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流旋律

时间:2019-05-12 21:4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流旋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流旋律》。

第一篇: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流旋律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流旋律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创新、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总结了我们党55年的执政经验,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诸多的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

《决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九大内容之一。明确地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执政规律有了更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决定》所指出的建设先进文化,实质上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由于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中国视为其推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最大障碍,千方百计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的发展必然引起西方敌对势力的不安,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他们抛出“中国威胁论”,并借助意识形态的宣传,试图阻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入手。”在新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靠雄厚的物质基础,靠完备的制度和法律,同时人们思想上的统一和稳定也是极为重要的条件。苏共垮台教训必须引以为戒。否则就会出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所以我们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我觉得首先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能力,只有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其次,要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流旋律,要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亿万人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时代前进需要一种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一股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唱响主旋律,就是要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再次要提高先进文化传播,实现文化的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能力,文化产品承载着一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激励和导向功能。这就要求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艺术生产。要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保持高度文化自觉、自尊、自爱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和胸襟,主动学习和善于吸收、借鉴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化艺术的生产,必须把主旋律和多样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和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生产出更多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艺术精品。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兴旺发达的灵魂,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让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光芒照耀神州大地,我坚信,未来属于我们伟大的党,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二篇: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

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

识形态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如一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也是把握先进文化方向的重要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必须着眼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

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

一、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背景和形势

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国际国内客观环境制约和影响。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动向。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加强国内的各方面的工作,必须在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下,才能准确地把握国内外的新形势、新问题,才能正确、及时应对。1.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目的是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敌对势力竭尽全力力图实现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必然对立场不坚定的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并积极应对,也就是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使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体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尽管网络提供的信息是有好有坏,良莠不齐,如果监管不力,肮脏、糟粕的信息随着媒体的不正确的导向,会严重地混淆人们的思想,立场不坚定的人们常常迷茫于此,常常认为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这对于我国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蚀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很尖锐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它对于作好国内的各项工作是根本的问题。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产生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是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在相当多的人们心中已经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尤其是在当前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功利意识太强,国家观念淡漠,共产主义更认为是十分遥远的梦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的结果。在中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成分日益复杂,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并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必然会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会逐渐削弱其主导地位,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缺乏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当代的现实问题,不能准确的解读民间的生活诉求,空话和套话盛行,思想表达苍白无力、无病呻吟,这样的状况会严重地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必将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执政党的地位,而且很有可能会削弱我党的执政能力。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这种趋势,必然会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

重要的影响。

二、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性

1.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

和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的凝聚力,从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非典的胜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我们成功战胜了这场灾难,留给我们的还有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它使我们的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充分调动起来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积极性,拉进社会各界的相互关爱之情。这就足以说明在前进的途中,只要我们高举马列的旗帜,勇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前进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准确及时的回答,必将会人心所向,众望所归。随着我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我们国家从战争年代转变为和平建设时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长期执政与和平建设的考验。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最初十年的建设成就,使中国共产党的功绩合法性得到广泛的认同。由于这一时期的“左倾”的日益严重,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仍沿袭旧时的做法,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主流意识形态偏离了正常逻辑,也使主流意识形态遭到严重的损坏,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受到一定的质疑,甚至一定时期内出现了信仰危机。党运用马列基本原理及时修正偏离轨道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它回归正常的历史逻辑,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加强以马克思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2.可以有效削弱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

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前,这种“西化”、“分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美国的文化战略站在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立场认为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文明在价值观、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等方面完全不同,很难被西方文明所融化,这两种文明最终必将对西方文明造成严重威胁。未来的国家冲突,将日益表现为由于文明和价值观不同而引发的冲突。对此,西方应有“文明的忧患意识”。按照这种理论,西方应当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对那些文明异己的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争取这些国家的公众,至少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西方价值观的认同。西方的文化渗透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它对我国的影响也将是长远的。对西方的文化渗透,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敌对势力的渗透和不良思想的侵

蚀。

三、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的几点建议

十六大报告中要求我们通过改革,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其它意识

形态的竞争力。

1.就要提高各级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具体地说,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就要看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通过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他们的建设热情和创业热情;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不良思潮的侵袭,为两个文明建设扫清障碍。这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导干部必须注意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决不能不关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2.必须大张旗鼓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

