营理念,目前已有固定会员800余人,职工20余人,团队内有A级宠物美容师、B级美容师、高级驯兽师、职业资格兽医师等等精英团队,希望新老客户对我们的服务提出意见和指教,我们将极力改正、不断完善,如您对旗下连锁店服务不满意,请拨打下面的投诉电话,我们将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家宠物店是一家专业的宠物店,经过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注册批准,符合国家规定的服务性行业(非医疗机构)。自开业至今深受顾客的好评,拥有kkc国际认证的宠物美容师团队为您的爱宠提供专业的美容洗护服务。本店拥有国际前沿的美容技术,突破传统运动妆,为您的爱宠量身设计适合他的造型例如(绚丽染色、包毛、剃毛、赛级妆、普通生活妆、欧陆妆、运动妆、木偶妆、田园妆、狮子妆、馒头妆、裤管妆等)冬季特惠洗澡特惠进行中!期待您的致电与光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让您满意!
第二篇:天津市河西区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2年天津市河西区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学**学院**级***专业姓名:**班号:*******
摘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快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键词:文化产业天津市河西区发展
正文: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2012年天津市全市工作的总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在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进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在天津市这一系列要求中,每一个都有与文化相关的内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天津市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完成天津文化中心建设,高标准做好布展、运营和管理。搞好数字广播大厦、数字电视大厦二期、出版传媒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区县、乡镇和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造,继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深入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信息化改造、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开展送文化下基层、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好“海河情”等公益性演出。办好国际少儿艺术节、京剧票友邀请赛、全国相声大赛、全国小品展演、北方鼓曲唱曲大赛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办好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做好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等。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数据资料显示:2005年,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0亿元。从2008年开始,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30%,2009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35亿元;2010年突破300亿元,达到303亿元,两年上了两个百亿台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2.17%上升到2010年的3.33%。2009年,11个文化精品项目成为本市壮大文化产业的有益实践;2010年,本市推出第一批40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59亿元;2011年,再推出第二批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20亿元。
河西区是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河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的奋斗目标。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区,最近几年,河西区按照高品位、多样化、开放型的基本思路,整合文化资源、搭建文化平台、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一手抓公共文化的服务,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2011年至2012年河西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文化示范区、文化产业先进单位、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区等等。为文化大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西区要进一步做好文化方面的招商引资和对这些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植工作,总体来看有一个“一二三四”的发展战略。
“一”,就是要借助现在的优势,2012年天津市文化中心座落在河西区,文化中心是一个市里的重要项目。它座落在河西以后,项目本身会给河西带来一个非常大的一种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文化中心,它会带动周边的一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要抓住这个中心,这就是“一”。
“二”,就是要在整个河西区发展“两个文化带”,一个带就是沿海河,建设海河文化休闲娱乐带,重点发展休闲娱乐业。可分为四大板块,即:小白楼板块、德式风情区板块、天津湾-挂甲寺板块和柳林风景区板块,将来会把它们连成一个串,这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带。再有一个带就是友谊路,建设友谊路文化博览演出旅游带。河西区将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与龙头,在友谊路沿线大力发展会展博览业,形成产业集群。利用文化中心、大剧院等演出资源,因势利导,在友谊路沿线培育壮大演出业。
第三个就是打造三个文化聚集区。这三个文化聚集区,一个文化聚集区在人民公园及周边地区发展文化娱乐业,将围绕人民公园及其南侧新建的西岸金逸国际影城,以大沽路、琼州道、广东路三条街组成一个“H”形的商业街区,培育、引导、扶持、发展时尚、餐饮、娱乐、艺术、休闲等经营业态,将这里建设成为本区及本市一个文化娱乐业聚集区。
第二个休闲文化的聚集区就是在挂甲寺-天津湾培育发展休闲旅游文化。河西区正在努力争取将挂甲寺及其周边的南北大街、寺庙周围与天津湾一起纳入海河旅游开发整体规划,进行通盘考虑,对这一区域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规划,结合新的发展形势重新定位,将其逐步打造成为我区文化、商贸、旅游热点地区。
再有一个就是在陈塘科技商务区发展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陈塘科技商务区作为天津城市副中心,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正在对对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功能区布局和景观设计等深度修编规划,充分利用我区的29家科研院所和8大高校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规划设计等产业,使园区成为高科技企业、高智力人才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的高档次综合发展平台。
“四”,就是我们要有四个龙头产业的带动。这四个龙头产业实际上也是座落在河西区的四个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市广电集团、市出版传媒集团、市旅游集团,这对河西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河西区将梳理区内演出、传媒、出版、会展、影视、广告、旅游、娱乐等文化产业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效益,搞好服务,参与合作,共建互赢,使之成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增长极和展示区,从而进一步带动全区文化产业的质量和规模不断提升。
第三篇: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总体目标和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区委九届十一次会议的工作部署,坚持“规划立区、环境兴区、服务强区”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国际商务城区、多元文化城区、生态宜居城区”的奋斗目标,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改善民计民生,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全面增强河西综合实力,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区属口径生产总值增长17%,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95%;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80亿元;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增长16%;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增长10%;吸引外资实际利用额2亿美元;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级下达的考核指标。
