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村(社区)组织办公场所牌匾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
(一)机构标牌悬挂
1、村(社区)党支部(党委、党总支)、村民或居民委员会标示牌,悬挂在村(社区)组织办公场所大门口。
2、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以及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一个组织只挂一个简明牌子或标示。
3、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代办点)标示牌,单独设置的悬挂在办事厅(室)门口;非单独设置的,悬挂在办公用房门口。
除以上标示牌外,其他由各级主管部门或有关领导小组下文要求成立的机构标示牌不悬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不上墙。
(二)制度牌匾悬挂
依法依规设置的村(社区)组织机构,其工作职责和制度经过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正式行文明确规定的,村(社区)组织认为需要悬挂且有条件的,可悬挂在村(社区)组织办公场所相对应的办公用房内。
党旗、党员权利与义务、入党誓词,悬挂在村(社区)组织会议室或党员活动室内。
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代办点)工作内容、服务流程,应设置在办事大厅内或悬挂在办公用房内。
其他由各级主管部门或有关领导小组下文要求成立临时机构的相关制度、工作内容、活动方案、工作流程、考核指标等不上墙。为方便群众办事,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规定、工作流程等,可在已有的村(社区)公告栏发布。
(三)奖状奖牌悬挂
中央部委和国家机关颁发的,或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奖状奖牌,按照村(社区)组织自愿原则,如有条件,可悬挂或摆放在会议室(或党员活动室)。悬挂的奖状奖牌总数一般不超过10个。— 1 —
第二篇:关于规范办公区域及办公场所物品的通知
关于规范办公区域及办公场所物品的通知
各科室:
2011年8月28日我所正搬入新的办公区域,科室办公场所已经全部到位,为创造一个舒适、整洁、优雅、祥和、井然有序的办公环境,经研究决定,就办公区域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科室主任对科室环境卫生负总责,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内的环境卫生维护,物业负责公共区域卫生环境的日常维护工作。
二、办公室内应保持整洁、有序。办公桌、文件柜、衣柜橱物品摆放整齐美观,科室公用及个人使用的书籍、资料、文件等摆放均应整齐美观。
三、办公区域公共空间和通道应保持整洁、通畅,门厅、楼梯、走道、凉台严禁存放个人物品及杂物。
四、办公桌:可摆放办公用文件资料、文件夹、文具、电话、办公设备、水杯等,禁止摆放水果、盆栽花草、盆景等其它物品;办公桌桌底不得堆放文件、资料等其他物品,符合防火要求,杜绝消防隐患。
五、衣柜橱:衣柜橱内文件、资料、表格、衣物摆放整齐,柜顶上禁止摆放任何物品,取用文件、资料等物品后柜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六、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饮水机、沙发等办公设备应符合办公室整齐化一的要求在制定位置摆放,并定期清洁,保持安全、卫生使用状态。
七、工作人员应在每天上下班前对自己的办公室内环境卫生进行整理,关闭电器设备,严禁安装与办公无关的电器设备。
八、办公室内的花卉原则上单间不超过3盆、双间不超过7盆。
九、多余公共物品上交办公室,多余个人物品必须自接到通知之日起,9月4日前清理完毕,超时按无主物品,由所予以清理。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关于开展“三资”清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农村集体
“三资”清理和财务监管代理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农工商总公司、镇直各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阳光工程”,加大源头管理工作,防止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暗箱操作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代理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省纪委关于印发〈全省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鄂纪发[2010]8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入推进农村反腐倡廉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加强规范化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要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维护集体和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先清后理再完善”的工作思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面清理,分类完善,规范管理。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省市提出的“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查、设立台账,在实行代理的基础上,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到2010年底,全镇所有行政村的集体“三资”实行监管代理全覆盖。
三、清查核对范围
本次清理的范围,是指归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包括集体所有的各种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村集体所有的债权债务,固定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四、方法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5月4日至5月18日)
1、成立机构。镇政府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新华同志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进行集中办公,切实加强对全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召开由各村主任、报帐员、驻村干部参加的大会,对全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3、做好宣传发动。各村要及时召开全体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就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的目的意义深入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二)清产核资阶段(5月19日—6月25日)
1、自查摸底。各村要按照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的范围和重点,根据农业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和《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登记,如实填报村集体财务清查(核实)情况表、村集体资源清查(核实)情况表、村集体固定资产清查(核实)情况表、村集体债权清查(核实)情况表和村集体债务清查(核实)情况表等清查核对表格,全面摸清底子。
2、登记汇总。对自查摸底的情况,由驻村干部会同村两委进行逐项逐条核查核定,防止漏清漏登漏报,做到账实、账账、账表、账证、证证相符,资产财务明细、债权债务明细两清晰,然后登记汇总,并报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达到资金入“笼”、资产入账、资源上册。
3、张榜公布。核实汇总后,各村要通过公开栏等形式,将清理摸底情况如实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界定产权阶段(6月26日一7月15日)
在清理登记造册基础上,依法界定资产所有权归属,理顺产权关系。对资源性资产和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固定资产等进行资产评估,实事求是地确定集体资产的价值总额。
(四)颁发证书阶段(7月16日至8月1日)
