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相关性研究(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21:1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相关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相关性研究》。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相关性研究

当代大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相关性调查研究

1、您的专业是

2、您的性别?

A、男B、女

3、您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4、请问您现在所学专业是您自己选的吗?

A、是

B、由家人、朋友选的C、调剂

D其他(就业前景、薪酬、社会地位……)

5、目前喜欢您的专业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D、无所谓,没感觉

6、目前您对本专业了解吗?

A、十分了解B、一般C、不了解

7、大学给您的专业知识是否达到了您的期望值?

A、是B、否

8、曾经有没有转专业的想法?

A、有B、没有C、不知道,很难说

9、您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的了解程度是

A、0—25%B、25%—50%C、50%—75%D、75%—100%

10、您对本专业的喜欢程度是

A、0—25%B、25%—50%C、50%—75%D、75%—100%

11、您毕业后的打算是

A、工作B、考研C、其他

12、您以后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吗?

A、是

B、否

C、不知道

D、没想过

13、您的兴趣爱好与专业的相关程度是

A、0—25%

B、25%—50%

C、50%—75%

D、75%—100%

14、当专业课程和兴趣活动冲突时,会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A、会坚持B、会,但很难坚持C、不能坚持,总会向现实妥协D、不知道

15、下面的工作您会选择哪个?

A、与兴趣有关与专业无关B、与兴趣有关与专业有关

C、与兴趣无关与专业无关D、与兴趣无关与专业有关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当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当大学文凭不再是铁饭碗的象征,我们当代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素质来面对社会,接受挑战呢?是高分低能,是眼高手低,抑或是思维独特,勇于创新?

现在让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进行研究:

一、人格素质

当代大学生在人格素质上的优势是追求自由、平等,法治意识强,但是独立性不强。当代大学生多生于80后,这时,国家法制体系日趋完善,公民法制意识增强,在这种社会底蕴的熏陶下,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较为强烈业不足为奇。由于大学生一直是新思想的引领者,追求自由平等的这种与世界接轨的精神在大学生身上也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的现今,这是当代大学生在塑造自身素质中的优势,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劣势。那就是作为家中至宝,父母处处呵护,久而久之,依赖心理较强,从而使得自身缺乏独立性。

二、精神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下,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涉世未深,理性思维不够完善。在社会的熏陶下,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较强,但是自省意识较弱。由于生活优越,当代大学生大多意志品质不够坚定。

三、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

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

四、科学文化素质

当代大学生科学虽然卷面成绩依然不错,但是主动学习意识明显减弱,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难以在一毕业就适应工作需要。虽说现在已不应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在大学中大好扎实基础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五、审美素质

虽然时代在改变,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在改变,但是,健康之美,道德之美是永远不应被否定的。当代大学生在审美方面有时偏离社会,一味的追求新潮,这不仅扭曲了美的意义,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以上谈到很多当代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些素质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因素。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

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

虽然当代大学生身上有着种种不足,但总体来说大学生依旧是社会的先进力量,在大学生新思想的带动下社会也在进步,在发展。

第三篇:传播统计学研究-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

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持续发酵,形式一年比一年严峻,这也导致了很多高考生在选择专业上非常困惑,一方面要考虑自己对专业的兴趣,更多的是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社会来看,前景也就是学专业以后毕业的工作去向。那么这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法,采用了《职业考虑问卷》、《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此研究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心理准备和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为高校提供关于如何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依据,从而丰富高等教育学和职业指导相关理论。

(二)实践意义

大学生年龄介于18~25岁之间,正处于职业选择探索期和建立期的转换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愿望和社会需要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对大学生来说,是否顺利择业,不仅影响其专业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更是人生历程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现在大学生的职业定向、就业方式、择业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可以说,大学生的职业取向从未像现在这样宽广,然而,择业观念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从未像现在这样严重国内学者普遍赞同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源中,就业压力是最大的,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致使当代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困惑、迷茫、抑郁等心理冲突日益严重。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很有需要也很必要。

二、基本概念界定

职业选择:个体依据、运用所掌握的职业信息,从自身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出发,结合自己的素质特点,寻求合适职业的决策过程。

专业承诺: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

三、关于职业选择的研究

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其概念,国际上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一般而言,职业选择这个概念包括两方面,即选择的内容和选择过程本身。本文所探讨的职业选择主要是指后者,即产个体依据!运用所掌握的职业信息,从自己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出发,结合自己的素质特点,寻求合适职业的决策过程。