一、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依据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中共河西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小白楼、文化中心城市主中心和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为重点,对我区八大功能区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小白楼商务中心区各大载体的联动开发,提升载体品质和效益。实施解放南路沿线商务商业要素整合,发展主题鲜明、兼备综合的商务商贸聚集带。加快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提升改造,筹建高端商业服务和楼宇经济聚集区。优化友谊路金融服务带现有服务功能,巩固商务办公和品牌消费高端地位。推进陈塘科技商务区建设,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高地。打造人民公园周边特色街区,融合商旅文资源。加快海河沿岸地区综合开发,以展示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服务集聚、科技创新、生态宜居五大风貌为主题,构建特色文化旅游带。加快梅江、梅江东国际社区生态体系建设,推动人居、文化、商业复合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整合楼宇经济资源,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提升商务楼宇品质,打造更多的亿元楼。整合文化资源,联合市报业、广电、出版等产业巨头,引导扶持演艺、设计、策划、传媒、影视、广告等产业落户我区,探索在河西区打造创意产业基地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餐饮、休闲、房地产、社区、家庭服务档次,积极发展酒吧、咖啡厅、会所等文化娱乐业,建设天津湾美食街,开发德式风情区、桂发祥、海河沿线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金融保险、航运物流、商务服务、中介服务,培育咨询、鉴证、代理、评估等优势行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绿色住宅、出国留学人员和高校师生创业基地建设,加快陈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5个专业孵化器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好招商促商工作 强化驻外招商局和六个产业化办公室的功能,密切与驻津商会、市驻外机构和优秀中介单位的联系,加大委托代理招商力度,进一步拓展宽领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资格局。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提升招商引资信息化程度,办好河西商务商贸节。注重招商引资效益,瞄准国内外500强,引进10家左右重点企业。及时做好项目对接,做好育佳大厦、富裕广场三期、天津湾三期等楼宇项目招商。为联合广场、富润中心、国贸广场、天津国贸中心、文博商城、尚8科技孵化器等工程开工建设搞好服务。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落实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拓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实施全民创业、企业培育、载体建设、技术改造四项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培训,为中小企业和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搭建信息化服务、法律维权服务、金融创新服务和市场拓展服务平台。发展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中小企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建立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助发展科技型企业责任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小巨人企业达15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结合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对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强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转化、传统企业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河西区全面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河西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经济运行分析平台”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实行动态监管。整合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充分发挥国投公司职能,搞好资产运营,提高运营效益。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完善国有资产运作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财政管理和审计监督 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搞好收入进度分析。加大稽查、清理欠税和异地经营企业转入工作力度,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和综合预算编制,加强项目支出评审论证,提高预算编制、项目支出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坚持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财政监督和依法审计,建立覆盖全部财政资金及政府负债的审计工作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政策性刚性支出,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民计民生等公共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努力保障改善民计民生 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1-2所公办幼儿园,新建1所民办幼儿园,建立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站,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强化小学学区中心校引领与辐射作用,搭建教师一对一校际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作,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率100%。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发挥优质高中引领作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中学一对一互助机制,举办中学第八届教学节。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设立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整合优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好全国第三届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参赛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举办民办学校校长培训,提升民办教育水平。拓展“512”市民教育网络,推进城区终身教育发展。加快教育基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42中三期工程竣工,启动海河中学建设工程。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着眼多元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西岸品牌,继续办好西岸艺术馆、西岸金逸国际影城、上海三联书店天津西岸书屋,投资开办北京三联书店天津西岸书屋。成立天津市西岸剧场有限公司,筹办西岸相声茶楼,开办西岸书画院。继续与《天津日报》集团、天津新闻出版传媒集团、驻区文化团体等单位合作,举办西岸艺术节、天津图书节、文化产业论坛等大型文化活动。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河西区文化中心载体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办好河西区第六届社区文化擂台赛、三北地区书画作品联展等活动。严格文化行政执法,创造公正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继续抓好竞技体育,争创新的佳绩。
做好医疗卫生工作 全区将进一步规划卫生资源布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改造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筹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妇幼保健中心。继续保持万人口30万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全面落实2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实行社区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政策,确保药品网上统一采购和统一结算。均衡发展“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社区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依托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联合体,完善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调配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推进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探索开展远距离社区医疗。