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保育员对体弱儿的护理要求
保育员对体弱儿的护理要求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生活、生长的重要场所,因此作好体弱儿的专案管理和防治工作是我们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肥胖儿的护理要求:
1、饮食控制: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应保证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供给。所谓饮食控制,应控制那些可以导致肥胖的高脂、高热量和甜食及油炸食品。我们首先应了解孩子饮食红黄绿灯,在食谱中,教师保育员一目了然,哪些食物胖孩子不该吃、哪些食物需要限制吃、哪些食物可以敞开吃。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和巧克力等均被列为红灯区;猪肉、牛肉和某些面食类食品则是被列为黄灯区,而蔬菜、水果、鸡蛋、奶类和豆腐等食品则绿灯区。在对非饥饿状态下索食的孩子,我们要采用分散精力和水果(含热量低的梨、苹果、黄瓜、等)填补的方法,逐渐达到正常儿童的进食量。在园进餐时,班级老师和保育员要熟悉肥胖儿日常饮食情况,如发现大部分肥胖儿进餐速度都较快,老师还没有给最后一个小朋友盛完饭,他的饭已经吃完了,应及时调整了盛饭顺序,将肥胖儿后洗手、后吃,先喝一点汤,再吃饭菜,还经常提醒他们进餐要细嚼慢咽,改善进餐频率,分散对食物的注意力;
2、运动减肥:
针对肥胖儿吃的多、运动少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在户外活动中对肥胖儿从时间、强度、方式上加以管理,保证肥胖儿在园的活动时间,增加活动量,(班内保育员利用上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专门指导肥胖儿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走楼梯、骑自行车、跳绳等,每次活动持续活动10分钟以上,每天20~30分钟,一周至少3~5次,活动量达中等强度,注意观察幼儿面色、精神状态等,并对每次的活动作好记录。)从中我们也感到对肥胖儿在控制体重的同时,更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因肥胖产生心理压力,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跑、跳运动纳入日常的游戏之中。选择有趣味性,能持之以恒结合日常生活的运动内容,坚持不懈,一方面达到减肥的效果,另一方面更增加了与孩子间的交往,愉悦了身心。运动后消耗的主要是体脂,不影响身高的生长。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强,以运动后有微汗,休息十分钟后心率恢复正
常为宜。绝对不可以给其喝饮料、吃冷饮。水果量也应限制,不宜多吃甜度高的水果。放学前给每位幼儿喝一杯白开水。
3、预防为主:
孩子体重从正常到肥胖,必须经过超重阶段,在超重时期给予早期干预,是预防肥胖的关键。目前我园对超重的孩子同肥胖的孩子一样进行管理。同时对保教人员多进行平衡膳食,预防肥胖的宣传,提高保教人员对肥胖儿危害的认识。现在,多数肥胖儿自身也增加了减肥的意识,有的孩子来园时,高兴地告诉老师,我没吃“肯德鸡、麦当老”。我们还对家长提出运动方法、饮食要求,如:召开体弱儿家长会、发放假期健康计划书,做到家园合一,共同管理。
二、营养不良的护理要求:
(一)饮食要求:
在纠正其营养不良时,首先应合理安排生活,科学调整膳食,改正她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她们什么都要吃,样样食物都有营养。
1、对营养不良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也极为重要。要做到进餐的定时和定位,使小儿能专心进餐。,2、保证粮食的供给量,才能有足够的热能,促进蛋白质充分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营养不良儿的追赶生长。为此要采用米面搭配,干稀搭配来增加幼儿进食的兴趣。
3、选择易消化食物,逐步添加热量高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各种瘦肉、鱼、蛋、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等,适当增加营养。
4、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用餐环境,餐点以幼儿目前情况喂养,平时以表扬与鼓励为主,不能硬塞。
5、经常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到家园同步。
6、平时循序渐进,少盛多添,合理饮食,使幼儿获得自信心。
7、就餐位置安排在离教师最近的地方,便于观察与照顾。
8、安排营养不良儿先洗手、先盛饭菜,先吃。
(二)活动要求:
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促进新陈代谢也能增加幼儿的食欲,增强体质,同时做好护理工作,气温异常时要多加关心。户外体锻时应注意不宜参加剧烈运动,随时注意观察营养不良儿有无气喘、大汗淋漓及脉搏异常增快(超过160次/分)、面色苍白、呕
吐、腹痛等,如有应立即停止。营养不良儿活动时易多汗,应注意勤擦汗,背部垫小毛巾,活动后抽掉,预防感冒。
(三)日常护理:
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午睡时,多汗的幼儿可在睡前为其在背部垫上干毛巾,汗湿的毛巾要及时拿掉。床铺位置要在教师视线范围之内,便于观察与照顾。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间,耐心护理幼儿。
