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你我他
感动你我他
10年风风雨雨,我们携手共度,你陪伴着我成长,我见证了你的奇迹.感动中国,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是精神上的光辉及一方心灵的净土。
在你的舞台上,我看到了耄耋之年仍工作在手术台上的五老,医者仁心,是你让我懂得了这句话真正的内涵,吴老灿烂而慈爱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让整个寒冬变得阳光明媚。温暖如春.在你的舞台上,我也看到了小小年纪变为整个家撑起一片天空的孟佩杰。她不仅用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传统的孝道,更让我明白了要学会坚强,要学会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有这样朴素的恻隐与柔情,阿里木,草根慈善,却让我们体会到什么事真正的善良困恩降临,他用歌声面对。他感动的不只是你我,还有上苍。看到他与妻子在街市上忙碌的身影,我明白了什么是相濡以沫,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我看到大亮山那葱茏的绿色时,我想他种的远非“木”那么简单了。大爱无疆,大爱也无声,他默默地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公仆本色,杨善洲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民族。当大连那场蔓延的大火威胁大连六十万人民的生命,没有一个消防官兵退缩,为何?因为刘金国就站在他们身后与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烈火金刚,他率领他的战友用爱扑灭了那场大火,用爱创造了那个奇迹。
地球很大,但如果用心去丈量的话,他又很小,白芳礼老人就用他的爱绕着赤道走了18全汗水滴到他的三轮车上,也浇灌了那些祖国的花朵。
10年,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升华。
10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千言万语,诉不尽我们内心的情感,但感动过后,我们应接过手中的爱的接力棒,将爱,将感动传递,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后燃尽一切污浊,照亮世界,生生不息。。。
第二篇:感动你我他德育演讲稿
《2013年感动你我他》德育讲稿
10政本 潘双双
在茫茫的13亿人海中,总有一种朴实触动人心,总有一种情义牵动你我,更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每当观看中央电视台录制的《感动中国人物》节目时,感动都会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到感动的泪水潸然而下。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每年都会届时评选出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作为主打内容,尽管评选名额非常有限,只有十个,但是他们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给我们学习、教育、为人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同凡响的。
2012的“感动中国人物”所带来影响亦不例外。获奖的这些人物,不是夺人眼眶的大明星,更不是高官贵族,他们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却赢得了非同凡响的尊重。在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在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在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在正能量缺乏的今天„„让我们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感受下平凡的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生命热忱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又是如何用朴实的举止拨动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让我们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
1、纵死终令汗竹香--林俊德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林俊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一生中,他多次参与核试验,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并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安全事业。从林院士的身上,我看到了他老人家由于马兰花般顽强的毅力。尽管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但他却一刻也不肯消停。在住院到离世前,医生告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林院士心中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时间,所以不管身体有多不舒服,他仍然坚持带着针管工作。当听到他回复他老伴却他休息时说得那句话:坐着休息,不能躺,躺下就起不来了。让我顿时泪如泉涌。林院士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科学事业中去,直到将工作做完,才答应卧床躺下,而然这一躺就再没起来了。在林院士的身上,我看到了他面对挫折时的坦然无惧,更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正如颁奖词上所说的,林院士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肯定的。
2、孝更绝伦足可矜--陈斌强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陈斌强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作为一名男士,当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说想要他来照顾自己的时候,面对种种的不方便和不知所措,陈老师二话不说便答应了母亲的要求。每天陈老师不管风吹雨打,除了要完成繁忙的教学工作,还要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来照顾母亲,仿佛一位母亲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细心、耐心。他说他的生活必须是跑着走路的,想到这句话,我不禁感到了陈老师的伟大。想想现在社会上那些使自己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的人们,再对比陈老师对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不离不弃的爱,尤其是看到他那根用来背母亲的布带,对国家主管会赠与的“孝更绝伦足可矜”,陈老师的仁爱孝悌行为使其当之无愧。对于陈老师的行为,我觉得他不仅给他的学生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显示了老师良好的师德,以身作则,同时,也显示了人性之美,给社会开了一副良药。
3、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玥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很多时候我会不停地追问自己: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然而,12岁的小姑娘何玥,却用她如诗如画的生命向我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只要人人都奉献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当她知道生命在劫难逃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无偿捐赠器官,给需要的人,生的希望,拯救了三位年轻的小伙子。俗话说蒲公英在风中延续生命,那何玥则是在爱中延续了有限的生命。何玥小小的年纪,面对不幸,坚强乐观、善济他人的品行,不仅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同时,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的作用。她是家人、朋友、祖国的骄傲,能拥有这样的同胞,也是我的自豪。
