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源泉

时间:2019-05-12 21: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感体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源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感体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源泉》。

第一篇:情感体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源泉

情感体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源泉

自教育部颁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体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理念的变革落实到教与学的行动上呢?笔者认为,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活动”和“情感”两条主线,营造富含感染性、趣味性、探究性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首先需要教育者能够唤起学习者的“求知热情”,而教育者能否唤起学习者的“求知热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是否为求知者提供了足够的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求知时间以及求知空间。从教材来看,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思想品德》紧扣了鲜活的生活主题,体现了“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化”的特色,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激荡、感悟和升华,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

一、情感体验是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有效方式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实现其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有效学习,使课程生活成为自己的道德生活和人生体验。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首要教学目标,这就决定了情感体验在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中的独特地位。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不是空泛的教条,而是鲜活的生活场景;不是现成的观点,而是在体验后产生“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他们才能愉悦地接受道德指引,主动地参与道德践行。

1、情感体验适应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实践的需要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充满个性的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学习的理想方式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考察、调查等途径进行身体性参与,但目前在教学实际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难度还较大,不可能事事去亲历亲为。我们在教学中,更多的还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知识链接、师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等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想象、探索、思辨、归纳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敏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震撼,就会燃起情感的火焰,课堂也会成为一座冶炼人格的熔炉。

2、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情感体验强调只有通过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保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让承担校园环境卫生值周任务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这些同学纷纷表示打扫环境的任务太累人了,因为老是有同学乱扔纸屑果壳、随地吐痰,建议学校对同学要加强教育,对破坏环境的人要给予处罚。这种来自于切身感受的讨论所产生的的情感共鸣和教育效果,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每一个学生以真实的自我,面对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时,他们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积累的体验和感悟,融“我”入境,达到主观世界与客观认知的高度融合。产生情感体验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与其说学生在学知识,不如说学生是在进入人生的信仰之旅。

3、情感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在生活实际中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价值所在。一直以来,那种“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作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的现象普遍地存在,其主要症结就在于缺乏强烈的道德践行驱动力。蒙田说:情感驱使我们追求未来。情感是鼓舞的力量,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可以使人的整个身心都发动起来投入行动,没有道德情感的支持就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例如在学习“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内容时,我们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通过身边的鲜活事例,不少同学在情感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生活的细节中体会到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开始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待父母长辈的态度。在对“父母的爱”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布置了“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和“为父母烧一顿晚饭”的实践要求。在此后的小结中,我看到了一颗颗真挚的童心在激动中感慨着、思索着、畅想着„„。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

情感体验是人们在面对事物时在态度上的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过程,是个体的知、情、意在受动、激活状态下的新质生成,整个过程是自由的,更是创造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其产生心理需要的情绪准备阶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已有的情绪在认知活动中提升到情感水平的情感感染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的情感体验阶段;学生在道德践行的作用下又产生新的情感需要的情感升华阶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方式都是围绕以上四个阶段展开的。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造有效激励的“发动机”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人生的引路人。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的育德功能,决定了教师除了学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热情、正直、宽容等激励性人格特征。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只有当教师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热情和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当教师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所产生的情绪和感悟就会在教学

行为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自然流露,如春风化雨感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如在初三年级进行“责任意识”的教学时,我与很多老师一样因自己的人生经验而深知责任感的可贵之处,同时也为当代青少年普遍缺失责任意识而痛惜。这种感受使我们在开展教学前具备了强烈的使命感,在备课、上课、课后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上,教师不再把知识点的掌握作为头等大事,而是真正做到用“心”去引导、培育学生。

2、进行平等的师生互动,接驳灵敏畅通的“传感器”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里,教师居于权威位置,掌控着由“教”到“学”的单向流程,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新课程倡导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力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师生互动,应该充满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应该成为促进师生情感和思想升华的沃土。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应是平等的对话,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教师要充分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热爱每一个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期待的目光和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进步和学习成果的欣赏、赞扬、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兴致勃勃,学生才能把课堂看作是交换思想的舞台,才能在互相讨论中畅所欲言,才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敏感地体验到情感的涌动。

3、开发课程的情感资源,奏响思想品德的“主旋律”

