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弱儿管理制度
体弱儿管理制度
通过对本园体弱儿的了解,加强保教配合,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特殊照顾及个别护理,使他们早日康复,恢复正常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体弱儿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一)对贫血儿童的管理
1.诊断标准(必备的):年龄在6岁以下(新生儿除外)血红蛋白低于11g/dl。
轻度:9—<11g/dl中度:6—<9g/dl重度:<6g/dl
2.发现贫血患儿,及时与家长联系,家园配合,查找贫血的原因,共同进行管理,对患儿全面加强一日生活中的照顾。
3.对轻度贫血的幼儿进行登记管理,要有初诊、复查日期与血红蛋白测查结果记录。
4.对中、重度贫血的患儿进行专案管理,一般情况下应在3个月内结案。
5.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药物(中、重度)及饮食治疗(轻度),1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
6.转诊:经药物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仍不恢复者,应转诊。若在园儿童患中、重度贫血一般建议患儿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7.结案:患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给药(中、重度)或饮食治疗(轻度)4—6周方可结案。
(二)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
1.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的幼儿进行登记并建立专案,及时与家长联系,分析病因,要求班内保教人员在患儿的进餐、活动等一日生活中多照顾,纠正其不良习惯。
2.定期监测:以大体检时间为准
(1)低体重:每月测量体重一次;
(2)发育迟缓:每3个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
(3)消瘦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每月测量体重一次,每3个月测量身高1次;
(4)将结果及时通知家长,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5)结案:直至患儿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为止。
3.根据儿童营养不良分类及病因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与干预,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等;依据患病情况的不同为患儿提供饮食护理。
(三)对反复感染儿童的管理
1.诊断标准:(以儿童考勤为准)
(1)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缺勤天数累积5天及以上者。
(2)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带药(抗感染性药物)累积7天及以上者。
(3)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缺勤及带药累积10天及以上者
2.方法及内容:
(1)定期进行统计,筛出反复感染儿童。
(2)对反复感染儿童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档案,每月观察一次。
3.措施:对病因进行分析,配合医院治疗,保教人员在保健医生生的指导下,共同配合,在吃、玩、睡等方面对患儿加强生活护理。
(1)体弱儿为班内全日观察的重点儿童;
(2)进餐时,让体弱儿先洗先吃,掌握进食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午睡时不要对着窗户、门,避免对流风;
(4)按时为患儿服药,做好预防性投药;
(5)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适当加强患儿的体育锻炼;
(6)班级做好本班内患儿在园以上各项情况记录;
4.结案:观察半年,无反复感染即可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四)肥胖儿童管理
1.管理对象:在儿童入托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超重与肥胖儿童。
2.诊断标准:
(1)超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19%;
(2)轻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
(3)中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30%—49%;
(4)重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50%及以上。
3.对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建立肥胖儿管理卡片(包括超重),进行专案管理。
4.仔细分析病因,如考虑为其它疾病引起的肥胖要建议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配合治疗。
5.定期监测患儿体重、身高增长幅度,每月测量体重1次,每3个月
测量身高1次,测量日起要相对固定,并且在测量身高后对患儿的身高、体重生长情况进行评价。
6.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宣传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知识;使家长重视肥胖的危害性,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家园共同配合参与对患儿饮食起居上的调整。
(1)进餐时要在满足儿童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限制患儿食量:在幼儿要求添饭时,给予体积大、热量少的食物,如多给蔬菜,尽量少添加主食。
(2)控制进食速度:在进餐过程中,保教人员要不断提醒肥胖儿“慢点吃”、“慢慢嚼、把饭嚼烂”等,使幼儿放慢进食速度。
(3)家园配合调节幼儿饮食,控制脂肪的过多摄入,蛋白质必须保证每天不低于1—2g/kg;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限制甜食、零食的摄入;指导家长在饮食原料上多选择绿灯食品,少吃黄灯食品,尽量不吃红灯食品。
7.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加强对肥胖儿童的体能锻炼:指导保教人员从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方式、运动时间等方面对肥胖儿进行调整与锻炼。
8.儿童期单纯性肥胖不提倡药物治疗,不提倡快速减肥。
9.结案:
(1)儿童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正常后继续持续3个月方可结案。