三、贫血的护理要求:
在纠正其轻度贫血时,特别应改正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他们什么都要吃,样样食物都有营养。
1、制定体弱儿的菜谱,适当增加营养,并每次要求吃完。
2、每日菜谱做好色、香、味的调配,增进其食欲。
3、适当增加含铁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动物血、牛肉、瘦猪肉、蛋、豆制品、海带、紫菜、香菇、黑木耳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桔子、甜橙、猕猴桃、葡萄、。
4、多表扬与鼓励,创设良好的用餐环境。
5、经常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到家园同步。
6、平时循序渐进,少盛多添,使幼儿获得自信心。
第二篇:体弱儿管理制度
体弱儿管理制度
通过对本园体弱儿的了解,加强保教配合,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特殊照顾及个别护理,使他们早日康复,恢复正常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体弱儿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一)对贫血儿童的管理
1.诊断标准(必备的):年龄在6岁以下(新生儿除外)血红蛋白低于11g/dl。
轻度:9—<11g/dl中度:6—<9g/dl重度:<6g/dl
2.发现贫血患儿,及时与家长联系,家园配合,查找贫血的原因,共同进行管理,对患儿全面加强一日生活中的照顾。
3.对轻度贫血的幼儿进行登记管理,要有初诊、复查日期与血红蛋白测查结果记录。
4.对中、重度贫血的患儿进行专案管理,一般情况下应在3个月内结案。
5.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药物(中、重度)及饮食治疗(轻度),1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
6.转诊:经药物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仍不恢复者,应转诊。若在园儿童患中、重度贫血一般建议患儿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7.结案:患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给药(中、重度)或饮食治疗(轻度)4—6周方可结案。
(二)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
1.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的幼儿进行登记并建立专案,及时与家长联系,分析病因,要求班内保教人员在患儿的进餐、活动等一日生活中多照顾,纠正其不良习惯。
2.定期监测:以大体检时间为准
(1)低体重:每月测量体重一次;
(2)发育迟缓:每3个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
(3)消瘦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每月测量体重一次,每3个月测量身高1次;
(4)将结果及时通知家长,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5)结案:直至患儿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为止。
3.根据儿童营养不良分类及病因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与干预,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等;依据患病情况的不同为患儿提供饮食护理。
(三)对反复感染儿童的管理
1.诊断标准:(以儿童考勤为准)
(1)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缺勤天数累积5天及以上者。
(2)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带药(抗感染性药物)累积7天及以上者。
(3)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缺勤及带药累积10天及以上者
2.方法及内容:
(1)定期进行统计,筛出反复感染儿童。
(2)对反复感染儿童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档案,每月观察一次。
3.措施:对病因进行分析,配合医院治疗,保教人员在保健医生生的指导下,共同配合,在吃、玩、睡等方面对患儿加强生活护理。
(1)体弱儿为班内全日观察的重点儿童;
(2)进餐时,让体弱儿先洗先吃,掌握进食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午睡时不要对着窗户、门,避免对流风;
(4)按时为患儿服药,做好预防性投药;
(5)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适当加强患儿的体育锻炼;
(6)班级做好本班内患儿在园以上各项情况记录;
4.结案:观察半年,无反复感染即可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四)肥胖儿童管理
1.管理对象:在儿童入托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超重与肥胖儿童。
2.诊断标准:
(1)超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19%;