职业选择的理论,国际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学派强调周围环境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有的学派把个人行为置于职业选择的中心地位,还有一些学派则探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对职业选

1234择的影响。有“特质-因素论”、“人格类型论”、“需要论”、“心理动力论”、“发

56展论”、“行为论”。

1.http://baike.baidu.com/view/1508710.htm 百度百科

2.http://baike.baidu.com/view/1016839?Fr=ala0_1_1 百度百科

3.http:///A/art/2006/943.htm

4.http:///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416014 价值中国-百科全书

5.陈炜.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8,第186页

6.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81页

四、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职业决策(career decision-making)的概念,最早是源于英国经济学家Keynesian的经济学理论,他认为个人在选择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目标时,将以最大收益及最低损失为标准,当个人面对多方面选择时,每一项选择对其而言都有不同程度的价值,“职业决策”就是个人在多项选择之间权衡利弊,以达成最大价值的过程。

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是Bandura,A.1977年提出的概念,其实质反映的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行为的能力的知觉,或对达成特定行为目标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Bandura,1997)¹“可见自我效能感不是指某种人格特质,或行为能力自身,而是指综合各种信息,基于对自身行为能力的判断和评估,所形成的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即自我效能感反映的是个体对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

力的预期、感知、信心和信念。它是一种自我生成能力,有其特定性和一定的普遍性,既有个体性也有集体性,既有其建立的信息来源,也随自我成长而发展。

随着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职业选择和发展领域中应用范围的扩展,研究者开始使用职业自我效能感(career self-efficacy)的概念来表达影响职业选择和发展的活动!决策!行为等有关的自我效能。

五、职业选择与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以“职业选择”、“专业承诺”为关键词,在CNKI检索,发现真正研究两者关系的论文很少,但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专业承诺与生涯管理的关系,张浩在探讨大学生专业承诺对未来生涯管理的影响时发现专业承诺高和较高的同学中有59%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而专业承诺较低和很低的同学中仅有19%的同学愿意继续深造;另外,与专业承诺高和较高的同学相比,专业承诺低和很低的同学中,有更多的人(13%)选择了/不知道未来如何打算0等其他类似选项”上述情况说明,专业承诺状况的不佳,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自身定位,而专业生活的消极被动,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于未来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六、职业选择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职业选择行为中,职业决策(career decision-making)和职业犹豫(career indecision)一直受到职业心理学家们的重视。

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为关键词在“CNKI”搜索,年限为2001到2010,得到与职业选择主题紧密相关的论文共31篇,从数量上看仍然有待增加,但从内容上来看趋于丰富。

七、职业选择与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综观现有文献,目前对职业选择与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尚未发现,本研究将在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尝试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八、研究目的(一)探讨大学生职业选择!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二)探讨大学生职业选择在学校!性别!专业!生源地!年级!全兼职工作

经验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三)探讨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大学生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职业选择影

响的路径模型,最终目的在于探求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

(5)以本研究所得的结论为依据,提出合理化建议。

九、研究假设

假设1:大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不高”

假设2:大学生职业选择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假设3:大学生专业承诺与职业选择存在显著相关”

假设4: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存在显著相关“

假设5: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职业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10、研究结果

1、职业选择分布呈正偏态,说明大多数学生职业选择范围并不是很广;另外, 职业选择在传统男性职业和传统女性职业上并不存在差异。

2、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理想承诺和继续承一诺。

3、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中等水平,其中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和总分均与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

4、大学生职业选择在学校、性别、专业、年级、工作经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5、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与职业选择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继续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是职业选择的有效预测变量。

6、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选择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问题 解决可以预测职业选择范围。

7、对具有职业选择困难的大学生个案研究表明,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 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职业选择困难。

文章参考“秦曙: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研究与管理

当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成因与管理

摘要: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重点课题之一。大学生处于青年成长的高峰期,情绪具有其特殊性。文章从大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及危害,并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消极情绪这个情况,从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大学生做好情绪管理工作。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大学生的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大学生

消极情绪

成因

危害

情绪管理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 当愿望和需要得到满足, 人们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 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积极的情绪能使人身心愉悦,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自信心, 消极的情绪则会使人心情沮丧, 降低活动效率, 削弱自信心。