(2)肥胖程度减轻并在半年内稳定,为管理有效。
第二篇: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1
(一)召开体弱儿童家长座谈会及疾病治疗专题讲座,发放家长指导资料,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二)对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活动期、生长迟缓、单纯性肥胖等幼儿应列为体偌儿管理范围,进行专册登记,按要求做好个案记录。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
(三)园长、保健员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四)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五)针对不同的病种实施相应的护理、食疗。
(六)对所有的体弱儿按规定进行立档管理,并做好随访记录以及结案工作。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2
1、体弱儿童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登记,还包括结案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
2、建立个案,根据不同情况,按期进行复查,及时了解幼儿情况。3、根据不同的病种,有计划、有针对的进行食疗。
4、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应进行1-2小时的户外活动,但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
5、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6、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7、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与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幼儿在家情况。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3
●平时情况要求:
1.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2.保健站与班上老师共同管理体弱儿,根据各幼儿的情况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定期检查,复检。
3.注意体弱儿的精神状况,给予照顾。
4.随天气变化及时给体弱儿增减衣服,在体育锻炼时给予特殊照顾。
5.根据不同的`体弱原因,按不同的管理常规照顾好幼儿。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建立方案,并做好记录。
6.对活动期佝偻病、贫血、身高、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及患有哮喘、营养不良或过于肥胖的幼儿要建立卡片,专案观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生活护理,适当参加活动
7.保健站为患儿、体弱儿调配营养餐。
●睡眠卫生要求:
1.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保持稳定情绪。
2.按时起居,根据幼儿年龄、体质情况来决定睡眠和起床顺序,每日午睡2小时。
3.幼儿睡眠时要脱掉外衣、裤,培养幼儿与睡眠有关的独立生活能力,如穿脱衣服、鞋、叠被子等,对年小能力差的幼儿老师要给予教育。
●饮水卫生要求:
1.每天保证供应充足的温度适中的饮用水。
2.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醒幼儿饮水。
3.平时随渴随喝,培养幼儿自觉饮水的习惯。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4
1、通过对体弱儿患病情况的了解,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治疗及特别照顾,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体弱儿童包括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等,对全部体弱儿进行登记。
3、对每个营养不良的幼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三个月测身高、体重一次,并把情况通知家长。要配合医院治疗,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到完全纠正为止。
4、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幼儿应加强护理,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睡眠时应让幼儿避开窗户,避免受凉。加强体格锻炼,在传染病流行季度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发生呼吸道感染时督促按时服药并配合治疗。观察一年恢复后,立即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5、反复消化道感染的幼儿,每三个月测体重一次,观察体重变化,饮食上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就餐时不催饭,掌握进食量。发生消化量感染时督促按时服药。半年内未发生消化道感染就可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6、进餐时让体弱儿先洗手先吃;睡觉时让体弱儿先睡后起;户外游戏时注意为体弱儿增减衣服等护理,适当调整活动量。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5
1.通过对体弱儿患病情况的了解,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治疗及特别照顾,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体弱儿童包括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唤道、肠道感染)等,对全部体弱儿进行登记。
3.对每个营养不良的`幼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三个月测身高、体重一次,并把情况通知家长。要配合医院治疗,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到完全纠正为止。