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工作结束后,按照由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区经管局审批的程序,对经审核合格的单位颁发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证书,并实行年检制度。
(五)制度建设阶段(8月2日至8月25日)
镇依托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对所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实行“三资”监管代理制度,监督村级资金收付和使用,资产经营和处置,资源开发利用和招投标等工作。
村级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办事。一是建立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管理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资产清理制度、资产台账登记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三是建立健全集体资源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妯让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等。
(六)考核验收阶段(8月26日至9月15日)
对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全镇要进行全面总结,对各村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
(七)有关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实行规范化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集体和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镇直相关单位(农业、民政、财政)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村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落实工作责任,力诫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
2、落实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齐抓共管抓落实。镇直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纪检、组织部门要牵头抓工作,认真组织协调,精心组织实施;财政、农业、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清理和监管代理规范工作中有关业务的指导;各村要落实工作专班,实行定时、定责、定人,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工作,促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规范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关于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工作的通知
郭卫字〔2012〕号
郭里镇卫生院
关于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工作的通知
各科室、各卫生所: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摸清家底,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经院党支部、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我院现有固定资产(含各科、卫生所配备的低值易耗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围:各科室、各卫生所。
二、清理内容: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特别是通过政府采购、单位自身购置、上级部门拨给、单位之间相互调剂、社会捐助等各种方式获取的各类资产。对近几年采购的固定资产及处置情况进行重点清理。
三、清理时间:自2012年8月13日至8月25日
四、工作目标
(一)核实财产、查清家底。做到固定资产总账与各科、卫生所备查账相符。
(二)对所有固定资产重新进行造册登记,并对残损、报废的固定资产统计造册,汇总后报院长审批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固定资产长效管理机制,防止固定资产流失,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工作步骤
(一)摸底清理统计阶段。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登记的统一要求,组织人员严格进行固定资产清理,详细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并在登记表上明确资产填报人、科室、所责任人。一式两份,卫生院院一份,科室、所一份。
(二)核查阶段。根据各科、卫生所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或者实物明细账),固定资产清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核实。一是根据财务部门掌握的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实物进行核对,做到账物相符、不重不漏;二是审查与财务账不相符的物品,对账面上有,核查没有发现的物品,要一查到底,见到实物。属于科室保管的由科主任负责查找,由个人保管的由个人查找。凡未见到实物、未按照程序报废,由科室、所或者个人造价赔偿。三是由单位配给科室、卫生所及个人的工具(医疗、水电、后勤保障等)也属于清理范围。
(三)固定资产入账汇总整理阶段。对核实无误后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登记,同时填写《郭里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汇总表》,并录入电脑,报院长办公室、财务科备案。实行微
机管理,做到总账、微机账、科室账、卫生室账,账账相符。科室之间调拨资产到总务科办理手续。固定资产日常监管、调拨、报废等由总务科负责办理。
(四)总结完善阶段。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健全制度。通过清理登记资产,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办法,认真总结推广,对管理不善造成财产损失的,也要吸取教训,找出存在问题,改进管理措施。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认真搞好这次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工作的领导,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固定资产清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振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赵长训、孙培建任副主任。
(二)落实责任。此次清理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科室、卫生所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清查登记工作。各科室主任、卫生所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责任人的职责,认真抓好对本科室、卫生所固定资产的监管工作,并指定资产管理员具体负责管理,建立真实、规范、统一的固定资产账目。
(三)完善制度。通过本次固定资产清理工作,要克服清理不彻底、前清后不清、敷衍了事的工作情况出现。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形成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六、几点说明
1、对资产清查中的盘盈或盘亏物品要进行情况说明,报请局领导批准后,履行手续、调整账目。
2、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本单位资产调拨或赠送给其它外单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由总务科报院长审批办理相关手续,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
3、院系统内各部门之间因工作需要或人员变化必须变动资产归属的,由总务科会同双方固定资产主要负责人共同办理有关变动手续。
4、各科室需要报废的资产,应先进行固定资产登记,由科室提出报废申请,经审查、鉴定,符合报废条件的,依据有关程序,办理报废手续及账务处理。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主要包括:达到或超过使用期限且不能正常使用的、因故损毁又不能修复的、按规定需要报废的、经鉴定必须报废的。