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居民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河西区将把经济增长点作为增加就业的着力点,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十类”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就业人员技能培训。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把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扩面重点,建立参保与就业联动机制,将新增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监察网络体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努力解决困难群众诉求。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站)设施和服务,再建4个中心5个站,筹建1个国办养老机构。扎实有效开展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争创全国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区。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全区推进社区服务载体建设,合理布局,再建一批功能齐全、服务完善、满足居民群众活动需求的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坚持居民代表评议居委会和居委会评议街道办事处等制度,建立社区居委会主任奖励表彰机制。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着力搞好便民生活服务,提升5—10家示范菜市场,促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加强统计分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继续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工作,保持团结稳定良好局面。进一步做好计生、物价、人防、对台、保密、档案、红十字、地方志等工作。
三、努力提升城市建管水平促进城区环境持续改善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配合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工作。优化道路交通、区域路网布局,完善城市载体功能。计划房地产开工面积320万平方米,竣工75万平方米。配合地铁5、6号线等重点工程做好拆迁工作。计划完成拆迁项目9个,拆迁量34.9万平方米,拆迁户数6722户。做好龙顺园小二楼还迁进驻工作。天嘉湖三期,和静家园1号、2号楼项目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搞好德式风情区建设,完成创智天地项目建设。启动徽州道改造项目,完成陈塘科技商务区东江道、怒江道等道路改造。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河西区以国家卫生区复验为契机,贯彻落实《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以管理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城区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监督考评体系。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城管通”、“园林通”等技术手段,对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情况实现动态监管。促进建管养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养护作业市场化。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河西区将积极开展生态城区创建工作,落实生态城区建设指标,确保生态城区建设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境质量。加强六条景观河道和四个湖面巡查,确保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推进国家园林城区创建工作,实施增绿工程,打造精品绿化景观,新建绿地8万平方米,改造绿地32万平方米,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
深化市容环境整治 全区继续开展新一轮大干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道路整治、楼体立面整修、社区改造、广告牌匾规范等工作。改造道路20条26万平方米,整修公园1座、社区15个。提升环卫长效管理水平,提高垃圾清运服务质量,创新清扫管理模式,促进环卫工作再上新水平。加大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力度,提高综合完好率。实施新城小区、美好里等20个小区25.6万平方米道路养护维修。完成管道疏通990公里,掏挖各型井30万座,维修检雨井1800座,排水养护质量合格率100%。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区创建成果,确保国家卫生区复验工作顺利通过。
四、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确保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政府与人大、政协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并征求意见。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进一步提高解决率和满意率。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重大决策调研论证、专家咨询和公示听证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巩固“五五”普法成果,科学制定“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依法开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全区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社区安全防范工程,整合行政、民力和社会资源,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治安重点地区治理力度,建设市行政中心治安派出所。强化动态信息预警机制,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不断提高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攻坚破案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全面提高政府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联动作用,形成协调统一、齐抓共管的大调解格局。完善诉前联合调解中心的运行机制,扩大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受理范围,成立劳动纠纷、商品房买卖、个人贷款、交通事故等调解工作室。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坚持领导干部集中接访下访和包片包案制度,坚持领导、部门每周维稳工作例会制度。坚持为民服务网络专线电话、区长信箱、民生信箱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坚持信访首问负责制、“政民零距离”办理,巩固上下、横向、内外联动工作机制,切实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强化安全监管职能 全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大力推动社区安全文化和安全培训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加强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高层建筑、公众聚集场所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严格治理车辆违法超限超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探索利用智能化手段治理交通秩序的新途径。建立“多警联勤”消防执法制度,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安全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全区安全稳定发展态势。
五、努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效能
完善政府服务体系 河西区将努力营造具有一定吸引力、影响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务、窗口式服务和网上服务的审批办事平台,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数字河西”工程,加强大网络、大平台、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区各职能部门统一互联网出口,在云计算平台建设基础上,推进政务一体化平台和物联网在数字城管、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整合应急指挥视频监控资源,推动数字城管、政府热线综合服务系统的应用。通过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开通“重点企业服务直通车”,营造亲商、重商、富商、安商的服务氛围。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则,河西区将依法管理区域经济、民计民生、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安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增强公务员法制观念,完善政府部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政府执行力建设,确保政令畅通,严抓工作落实。切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健全政府效能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格限时办结和服务承诺制,督促广大公务员依法、廉洁行政。健全规范行政执法投诉制度,拓宽监督渠道,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政府队伍建设 坚持“四个所有”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严格执行招考程序。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规范竞争性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确保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职位职数管理,建立健全公务员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大公务员考核力度,创新考核方式,改进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措施。落实人才强区战略,培养和引进优秀专业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第四篇: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津质技监河西发„2009‟8号