4.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托儿应加强护理,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睡眠时应让幼儿避开窗户,避免受凉。加强体格锻炼,在传染病流行季度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做好预防投药。发生呼吸道感染时督促按时服药并配合治疗。观察一年恢复后,立即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5.反复消化道感染的幼儿,每三个月测体重一次,观察体重变化,饮食上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就餐时不催饭,掌握进食量。发生消化量感染时督促按时服药。半年内未发生消化道感染就可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6.进餐时让体弱儿先洗手先吃;睡觉时让体弱儿先睡后起;户外游戏时注意为体弱儿增减衣服,适当调整活动整。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6
一、调整饮食,补充营养,根据营养不良的轻重及其消化吸收功能合理安排膳食,保证供给适量的蛋白质、热量。
二、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少到多逐渐补充,不能操之过急,每日给予的热能与各种营养素,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增加。
三、加强体格锻炼,坚持常晒太阳,按时增加辅食,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结合适量药物治疗。
四、防止铁元素的缺乏,在膳食中保证足够铁的供给,有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豆类制品,鱼、瘦肉、肝含铁量多质优,吸收率也高。粗粮小米、玉米含铁量或吸收率高于大米。
五、保证供给新鲜绿色叶菜、水果及含铁量高的黑木耳、紫菜、海带的合理搭配。
第三篇: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
(一)体弱儿管理
1.管理范围
体弱儿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发育行为异常、常见畸形等。
2.管理方法
1)建立体弱儿登记制度,全部体弱儿应登记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
2)专案管理:对患中度及中度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应建立体弱儿管理卡片,进行专案管理,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相应的专案管理记录。针对儿童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及追踪随访。
3)管理措施:详见如下具体各类管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
1.管理对象:儿童入园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
2.管理内容:
1)入园体检和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营养不良儿童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进行登记,并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的营养不良专案管理记录。
2)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病因分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定期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监测:每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医院治疗。
4)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转诊至医疗保健机构。转诊后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5)结案: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M-2SD即可结案。
3.管理措施
1)对于存在现阶段营养不良问题的患儿,包括消瘦、生长迟缓和绝大多数低体重的患儿进行管理。
2)应认真查找病因,例如:是否患有急慢性感染或其他疾病,喂养方法是否得当,食物选择调配是否合理,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
3)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评估与指导。
4)对单纯的营养不良原则上不用药物治疗:对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患儿,如病情严重,或合并其它疾病时,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5)生长迟缓的患儿目前营养尚可,其身材低矮主要是过去喂养不当,或反复患病引起的,应注意合理喂养、预防疾病、加强体格锻炼等,使其以后的生长发育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的管理
1.管理对象:园所内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
2.管理内容:
1)入园体检和定期体检中发现的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进行登记,并督促家长带领患儿及时就诊、治疗及复查。轻中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2-4周复查血红蛋白,观察疗效。
2)轻度贫血患儿的登记内容应包括初诊、复查日期与血红蛋白测查结果。
3)中度及中度以上贫血的患儿还应建立专案管理,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的缺铁性贫血患儿专案管理记录。
4)治疗疗程结束后血红蛋白值达正常即可结案,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
3.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豆制品、绿色蔬菜和水果达到平衡膳食。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3)疾病预防:预防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如钩虫感染等。
4)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贫血患儿,给予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的管理
1.管理对象:园所内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儿童。
2.管理内容:
1)查看新入园3岁以下婴幼儿佝偻病检查结果。对发现的佝偻病患儿均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登记,并按要求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的佝偻病患儿专案管理记录。