《课程标准》指出: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实施教学目标。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发现和体验到其中充满生命力的内涵。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除了教材外,还包括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报刊杂志、音像资料,各种人文景观、实践活动场所,个人的生活经验等等。可谓是生活处处有德育资源,顺手拈来皆可引用延伸,这种鲜活的生活气息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的创生过程,通过热情参与、积极探究,形成对知识的个人化理解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本质而言,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出自于人性的追求和需要,蕴含着的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与追求。无论是教材,还是时事新闻、生活体验中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教材中俯拾皆是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时事新闻中的振奋人心的建设成就,个人生活体验中对真、善、美的心灵触动,凡此种种无不扣动每个人的情感心弦,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发挥着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空泛,甚至会因多元文化的渗透而显得冷漠。我在上课前让学生准备收集三个方面的材料:对他们影响深刻的古代格言;最佩服的中国历史人物和“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后世界舆论的评价。此举旨在多维度地链接起

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个人体验,让他们自己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随后的课堂上,同学们热烈的交流、理性的分析在每个人的心中奏响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强音。

4、营造生活化学习情景,形成情感共鸣的“场效应”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人为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想使学生有效地获得这些知识,就取决于教育者能否恢复那些被遮蔽了的知识背后的本来面貌。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形象生动的投影、录音、录像、教学课件等电化教具,实物展示、小品表演等,都可以让学生“触境生情”。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做到以境生情,以疑引情,以趣激情,以思入情,使学生由直觉引发的道德情感,升华到理性的道德情感。

学生在情境交融的场景和愉悦的心境中学习,还会产生一种互相感染和激励的的“场效应”,每个学生都仿佛是一个带电粒子,接受“情感场”的作用,并且作为“情感场”组成的一分子,发挥自身能量,产生交互作用。在这样的“场效应”作用下,情感活动弥散、笼罩于整个课堂中,教学的主体会实现能量的升级──思想、情感、意志等人格因素和认知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5、提供实践的参与机会,把握人生旅途的“方向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操作,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灵的真实感悟中产生新经验,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其个性成长。在亲身践行的过程中,学生会倾入自己的热情、困惑、烦恼和欣喜等个人情感,使自己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本来就渗透在他们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之中,一般不需由教师去刻意安排。但为扩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教师还是应按照《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组织一些社会调查、人物采访、对话交流、实地考察、模拟法庭、主题设计、文娱表演等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机会,并通过看周记、总结等形式去关注他们的真实体验。我校为学生设计了一本的《三自教育手册》(“三自”即自省、自律、自主发展的简称),要求他们通过“周周记”反思一周来的进步体会和不足之处,写下最不满的事、最开心的事和最想说的话,教师每周阅读一次并写下评语,这就能及时把握学生在生活中情感体验的脉搏,及时帮他们扶正在人生起步时的“方向盘”。

第二篇: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情感体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实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实践体验、角色体验、榜样体验、对比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

[关键词]体验实践角色榜样情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4

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说教,而应该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以及培养能力、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只有做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更好地合作,交流方式更加灵活,使学生获得更多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才能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实践体验、角色体验、榜样体验、对比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实效。

一、实践体验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事物,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密切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即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促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中的知识都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达到体验、发现、探索和领悟的目的。

实践体验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参与社会调查、辩论、竞赛、采访、实际操作等。这些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合作精神得到树立,道德品质得到内化。

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时,笔者结合我们梧州市开展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收集家庭、社区、商业区、旅游景点等存在的问题及不文明行为,然后加以整理邮寄给有关单位;另一方面让学生对“青少年怎样为家庭、社区、校园的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学生怎样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怎样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等问题展开讨论,在班级开展评选“文明学生”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情感体验机会,而且升华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学生对此反应强烈,讨论气氛热烈,学习兴致高昂,决心向陋习告别,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达到了思想品德课所要求的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实现了知行统一。

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对书本知识理解透彻,而且通过体验,懂得了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有家园的必要性以及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继而使学生产生保护环境和讲文明礼貌的强烈渴求,并对学生将来的行为产生指导性的作用。

二、角色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情感体验,增强对道德的理解,激发道德情感,使之内化为道德认识和某种行为规范,形成价值观,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笔者班上有两个学生由于平时经常违反纪律,所以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但这两个学生不但不接受教育,还认为是教师对他们产生了“敌意”,专门找他们的“麻烦”。于是在《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的教学中,笔者请这两个学生来当一天“老师”。让他们给全班学生上一天课、批改一次作业、布置一天的班级工作、找当天违纪的学生谈心等。通过这一天当“老师”的经历,他们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认识到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并没有专门找谁的“麻烦”。从此以后,这两个学生逐渐转变,违纪的行为少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还主动帮助教师做一些班级工作,发现有其他学生违纪也会积极地对他们批评指正。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教师工作的艰辛,从而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来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这样也就真正实现了思想品德课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榜样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地引入“榜样”激励学生,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的事迹来感动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召学生,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榜样”的熏陶。