4、动人以行不以言——陈家顺: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陈家顺是云南省沾益县的一名副局长,虽然高高在上,按照规则他可以坐在办公室“享福”。但他却没有把自己看得那么高高在上,他的心牵挂着农民工的心,为了切身体贴农民工的处境,他处处为农民工的着想。放下高职,在养猪场、生产车间等地当起了做起了“卧底”考察工作,与工人同吃同行同住,为农民工的就业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陈局长这种以情分工作的态度,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行为,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动人以行不以言的为人处世风格。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5、冰雪为容玉做胎——张丽莉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张丽莉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一名班主任。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一辆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张老师这种为了别人舍生忘死,拯救孩子,牺牲自己的高尚的行为,不仅将大爱的种子播向了四面八方,也为自己插上了天使的翅膀。同时,也像世人宣誓: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德行。
讲到这里,我想,这一刻,有很多人泪眼迷离,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这一刻,有很多人激情澎湃,为了心里蜇伏许久的豪情。然而感动的人物不胜枚举,这只是一次性评选,但它不仅唤醒了我们心中的良知,点燃了消失已久的激情。也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些名字,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记住这些面孔,他们为我们叫醒了内心的狂热;更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品行,他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之前,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让人感动,让人泪眼迷离的人物或事件,但看了感动中国人物后,我明白:其实不是不存在感动,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当眼泪从我们的脸颊无声无息滑落时,那是因为触动了我们最柔软的心田,2013倡导正能量!这次的感动中国人物,我相信让很多同学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和洗礼,也让我们深深的意识到了孝顺和行善是最不能等的事情,只要人人都奉献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的每一份感动都铭记在心,将榜样的力量化为行动:热爱学习、孝敬长辈、尊师爱友、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等。让我们在欣赏别人的感动、感受世间真情的时,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努力像榜样学习,努力做最棒、最优秀、最真实的自己,感动自己,幸福快乐生活。
第三篇:感动“你我他”(教案)
捕捉“动情点”
教学目的 :
1.思想教育: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2.知识传授: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怎样抓住“动情点”。
教学难点: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公益广告视频《给妈妈洗脚》。
学生回答:观看完本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让我们来看看两位法国艺术家说过的名言。
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文学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二、感悟:何为“动情点”?
1、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
2、问:何为“动情点”?(“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例:《噪音的世界》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
明确: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工地的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具体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3、说明: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三、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
1、展示图片,回顾生活点滴:你能捕捉以下图片中的动情点吗?(1)、有一种快乐叫风雨同行,有一种感动叫分享
第四篇:情系汶川,感动你我他 作文
情系汶川,感动你我他 作文
李洙扬
难忘那九寨沟的旖旎风光,难忘那卧龙风景区可爱的大熊猫„„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切已成为历史!灾难的乌云正逼近四川上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祸从天降!一座座建筑物应声倒地,跟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轰然倒塌。阳光在灾难的乌云中显得苍白无力。紧接着,人心开始惶恐,恐惧和无助笼罩着这座城市。这就是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史无前例的8.0级大地震!废墟中,搜救人员在仔细探寻生命的讯息。因为谁也不会想到在转瞬间竟会有几万人阴阳两隔,杳无音信。映秀中小学伤亡严重,多少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霍然而止!这次地震比唐山大地震还要强0.4级,建筑物损毁严重,道路变得面目全非,起重机也无法进入灾区,吊起倒塌的建筑物,搜救人员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营救被困群众。我在电视中看到一个令人心酸的镜头:一个失去亲人的妇女,跪在搜救人员面前,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的哭声划过长空,也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她哭喊着:“不要丢下我一个人!我怎么办呀!”听到这样的话,大家都很心酸,知道了她承受了沉重的打击,又爱莫能助。我还看到了感人的一幕:温家宝总理亲自到灾区视察灾情,指挥抗震救灾,他拉住一位在地震中父母双亡的小女孩的手,亲切地安慰她说:“孩子,别哭。要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政府会帮助你们的,政府会养你们的!”听到总理深入灾区,关心受灾群众的消息,大家都十分感动,说总理心系灾民。想到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川民们,我油然而生一股怜悯之情,在心中默默为他们祈福。地震给人们带来多大的伤害啊!我们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这次地震,我们看到的是人民子弟兵的献身精神,是中国人民对同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这或许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吧!为了悼念四川遇难同胞,我们下半旗致哀,还设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让外国朋友对我们肃然起敬。地震无情人有情,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四川正在中外人民伸出的援助之手下重建家园。许多市民纷纷献血、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世界各国和地方政府都派出救援队,胡锦涛主席还亲自到灾区察看灾情,安置灾民。我校举行“献爱心,支援灾区”捐款活动,我拿出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灾区献出一份爱心,为灾区重建家园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愿灾区的明天充满灿烂的阳光!