(2)轻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
(3)中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30%—49%;
(4)重度肥胖: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50%及以上。
3.对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建立肥胖儿管理卡片(包括超重),进行专案管理。
4.仔细分析病因,如考虑为其它疾病引起的肥胖要建议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配合治疗。
5.定期监测患儿体重、身高增长幅度,每月测量体重1次,每3个月
测量身高1次,测量日起要相对固定,并且在测量身高后对患儿的身高、体重生长情况进行评价。
6.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宣传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知识;使家长重视肥胖的危害性,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家园共同配合参与对患儿饮食起居上的调整。
(1)进餐时要在满足儿童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限制患儿食量:在幼儿要求添饭时,给予体积大、热量少的食物,如多给蔬菜,尽量少添加主食。
(2)控制进食速度:在进餐过程中,保教人员要不断提醒肥胖儿“慢点吃”、“慢慢嚼、把饭嚼烂”等,使幼儿放慢进食速度。
(3)家园配合调节幼儿饮食,控制脂肪的过多摄入,蛋白质必须保证每天不低于1—2g/kg;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限制甜食、零食的摄入;指导家长在饮食原料上多选择绿灯食品,少吃黄灯食品,尽量不吃红灯食品。
7.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加强对肥胖儿童的体能锻炼:指导保教人员从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方式、运动时间等方面对肥胖儿进行调整与锻炼。
8.儿童期单纯性肥胖不提倡药物治疗,不提倡快速减肥。
9.结案:
(1)儿童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正常后继续持续3个月方可结案。
(2)肥胖程度减轻并在半年内稳定,为管理有效。
第三篇:小班体弱儿计划
漕湖幼儿园小四班体弱儿管理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陆琳 李洁 严丽娟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上学期其中一个体弱儿(庄佳瑞)在我们三位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身体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位贫血的幼儿(叶钱乾)也已转为正常,在这学期我们将继续对他们的饮食,运动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循序渐进,增强他们的体质。
一、班级情况:
现我班一共有28名幼儿,体重较轻的有1名,徐嘉悦,是个女孩,人瘦小,虽然经过一学期的调整,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进,这学期还需进一步的加强管理。由于进食较少,活动量也不太大,又十分固执,难度也就加大了。
二、具体计划与措施
1、首先从吃着手,给体弱儿的小朋友先吃饭,鼓励他们要多吃饭,在吃饭时如发现他们不吃或不想吃,就对他们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少吃饭会生病的。同时向幼儿说说今天的菜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鼓励幼儿多吃饭,不挑食不挑菜,做到样样都喜欢吃。吃点心时,尽量让他们多吃一点。
2、加强幼儿的锻炼,对于体弱儿,先让她们的运动量小一点,然后慢慢地增大,给幼儿一个适应的过程,活动中,动静交替(先热身一下,在运动一下,休息一下,如此重复进行),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强体质。午饭后带他们散步,让他们晒晒太阳,加强维生素D的吸收,改善血色素。
3、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改善幼儿的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西红柿、花菜等。吃一些动物内脏,补充铁的吸收,提高幼儿的血色素。
4、与家长沟通,要保证幼儿的睡眠时间,提醒他们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5、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坏境,让幼儿有个愉快的心情,在轻松、舒适的情况下吃饭、游戏、给他们获得成功与自信的感觉。、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进餐前,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营养和味道,琢渐懂得各种食物对身体的好处并产生好感,这样幼儿会吃得特别香,特别高兴,尽力纠正幼儿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
2014-02-23
第四篇:体弱儿管理
体弱儿管理