例如,在七年级《把握学习新节奏》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请我校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的往届毕业生回校给七年级新生做学习动员。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不仅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讲述了知识对当前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听得很认真,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优秀毕业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地联系这,联系那,存在着严重的脱离文本的倾向。至于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课外知识和文本对话的目标等都未做任何介绍,这样会大大影响文本对话的效果,甚至让学生觉得无趣和厌烦。另外针对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出现的随意读、滥读的现象或认识理解上的偏差也未能及时予以纠正。

4.学生在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由于师生关系不够民主和谐,学生怕出错、被嘲笑等,使学生不敢让真实的自我参与到对话中来。另外,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学生的自我评价、倾听和反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

针对上述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呢?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师生对话

1.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和能说,并平等地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和合理的期望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2.教师要善于有效提问。提问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形式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这样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大家对某某同学的说法有什么意见?”“还有其他想法吗?谁愿意再补充一下?”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教师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另一种形式是学生向教师提问。对此,教师要把更多 “问”的权利给予学生。

二、生生对话

1.话题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生生对话的有效性,所以,教师预设的话题和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话题,都要符合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基于共同的话题积极地进行交流、倾听、反思。教师要注意适时介入到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对已游离于主体之外的话题及时予以引导。

2.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对话讨论中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训练思维、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也可以让学生对同学的表现加以评价,尽可能把师生之间的问答变成学生之间的讨论。

三、生本对话

1.首先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课本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多元理解,对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有所准备,以便更好地处理课堂问题,恰当地引导对话和交流。

2.接下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对话时间,再经过目标引导,使生本对话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由于学生间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不应以自己的理解来衡量学生理解的正确与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另外,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也可采用默读体悟、速读思考、朗诵感受、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热情。

四、学生与自我对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而真正的“意义建构”则要在学生与自我对话中完成。

1.反思和自我评价是自我对话的重要途径,对于课上交流的问题可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课后进一步地思考和整理总结,并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

2.可通过学生的作业等途径来了解学生自我对话的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敢于内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将对话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对推动政治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对话教学在政治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对策,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对话教学。

[参考文献]

[1]侯民吉.从建构主义教学观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李红梅.让“对话”走进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2(22).[3]秦玉莲,刘春生.新课标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4]蔡桂荣.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15).(责任编辑袁妮)

第三篇:思想品德课把握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新课标在设计思路、基本理念、目标以及结构、体例、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改进。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新的思品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以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反思,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首先要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最后,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构建新型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在新课程中,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第四篇: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情感教学(范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情感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设多姿的情感情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焕发出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以情激学,使过程潜移默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品格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思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方为人师,言谈文雅举止端庄始为人师。如果一个老师面对学生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你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于丹《论语》心得中说道:“真正的圣贤不会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说话。他们把活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就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言论中受益而已”。遇事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充满幸福感。教师特别要重视情感教育,创造有理有情、寓情于理、以理生情、情理交融的完美境界。

二、创设爱心情境,铺垫情感基调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哈姆柴克认为:只有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布满爱的教育氛围,才能使学生心理感到安全,才能坦然接受学习。古人也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可见,与学生情感交流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惯性。与学生情感的接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这一感情基奠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会主动、自觉,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在情感的情境中学生感到的是人格的尊重、自身价值的存在和聪明的展示以及爱心的暖和,从

而使学习成为学生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以诚心、耐心、爱心、热心来建构教学的情境,不用“教鞭治学”;更不做体罚、变相体罚的“形象大使”,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交流中实现自主学习。

三、优设评价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优设评价情境,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活求知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的最终判决,而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和提高。所以,注重营造良好的评价情境非常重要。能帮助学生熟悉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这一情境要教师去精心的营造学生学习、发言中,一个满足的眼神,一个奖励的微笑,一个好的手势,一段鼓励性的话语,都是在无形中建构评价情境。另外,对于那些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的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关心和尊重去对待,及时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体验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对自己布满信心,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还有,应将单独的教师评价情境转化为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情境,这种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情境更轻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促进他们自主去探究,全面地熟悉自己。

四、运用媒体,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奇感、新奇感,吸引学生的注重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VCD、录音,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片、声音、动画等的组合处理后,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动静结合的画面,生动逼真的语言,恰如其分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情况、和条件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提高学生知识的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道德熟悉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道德熟悉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烟塘中学符彬)