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中国决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混淆人们的思想,扰乱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中国改革需要加大力度前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旗帜鲜明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3.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从实践中吸取营养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把实践作为自身哲学的基石。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应把丰富多彩、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生活实践,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实践发生了变化,主流意识形态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就会落后于生活实践甚至被生活实践所抛弃。应该看到,当市场经济改变过去的计划经济的做法时,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改变一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和做法。实践证明我们的理论只要与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只要关注和回答现实问题,倾听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要求,它就变的鲜活,变的生机勃勃,就会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4.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必须进行理论的创新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具有极大的创新能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集中体现。但是,毋庸讳言,在长期的“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下,我们仍存在创造精神的匮乏。因此,在新情况、新形式下,我们必须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做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是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条件之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当前,在全球和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中外文化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交流与碰撞,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受着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必须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顽强拼搏,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解决贫富、城乡、区域差距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缩小“三个差距”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深远。

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发展路子。

第三篇:宣传工作会议讲话--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这次座谈会,研究和探索加强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性质和事业发展要求决定的,也是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好的首要问题。下面,结合自已的工作体会,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充分认识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

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我们吸收和借鉴了世界上大量先进的东西,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人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特别是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但也不可否认,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西方的一些腐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错误思潮也趁机渗透,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混乱,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这些多样化,强烈冲击着、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不论是深层次上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外在层次上的事业观、权力观、金钱观、利益观、幸福观、美丑观、爱情观等各种观念,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而发生深刻变化,给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带来了难度,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世界范围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新影响。二是要充分认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图谋带来的挑战。三是要充分认识多种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形成、发展使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带来的挑战。四是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应对挑战。

二、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拓展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在增强。但是,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的进程中,有的人思想僵化,借口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或个别论断于今天的现实不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种倾向旨在动摇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高度,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在思想理论工作的首位,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一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和不可移易的终极真理,而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二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用改革的精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意识形态工作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创新的观念要求自己,用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

三、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规律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教育,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的教育,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解决新形势下所要解决的深层次思想问题;进行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二是要紧密结合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力求生动活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感召力。要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研究新形势下阵地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探索新办法,努力形成网络化,扩大覆盖面。切实注意思想工作的导向,要从预测和分析人们的思想变化入手,研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加强考核和奖惩,及时反馈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及时关注和努力回答群众的所思所问,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克服简单化,片面性,讲究方法,注重效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把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是做

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提,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在宣传思想战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研究解决宣传思想工作中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经验,科学分析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找到工作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总之,要加强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就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个根本什么时间都不能丢,没有它,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工作方法,推进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思想基础和强力保障。

第四篇:关于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考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2006年06月22日10:

54●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的。新形势下社会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是一种正常现象。承认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可以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以此来引领和整合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地位。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20世纪即将落幕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遥遥领先,高居榜首。之所以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国际共运出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评选结果?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历久弥真,虽然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依然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一个民族的团结振兴,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引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的根本方针和一贯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社会思想出现多样化的社会实际,如何有效地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是实践的呼唤。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社会思想五花八门,各种社会思潮诸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流派纷纷登台表演,都是昙花一现。唯独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很快就以其真理性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吸引到这面旗帜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毛泽东同志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发动各次运动均告失败,自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用以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华民族屈辱、辛酸、被践踏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是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包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举世惊叹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证明了只要把它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就是颠扑不破的,就能不断巩固不断加强。

越是社会思想多样化,越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如有的学者所描述的那样,中国这条巨龙,尾巴还在农业社会,躯干则处在工业社会,龙头却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发展模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这就必然冲击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其中包括事业观、利益观、金钱观、幸福观、爱情观等等以至更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然导致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是一种正常现象。应该看到,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不同观点的争鸣切磋,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激发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承认社会思想的多样化,承认价值取向多元,鼓励营造浓厚的学术探讨研究的氛围,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可以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不管经济结构和社会思想多么复杂多样,我们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并以此来引领和整合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为从历史上看,在阶级社会,历代统治阶级都是力图用他们的指导思想来主导整个社会的思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我们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和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也就是说,我们的多元文化,必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就能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如果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不到保证,在多元文化中缺少了这个主心骨,这样的多元化只能是一种无序的多元化、混乱的多元化,最终必将导致我国文化的变质和转向。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更加突出。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情势下,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在滋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来自一些负面因素的挑战。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会扰乱人们的思想,造成社会思想的混乱,从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在世界当代史上,因意识形态问题导致国家兴亡和政权丢失的例子屡见不鲜。1991年7月苏共决定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果很快导致执政党倒台、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鉴。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伴随经济全球化、传媒数字化的进展,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间既有吸纳又有排斥,既有渗透又有抵制,既有融合又有扬弃,这本来都是正常、积极的现象。我们借鉴、博采各国文化之长,革除、摒弃本国文化之弊,也是确定无疑的。问题在于西方敌对势力凭借本国经济政治实力带来的文化强势,通过各种方式、采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企图冲垮我们意识形态防线,让我们抛弃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进而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