一、患病儿童管理范围管理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蛋白质、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 3.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哮喘)4.食欲不好 5.肥胖儿 6.生长迟缓
7.先心或其他发育缺陷者
二、管理要求
1.可以集中设体弱儿班(年龄相距一年),或分散管理(在班内有专人负责)。园所内设体弱儿管理档案。
2.体弱儿童保健班的房屋,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3.保教人员、保健员要全面关心体弱儿童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4.体弱儿随访检查治疗按不同病种不同年龄进行,可参照常规中有关疾病的治疗及结案要求。5.建立并认真做好体弱儿童个案记录,每月记一次,发生疾病及时记,每月一次统计分析。6.按照体弱儿的特点,给予特殊的营养及饮食安排。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血红蛋白<100g/L的患儿建立轻度贫血登记,调整饮食,增加含铁丰富食品。
2.血红蛋白<90g/L属中度贫血,建立个案管理,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就诊,复查Hb,Hb<90g/,应予药物及饮食结合治疗。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供给足够动物蛋白、含血红素食品、豆制品及绿色蔬菜、水果。4.轻度贫血,每两月查Hb,正常后继续观察一个月可结案。
5.中度贫血,争取三个月恢复Hb,治疗一个月恢复正常者,继续给药4~6周后方可停药。6.重度以上贫血需要立即通知家长,建议到医院详细检查治疗。
(二)蛋白质、热能缺乏性营养不良 1.病因:(1)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良:蛋白质和热量供给不足。
(2)疾病影响:维生素A、锌缺乏,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先天畸形,消化道障碍。(3)先天不足、小样儿、早产。2.诊断标准:
(1)按照WHO的标准,用测量年龄别体重的方法筛查。
(2)按照要求,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以上为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25%以上为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体重40%以上为重度。
(3)学会公式法测算,(测量体重-年龄体重中位数)/年龄体重中位数×100%。(4)面黄或苍白,肌肉驰,皮下脂肪减少,毛发枯干。3.并发症
(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中耳炎、肺炎、肠炎、肾孟肾炎等。(2)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口角炎、齿龈出血、佝偻病、角膜干燥、软化或溃疡等。(3)锌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顽固性食欲缺乏,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呈侏儒状态。并有肝大、贫血、皮肤粗糙和色素沉着以及性发育障碍等。
(4)自发性低血糖症:重症营养不良患儿,有时出现出汗、心慌、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自发性低血糖症,多在夜间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4.管理要求:
(1)对体重同龄儿体重均值15%以上的患儿建立体弱儿管理档案。
(2)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的病因进行分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3)营养不良儿童每月测量身高、体重一次,并评价记录在档案上,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幼儿园保健管理。
(4)对患儿认真查找、治疗病因,合理调整饮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补充热量高的食物。
(5)开展中医中药健脾及补锌治疗。
(6)结案标准:儿童营养不良得以纠正,体重达到同龄儿童体重均值的15%以下,并维持两个月以上;结案后每年定期随访三次,每二个月一次。
四、反复呼吸道感染 1.定义:一个月中上感两次或连续二个月都患感冒或一年内上呼吸道感染六次以上的患儿经常带呼吸道药来园,经常因病缺勤或哮喘高热惊厥患儿应建立专案管理。
2.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营养不良;护理不当;治疗不当;其他疾病所致。3.管理方法: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通过锻炼增强体质。让孩子从热天开始喝冷开水,用冷水洗四肢、洗脸,冷天用温水而不是热水,这样使孩子能适应冷的环境,增强对冷空气的抵抗能力;
(2)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经幼儿期,要注意均衡营养,牛奶、肉类、蛋类、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均不可偏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3)科学护理;