第五篇: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感动你我他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感动你我他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感动你我他
为了塑造良好的孝心文化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组织孩子们观看了中央综合频道播出的节目——《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视频。
孩子们观看时,被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等11位少年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所震撼。他们因为家庭的不幸,却过早挑起了生活重担。像邵帅,为了照顾重病住院的母亲,不得不整日往返于医院与住处之间,晚间穿过一个树林时为了不害怕,还自编了一首歌《不怕不怕啦》来壮胆。还有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没有父母,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头疼没钱买药,他们俩便采茶叶、捡破烂上街卖,换钱买药……还有“板车女孩”的小黄凤,从6岁起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父亲和近乎双目失明的奶奶的重任。2008年5月,12岁的她带上全家仅有的27元积蓄,祖孙三人到达上海。小黄凤用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边乞讨边为父亲求医……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看到这里,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落下了辛酸的眼泪,心灵受到了“孝心”的洗礼,纷纷表示,一定向最美孝心少年学习,关爱家人,行尽孝心。学习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却并没有放弃学业的顽强精神,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为有用之才,报效祖国,回报父母。
我知道,这样的活动对孩子们肯定有好处,一定能温暖孩子的心田,拨动孩子的心弦,照亮孩子们的心灵空间。视频中的主角,都是他们的同龄人,但是,这些同龄人行动,绝对让他们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孩子们所做的以其人其实都是那么平凡;陌生的是,这些孩子们所做的,又是那么不平凡,他们小小年纪所做的一切足以感天动地。
如今的孩子,真是幸福,多数都是生活在温室之中。他们尽享天伦,尽情地享受着父母带给他们的一切安逸、一切关心。对于这些关爱,可能多数的孩子都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能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有的孩子对父母的关爱可能就渐渐习惯了,冷淡了,到最后可能再也感受不到父母关爱了。或许,他们不仅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甚至把父母看成是一个枷锁,感觉厌烦。这让他们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父母非常伤心,于是,可能各种不愉快甚至互相伤害的故事就上演了。本来很美好的亲情显得无比脆弱,无比疲惫,无比伤痛。
面对这样的现状,很多的家长都束手无策。这不得不让人思考:这个社会怎么了,孩子们怎么了?这到底是关爱的悲哀还是关爱的罪过呢?
其实,仔细想想,问题还是出在教育上。如今的家长,都愿意将孩子养在温室中,他们只知道怕孩子冻着,怕孩子饿着,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他们几乎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物。除了学习,他们不让孩子劳动,不让孩子参加活动,不让孩子接触自然,不让孩子了解社会,从来不给孩子任何表现的机会。你想,长此下去,孩子们能有一颗明敏的心吗,能懂得“孝心”和“感恩”的含义吗,能知道怎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吗?
所以,真心希望看了这个视频的家长能够多思考,我们究竟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我们究竟如何让孩子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作为教师,我们也该思考,孩子们的一些优秀的品质,仅仅依靠课堂,依靠书本,依靠做题,能获得吗?我们何不好好利用身边的这些资源,借助身边丰富的平台,让孩子们走进多姿多彩的成长天地?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