义制度。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犯,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所谓“文化安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安全,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意识形态的安全。文化安全,是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等等在内的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政治、经济、国防、社会安全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一个没有文化安全、没有意识形态防线的国家,往往会自乱阵脚,不打自败。当然,我们说的文化安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安全,绝不是要把学术上的不同观点、艺术上的不同风格、生活上的不同习俗和爱好等等“泛意识形态化”,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而是说,必须正视、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下有一种看法,即马克思主义已诞生一个半世纪,世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说的一些话今天看来也不全对,现在我们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否有些不合时宜?这种看法显然有着许多误解。

看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不能看它产生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是否正确。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最科学、最严密、最先进的思想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尽管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自身状况也发生了不少改变,但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它的基本原理依然是正确的,特别是它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它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深刻揭示,对人类历史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方向的清晰阐明,都是颠扑不破的,依然为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坚持。当然,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开放的、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与实践同步,与时代同行,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给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活力。今天我们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要指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指导思想;这是引领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中的一切困难,胜利地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的光辉旗帜。(执笔:卢冀宁)《解放军报》

第五篇: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

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F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7)07-0068-04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改进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于2007年4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研讨会”。胡代光、吴易风、丁冰、程恩富、颜鹏飞、王振中、杨玉生、方福前、左大培、沈越、王健、白暴力、方兴起、冯金华、刘凤良、吴汉洪、郭殿生等京内外40余名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 李羽中[HT5SS]教授、丁堡骏教授等作了书面发言。针对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现就会议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做如下综述。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问题。在我国,高校社会科学各门课程教学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学教学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理论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中理应占据指导地位。然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同志曾在2005年发表的著名《谈话》中则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这种状况已经很明显了”[1]。与会专家认为,刘国光同志的意见是符合实际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丁冰教授指出:“一方面,政治经济学课程在经济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有的甚至只在政治理论课的‘概论’中有所涉及,实际是已被边缘化了;但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课程包括有《西方经济学原理》、《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史》,课时要比《政治经济学》多得多。这种轻重倒置的状态应予改变。”武汉大学颜鹏飞教授指出:“高校本科生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政治经济学弱势化、淡化和边缘化;西方经济学强势化、主流化和‘本土化’。根据几所高校经济类学科教学情况的调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教学课时的比例,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的1:1,演变为1:4。后者由一门课(包括宏观、微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流派)‘膨胀’成为包括中高级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在内的多门主课,并且在教学方法(如双语教学)、论文范式以及原版教材等方面力图全方位‘与国际接轨’。” 辽宁大学杨玉生教授也认为,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的各种入学教试中,比如本科生升硕士生,硕士生再考博士生,考试的基础课就是西方经济学,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情况在我们全国高校中是很普遍的。”对于这种情况,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偏离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方针的。

2.关于《西方经济学》教材问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目前西方经济学的原版教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我国,甚至一些院校对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的数量做出硬性要求,或者不加评论地以直接采用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编写的经济学教材来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国内学者所编写的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如实客观介绍并用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分析和评论的优秀教材己有逐渐削弱甚至被取消的趋势;在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中有些还根本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振中研究员指出,当前流行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并不完全科学,有些甚至把经典文献的原意都给歪曲了,如曼昆的书把亚当?斯密的理论歪曲到极点。北京师范大学李羽中[HT5SS]教授指出,西方经济学外版教材的最大缺点就是缺乏严谨的逻辑结构,在初级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直接用外国教材翻译本进行教学,往往使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清晰地把握西方经济学的结构和脉络,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优秀教材比较注重西方经济学整体的逻辑结构,有助于学生在入学阶段掌握好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次,“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所依据的是西方国家的具体经济体制,所使用的例子都是西方国家的情况。”“如果像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课采用的是西方国家的教材,后续的经济学专业课也采用西方国家的教材,我国的学生学完了经济学的课程之后,只知道美国的经济体制是如何运行的,却不了解中国的经济体制是怎么运行的。”他还认为,如果这种现象长期继续下去,必将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胡乐明教授指出,国内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英美国家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容易导致学生误认为这就是唯一且科学的理论体系。