一、大学生消极情绪产生原因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素养,他们即是社会人,在学校的庇护下又不是社会人。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生理阶段使得他们的情绪有特殊的状态。有句歌词形容大学生叫做“最近比较烦,比较烦”:考试考证书的烦恼、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恋爱不顺利或失恋、考试失败、与好友发生纠纷、就业压力 造成以上情况出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习方面的压力

1.学习目标的游离状态

在高中学习阶段,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学生的班级意识比较强烈,课程安排的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靠外界的力量做指引而进行的;而本科生的教育模式较高中阶段大相径庭,本科生的教育主要是注重专业性,课程的数量与高中阶段相比,明显的大幅度减少。大部分本科生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所以他们的学习大部分以自学为主。在这种状态下,大多数本科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他们的学习处于一种目标的离散状态中,常常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烦恼,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2.学绩任务过重

在本科生的教育中,许多高校把学术研究看的过重,希望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有过学术研究,出论文,或者是拿到尽可能多的“硬件”,如:各种外语、计算机等证书。另外一些高校设立的奖学金评奖制度(成绩排名),各种荣誉证书的颁发使得许多本科生终日忙碌于考试、研究和写作,使他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以至于产生对学业的一种焦虑心态。

(二)生活方面的压力

1.经济方面

大多数学生上大学都是离开家乡,独自在外生活,由于从小在家里过惯了以来张口,饭来伸手的日子,他们不善于理财,不知道金钱的珍贵,铺张浪费现象严重。还有的情况就是本身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加之上大学家里负担更重。再者不能忽视的现象就是有些谈恋爱的花销也大。这在无形之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会产生这方面的焦虑。2.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

大学生一般都有独立的人际交往,也往往把交往能力作为衡量自己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他们要同时处理与同系和同班同学的关系,这对曾经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广大学生来说有些吃力。如果他们对某方面的关系处理的不好,往往会进行内部归因,把矛盾产生的源头指向自己,从而产生内疚、自责等消极情绪。3.恋爱的压力

高中阶段由于升学,家庭等方面的限制,谈恋爱现象比较少见,所以到了大学,谈恋爱就比较普及。因此,就会存在恋爱挫折现象。所谓恋爱挫折是指人在恋爱交际过程中碰到自身一时难以解决的摩擦、冲突、矛盾,使得负向情绪被激发出来产生消极不良身心影响的后果。恋爱挫折往往在人的精神上产生比较大的波动,在感情上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委屈、怨恨、绝望等负向情绪。4.就业压力

当代的本科生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所承受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社会角度来看,高校的不断扩招带来了本科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但这种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就业岗位的正比例增长,反而导致了就业矛盾日益尖锐;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考虑,大部分本科生及其家人对高学历有着不良的期待,认为学历的高低同工作的理想度应该成正比,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种情形下,许多本科生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最后一年已经无心学习,终日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所面临的消极性情绪事件也随之增多。

二、大学生消极情绪的影响及危害

人的情绪直接关系着人的健康水平和工作绩效。大学生消极情绪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生活质量, 导致精神痛苦

情绪作为人的精神内容和形式, 作为人的态度和行为, 如同人需要空气、水分、阳光一样不能缺失。人若无情, 便如草木没了灵魂。若被不良情绪长期困扰, 便是人生的不幸。抑郁使人被阴影笼罩, 忧愁使人整日不得开心, 焦虑使人惶惶如临大难, 怨愤使人怒火中烧、苦不堪言!如此, 何谈人生幸福, 何谈事业有成。

(二)干扰学习过程, 影响才智发挥

积极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消极情绪则影响才智的发挥。心理良好, 乐观开朗, 大脑就容易处于激活和兴奋状态, 就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反之, 则会思维受阻, 智力水平下降。同时, 情绪还会影响学习态度。情绪高涨, 富于热情, 会促使人去探索研究;反之, 就会不肯努力, 放弃学习。

(三)导致判断力下降,形成认知偏差

带着不良情绪看事物, 如同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必然产生偏见和错觉, 被假象、表象所迷惑, 从而影响个人成长和成材。情绪的变化, 使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大相径庭, 当然也使人们对事物的态度、知识的理解、教育的反应出现差异。

(四)难以融入集体

一般来说, 冷漠、自卑、脆弱、紧张等心理本身具有闭锁性特征, 难以接纳别人也难以被别人所接纳。因此, 情绪不良者多为人际关系不良、落寞惆怅者。他们往往缺乏朋友, 孤独寂寞, 丧失了许多发展机会。