(4)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远离环境污染;(5)避免孩子接触病原;
(6)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治疗要有针对性;
(7)高热惊厥要预防感冒,发热时早期给予抗惊厥药物,无热惊厥要转神经科治疗;(8)必要时给予免疫增强剂;(9)连续两个月不感冒者可结案。
五、食欲不好 1.症状:
(1)食欲差,进食量小,吃饭慢(一小时以上),常伴恶心;(2)食欲正常,但大便多,体重低;(3)经常腹泻,每天大便3次以上;(4)经常便秘,3天以上不便。
第五篇:2010体弱儿管理小结
2010体弱儿专案管理小结
为了解我所所辖地区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提高系管质量,现将本系管儿童体检项目中的活动期佝偻病、肥胖、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总结如下: 一.管理对象:
参加儿童保健保偿管理的0~3岁儿童09年体检的5553人次中检出的活动期佝偻病、肥胖、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以及高危儿。二.标准与结果:
1.中重度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60%以上为极重度肥胖。
本检出中度肥胖45人;重度肥胖2人,无极重度肥胖患儿。2.活动期佝偻病(结合病史)症状:多汗、夜惊、烦躁不安。
体征:方颅,肋外翻,鸡胸,漏斗胸,枕秃,前囟晚闭,O型或X型腿 X线表现:钙化带模糊、消失,干垢端增宽,边缘不整齐,程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骨密度检测结果为骨密度降低。
本检出活动期佝偻病患儿53名,经过1~2次vitD3 30万单位肌肉注射或口服,同时加服钙剂,均好转及转入恢复期。同时嘱咐家长多晒太阳,小婴儿多抱免站,无一患儿遗留骨骼畸形的严重后遗症。3.营养不良(体重低下,发育迟缓,消瘦)
中度营养不良共计89人;体重低下15人;发育迟缓31人;消瘦43人。
目前这些儿童正在管理中,重度营养不良2人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重度)单项血红蛋白浓度的测定。采用左手无名指端微量血,采用国际公认评定标准,新生儿<145g/l,1~4月<90g/l,4~6月I00g/l,6月~1岁<110g/l,6~12岁<120g/l,即为贫血。本共检出中度贫血9人,重度贫血1人。
5、高危儿:①轻度新生儿窒息、早产(﹤37周)、低出生体重(﹤2500g)、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等②重度新生儿窒息、早产(﹤32周)、低出生体重(﹤1500g)本高危儿管理的人数为199人 三.分析与讨论
1.佝偻病
vit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儿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四病防治中指出,佝偻病的防治原则是抓早、抓小、抓彻底。从目前妇幼保健工作情况看,佝偻病的防治从孕产妇、围产儿、婴幼儿系列管理中得到重视,所以佝偻病检出率逐年降低,这也是我们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的结果。但是,目前我们单位治疗佝偻病的vitD有两种,即口服vitD3和针剂vitD2,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决定哪种比较适合自己的孩子。
2.肥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在合肥市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家长对肥胖是一种疾病认识不足,普及健康宣传力度不够,对肥胖只能进行指导性处理,不能进行治疗性处理。今后应严格执行体弱儿专案管理,进行体检时尽量做好宣传工作。对于检出的肥胖儿,对家长要进行指导,引起其重视。
3.营养不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合肥市营养不良儿童越来越少,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的无暇顾及和喂养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婴幼儿出现喂养问题的重要因素。今后我们的指导工作要抓紧而不松懈。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从全年看,贫血的发生率较高,且一岁以内小儿最常见。原因可能有(1)孕母、乳母营养指导不充分,导致胎儿不能获得较全面的营养。(2)添加辅食不当。(3)普及宣传防治贫血知识力度不够,家长预防贫血意识不够。(4)早产儿及生理性贫血。(5)机器查血精确度不够。
为降低贫血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对孕母、乳母营养指导。(2)指导家长对婴儿按时添加辅食。(3)向来体检的小儿家长大力宣传预防贫血知识。(4)必要时到医院输血治疗(5)提高查血的精确度、准确性。
5、高危儿管理:
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儿童由此带来的后遗症,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四、体弱儿管理率
2010体弱儿管理率为(47+53+89+10)/5553=3.58%
合肥市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科
2010年11月20号