关于印发《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安全专项
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按照市委、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安排及市局相关文件的要求和部署,我局制定了《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二OO九年四月三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装饰材料 治理 通知
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年4月3日印发 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
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天津市质监系统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监管体系和监管网络,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全力以赴地实施好我市民心工程,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我局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五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密围绕国务院部署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坚持治标和治本、扶优和治劣相结合,对涉及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质量安全进行治理,为群众创造放心、安心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建立全区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实现动态监管;依法查处不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生产有害物质限量超标产品的违法企业,取缔制假黑窝点;着力解决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甲醛、苯、重金属、氨、放射性核素等有害物质限量超标问题。同时,强化生产企业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基本建立起以相关行业协会为主导的行业自律机制并有效运行;建立“产品质量举报奖励制度”;健全已有的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行业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长效质量监管机制。通过舆论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引导群众适度装修,理性消费,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财产安 全,促进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行业健康发展。
三、治理重点
(一)重点产品:家具,室内装饰装修用各种人造板,溶剂型木器涂料,水性墙面涂料及腻子,胶粘剂,地毯及地毯胶粘剂,瓷砖及天然石材,室内建筑用混凝土外加剂,壁纸,卷材地板等十类产品。
(二)重点单位是:有过质量违法记录、消费者投诉、媒体曝光、通报和召回、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健全或运行无效以及抽查不合格的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生产加工假冒伪劣产品的黑窝点。
(三)重点区域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较为集中且问题严重的区域,以及制假制劣违法行为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
四、工作措施
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专项治理要在已开展的十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基础上,继续运用查、治、管、扶、建的工作方针,落实各项治理措施。
(一)全面开展清查、抽查和检查工作。一是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清查,不留死角。建立完整的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实施动态监管。二是配合各质检机构完成此项工作抽样任务。同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安排执法检查,发现一般问题,责令改正;问题严重的,予以立案查处。
(二)加大处罚力度,惩治违法行为。一是充分行使《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现场检查权、查阅复制权、查封扣押权等监管职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对照10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等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依法查处违反相关标准、无证生产、标实不符、质量欺诈和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制假黑窝点;对有毒有害物质问题严重的产品,坚决予以没收、销毁、召回;对性质恶劣的、屡打屡犯的企业及窝点,坚决纳入“黑名单”上报市局。三是狠抓典型案件,深刻剖析、揭露行业潜规则,警示企业,震慑违法,净化市场。
(三)对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实施全过程监管。一是严格区域监管。要按照分类监管的要求,制定巡查制度,对有关生产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回检查,重点检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情况,对发生过质量问题的企业要定期回访,监督企业整改。二是严格准入许可。严格实施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属于生产许可证、CCC认证的产品,必须获证后方可生产、出厂、销售。三是严格把好厂门。督促企业建立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控制体系,严把原材料进货关,防止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材料进厂;严把生产过程关,防止不合格产品下线;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凡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建立原材料进厂和产品销售台帐,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提高监管有效性。
(四)加强帮扶,促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高。一是指导帮助质量保障能力差的企业改善环境、更新设备、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鼓励引导大企业帮助小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二是扶持好产品、好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强化质量意识,促进自主创新,增强竞争实力。三是深入扶优扶强,开展“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完善名优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集中治理工作。
(五)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建立日常监管信息互通机制,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地区的产品质量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网络。二是建立健全质量问题快速反应机制、质量安全预警机制、生产者质量自律机制。三是完善标准体系。清理一批企业备案标准,对不符合国家制订产品标准的基本规定和强制性要求的,责令企业停止执行。四是建立和完善索证索票、原辅料进厂台帐、产品销售台帐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追溯召回制度,完善应急应对机制。
五、工作步骤
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从2009年3月 起到11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
(一)清查建档阶段(2009年3月—4月)。深入学习领会有关专项治理行动精神,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治理方案,部署专项治理工作。对辖区内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调查,全面摸清本辖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底数,逐一登记建档。
(二)集中治理,狠抓落实阶段(2009年5月—9月)。围绕安全性质量指标,逐个企业、逐个产品、逐个区域开展集中治理,重点解决生产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三)中期总结阶段(2009年7月)。做好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治理中期总结,迎接市局督导组督察。