5、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固定资产损毁、丢失的,责任人和所在科室要写出情况报告报院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请各科室、卫生所接通知后,要高度重视,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积极迎接固定资产清理工作。
附:郭里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清理领导小组名单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二日
郭里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清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杨勇
副组长:仲旭东孔 华
李振勇贾宝龙
成员:赵长训王运东孙培建
方向铜姚东臣胡
第五篇:社区街道村党支部建设工作规范
街道社区党支部建设工作规范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及中央、省委、市委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范。
1.支部设置。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社区,应当成立党支部。探索建立地缘、趣缘、业缘等特色党支部,及时在村改社区、新建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等设置区域性党支部,依托社区管理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每年对支部设置情况进行1次集中摸底,做到调整及时、设置规范。
2.班子职数。党员人数不足7名的党支部,可不设立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人;党员在7名以上不足50名的党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至5人,设书记1人。提倡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每个社区党组织配备1名专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
3.组织生活。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课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党支部每年按照规定从严从实开好组织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4.党员教育管理。推行党员“全链条”管理机制。从进、管、出三个环节入手,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进”的环节上,严格按照5个阶段、25道程序发展党员,实行全程纪实。社区党支部至少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发展党员工作,每年培养一定数量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确定1名发展对象。“管”的环节上,实行分类量化考核,将党员划分为不同群体,分别设置考核指标,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组织评定—亮分公示—评档定级”六个步骤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励先进、处置后进。“出”的环节上,充分运用分类量化考核结果,采取限期整改、劝退、除名等方式审慎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畅通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5.日常管理。①民主管理机制。完善社区民主协商议事和监督制度。借鉴“四议两公开”做法,规范社区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通畅党员、居民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渠道。②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采取“一社一策”整顿相对后进社区党组织。每年开展1次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③志愿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制度,推行设岗定责、服务承诺制度,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结对帮扶困难群众。④便民服务机制。在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站,在集贸市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建设布局合理的党员服务点。⑤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育机制。依托社区党校、“道德大讲堂”和网络平台,对党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育培训,每年轮训1次以上。突出抓好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市级每年至少举办1期示范培训班,市县区要对社区党支部书记普遍轮训。⑥组织关系排查机制。每季度开展1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排查,每年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1次集中排查,落实好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双重管理等制度。
6.活动载体。推行城镇社区“1+N”区域化党建模式。①组织设置。社区建立“1+N”区域化联合党委。“1”即社区党组织,“N”即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等党组织,市县区四大班子机关和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等常委部门为牵头单位。②工作职责。联合党委设第一书记、轮值书记和常务书记。第一书记由共建牵头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联合党委对外协调和内部运行;轮值书记由共建单位按月分组轮值担任,主要负责轮值月内共建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常务书记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为共建活动搭建平台、提供场所、组织群众等。③运行机制。建立共助共建责任、群众监督评议、联述联考等工作机制,落实签订共建项目责任书、双向述职等措施。
7.阵地建设。①建设布局。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新建或改造社区,居民1000户以下的,办公活动用房面积不能低于500平方米;居民1000户以上的,按每百户不低于50平方米标准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②标识和制度。以市县区为单位统一社区活动场所标识和制度。场所对外统一悬挂党组织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标牌以及“中国社区”标识,无其他标牌。室内上墙制度一般为议事规则、行为规范、便民服务、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具体标准要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推进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试行)》执行。③基本设施。党务、居务、财务公开栏及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栏等设置规范,公开内容符合规定,更新及时。便民服务大厅窗口设置合理,服务事项、办事流程、作息时间、联系电话等具体明确。有条件的社区,在醒目位置设置旗杆并升挂国旗。
8.经费保障。①工作经费。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每年每个社区不少于6万元,并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增长。②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好自治区下拔的每年每个社区10万元专项经费,确保经费使用管理规范。有条件的市县区,财政预算中要安排服务群众专项经费。③社区干部报酬。社区“两委”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报酬标准不低于上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