2)督促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家长带患儿及时就诊治疗。活动期佝偻病每月复查1次,恢复期佝偻病2个月复查1次,至痊愈。
3)活动期佝偻病症状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后观察2-3个月无变化者,可结案。
3.管理措施
1)保健人员应对园所内3岁以下儿童采取的综合预防措施。
2)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经济、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日光,多晒太阳,每天晒太阳不得少于2小时,尽可能暴露皮肤,夏季避免日光直射,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合理膳食:补充富有维生素D、钙、磷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如蛋黄、肝类、鱼类、鱼子等。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管理
1.管理对象:园所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实施手术根治前均作为管理对象。
2.管理内容:
1)对发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登记。
2)加强生活各环节的护理:适当参加活动,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活动量、活动强度及时间。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减少呼吸道感染。观察儿童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及时跟家长联系。
3.结案:根治手术后方可结案。
癫痫儿童的管理
1.管理对象:确诊及疑似癫痫儿童
2.管理内容:
1)对发现的癫痫病患儿均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登记。
2)生活护理:正常饮食,掌握进食量,不要过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兴奋及激烈运动;不要攀高或水边玩耍,随时警惕突然发作发生意外。
3)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详细询问和观察发作特点、持续时间、可能诱发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发作次数。
4)督促遵医嘱长期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减量,保证定期复查。
5)保教人员要关心爱护幼儿,不歧视幼儿。
发育行为异常儿童的管理
1.管理对象: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儿童。
2.管理内容:
1)儿童定期检查时,进行筛查,3岁以下每半年一次,3岁以上每年一次。
2)每年定期体检时采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按年龄段进行发育筛查。班级老师按照筛查内容对班上儿童进行观察,必要时需询问家长儿童在家中的表现,由保健医将筛查情况记录在“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表的“预警征象”栏中。
3)保健医或班级教师发现儿童在园期间有可疑心理行为异常表现,如吸吮行为、咬指甲、饮食行为问题、睡眠问题、遗尿、异食癖、口吃、过度依赖、退缩行为、屏气发作、暴怒发作、习惯性摩擦综合征等表现时,由保健医将筛查情况记录在“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表的“心理行为问题”栏中。
4)有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或者在日常活动中发现有可疑心理行为异常者,将儿童信息登记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转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诊断、干预。
5)转诊后三个月内进行追访,追踪转诊情况及诊断结果,并补充填写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
6)根据儿童不同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活护理。关心爱护病儿,不歧视幼儿。
常见畸形儿童的管理
1.管理对象:患有唇、腭裂和四肢畸形等患儿。
2.管理内容:
1)对发现的畸形患儿均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登记,注明畸形的种类、程度以及具体管理措施。
2)生活护理
3)唇腭裂:该类儿童在吃饭、喝水时,应注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不能催促,以免出现误吸,发生危险。
4)四肢畸形:根据四肢畸形的程度决定儿童参加活动的种类和强度,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伤害。保教人员应注意爱护、照顾有畸形的儿童,并教育其他儿童尊重、关心他们,不得歧视,使畸形残疾儿童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成长。
(二)超重和肥胖儿管理
1.管理对象:在入园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超重与肥胖儿童。
2.管理内容:
1)
登记:对发现的超重、肥胖均应在“体弱儿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登记。
2)
建立专案:对肥胖的儿童建立肥胖儿管理卡片,并按要求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的肥胖儿专案管理记录,进行专案管理。
3)
分析病因:从饮食、遗传、运动等方面仔细分析病因,如考虑为疾病引起的肥胖,应建议家长带患儿去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病理性肥胖。
4)
家长联系:与家长密切联系,给予家长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知识;使家长重视肥胖的危害性,能够积极配合对肥胖儿童饮食和生活方式上的调整。
5)
干预措施:对单纯性肥胖的幼儿在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干预。
在健康教育方面,开发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材料,将肥胖预防健康教育内容融入课程和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并向儿童提供通俗易懂、活泼新颖的健康教育课程。召开家长及保教人员健康教育讲座。