(四)检查验收,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10月-11月)。收集汇总专项治理数据,总结治理成效,创新完善长效监管措施;对已经完成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回头看”,有效防止反弹,切实巩固治理成果。
六、工作分工
质监执法科承担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负责牵头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组织协调全局专项治理行动;上报专项治理总结。督促各科对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属于强制性认证产品(CCC认证)管理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收集、汇总相关工作情况。
局办公室负责制定宣传报道方案;联系媒体对专项治理行动进行宣传报道;收集治理行动的图片、影像资料。
质管食品科负责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产品生产企业调查摸底情况的收集汇总,组织对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档案;组织对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生产许可和证后监管工作;收集、汇总相关工作情况。
计量标准化科负责对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备案的企业标准进行复审、对产品执行标准进行清整;组织标准宣贯;收集、汇总相关工作情况;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在十类重点产品专项治理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2009年20项民心工程安排,市局部署的又一次重要行动。全局各科室要进一步提高对专项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做好此次专项治理工作,成立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安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长:李平,副组长:吕荣英、田洪林、宋全文,小组成员:许琦、于朴、顾铁军、胡宏伟。
各科要按照我局辖区打假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在各自责任区认真摸底,做到责任到人,要把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相互协作配合,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重要情况和查获的大案要案要及时报告。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整治工作,推进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专项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制度建设。要按照“有标准、有制度、有责任、有人管”的原则,继续运用十类重点产品专项治理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推进治理工作;及时主动向河西区政府汇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合作,形成治理合力;解决具体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努力从制度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建立健全一系列严密科学的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并逐步完善我局与其它部门和地区间相互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对查获的伪劣产品来源和流向可以追溯并予以查处。
(四)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规范行业、促进产业、服务企业”的作用,加强对相关企业法人代表、质量负责人的培训,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履行社会责任。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加入产品质量责任保险,降低产品质 量安全风险,增强产品竞争力。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报导专项治理工作,形成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参与治理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见证治理效果。
(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信息报送制度。要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投诉举报中心(12365)和质监岗作用,积极受理群众在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方面的投诉举报。
各科、室于3月31日前将信息报送人、联系方式分别上报各主管业务处室和质监执法科。专项治理期间实行月报制度,各科室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将当月综合信息(包括专项治理行动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治理成果及查处的货值较大、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分别报各主管业务处室和质监执法科(以上材料均含电子版)。对重大案件、重大事故等信息,要随时报告区政府和市局,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查处工作。11月5日前,各科将工作总结报送质监执法科。11月15日,质监执法科向市局报送全局工作总结。
二OO九年四月一日
第五篇:天津市河西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西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是河西区发展进程中非同寻常的一年,是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区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商务河西”新定位,大力推进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圆满完成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荣获了150项国家级、市级荣誉,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区进程中迈出了新步伐。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区域经济实现新发展
面对异常复杂和极其困难的发展环境,河西区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紧紧抓住大项目好项目建设,紧紧抓住服务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区域经济实现新发展。预计完成区域口径生产总值450亿元,增长13.5%,区属口径生产总值133.3亿元,增长17.8%,三级财政收入52.7亿元,增长1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5.7亿元,增长12%,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继续位居市内六区前列。
服务业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区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预计达到7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立金融、中介及相关服务业等6个产业推进办公室,制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现代服务业制高点。河北银行、金盛保险等21家金融、新金融机构落户我区,金融产业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天津湾嘉茂文化休闲酒吧广场建成,被列入全市25个商贸旅游精品项目,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发挥楼宇的载体作用,全区75座商务楼宇实现税收13.3亿元,环渤海发展中心等6座楼宇实现年纳税超亿元,全年新入驻企业390家。传统服务业增势明显,结合人民公园城市会客厅建设,打造大沽南路、琼州道、广东路组成的H型商业街区。环渤海建材采购中心等一批升级改造项目建成开业。
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77.7亿元,增长25.3%,吸引外资实际利用额3.52亿美元,增长348.48%。成功举办2009商务商贸节。成立驻北京、上海招商局,引进5家国内500强企业,专业化、产业化招商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大厦、世贸大厦等19个重点项目竣工开业或开工建设。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注册民营企业1345家,个体工商户2584户。实施“万千百十”工程,成立天津嘉和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由政府牵线13家银行为近500家融资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商户)贷款约2.2亿元。做好陈塘科技商务区融资贷款、土地收购整理、挂牌出让、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招商等工作,已收购土地966.11亩,出让土地30亩,建成服务中心、创业基地。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世纪天感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成立影像材料联合实验室,在影像材料行业的地位得到提升,河西区通过了国家级科技进步考核。