第五篇:情感体验是幼儿美术之源泉

情感体验是幼儿美术之源泉

摘 要: 美术是情感艺术,美术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格修养、陶冶情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适当挖掘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情感因素,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情感体验 美术活动 美术园本课程 幼儿教育

一、引言

一般来说,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主要由教师向幼儿传授一定的绘画语言和绘画知识,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与创造力进行综合开发。在此过程中,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是其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1]。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情感特征是美术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事实上,美术活动十分有利于幼儿情感体验的开展,教师应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与艺术素质,塑造幼儿的人格品质。

二、幼儿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意义

世界知名教育家对于情感体验的内涵和思想都有自己的探讨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情感动力论”中提到,要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彩而丰富的精神生活,保障其个性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天赋得以充分表现,让学习过程富有成效,建立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情感动力系统”。罗杰斯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具备密切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由此可见情感体验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是引领幼儿体验世界的重要角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此,幼儿教师更应加强情感体验活动的安排,使幼儿能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知识,增长智力,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幼儿正处于思想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样化的情感体验可以丰富幼儿的心灵世界,帮助幼儿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幼儿情感体验为基础,形成系列美术园本课程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2],以一系列情感体验为载体,使幼儿获得更多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有感而发,将自己的感受体验通过美术形式予以呈现,我们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河苑分园的生源特性和主题课程,形成爱幼儿园、爱他人、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爱环境六大园本美术课程,目标是使幼儿最终成为具有健康情感的个体。如中班下学期“爱家乡”主题课程,由于幼儿园很多孩子都是新市民子女,这一园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第二家乡的美好,唤起朦胧的归属感和对第二家乡的热爱之情。针对这个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活动内容:

1.让幼儿参观美丽的大运河。大运河是常州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参观大运河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绘画题材,而且可以让幼儿对一方水土一方人的乡情文化产生朦胧的萌芽意识。

2.进行角色游戏民俗一条街,里面有乱针绣、留青竹刻、双桂坊小吃、中华恐龙园等游戏项目,从而了解常州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特有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一个地方的性格和形象。通过这一体验活动,幼儿可以对本地的民俗文化留下更深的印象。

3.了解常州的著名建筑。建筑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一般都能代表本地的文化特色,参观本地著名建筑可以使幼儿对家乡产生自豪感。

4.登明城墙观篦箕巷。通过前几项活动,幼儿已经对家乡现状有了基本认识,这项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使幼儿对家乡的感受变得立体化,变得更鲜活,从而进一步焕发幼儿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这四项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安全保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以便幼儿能够进行安全的情感体验。在四次体验活动结束后,再组织中班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美丽的家乡”,让幼儿以画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生发一种把自己体验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强烈愿望。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将所拥有的全部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与发挥,非常自信、兴奋、幸福和激动。教师在活动评价时不要过于纠结具体的美术形象,不论幼儿画板上的内容是什么,教师都应适当鼓励,同时要认识到,美术活动只是一种载体,虽然幼儿的美术作品技能技巧的呈现比较重要,但在此过程中幼儿获得的情感体验相对更重要。

四、结语

一个人在精神层面上获得的经验往往能够决定他成为怎样的人,幼年时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人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美术活动是一种体现幼儿个性的艺术活动,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情感体验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在美术作品中传达出对世界、对他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只要我们注重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习兴趣,激活幼儿的情感心理机制,充分而有序地驱动情感效应,从而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使其拥有健康的情感,培养丰富而深层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任佳盈.基于幼儿情感发展需求的玩具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9):93-94.[2]聂家红.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新一代(下半月),2010(5):157.

下载情感体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源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感体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源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巧用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范文]

    巧用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建湖县沿河初级中学顾祥中内容提要: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讨厌的课程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是在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做到:一、以情......

    挖掘文本思想 激发情感体验

    挖掘文本思想激发情感体验 1诵读分析歌词,体验情感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歌词是作者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五篇范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探讨了如何在该......

    生活德育: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命活力

    生活德育: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命活力作者姓名:余洁 单位:九十二中学生活德育: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命活力 摘要:要想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真实......

    诗意,语文课堂情感源泉)(推荐)

    漫步于诗意课堂的彼端 济渎路学校 张静 各位同事: 大家好!本学期,我们阅读的书是《诗意语文课谱》。这本书是对王崧舟老师所提出的诗意语文的课堂进行概括梳理的一本书,书中收录......

    创新,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创新,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员工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畅想有关“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创利、创财富,全面开创亚泰集团新时代......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作者:孙长顺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五河县新集中学董立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情感上认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制和发对形形色色否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