在饮食方面,指导家长及保教人员在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基本需要与膳食营养平衡的基础上控制食物总量,避免过多地摄入含热能及脂肪高的食物,限制甜食、零食的摄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保护儿童食物量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儿童学会选择健康食品,鼓励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原则上禁止红灯食物的摄入,限制黄灯类食物的过量食入,适当多给绿灯类食物,进餐时,提醒幼儿放慢速度进餐,将肥胖儿与进餐慢、食欲欠佳的幼儿放在一起,让其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运动方面:结合季节变化,每日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样、有趣味性、易于坚持的多种形式身体活动,选择有氧运动如走路、攀爬、蹦跳、跑步、球类等项运动,每天运动2~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一般运动时脉搏达140~160次/分钟即可)。
6)
生活方式的调整:尽量减少静坐的时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和时间,养成勤快的习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
定期监测:重点监测体重增长幅度。每月测量体重、身高1次,监测结果记录在肥胖儿童专案管理记录中。
3.结案:(1)儿童身高标准体重值正常后,继续管理3个月方可结案。(2)儿童不良行为变化或肥胖程度在半年内不上升,为管理有效。
4.其它:儿童单纯性肥胖不提倡药物治疗,不采取短期快速的减轻体重方法。对于疑似病理性肥胖和干预效果不佳的儿童,建议尽早就医。注意对肥胖儿童的心理疏导,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时,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开朗、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性格。
第四篇:儿童系统化管理制度及体弱儿管理
儿童系统化管理制度及体弱儿管理
工作方案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镇的妇幼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妇幼“降消”为目的。坚持以“一法两纲”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认真执行《儿童刚要》为目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在不断的生长发育动态过程中,各种年龄期具有各自的解剖、生理和生长发育的特点,所以我们进行了体弱儿管理工作方案。
1、负责本辖区儿童系统化管理工作,掌握0-6岁儿童基本情况。
2、按照规定的“3:2:1”体检程序,定期检查,即1岁以内分别在3、6、12月龄各体检一次,1-3岁每半岁体检一次,3-6岁每年体检
一次,必须由内、儿科临床大夫参与体检,认真填写儿童体检卡册。
3、统一按WHO规定年龄体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
4、认真进行体检者的资料统计小结,各种数据必须符合可靠性、科学性、准确性。
5、筛查出的体弱儿,造册登记,实行专案管理,体弱儿应建立专案卡,及时治疗、矫治。
6、结合健康检查,进行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及防治、科学育儿指导等工作,提高群众的家庭自我保健和优生优育能力。
7、在认真做好 系统化管理工作指定内容任务的同时,认真完成其他儿童保健指令性工作。
8、儿童体检工作,由村级组织配合,乡镇卫生院具体实施完成。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管理对象:体弱儿管理对象为出生低体重儿、早产儿、婴幼儿佝偻病活动期,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性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长期腹泻等影响„„
白沙镇卫生院2012年2月
第五篇:小班体弱儿计划
漕湖幼儿园小四班体弱儿管理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陆琳 李洁 严丽娟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上学期其中一个体弱儿(庄佳瑞)在我们三位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身体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位贫血的幼儿(叶钱乾)也已转为正常,在这学期我们将继续对他们的饮食,运动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循序渐进,增强他们的体质。
一、班级情况:
现我班一共有28名幼儿,体重较轻的有1名,徐嘉悦,是个女孩,人瘦小,虽然经过一学期的调整,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进,这学期还需进一步的加强管理。由于进食较少,活动量也不太大,又十分固执,难度也就加大了。
二、具体计划与措施
1、首先从吃着手,给体弱儿的小朋友先吃饭,鼓励他们要多吃饭,在吃饭时如发现他们不吃或不想吃,就对他们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少吃饭会生病的。同时向幼儿说说今天的菜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鼓励幼儿多吃饭,不挑食不挑菜,做到样样都喜欢吃。吃点心时,尽量让他们多吃一点。
2、加强幼儿的锻炼,对于体弱儿,先让她们的运动量小一点,然后慢慢地增大,给幼儿一个适应的过程,活动中,动静交替(先热身一下,在运动一下,休息一下,如此重复进行),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强体质。午饭后带他们散步,让他们晒晒太阳,加强维生素D的吸收,改善血色素。
3、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改善幼儿的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西红柿、花菜等。吃一些动物内脏,补充铁的吸收,提高幼儿的血色素。
4、与家长沟通,要保证幼儿的睡眠时间,提醒他们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5、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坏境,让幼儿有个愉快的心情,在轻松、舒适的情况下吃饭、游戏、给他们获得成功与自信的感觉。、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进餐前,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营养和味道,琢渐懂得各种食物对身体的好处并产生好感,这样幼儿会吃得特别香,特别高兴,尽力纠正幼儿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
201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