经济运行监控效能显著提升。制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意见和暂行办法,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桂发祥麻花集团等10家企业纳入区国资委直接监管。完成制冷器厂等5家企业退市、销户,纸箱二厂退市工作也在履行相关程序,妥善安置退市企业职工4157人,全市部署的困难企业退市工作在我区基本完成。强化财政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益。做好街域经济统计,分析预测能力明显提高,圆满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正式登记,河西区被评为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不断提升建管水平,城市环境呈现新面貌
强化抓城市建设管理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河西区通过两个“大干150天”,搞规划、攻难点、抓亮点、出精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环境面貌持续改观。
城区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围绕市政府对河西区的功能定位,聘请专家组成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奋战150天,完成了河西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了“四区四带”八大功能区的整体发展框架,编制了小白楼商务中心区等10多个专项规划,在城市结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形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规划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推进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泗水道国际学校等项目竣工。高标准做好地铁3号线、国泰桥建设、彩印道改造等工程的前期基础工作,全年累计拆除各类房屋7.9万平方米。维修改造了利民道、爱国北里等59条支线及里巷道路。疏通清挖了珠江里、光华里等200多个小区排水设施。完成了15片小区路灯补建。新增道路机扫水洗作业车辆20台,改造垃圾转运站6座,新建垃圾压缩站1座、公厕4座。
城区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干150天,高质量完成人民公园、天塔湖两个重点地区,广东路、绍兴道等29条道路,600多栋楼宇、102栋楼房平改坡、5片旧楼区、6个城乡结合部脏乱点位的治理,形成了整洁优美、色调和谐、特色鲜明的街景组团,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通畅美观的道路网络,花草结合、公园绿地相间的绿化景观,居民生活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和谐宜居。
城区精细化管理成效明显。巩固创卫成果,建立监督考评体系,量化深化考核内容,增强了考评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集中治理城区管理难点问题,一些城区管理顽疾基本消除,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率先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在全市城管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生态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实施生态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在市热电企业供热干管铺设到位的前提下,实现了35台、供热面积102万平方米的燃煤小锅炉并网。完成22台10吨/时以上燃煤锅炉的高效脱硫改造。新建改造绿地55.1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标率达80.5%。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减排任务和节能目标。
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去年,河西区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集中力量实施以教育、卫生、就业、救助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加强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险”参保范围广、受益人群多。推进就业和再就业,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加大劳动维权力度,为1227名劳动者追讨欠薪274万元。坚持节日慰问与日常救助相结合,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募集善款1000万元,开展助困、助孤等“六助”活动,受助家庭4万多户。社会救助中心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称号。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区内品牌学校资源,探索“名校带新校”的办学模式,新建师大二附小渌水道分校,首批21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通过市评估验收,妥善安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我区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新建4所幼儿园分园。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教学节、学子节等主题活动特色鲜明,区青少年宫建成投入使用,河西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称号。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巩固“512”市民教育工程成果,首批建成15个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市民多层次教育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个,方便了群众就医。率先建立社区基本用药制度,实行网上采购、零差率销售,直接让利于民6000余万元,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科学整合资源,成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联合体,形成了市、区、社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基本医疗首诊在社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美中互利集团签订成立天津和睦家(国际)医院意向书,实现医疗卫生发展多元化。公共卫生均衡发展,疫情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等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保持低生育水平,河西区连续三个周期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
文化大区建设全力推进。依托区内文化资源优势,策划组织了“今晚听听室内乐”、“天津之春”、“相约环渤海”等高品位艺术演出。开工建设西岸金逸国际影城,推出高端VIp观影厅和电影艺术沙龙。坐落在人民公园内的中华花戏楼、上海三联书店天津西岸书屋开业,西岸艺术品牌基本形成。成功举办文化旅游博览节、社区文化擂台赛。“打开音乐之门”暑期系列演出、银河书市以及邻居节、居民节、安居节等办出了新特色、新水平。
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设立大学生社区公益岗,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增加居委会办公经费,提升改造居委会办公条件,改扩建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15处、5511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居委会达74%。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志愿服务,社会参与度逐步提高。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新建15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2个养老院,2个老年配餐服务中心。建成小围堤道等4个菜市场,13个早点加工配送中心,服务网点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群众生活更加方便。我区一次性拆迁面积最大、受益居民最多的民心工程——小海地小二楼拆迁工程全面启动,已动迁居民6115户,完成拆迁任务总量的70.25%。实现4片2.5万平方米老住宅供热补建,新增供热面积86.29万平方米,热化覆盖率达99.12%。河西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平安创建开创新局面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开创了基层基础巩固、维稳体系完善、应急保障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的崭新局面。
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与区人大、区政协的沟通、联系等工作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加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力度,受理办复代表建议84件、政协提案117件,解决率分别达88.1%和87.18%,解决率进一步提高。严格依法行政,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拓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民族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河西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区军休所被评为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