(五)容易产生反社会行为

消极情绪状态中, 人们往往会思维狭窄, 做事缺乏理智。如果当事人性格比较暴躁、冲动, 容易发生武力冲突, 或者毁坏公共设施等。近年来, 国内外大学生由于消极情绪引发的刑事案件就反映了消极情绪对于社会的影响。

(六)不利于良好人格的培养

大学是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期, 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活及工作。长期的消极情绪容易形成学生的消极认知取向, 对事物缺乏积极的认识会使得生活蒙受阴影, 不利于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适应。

三.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过去的传统教育多强调智育的发展, 而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与情绪层面。许多学生可能会念书会读书, 而对面临的环境和生活实际的适应能力较差, 人际关系冷漠, 对生命期望茫然、缺乏生活热情。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引起情绪的波动, 从而导致自我行为越出正确的轨道, 或自暴自弃, 或不学无术, 或游戏人生, 甚至自杀离开人世。可见, 在校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是极为重要, 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进行情绪管理教育

作为教育者,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应加强学生的情绪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 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干扰当前的活动, 同时懂得移情, 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 学会察言观色, 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 尊重他人的感受,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通过与人交流沟通,树立自信心, 培养与人调、合作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正确评价自我

正确地评价自我, 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青年人在一起又易出现争强好胜、相互攀比的现象。在这种充满了竞争的氛围中, 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我, 增强自己的适应性, 提高自信心。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分析, 对自己所拥有的长处不要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 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也不要产生轻视自己的看法要不断地修正、调整和提高自己。

(三)调整好自己的认知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 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 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 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消极情绪就会改变,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可以导致情绪的极大不同。通过改变对事物的认知, 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应该明白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既没有绝对的好事, 也没有绝对的坏事。所以,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 也有坏的一面, 即使是人人都痛恨的、不愿意接受的失败和挫折, 也会有好的一面。能引起我们什么样的情绪, 最关键的不是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事物, 而是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去看待这一事物。

(四)合理宣泄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因此, 遇有不良情绪时,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宣泄!, 以排解消极情绪,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宣泄的方法有找人倾诉、畅快地哭一场, 在旷野中大声喊叫、拳击沙袋、到运动场上猛跑一阵等。但是,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 必须增强自制力, 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以免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师曙光.情绪管理浅析.太原大学学报.2006 3 [3]薛永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研究.2008 [4]王丽.研究生消极情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苏州大学高教论坛 2009.1 [5]陈兰江.当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研究.青海名族大学学报.2010.4 [6]火华.情绪决定命运.地震出版社.2003.4

第五篇:团队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

《团队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

摘 要::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在为大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团队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无往不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必不可少。当前,大学生喜欢我行我素,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习惯于自我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对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学生团队与团队精神内涵的探讨与研究,以创业与就业为导向,开展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关键词: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素质教育团队及团队精神的定义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和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所有成员自觉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团队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

2.1 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2、2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2、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EDS(电子资讯系统)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John W.Egan(约翰-宜根)先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服务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3、如何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3、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良好的团队精神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3、2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益处并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

3、3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团队精神应该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因此,在对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团队精神的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

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3.4 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3.5 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

3.6 开展好团队的活动3、6、1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比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3、6、2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3、6、3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3、6、4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沃特杯三人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校园长跑及环湖长跑比赛,打字比赛、英语理事会的朗读、演讲及经典老歌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硬件装机培训、DIY攒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服务、书画展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总之,无论各班要围绕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开展以适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领会、理解、相互尊重、爱护、支持、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双赢”等团队精神的素质内涵。

下载当代大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相关性研究(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相关性研究(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在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教育市场化、人才市场化的趋势也在日益增强。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呈......

    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研究

    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研究 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传统消费伦理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其中也无形的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使得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 [摘要] 为了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分析恋爱心理的规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文献,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恋爱动因、恋爱中出现......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研究大全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 内容摘要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教育状况、家庭影响、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和以往的大学生有很大不同,由此造成当代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假期消费状况调查与研究

    当代大学生假期消费状况调查与研究 引 文 一方面尚未自立,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特殊的年龄段赋予他们极强的消费欲望。面对这一矛盾,当代的大学生是怎么做的?他们每年花多......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研究

    ww w.5 Y k j.CoM文章 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内容摘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浅析当代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浅析当代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摘要卡耐基在《公共关系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个人的成功,85%都是和专业无关的,而是同其与客户的交流有关,也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