3.关于教学内容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教学内容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严重的。其主要表现就是有些教师只讲西方经济学的实用性,不讲其阶级性;对西方经济学照搬照抄,不分析,不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吴易风教授指出,“现在有一些教西方经济学的老师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生像看待自然科学一样看待西方经济学,只讲西方经济学的实用性,而不愿意谈、甚至不愿意承认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但经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地方是它有阶级性。这是事实。不仅马克思主义者承认这一事实,有的西方经济学也承认这一事实。”他还指出,“改革开放初期高校刚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时,一般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评论,只有极少数例外。现在,情况相反。总的倾向是,只介绍,不评论。可是,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不高,辨别理论是非能力不强,相当多的人误把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都当作经济学真理来接受。这成了我国经济理论领域思想混乱、西方经济学中有害的东西畅通无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他特别强调指出,“最早尖锐地提出这类错误倾向的是邓小平。他指出,‘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的盲目推崇。’[2]。邓小平指出:对这类错误倾向的严重性‘确实不能低估’,一定要‘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制止’,否则,‘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3]。”这说明教学内容的问题确是相当普遍而重要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4.关于教师队伍问题。与会专家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师资的最大问题就是有些讲西方经济学的老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盲目推崇西方经济学。北京大学胡代光教授指出,有些“海归”学成归来,立志报效祖国,做出不少成绩。但也有些“海归”回国后不了解中国国情,“原汁原味”地讲授西方经济学,且有些是为了回来赚钱,不愿尽心尽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程恩富教授指出,对‘海归’的作用,应当辩证地去分析。从历史上看,我国已经有了三次“海归”潮,现在中国实际上是面临第四次。这些“海归”中多数都是起了很好作用的,当然也有另外一些‘海归’起了不好的作用。有些海归学习了西方经济学,回国后没有重新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然后就用西方原版教材,又以基本肯定的口气讲授西方经济学,结果起了负面作用。陕西师范大学李子猷教授指出,有些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年轻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太抽象了,不能指导今天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生活,反而把西方经济学看作是我国经济改革中正统的经济学而加以宣扬,致使学生误把西方经济学理论当作我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性理论。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邓海潮教授指出,有些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盲目推崇西方经济学,在课堂上不适当地抬高西方经济学的地位,夸大其作用,甚至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归功于西方经济学。有些老师胡搬乱用西方经济学,市场神化、产权神化、经济人假设充斥课堂,误人子弟。大家认为这种情况是必须要改变的。

5.关于舆论导向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科学研究和新闻出版中,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甚至是宣扬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现象屡有发生。有的报刊不追求理论的严肃性,而是片面追求新闻宣传的轰动效应,公开支持这些错误的理论思潮。有的出版物,作为国家权威的科学研究阵地,不仅在理论形式上而且在理论内容上,都去追求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刊物接轨。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的严峻挑战。

二、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意见

1.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强调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说:“绝对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与会专家认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科研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丁冰教授认为,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参考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合理的观点和方法,而不能本末倒置。他说:“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是就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必须占据指导地位而言的,由于它具有无可质疑的阶级性和科学性,对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评价就应以此为指导,而不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去取代西方经济学。当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份。但必须明确,这种对西方经济学的借鉴、吸收只是在个别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上;就整个理论体系而言,因为这两种经济学是有原则区别的,或对立的,因此,既不能借鉴,也不能融合。同时也不应要求把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或中国化。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具有普遍真理性,并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以致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最完整、最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而西方经济学只适应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并非普遍真理,并且只代表占人口少数的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需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却不应该也不宜使西方经济学中国化,尽管我们对其个别合理的观点和方法也是可以吸收、借鉴和参考的。关于如何贯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方针问题,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如颜鹏飞教授建议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出台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导向性规定。国家行政学院王健教授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测评指标,以考核各个大学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选用上的管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通过规范教材的选用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述,带有较强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不宜不加批判地选择西方资产阶级原版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吴汉洪教授建议在本科生教材的选取上应以内版教材为主,外版教材做参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徐则荣副教授认为,在《西方经济学》的教材选取上,我们应选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评价的教材,如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编著的《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吴易风教授、刘凤良教授、吴汉洪教授编著的硕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丁冰教授编著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等。