平安河西建设扎实推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大巡控”机制,开展打击“两抢两盗”、盗窃非机动车等专项行动,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非机动车盗窃案件的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狠抓交通安全工作,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对学校、医院、高层建筑等公共场所电梯运行安全、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区事故总量呈递减趋势,完成市下达考核指标。
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深化效能建设,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对陈塘科技商务区建设等10项重点工作进行效能监察,政风行风明显改善。加强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为窗口的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推行“一审一核,现场审批”,审批时限缩短至3天以内。在区县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综合考评中,河西区总分排名位居市内六区前列。在市区县投资环境评价调查中,河西区综合指标得分位居全市18个区县之首。
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加快推进数字河西工程,建设应急联动指挥、数字城管、政府服务热线、智能交通、政务一体化等系统。开通商务河西天津CBD网站。完成全区90%路面影像数据的采集和真图影像系统平台的搭建,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平台、视频监控系统、GpS车辆定位、城管通投入使用。
引才成效更加突出。制定并落实引才政策,引进清华大学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主动为大项目好项目搞好人才服务,全年引进各类人才4225名。
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新的一年,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规划立区、环境兴区、服务强区”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为奋斗目标,围绕“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区属口径生产总值增长19%,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增长15%,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吸引外资实际利用额1.386亿美元,新增就业3.95万人。
迎难而上,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围绕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空间发展战略,加速小白楼地区开发建设,聚集更多的商务办公楼宇和中高端商业载体,使之成为城市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规划功能为依托,实施柳林——陈塘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陈塘科技商务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高地。依据市委市政府赋予河西区“市级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创意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区”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四区四带”八大功能区规划建设,引导企业向楼宇集中,产业向功能区聚集。高水平编制好河西区“十二五”规划。
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都市产业。做大做强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商务会展、中介咨询服务等优势行业;积极培育文艺展演、文化娱乐、文化创意、社区服务、培训服务等潜力行业;大力开发科技信息、研发设计、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高端行业。全面提升商贸旅游业,加快海河旅游景观带项目建设,开发桂发祥、世纪天感工业旅游项目;打造天塔湖、莱茵小城、天津湾、挂甲寺等休闲旅游板块,建设人民公园周边H型特色商业街区、梅江新海湾商业中心;以友谊路的开发建设带动佟楼商圈的繁荣发展;开发夜市经济潜力,从时间上要空间、要效益;认真筹办“绿色食品推介会”,放大河西商业品牌效应。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驻区科研单位行业技术优势和各类科技服务实体的孵化功能。
推动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坚持项目建设与区域优势、产业类型和功能定位相结合,着眼于未来发展,加速陈塘科技商务区开发建设,按照园区整体发展规划,加快土地收购整理和上市出让进度,高标准实施园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行政和商业服务。推动总投资228亿元的天津国际贸易中心、珠江友谊家园、天津湾二期、昆仑中心、富润中心、阳光家世界等大型综合性商务商贸载体的开工建设,提升高端商务载体功能。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局和六个产业化办公室的作用,以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为重点,引进符合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优势企业。密切与各地驻津商会、市政府驻外机构和优秀中介单位的联系,形成宽领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资格局。做好招商项目的整理包装和前期组织工作,对区内资源实施战略整合。引进金融与新金融机构、知名餐饮品牌和高端文化娱乐旅游企业。高水平办好商务商贸节。加大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扩大直接监管,强化委托监管。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重点推进有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全覆盖、动态化的资产监管系统,强化存量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国有资产优化整合,提升融资平台功能。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成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促进局,完善融资机制,着力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推进“万千百十”工程,为万家企业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流的平台,帮助千家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解决融资难题,培育百家标兵企业和5至10个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的骨干民营企业集团,使其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继续加大财税征收力度,科学合理安排财政预算。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增强全民依法纳税意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做好协税护税。搞好各种税收征稽管理,挖掘税源潜力,堵塞跑冒滴漏,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做到应收尽收。成立预算编审和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合理调度资金,努力实现财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巩固和扩大工程项目公开招标范围,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运行。
发挥优势,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加速城市建设改造步伐。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拆迁项目17个,拆迁面积43.3万平方米,拆迁户数9158户。根据市里统一部署,高水平搞好市行政文化艺术中心周边地区统筹规划建设工作,完成小海地小二楼拆迁,启动造纸厂剩余房屋和地铁5、6号线相关拆迁项目。积极推进商务、住宅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360万平方米,竣工90万平方米。加快还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完成大寺龙顺园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工程,确保年底入住。推进陈塘科技商务区土地开发整理,实施陈塘地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洪泽路等4条道路的改造设计。
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干300天,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延伸到每个社区、每个角落。重点实施道路硬化、管线入地、环境绿化、立面美化、设施完善5个方面综合整治。发挥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完善数字化、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考核机制,落实“门前三包”、属地管理责任制,逐步实现政事企分开、干养管分离、责权利一致,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继续实施旧楼区综合整修、高层二次供水改造和楼房“平改坡”工程,完成32万平方米直管公产房修缮。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城区整体环境质量。
