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概作业
一、围绕近年来党在我国城乡实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开展调查研究,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全面胜利的法宝之一就是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从建党初期到建立新中国,再到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九十载沉浮变迁,九十载辉煌业绩,都凝聚了党的睿智和心血。综观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在世界复杂多变的潮流中魁然挺立,这归根于我们党制定的各项惠民政策,不断补充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国家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近几年来党的惠民政策似阳光、如春风,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给人民以光明和希望。党的惠民政策说到底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和延伸的。下面从众多惠民政策中选取三条简述。
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医疗、教育和住房问题是新时期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卫生投入的增幅年均在20%以上。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包括比较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将延续并实现“十一五”规划中未完事业。如今,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对当前“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事实做出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重视民生、注重公平的发展理念,是政府“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鲜活实践。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3年我国开始了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工作,从2003年试点至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2006年1月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更是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支持力度,并且明确提出了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基本推行,比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13号文件中的时间表提前了两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意在恢复和创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
第二篇:马概心得体会
解读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12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为何国家如此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呢?
第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宏观认识。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原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认识上的不足和忽视而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个是残酷的现实,它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二,只有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节约自然资源,才能实现资源持久利用。传统社会发展模式只重现在而忽视未来,导致一系列的短期行为,阻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正如人与自然环境既分离又统一,但分离必须以统一为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要时间上强调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突出发展的持续性,又要合理地布局和利用了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
第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四,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加快建立与资源节约型城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全面推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新路。
第五,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化解国内资源瓶颈制约的重要方法,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发展与资源的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不平衡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需要。
最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而且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以达质变,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第三篇:马概演讲稿
人生价值何在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功业千秋,永垂不朽? 为什么有的人悄悄而去,却没有给后人和社会留下一点儿有价值的东西?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呢? 对于这个问题……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得到什么。”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美好。”
马克思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他创立了科学的、光辉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类的彻底解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能选择一种最适合于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在它的重压下变得意志消沉,因为我们是在为人类而作出牺牲,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到一种毫无意义的、狭小的、个人主义的欢乐之中。我们的幸福属于成千上万的人们。我们的事业虽然是无声无息的,但它将永世长存,在我们死后,善良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他们的热泪。”说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只有17岁,而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他所说的话。他诞辰100周年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不是还在深切地怀念他、悼念他吗?正因为马克思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才有那样重大的意义,他的人生价值才那样无可估量地巨大。
鲁迅先生也是个伟大人物,如果他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精神,如果他没有为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这样伟大了。
事实上,那些千古不朽、光照史册、堪称人类精英的伟大人物,又有哪个没有为人类的共同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呢?
当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马克思、鲁迅第二,但真正的有志之士,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做出伟大的成绩,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为人类造福。
一个人是不可能离开人类、离开社会而独立生活的,要使人生有价值,就得造福于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要使人生有价值,就得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的事业之中。
人生的价值只能和一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的多少、立下的功绩的大小成正比。
许多革命烈士,年纪轻轻就为人民献出了生命,难道他们就不爱人生?不,对人生,他们也充满了眷恋,充满了渴望。但是,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面对死亡毅然决然。他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死得光荣,死得伟大,他们的人生价值是那些碌碌无为而寿终正寝的人不可比拟的。
第四篇:马概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
———或许真正的欣赏是在你切实融入后才会得以知晓
蓦然回首,犹记得刚接触马克思主义课程时是何等的无奈。因为在大脑的固定记忆中马克思主义是官方形式的语言,似乎怎么也不可能与我们自身联系在一起。课余饭后,一谈马克思主义概论,大家都会无趣的摇摇头。但是,正如一部分学长学姐当初告诉我的一样,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觉着无聊,枯燥,但是当你真的学完后,就会发现,遇到生活中的事情时,就会习惯性的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去解释,然后自己就会顿时变的豁然开朗起来。是的,或许有些东西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很无趣,而只有当自身切实融入,切实理解后,才会发现它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必要。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原理就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了,而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生活工具。