3.改进教学内容。针对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对西方经济学“述而不评”以致于盲目崇拜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必须对现在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彻底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对西方经济学不分析不批判甚至盲目宣扬的局面。吴易风教授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论西方经济学时,要准确理解“批判”和“借鉴”的涵义。他说:“现在,在对待西方学术文化思潮方面,批判和借鉴这两个词往往被误解,被误用。一说批判,往往被误认为是全盘否定。一说借鉴,往往被误认为是全盘肯定。因此,有必要对批判和借鉴的词义正本清源。按批判和借鉴的原本含义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批判和借鉴,就可以避免不是全盘肯定就是全盘否定的片面性。事实上,西方经济学既有因其阶级性、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造成的局限性,又有在特定条件下的实用性。对西方经济学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片面的,因为它们都不符合实际”。长春税务学院丁堡骏教授认为,高等院校应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安排好西方经济学各层次教学内容。他说:“在社会主义大学课堂里开设资产阶级经济学课程,目的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比较分析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来坚定对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另一个就是通过学习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来吸收和借鉴其中的科学和有用的成分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时他还强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他说:“我们认为,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应大大压缩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特别要大大压缩微观经济学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本科阶段要侧重讲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要注意对西方经济学各个部分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其庸俗的成分要进行彻底的批判,对其科学合理的成分要指出在借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本科教学阶段,不宜向学生灌输更多的西方经济学中、高级教程的内容,因为,学习西方经济学中、高级教程的目的,在于借鉴其科学合理的成分用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绝非刚刚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初步知识的本科大学生所能完成的任务。要把这一任务交给研究生,最好是交给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去完成。”丁堡骏教授还建议,要硬性规定必须讲授统编教材中的批判和评论部分。北京物资学院车卉淳副教授指出,西方经济学在“述评并重”的教学中,“述”就是要原原本本地把西方经济学理论介绍给学生,既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为评而述”;“评”的过程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其做出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既要肯定其合理成分,又要批判其辩护性和庸俗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王振中和左大培研究员指出,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西方经济学每一个理论最初的假设的含义并进行科学分析。如果最初的假设有问题,后面的推论就有问题,甚至会带来极大的害处。

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急需提高西方经济学一线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工程,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西方经济学一线教师提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水平。建议中宣部和教育部,能够发挥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像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那样,对西方经济学一线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分析批判和鉴别能力。华南师范大学方兴起教授就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师的素质问题,建议教育部成立西方经济学教师培训中心。中心主要负责对西方经济学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培训工作。凡是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都必须通过这个培训拿到上岗证才能去讲课。

5.调整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关系到在经济学教学中能否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问题。长春税务学院郭殿生教授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在开设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之前,可以考虑开设一门类似中国经济或中国经济实践的课程,把现实社会经济运行状况介绍给学生。学生对社会经济生活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再学习经济学,使其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样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和判断或许能更深刻一些。张林教授建议,一是增加思想史的教学,让学生把整个经济学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二是开设一些方法论的课程,把方法论上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攻击的那些流派摆给学生,这样对认识西方经济学的缺陷更有好处。丁堡骏教授也建议充实和加强经济思想史教学和学科建设。“读史使人明智”,无论是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客观公正地对待西方经济学的需要来看,充实和加强经济思想史教学和学科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来源,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个理论的来龙去脉,能够科学正确地对待现代西方经济学。

6.加强宣传阵地建设,把握舆论的正确导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重要环节。国家主管部门(包括中宣部、教育部等)应加强对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物的管理,改变目前学术研究和出版物中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内容泛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发表越来越困难的局面。对于那些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言行,要有必要的责任追案措施。同时,要组织理论力量,对上述错误思想倾向进行严厉的批驳。颜鹏飞教授还指出,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主导地位和基础学科的考核导向,经济学类以及应用经济学后续研究生和博士生入学课程必须把政治经济学作为必考科目。其他许多同志也认为必须改变目前有些学校在经济学专业的入学考试中,只考西方经济学,不考或少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片面性。对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来说,是否公开发表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评论或批判西方学说的文章,也应作为考核其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国光.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5,(9).[2][3]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44、45.责任编辑:郭殿生

下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流旋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流旋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