加快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大力实施《河西区生态城区建设行动计划》,推动生态城区建设重点项目的落实,确保实现阶段性目标。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加大减排项目监管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跟随市热电企业供热干管延伸工程,对10吨/时以下21台燃煤小锅炉实施并网,所有新、改、扩燃烧设备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全面提升城区绿化养管水平,发展壮大园林经济,积极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新建绿地60万平方米,筹备创建国家园林城区申报工作。
以人为本,进一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以“服务居民、和谐稳定”为主题,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载体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拥有100平米以上综合性服务设施的居委会达到80%。办好市民学校,建成社区学院和20个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加强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面向社会招聘百名居委会专职干部,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培训、交流和表彰机制。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服务内容,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继续推进便民早点工程,新建和改造3至5家标准化菜市场,创建5至8家示范菜市场,全面提升菜市场建设管理水平,形成河西品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用好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和社区便民服务等灵活就业岗位,重点解决“4050”、高校毕业生等人员的就业安置。完成失业和在职各4000人的技能培训。落实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健全低保审批受理工作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继续做好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落实残疾人保障制度,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争创全国教育先进区。落实“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推广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升内在品质。适应社会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继续进行国防教育。启动海河中学示范高中建设工程。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争创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全区居民健康水平。组织参加天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争取最佳成绩。
提升医疗卫生质量。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提升改造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社区医务队伍的医疗服务水平。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给保障机制。构建合理有序的就医模式,健全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推进中医服务进社区,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建成和睦家国际医院。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成立河西区妇女儿童健保中心。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搞好食品安全监督,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争创全国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整合区属文化资源,提升图书馆大楼载体功能,组建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文化馆、文联多功能为一体的河西区文化中心。筹建法鼓老会、书画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壮大文联组织,筹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社团组织,举办第七届文化旅游博览节、第五届社区文化擂台赛以及第三届家庭DV大赛,开展十佳群众文化之星、十佳群众文化社团等评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扶植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西岸艺术系列品牌,创办西岸艺术基金会,促进西岸金逸国际影城等文化企业的发展。举办“打开音乐之门”等高雅文艺演出和首届室内大型书展,开办高品位书吧。搞好文化市场管理和服务。
维护稳定,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政府与人大、政协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政府工作。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并征求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进一步提高解决率和满意率。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实行重大决策调研论证、专家咨询和公示听证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与正义。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完善指挥调度预警研判机制和社会面监控机制,强化严打整治斗争,开展社会长效治理会战,抓好大要案侦破,力争破案率达90%以上。建立治安监测评估体系,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消除违法犯罪活动等治安问题赖以生存的土壤。继续推进警务进社区工作,做到更加贴近民众、贴近民意、贴近实际。加强对重点单位、要害部门的安全监控、专项治理、综合防范,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水平,维护司法公正。狠抓“五五”普法规划的落实,做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开展法律援助,努力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拓展法律服务范围。搞好法律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节、司法调节的衔接配合以及信访工作,维护信访秩序。坚持为民服务网络专线、区领导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天津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强化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动街道社区安全文化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搞好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规范化、长效化治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认真整改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全区安全生产良好态势。
开拓进取,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服务职能
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认真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和“三定”方案,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互相制约、相互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强化事业单位公益特性,增强事业单位生机和活力。
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便捷高效原则,以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充分发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作用,构建大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数字河西建设,启动光纤城区、集群通信和物联网项目工程,推广数字城管、应急联动、政府门户网站等重点系统的应用,完善服务载体功能。健全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部门间工作高效衔接。搞好服务月活动,做好“政民零距离”工作。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完善评估体系,开展“政府效能建设年”活动,深化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促进政府服务进一步提质、提速、提效。
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四个所有”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公务员服务意识。完善公务员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公务员行为规范。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和招商引资能力的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发挥河西人才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作用,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军人物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