其实我们早就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了,初中高中的时候在政治书中就以有所涉及。书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系。然而,这句话分量太大,意义太重。因此我只能用自己的浅薄理解去说明其意义了。于我,马克思主义原理其实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解释人们日常行为教人们如何认识时间的一种方式,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虽然马克思主义原理产生于欧洲,可是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鸿沟,影响了整个世界。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历史上树立起一块不可逾越的丰碑。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是给全中国人民带来了曙光,为争取人民自由独立,为实现人民温饱富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可以毫不犹豫的说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然而,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别提新中国了。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原理使我得益良多。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我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教导我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世,如何全面的看问题,如何交朋友等,为我更好的认识世界以及更好的生活指明了方向。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它改变了我处事态度,想问题的角度。
首先马克思主义让我知道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需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尤为关键。处理问题,只有以这个为原则,才能真正做到,做好。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真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以此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即便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无一例外的考虑了现实状况和现有社会环境基础。因此,一切以实际出发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最深有体会的一点了。马克思曾今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们就应该以这种态度树立自己,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显然,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表明,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人们的认识是由实践中产生的,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的,同时受到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实践实际的改革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得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充分的暴露出来。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尤为重要。从历史上诸多的实际例子就可以看出实践这一方式的绝对必要性。就像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纸上谈兵的赵括,为什么似乎兵书读的颇多,但是到真正实战的时候就完全不行了呢?问题的关键就是,那些兵书上的知识只是前辈们总结的,其使用条件要看实际情况。兵书上的知识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而众所周知理论只是文本的,纸面的,和现实的情况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其可行性,切勿片面的停留于理论知识。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的同对象向
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应到大脑中来,形成直接的经验。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由于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可以说都是从经验中来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所以,从更本上来讲,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有力来源。从过去学习效果不佳的教训,就可以明白其重要性。马克思这一观点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这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观是我绝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最为深刻,也最为有趣是部分了。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寓言故事吧。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观察自然界或者我们自己个人的精神活动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联系其实就是指事物之间,内外因素,各个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如我们平常挂在嘴巴上的有因必有果,因果是循环的,相互作用的。就想现在的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就是缘于人类的污染,而臭氧层破坏后又导致紫外线的辐射增强,使人们易患皮肤癌。所以,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任何事物都在普遍联系,相互作用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就教会我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事物中考察其普遍的联系。要树立世界眼观,顺应世界潮流,把握在发展过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发展自己。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另一个让我体验颇深的地方。以往,遇到事情看似毫无转机,毫无可能时,我会选择放弃。然而学完这一部分,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软弱。没有发挥自己最大的努力,怎么知道有没有可能呢?并不是说人类在规律前和既定事实前无能为力。当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同时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在这些前提下,我想任何事情总有实现的可能。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是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好不夸张的说,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情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不了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始终高举其伟大旗帜。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这不正是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运用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吗?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其完整体系。必须要清楚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而不是封闭的独立的体系。它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们的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
最后我想对以后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同学们说,马克思主义原理阐述的问题在日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没有用武之地。我们必须善于总结规律,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问题,真正的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充实我们个人的精神世界。
第五篇:马概心得[定稿]
马概心得
摘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实现;而且,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唯物辩证,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课程如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的是日后走上社会的技能能力基础;课程如马概,语文,英语的是今天明天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学习让我在这点上的感触尤为深刻。有许多是我现在有所明白,日后还要继续深入体会的。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的大学研究生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我记得在2006年3月4日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的重要讲话:“要引导广大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研究生们更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是我们目前学习的重点。我们现在的辛勤劳动与大学生涯,为的很可能就是日后的事业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世未深的学生大学期间信誓旦旦,到了社会里面,却做了许多自己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而且,许多都违反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不是作为一公民所应当做的。矛盾也因此格外突出,成为社会的矛盾。如何解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问题。古时许多思想家都讲“民富则知耻”,那我现在也说“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少受挫折则我们的荣辱观不会降低”。因此我觉得,促进大学生(包括研究生)自我道德的提升不如直接大力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因为学生不如社会前毕竟是比较天真的,在他们大凡不存在大奸大恶之徒,而日后在家庭,团体,企业中做出不应该的事必定是事出有因,而且很大原因出自工作方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在促进自己能力提升方面再多多努力呢? 中国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建设探索过程又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挥洒得淋漓尽致,成为活生生的教材。当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候,便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及时制定符合国情和人民愿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等等,最终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日渐丰富起来。但是,当我们急于求成,坚信“人定胜天”,将马克思主义别在胸前的时候,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生产资料严重浪费,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前提是它的科学性,这是由历史和实践作为作证的。其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学习现在积极影响的了我,并将永远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